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理论(全)

合集下载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2018/11/14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6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 提出者: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 2. 基本观点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 每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的一定生命周期产品;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特殊优势,还 取决于企业在东道国所获得的区位优势。
第一:产品创新阶段 产品特征:投入大,研发密集型产品;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产品的 设计功能(技术)为关键;竞争不激烈; 贸易特征:发达国家内生产、国内销售,一部分出口。 第二:产品成熟阶段(技术扩散) 产品特征:生产成本成为关键,资本和熟练工人密集性产品;需求扩 大,技术成熟并开始扩散,模仿者多;竞争激烈 贸易特征:发达国家出口下降,到类似国家投资,次发达国家出口。 第三:产品标准化阶段(技术停滞) 产品特征:产品完全成熟,技术重要性消失,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成本价格为关键; 贸易特征: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返销产品。
2018/11/14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7
净出口
产品技术周期与贸易的演进方式
发达国家
次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t2 t1
t3
t4
t5 时间
净进口
2018/11/14
第二阶段:技 第一阶段:创新国 术扩散跟随者 出口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 发展中国家出口
8
3.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
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来操作、产品无差异
科学的管理手段
严格的采购程序
独特经营理念: Q,S,C,V
2018/11/14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06:28
33
图中:
Ⅰ—Ⅰ线是日本(甲国)的商品成本线,假定其中由a—Z 都是用1万日元投资生产出来的日本商品的成本顺序线。由 a(劣)—Z(优)即由成本高——低。
Ⅱ—Ⅱ线是对方国家(东道国或乙国)商品成本由低到高 的顺序线:两线交点,表示按外汇汇率计算的两国M商品的成 本比率相等。
a、b、c产业是日本的边际产业,应该从这些产业开始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的结果,对方国家的成本可望降至a*、 b*、c*。这样,日本就能从对方国家进口,亦即实现数量更 多、利益更大的贸易。小岛清称这种投资为顺贸易导向的—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
比较优势的度量: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2、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3、用机会成本衡量
1、相对劳动生产率
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比较优势: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绝对优势论:实质上是讲一国企业必须占 有绝对优势或利用绝对优势。如:垄断优势理 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 产的综合理论。
比较优势论:主要以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建 立在其上的现代比较成本理论。
06:28
31
日本的小岛清教授则一反跨国公司理论的传 统,他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独树一帜 地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亦称母国) 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即边际产 业依次进行,规避产业劣势,或者说扩张边际产 业,这是小岛理论的核心。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筱(xiao3)原 三代平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赤松的雁形理论。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 经济的强国和大国,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政府注重 培养本国经济的动态比较优势相关。※
1. 贸易结构优化理论 三、技术缺口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产生于各国自然资源质上和量上的差异,经 济学家普斯纳尔认为,国际间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比较优势产生的重 要原因。
开辟新市场 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 克服贸易限制和障碍 跟随竞争者
(4)效率导向型投资动机 :
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5)分散风险型投资动机 ;
3.1 跨国公司投资动因
(6)技术导向型投资动机; (7)追求优惠政策型投资动机 ; (8)环境污染转移型投资动机 ; (9)全球战略型投资动机 。
?第一次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角度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为整体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把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与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结合起来说明了国际生产格局的形成?对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对战后初期美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欧洲国家的贸易和直接投资活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 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Different product Life cycle※
Product Cycle Model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firms innovate new products at home and in relation to home market.
How are these trade flow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ountry and how do they affect domestic factor prices?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达成的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领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初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月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增补和发展。

它是一种说明今世跨国公司在外国投资拥有垄断优势的理论。

此理论以为,观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目录一、产生背景20世纪50年月此后,美国跨国公司呈热火朝天快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限制性裸露无疑,因此急迫需要拥有较强解说力的理论出现。

二、主要思想该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市场不完整”与“垄断优势”。

市场的不完整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根源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赢利的条件。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以为,公司面对的外国市场是完整竞争的,即市场参加者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均等,且无任何因素阻挡正常的市场运作。

完整竞争市场所具备的条件是:①有众多的卖者与买者,其中任何人都没法影响某种商品市场价钱的涨跌;②所有公司供给的同一商品均是同质的,相互间没有差异;③各样生产因素都在市场无阻碍地自由流动;④市场信息畅达,花费者、生产者和因素拥有者对市场状况和可能发生的改动有充足的认识。

海默以为,对市场的这类描绘是不正确的,“完整竞争”不过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其实不常有,广泛存在的是不完整竞争市场,即受公司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挡和干涉的市场。

海默以为,市场不完整表此刻以下四个方面:①商品市场不完整,即商品的特异化、商标、特别的市场技术以及价钱结盟等;②因素市场不完整,表现为获取资本的不一样难易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差异等;③规模经济惹起的市场不完整,即公司因为大幅度增添产量而获取规模利润递加;④政府干涉形成的市场不完整,如关税、税收、利率与汇率等政策。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寡占反应论(F.T.Knickerbocker)
FDI可分为进攻性投资和防御性投资 FDI的战略性动因
与跨国公司主要理论流派不同的理 论
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理论 厂商增长最大化理论
现有跨国理论的不足
垄断优势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垄断优势的 企业所进行的FDI 内部化理论无法解释FDI的区域分布以及跨 国公司的外部化趋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难以解释技术创新的双 向流动 折衷理论不具备动态性分析
内部化优势理论强调的是中间产品市场特 别是知识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 企业实行内部化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产品的 性质和市场结构

(Raymond Vernon)
第一阶段,新产品开发研制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产品成熟、市场标准化 第三阶段,产品高度标准化、很多竞争者进入, 竞争集中在价格和成本上。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
暗含固定不变的生产函数 没有解释为何发达国家没有进行针对发展中国 家的技术改造 没有解释为何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 司的FDI集中在资本密集而且技术先进的产业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基本思想: FDI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入比 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模型 日本:顺贸易导向 (贸易投资互补) 美国:按照比较优势的顺序进行FDI, 逆贸易导向(以国外生产替代本国出口)
一、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 论--垄断优势理论
前提假设:市场不完全竞争 垄断优势的来源: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政府干预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由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垄断优势具体包括 核心资产优势 先进的管理经验 规模经济 资本和货币优势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1. 引言跨国公司(MNCs)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国家进行业务活动的公司。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变得越来越普遍。

国际投资理论是研究跨国公司如何进行国际投资决策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流的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2.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关注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利润而进行跨国投资的动机和方法。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于18世纪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相对劣势的产品。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解释为寻求更高效的生产和全球资源配置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演变为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出口和进口不同产品,还包括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贸易。

该理论将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视为一种寻求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的策略。

3. 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由理查德·考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时,主要考虑的是合同成本和交易成本。

合同成本是指跨国公司与外部供应商进行交易所需的成本,而交易成本是指通过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可以减少的成本。

根据内部化理论,当合同成本高于交易成本时,跨国公司将倾向于在公司内部进行生产,而不是与外部供应商交易。

因此,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解释为一种内部化的策略,旨在降低合同成本和交易成本。

4.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需要政府干预。

在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中,市场失灵可能是促使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失灵可以表现为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或外部性等。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投资来利用不同市场的优势和补充。

例如,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低成本国家进行生产,然后再在高成本国家销售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5. 结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提供了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选择进行国际投资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三)理论运用 利润差异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所涉及的资 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实质上反映了各国间收 益的差异。据此可以断定资本会从资金比 较充裕的国家流往资金比较贫乏的国家, 而当一国的收益降低时,流向该国的资本 就会随之减少。 理论对资本流动的解释有一定合理性。
一、利润差异论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 营理论 第三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一)理论概述 利润差异论是一个利用国家间利润的差异, 解释对外直接投资,进而解释跨国公司产 生的原因的理论。 拓展: 回忆:H-O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利润差异论

(二)基本观点 按H-O理论: 1.各国要素禀赋有差异(有的L多,有的K多); 2.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差异; 3.生产成本的差异造成同一产品各国利润不一 样(有的高,有的低,表现为利率); 4.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会使资本从利润 低的国家流向利润高的国家,产生FDI,也就 同时产生了跨国公司; 5.结论:各国利润的差异是跨国公司产生和发 展的原因。
(三)基本结论 通过分析,曼德尔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两国生产函数相同,国际投资与国际 贸易相互替代,国际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 使两国间的贸易量减少。
(四)主要观点 曼德尔理论可概括成如下三点: 第一,当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时,贸易与投资 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第二,国际投资起因于贸易障碍。在自由贸易的 情况下,不存在国际投资的动因。 第三,国际投资替代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为: 投资国减少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投资接受国(东道国)则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 相应地,投资国的比较劣势商品的生产增加,进 口减少。 前者意味着投资取代了贸易,后者意味着为维持 充分就业增加对比较劣势的产业的投资。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管理》PPT课件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管理》PPT课件

二、公关管理——与东道国的关系
东道国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通过政府管制和各种 政策、法规,对跨国公司实施限制,这种限制往往给跨 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带来诸多困难和障碍。跨国公司为实 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正确处理与东道国的关系 ,包 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适时调整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因东道国控 制而遭受的损失。
除了上述三个竞争优势外,从发展中国家近年 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看,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 资还有三个重要的优势:
1、许多发达国家已拥有或正拥有对外直接投资所 必需的经济基础;
2、国家的大力扶持; 3、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经营方式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

技术转让







六、国际竞争优势——跨国直接投 资的动因与条件
波特认为构成国际竞争优势有四个方 面的因素。(1)因素状况(2)需求状 况。(3)相关的支持性产业,即一个 企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的支持。(4)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在一个行业中公司的数量 竞争的激烈程度 政府所有还是私人所有
第二,从多方面获得对公司的支持,分散和化解 东道国实施限制的压力。
第三,进行直接的反限制活动。
三、全球社会责任
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它要通过经营活动追求 利润最大化目标。同时,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它 只有兼顾赖以生存的社会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 身的经济利益。企业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自身利益与 社会利益的共存性,这一规律给经营者的启示是:在 开展经营活动、追求赢利目标时,别忘了肩负的社会 责任。
构成跨国企业垄断优势的多种因素可以归结为: 1、技术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3、资金和货币优势 4、组织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11
三,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p34 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p34
出口,直接投资和许可证交易是跨国 公司供应国外市场的三种可替代性选择. 何希(S. Hirsh):对跨国公司来说, 合理地供应国外的市场方式,视哪种方 式成本最低而定.--成本比较模型 鲁特(Franklin Russell Root):不同 的知识优势,跨国公司从中获益不同. 为了获得来自全部知识资产的收益,跨 国公司就要寻找长期投资机会,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利用全部知识资产. --收益分析观点
18
三,寡占反应理论
1970年代初,美国学者尼克博克 (Frederick T. Knickerbocker)以美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 寡占行为理论,提出了跨国公司的寡占反 反 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战后美国企业大举对外直接 投资主要由寡占反应行为所致,投资主体 是寡占行业少数几家寡头公司,它们的投 资又大都在同一时期成批地发生. 该理论把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进攻性投 资"与"防御性投资",决定这类投资的 因素是各不相同的,防御性投资是由寡占 反应行为所决定的.他还研究了与对外直 接投资成批性有相关关系的各种因素.
5
Bertil Ohlin
伯蒂尔俄林 伯蒂尔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现代国 俄林 ,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月出生于瑞典.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 1899年4月出生于瑞典 . 先后 年 月出生于瑞典 在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剑桥大学, 在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剑桥大学,哈佛大 学学习和深造. 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学学习和深造.1925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1930年应聘到斯德哥尔摩商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俄林 年应聘到斯德哥尔摩商学院任经济学教授. 年应聘到斯德哥尔摩商学院任经济学教授 不仅是经济学家, 而且是瑞典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不仅是经济学家 , 而且是瑞典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 1938年当选为议员.1944年聘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由 年当选为议员. 年当选为议员 年聘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由 党的主席,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长. 党的主席,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长.连任自由党主 席达23年之久 年之久. 席达 年之久. 伯蒂尔俄林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理论 伯蒂尔 俄林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理论 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 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1977年与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德 年与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德 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贝蒂尔俄林的主要著作有 俄林的主要著作有: 贝蒂尔 俄林的主要著作有:《对外贸易与贸易政 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策》(1925),《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1931), ) ) 国际经济重建》 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 《国际经济重建》(1936),《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 ) 稳定就业问题》 (1941),《稳定就业问题》(1949),《对外贸易 ) ) 政策》 政策》(1955)等等. )等等.

跨国公司理论word版

跨国公司理论word版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折衷理论包容了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三个要素变量,以三个要素的组合情况判断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条件,同样也是跨国公司进行FDI的理性动因。

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的而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内部化优势,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能拥有的优势。

也就是说,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给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

邓宁把市场失效分为结构性市场失效和交易性失效两类,结构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交易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交易渠道不畅或有关信息不易获得而导致的市场失效。

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

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而后依靠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

如果企业只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则说明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利用,只能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

如果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扩张无法成功。

折衷理论的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该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二是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还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优于许可证贸易。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

40
二、维农理论的修正
• 20世纪70年代,维农对其理论作出了修正, 引入国际寡占行为理论解释跨国公司的对 外直接投资。
41
1、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 • 在这一阶段,企业不惜支出高昂的研究与 开发费用,集中力量在母国进行新产品的 研究与开发工作,重点是向市场推出新产 品,或者对现有产品进行差异化,以维护 其垄断地位。 • 新产品生产主要以母国资源禀赋和市场特 点为基础,因而各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也有 所不同。
34
•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 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根据竞争条件和生 产条件的变化而制定的生产区位决策。
35
1、创新阶段 • 新产品投入市场,处于创造需求的阶段。 • 该阶段的特点: (1)企业对新产品具有独家垄断优势,所关 心的主要是产品设计是否受消费者欢迎, 并非成本。 (2)新产品的需求主要在国内。 (3)消费者受新产品、新功能的吸引,一般 不在乎价格,也没有比较机会,市场对新 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
31
2、鲁特的收益分析观点
• 比较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之间的选择问题。 • 观点:跨国公司的知识优势有些可以通过许可证 交易转让给国外企业,如专利、商标、技术诀窍 等。公司从中收取特许权使用费而获得收益。 • 有些知识资产如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销售技能 则难以转让,跨国公司为了获得这些优势的收益, 就必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15
• 在东道国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条件下,跨 国公司就可以在那里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 自由竞争,维护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 • 这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16
• 海默的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 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 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17

跨国公司制造业理论

跨国公司制造业理论
工艺流程
研究并优化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和提高产品质量。
自动化与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 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进度跟踪
实时监控生产进度,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 行。
生产计划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 计划,确保按时交货。
生产异常处理
定义
跨国公司制造业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制造业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活动的总称。
发展历程
跨国公司制造业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和美国,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制 造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制造业特点
全球化生产
跨国公司制造业在全球范围 内进行生产布局,利用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劳动力 、市场等优势,实现全球化
建立维护保养记录
对设备维护保养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维护时间、内容、人员等 信息。
维护保养培训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维护保养培训,提高其维护保养意识和技能水 平。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1 2
状态监测技术
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实时 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
故障诊断技术
运用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方法,对设备故障进 行准确诊断,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
人才培养与引进
智能化制造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加强人 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07
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实践
绿色生产模式创新
清洁能源利用
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 能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 排放。
节能技术应用
推广节能设备、优化生产工 艺,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 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利润差异论
▪ (四)理论评价 ▪ 利润差异论现在很少被提及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它无法解释现实中有关对外直接投 资的真实现象。 ▪ 例如:某些落后国家虽然利润很高(表现 为利率高),但很少有跨国公司去投资( 也许风险同样很高);美国等部分发达国 家虽然利率极低,却有很多跨国公司愿意 前往投资。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 论
▪ ==当某产品最先在创新国被发明和生产出来 ,其它国家均还没有;当某产品在某国衰退 ,但其它一些国家并未衰退。
4.不同技术水平国家的分类
▪ 弗农把世界分为三类国家: ▪ 创新国家——最发达国家(美国),开始最先进行技
术创新,发明、生产并消费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
▪ 发达国家——(欧、日)开始没有掌握创新国的技术 ,不生产、不消费;早期开始从创新国进口消费;中 期掌握生产技术自己生产、消费(减少从创新国进口 );后期出口到创新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最后自己 不生产,从发展中进口;
▪ 弗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 ,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 、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 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 衰退的阶段。
3.不同国家同一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一样
▪ 弗农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 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 ,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 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 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 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 资的变化(进而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 (一)理论概述
▪ 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曼德尔提出,从国际贸 易与跨国投资相互关系的角度解释FDI的原 因,进而解释跨国公司产生发展原因的理 论。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 (二)理论假设 ▪ 曼德尔的分析基于以下假设: (1)假设存在A、B两国,其资本密集程度不同,A
国的资本相对丰富,B国则相反; (2)假设各自只生产两种商品:商品X及商品Y (3)设商品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为资本密
▪ 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 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 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 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第二阶段(产品成长阶段)特点
▪ 需求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由于消费 的示范效应,美国国内的需求增长很快, 国外的需求也明显增加。需求的增加刺激 着生产的发展,这阶段的出口主要是面向 于创新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无投 资。
5.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
▪ 第四阶段:衰退期:
▪ 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 (有新的替代品)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不 再喜欢)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 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 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 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 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 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 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集型产品。 (4)生产函数上完全符合赫克歇尔-俄林-萨缪 尔森(H-O-S)定理的假设条件,即两国有相同 的生产函数(即投入产出技术系数一样,投1个X 得多少产出两国一样)。
▪ (三)基本结论
▪ 通过分析,曼德尔得出的结论是:
▪ 如果两国生产函数相同,国际投资与国际 贸易相互替代,国际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 使两国间的贸易量减少。
(二)对用证券投资理论(资本向利率高的地方 移动)解释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质疑
海默强调指出,用证券投资理论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存在三方面缺陷:
第一,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即风险,不能只考虑收 益)。
第二,对外直接投资包含了技术、管理技能和设备 等一揽子生产资源的跨国转移,而不仅仅是金融资本。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变更投往国外的生产资源 的所有权,而间接投资则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必然伴 随着所有权的变动,其结果是生产资源的使用方式和 相关的增值活动也随市场交易发生变动。
▪ 注意:该阶段只在创新国少量生产和消费,没有对外投资, 只出口少部分到发达国家
▪ ——美国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为主,有微量贸易(美出口 到发达),无投资。
5.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
▪ 第二阶段:成长期:
▪ 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 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 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 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 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 增长。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特点
▪ 新产品在创新国已经标准化,创新厂商开 始授权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美国开始 对外投资,一般先到发达国家投资)。在 这个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的厂商的新产品 在本国市场上能与美国的产品相抗衡,因 此发达国家减少了进口规模,发展中增加 进口规模。
▪ ——发达国家生产为主,三种国家都消费, 有投资(美对发达),有贸易(美出口减 少,发达出口增加,发展中进口增加)。
解释对外直接投资,进而解释跨国公司产 生的原因的理论。 ▪ 拓展: ▪ 回忆论
▪ (二)基本观点 ▪ 按H-O理论: ▪ 1.各国要素禀赋有差异(有的L多,有的K多); ▪ 2.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差异; ▪ 3.生产成本的差异造成同一产品各国利润不一
▪ 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 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 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 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 可能亏损。
▪ 思考:这一阶段主要在哪里生产和消费?(针对这种产 品)有没有贸易和投资?
第一阶段(新产品开发阶段)特点
▪ (1)新产品的性能还不稳定。此时的产品还很不完 善,还需要反复的试验和改进。
▪ (2)生产技术还没扩散。不很成熟的生产技术仍垄 断在美国企业手中,没有向外扩散。
▪ (3)产品价格还很高。由于还没形成大规模生产, 成本较高,产品的售价也很高。
▪ (4)产品主要是内销,也部分出口到发达国家。此 时,产品主要是提供给国内(美国)少数高收入阶层 消费。同时,也出口一少部分,供收入水平相近的国 家消费。
第三章 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
营理论 第三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 (一)理论概述 ▪ 利润差异论是一个利用国家间利润的差异,
▪ (四)主要观点 ▪ 曼德尔理论可概括成如下三点:
第一,当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时,贸易与投资 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第二,国际投资起因于贸易障碍。在自由贸易的 情况下,不存在国际投资的动因。
第三,国际投资替代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为:
投资国减少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投资接受国(东道国)则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 跨国经营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应论 三、内部化理论 四、区位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六、折衷理论 七、跨国公司理论新发展
一、垄断优势理论
(一)基本背景
➢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 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 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思考
▪ 德国大众汽车到中国投资,利用了其什么 垄断优势?
▪ 肯德基到中国开店,主要利用什么垄断优 势?
▪ 苹果? ▪ 可口可乐?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应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生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 Vernon)
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 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利用其垄断优势。
===企业到国外投资,是因为自己具有某种垄断优势, 为更好利用其垄断优势牟利,故而到国外投资。
结论: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
▪ 发展中国家——开始和早期不消费、不生产;中期、 后期开始从创新国家、发达国家进口;最后生产并出 口到发达国家,直至产品衰亡。
5.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
▪ 第一阶段:引入期:
▪ 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 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 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 际购买该产品。
(四)评价
➢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 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 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因而, 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 学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
➢ 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 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 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缺乏指导意义。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某些企业(即跨国公司) 具有其它企业没有的优势(即垄断优势):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 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 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 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 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 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海默的导师)对该理论 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 -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