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四章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设计美学》是一本关于审美范畴的教材,其中第四章讨论了审美的根源和技术美的意义。
以下是课后题的简答题参考答案:1.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实践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影响。
艺术对人发挥了独特的培育作用,使形式感更加丰富和精细。
2.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
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
美在和谐,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3.审美具有超功利性质,而功能美却是对其合目的性的观照,这并不是矛盾的。
审美和功能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设计师可以在追求功能的同时,将艺术美和装饰性因素融入设计中,使产品更加美观和吸引人。
4.要体现生态美,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设计师可以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同时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中,如植物、水和光线等。
这样可以创造出更加健康、舒适和美丽的生态环境。
三、美学研究的矛盾二重性问题是指美感既有个人心理的主观直觉性质,也有社会生活的客观功利性质。
这说明审美活动是在人类历史长期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反应方式。
虽然感官是个体的,但经过文化教养后也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感官。
四、产品的实用和审美表现功能应该相互融合,不会产生干扰。
同时,装饰要结合技术质量和对人的生理适应性,让人感受到舒适感。
这样的装饰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价值。
五、生活环境的洁净和卫生状况、宜人的环境、畅通的道路和发达的交通系统,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此外,空间的秩序感、布局的合理化和情感化,以及城市功能和结构的多样性,也能给人带来舒适感。
因此,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应该具备以上各方面的条件。
设计美学目录
设计美学目录设计艺术中的形式问题即美学问题,而设计的形式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具有本质意义。
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本教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
本教材由我国著名设计美学研究专家徐恒醇编著,全书共六章,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图文并茂,理论深刻但文字简洁易懂,是国内设计美学研究的代表性著述,也是设计美学的较佳教材。
目录总序导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第一节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陆内涵与功能启示2.人工形态的构成第二节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1.感知觉与感受性2.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3.完形理论第三节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1.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2.艺术的形成过程3.技术与艺术的异同第四节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1.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2.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3.意境的营造第二章功能转化论第一节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1.需要作为人的本性2.审美需要的渗透性3.审美淘汰与情感性消费第二节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1.功能与形式关系之辩2.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功能转化原理第四节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第三章文化整合论第一节文化的形态构成第二节设计文化的构成第三节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第四节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第四章审美范畴论第一节形式美第二节技术美第三节功能美第四节艺术美第五节生态美第五章符号表现论第一节符号与传播第二节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第三节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第四节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第六章风格变迁论第一节风格范畴的内涵第二节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第三节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第四节装饰的审美趋向参考文献。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2851课程名称: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Design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充分领悟设计美学独到的精神内涵,提升设计鉴赏能力,从而为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本体的美学特征,设计作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特点;3、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心理、设计的形式美;4、重点掌握中外设计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最新发展背后的美学动力;5、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欣赏和批评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设计艺术的审美能力;6、掌握设计文化与审美的关系、设计形态语义学与审美、技术美学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外设计美学观的历史回顾(8学时)1.1 中国古代器物审美观知识点: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各时期代表性的器物审美观。
1.2 国外设计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知识点:国外各阶段的代表性设计美学观念,及其背后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内驱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二章产品(4学时)2.1 产品是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知识点:产品的定义;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2 产品的形态构成知识点:产品的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技术形态、艺术形态、形式自由度。
重点和难点:产品的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第三章设计审美范畴(10学时)3.1 形式美知识点: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重点和难点: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3.2 技术美知识点:技术作为人的劳动形态;技术美的深远意义;范例剖析。
设计美学第四章 设计美的系统认知与学科延展
包括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开 放性原理、目的性原理、突变性原理、稳 定性原理、自组织性原理、相似性原理。
系统论基本原理对设计美感的启发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可以了解设计中各要素组成 是否合理,比例是否恰当,有哪些要素是多余的, 有哪些要素还未充分发挥其功能,还应补充什么 新的要素。通过系统整体性分析,使设计者在设 计的创作过程中更加了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加强和集中整体功能。
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通过对系统层次性原理分析,可以了解设 计结构是否合理,各环节是否协调,有无 互相脱节现象,因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 应是杂乱无章,而应是秩序井然,有条不 紊的。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通过对系统开放性原理的分析,了解设计 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系统之 间的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否正常、合理,各要素排列组合的方式、 关联的强度、联系的密度等有无需要改进。
第一节 设计美的系统认知
人们观察问题的眼光正逐渐由“实物中心” 转向“系统中心”,这使得人们在设计活 动中不仅仅是对其本身实体的认识,而是 将设计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认知,从传统 的部分、要素和组成来认识,转向系统事 物的发生、过程、功能、关系的认识。由 此可见,设计需要更新的系统的观照以达 到全新的认知和美感体验。
系统目的性原理
系统的目的性原理体现在设计之中即任何 设计都具有既定的设计目标,在设计的过 程中一切设计元素均指向最终的目标。
系统突变性原理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师在设计 中往往会有灵感的迸发,一些意外之举会 为设计的最终结果带来更多的亮点。
系统稳定性原理
工业产品设计,例如汽车设计,亦或者生 活用品设计都极其讲究这种结构和功能的 稳定性原理。
(完整word)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Design)课程编号:070320201 开课学期:春教学学时:36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2预修课程:艺术概论、艺术史教材:孙湘明.《造型艺术美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美学课程是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
美学是文化艺术领域各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对设计美学课程的学习,对美学、艺术哲学与美学、设计哲学与美学等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了解,并通过艺术调查和文献研究等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从而为设计研究服务。
教学要求:该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美学基本原理;第五章至第七章为设计艺术美学概论。
通过对美学的认识,联系本专业方向的实际应用,作一次理论性的学习和探讨。
考核方式:提交以美学为主题的设计艺术方向论文以考核学生的成绩。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第一章设计美学概论 4学时一、美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二、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第二章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 4学时一、现代设计的特征二、技术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第三章设计与认知科学 8学时一、视知觉及其他二、色彩心理效应三、图形构成与错觉四、光影感第四章设计信息传达 8学时一、信息与设计二、多元与主导三、传播媒介与法则第五章各门类设计美学 8学时一、产品的审美形态二、广告与企业的魅力三、环境的审美创造四、书法的审美法则第六章新世纪设计艺术美学展望 4学时Contents and periods of courses:Chapter1 Conspectus of aesthetic of design4Chapter2 Modern design and modern aesthetics of design4Chapter3 Design and cognition science8Chapter4 Communication of design information8Chapter5 Aesthetic of various design8Chapter6 The prospect of new century aesthetic of design4五、读专著或文献1。
设计美学 第4章 20世纪设计美学及其转型
高直式座椅(麦金托什)
• 麦金托什的探索,在奥地利分离派和德国的“青年风格”派设计运动 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03年成立的维也纳生产同盟,得到麦金托什 的指导。 • 这个同盟是一间手工艺作坊,主要生产家具、金属制品和装饰品,与 传统的装饰不同,维也纳生产同盟的金属器皿采用精练的几何形式, 造型和表面处理都模仿机器制品,预示着功能主义的标志--机器美学 的到来。
“现代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在美学和文学领域中有广义和 狭义两种理解。 • 广义的理解是指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系列反传统的美学、 文学思潮,即所谓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思潮的总和。 • 狭义的现代主义则是指19世纪初到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取代象征主义 而出现的几个特定文学艺术流派,其中包括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构 成主义等。
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
电壶
• 1919年4月1日,包豪斯“Des Stoatliches Bauhaus成立。“包豪 斯”,是各种现代设计思潮的集大成者。它总结和发扬了自工艺 美术运动以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的精髓,继承了德意志工业同盟 的传统,使现代主义融汇,发展并最终达到了高潮。 • 包豪斯的目标是“为了对抗现代的手工主义和专业化,把所有的 形式都综合起来,建立一种适合于新时代的崭新的民众文化”。 •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 的是人而不是作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来进行”的基本观点, 并在以功能至上为特点的功能主义设计领域进行了最为广泛的尝 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马耶百货公司大厦(沙利文)
第二代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进一步发展了 弗兰克 劳埃德·赖特 沙利文的思想,把功能主义又进一步发展到了住宅建筑的领域,提出 了“有机建筑”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 环境融为一体,强调建筑的整体性,使建筑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协调。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课后题:第四章审美范畴论简答题:一、为什么说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二、在高科技时代,技术美的意义何在?三、审美具有超功利性质,而功能美却是对其合目的性的观照,这是否是矛盾的?四、在设计中如何调动艺术美和装饰性因素的作用?五、设计怎样体现出生态美?课后题参考答案:一、答:以节奏感为例,节奏感是人的形式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界运动的周期性,就存在许多节律现象。
究竟是什么使节奏被人们普遍意识化和情感化的呢?首先,发挥了中介作用的因素是因为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轻松化,它使人对节奏产生出愉悦感受,各种劳动状态的差别而产生的节奏越不同,就越容易使节奏由某一具体劳动的联系中脱离开来。
另一种引起分化的中介是史前时代的武术模仿和礼仪,通过巫术活动,节奏成为调整和组织集体行动的一种工具,与原来的劳动脱离开来可以被普遍地加以运用。
因此,节奏所具有的情感激发作用,最初只是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只有当节奏脱离开具体的劳动,作为形式因素用于组织各种生活使之秩序化时,才使节奏变得不仅富于层次和韵律的变化,并且也使感受丰富起来。
此外,对称和比例、色彩感的形成也经历了从生产和生活实践到文化积淀的过程。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影响,在形式感的丰富化和精细化上,艺术对人发挥了独特的培育作用。
二、答:(1)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2)其次,对技术美的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3)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4)其四,美在和谐;(5)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自考设计美学考前复习资料
自考设计美学考前复习资料2021年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美学?设计美学?概念: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它研究人对现象的审美关系及其一般规律。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人的审美价值在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规律。
美学的产生“现代美学之父”---鲍姆嘉登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a.美学研究人类所独有的审美现象,它涉及到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而这一关系是广阔无比和非常复杂的。
“人”b.审美现象不仅复杂而且常常产生矛盾,这也就怎增加了确定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c.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阶级状况的制约。
d.审美活动存在着美丑转化的问题。
中外美学思想的渊源和发展:1、华夏美学思想核心:阴阳相合儒道佛三家美学共有核心“和谐”(魏晋南北朝时的“个体审美”山水画自然美)2、西方美学思想:古希腊美学:a,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万物之源,美就是数的和谐、比例”黄金分割率“1:1.68b.亚里士多德艺术的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西方美学的两大特点:概而言之:美学的研究领域由客体转向主体,由理性转向非理性,由美的主体转向审美经验,由逻辑推演转向实证分析,导致审美理论的多样化、多元化、丰富复杂化。
第二章美论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
2、从意识精神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人的精神意识观念。
3、从心里、生理属性探求美心理学、生理学美的含义:美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体美的特征:a、社会客观性:公认的评判标准b、具体的形象性c、感情真挚性:打动人d、自由开放性第三章美感论概念:美感是个体对美的对象的感受,体验与评价诞生:美感从使用感中分化出来的关键之一是:原始巫术(舞蹈、绘画)、图腾崇拜。
美感的界说:区分:1、关于美感和快感,美感以快感为基础,但是美感不等于快感,而是快感的升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e、自我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2、美感和理智感第四章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形式:(以观念的形式体现在四个方面)。
设计美学
思考:
1、对“设计美学”的认识和理解?
人
设计美学
产品设计 (使用的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信息传达的设计)
自然
环境设计
社会
(居住的设计)
艺术设计和工程设计的区别:
工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建筑等等) 中的物与物之间关系问题的,比如汽车的制造活动中,会解决 汽车的汽缸与活塞之间的关系、发动机与传动机械之间的关系 问题,这些解决的都是属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艺术设 计则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样是汽车的制造活 动中,设计涉及到的是比如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的 问题。
—设计师的人文素养问题
参考பைடு நூலகம்目:
1、《设计美学》 2、《设计美学》 李超德著 翟光林编著 安徽美术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3、《全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系列教材 设计美学》 徐恒醇著;李砚祖 4、《艺术设计美学》 王明旨主编 陈望衡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5、《现代设计美学》
6、《设计艺术美学》 7、《设计美学》
第四章:20世纪设计美学及其转型 一、设计美学观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换 二、美国设计美学观念的传播 第五章:设计美的要素分析 一、设计审美特征 二、设计审美范畴 (一)、形式美 (二)、功能美 (三)、技术美 (四)、材料美 第六章:中西设计美学观比较—个案分析 一、抽象与具象—中西图案造型观比较 二、茶与咖啡—中西器具造型观比较 三、皇宫与教堂—中西空间设计观比较 四、太极与色谱—中西色彩观比较 第七章: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 一、设计美学的民族化趋势 二、设计美学的非物质化趋势 三、设计美学的人性化趋势 四、设计美学的生态化趋势
2、“设计美学”研究什么问题?
《设计美学》资料五篇
《设计美学》资料五篇第一篇:《设计美学》资料第一章绪论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与艺术学学科交叉发展而来一门新兴学科。
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有交叉的地方,也有明显不同之处。
设计学与艺术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设计学注重对实用的要求,所以设计学的研究离不开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
设计美学与传统的美学也有显著不同,传统美学也叫艺术哲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因此,研究设计美学,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或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明晰这些对象和内容,掌握设计美学发展规律,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纵观中西设计史的发展,可以发现审美观念和物质生活发展的相互推动关系以及中西设计美学取向的不同。
下面两张图片表现的是东西哲人的生活场景,竹林七贤在竹林中讨论问题,而苏格拉底在雅典学院的规则建筑下争论哲理。
中国与自然合而为一与西方理性的对比,在这种偶然的生活场景中,也可以看出两种思维明显的不同。
中国设计讲究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质和喻物予形的形象特征。
无论是陶器、玉器还是家具的设计都与中国哲学中的“和”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器物的设计造型不但要求合乎材料的特点,还要求合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多重的和谐。
西方设计美学则讲究合乎科学的理性,注重科学实证,对设计的形式和功能进行追索,并不断在二者的动态演变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
西方设计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对功能和形式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的设计审美取向。
可见,西方设计美学思潮就是在形式与功能的动态交替过程中一步步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审美文化现象。
1.1 设计美学概念追索及学科定位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其产生与设计学科的确立有着密切关系。
设计美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广义上讲,只要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使用功能的造型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设计”。
与艺术不同的是,设计中所谓美感与使用功能,不只是由设计师来感受与判断,还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来判断。
设计美学第四章
(2)设计美感的理解因素不等于科学理性认识。
设计产品的理解包含了严密的科学理性认识,但主要还是综 合的理解与把握。
(3)设计美感的理解与人的感性经验积累有关。 第一信号系统——设计产品的形状、颜色、特定产品的 意指,是形成表象的起点。 第二信号系统——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概括性的映像, 转化为信息在大脑中储存为设计语言。 两个信号系统的交互使用,为设计观念和设计形式的结 合,提供了现实可能。 (4)设计审美理解同时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2)设计审美感知的特征(与一般的日常感知区别): 首先,设计审美感知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表现出功利 性敏感。 其次,设计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特点。 再次,设计审美感知也有情感性。
4.22 设计审美想像
(1)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 一、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 (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二,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 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4.11设计美感的直接功利性
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有潜在的社会功利目的。 功利性来源于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1)设计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人的物质需要。
(2)设计美感中既潜藏着实用功利,也潜伏着精神功利,它们 互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思 考:产品的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与单纯艺术的审美情感不同的是,设计审美情感既具有有限 的功利性,也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它既不是超越具体功利性的, 也不是惟功利为美的。 由于设计师和消费者不同,设计审美情感也存在着差异性。
设计美学PPT演示课件
8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9
三.什么是艺术
1. 我们考察设计史,可以认为,设计始终属于艺术的范畴。无论是中 国还是西方,古代一般都“技”、“艺”不分。可以说设计或者等同 于艺术,或者属于艺术之列。
10
11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研究美(或审美)的问题,艺术学则研究艺术。 2.艺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
体科学,它既可能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能针对艺术品作文本分 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作的历史考察和定性或定 量分析。 3.美学则有所不同,虽然它也要研究艺术,但主要是围绕着该“艺术品” 是否“美”,是否调动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来展开。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人的“烙印” 而“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求、感知以至器官的人 化。 2.动物界有审美现象,但动物却没有审美活动,没有审美感知。究其原因在于 动物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社会性。 3.因为人类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所以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同构说,自然形 式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了审美感受。 4.外在自然事物的性能和形式,既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是美的存在,就 具有审美性质;也不是由于主体感知到它,才能成为美;也不只是它们与人 的生物生理存在有同构对应关系而成为美;而是由于它们跟人类的客观物质
第三个回答“使每件东西恰当的就是美”,反驳“要煮蔬菜, 美人与汤罐,金汤勺与木汤勺,哪个更恰当,更美?”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一、填空题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
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2、形态是(指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系的外在特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3、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决定产品形成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
5、(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根本特点,也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
6、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由(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的整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7、视觉的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8、完形质是指(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9、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开创的。
设计美学导论(知识点)
知识点第一章导论:设计美学概论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环境”的涵义范畴不仅有生态、景观意义上的,也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
所以环境设计亦是一宽泛的概念,小到室内家具及摆设,大到室外各种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设计,以及对人类的生活空间所进行的综合规划也属于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并且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
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
室内环境设计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对内部空间进行创造与组织,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满足各部门的物质功能需要与精神功能需要。
即在建筑环境中为了实现某些功能而进行的内部空间的创造和组织,而且这种室内空间的设计必须把功能、技术、经济要素与人文、美学、心理等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
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1.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2.大众化、普及化、多元化、系统化3.人文化、理想化、象征化、抽象化4.功能化、功利化、适用化、物质化第二章设计美学的审美学说艺术设计的真实性是指艺术设计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艺术设计的倾向性是指艺术设计师的社会思想、美学观念、生活经历、内在情感在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设计的倾向性是建立在艺术设计真实性的基础上,包含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美感是指美的事物在欣赏者头脑中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情感。
艺术设计作品的美感,是艺术美在观众头脑中的反映。
优秀设计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形式美)映入观者的头脑后,使观者在情感上引起一种强烈的反响,是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艺术类学生必修的课程,该课程覆盖面大,适用范围广泛。
设计美学是美学与设计交叉形成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美学与工业设计、美学基本原理、设计美的性质、设计美的构成、设计美的形式法则、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思维学、设计心理学)以及形态设计。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美学的层面上培养审美的理论修养,而不仅仅停留在设计的形式上。
本书是依照教育部2006年3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具体要求而编写的。
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美学概念论、设计审美现象论、设计审美要素论、设计审美表现论、设计审美心理论、设计审美历史论、设计审美趋势论等。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艺术院校各专业和普通高校各艺术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广大社会青年的自学用书。
二、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立足于我国艺术设计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以自觉的理论高度来指导设计艺术实践,为实现“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理论教学、媒体展示等形式。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学生动手习作练习和设计创意相结合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学时:3学时(讲课3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掌握设计美学的学科性质及设计美学的形成。
重点: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难点:设计美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设计美学著作编写队伍的复杂性问题;✧“设计”的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发展性;✧“美学”本身界定的困难性。
(完整版)04设计美学
第四章审美范畴论一、名词解释1、审美审美是人们诉诸感性直观的活动,不论在艺术领域、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凡是作为审美的对象,都具有可感知的形象性.2、形式美形式美:事物的形式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涵的审美价值。
3、统觉统觉:是指知觉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融合的过程。
4、艺术艺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作出的审美反映和精神建构,将人的感受、审美经验和人生理想客观化,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出出来。
5、形式美形式美:事物形式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涵的审美价值。
6、技术美技术美: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的审美价值。
7、功能美功能美:实用产品所具有的合目的性特征的形式表现。
8、艺术美艺术美:以表现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作品的美9、生态美生态审美:与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相关联的审美价值二、低频词汇10、审美形式审美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也就是说,作为感觉对象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构成某种空间秩序的相互关系和外在形象。
11、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人们对于对象作出的审美评价。
它是以情感为中介,以生活逻辑和个体审美经验为依据,不含有概念的抽象和逻辑的推理。
1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13、同质媒介同质媒介:是指构成艺术品的媒介对艺术传达方式能够产生作用的特性1、形式美基本规律。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变化与统一。
(1)节奏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它是一种有规则的重复,产生奇异的秩序感。
韵律最初出现于诗歌领域,由劳动节奏逐渐变化为诗歌因素的,它是由夯的声音和打击节奏形成。
(2)比例是构成事物之间以及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匀称关系。
尺度是一种衡量标准,作为一种参照标准,反映了事物与人的协调关系.(3)对称是事物的结构性原理。
是一种变换中的不变性,它使事物在空间坐标和方位的变化中保持某种不变的性质.均衡是两个以上要素之间构成的均势状态,或称为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中国工艺沿革史略》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191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正式确 立了中国图案教育的开端,在蔡元培倡导的“美育”思想影响下的建立的艺术教育 单位。(P100)【单选】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重点1 郑观应(“商战”论积极倡议者)—《盛世危言》,讨论中外形势,介绍西方、 日本等国的教育制度与政治形势。(P99)【1810单】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10
国家体育场“鸟巢”设计
11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掌握程度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PART 01
理论知识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四章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
中国现代设计的 简要回顾
从“中国制造” 走向“中国创造”
第三编 美学批判
第五章 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章节小结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自测表
本次课程精讲5学习第4章的内容,共11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建议同学 们制作一个自测表,边听课边自测。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篮—上海土山湾工艺院,主要培养具有美术才能的孤儿,采 用工徒制,分级分班教学。(P98)【单选】
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月份牌广告画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格致书院—以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为宗旨,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科学 技术人才的学校。《格致汇编》—中国最早的一份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家合办的综合 性科技期刊,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P98)【单选】
序号
重点
1
郑观应—《盛世危言》
2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发展
3
现代性转变
4
中山陵
5 现代意义的设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理解程度 掌握程度
自测表
序号
重点
理解程度
6
传统文化元素
7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
8
金茂大厦的美学特征
9
中国结如何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如何仿制国外产品,促进我国工艺发展,郑观应提出四点 (P99)【简答】
01 保护国民发明、设计或仿造外国产品,招揽其工务员并给予20年专利; 02 设立工艺学堂; 03 提议派人游学各国,增加洋务人才; 04 设博览会、劝工场,考工艺的优劣,以刺激工艺发展进步。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张之洞设立湖北工艺学堂,提出了游学外国或设立工艺学堂。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成立学部,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宗 旨,在“尚实”的宗旨下,工艺教育得到特别的重视。(P100)【1801单】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陈之佛出版中国第一部图案教科书《图案讲义》,我国最早的自编图案教材。 许衍灼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工艺史著作《中国工艺沿革史略》。(P100)【单选】
陈之佛
56 号图案 39.7 cm × 18 cm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简述北京美术学校的成立宗旨? (P100)【简答】 梁启超写了《美术学校开学记》,指明该校成立宗旨有3点:
为中小学提供美术师资;
为社会教育界提倡美育; 为社会实业界改良制造品。
教材介绍
教材:《设计美学》 科目代码:04026
版次:2011年1月第1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子川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目录
第一编 背景
第二编 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一章 何谓现代设计 第二章 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三章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四章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黄炎培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研究、提倡、试验、推广 职业教育为目标的组织。(P100)【单选】 职业教育的目的: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 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重点2 二、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发展(P99-100)【单选、简答】 “新政”的实施使得科举制度废止,新式教育制度《癸卯学制》得以建立,标志着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突破中国工艺教育的师徒制度,改以现代教育的形式教授“设计”; 《癸卯学制》 贡献:教学系统与教育行政系统分离 。
特征:普通、实业、师范教育三驾并驱的模式。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世界博览会(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通过世 博会展现自我,走向世界,发现世界。 (P99)【单选】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李圭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设计美学中的 传统文化情结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一、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P97)【单选】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和发展,宣称以科学方法制造器物的过程 成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萌发点。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5(第4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