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行业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
产业是非耕地生产、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经济效益高、市
场潜力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点。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产品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
能合作,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为加快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
方案。
第一章指导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重点
任务,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产
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指导原则
1、组织引导,市场推动。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
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
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2、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3、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第三章产业背景分析
产业是非耕地生产、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实现中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中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并在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1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6.61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0.46万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农业总产值为4.33万亿元。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食用菌的年产值、年产量以及年人均消费量均获得了
较快增长。根据中国食用菌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3934
万吨,较2018年的3789万吨同比增长3.82%。
2019年产量排在全国前七的食用菌品种分别为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杏鲍菇及毛木耳,产量分别为1115.94万吨、701.81万吨、686.47万吨,258.96万吨、231.35万吨、203.45万吨、168.34万吨,合计占食用菌总产量的85%,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常规
主品种。
2019年中国共有12个省市食用菌产量超过百万吨,其中河南省食
用菌产量居全国首位,达到540.94万吨;其次为福建省,食用菌产量
为440.8万吨;山东省排名第三,产量为346.38万吨;黑龙江省紧跟
其后,产量为342.87万吨。
2014-2019年中国食用菌产值整体呈增长态势,2019年中国食用
菌产值为3126.67亿元,较2018年的2938.78亿元同比增长6.39%。
2019年中国食用菌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共有13个地区,排名前五的
分别为河南省、云南省、河北省、福建省、山东省,产值分别为397.7亿元、242.82亿元、232.39亿元、229.41亿元、215.17亿元。
从各地区食用菌产量来看,2019年河南省产量占比为13.75%,福
建省产量占比为11.21%,山东产量占比为8.81%;从各地区食用菌产
值来看,2019年河南省产值占比为12.7%,云南省产值占比为7.8%,
河北省产值占比为7.4%。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度全国各类食用菌产品年出口量
为67.97万吨、创汇36.35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1.45%、16.67%。
第四章规划目标
力争到xx年,全面建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产值突破xx亿元,增
加值突破xx亿元,不少于xx家企业进入全国行业500强企业行列。
第五章任务重心
(一)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大宣传,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进信息化的领导责任意识,提
高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育和打造一批示范企业,通过典型示范突
破行业应用的难点,最终实现以点带面、点面互动,带动全行业的两
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院校和协会共同开展专业化人才培训。推动
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以产业发展重点为主线,以产业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遵从弥补
短缺、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项
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特色优势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牵引和辐射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和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条,向产业链的终端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同时,借
助大企业的引进加快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有效输入和品牌嫁接,实现
技术进步、管理提升、资源有效利用、产业链整合等要素的优化组合。
(三)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
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开展示范试点,推进
新型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应用市场。协调各部门职能部门,出台相应
的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
效益的增长。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
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实施联合重组,大力整
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若干家集研发、设计、生产等于
一体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企业。
(五)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
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六)构建创新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