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知识串讲)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提分秘籍(部编版)
史实梳理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北方 游牧 民族 内迁
时间 民族
影响
东汉、魏、晋时期。 鲜卑、羌、氐、匈奴、羯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人 南迁
时间
原因 影响
西晋末年起,“八王之乱”, 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永嘉南渡)
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 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 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 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
史实梳理 初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原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技
江 因 术;(最主要原因) ;
南 地
③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等。
区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垦荒、湖田);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
的 表 广犁耕,粪肥);水稻产量提高(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
背景 439年,_北__魏___统一北方;_鲜___卑_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北魏
孝文 帝改
措施
革
①从平城(今大同)迁都到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如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汉礼等 (趣味记忆:人人都说姓服婚礼) 。
影响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方 地区 的民 族交 融
方式 影响
①蜀、西晋、梁、 ②政治上:政权分立。 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关系:出现民族交融。 ③由分裂走向统一
核心素养
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 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 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 南方灌溉、贮水、分洪、运水等水利工程 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阶段特征】✧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门阀士族崛起。
✧经济上: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缓慢。
✧思想文化上:农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书法、绘画及雕塑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
✧民族关系上: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整体框架】【重点总结】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难点突破】1、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重用人才,招贤纳士。
2、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横行。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3、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4、请说出东汉末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种情况,并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北人南迁,江南开发5、结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说一说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提前。
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的发展。
开发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领导者的重视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6、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东晋内部军民团结,指挥得当;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前秦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苻坚骄傲轻敌。
7、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①平城位置偏北,粮食供给困难,易受柔然威胁且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同时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汉化改革。
②洛阳是汉文化中心,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
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
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答: 魏
蜀吴
壹 政权分
立
曹操眼中的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 帝,几人称王。
——《让县自明本志令》
不知当几人称
老百姓眼中的曹操 宁可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
壹 政权分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立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林立 鼎立
魏 蜀吴
群雄并起、政权林立
——摘 编 自 朱 绍 侯 《中国 古代史 》
2000
1500
减少
1000
500
760万
增加 1600万
0 东汉末年
——摘 编 自 朱个局部统一政权
(2019·广东)3.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
A 城市。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在中国古代,山西地区最早出现了城市 B.先秦时期,山西的古代城市已初具规模 C.都城迁至大同的北魏政权由鲜卑族建立 D.少数民族建都山西境内,促进民族交融
贰 民族交
融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 本或者将文本粘贴到 此处
(2019·湖北孝感)2.“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
王与马共天下 前秦苻坚改革
淝水之战 南方稳定 经济发展 前秦土崩瓦解 再度分裂混战
列举成语 投鞭断流等
壹 政权分
立
(2019·安徽)3.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
口迁徙(B )
A.源于自然灾害 C.阻碍民族交融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解读-(统编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解读一、单元课标解读【导论】东汉末年出现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虽然西晋短暂实现了统一,但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能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认识西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史料实证能够运用相关史料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查阅相关史料,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直观感受历史时空观念按时序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脉络;识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战役及其形势图,培养时空观念,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历史解释明确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知道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分析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南方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影响;了解北朝政权更替的史实;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家国情怀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知道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通过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体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科学和人文价值,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二、单元教材分析【大单元概述】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的腐朽统治,导致天下大乱。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清单】一、知识梗概:(时空概念)(大单元概念)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二、考点清单考点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历史背景: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魏220年曹丕2.形成过程:蜀221年刘备吴222年孙权3.历史意义: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考点二: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1.西晋的建立:266 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政权更迭①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②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4.东晋的兴亡: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420年,东晋灭亡。
5.淝水之战:①时间与交战双方:383年;双方:前秦苻坚和东晋;②特点及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③影响:前秦失败,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6.南朝的政治:420—589 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定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7.北朝: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姓元,史称元魏),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表格式)
结合所学,思考回答:互相学习、趋于相同、共同发展;
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2.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初步认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
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布置任务:结合所学,将十六国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补充完整。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军镇地位降低,导致兵变发生,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阅读教材,自主绘制示意图。思考回答: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方军镇地位下降,导致六镇兵变,北魏分裂。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归纳概括。
1.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绘制示意图。
A
能够列举相关成语,典故叙述准确;小报设计整洁、清晰。
B
没有列举成语或没有描述成语典故,成语与典故不相符等,小报设计较为混乱。
C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概述了淝水之战后,短暂统一了北方的前秦快速瓦解灭亡,北方再度分裂。重新统一北方的北魏政权以改革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交融,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十六国 时期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各国彼 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考点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第 18 课 P ) 89-92 (2022·宜昌 5)
(1)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建康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的
(A )
命题点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 民族的大交融
( C)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命题点 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江南地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劳动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
力
区的开 原因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发
(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 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表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 江南地 现 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区的开发 (3)商业: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 跃的大都市 影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响
一北方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1)迁都:494 年迁都洛洛阳阳 (2)汉化: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汉语语,禁用鲜 措施 卑语。②以汉汉服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汉姓姓。④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性质 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贵州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家国情怀】谈谈你对我国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 断加强的认识
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各民族相互学 习、相互促进、共同努力的结果。
深挖教材·多题归一 核心知识巩基础 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 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有哪些表现?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
书法作品《 B 》 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 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 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作品
材料二:正因时局的动荡,中原地区的民族,向 南迁移。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耨,而无积聚;东晋 南朝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 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 文化。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南北朝的始末》
知识点3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书法艺术 《齐民要术》 农历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 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 与创新。
祖冲 之
的数 学
成就
人物 简介
成就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 家
(1)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 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 世界近千年 (2)《缀术》:祖冲之与其子 合著的数学名著,在唐朝时被朝 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
《齐 民 要
术》
地位 影响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 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 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2)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历
概念 发展
又称“夏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安 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故称“农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巧练(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01 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魏、蜀、吴。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识清单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位枭雄:曹操两场战争: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三个分立政权:魏蜀吴必背考点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时间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 袁绍 与 曹操 曹操 与 孙刘联军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曹操失败作用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启示○1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2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 必背考点2: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国号 时间都城 开国君主魏220年称帝 洛阳曹丕 汉(蜀汉) 221年称帝 成都刘备吴229年称帝 建业孙权总结归纳1、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2、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派卫温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意义: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5、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课件)-【大单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部编版2024)
单元整体内感容知梳理 课时安排
(四)知识建构
东汉末年 官渡之战 州牧割据 赤壁之战
科技
民族交融
北方各族内迁
孝文帝改革
魏国 蜀国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吴国
东晋 宋→齐→梁→陈
八王之乱 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开发
文化
数学—祖冲之 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
书法—王羲之 绘画—顾恺之 石窟—云冈、龙门石窟 文学—陶渊明、民歌
时间: 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 洛阳
魏
时间:221年 建立者:刘备 都城: 成都
蜀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 建业
【时空观念】阅读教材并 绘制“三国鼎立” 简图: ①明确三国方位。 ②注明国家建立者、建立 时间和都城。
【时空观念】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有何影响?
实现了局部统一
一、三国鼎立趋统一 6.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 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 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
(3)西晋建立 时间:266年 开国皇帝: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洛阳
(4)280年,西晋灭吴,统一 全国
223年,刘备驾 崩。刘禅继位, 诸葛亮扶助朝 政。234年,诸 葛亮病逝,蜀 汉开始衰落。
二、西晋东晋谋统一
1.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目录
CONTENTS
一、三国鼎立趋统一 二、西晋东晋谋统一 三、南朝北朝蕴统一 四、科技文化促统一
八王之乱
一、三国鼎立趋统一 1.东汉末年的形势:
材料1: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 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考点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2.交战双方:北方的以曹操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和占据黄河以北的以袁绍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3.交战概况: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袁绍战败。
4.曹操取胜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2)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3)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采取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
5.影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考点二、赤壁之战6.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7.交战双方: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
8.结果:孙刘联军采取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以少胜多,战胜曹军。
9.影响: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考点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0.三分天下(1)曹操: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2)刘备: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3)孙权:把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1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12.三国经济的发展(1)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吴国: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考点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考点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3.八王之乱(1)原因: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2023年中考历史考点梳理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文献史料]江南地区的开发: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 多贫。 《宋书》: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说明:《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落后,非常贫困;而《宋书》 则记载了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生产进步,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在织布、制盐 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经济
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民族关系
北民南迁、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大交融
科技文化
科技持续领先世界;文化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知识主干·脉络清
考点1三国鼎立
1.过程:
(1)官渡之战:200年,_曹__操__打败袁绍,为以后_统__一__北__方__打下基础。
(2)赤壁之战:_2_0_8_年,孙刘联军打败_曹__操__,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2)表现:
农田水利
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
农业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_精__耕__细__作__, 生产技术
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 粮食作物 _双__季__稻__,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济作物 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有显著 手工业
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_建__康__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 商业
大都市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推行 汉化
联汉姻
材料四:
姓氏改变表格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贺楼
楼
改汉姓
问 题 思 考:评价改革的标准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慢慢消失,丧失了勇武之气,
B. 大量人口南迁
C. 民族交融加深
D. 海外贸易拓展
三、民族关系:民族交融
考点史5料:北分魏析孝文帝改革
史料分析
材料一:
迁都洛阳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 居官。
——《魏书》
说汉语
材料三: 革衣服之制
……引见群臣于 光极堂,班赐冠 服。
——《魏书》
穿汉服
材料五: 对鲜卑族“定姓族”……并鼓
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三次民族交融
春秋战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宋元时期
民族交融 的方式:
西
5 383年淝水之战
晋
东8晋
南朝(420-589)
灭
隋 朝
统
(317-420)
一
(266-316)
宋9 齐10 梁11 陈12
知识梳理
时期 三国
两晋 南朝
政权名称 (曹)魏 蜀(汉) (东)吴
西晋 东晋 宋、齐、梁、陈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实现短暂统一的王朝: 西晋 统一全国的时间: 280年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2.通过对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和《齐民要术》等。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
【教学难点】1.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的方法。
2.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新课引入】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然而,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对我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其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雕凿出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呢?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2.通过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
第四单元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匈奴、鲜卑、羯、氐、羌
7.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有何作用?
材料目:的晋宋革以除来落,后号习洛俗阳,为吸荒收土汉…族长的江先以进北文,化尽,是巩夷固狄北。魏…的昨统至治
北洛阳,始知①衣冠.迁士都族到,洛并阳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 魏孝文此羽措仪施服式② 学悉汉如.推礼魏行等法汉,化江措表施士:庶如竞说相汉模语楷、。改—汉—姓《、洛穿阳汉伽服蓝、记与》汉族通婚、
原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南江方因的经济地工位具及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南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地 区表 的现
农落业后:期耕地面积扩大(垦开荒)发;期兴修水利;农业生繁产荣技术期改进(推广犁
耕,施用粪肥);水稻产量提高(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 手工业:缫丝、织布、造纸、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魏晋】汉人胡食图
【魏晋】胡人牛耕图甘肃省博物馆
A.北方统一 B.民族交融 C.藏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试题精练
4.(2022玉溪模拟改编)“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
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
A 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 为统一北方奠 定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兴修水利
魏
蜀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 系,加速西 南地区的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书法: (1)锺繇和胡昭:两人是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都擅长 行、草、隶书。其中_锺__繇__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 书为绝世之作。 (2)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_书__圣__”,他的书 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_兰__亭__集__序__》被称 为“天下第一行书”。
3.农历: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 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 差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_大__明__历__》于510 年正式颁行。
【拓展归纳】
1.北方民族融合
方式
民族迁徙 和杂居
改革 和亲 战争或联 合斗争
实例
“五胡”内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 西汉昭君出塞
秦汉北击匈奴,内 迁各族反抗西晋
实质
(1)从形式上看,是汉 化过程 (2)从经济发展角度 看,是农业化过程 (3)从社会发展角度 看,是少数民族封建化 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
2.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
【历史评价】 对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历史评价
(1)孝文帝改革,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 融。 (2)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 有胆识的改革家。
考点3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1.背景:4世纪后期,_鲜__卑__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_4_3_9_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 面。与此同时,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2.措施: (1)494年迁都_洛__阳__,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 族人民迁到中原。 (2)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_汉__语__,禁用鲜卑语;以_汉__服_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 _汉__姓__;鼓励鲜卑贵族与_汉__人__贵__族__联姻;采用两汉、曹魏 的官制、法律等。
(3)表现。 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兴修了很多_水__利__工__程__;农 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 行_精__耕__细__作__,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 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②手工业:在缫丝、织布、_制__瓷__、冶铸、造船、造纸、 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③商业:南朝时的_建__康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 的大都市。 (4)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项目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侧重 点
富国强兵
制度更新、迁都和移 风易俗
不 同 点
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 在兼并战争中取 得优势地位
缓和社会矛盾,改变 鲜卑族的落后局面
特点 法令体现创新 模仿汉制,促进汉化
项目 相同点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
权的封建化;都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和阻挠;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图说历史】 1.三国鼎立形势图
关键词 关键性战役:赤壁之战 重要人物:曹操 刘备 孙权 重要城市:洛阳 成都 建业
2业发展,制瓷业进步 时代背景: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帝王出御图
关键词 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评价: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
大交融的时期。 (1)政权分立:
(2)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 羯、氐、羌与汉族间频繁接触,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考点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基础:_赤__壁__之__战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军——孙刘联军) 2.形成:公元_2_2_0_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公元221 年,_刘__备__建立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 吴。229年,孙权在_建__业__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 形成。
考点2 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人口的南迁: (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比较 安定。 (2)概况: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汉人 迁往江南和更南的地区。
(3)影响:给江南地区带去先进的_生__产__技__术__,增加了那里 的_劳__动__力__,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①政治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 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②经济原因:由于北方战乱,北方汉人大批南迁,给江南 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劳__动__力__,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_生__产__技__术__。
③自然因素:江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较北方优越。 ④人文原因: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2)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 (1)春秋时期,由于各族交流频繁,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在此基础上,秦建立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 潮,其主要特点是五族内迁黄河流域,接受汉族先进文 化。
(3)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 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元统一前,各族经济文化交 流密切,元统一后,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意义:促进了_民__族__交__融__,也增强了_北__魏__的实力。
考点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成就 1.数学: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将_圆__周__率__精确到小 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与其子 合著数学名著《缀术》一书,被唐朝用作算学的主要课 本,后传至日本、朝鲜。
4.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关键词 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作用:促进民族交融
5.祖冲之
关键词 称谓:南北朝杰出科学家 成就: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多方面成就
【导图识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易错辨析】 1.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官渡之战 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2.孝文帝改革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但北魏并 没有完成全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