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理论(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
营理论 第三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 (一)理论概述 ▪ 利润差异论是一个利用国家间利润的差异,
解释对外直接投资,进而解释跨国公司产 生的原因的理论。 ▪ 拓展: ▪ 回忆:H-O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利润差异论
▪ (二)基本观点 ▪ 按H-O理论: ▪ 1.各国要素禀赋有差异(有的L多,有的K多); ▪ 2.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差异; ▪ 3.生产成本的差异造成同一产品各国利润不一
样(有的高,有的低,表现为利率);
▪ 4.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会使资本从利润 低的国家流向利润高的国家,产生FDI,也就 同时产生了跨国公司;
▪ 5.结论:各国利润的差异是跨国公司产生和发 展的原因。
一、利润差异论
▪ (三)理论运用 ▪ 利润差异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所涉及的资
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实质上反映了各国间收 益的差异。据此可以断定资本会从资金比 较充裕的国家流往资金比较贫乏的国家, 而当一国的收益降低时,流向该国的资本 就会随之减少。 ▪ 理论对资本流动的解释有一定合理性。
一、利润差异论
▪ (四)理论评价 ▪ 利润差异论现在很少被提及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它无法解释现实中有关对外直接投 资的真实现象。 ▪ 例如:某些落后国家虽然利润很高(表现 为利率高),但很少有跨国公司去投资( 也许风险同样很高);美国等部分发达国 家虽然利率极低,却有很多跨国公司愿意 前往投资。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 论
▪ (一)理论概述
▪ 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曼德尔提出,从国际贸 易与跨国投资相互关系的角度解释FDI的原 因,进而解释跨国公司产生发展原因的理 论。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 (二)理论假设 ▪ 曼德尔的分析基于以下假设: (1)假设存在A、B两国,其资本密集程度不同,A
国的资本相对丰富,B国则相反; (2)假设各自只生产两种商品:商品X及商品Y (3)设商品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为资本密
集型产品。 (4)生产函数上完全符合赫克歇尔-俄林-萨缪 尔森(H-O-S)定理的假设条件,即两国有相同 的生产函数(即投入产出技术系数一样,投1个X 得多少产出两国一样)。
▪ (三)基本结论
▪ 通过分析,曼德尔得出的结论是:
▪ 如果两国生产函数相同,国际投资与国际 贸易相互替代,国际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 使两国间的贸易量减少。
▪ (四)主要观点 ▪ 曼德尔理论可概括成如下三点:
第一,当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时,贸易与投资 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第二,国际投资起因于贸易障碍。在自由贸易的 情况下,不存在国际投资的动因。
第三,国际投资替代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为:
投资国减少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投资接受国(东道国)则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
相应地,投资国的比较劣势商品的生产增加,进 口减少。
前者意味着投资取代了贸易,后者意味着为维持 充分就业增加对比较劣势的产业的投资。
▪ (五)理论评价
曼德尔理论建立在严格遵守H-O-S定理 的假设条件之上,其结论是国际投资与国 际贸易相互替代。这对于解释国际经济领 域中逆贸易导向型的国际投资现象有一定 的说服力。但是,曼德尔理论的假设条件 过于严格,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 跨国经营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应论 三、内部化理论 四、区位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六、折衷理论 七、跨国公司理论新发展
一、垄断优势理论
(一)基本背景
➢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 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 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 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 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 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海默的导师)对该理论 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 -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二)对用证券投资理论(资本向利率高的地方 移动)解释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质疑
海默强调指出,用证券投资理论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存在三方面缺陷:
第一,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即风险,不能只考虑收 益)。
第二,对外直接投资包含了技术、管理技能和设备 等一揽子生产资源的跨国转移,而不仅仅是金融资本。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变更投往国外的生产资源 的所有权,而间接投资则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必然伴 随着所有权的变动,其结果是生产资源的使用方式和 相关的增值活动也随市场交易发生变动。
(三)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y Advantage)的主要思想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即不完全竞争,垄断)产生于四
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 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 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 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某些企业(即跨国公司) 具有其它企业没有的优势(即垄断优势):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 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 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 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利用其垄断优势。
===企业到国外投资,是因为自己具有某种垄断优势, 为更好利用其垄断优势牟利,故而到国外投资。
结论: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
(四)评价
➢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 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 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因而, 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 学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
➢ 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 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 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缺乏指导意义。
思考
▪ 德国大众汽车到中国投资,利用了其什么 垄断优势?
▪ 肯德基到中国开店,主要利用什么垄断优 势?
▪ 苹果? ▪ 可口可乐?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应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生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 Vernon)
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 文中,首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生命周 期理论,后来经过威尔斯(Louis T. Wells) 和赫希哲(Hirsch)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2.产品生命周期
▪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 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 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 弗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 ,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 、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 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 衰退的阶段。
3.不同国家同一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一样
▪ 弗农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 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 ,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 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 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 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 资的变化(进而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 ==当某产品最先在创新国被发明和生产出来 ,其它国家均还没有;当某产品在某国衰退 ,但其它一些国家并未衰退。
4.不同技术水平国家的分类
▪ 弗农把世界分为三类国家: ▪ 创新国家——最发达国家(美国),开始最先进行技
术创新,发明、生产并消费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
▪ 发达国家——(欧、日)开始没有掌握创新国的技术 ,不生产、不消费;早期开始从创新国进口消费;中 期掌握生产技术自己生产、消费(减少从创新国进口 );后期出口到创新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最后自己 不生产,从发展中进口;
▪ 发展中国家——开始和早期不消费、不生产;中期、 后期开始从创新国家、发达国家进口;最后生产并出 口到发达国家,直至产品衰亡。
5.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
▪ 第一阶段:引入期:
▪ 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 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 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 际购买该产品。
▪ 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 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 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 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 可能亏损。
▪ 思考:这一阶段主要在哪里生产和消费?(针对这种产 品)有没有贸易和投资?
第一阶段(新产品开发阶段)特点
▪ (1)新产品的性能还不稳定。此时的产品还很不完 善,还需要反复的试验和改进。
▪ (2)生产技术还没扩散。不很成熟的生产技术仍垄 断在美国企业手中,没有向外扩散。
▪ (3)产品价格还很高。由于还没形成大规模生产, 成本较高,产品的售价也很高。
▪ (4)产品主要是内销,也部分出口到发达国家。此 时,产品主要是提供给国内(美国)少数高收入阶层 消费。同时,也出口一少部分,供收入水平相近的国 家消费。
▪ 注意:该阶段只在创新国少量生产和消费,没有对外投资, 只出口少部分到发达国家
▪ ——美国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为主,有微量贸易(美出口 到发达),无投资。
5.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
▪ 第二阶段:成长期:
▪ 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 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 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 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 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 增长。
▪ 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 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 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 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第二阶段(产品成长阶段)特点
▪ 需求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由于消费 的示范效应,美国国内的需求增长很快, 国外的需求也明显增加。需求的增加刺激 着生产的发展,这阶段的出口主要是面向 于创新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无投 资。
▪ ——美国自己生产,美国和发达国家消费 为主,贸易增加(美出口到发达为主), 无投资。
5.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
▪ 第三阶段:成熟期:
▪ 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 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 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 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 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 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 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 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成本。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特点
▪ 新产品在创新国已经标准化,创新厂商开 始授权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美国开始 对外投资,一般先到发达国家投资)。在 这个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的厂商的新产品 在本国市场上能与美国的产品相抗衡,因 此发达国家减少了进口规模,发展中增加 进口规模。
▪ ——发达国家生产为主,三种国家都消费, 有投资(美对发达),有贸易(美出口减 少,发达出口增加,发展中进口增加)。
5.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
▪ 第四阶段:衰退期:
▪ 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 (有新的替代品)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不 再喜欢)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 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 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 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 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 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 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