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简析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艺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继承,对欧洲现代建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堂的结构技术,室内空间,独特的外形,精美的装饰工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巴西里卡式;二、拜占庭式;三、罗马式;四、哥特式。
[1]一、巴西里卡式:所谓巴西里卡,即是中央为一长方形中堂,两侧有较低一点的侧间,在中堂的后部,有一拱门(拱券结构是古罗马时的建筑创造),那里设置一个高出于前面的台座,作为祭坛。
后来,在台座前又添设了唱诗班座席;两侧则设读经坛。
室内的光线来自侧间上方的窗子,屋顶作平直的斜坡形。
从平面图上看如字母“ T ”形。
[2]二、拜占庭式:拜占廷教堂建筑是在巴西里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和巴西里卡式相比,更广阔更通透。
其特点有: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4、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1.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2.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穹顶: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
(2)帆拱: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3)巴西利卡: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4)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堂。
(大厅比圣坛、祭坛长得多,象征耶稣受难)(5)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
(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拜占庭式的主要代表建筑:1、圣索菲亚大教堂2、圣马可大教堂三、罗马式罗马式建筑由来:1、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
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艺术审美特征

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艺术审美特征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广泛影响了后世建筑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教堂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表达信仰和神圣的象征。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教堂时,艺术家们注重呈现出庄严肃穆、壮丽华丽的艺术效果。
首先,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尖顶和拱形结构的运用。
尖顶是中世纪教堂建筑的标志之一,它带给教堂一种向上的感觉,使人们更能感受到神圣的氛围。
而拱形结构则是教堂建筑中最重要的构造,它体现了中世纪建筑师们对结构平衡和稳定性的追求,同时也赋予了建筑巨大的内在美。
这些特征的运用使得中世纪教堂建筑在外观上显得高大宏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其次,中世纪教堂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美。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教堂建筑的每一个雕塑、壁画和花窗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
例如,教堂的门廊和正面通常会有复杂的装饰雕刻,描绘圣经故事和宗教寓意。
同时,花窗玻璃是中世纪教堂建筑的独特之处,它不仅可以调节光线,还能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宗教故事。
这些精致的装饰和细节在教堂内外营造出宗教庄严和灵性的氛围,使教堂成为信徒们心灵追求的圣地。
此外,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这个时期,石材成为了主要的建筑材料,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撑和耐久性。
通过巧妙地运用石材,建筑师们实现了大开间、高墙和灵巧的空间布局。
同时,他们还利用彩色玻璃、黄铜和蔗木等材料进行装饰,使教堂在光线、色彩和质地上都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
最后,中世纪教堂建筑体现了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的紧密结合。
教堂建筑是城市和乡村中心的焦点,它们通常位于最繁华的地区,象征着教权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教堂还代表着社会团体的凝聚力和组织方式。
例如,许多教堂都有监督部门,负责建筑与维护,这些部门反映了中世纪教堂建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特征。
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精湛地表达了信仰和神圣的内涵。
欧洲中世纪建筑特点简析

欧洲中世纪建筑特点简析首先,欧洲中世纪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
中世纪的欧洲被天主教教会广泛统治,教堂是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教堂建筑要求庄严威严,尽量表现出上帝的豪华和权威。
因此,中世纪教堂常常采用高大、宽广和融合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结构。
其次,欧洲中世纪建筑还注重堡垒式结构。
中世纪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外来侵略,建筑物需要具备防御功能。
因此,在城市周围和国家边境地区建造了许多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和瞭望塔。
这些建筑通常有坚固的石墙、窗户很小的外墙和高大的塔楼,用以抵御外敌的攻击。
第三,哥特式风格在欧洲中世纪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特点是尖拱、尖顶和尖窗。
这种风格首先在法国兴起,然后传播到整个欧洲。
哥特式建筑不仅表现出上帝的尊贵和庄严,还具有纤细和轻盈的特点,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优雅和壮观。
其次,拱顶和尖顶也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重要特征。
在中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拱形结构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这样能够实现更大的内部空间。
尖顶是为了与圆顶相区分,充分展示建筑物的豪华。
此外,欧洲中世纪建筑的墙壁通常非常厚实,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固性和防御能力。
大部分欧洲中世纪城堡的墙壁都非常厚,以抵御火炮等攻击。
由于欧洲中世纪建筑注重实用性,因此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但装饰却非常丰富。
教堂内部常常有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华丽的壁画和雕塑,使人们在宗教仪式中感受到上帝的荣耀。
总之,欧洲中世纪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注重堡垒式结构和防御功能。
哥特式风格的尖顶和尖拱以及拱顶的使用成为建筑的重要特点。
厚实的墙壁和防御工事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性和防御能力。
此外,中世纪建筑的内部空间装饰丰富,以达到表现上帝权威和荣耀的目的。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欧洲中世纪建筑的特色。
中世纪建筑艺术探索中世纪欧洲建筑的艺术特点

中世纪建筑艺术探索中世纪欧洲建筑的艺术特点中世纪欧洲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壮观的艺术形式,深深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宗教和文化背景,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索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结构设计和装饰元素等方面。
一、建筑风格1. 罗曼式风格罗曼式风格是中世纪欧洲建筑的重要代表,其特点是坚固、庄重和宏伟。
这种风格常用于修道院、教堂和城堡等建筑中。
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包括厚实的墙壁、圆形拱门、圆顶和尖顶。
建筑表面通常以石材作为主要材料,给人以坚固和庄严的感觉。
2. 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中世纪晚期的主流建筑风格,其独特之处在于尖顶、尖拱门和尖窗的设计。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垂直向上、线条多变和细致精美的装饰。
它代表着中世纪欧洲文明的高峰,常见于教堂和大教堂中。
二、结构设计1. 拱形结构中世纪欧洲建筑中普遍采用拱形结构,包括半圆拱和尖拱。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提供更大的空间和高度。
通过使用拱形结构,中世纪建筑师们成功地创造了壮观而稳固的建筑。
2. 石雕装饰中世纪建筑注重细节的处理,常常使用石雕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
这些石雕包括雕像、浮雕、花纹和凯尔特式的图案。
通过这些精细的装饰,建筑物展示出了饱满的艺术气息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三、装饰元素1. 窗户玫瑰花窗窗户是中世纪建筑中重要的设计元素,尤其是教堂。
中世纪欧洲教堂的窗户常常采用玫瑰花窗的形式,通过彩色玻璃和精细的雕刻图案,突出了艺术和宗教的意义。
2. 壁画和拱顶绘画中世纪欧洲建筑中的壁画和拱顶绘画是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
壁画通常用于教堂内部,描绘宗教故事和圣人传说。
拱顶绘画则通过在拱顶上绘制精美的图案和图像,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氛围。
四、小结中世纪欧洲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成为历史上的瑰宝。
无论是罗曼式风格的坚固和庄重,还是哥特式风格的垂直和高耸,这些建筑都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拱形结构、石雕装饰、窗户玫瑰花窗和壁画等装饰元素,中世纪建筑呈现出宏伟、庄重和精湛的艺术魅力。
中世纪欧洲教堂艺术

中世纪欧洲教堂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教堂艺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
教堂艺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其作品无论在文化、艺术以及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建筑在中世纪,教堂建筑开始拥有相对独特的风格,最明显的就是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结构,哥特式建筑采用了拱顶和尖顶的设计,这种构造方法相较于古代的圆顶和半球是一种质的突破。
另一方面是它的丰富多彩的装饰,哥特式装饰品通常包括植物纹饰、人物雕像、动物图案等,这些图案经常被设计到门廊、墙壁、窗户以及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等地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堂建筑除了哥特式建筑之外,还有当时非常流行的罗曼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以大规模的拱顶和柱子为特征,其在壁画、雕塑等装饰方式上也表现出了一种较为简单而朴素的美感。
而巴洛克教堂则震撼而奢华,这种风格多被用于教皇或王室使用的教堂中,形式上充满了大胆创新的精神。
绘画中世纪教堂艺术中的绘画主要是宗教题材的油画和壁画。
这些油画、壁画中通常会展示一些宗教场景,例如耶稣受难、圣母子、圣人等等,由于中世纪的教堂普遍较大,油画、壁画的尺寸也相应非常大,这样让人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宗教情感的庄严与敬畏。
油画、壁画的色彩通常以金色、红色、蓝色为主导,这是因为当时制作颜料的技术非常有限,而金色、红色、蓝色的颜料较容易制作且长期保存不褪色。
这种颜料的使用使得教堂艺术在色彩上更加统一、鲜明,如果你曾进过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教堂,肯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雕塑教堂艺术中的雕塑非常丰富,哥特式教堂中的石雕通常是拱顶和门窗上浮雕的形式,而在罗曼式教堂中则以饰柱和祭坛的雕像更多一些。
雕塑通常以基督、圣母子、圣徒、天使等等宗教人物形象为主要制作对象,其形式多采用控制精度较高的白色大理石裁刻方式,基于它的耐久性和贵重性。
这些雕塑多被放在教堂的正面或者重要部位,比如祭坛区域或者墓地周围,形成一种神圣的氛围。
总结中世纪欧洲教堂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的副产品,表现出一种深深的信仰和神圣感。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体现了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其中,罗曼式建筑便是一种充满神秘又典雅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带您一探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历史和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起源于11世纪,是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代表。
该风格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并迅速在整个大陆传播。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罗曼式建筑中的教堂、修道院、城堡等,都是与宗教信仰和骑士精神紧密相连。
罗曼式建筑以其独特的构造、装饰和细节处理,形成了典型的风格。
该风格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文化传统,体现了罗曼式时期欧洲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神秘的文化情感。
二、罗曼式建筑的特点1.外观罗曼式建筑的外观通常非常壮观、浑厚,以材料的坚固和开放的空间感为主要特征。
该风格的外观常常使用拱形、柱子、方形塔楼等。
2.构造罗曼式建筑的构造以大量使用半圆形的拱门、圆顶、拱形天花板等为主,它们赋予建筑物强大的抵御力和支撑力。
拱形采用象征清晰的半圆形,反映出罗曼式建筑中强调对称和和谐的特征。
3.细节罗曼式建筑的细节很注意,多使用圆形的拱门,上部分经常斜切,外表饰以粗大的拱头。
拱门上方常常悬挂着雕刻精美的贝雕或者壁龛。
它们的原始雕饰主要源于古罗马艺术和宗教传统,形式多样,充满神秘色彩。
4.艺术罗曼式建筑以其专业艺术性,刻意为可见光线而设计而造,使建筑物在白天的阳光落差效果、暗角的强调,尖阁的破斜线,以及大胆构思的宏伟,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罗曼式建筑的历史在中世纪时期,罗曼式建筑在欧洲迅速流行。
该风格的建筑物遍布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
在不同国家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材料和装饰品的种类和风格。
14世纪后,罗曼式建筑逐渐拥抱文艺复兴,其装饰陈设也逐渐朝着更为精细和装饰状态的方向发展。
然而,罗曼式建筑始终保留了其神秘而典雅的特色,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
综述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艺术

综述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艺术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艺术主要包括两大类:罗马是建筑和艺术与哥特式建筑和艺术。
罗马式即英语中的额“Romanesque”,他现在为我们所使用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而存在,主要指欧洲10世纪末开始出现,并兴盛于11世纪中后期,结束于哥特式的普遍出现的艺术。
因为主要是表现基督教的题材,所以罗马式艺术也主要指代这时期的西欧宗教艺术。
罗马式的建筑厚重,庄严,罗马式的雕塑变形、夸张、极赋表现力。
罗马式艺术出现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几百年,与欧洲传统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是第一次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本土的历史上,并于哥特式共同构造了西欧本土文明。
罗马式建筑庄严隆重和雄壮。
这种印象的形成,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
建筑内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面貌,强调了顶部和顶部光线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意义,并间接暗示着天空的存在,而天空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世界观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罗马式建筑:9—12世纪罗马式建筑的主流的基本特点是:半圆形拱门,拱窗,穹顶,厚壁,窄窗,圆柱。
罗马式教堂大量使用雕刻、装饰,特别是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其题材也更加广泛,如常常出现民间寓言和具有讽刺性的题材库,且多采用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非真实性手法。
细密画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主要作书籍和插图和封面、扉页、徽章、盒子、镜框等物体上的宝石,象牙首饰上的装饰图案,尺幅较小,刻画精细入微。
比如《圣约翰》插图哥特式建筑艺术:在欧洲大地上,12——13世纪开出了一朵一朵的哥特式之花,这种艺术形式的教堂从法国开始蔓延,最终覆盖了整个欧洲大地。
哥特式建筑无论在整体视觉造型上还是建筑背后承载的精神层面上,都凸显出强烈的独特气质。
哥特式主要以建筑为基准,但在哥特式盛行的中世纪,这种艺术形式以各种艺术手段呈现出来,包括绘画、雕刻、音乐等等,但是众多的表现形式都屈服于一个原则,那就是都共同的追求一种最高的神性,他们都要彰显出上帝的“至美”,并且要让这样的“至美”成为引领世俗之人感受到上帝,最终的目的在于要让世俗之人放弃对于尘埃之美的追求转而去追求上帝的美,而后能够摆脱人的“原罪”,达到无限永恒的世界。
教堂建筑风格分类

教堂建筑风格分类一、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被认为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耸的尖顶、飞扶壁和华丽的花窗玻璃而闻名。
建筑师通过使用弯曲的拱形、尖形拱顶和尖顶,创造出垂直感和轻盈感。
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包括法国巴黎圣母院和英国英国大教堂。
二、巴洛克式教堂建筑风格巴洛克式教堂建筑风格兴起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在欧洲各地广泛传播。
巴洛克式教堂以其复杂的装饰和富丽堂皇的外观而著称。
它们通常采用对称的设计、丰富的壁画和雕塑,以及华丽的圆顶和尖顶。
巴洛克式教堂的代表作品包括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和巴黎圣路易岱岩教堂。
三、新古典主义教堂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教堂建筑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欧洲,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启发。
新古典主义教堂以其简洁、对称和坚固的设计而著称。
它们通常采用大理石和石头建造,外观上强调几何形状和纯粹的线条。
新古典主义教堂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大教堂。
四、现代主义教堂建筑风格现代主义教堂建筑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
这种风格强调功能性和简约性,摒弃了传统的装饰和复杂的细节。
现代主义教堂通常采用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新材料,注重自然光线和开放空间的利用。
著名的现代主义教堂包括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圣巴西利教堂和美国纽约的圣约翰大教堂。
总结:教堂建筑风格有许多种类,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耸的尖顶和华丽的花窗玻璃而闻名,巴洛克式教堂以其复杂的装饰和富丽堂皇的外观而著称,新古典主义教堂注重简洁和对称的设计,而现代主义教堂强调功能性和简约性。
通过对这些不同的教堂建筑风格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教堂建筑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早出现的一种叫“罗马式”,它是由更早的“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其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其坚固、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
较后一种称为“哥特式”,它的形式比“罗马式”轻巧而更富于装饰意味,采用很多矢状卷的构造和尖塔式的装饰,以其高耸入天与上帝接近的感觉,控制人们的精神感情。
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中世纪教堂的装饰美术是基督教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教堂的内部布置有大量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装饰壁画、窗玻璃画、浮雕和圆雕。
其共同点是:内容全部是圣经故事和人物用以宣传教义、规劝世人服从神权和容忍上帝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安排,做一个顺从的“上帝的奴仆”,实际上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仆。
从其形式来看,人物形象是超现实人世的、实际上是解释教义的一种精神符号,表情没有人性,显得呆板僵化,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在人物神态上有一种静穆的神秘感,有的形象夸张到令人感到恐怖,众多的这类形象布置在教堂内外,从四面八方造成一种令人震慑的非人间的世界。
教堂装饰中采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这一切更增加了教堂内部的光怪陆离和神秘恐怖,非尘世的特殊效果,达到了基督教征服人心的目的。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
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
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
并使用圆拱。
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
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
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
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这些雕塑形象都与建筑结构浑然一体。
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但又不同于古代的写实风格,这是因为“蛮族”艺术掺入的影响。
这些被变形的形象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产生一种阴郁和怪异感,具有解释教义的意义,体现中世纪人的世界观。
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
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
“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
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
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响。
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
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
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
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
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
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
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
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
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
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
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靠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
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哥特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风格。
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圣莫特教堂
圣伊沃·德拉·萨皮恩扎教堂 1642 - 1650 年
朗恩大教堂
乐托·达姆·克拉达教堂威尔士大教堂
圣玛丽亚大教堂
阿米朗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
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
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
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
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
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
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
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亨利七世礼拜堂圣彼尔大教堂
乐托·达姆修道院
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玛丽亚鲜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
1295年由阿尔诺沃·迪卡姆比奥在原先的佛罗蒂诺大教堂的基址上兴建,1496年才最后完工。
这座教堂大圆顶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
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
教堂的外立面到1587年仍未完成,为完成这一工程,举办了多次竞赛招标,约三个世纪后才于1871年选中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的方案,于1887年竣工,用的是卡拉拉的白色大理石、普拉托的绿色大理石和玛雷玛的粉红色大理石,整座建筑显得十分精美。
巴达里亚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