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的探究与改进
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引言: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设备不齐全、实验内容与学科知识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进行改进与创新。
一、加强实验设备的更新与管理实验设备的更新是实验教学改进的关键之一。
目前,有些学校的实验设备老化严重,无法适应现代科学教育的需求。
因此,学校需要投入资金,更新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开展。
同时,学校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实验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整合实验内容与学科知识实验教学应当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科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内容与学科知识脱节的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实验内容与学科知识,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三、注重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进行实验操作。
然而,目前存在一种倾向,即重视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目前很多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步骤进行操作,缺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五、加强实验教学与科技教育的融合在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验教学应该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进实验教学。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在六年级的小学科学实验室里,每一次实验都是一次令人兴奋的冒险。
为了让这些科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创新与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实验不仅仅是理论的实践,更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绝佳机会。
今天,我们来探索如何通过创新和改进,让这些实验成为学生学习的亮点。
首先,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创新的关键。
传统的实验往往依赖于固定的器材和材料,但如果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融入到实验中,学生们会感到新奇和兴奋。
例如,利用塑料瓶、旧电池和家庭废弃物制作简易的电动小车,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这种“资源再利用”的方法,使得科学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感。
其次,实验设计也可以进行创新。
传统的实验步骤往往较为固定且枯燥,学生们容易感到乏味。
通过引入开放式实验设计,允许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探究植物生长的实验中,不仅可以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土壤类型或施肥方案,从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这种灵活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实验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了科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互动也是实验创新的重要方面。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实验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者。
通过引入合作学习和团队实验,学生们可以在互助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例如,分组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让每组负责不同的实验部分,然后汇总结果并进行分析。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让他们在团队讨论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科学知识。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工具也是实验创新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室和科学教育软件等工具,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实验体验。
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们可以进行一些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复杂实验,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或者远古化石的三维扫描和分析。
这些工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也使得科学学习更加有趣和直观。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中发展。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环境的构建以及实验评价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探索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一、实验内容的设计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科学实验的内容设计应符合其认知水平和兴趣。
首先,实验内容要与小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密切相关,能够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学科基础。
其次,实验内容要体现科学实践的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与折射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型光线传播实验,让学生自主观察与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环境的构建科学实验的环境构建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实验室环境要安全卫生,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议学校配备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器材,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其次,实验环境要富有创造性和互动性。
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区域,供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并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
同时,可以安排小组实验,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评价的方式传统的实验评价方式主要以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探索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除了书面报告外,还可以设置学生展示、口头答辩、实践操作等形式的评价方式。
这样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和潜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除了实验内容、实验环境和实验评价的改革外,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引导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
同时,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虚拟实验进行模拟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需要注重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环境的构建、实验评价的方式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学反思引言:科学实验设计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角色与学生参与度实验设计环节是由教师主导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设想,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望。
二、实验题目的选择与设置实验题目的选择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结合,并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要注意设置实验的难易程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实验步骤的详细说明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实验步骤的详细性和清晰性。
有时,我们可能会假设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些基本实验技巧和常识,但实际上学生并未完全掌握。
因此,在详细说明实验步骤时,要尽量避免遗漏重要细节,或者给出一些常见错误的提示,以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四、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实验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论证。
同时,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详尽性,在实验报告中进行清晰的呈现,以便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实验结论的提出与展示实验结论是实验设计的最终目标之一,它能够反映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因此,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结论。
同时,要注意结论的言之凿凿和科学性,避免过于主观或片面。
在展示环节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口头报告、实物展示、图文展示等,以增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风采。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改进
缩 短 学 生所 学 专业 与就 业 岗 位需 求 的差 距 。 为
拓 宽学生 的知 识 向。二 足 实训 中的巡 回指 导 ,教 此 ,学 校可 以 与一些 知 名汽修 厂广 泛联 系 ,开展 师在 学生 实训 操作 过程 中要 进行 伞面 的检 查 与指 联 合办 学 ,使得 学校 与汽 修厂 在沟 通 与交流 中
段 。笔者 通过 多年 来 的教学 实践 发现 ,精 心设 计 缺 陷 ,便于 做 好 选 择 和调 整 。 如教 学教 科 版 小 实验 ,让 学牛 通过 亲 自参 与实验 获得 知识 是搞 好 学 科 学 五年 级 下册 “ 的研 究 ”一 课 时 ,根 据 摆 科 学教学 的关 键 。但随 着小 学科 学课 程改 革 的推 书上 插 图 准 备 材料 是 不 理 想 的 ,铁 架 台 上 的 横 进 ,科学 课堂 教学 发生 巨变 的今 灭 ,在教 学 实践 杆 太 短 ,摆 锤 摆 动时 很 快 就 会 碰 上铁 架 台 的 竖 中会 发现 有些 实验 存在 一些 不足 ,一 些 问题也 随 仟 。摆 线如 何 固定 才 能 既让 它 自如 地 晃 动又 便 之 出现 ,如 :实验 材料选 择 不 当 ;学 生配 套 实验 于 调 节 长 短 也 是 问题 。通 过 加长 横 杆 ,借 助 夹
团
小学 科学教 学 中的实 验设 计 与改进
■ 王 明清
新 的科 学 课 程 标 准 强 调 “ 学 课 学 习要 以 进 行 有 效探 究 学 习 的 基础 和关 键 ,直 接 影 响 实 科
探 究为核 心 ” , “ 让探 究成 为科 学课 学 习的主 要 验 的效 果 。一 般 来 说 ,课前 教 师 都 要 对课 上 要 方 式” 。无疑 ,实验是 科学 课 学 习的最有 效 的手 做 的 实验 进 行 事 先 演 示 ,从 中 发现 实验 材 料 的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LW2014207二、课题研究的背景1.《小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活动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进行验证,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
特级教师路培琦也曾说过:“不是讲科学、念科学、看科学,而是要做科学,提倡’做’,在做中学知识。
”实验,是借助仪器的间接观察。
由于实验是为了对假说进行检验,比直接观察更具有结构性,所以实验活动是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活动,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证据的重要环节,也是认识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
2.科学课程的改革是以实验教学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科学实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编写及教学过程都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在科学课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遇到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仪器欠缺或者不够完善,科学教科书上还有很多内容没有现成的仪器配备,教科书上有些实验方法操作复杂,现象不够明显、欠直观,因而,我将《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作为课题,立项攻关,通过研究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从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两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操作、现象直观明显、学生喜爱的实验活动,来诠释不同的科学原理,把复杂的科学术语简单化,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迈进科学的殿堂,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素质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及创新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及创新初探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实验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科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科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可能性,以期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改进传统实验设备小学科学实验通常使用的实验设备相对简单,但是很多传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玻璃试管在使用时容易破碎,不安全;实验器材及容器的尺寸和形状不够多样化,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实验需求。
可以在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采用新型材料来替代玻璃,如塑料、陶瓷等,既安全又环保;对实验器材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设计创新,使之更加符合实验的需求,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传统的实验方式存在着“老师做,学生看”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设计与科学实验相关的虚拟实验场景,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在保证实验效果的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引入跨学科实验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如物理与化学、化学与生物等。
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可以引入跨学科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引入数学元素,让学生在测量和计算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化学实验中引入生物元素,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生命的神奇。
通过跨学科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探索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探索科学的奥秘。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和实施、实验结果观察和总结等方面,探讨小学科学实验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实验设计和实施小学科学实验的设计需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实验主题,如植物生长、水的循环等。
其次,我们应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引导他们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借助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前后的情况,比较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实验中,学生可以记录每天浇水的次数、植物生长的高度,从而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
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能够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实验的结果,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启发。
小学科学实验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展示或报告的方式进行呈现。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PPT等形式,向同学和家长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等能力。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重视科学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全面的科学教育。
只有通过实践,孩子才能真正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改进与探索。
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教育应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动手实践以及激发兴趣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
一、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小学科学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升小学科学实践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例如实验教学、实地实践、模拟实验等。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实践操作的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兴趣是科学学习的源泉,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引入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将知识融入生活,形成亲身体验。
总结起来,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主要包括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动手实践和激发兴趣等方面。
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当然,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探索还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以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子。
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实践
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实践一、引言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践,旨在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进行科学实践,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方案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关系到实验的目的、步骤、材料和方法等方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1. 目的明确实验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例如想要了解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以“观察植物生长的时间和条件”的目的进行实验。
2. 步骤合理实验方案的步骤应当清晰和合理,步骤的次序应当能够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观察植物生长实验中,步骤可以设计为“播种-给予适当的水分和阳光-观察和记录生长情况”。
3. 材料准备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应当是容易获取和操作的,同时应当符合实验目的。
例如观察植物生长实验中,我们可以准备种子、花盆、土壤、水和阳光等材料。
4. 方法选择科学实验方法应根据实验目的来选择,包括观察法、测量法、对比实验法等,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例如观察植物生长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每天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来获取数据。
三、实践经验分享在实施科学探究实验方案时,小学生可以参照以下经验分享,以提高实验效果和体验。
1. 注意安全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小学生们应当注意安全,尤其是在使用化学试剂或进行火焰实验时要有成人的指导和监护。
同时,也要注意实验场所的整洁和安全。
2. 持续观察和记录科学实验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生们要持续观察实验现象,并逐步总结和记录实验结果,以充分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效果。
3. 多样性实践科学探究涉及各个领域,小学生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科学主题进行实验探究,如生物、化学、物理等,以培养多样的科学思维和兴趣。
4. 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小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和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科学教学实践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对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当前,部分小学科学教学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
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 实验教学不足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验证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4. 评价方式单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过分依赖考试成绩。
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1. 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及改进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及改进工作总结一、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和改进工作,本文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实验教学设计与改进1. 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上,我注重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相关的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我也尽量选择简单而有趣的实验,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解空气压力的实验中,我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吸管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压力的变化。
2. 实验设置为了使实验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在实验设置方面进行了不少改进。
首先,我强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材料齐全,并将实验操作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以便学生可以随时参考。
其次,我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卫生,定期检查实验器材是否正常,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
3. 实验指导在实验指导方面,我尽量采用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我的操作来理解实验步骤。
同时,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并在实验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讲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意义,我在实验讲解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
我注重将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片来讲解实验的原理。
同时,我也尽量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实验教学改进的效果评价经过一年时间的实验教学设计和改进,我对于教学效果做了一些评估和总结。
首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
其次,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并能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他们能够将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反思引言: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深知科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对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实验设计的改进实验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实验设计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在实验设计中,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义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验的意义和预期的结果。
2.选取适当的实验材料: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实验材料,以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设置明确的实验步骤:将实验过程分解成几个明确的步骤,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使学生能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4.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在实验设计中,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的改进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和探究的重要环节,通过改进实验过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只进行被动操作。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2.提供实验工具和材料: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并向学生做好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3.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实验结论,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中,我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分析和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
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及其背后的原理。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课标理念,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并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针对性教学新课标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也需要更加注重针对性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不同难度和内容的实验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式学习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探究式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让他们能够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三、跨学科融合新课标强调了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也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多个学科内容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能够学习科学知识,还能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跨学科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实践与生活五、技术支持新课标强调了技术支持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也需要更加注重技术支持。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设计一些多媒体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获取更多的参考资料,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的探究,对教师们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希望教师们能够不断探索和改进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
双重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探索
双重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探索【正文】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充满乐趣和活力的学科,如何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实施实验教学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理科课程中,接受实验课要占很大比重。
在小学的科学教育中,越接近生活,学生越容易理解。
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育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增强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等学科于一体的学科,对儿童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上好科学课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双减实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正文】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课程。
在时代的发展中,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与社会的进步直接相关,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接班人,只有具备积极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肩负起未来的重任。
因此,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的政策和改革目标给科学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在双重减排政策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少政策不仅是为了减少负担的同时保证质量和提高效率。
小学的科学教育仍然侧重于在课堂上实施“双减”政策。
焦点仍然是教室。
但是课堂教学不仅灌输教科书知识,而且也不是只局限于老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学习的重要性。
实验很直观。
这种学习方式更有趣,信息量更大。
有效的实验教学往往比老师的简单描述更有用、更有吸引力。
学生们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强。
因此,教师应在各新课程中为学生设计必要的实验课程,并以实验操作为主积极发展学生。
在双减排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双减“政策的要求,积极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战略,大力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实验过程改进与创新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实验过程改进与创新科学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开启科学之门的一把钥匙。
通过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小学生科学实验存在着流程不够清晰、操作过于复杂、趣味性不足等问题。
为了让科学实验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当前小学生科学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有的实验材料准备繁琐,不易获取,这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不少困扰。
比如,在一个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中,需要用到显微镜和专门的切片制作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操作难度较大,且实验材料的准备也比较复杂。
还有些实验步骤设计不够合理,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比如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实验步骤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导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
一是优化实验材料。
尽量选择常见、易得且安全的材料,以降低实验准备的难度。
例如,在进行电路实验时,可以用废旧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常见物品代替专业的实验器材。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电路的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是简化实验步骤。
将复杂的实验流程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小步骤,并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排列。
以“溶解”实验为例,原本可能需要学生同时控制多个变量,如温度、搅拌速度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
我们可以先让他们只关注温度这一个变量,等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再逐步增加其他变量,使实验步骤更具层次感和递进性。
三是增加趣味性。
将实验与生活中的有趣现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比如,在讲解酸碱反应时,可以让学生用紫甘蓝汁自制酸碱指示剂,然后通过滴加不同的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就像变魔术一样,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改进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创新。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利用多媒体、虚拟实验软件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实验体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在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包括实验材料不足、实验操作复杂、实验安全隐患以及学生缺乏实验动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实验材料、简化实验操作流程、强化实验安全教育以及增加实验趣味性和参与度。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总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改善、实验材料、操作、安全隐患、学生动力、准备、流程、安全教育、趣味性、参与度、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亲身实践、观察并探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在实验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实验材料不足、实验操作复杂、实验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改善措施,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提前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简化实验操作流程、强化实验安全教育、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改善措施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及创新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及创新初探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小学科学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实验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对小学科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一、改进实验内容,增加趣味性小学科学实验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以便让学生在实验中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参考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实验内容,如天气变化、物体运动、食物和水的变化等。
通过设计这些内容,可以不仅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知识,还可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实验内容还可以引入一些有关科学前沿知识的内容,如最新的科学发现、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创新实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除了改进实验内容,小学科学实验还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传统的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模仿来完成,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变得被动和机械化,难以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可以尝试引入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科学实验技术,如虚拟实验、模拟实验等,通过这些新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更加真实、直观的实验,拓展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三、提供实验器材,加强实验实践实验器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质量,一些小学缺乏实验器材,导致学生的实验实践无法开展。
学校需要加强对实验器材的投入,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实验器材,如微型实验室、便携式实验仪器等,让学生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实验实践。
四、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实验环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因此,探索和创新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并就实施科学实验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
首先,教师们积极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例如,引入虚拟实验技术,让学生通过电脑等设备进行虚拟实验,实现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他们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例如,在进行科学实验前,教师会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让学生总结和推断结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参与科学实验。
总体来说,实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教师应提前检查实验材料的安全性,并告知学生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验内容合理控制实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完整地进行实验,避免实验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其次,教师还应注意实验教学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实验教学应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即将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将实验设计成符合课程讲解的实际问题或案例,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教学的评价和反馈。
通过对学生实验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们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法,引领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索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实验不够感兴趣,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脱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探索和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提倡探究学习模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实际参与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推崇探究学习模式。
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设定实验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案,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验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实验设计应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例如,在学习金属导电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索不同金属的导电特性;在学习植物生长的时候,可以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况。
这样的实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实验相结合,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三、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实验教学。
比如,在进行危险实验或者观察不便的实验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在实验结果呈现方面,可以使用动画、视频等方式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强调实验安全教育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
教师要详细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引导学生正确佩戴实验器材,正确使用实验化学品,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同时,也要加强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五、开展实验项目和科学展示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开展实验项目和科学展示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的探究与改进【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探究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实验设计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水平,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存有着一些不足,需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地制宜适时改进。
【关键词】:实验设计探究改进“我看见了,但我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
所以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但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动,科学课堂教学发生巨变的今天,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学生配套实验包先天不足不可操作;实验设计复杂难以实施;实验抽象难以直观等等。
对于这些现象,一线的教师就须应地制宜适时改进。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探究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现就对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改进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化先天不足为后天完善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
现如今配套的学生实验材料包却存有着一些先天不足,学生实验时缺乏可操作性,那结果就是浪费教师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挫伤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有二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是怎样传递的,明白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课文中的实验(见图)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段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实行尝试,学生化了很多的时间,可一上课学生向我抱怨的却很多都说粘不牢,成功的寥寥无几,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的又掉落了几根。
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找问题:通过了解又自己亲自实验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
因为蜡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再往上粘火柴。
但蜡的凝固时间快(指冬天,夏天正好相反),且熔化后粘性不大,所以很难粘上去,所以成功的不多。
改进:改蜡为修自行车用的轴承油—“黄油”。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想了一想,什么东西粘性大呢?平时自行车经常修,只见修车师傅往轴承里抹“黄油”,有时自己也尝试过,这“黄油”能把钢珠粘住,对,这东西可能行!就赶忙跑到校门口修自行车的摊上要了一些交给学生去尝试,经过一番忙碌,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又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中,观察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学生配套实验包中只有一个已粘连的小气球,根本没有课文插图中的锥形烧瓶。
见插图: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内的空气在膨胀(课文中内容)。
分析课文得知,气球的胀与瘪能反应出空气的热胀冷缩。
而导致气球胀与瘪的是温度的不同,所以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需要准备热水、常温下的水、冰水,复杂异常。
实验结果见课文插图:找问题: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按课文的实验设计,需要一大堆的瓶瓶罐罐,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三种水,同时还要保证气球与锥形烧瓶接口的密封性,实验效果还不具有震撼性,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深。
总来说之,复杂有余,效果不足。
改进:实际上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历史上就已有成熟的经典实验,从早先的《自然》到近几年前的《常识》采用的都是平底烧瓶+橡胶塞+90度直角玻璃导管。
实验时用手掌捂、放烧瓶使烧瓶内的空气热胀冷缩来移动玻璃导管中的一段红水。
此实验效果明显,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教学中可利用教师的演示实验来设计“比一比谁的热量大的教学活动”吸引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克服了分组实验需大量时间组装的缺点。
现在的时代里,我们总是奉行着加法和乘法,持续地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权力,持续地索取。
其实,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化粗为精。
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在科学的实验里如果我们尝试一下哲学减法,减去空洞、减去迷茫、减去复杂、减去重复……,那又会怎样呢?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课中,第一个实验让学生设计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实验报告见下图: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实验时,学生习惯挂上一只钩码按记录表要求分三次实验,可问题纷至沓来,有的小组汇报说“钩码怎样算小部分浸入,绝大部分浸入”,有的小组问“测力计的指针只上升了一点点怎样读数据”等问题。
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找问题:因为是分组实验,我们一般提供的重物是钩码。
实验用的钩码的质量是50克,重量约是0.5牛顿,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约是0.1牛顿,而学生用的圆筒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0.1牛顿。
因为钩码高度小,要使一个钩码在水中分几个层次浸入,学生不易把握,且数据在测力计上也很难反映出来,原因在于这个变化在最小刻度0.1牛顿以下。
改进:所以,做这个实验时,可因地制宜变更实验材料,每组准备一个剪去顶部的矿泉水瓶一个,1号干电池三个。
把三个干电池用透明胶带绑成条状。
让学生把三个干电池看作是一个整体,使其浸入水中一个为“小部分浸入水中”,浸入水中两个为“绝大部分浸人水中”,三个浸入水中为“全部浸入水中”。
这样,学生容易把握好浸入水中的干电池数,且每浸入水中一个干电池就有了0.45牛顿的浮力变化,数据大效果明显(这就是不采用钩码的原因)。
三次实验以后,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与分析后,很轻松地找出了水中物体浮力大小变化的规律。
又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要求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浸湿吗?这是一个经典的实验,从原先的人教版《自然》到《常识》直到现在的《科学》一直没变。
但是在实验时总存有着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找问题:该实验存有着较大的缺陷:一是纸巾容易浸湿,影响实验效果。
二是后续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的现象不够直观,三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三是一堂课下来桌上堆满了纸巾,浪费严重。
改进:用大号漏斗和小块塑料泡沫(涂上红色)代替纸团和杯子做实验。
实验时,先用手按住漏斗上的小孔,再用漏斗把泡沫垂直扣入水中,泡沫球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气占据了漏斗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然后放开按住漏斗的小孔,空气从小孔中逃出,泡沫球就浮上来,表明水就进来占据了原先空气占据的空间。
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即能够重复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实验的缺陷,还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水被替换的现象更加明显。
(见图1 图2)三、化抽象为形象直观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也指出:“任何思维,不论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材料开始……”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法则,但在这过程中必须提供丰富具体的物质载体,作为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例证。
小学儿童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提供充足的有结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第3课《植物怎样生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气孔,但对叶的光合作用的理解却很简单、抽象,大都由教师的讲解来理解的。
找问题:用语言表达叶的光合作用显得简单、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改进:先取两个1000毫升的玻璃烧杯,分别放人同样多的水草,再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适量同样多的水。
取两个口径稍小于烧杯口径的短柄玻璃漏斗,分别倒置在两个烧杯中,再将两支大号口径玻璃试管装满水,分别倒过来扣在两个盛满水的水槽中,连接好导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一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光线很暗的地方。
过些时候,阳光下的水草就会持续地冒泡,而暗处的水草却不易冒泡,再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套在阳光下水草上的试管内的空气比套在光线较暗的水草上的试管内的空气要多得多,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强度是不同的。
最后盖住试管口,把试管轻轻拿出来,将一根带有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木条就会猛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证明水草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这个实验材料容易准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是协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有效手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1课《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中,有一个实验是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课本要求在两个玻璃杯里各装半杯水,分别投入几小粒高锰酸钾、砂糖、食盐、沙、面粉。
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食盐、沙、面粉的变化。
观察报告见下表:(空格中所填的应是理想的答案)该实验的目的是从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实验中,得到“均匀分散”的结论。
学生解释这个现象时会说:水变红了,高锰酸钾不见了。
却得不出均匀分散这这个结论。
找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实验缺少参照物。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
改进:重新组织实验材料,增加熟蛋花一项材料。
使实验更能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
具体做法是把搅拌均匀的蛋液倒入盛有热水的玻璃杯中,这时蛋花有的浮,有的沉有的悬浮在水中,让学生实行比较,使学生真正理解“均匀分散”的现象,效果就十分明显。
相对应修改后的观察报告见下表: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水平,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
新教材刚刚起步,我们大家都在摸索前行,“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