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与地理底图

合集下载

高考世界地理必备16张高清地图

高考世界地理必备16张高清地图

高考世界地理必备16张高清地图1.世界海陆轮廓及洲界图(1)七大洲面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四大洋面积:太大印北(3)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委员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2.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雪。

3.世界板块图(1)板块相撞挤压地带为消亡边界,造就高大山脉、海岸山脉、高原、海沟、岛链等地形形态。

(2)板块张裂分离地带为生长边界,造就大裂谷、海洋、海底中脊等地形形态。

4.世界火山地震带图(1)两条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5.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6.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7.世界年均气温分布图(1)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海拔高气温低(3)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8.世界7月均温分布图(1)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2)夏季,等温线相对冬季稀疏。

9.世界1月均温分布图(1)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2)冬季,等温线相对夏季密集。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10.世界年均降水量分布图(1)降水量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沿海地区多余内陆地区(3)迎风坡多余背风坡1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12.世界植被自然带分布图13.世界洋流分布图(高中)(1)洋流分寒流和暖流(2)一般来自高纬度的是寒流,来自低纬度的是暖流(3)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14.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1)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太阳辐射量与天气关系明显15.世界人口密度图16.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

初中地理 地形图

初中地理 地形图

( A)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5、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A.绿色→黄色→褐色
B.绿色→褐色→黄色
C.黄色→绿色→褐色
D.褐色→黄色→绿色
6、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B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9题。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高 的 高 原
青藏高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高 的 山 脉
喜马拉雅山脉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大 的 盆 地
刚果盆地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东 非 高 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大 的 平 原
亚马逊平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东 北 平 原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是以 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转换成的。 2、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下切而 显露出来的 地形垂直剖面。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起 伏 和坡度 的 陡 缓。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读“中国地形剖面图” 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山 脊与山 谷
等高线的特征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的特征
等高线重叠
怎样判读常见的地
形部位?
① 山峰

② 山脊

③ 山谷

④ 陡崖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 判断地势高低: 这主要是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 势高;数值小,地势低。因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 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 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①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A、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 B、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1) C、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①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D、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例1:将 1/1 000的比例尺放大 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多少? 1/5 00
C. b>d>c>a
D. c>b>a>d
解析:四幅图图幅面积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解析:四幅图图幅面积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则 H/L比值越大 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比值越大, H/L比值越大,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 >c>d>b。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地图
1、比例尺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1)比例尺的大小变化与图幅内容的关系 若比例尺扩大,图幅的大小不变,则图幅表达的内容 则缩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图幅表达的内容则缩小四倍, 反之则扩大四倍。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达内容的详略 A.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表达内容越详,但表达内 容的实际范围越小。 B.不同的图幅,表达相同的内容,图幅的比例尺大小 不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再向北方下山,他们选择的路线是( D )
A.乙→b→a
B.乙→d→c
C.乙→f→e
D.乙→g→h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缓。
③判断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峰:等高线闭 合,数值从中间 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状等元成才路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低处 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高处 凸出
状元成才路
3.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
状元成才路
称及其特征。 4.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并能正确的绘制地
形剖面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表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某 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作用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 度)范围,需要查看地图上所附的高度表。在分 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 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4.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状元成才路 无一定标准 200米以下
相对高度 1000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在地图上,一般状元成用才路 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状元成才路
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 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域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图廓内较为适宜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移图与主图区域关系的表示应当明 白无误. 白无误.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对主图中专题要素密度过 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 高,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可适当采取扩大图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1,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因素: 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制图资料的情况, 专题数据的特点, 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要体
6.制印准备工作 6.制印准备工作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清绘比例尺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清绘和图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 廓外整饰的特点, 廓外整饰的特点,符号尺寸的限差
7.地图印刷 7.地图印刷
印刷的色数 印刷地图时线划整饰和彩色整饰特点 彩色适印样图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应遵守的标准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
1.地形图 1.地形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 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 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 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2.地理图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 括程度比较高, 括程度比较高,以 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的一种普 通地图. 通地图. 地形图与地理图区 别?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方里网间隔 10厘米 4厘米 2厘米 2厘米 .
相应实地长 1公里 1公里 1公里 2公里
坐标系与方里网
在1:1万---1:10万地形图上,只在内外 图廓间绘有间隔为1分的经、纬度刻划线, 称为分度带,不在图幅内绘制经纬网格。
1:25及1:50万地形图只绘经纬网,其间 隔见下表
118 o 120
122
20带
21带
120o 30
117
123
每幅1: 100万 图幅范 围内各 种比例 尺地形 图需绘 邻带方 里网的 图幅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1万 图 绘西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2.5万 图 绘东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3 0 分 内 的 1 : 1 0.万 、 1 : 5 万 、 1: 2.5万 图 绘 东 边 邻 带 方 里 网
.
第五章 地形图和普通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一、高斯----克吕格投影 由于地球是一个接近于椭球的不规则形体,无法用数学 公式表示,这给地面点的精确定位造成困难,人们构造 了一个非常接近地球的形体——旋转椭球体来表示地球, 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但它与地球一样不可无变形地展 在平面上。地图学中,通过选择可展的过渡面(圆柱面、 圆锥面、平面),使它们与旋转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再 设定投影的变形条件(等积、等距、等角、任意),从 而建立了从椭球面到平面的数学关系——地图投影。
我国规定:每个投影带西边缘 30分以内及东边缘7.5分(1: 2.5万)、15分(1:5万)以 内的图幅,加绘邻带方里网。 即西带方里网延伸到东带30 分内,中央经线以东应该投 影到经差3度30分。

八下地理专题3地图和地形图教学设计(复习课)

八下地理专题3地图和地形图教学设计(复习课)

八年级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三课时地图和地形图【复习指导】◆复习目标1.地图的阅读(1)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地形图的判读(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考点扫描一、地图的阅读(一)学会阅读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方法:①线段式:0 1千米②数字式:1: 100 000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 000厘米,即1千米(4)大小比较①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即:比例尺的数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例尺的数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②图幅相同: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内容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小比例尺大略3.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据此再标出其他三个方向。

(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图1.23 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导游图。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交通图。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国家和地区图。

2.根据内容详略选择地图如果查询地区的范围较小,应该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地理信息较详细,便于查询;如果查询地区的范围较大,应该选择小比例尺地图。

【典例分析】1.读“加拿大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经纬度大致为49°N 、123°W 的 地点是 。

(2)将图中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 应是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图与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清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图与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清单

《地图的阅读》一、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一)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指向标判断方向。

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正北方。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注意:①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条经线上的点之间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条纬线上的点之间只有东西方向。

②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从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北。

)3、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二)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图上距离常用厘米做单位,而实地距离常用千米做单位。

计算比例尺时,首先要统一单位。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公式的变式:①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②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表示方式:①文字式:如“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②数字式:如“1:1000000”或“1/1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00厘米”【单位前后都是cm】③线段式(见课本P16)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的分母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三)图例(常见的图例,见课本,图例的中考要求:①认识基本图例,如煤铁等;②看图要有意思去看图例)三、选择适用的地图(一)地图的分类1、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2、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商业图、旅游图、人口分布图等)(二)如何正确选择地图★①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②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③外出旅行——交通图④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⑤了解省区和城市分布——政区图⑥了解乡村分布情况——乡村平面图⑦了解城市社区分布情况——城市社区平面图⑧了解某地气候状况——气候图《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一)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图1)中Q地 等的高离海距拔为越A可1.0大9能0米0为,,米说瀑( 布明的) 落等差高为7B线2米.。1越0稀0米疏,坡度越缓;交点间的距离越小,说明等高线越密
((22))桥 比梁例附尺集近和,C河等坡岸高.2度与线0山疏0较峰密米的程陡高度。相同因,等D此高距.M3不0同10处,则米相坡同度的水陡平范,M围2等处高距坡越度大,坡缓度,越P大1;>等P高2距,故越小选,坡度A越项小。。 第(2)题,
(2018·湖北武汉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
成第3~4题。
3.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4第.甲3题、,读乙图间,根修据建图一中条数山值区判公断路,等, 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 关闭 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 A角.山方峰案,1海B拔.方为案7020~800米,海拔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高差为 C60.方0~案8030米D.,方所以案该4 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800米。第4题,根据山区修路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1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 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关闭
第(A1.)9题0米,先根据题B目.2提30供米的信息确定图中每条等高线的数值,注意河流一 C.340米 D.420米
般发(2)育桥在梁河附谷近中河。岸山与峰山海拔峰5的80高米,等高距为100米,推断山峰到Q地各等 高线差数最值接依近次( 为50)0米、400米、300米、300米、400米,所以Q点海拔 大于A.420600米米。第(2B)题.31,根0米据河流穿过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桥梁位于瀑 布的C.下36游0米,二者位D于.两41条0米3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为200~300米,又因瀑布

高中地理 地图 (共68张ppt)

高中地理 地图 (共68张ppt)
三、等高线地图的应用
(一)气候判断分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气温垂直递减率:0.6℃ / 100m 阳坡光热好,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迎风坡降水较多
k大于a,P小于a K大于P,k为南 坡,温度高,为 阳坡,为北半球
(2011山· 东潍坊一模)读“中纬度某区域图”,图中实 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a、b为等温线(单位:℃),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5、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坡度的陡缓程度。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判断坡度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D

200
200
200
200
220
240
260
280
A
B
C
D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
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 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 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八)通视问题(先画出剖面图)
因为光线是直线传播,地面上两点中间如果存在障碍物, 则这两点之间就无法相互看见。
(二)方向
地图中常用方向判断法②:方向标指向法
方法:将指向标平移到需要判断方向的地方,再判断方向。


西 北
公路
西
C

村庄

D




例:图中从公路C处到公路D处,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地形图

地形图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我们知道,地面上任何地貌和地物的描绘都可用其变换点所组成的线条反映出 来。地貌可用等高线反映出其高低和形态变化;地物如房屋、道路、河流等均可用其变换特征点所构成的线条表 示出来;有不少特殊的地貌和地物还有专门的图例符号来表示。
历史
人类使用地图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近代,地图才作为文档印刷出来。地图通过在在纸或羊皮上 等其它材料上绘制道路、居民点和自然要素等——如此,便得到了用以描述真实世界的平面图。随着地图学实践 的发展,人类学会了使用种类繁多并且富有创造性地使用多个图层来表达现实世界。地图学也积累了中有很多描 述要素的方法,用以要素分类、标识识别、地球表面的形状以或者资源与商品的流动。现代地图中仍然沿用了许 多古代地图的表达方法,如,用双线表示道路、用文字作注记、用蓝色表示水体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地理信 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地图已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印刷品,并且地图也能在计算机上交互地可视化显示。 GIS进一步加强了人类与地图之间的相互作用。在GIS中,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信息在地图上的表达方式,也可以 很方便地通过查询和分析选择位置或目标。
1)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国际1:100万地图的标准分幅是经差6°和纬差4°,由于随着纬度增高地图面积迅速缩小,所以规定在纬度 60°到76°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图包括经差12°,纬差4°;在纬度76°到88°之间由四幅合并,即每幅图包 括经差24°,纬差4°;纬度88°以上单独为一副。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是从地球赤道(纬度0°)起,分别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为一横行,依次以字母A, B,C,D,…,V表示;由经度180°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纵列,依次用数字1,2,3,…,60表示。如 图10-1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每幅图的编号,先写出横行的代号,中间绘一横线相 隔,后面写出纵列的代号。如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39°56’,经度为东经116°22’,则该点所在的1:100万 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

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

D、西北方
5、有关右图(圆心为极点)四个箭头所示方向的叙述,正确 的是 D A、a、c相同,b、d不相同 B、b、d相同,a、c不相同 C、四个箭头所示方向都相同 D、四个箭头所示方向都不相同
a b
N c
d
6、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B
7、
E C B D 1800
A
① A在B的 ② E在A的 ③ B在D的 ④ C在E的 ⑤ C在A的 ⑥ D在E的


650

600
500 400 300 200

如右图: 顶部A: 500 ≤ HA <600 底部B: 200 < HB ≤ 300 崖高H:200 ≤ H <400

陡崖高差的计算公式: Ⅹ (n-1) ≤H< Ⅹ (n+1)

15、在等高距为50 m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 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BD A、180 m B、220 m C、320 m D、280 m 116、判断甲、乙两图的坡度大小: 甲>乙 17、判断丙、丁两图的坡度大小: 丙>丁
1000米 500米
1500米

地面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为 绝对高度,即海 拔
海平面
请思考:绝对高度(海拔)是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呢?
看一看: 说出地形名称
鞍部 山顶
山谷
山脊
陡坡
缓坡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绘制
1、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面

H
等高距
H H
等高线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1、等高线的绘制
地图 复习
地 球 表 面 地 理 事 物

地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区别[指南]

地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区别[指南]

地图定义:按照一定制图规则,用线条、符号、图形、文字及色彩等在平面上表示地表自然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书。

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地形图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地形图是在一定的数学基础下绘制的、用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高低起伏等),表示的内容是经过一定的取舍后的地物和地貌。

(1)以大地测量成果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控制基础,并印有经纬网和直角坐标网,能准确表示地形要素的地理位置,便于目标定位和图上量算;(2)以航空摄影测量为主要手段进行实地测绘或根据实测地图编绘而成,内容详细准确;(3)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能满足图上分析研究地形的需要;(4)有规定的比例尺系列,如我国规定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现已为1:25万) 、1:50万、1:100万,可以基本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作战指挥的不同需要;(5)有统一的图式符号,便于识别使用。

土地利用规划图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

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宗地图与地籍图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属界址范围内的地块称为一宗地。

它是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

一般情况下,一宗地为一个权属单位;同一个土地使用者使用不相连接的若干地块时,则每一地块分别为一宗。

宗地是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也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

历史上曾称宗地为“丘”。

宗地图是土地使用合同书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附图。

它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

宗地图属于地籍图的一种,是在地籍图的基础上编制的,以一宗土地为单位绘制的宗地图。

基本地籍图的侧重点是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的位置权属。

初中地理 地图:等高线与地形图(共29张PPT)

初中地理 地图:等高线与地形图(共29张PPT)
考试易错点提示5:无法利用空间想象力,把“现实的地形类型” 和地图上 “等高线”联系起来
等高线地形图
切口
300 200 100 0
300 200
100
0
等高距
100米
等高线(米)
分层设色地形图

400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400 海拔/米
考试易错点提示6: “山谷山脊”易错 ,记“凸低山脊,凸高山谷”
二、易错点巩固
活动一 考试易错点提示3:比例尺是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易错点巩固1:比例尺的比较
比例尺

比例尺

大 小
范围
、内容
详细 简单
范围
、内容
总结: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
活动二 考试易错点提示6:口诀“凸低山脊,凸高山谷”
易错点巩固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在闭合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数值从中心向四 周逐渐降低,则中心为__山__顶____;如数值从中心 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___盆_地____。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因此,等高线越___密_集____,坡度越陡;反之,坡 度越缓。
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较低的部分;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位凸往低处;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位凸往高处;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一般用锯齿“
”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
考试易错点总结
易错点提示1: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方向,不要盲目判断 易错点提示2:比例尺不同方法相互转换 易错点提示3:比例尺是分数,所以分母越小,分数的值越大 易错点提示4:相似符号要区分,常用符号要记忆 易错点提示5:利用空间想象力,把“现实的地形和 等高线”联系 易错点提示6:口诀“凸低山脊,凸高山谷”

区域地理第二讲地图讲解

区域地理第二讲地图讲解

拓展延伸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丘陵; 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 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 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 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 闭合曲线外低 山峰 内高符号▲
课本P11 第1题
【特别提醒】 一般地,在同一幅地图上,各部位的比 例尺大小是一样的,如大比例尺地图和经纬线没有变形 的经纬网图(如图甲),但如果在经纬线变形的图中,不 同纬度的比例尺是不同的(如图乙),纬度越低,比例尺 越小,纬度越高,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的缩放(P8)
3.方向
一般情况 ___上__北_下__南____,左西右东
2.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 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 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 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 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和崖顶的最大海拔高度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 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n-1)d≤H<(n+1)d 陡崖崖顶的最大海拔<过崖顶最大等值线海拔高度+等高 距。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 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低于其等 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 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线值更高。具 体如下图所示:已知a<b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4.2中国地理常用地图课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ppt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4.2中国地理常用地图课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ppt
3.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温度带是高原气候区、 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4.甘肃省地跨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 5.我国三大平原的农作物的熟制,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经华 北平原到东北平原,依次是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
(五)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
1.我国的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河主要注入太平洋(如 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印度洋(雅鲁藏布江等)和北冰洋(额尔齐斯 河)。内、外流河的汛期均出现在夏季,但是影响因素不同,降水是 影响外流河汛期的主要因素,气温是影响内流河汛期的主要因素。
4.长江支流呈南北对称分布,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影响是:随 着我国雨带自南向北移动,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 着调节作用。
5.澜沧江上游流域面积小,主要是流经横断山区,受南北纵 列分布山脉的影响,山高坡陡,没有支流汇入。黄河下游流域面积 狭小,是因为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
2.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 线为界,我国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3.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①南岭。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上游③巴颜喀拉山、中游② 秦岭。 (3)长江中下游的两大淡水湖:④洞庭湖、⑤鄱阳湖,这两个湖 泊对长江水量起到天然的调节功能。
4.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其中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 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 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从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可以总结出我国降水的地区 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或东南多,西北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地形图与地理底图
一、地形图
〔清光绪三十四年《秋季大操地理全图》〕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陆军部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中心,举办第三次大型军事演习。

为提供演习所需的实地用图,由清南洋实地测量司测制了有关的比例尺地形图。

此次测绘,有1∶2.5万比例尺“太湖县北部”、“太湖县南部”地形图共16幅,幅面37.5厘米×27.5厘米。

等高距10米、5米,水准标高假定于放马堡80密达(米),并绘有直线比例尺。

1∶10万比例尺“潜山县附近总图”、“太湖县附近总图”2幅,等高距20米。

1∶100万“安庆府附近总图”1幅,为彩色图。

深蓝色单线河,红色道路,绿色省界,居民地和注记为黑色,地貌为土黄色晕渲法表示,并绘有高度尺,单位:启罗密达(千米),长度比例尺,单位:里。

该图系内还附有1∶2.5万“北京北郊略图”、“北京东郊略图”,1∶2千“薪野附近防御略图”。

1∶1.2万“阅兵式命令附图”,是在地形图上用红色线状符号表示宿营区域和阅兵大臣阅兵行进路线,军队进路,以供阅兵现场使用。

〔民国时期“安徽全图”〕
民国2年(1913年),安徽省陆军测量局开始以天文、三角、水准测量为基础,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形图测绘。

当时,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多面体投影,图廓为矩形分幅(幅面为36厘米×46厘米),运用简单的地形图图式,以速测法为主成图。

民国25年(1936年),陆地测量总局决定采用兰勃特投影,将1∶5万比例尺矩形分幅地图改编为经纬度分幅,地面高程基准以各省假定点起算。

以安徽陆地测量局(驻安庆市)门前假定标高50公尺为起算点。

该局实测有安庆附近1∶5千地形图5幅;安庆至合肥一带1∶2.5万比例尺地形图71幅;津浦线及安庆至合肥一带、皖西、高河埠附近、皖南、长江流域及全椒至庐江一带、亳县附近1∶5万地形图,截止民国25年,共完成213幅。

民国19~24年(1930~1935年),安徽省陆地测量局,以民国3年(1914年),参谋本部第五局颁布的《1∶10万地图勘测规则》和《1∶20万民国图编纂规则》,在1∶5万比例尺地形图基础上,通过调查,采用缩编摹绘,编制有1∶10万比例尺“安徽全省图”144幅;以1∶10万调查图为基础图缩编摹绘,编制有1∶20万比例尺“安徽全省图”44幅;以1∶2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图缩编摹绘,编制有1∶40万比例尺“安徽全省图”14幅。

〔建国后“安徽全省图”〕
20世纪50年代初,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施测已系统全面展开,对全国范围的测图进行统一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及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换算工作,同时,制订出各种比例尺的编图规范及图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国家测绘总局测制和编制出版,为彩色印刷,“机密”等级。

1∶5万比例尺地形图:第一代地形图由总参测绘局1955年航摄,1956~1961年调绘・

2
5
制图,同年出版,全省共387幅。

第二代地形图由总参测绘局1966年航摄,1966~1978年调绘制图,同年出版,全省共393幅。

第三代地形图以1980年1∶1万比例尺航测地形图编绘,1985年出版,全省共126幅。

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第一代地形图以第一代1∶5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58~1969年编绘,同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

第二代地形图以第二代1∶5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71~1978年编绘,同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

第三代地形图以第三代1∶5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84年连编带刻,1985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全省共116幅。

1∶2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1958~1971年出版的1∶10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59~1971年编绘,1974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全省共35幅。

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1970年出版的1∶5万、1∶10万、1∶20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71年编绘,由总参测绘局1972年出版,全省共8幅。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总参测绘局1971~1977年出版的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图为基础,采用等角圆锥投影,由国家测绘总局编制,1980年出版,全省共2幅。

二、地理底图
〔1∶50万“安徽省地理底图”〕
为适应地质事业的发展需要,1980年,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全省1∶20万比例尺区域地质总结的基础上,1980年编制了1∶50万比例尺“安徽省地理底图”。

该底图基本资料采用总参测绘局1970~1971年所编绘的1∶50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8幅,采用聚脂薄膜拼贴,各要素透编的编制方法,并用当时政区、公路、地形的最新资料进行补充,以1969年版《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式及说明》和编图规范进行作业。

该底图幅面128厘米×93厘米,采用高斯投影,中央经线选用117度00分,图幅范围为东经114度50分~119度45分,北纬29度20分~34度40分,图内经纬网线为1度×40分间隔。

底图编绘内容有水系、居民地、道路网和地貌。

等高线的选取为100、300、500、800、1200、1500、1800米,500米为计曲线,半距等高线参照地质情况表示。

〔1∶20万比例尺“安徽省地形、地理底图”〕
为使地图制图能更好地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1984年9月,省测绘局决定标编全省1∶20万比例尺地形、地理底图。

该底图编绘以指令性任务由省测绘局制印队承接。

过渡标编,不展绘数学基础,没有拼贴,选用总参测绘局编制出版的第二代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局部地区的1∶5万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底图标编的基本资料,共计112幅。

以有关的地形图编图规范及图式;并制定有1∶20万比例尺“安徽省地形、地理底图”编辑技术设计书为指导作业,历时一年,基本完成过渡标编任务,成为制作小于1∶20万比例尺的多种地图现势性较强的地形、地理基础资料。

该底图分线划版和注记版标编,线号及字大按比例要求放大表示。

线划版用墨绿、绿、金红、黑、黄棕5色分别标编水系、铁路、公路、居民地、地物符号、境界、植被等内容,注明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理论尺寸,实际尺寸和缩制成1∶2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照相尺寸。

注记版用大蓝、金红、黄棕3色标取和修改居民地、水系、地貌和其他要素的名称。




2
5
1
确保底图社会经济要素的现势性和精确性,运用补充资料有1∶5万比例尺《安徽省地名图》、1∶25万比例尺《安徽省地图》、《安徽省交通旅游图册》、1∶20万比例尺《安徽省省界标绘地形图》,还有《安徽行政区划表》、1∶40万比例尺《居民地、道路、水系、境界、植被》5大要素标准图、全省县挂图、安徽省经济年鉴、省测绘局实测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作为补充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