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华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2018年华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调查报告
摘要】财务造假问题,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以及财会方面人员研究的重点。华
北地区在我国是经济繁华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程度首屈一指,有着举足
轻重的地位,但存在较多的财务造假事例。本文调查了18年来华北地区上市公
司财务造假的状况,并通过图表辅助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以解释造假问题产生的
原因和造成的后果,从而能够探索出这些上市公司一个总体特征,并且也能够侧
面解释当地的监管部门或者事务所之类的审查机构存在漏洞,提出一些适当的建
议和看法。
【关键词】财务造假华北地区调查报告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DF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ISSN1004-1621(2020)05-074-05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
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经济发展日益繁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常有发生,对市场环境、投资者以及企业自身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执行
者网络技术以及财务知识学得好,能够为这些企业达到"欲盖弥彰"的目的,同时
也能够"收益匪浅",但是同时也是一把"双利剑",用得好为企业带来无限"好处";用的不好就是"粉身碎骨"。如19年初的康得新公司财务造假案件,也是让人咋舌,不仅公司冠冕堂皇的进行财务造假,而且连国内八大事务所之一的瑞华会计师事
务所也是没查出丝毫问题。究竟是康得新手段高明,还是事务所草草简单地进行
审计,没有尽职,我想两者都脱不开关系。再如北京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虚增货币资产式财务造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为了企业利益,避免企业走向滑坡,从而用不正当的手段来避免风险的例子,而这种手段在诸多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
中普遍存在。本文就是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分析那些在财务上造假的上市公
司造假的原因,以及公司造假前后的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等分析比较,归纳财务
造假的预防建议。
(二)研究意义
财务造假问题,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以及财会方面人员研究的重点。华北地
区在我国是经济繁华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更是发展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调查了18年来华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状况,并通过图表辅助对
其进行数据分析,以解释造假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并为我国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行为提出相合理应的治理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Fanyi Li,QiJie Jiang,Fan Ke(2017)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经营现状无法满足权
力机构的需求和预估目的的公司,公司管理层会担心自己的职位会因为自己差的
业绩而被权力机构罢免,为了保全自己的职位,向权力机构和投资者呈现公司优
良业绩的虚假现象,管理层往往会因此铤而走险,进行财务造假。Yeonkook J (2016)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利益最大化是造成财务造假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企业高管经常会因为己私从而实施财务造假,他们会根据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
缺陷或漏洞,来选用相应的手段实现财务造假。COSO(1999)的研究报告就对当时
企业财务造假所用的手段进行总结梳理,认为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手段无外乎是
虚构收入或篡改收入,虚增资产以及转移成本费用这几种手段。贝尔和卡赛罗
(2000)使用逻辑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证明了大多数的财务造假公司都存
在治理结构不合理、处于高速成长期、过于注重盈利等特征。
2、国内研究现状
陈凌(2005)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推出上市公司是否有财务造假行为。
黄世忠(2006)对当时所发生的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2000年以前财务造
假的手段多是虚构或篡改收入、资产,转移费用,调节应收应付款项来进行财务
造假。李金津(2018)在研究中认为上市公司之所以用财务造假的方式来提升企业
经营效绩,大多数是为了获取高额的银行贷款、降低税金,而致使企业财务造假
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3、研究现状述评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财务造假案例层出不穷,而这些专家学者所总结
研究出来的方法,大致都是虚增收入、资产,虚减费用等,而这些所总结出来的
造假手段,对我们了解企业财务造假的行为有很好地帮助。本文的调查报告虽然
不能够从一些细节上分析某个企业情况,但是却能够很好地分析其通性诟病,进
行概括总结并且能够得到很好的成果。
二、华北地区上市公司调查对象概览
近十九年以来(2000-2018),华北地区共有将近150家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据不完全调查国证监会公告,以及今融道和东方财
富的数据资料,在这些华北地区上市公司中,共调查到有16家公司财务造假。
表1 华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情况概览
在华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例中,不法公司不仅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
业绩、粉饰财务报告,甚至有的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存立于竞争市场,人为编造出原始凭
证出具极具欺骗性的财务会计报告来欺骗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0年到2018年间,华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共有16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造假者如此
猖狂和肆无忌惮,究其原因还是违法成本太低以及惩戒力度不够大,即便是被查获,证监会
对公司罚款也不超过58万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不超过29万元,这相比财务造假
动辄获利成千上亿元而言,可谓"小巫见大巫"。2018年中,虽然监管层推出了《上市公司重
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加强了上市公司造假惩罚力度,但在利益驱使下,依然有很多上市公司或机构合谋,有意或无意中去造假。所以在此等环境下就更加需要
监管部门严格把关,对造假公司绝不姑息养奸,也更需要我们投资者能在发现企业猫腻的同时,积极反馈给监管部门。
18年来,16家上市公司的分布情况,例图1:
图1 2000-2018年华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数(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图1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从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以来,华北上市公司造假的
个数虽然每年不多,但对于经济发展繁荣、监管力度大的华北地区来说,也时常会冒出造假
公司,究其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
三、华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结构失衡
根据调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华北地区共有2家公司,因内控失调,从而
产生数据造假,而内部控制结构不合理化现象是致使公司财务造假的关键因素之一。海航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先河环保就是这样的例子,因内部股东,财务决策者的滥用,导致内部控
制逐渐形同虚设,各大中小股东看似对公司的重要事项有着一定的决策权和话语权,但实际
上却并非如此,公司的各中小股东只是一个摆设,他们只能够获得一些企业利益所得,比如
自己投资股利的获取,以及一些红利的小额度分配,而在公司的重要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