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精炼

合集下载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_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_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_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古诗鉴赏高考归纳总结

古诗鉴赏高考归纳总结

古诗鉴赏高考归纳总结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高考中的语文考试也经常会涉及古诗鉴赏,考察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旨在对高考中常见的古诗鉴赏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备战高考。

以下是对几个经典古诗题目的分析与总结:1.《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壮美景色的古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壮丽的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

该诗题材广泛,议论性较弱,篇幅较短,情感表达直接。

2.《江雪》——柳宗元《江雪》描绘了一幅冬日江雪的美丽景象。

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出冰天雪地中江水的奔流之美,抒发了作者的孤高情怀。

该诗情感悲壮,雄浑深沉。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该诗写了古原、草和别离这三个主旋律。

尽管别离是诗人寄托了自己凄清孤独的心情,但是整首诗表达了一种感慨人生的背离。

4.《将进酒》——李白《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该诗寓情于景,以宴会与诗人的心情相结合,直抒胸臆。

诗人通过对豪情壮志的表达,表达了追求人生价值和将士们的豪气壮志。

通过对以上几个常见的古诗进行归纳,不难发现高考古诗鉴赏题目的特点:首先,题材广泛,有琴瑟、宫商、山川和孤独等多种多样的题材。

其次,议论性较弱,很少涉及到对某种事物的评判或者议论,大部分是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情感表达直接,许多古诗很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倾向。

对于高考古诗鉴赏题目的应对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多阅读,积累古诗词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

通过大量地阅读古诗,特别是经典名篇,能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其次,善于分析,注重掌握古诗的题材、修辞手法和情感思想。

通过对古诗进行细致分析,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最后,多积累,可以通过背诵经典古诗来提高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通过不断积累,将古诗融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能够更好地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高三高考 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 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宋·赵佶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3】。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4】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

【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蕊珠宫女:指仙女。

蕊珠,指天上仙宫。

【4】凭寄: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

【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2)下列诗句与第一首词中的“淡著胭脂匀注”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多情只有春庭月。

(唐·张泌《寄人》)B.月移花影约重来。

(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C.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3)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

“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

“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大全与答题模版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大全与答题模版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大全与答题模版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高考题型09-25 0538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重赠乐天①元稹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①乐天,即白居易。

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

③元九,即元稹。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2分)【解析】答: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两人聚少离多,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

(2分)(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

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

而白诗(3分)【解析】白诗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

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诗人了悲愤难抑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八声甘州 ?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①王沂孙白石②飞仙,紫霞③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注释】①草窗:周密。

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

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

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

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

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

③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1)“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2)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教学博苑2010-11-24 15455d56b7b40100mk49高考古典诗词形象鉴赏练习题一、鉴赏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1、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⑵ 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怎样的思想?5.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②俭通“险”,怪异。

时世当代。

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1.①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重难点知识梳理与训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重难点知识梳理与训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重难点知识梳理与训练(附参考答案)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也是高中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突破高考诗词鉴赏重难点,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

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

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

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

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

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

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古典诗文2012-04-13 12515d56b7b40102dvu8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2.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③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①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②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5.答题示例[示例一] (20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课件29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课件29张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 “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又如: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 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 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 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用词精当 ①“重”“迟”二字用意精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手 法】,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 【句意】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效果】表现出离别之时 的依依不舍之情。【情感】 ②“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 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③作者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 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 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
化无
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3.诗歌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①抒发诗人身处边塞,羁旅思乡的愁苦。 ②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③为好友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⑵ 凉 风 : 秋 风 。 《 礼 记 ·月 令 》 : “ ( 孟 秋 之 月 ) 凉 风 至 , 白 露 降 , 寒 蝉 鸣 。 ”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考点精解】鉴赏诗歌字词意义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推敲: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牢记语言风格的种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点拨】考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应关注“两把握,四要点”。

“两把握”指:1.从字词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入手,把握字词的含意。

无论是炼字还是炼词,首先要把握字词的具体意义,除了把握字词的表面义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其语境义。

2.从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

分析关键字词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要点”指:1.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

2.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

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

【典例解析】一、(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一) 。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骤二)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步骤三)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教材链接: 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 《登高》、马致远《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水调歌头》、周邦 彦《苏幕遮》。
七、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 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 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一、题画诗
题材特征: 题画诗指题在画作上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
使画特征题材意与诗情互相补充、互相延伸、互相丰富,从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题画诗的特 点大致有三点:①化静为动;②变无为有;③借题发挥。 常见标志:
教材链接: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雨霖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八、其他类诗词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含 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 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教材链接:
王翰《凉州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塞下曲》、 高适《燕歌行》、王维《使至塞上》、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 《出塞》。
五、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标志: 1、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常见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内容: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情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 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精炼古典诗文08-03 0705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精炼1、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销魂”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

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

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①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②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③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答:①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②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

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③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

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夜怀吴中陆游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

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答:(1)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9、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答:(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愁苦的原因是“无侣”(或“单栖”)寂寞无人陪伴。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2)“边烽不过秦”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思想?(3)尾联两句表现了什么样的心境?答:(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

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

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1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点绛唇• 屏却相思王国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

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

(1)解释“屏却”一词,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