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年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

长沙历年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
长沙历年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在△ABC中,AB=7.5,AC=9,S△ABC=81

4

.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

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动点Q从C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A方向向A点匀速运动,当点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为边作正△PQM (P、Q、M按逆时针排序),以QC为边在AC上方作正△QCN,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cosA的值;

(2)当△PQM与△QCN的面积满足S△PQM=9

5

S△QCN时,求t的值;

(3)当t为何值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

【答案】(1)coaA=4

5

;(2)当t=

3

5

时,满足S△PQM=

9

5

S△QCN;(3)当t=2733

-s或

2733

+s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作BE⊥AC于E.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作PH⊥AC于H.利用S△PQM=9

5

S△QCN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3)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中,当点M落在QN上时,作PH⊥AC于H.②如图4中,当点M在CQ上时,作PH⊥AC于H.分别构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1)如图1中,作BE⊥AC于E.

∵S△ABC=1

2

?AC?BE=

81

4

∴BE=

92

, 在Rt △ABE 中,AE=22=6AB BE -,

∴coaA=

64

7.55

AE AB ==. (2)如图2中,作PH ⊥AC 于H .

∵PA=5t ,PH=3t ,AH=4t ,HQ=AC-AH-CQ=9-9t , ∴PQ 2=PH 2+HQ 2=9t 2+(9-9t )2, ∵S △PQM =9

5

S △QCN , ∴

3?PQ 2=935??CQ 2, ∴9t 2+(9-9t )2=9

5

×(5t )2, 整理得:5t 2-18t+9=0,

解得t=3(舍弃)或35

. ∴当t=

35时,满足S △PQM =9

5

S △QCN . (3)①如图3中,当点M 落在QN 上时,作PH ⊥AC 于H .

易知:PM ∥AC , ∴∠MPQ=∠PQH=60°, ∴3, ∴39-9t ),

-.

∴t=2733

26

②如图4中,当点M在CQ上时,作PH⊥AC于H.

同法可得PH=3QH,

∴3t=3(9t-9),

∴t=27+33

26

-s或27+33s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 综上所述,当t=2733

26

的边上.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下图是某儿童乐园为小朋友设计的滑梯平面图.已知BC=4 m,AB=6 m,中间平台宽度DE=1 m,EN,DM,CB为三根垂直于AB的支柱,垂足分别为N,M,B,∠EAB=31°,DF⊥BC于点

F,∠CDF=45°,求DM和BC的水平距离BM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

31°≈0.52,cos 31°≈0.86,tan 31°≈0.60)

【答案】2.5m.

【解析】

试题分析:设DF=x,在Rt△DFC中,可得CF=DF=x,则BF=4-x,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

AN=5-x,EN=DM=BF=4-,在Rt△ANE中,∠EAB=,利用∠EAB的正切值解得x的值.

试题解析:解:设DF=,在Rt△DFC中,∠CDF=,

∴CF=tan·DF=,

又∵CB=4,

∵AB=6,DE=1,BM= DF=,

∴AN=5-,EN=DM=BF=4-,

在Rt△ANE中,∠EAB=,EN=4-,AN=5-,

tan==0.60,

解得=2.5,

答:DM和BC的水平距离BM为2.5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3.如图,等腰△ABC中,AB=AC,∠BAC=36°,BC=1,点D在边AC上且BD平分∠ABC,设CD=x.

(1)求证:△ABC∽△BCD;

(2)求x的值;

(3)求cos36°-cos72°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15

-+

;(3

758

+

【解析】

试题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的度数求出两底角度数,再由BD为角平分线求出∠DBC的度数,得到∠DBC=∠A,再由∠C为公共角,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ABC与三角形BCD相似;

(2)根据(1)结论得到AD=BD=BC,根据AD+DC表示出AC,由(1)两三角形相似得比例求出x的值即可;

(3)过B作BE垂直于AC,交AC于点E,在直角三角形ABE和直角三角形BC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os36°与cos72°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试题解析:(1)∵等腰△ABC中,AB=AC,∠BAC=36°,

∴∠ABC=∠C=72°,

∵BD平分∠ABC,

∴∠ABD=∠CBD=36°,

∵∠CBD=∠A=36°,∠C=∠C,

∴△ABC∽△BCD;

(2)∵∠A=∠ABD=36°,

∵BD=BC,

∴AD=BD=CD=1,

设CD=x,则有AB=AC=x+1,∵△ABC∽△BCD,

∴AB BC

BD CD

=,即

11

1

x

x

+

=,

整理得:x 2+x-1=0,

解得:x1=

15

2

-+

,x2=

15

2

--

(负值,舍去),

则x=

15

2

-+

(3)过B作BE⊥AC,交AC于点E,

∵BD=CD,

∴E为CD中点,即DE=CE=15

4

-+

在Rt△ABE中,cosA=cos36°=

15

151

4

15

1

AE

AB

-+

++

==

-+

+

在Rt△BCE中,cosC=cos72°=

15

15

4

1

EC

BC

-+

-+

==,

则cos36°-cos72°=

51

+

=-

15

-+

=

1

2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黄金分割;4.解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O的内接三角形ABC中,∠ACB=90°,AC=2BC,过C作AB的垂线l交⊙O 于另一点D,垂足为E.设P是上异于A,C的一个动点,射线AP交l于点F,连接PC与PD,PD交AB于点G.

(1)求证:△PAC∽△PDF;

(2)若AB=5,,求PD的长;

(3)在点P运动过程中,设=x,tan∠AFD=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

【解析】

试题分析:(1)应用圆周角定理证明∠APD=∠FPC,得到∠APC=∠FPD,又由∠PAC=∠PDC,即可证明结论.

(2)由AC=2BC,设,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C,AC的长,则由AC=2BC得

,由△ACE∽△ABC可求得AE,CE的长,由可知△AP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得PA的长,由△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EF=AE=4,从而求得DF的长,

由(1)△PAC∽△PDF得,即可求得PD的长.

(3)连接BP,BD,AD,根据圆的对称性,可得,由角的转换可得

,由△AGP∽△DGB可得,由△AGD∽△PGB可得,两式相乘可得结果.

试题解析:(1)由APCB内接于圆O,得∠FPC=∠B,

又∵∠B=∠ACE=90°-∠BCE,∠ACE=∠APD,∴∠APD=∠FPC.

∴∠APD+∠DPC=∠FPC+∠DPC,即∠APC=∠FPD.

又∵∠PAC=∠PDC,∴△PAC∽△PDF.

(2)连接BP,设,∵∠ACB=90°,AB=5,

∴.∴.

∵△ACE∽△ABC,∴,即. ∴.

∵AB⊥CD,∴.

如图,连接BP,

∵,∴△AP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AB=45°,.

∴△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AE=4. ∴DF=6.

由(1)△PAC∽△PDF得,即.

∴PD的长为.

(3)如图,连接BP,BD,AD,

∵AC=2BC,∴根据圆的对称性,得AD=2DB,即.

∵AB⊥CD,BP⊥AE,∴∠ABP=∠AFD.

∵,∴.

∵△AGP∽△DGB,∴.

∵△AGD∽△PGB,∴.

∴,即.

∵,∴.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考点:1.单动点问题;2.圆周角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勾股定理;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6.垂径定理;7.锐角三角函数定义;8.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

5.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形拼放在一起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BAC=45°,∠ACD=30°,点E为CD边上的中点,连接AE,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D′E,D′E交AC于F

点.若AB=6cm.

(1)AE的长为 cm;

(2)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P,使得DP+EP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3)求点D′到BC的距离.

【答案】(1);(2)12cm;(3)cm.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进而求出CD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而得出答案:

∵∠BAC=45°,∠B=90°,∴AB=BC=6cm,∴AC=12cm.

∵∠ACD=30°,∠DAC=90°,AC=12cm,∴(cm).

∵点E为CD边上的中点,∴AE=DC=cm.

(2)首先得出△ADE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DD′交AC 于点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此时DP+EP值为最小,进而得出答案.

(3)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进而得出△ABD′≌△CBD′(SSS),则∠D′BG=45°,D′G=GB,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D′到BC边的距离.

试题解析:解:(1).

(2)∵Rt△ADC中,∠ACD=30°,∴∠ADC=60°,

∵E为CD边上的中点,∴DE=AE.∴△ADE为等边三角形.

∵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AD′E,∴△AD′E为等边三角形,∠AED′=60°.

∵∠EAC=∠DAC﹣∠EAD=30°,∴∠EFA=90°,即AC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ED′.

∴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

如答图1,连接DD′交AC于点P,∴此时DP+EP值为最小,且DP+EP=DD′.

∵△ADE是等边三角形,AD=AE=,

∴,即DP+EP最小值为12cm.

(3)如答图2,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

∵AC垂直平分线ED′,∴AE=AD′,CE=CD′,

∵AE=EC,∴AD′=CD′=.

在△ABD′和△CBD′中,∵,∴△ABD′≌△CBD′

(SSS).∴∠D′BG=∠D′BC=45°.∴D′G=GB.

设D′G长为xcm,则CG长为cm,

在Rt△GD′C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点D′到BC边的距离为cm.

考点:1.翻折和单动点问题;2.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4.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5.轴对称的应用(最短线路问题);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7.方程思想的应用.

6.如图,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3,0),与y轴的交点为C,动点T在射线AB上运动,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有一定点D,其纵坐标为3,l与x轴的交点为E,经过A、T、D三点作⊙M.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在点T的运动过程中,

①∠DMT的度数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②若MT=1

2

AD,求点M的坐标;

(3)当动点T在射线EB上运动时,过点M作MH⊥x轴于点H,设HT=a,当OH≤x≤OT

时,求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用含a的式子表示).

【答案】(1)y=x2﹣2x﹣3(2)①在点T的运动过程中,∠DMT的度数是定值②(0,3)(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把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得系数b的值即可;

(2)①如图1,连接AD.构造Rt△AED,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tan∠DAE=3.即∠DAE=60°,由圆周角定理推知∠DMT=2∠DAE=120°;

②如图2,由已知条件MT=1

2

AD,MT=MD,推知MD=

1

2

AD,根据△ADT的外接圆圆

心M在AD的中垂线上,得到:点M是线段AD的中点时,此时AD为⊙M的直径时,MD

=1

2

AD.根据点A、D的坐标求得点M的坐标即可;

(3)如图3,作MH⊥x于点H,则AH=HT=1

2

AT.易得H(a﹣1,0),T(2a﹣1,

0).由限制性条件OH≤x≤OT、动点T在射线EB上运动可以得到:0≤a﹣1≤x≤2a﹣1.

需要分类讨论:(i)当

211

1(1)211

a

a a

-

?

?

----

?

,即

4

1

3

a<,根据抛物线的增减性求得y

的极值.

(ii)当

011

211

1(1)211

a

a

a a

<-

?

?

->

?

?--<--

?

,即

4

3

<a≤2时,根据抛物线的增减性求得y的极值.

(iii)当a﹣1>1,即a>2时,根据抛物线的增减性求得y的极值.【详解】

解:(1)把点B(3,0)代入y=x2+bx﹣3,得32+3b﹣3=0,

解得b=﹣2,

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

(2)①∠DMT 的度数是定值.理由如下: 如图1,连接AD .

∵抛物线y =x 2﹣2x ﹣3=(x ﹣1)2﹣4.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

又∵点D 的纵坐标为 ∴D (1,

由y =x 2﹣2x ﹣3得到:y =(x ﹣3)(x+1), ∴A (﹣1,0),B (3,0).

在Rt △AED 中,tan ∠DAE =DE AE ==. ∴∠DAE =60°.

∴∠DMT =2∠DAE =120°.

∴在点T 的运动过程中,∠DMT 的度数是定值; ②如图2,∵MT =1

2

AD .又MT =MD , ∴MD =

1

2

AD . ∵△ADT 的外接圆圆心M 在AD 的中垂线上,

∴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时,此时AD 为⊙M 的直径时,MD =1

2

AD . ∵A (﹣1,0),D (1,

点M 的坐标是(0

(3)如图3,作MH ⊥x 于点H ,则AH =HT =1

2

AT . 又HT =a ,

∴H (a ﹣1,0),T (2a ﹣1,0). ∵OH≤x≤OT ,又动点T 在射线EB 上运动, ∴0≤a ﹣1≤x≤2a ﹣1. ∴0≤a ﹣1≤2a ﹣1. ∴a≥1, ∴2a ﹣1≥1. (i )当2111(1)211a a a -??

----?

,即14

a 3时,

当x =a ﹣1时,y 最大值=(a ﹣1)2﹣2(a ﹣1)﹣3=a 2﹣4a ; 当x =1时,y 最小值=4.

(ii)当

011

211

1(1)211 a

a

a a

<-

?

?

->

?

?--<--?

,即

4

3

<a≤2时,

当x=2a﹣1时,y最大值=(2a﹣1)2﹣2(2a﹣1)﹣3=4a2﹣8a.当x=1时,y最小值=﹣4.

(iii)当a﹣1>1,即a>2时,

当x=2a﹣1时,y最大值=(2a﹣1)2﹣2(2a﹣1)﹣3=4a2﹣8a.当x=a﹣1时,y最小值=(a﹣1)2﹣2(a﹣1)﹣3=a2﹣4a.

【点睛】

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和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代数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点的坐标的意义表示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线段之间的关系;另外,解答(3)题时,一定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或错解.

7.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在直线MN的上方BC在直线MN上,E是BC上一点,以AE为边在直线MN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1)连接GD,求证:△ADG≌△ABE;

(2)连接FC,观察并直接写出∠FCN的度数(不要写出解答过程)

(3)如图(2),将图中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AB=6,BC=8,E是线段BC上一动点(不含端点B、C),以AE为边在直线MN的上方作矩形AEFG,使顶点G恰好落在射线CD上.判断当点E由B向C运动时,∠FCN的大小是否总保持不变,若∠FCN的大小不变,请求出tan∠FCN的值.若∠FCN的大小发生改变,请举例说明.

【答案】(1)见解析;(2)∠FCN=45°,理由见解析;(3)当点E由B向C运动时,∠FCN的大小总保持不变,tan∠FCN=4

.理由见解析.

3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即可.

(2)作FH⊥MN于H.先证△ABE≌△EHF,得到对应边相等,从而推出△CH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H的度数就可以求得了.

(3)解法同(2),结合(1)(2)得:△EFH ≌△GAD ,△EFH ∽△ABE ,得出EH=AD=BC=8,由三角函数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证明:∵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EFG 是正方形, ∴AB =AD ,AE =AG =EF ,∠BAD =∠EAG =∠ADC =90°, ∴∠BAE +∠EAD =∠DAG +∠EAD ,∠ADG =90°=∠ABE , ∴∠BAE =∠DAG , 在△ADG 和△ABE 中,

ADG ABE DAG BAE AD AB ∠=∠??

∠=∠??=?

, ∴△ADG ≌△ABE (AAS ). (2)解:∠FCN =45°,理由如下: 作FH ⊥MN 于H ,如图1所示:

则∠EHF =90°=∠ABE , ∵∠AEF =∠ABE =90°,

∴∠BAE +∠AEB =90°,∠FEH +∠AEB =90°, ∴∠FEH =∠BAE ,在△EFH 和△ABE 中,

EHF ABE FEH BAE AE EF ∠=∠??

∠=∠??=?

, ∴△EFH ≌△ABE (AAS ), ∴FH =BE ,EH =AB =BC , ∴CH =BE =FH , ∵∠FHC =90°, ∴∠FCN =45°.

(3)当点E 由B 向C 运动时,∠FCN 的大小总保持不变,理由如下: 作FH ⊥MN 于H ,如图2所示:

由已知可得∠EAG =∠BAD =∠AEF =90°,

结合(1)(2)得:△EFH ≌△GAD ,△EFH ∽△ABE , ∴EH =AD =BC =8, ∴CH =BE , ∴

EH FH FH

AB BE CH

==; 在Rt △FEH 中,tan ∠FCN =

84

63

FH EH CH AB ===, ∴当点E 由B 向C 运动时,∠FCN 的大小总保持不变,tan ∠FCN =43

.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矩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其重点是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来得出线段的相等或成比例.

8.如图①,在菱形ABCD 中,60B ?∠= ,4AB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边AD 向终点D 运动,过点P 作PQ AC ⊥交边AB 于点Q ,过点P 向上作

//PN AC ,且3

2

PN PQ =

,以PN 、PQ 为边作矩形PQMN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矩形PQMN 与菱形ABCD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 . (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Q 的长. (2)当点M 落在边BC 上时,求t 的值. (3)当0t 1<<时,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如图②,若点O 是AC 的中点,作直线OM .当直线OM 将矩形PQMN 分成两部分图形的面积比为12:时,直接写出t 的值

【答案】(1)23PQ t =;(2)

45

;(3)2193403163t t -+-;(4) 2

3t = 或

8

7

t=.

【解析】

【分析】

(1)由菱形性质得∠D=∠B=60°,AD=AB=CD=4,△ACD是等边三角形,证出△APQ是等腰三角形,得出PF=QF,PF=PA?sin60°=3t,即可得出结果;

(2)当点M落在边BC上时,由题意得:△PDN是等边三角形,得出PD=PN,由已知得

PN=3

PQ=3t,得出PD=3t,由题意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3)当0<t≤4

5

时,PQ=23t,PN=

3

2

PQ=3t,S=矩形PQMN的面积=PQ×PN,即可得出

结果;当4

5

<t<1时,△PDN是等边三角形,得出PE=PD=AD-PA=4-2t,

∠FEN=∠PED=60°,得出NE=PN-PE=5t-4,FN=3NE=3(5t-4),S=矩形PQMN的面积-2△EFN的面积,即可得出结果;

(4)分两种情况:当0<t≤4

5

时,△ACD是等边三角形,AC=AD=4,得出OA=2,OG是

△MNH的中位线,得出OG=4t-2,NH=2OG=8t-4,由面积关系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当4

5

<t≤2时,由平行线得出△OEF∽△MEQ,得出

EF OF

EQ MQ

=,即

2

3

3

t

t

EF t

-

=

+

解得EF=

2

4

3

2

3

2t t

t

-

-

,得出EQ=

2

33

2

2

3

4

t t

t

t

-

-

+,由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方程,解方

程即可.

【详解】

(1)∵在菱形ABCD中,∠B=60°,

∴∠D=∠B=60°,AD=AB=CD=4,△ACD是等边三角形,∴∠CAD=60°,

∵PQ⊥AC,

∴△APQ是等腰三角形,

∴PF=QF,PF=PA?sin60°=2t×3=3t,

∴PQ=23t;

(2)当点M落在边BC上时,如图2所示:

由题意得:△PDN是等边三角形,∴PD=PN,

∵PN=3

2PQ=

3

2

×23t=3t,

∴PD=3t,

∵PA+PD=AD,即2t+3t=4,

解得:t=4

5

(3)当0<t≤4

5

时,如图1所示:

PQ=23t,PN=3

PQ=

3

×23t=3t,

S=矩形PQMN的面积=PQ×PN=23t×3t=63t2;

当4

5

<t<1时,如图3所示:

∵△PDN是等边三角形,

∴PE=PD=AD-PA=4-2t,∠FEN=∠PED=60°,

∴NE=PN-PE=3t-(4-2t)=5t-4,

∴335t-4),

∴S=矩形PQMN的面积-2△EFN的面积32-2×1

2

35t-4)2=-19t233,即S=-19t233

(4)分两种情况:当0<t≤4

5

时,如图4所示:

∵△ACD 是等边三角形, ∴AC=AD=4, ∵O 是AC 的中点,

∴OA=2,OG 是△MNH 的中位线, ∴OG=3t-(2-t )=4t-2,NH=2OG=8t-4, ∴△MNH 的面积=12MN×NH=12×23t×(8t-4)=1

3

×63t 2, 解得:t=23

; 当

4

5

<t≤2时,如图5所示:

∵AC ∥QM , ∴△OEF ∽△MEQ ,

∴EF OF EQ MQ =233t

t EF t -=+, 解得:2332t t -,

∴2

3323t t t -

∴△MEQ 的面积=12×3t×2

3323t t t -+=1332,

解得:t=

87

; 综上所述,当直线OM 将矩形PQMN 分成两部分图形的面积比为1:2时,t 的值为

23

或87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熟练掌握菱形和矩形的性质,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在ABC △中,10AC BC ==,

3

cos

5

C =,点P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 C 重合),以PA 长为半径的

P 与边AB 的另一个交点为D ,过点D 作DE CB ⊥于点E .

()1当P 与边BC 相切时,求P 的半径;

()2联结BP 交DE 于点F ,设AP 的长为x ,PF 的长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以PE 长为直径的

Q 与P 相交于AC 边上的点G 时,求相交

所得的公共弦的长.

【答案】(1)409;(2))2

5880

010x x x y x -+=<<;(3)105-

【解析】 【分析】

(1)设⊙P 与边BC 相切的切点为H ,圆的半径为R ,连接HP ,则HP ⊥BC ,cosC=3

5

,则sinC=

45,sinC=

HP CP =R 10R -=4

5

,即可求解; (2)PD ∥BE ,则EB PD =BF

PF

,即:22

48805x x x y x

--+-=

,即可求解;

(3)证明四边形PDBE 为平行四边形,则AG=GP=BD ,即:5求解. 【详解】

(1)设⊙P 与边BC 相切的切点为H ,圆的半径为R ,

连接HP ,则HP ⊥BC ,cosC=35,则sinC=35

, sinC=

HP CP =R 10R -=45,解得:R=40

9

; (2)在△ABC 中,AC=BC=10,cosC=

3

5

, 设AP=PD=x ,∠A=∠ABC=β,过点B 作BH ⊥AC ,

则BH=ACsinC=8, 同理可得:

CH=6,HA=4,AB=45,则:tan ∠CAB=2BP=()2

284x +-=2880x x -+, DA=

25x ,则BD=45-25

x ,

如下图所示,

PA=PD ,∴∠PAD=∠CAB=∠CBA=β,

安徽省中考数学易错题分类汇编

初中数学易错题分类汇编 一、数与式: 1 (A )2,(B (C )2±,(D ) 2例题:等式成立的是.(A )1c ab abc =,(B )632x x x =,(C )1 12112a a a a + +=--,(D )22a x a bx b =. 二、方程与不等式 ⑴字母系数 1例题:关于x 的方程2(2)2(1)10k x k x k ---++=,且3k ≤.求证:方程总有实数根. 2例题:不等式组2,.x x a >-??>? 的解集是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a <-,(B )2a =-,(C )2a >-,(D )2a ≥-. ⑵判别式 例题: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22310x x m -+-=有两个实数根1x ,2x ,且满足不等式 121214 x x x x <+-,求实数的范围. ⑶解的定义 例题:已知实数a 、b 满足条件2720a a -+=,2720b b -+=,则 a b b a +=____________. ⑷增根 例题:m 为何值时,22111 x m x x x x --=+--无实数解. ⑸应用背景 例题:某人乘船由A 地顺流而下到B 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C 地,共乘船3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若A 、C 两地间距离为2千米,求A 、B 两地间的距离. ⑹失根

例题:解方程(1)1 -=-. x x x 三、函数 ⑴自变量 例题: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⑵字母系数 例题:若二次函数22 =-+-的图像过原点,则m=______________. y mx x m m 32 ⑶函数图像 例题: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6 -≤≤,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 x -≤≤,求此函数解析式. y 119 ⑷应用背景 例题:某旅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这种提高2元的方法变化下去,为了投资少而获利大,每床每晚应提高_________元. 四、直线型 ⑴指代不明 ,则斜边上的高等于________. ⑵相似三角形对应性问题 例题:在ABC BC=,D为AC上一点,:2:3 DC AC=,在AB AB=,12 AC=18 △中,9 上取点E,得到ADE △,若两个三角形相似,求DE的长. ⑶等腰三角形底边问题 例题: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为4,周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 ⑷三角形高的问题 例题: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0,面积为25,则该三角形的顶角等于多少度? ⑸矩形问题 例题:有一块三角形ABC铁片,已知最长边BC=12cm,高AD=8cm,要把它加工成一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难题汇编及解析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难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点,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若∠A =30°,则sin ∠E 的值为( ) A . 12 B . 2 C . 3 D .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连接OC ,由CE 是⊙O 切线,可证得OC ⊥CE ,又由圆周角定理,求得∠BOC 的度数,继而求得∠E 的度数,然后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答案. 【详解】 如图,连接OC , ∵CE 是⊙O 的切线, ∴∠OCE=90°, ∵OA=OC , ∴∠OCA=∠A=30°, ∴∠COE=∠A+∠OCA=60°, ∴∠E=180°-90°-60°=30°, ∴sinE=sin30°=12 . 故选A. 2.如图,在ABC ?中,AB AC =,MN 是边BC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 不与点B 重合,点N 不与点C 重合),且1 2 MN BC = ,MD BC ⊥交AB 于点D ,NE BC ⊥交AC 于点E ,在MN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BM x =,BMD ?的面积减去CNE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a =1 2BC ,∠B =∠C =α,求出CN 、DM 、EN 的长度,利用y =S △BMD ?S △CNE ,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a = 1 2 BC ,∠B =∠C =α,则MN =a , ∴CN =BC?MN?BM =2a?a?x =a?x ,DM =BM·tanB =x·tanα,EN =CN?tanC =(a?x )·tanα, ∴y =S △BMD ?S △CNE = 1 2 (BM·DM?CN·EN )=()()2 21tan tan 22 2x a x a tan x a ααα????-?=? ? --, ∵ 2 a tan α ?为常数, ∴上述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

中考数学—分式的易错题汇编含解析

一、选择题 1.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1μm =0.000001m )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们还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有很大影响.2.3μm 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23×10﹣5m B .2.3×10﹣5m C .2.3×10﹣6m D .0.23×10﹣7m 2.计算1÷ 11m m +-(m 2 -1)的结果是( ) A .-m 2-2m -1 B .-m 2+2m -1 C .m 2-2m -1 D .m 2-1 3.如图,设k= 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a >b >0),则有 ( ) 甲 乙 甲

(A )k >2 (B )1<k <2 (C )121<

10.若分式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 ) A .0 B .﹣2 C .2 D .﹣2或2 11.分式 (a 、b 均为正数),字母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 ) A .扩大为原来的2倍 B .缩小为原来的 C .不变 D .缩小为原来的 12.在 2x ,1()3x y +,3ππ-,5a x -,24x y -中,分式的个数为( ) A .1 B.2 C.3 D .4 13.若a =-0.3-2 ,b =-3-2 ,c =(- 13)-2,d =(-13 )0 ,则( ) A .a <d <c <b B .b <a <d <c C .a <d <c <b D .a <b <d <c 14.如果为整数,那么使分式 2 22 21 m m m +++的值为整数的的值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5.下列代数式y 2、x 、13π、11 a -中,是分式的是 A . y 2 B . 11 a - C .x D . 13π 16.把分式2n m n +中的m 与n 都扩大3倍,那么这个代数式的值 A .不变 B .扩大3倍 C .扩大6倍 D .缩小到原来的 13 17.已知空气的单位体积质量是0.001239g /cm 3,则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为( )g /cm 3. A .1.239×10﹣3 B .1.2×10﹣3 C .1.239×10﹣2 D .1.239×10﹣4 18.无论a 取何值,下列分式总有意义的是( ) A . 2 1 a a + B . 21 1 a a -+ C . 21 1 a - D . 11 a + 19.下列式子:2222 2213,, ,,,x y a x x a b a xy y π----其中是分式的个数( ). A .2 B .3 C .4 D .5 20.若分式 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 A .3 B -3 C .4 D .-4 21.已知实数 a , b ,c 均不为零,且满足 a + b +c=0,则

中考数学易错题题目(经典)

O G F B D A C E 1.如图,矩形ABCD 中,3AB =cm ,6AD =cm ,点E 为AB 边上的任意一点,四边形EFGB 也是矩形,且2EF BE =,则AFC S =△ 2 cm . 2 .5月23日8时40分,哈尔滨铁路局一列满载着2400吨“爱心”大米的专列向四川灾区 进发,途中除3次因更换车头等原因必须停车外,一路快速行驶,经过80小时到达成都.描述上述过程的大致图象是( ) 3 如图,将沿DE 折叠,使点A 与BC 边的中点F 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 AB ∥且1 2 EF AB =;②BAF CAF ∠=∠; ③1 2 ADFE S AF DE =g 四边形; ④2BDF FEC BAC ∠+∠=∠,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 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5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BCD ,使AD 落在BD 上,点A 恰好与BD 上的点F 重合.别交AB 、AC 于点E 、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GD=112.5°;②③S △AGD=S △OGD ;④四边形AEFG 是菱形;⑤BE=2OG.是 . 6 福娃们在一起探讨研究下面的题目: 参考下面福 娃们的讨 论,请你解该题,你选择的答案是( ) 贝 贝:我注意 s t O A s t O B s t O C s t O D A D C E F G B s 80 O v t 80 O v 80 O t v O A . B. C . D . 80 A D B F E 第20题图 D C B P A 函数2y x x m =-+(m 为常数)的图象如左图, 如果x a =时,0y <;那么1x a =-时, 函数值( ) A .0y < B .0y m << C .y m > D .y m = x y O x 1 x 2

中考数学易错题分析总结

数形结合部分 1.如图,矩形ABCD 中,3AB =cm ,6AD =cm , 点E 为AB 边上的任意一点,四边形EFGB 也是矩形,且2EF BE =,则AFC S =△ 2cm . 2 .5月23日8时40分,哈尔滨铁路局一列满载着2400吨“爱心”大米的专列向四川灾区进发,途中除3次因更换车头等原因必须停车外,一路快速行驶,经过80小时到达成都.描述上述过程的大致图象是( ) 3 如图,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与BC 边的中点F 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 AB ∥且1 2EF AB =;②BAF CAF ∠=∠; ③1 2ADFE S AF DE =四边形; ④2BDF FEC BAC ∠+ ∠=∠,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动点 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 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5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 ,使AD 落在BD 上,点A 恰好与BD 上的点F 重合.展开后,折痕DE 分别交AB 、AC 于点E 、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GD=112.5°;②tan ∠AED=2;③S △AGD=S △OGD ;④四边形AEFG 是菱形;⑤BE=2OG.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D C E F G B t t A . B. C . D . F 第20题图

6 福娃们在一起探讨研究下面的题目: 参考下面福娃们的讨论,请你解该题, 你选择的答案是( ) 贝贝:我注意到当 0x =时,0y m =>. 晶晶:我发现图象的对 称轴为1 2 x = . 欢欢:我判断出12x a x <<. 迎迎:我认为关键要判断1a -的符号. 妮妮:m 可以取一个特殊的值. 7 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一点,以E 为圆心、EC 为半径的半圆与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弧外切,则sin EAB ∠的值为( ) A . 43 B . 34 C .45 D . 3 5 8 一个函数的图象如图,给出以下结论: ①当0x =时,函数值最大; ②当02x <<时,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③存在001x <<,当0x x =时,函数值为0.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9.函数2 y ax b y ax bx c =+=++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 10 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面积为2 30cm π的扇形AOB ,半径OA=6cm ,且OA 与地面垂直.在没有滑动的情况下,将扇形向右滚动至OB 与地面垂直为止,则O 点移动的距离为( )A 、20cm B 、24cm C 、10cm π D 、30cm π 11 在Rt △ABC 内有边长分别为,,a b c 的三个正方形,则,,a b c 满足的关系式是( ) A 、b a c =+ B 、b ac =C 、2 2 2 b a c =+ D 、22b a c ==

深圳市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解析含答案

深圳市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解析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将直尺、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A为60°角与直尺的交点,B为光盘与直尺的交点,AB=4,则光盘表示的圆的直径是() A.4 B.83C.6 D.4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三角板与圆的切点为C,连接OA、OB,根据切线长定理可得AB=AC=3,∠OAB=60°,然后根据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设三角板与圆的切点为C,连接OA、OB, 由切线长定理知,AB=AC=3,AO平分∠BAC, ∴∠OAB=60°, 在Rt△ABO中,OB=AB tan∠OAB3 ∴光盘的直径为3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切线长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 2.同学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看到木工师傅用“三弧法”在板材边角处作直角,其作法是:如图: (1)作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2)以点C为圆心,仍以AB长为半径作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 (3)连接BD,B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D=90°B.CA=CB=CD C.sinA= 3 2 D.cosD= 1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作法得CA=CB=CD=AB,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D=90°,点C是△ABD的外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出∠D=30°,则∠A=60°,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由作法得CA=CB=CD=AB,故B正确; ∴点B在以AD为直径的圆上, ∴∠ABD=90°,故A正确; ∴点C是△ABD的外心, 在Rt△ABC中,sin∠D=AB AD = 1 2 , ∴∠D=30°,∠A=60°, ∴sinA= 3 2 ,故C正确;cosD= 3 2 ,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ABC中,AC⊥BC,∠ABC=30°,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BA,则tan∠DAC的值为() A.23B.3C.33D.3 【答案】A 【解析】

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旋转练习题及答案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1)发现:如图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填空: 当点A位于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应用: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4,AB=1,如图2所示,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连接CD,BE. ①请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线段BE长的最大值. (3)拓展: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6,0),点P 为线段AB外一动点,且PA=2,PM=PB,∠BPM=90°,请直接写出线段AM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答案】(1)CB的延长线上, a+b;(2)①CD=BE,理由见解析;②BE长的最大值为5;(3)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222)或(222),AM的最大值为2+4. 【解析】 【分析】 (1)根据点A位于C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结论;(2) ①根据已知条件易证△CAD≌△EA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CD=BE;②由于线段BE长的最大值=线段CD的最大值,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3)连接BM,将△APM绕着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连接AN,得到△A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N=PA=2,BN=AM,根据当N在线段BA的延长线时,线段BN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最大值为2+4;如图2,过P作PE⊥x轴于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如图3中,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点P在第四象限时也满足条件,由此求得符合条件的点P另一个的坐标. 【详解】 (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 ∴当点A位于C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BC+AB=a+b, 故答案为CB的延长线上,a+b; (2)①CD=BE, 理由:∵△ABD与△ACE是等边三角形, ∴AD=AB,AC=AE,∠BAD=∠CAE=60°, ∴∠BAD+∠BAC=∠CAE+∠BAC, 即∠CAD=∠EAB,

来看这些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你能都做对吗

来看这些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你能都做对吗?(附答案) 作者:学大教育编辑整理 来源:网络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最新整理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初中数学选择、填空、简答题 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C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B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B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 -(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C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锐角三角函数》题型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题型分析 【经典范例引路】 例1(考察基本的三角函数关系)在Rt △ABC 中,∠C =900,AC =12,BC =15。 (1)求AB 的长;(2)求sinA 、cosA 的值;(3)求A A 22cos sin +的值;(4)求tanA ?tanB 的值。 变式:(1)在Rt △ABC 中,∠C =900,5=a ,2=b ,则sinA = 。 (2)在Rt △ABC 中,∠A =900 ,如果BC =10,sinB =0.6,那么AC = 。 解题关键: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公式: 特别要熟记的内容:当∠A+∠B =900时,(1)sinA =cosB =cos (900-A ); (2)sin 2A+ sin 2B =1或sin 2A+ cos 2A =1;cos 2 A+ cos 2B =1 (3)tanA ?tanB=1 例2(考察特殊角的计算)计算:020045sin 30cot 60sin +? 解题关键:扎实的实数计算能力是关键,尤其是分数及含有根号的无理数计算化简 例3(考察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转换)已知,在Rt △ABC 中,∠C =900,2 5 tan = B ,那么cosA ( ) A 、 25 B 、35 C 、5 5 2 D 、32 变式:已知α为锐角,且5 4 cos = α,则ααtan sin += 。 解题关键:已知任意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都可以转换出其它两个锐角三角函数值 例4(考察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及二次根式、绝对值的化简问题) 已知009030<<<βα,则αβαβcos 12 3 cos )cos (cos 2-+- --= 。 解题关键:(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sinA 和tanA 的值随∠A 的增大而增大,即角度越大,sinA 和tanA 的值就越大,而cosA 的值随∠A 的增大而减小(反之也成立)。 (2)记得公式==a a 2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不是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点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9、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10、2 1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2 1 D 、2 1 11、若|x|=x ,则-x 一定是( ) A 、正数 B 、非负数 C 、负数 D 、非正数 12、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这两个有理数的积,其商为0,则这两个有理数为( ) A 、互为相反数 B 、互为倒数 C 、互为相反数且不为0 D 、有一个为0 13、长方形的周长为x ,宽为2,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 A 、2x B 、2(x-2) C 、x-4 D 、2·(x-2)/2 14、“比x 的相反数大3的数”可表示为( ) A 、-x-3 B 、-(x+3) C 、3-x D 、x+3 15、如果0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易错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易错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菱形ABCD的两个顶点B、D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恰好是坐标原点O,已知点A(1,1),∠ABC=60°,则k的值是() A.﹣5 B.﹣4 C.﹣3 D.﹣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点B的坐标,从而可以求得k的值. 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BA=BC,AC⊥BD,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A(1,1), ∴OA=, ∴BO=,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 ∴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 ∵OB=, ∴点B的坐标为(?,), ∵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 解得,k=-3,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 2.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A地向B地修一条隧道(点A,B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A地起飞,垂直上升1000米到

达C 处,在C 处观察B 地的俯角为α,则AB 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 ) A .1000sin α米 B .1000tan α米 C .1000tan α米 D .1000sin α 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BC 中,∠CAB=90°,∠B=α,AC=1000米,根据tan AC AB α=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在Rt ABC ?中,∵90CAB ∠=o ,B α∠=,1000AC =米, ∴tan AC AB α= , ∴1000tan tan AC AB αα ==米.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在Rt △ABC 中,∠C=90°,如果AC=2,cosA= 23,那么AB 的长是( ) A .3 B .43 C 5 D 13【答案】A 【解析】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可知cosA= AC AB =23,然后根据AC=2,解方程可求得AB=3.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是明确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值cosA=A ∠的邻边 斜边,然后带入数值即可求解. 4.如图,在ABC ?中,AB AC =,MN 是边BC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 不与点B 重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在实数123.0,330tan ,60cos ,7 22 , 2121121112.0,,14.3,64,3,80032---- π中,无理数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算式2222 2222+++可化为( ) A 、42 B 、28 C 、82 D 、16 2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5)x 2 -4x -1=0有实数根,则a 满足( ) A .a ≥1 B .a >1且a ≠5 C .a ≥1且a ≠5 D .a ≠5 4、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962 =+-x 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5、不等式2)2(2-≤-x x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6、不等式组2x 3 x +12x 2>-??≥-? —的最小整数解是( ) A 、-1 B 、0 C 、2 D 、3 7、如图,反比例函数y=在第二象限的图象上有一点A ,过点A 作AB ⊥x 轴于B ,且S △AOB =2,则k 的值为( ) A.﹣4 C.﹣2 8、如图,在函数中x y 1 = 的图象上有三点A 、B 、C ,过这三点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两条垂线与x 轴、y 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 ) A 、S 1>S 2>S 3 B 、S 1<S 2<S 3 C 、S 1<S 3<S 2 D 、S 1=S 2=S 3 9、方程,可以化成( ) A. B.

【数学】数学 锐角三角函数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海上观察哨所B 位于观察哨所A 正北方向,距离为25海里.在某时刻,哨所A 与哨所B 同时发现一走私船,其位置C 位于哨所A 北偏东53°的方向上,位于哨所B 南偏东37°的方向上. (1)求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 (2)若观察哨所A 发现走私船从C 处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逃窜,并立即派缉私艇沿北偏东76°的方向前去拦截.求缉私艇的速度为多少时,恰好在D 处成功拦截.(结果保留根号) (参考数据:sin37°=cos53°≈,cos37 =sin53°≈去,tan37°≈2,tan76°≈) 【答案】(1)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为15海里;(2)当缉私艇以每小时617D 处成功拦截.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 =90°,再解Rt △ABC ,利用正弦函数定义得出AC 即可; (2)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易知,D 、C 、M 在一条直线上.解Rt △AMC ,求出CM 、AM .解Rt △AMD 中,求出DM 、AD ,得出CD .设缉私艇的速度为x 海里/小时,根据走私船行驶CD 所用的时间等于缉私艇行驶AD 所用的时间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1)在ABC △中,180180375390ACB B BAC ?????∠=-∠-∠=--=. 在Rt ABC 中,sin AC B AB = ,所以3sin 3725155 AC AB ? =?=?=(海里). 答: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为15海里. (2)过点C 作CM AB ⊥,垂足为M ,由题意易知,D C M 、、在一条直线上. 在Rt ACM 中,4 sin 15125 CM AC CAM =?∠=? =,3 cos 1595 AM AC CAM =?∠=?=. 在Rt ADM △中,tan MD DAM AM ∠=, 所以tan 7636MD AM ?=?=. 所以222293691724AD AM MD CD MD MC = +=+==-=,.

初中数学代数式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代数式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22x 1x 32x px q +-=++,则p ,q 的值分别为( ) A .5,3 B .5,?3 C .?5,3 D .?5,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可以将等式左边展开和等式右边对照,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即可得到p 、q 的值. 【详解】 由于()()2x 1x 3+-=2x 2-6x+x-3=2 x 2-5x-3=22x px q ++, 则p=-5,q=-3,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求解是关键. 2.如图,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按此规律.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 ) A .20 B .27 C .35 D .4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 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图象有2+3=5个, 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9个, …, 按此规律, 第n 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n+1)=(3)2 n n +个, 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2+3+4+5+6+7=27个. 故选B . 考点:规律型:图形变化类.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36a a a += B .632a a a ÷= C .()235a a a -?=- D .()336a a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每个式子的值,3332a a a +=,633a a a ÷=,()235a a a -?=-,()339a a =再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 3332a a a +=,故选项A 错; B :633a a a ÷=,故选项B 错; C :()235a a a -?=-,故本选项正确; D.:()339a a =,故选项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应用;掌握乘方的概念,即求n 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分清()22n n a a -=,() 2121n n a a ++-=-. 4.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9,则表示58的有序数对是( ) A .(11,3) B .(3,11) C .(11,9) D .(9,1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排列规律可知从1开始,第N 排排N 个数,呈蛇形顺序接力,第1排1个数;第2排2个数;第3排3个数;第4排4个数 根据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解:根据图中所揭示的规律可知,1+2+3+4+5+6+7+8+9+10=55,所以58在第11排;偶数排从左到右由大到小,奇数排从左到右由小到大,所以58应该在11排的从左到右第3个数. 故选A .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2016中考数学易错题整理

中考数学易错题整理(填空题、选择题) 填空题部分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8,另一边长为10,那么连结这个三角形各边的中点所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恰是方程x 2-7x+12=0的两根,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 3、如果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5cm 和3cm,公共弦为6cm,那么这两个圆的圆心距是 4、⊙O 的半径为5cm ,弦AB ∥CD ,AB =6cm ,CD =8cm ,则AB 和CD 的距离为 5、已知⊙O 的直径AB 为13cm ,C 为圆上一点,CD ⊥AB ,垂足为D ,且CD =6cm ,则AD 的长为 6、已知一弓形的弦长为8cm ,该弓形所在的圆的半径为5cm ,则此弓形的高为 7、矩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为矩形一边为1cm 和3cm 两部分,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 8、在半径为1的⊙O 中,弦AB 、AC 则∠BAC 度数为 9、一个已知点到圆周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5cm ,最小距离为1cm ,则此圆的半径为 10、已知m 是方程020082=--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m m -2的值等于 11、已知⊙O 1和⊙O 2相切,且圆心距为10,若⊙O 1半径为3,则⊙O 2的半径为 12、直线y=x-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ABC 为等腰三角 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坐标最多有 个 13、两个圆内切,其中一个圆的半径为5,两圆的圆心距为2,则另一个圆的半径是 14、已知5 x 2-7xy -6 y 2=0,则y :x 的值为 15、已知一次函数y =kx +1-k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为 16、一次函数y =kx +b 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3≤x ≤6,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是 -5≤y ≤-2,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17、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x ,6,且x 为整数.. ,则x= 18、已知m 为整数,且一次函数y =(m +4)x +m +2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则m 值为 19、已知直线y =3x +b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则此直线解析式为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汇总及答案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汇总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如图,能判定 AB ∥CD 的条件是( ) A .∠1=∠2 B .∠1+∠2= 180° C .∠3=∠4 D .∠3+∠1=180° 2.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3)(a-3)=a 2-9; B .x 2+x-5=(x-2)(x+3)+1; C .a 2b+ab 2=ab (a+b ) D .x 2+1=x (x+ x 1) 3.用科学记数方法表示0000907.0,得( ) A .4 1007.9-? B .5 1007.9-? C .6 107.90-? D .7 107.90-? 4.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则他做对的题目是 ( ) A .2 2 2 )(b a b a -=- B .6 2 34)2(a a =- C .5232a a a =+ D .1)1(--=--a a 5.方程 x 3=2 2-x 的解的情况是( ) A .2=x B .6=x C .6-=x D .无解 6.已知2 35x x ++的值为 3,则代数式2 391x x +-的值为( ) A .-9 B .-7 C .0 D .3 7.下列事件中,届于不确定事件的是( ) A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B.太阳从西边升起 C.在1,2,3,4中任取一个教比 5大 D.打开数学书就翻到第10页 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cm,3cm,1cm B.6cm,4cm,2cm C. 8cm, 5cm, 3cm D. 9cm,6cm,4cm 9.在下面四个图形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有图形的轴对称设计的是() A.B.C.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已连续抛掷了 2000次,其中抛掷出 5点的次数最少,则第2001次一定抛掷出 5点 B.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因此买100张该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C.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50%,所以明天将有一半时间在下雨 D.抛掷一枚图钉,钉尖触地和钉尖朝上的概率不相等 11.某地区10户家庭的年消费情况如下:年消费l0万元的有2户,年消费5万元的有l 户,年消费1.5万元的有6户,年消费7千元的有1户.可估计该地区每户年消费金额的一般水平为() A.1.5万元 B.5万元 C.10万元 D.3.47万元 1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13.下列图形中,由已知图形通过平移变换得到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