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体液pH和解离度(细胞内pH 7.0,外为7.4)
1. 弱酸性药物:细胞内外分布一样么? 为什 么?如果血液pH上升,弱酸性药物细胞内外 分布有什么变化?
2. 弱碱性药物与弱酸性药物相反。
3. 临床意义: 苯巴比妥中毒应如何处理?
(1)碱化血液:提高血液pH,使细胞外液
苯巴比妥解离增多,促使细胞内苯巴比 妥向细胞外转移,减轻中毒。
2. 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发生置换现 象,对药物作用有什么影响? 如:双香豆素(抗凝血药)与保太松合用
3. 低蛋白血症病人,药物血药浓度有无变化? 用药时应注意什么?
(二) 组织器官血流量 (三) 组织结合
(四) 血脑屏障 例如:流脑首选磺胺嘧啶(SD)
(五) 胎盘屏障 实际上起不到屏障作用,因与一般毛 细血管无显著差别,特别注意药物对 胎儿的影响。
pH - pKa
10
=
[ BH+] 弱碱性药物 pKa - pH = lg
[ B]
[ A-] [ HA]
由以上可见,当pH等于pKa时,则[ HA] 等于[ A-] ,
[ B] 等于[ BH+] ,即pKa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
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
每个药物有固定的pKa,当pH微小的变化,可显著 影响药物解离度,影响药物转运。 例如:一个药物 pKa 是 3.4 在胃中 pH 是 1.4
第三 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药理学教研室 吴尚魁 3029101
教学目标 1.掌握药动学的概念,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有
何不同?药物的吸收、首关消除及药物与血 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2.熟悉肝药酶的诱导和抑制,生物利用度,血 浆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一级消除动力学 。 3.了解肝肠循环,零级消除动力学,弱酸性或 弱碱性药物在不同酸碱环境中解离度的变化 及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关系,淸除率与肝肾功 能的关系
A.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4.尿液pH变化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1) 酸化尿液 (2) 碱化尿液 (3) 指导用药:A. 加速毒物排泄 B. 增强疗效
(二) 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经胆汁排入肠腔可部分 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 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三) 乳汁排泄及其它排泄途径 皮肤、唾液、泪腺、呼吸道、大便等排泄。
99
停药经5 t1/2,药物消除达96.9%,基本消除完。
如:一心力衰竭病人,用地高辛。
六、 血浆清除率(CL) 概念: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药物被清除干净。
单位用L.h-1或ml.min-1表示。
X0 CL =
AUC
意义: CL是肝肾等消除能力的总和,肝清除率小 的药物首关消除少,口服生物利用度?自 肾排泄多的药物易受肾功能影响,自肾排 泄少的药物易受肝功能的影响。所以CL 与肝肾功能极为密切。
t1/2 = 0.693 Ke 为消除速率常数 ke
Ke = Iogc1 - logc2 ×2.303 t(t2 - t1)
临床意义 (1)根据半衰期,可确定某些药物的给药次 数,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SD:t1/2为12—13h,每日二次给药即可。
(2)根据半衰期,可估计连续给药后达到稳态血
药浓度的时间。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药物转运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1. 非载体转运(被动转运) 特点(1)顺浓度梯度转运 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 侧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药 物的浓度差、脂溶性成正比。
(2) 转运过程中不需要载体,不消 耗能量。
转运方式:简单扩散(脂溶扩散) 影响扩散的因素:分子大小、细胞膜面积、脂溶
1.特点 (1)专一性低 (2)易受某些药物影响(诱导和抑制)
2. 肝药酶的诱导和抑制 (1)酶的诱导
某些
肝药酶
药物
活性
?
其他药物 作用?
某些药物可提高肝药酶的活性,增强自身或 其它药物的代谢。 苯巴比妥:可加速双香豆素代谢。 苯巴比妥,保太松,利福平可促进自身代谢。
(2)酶的抑制 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的活性,使其它药 物代谢减慢,作用增强。 某男,23岁,患癫痫大发作十余年…..
情的药物,毒性大的药物不可取。 实际临床上主要在磺胺药中应用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药动学、药物的吸收、首关消除、稳态血药浓度。
2.简述(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2)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有什么不同
3.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9时血药浓度为 100μg /L,晚上6时血药浓度为12.5μg /L,该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
生物利用度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九、负荷剂量
1.概念: 指立即使体内药物达到坪值所需的剂量。由于达
到坪值需5个半衰期,需时较长,在危重病人需
要立即达到有效的稳态血药浓度,在这样的情况 下,给予的剂量为负荷剂量。 2.方法:一般采用首次加倍即可达到。 3.注意:药物必须安全范围大,而又能迅速控制病
根据公式
pH - pKa
10
=
[ A-] [ HA]
得出10-2 ,等于 1 该药在胃中Leabharlann Baidu否吸收?
100
该药在体液( pH为7.4)中,由公式得出104 ,
该药在细胞外液分布多或是细胞内液分布多? 为什么?
2. 载体转运(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1)逆浓度差转运 (2)消耗能量,需要载体。 (3)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两种化合物,
七、表观分布容积 假设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 药浓度的比值称为表观分布容积。
Vd = Xo(mg) C0(mg/L)
不能把Vd 理解为体内的一个生理 性空间,这 样的空间是不存在的,但是人们可利用Vd 值 对药物的分布情况作大致的推测。
例如:给一个60kg 病人快速静注阿托品 600µg,测血
(四)肝功能与药物代谢
甲鼠
乙鼠(肝损害)
甲鼠和乙鼠腹腔注射硫喷妥钠(催眠量), 哪只先睡?哪只先醒?
注意:药物对肝脏的毒害作用
四、 排泄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另外还有胆汁排 泄、乳汁排泄、汗腺排泄、肺排泄等。
(一) 肾脏排泄 1.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分泌 有些药物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肾小管有两个 通道,一是弱酸类通道,二是弱碱类通道。 肾小管分泌是主动转运,如青霉素和丙磺舒。 3.肾小管重吸收
(2)碱化尿液:加速毒物排泄?
三、代谢
(一) 转化步骤: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二) 药物代谢后活性的改变
1. 多数药物在氧化、还原、水解后灭活;结合后
的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
2. 少数药物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
泼尼松
泼尼松龙
3. 有活性变为有活性药物。
非那西丁
对乙酰氨基酚
4. 形成有毒物质
(三) 肝药酶 药物转化主要经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 其中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 主要酶系统,简称肝药酶。
三、 零级动力学
概念: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又称 恒量消除。
意义:多数情况下是用药量过大,超过体 内最大消除能力。如饮酒过量。
特点: 1. 恒量消除。 2. t1/2 不恒定。 3. 停药后药物从体内消除的时间依 原血药浓度而定。
四、稳态血药浓度 1.概念:连续恒速静滴或重复给药,经过5 t1/2,
药物消除的量与进入体内的量相等, 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
2. 影响稳态血药浓度的因素
(1)影响坪值高低的因素 与每日给药总量有关,因此调整每日给药总 量可改变稳态血药浓度的高低
(2)影响稳态血药浓度波动的因素 与给药间隔时间有关,缩短间隔时间和延
长给药间隔,对稳态血药浓度有什么影响?
五、消除半衰期 概念: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 表示。
t1/2
达稳态血药浓度百分数(0%)
1
50
2
75
3
87.5
4
93.8
5
96.9
6.64
99
连续给药经5 t1/2,血药浓度达稳态血药浓度的
96.9%,认为已基本达稳态水平。
(3)根据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药物体内残存量。
t1/2
停药后药物消除百分数(%)
1
50
2
75
3
87.5
4
93.8
5
96.9
6.64
概念:某些药物在首次通过肠壁和肝脏时经灭活
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意义:首关消除与药物疗效关系?
(1)舌下给药: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不经过门 静脉,可避免首关消除。
硝酸甘油 治疗心绞痛采用舌下给药
(2)异丙肾上腺素喷雾吸收 3.直肠给药
(二) 消化道外吸收 1.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影响吸收因素有药物的水溶性和注 射部位的血容量,所以在外周循环 衰竭时皮下吸收速度极其缓慢,所 以在休克时最好静脉给药。 静脉注射叫不叫吸收? 2. 呼吸道吸收 3. 皮肤黏膜吸收
分布容积大,血药浓度?
分布容积小,血药浓度?
八、 生物利用度 1.概念:一定量药物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F=
A D
× 100%
A为药物总量 D为用药剂量。
2.生物利用度与吸收 生物利用度与吸收不是同义词,有时药物吸收完全
,但由于首关消除的影响,生物利用度可以很低。
3.临床应用注意:同一药物剂量相同,剂型一样,生 物利用度可有较大差异,疗效可相差很大。如同一 药厂不同批号地高辛疗效可相差很大。
第三节 药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消除?
二、 一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血
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药浓度低, 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少。即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 物百分率不变,所以又叫恒比消除。
dc
dc为血药浓度
dt = kec dt为时间
ke为消除速率常数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A. 6h B. 4h C. 3h D. 5h E. 9h 4.某药血浆半衰期为24h,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一次
服药后经几天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干净。
A. 5 B. 4 C. 3 D. 2
E. 1
5.某药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被另一药物置换后,其
作用是
A.消失 B.不变 C.减弱 D.增强 E.少减弱 6.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例1 阿斯匹林(弱酸性)过量中毒,为了加速排泄 是碱化尿液或酸化尿液?
例2 苯巴比妥(弱酸性)中毒,为了加速排泄应采 取什么措施?
弱酸性药物
HA
H+ + A-
[ A-] pKa = pH - lg
[ HA]
[ H+] [ A-]
Ka =
[ HA]
[ A-] pH - pKa = lg
[ HA]
已知 pH = - lg [ H+]
1. 每一个药物有特定的Ke,单位时间内 按某一恒定比值消除(恒比消除)。
2. 血浆半衰期恒定,每一药物有特定的 t1/2 。
3. 一次给药后经过5 t1/2,体内药物消除 达96.9%,认为已基本消除完。
4. 连续重复给药,经过 5 t1/2后,消除速 度与给药速度相等,血药浓度达到稳态 血药浓度。
二、分布(distribution)
概念和意义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一)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1. 结合是可逆的
游离型药物
结合型药物
2. 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作用,只有 游离型药物才能发挥作用。
3. 结合型药物不易透过细胞膜,转运受 限,可延长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
意义 1.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一定限量,如达到 饱和后再增加剂量,药物作用?
药浓度为3µg/L ,计算阿托品Vd。 Vd = A = 600µg = 200L
C 3µg/L
意义:从Vd大小可了解药物在体内分布情况:
Vd为 5 L
表示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
Vd为 10-20L,表示药物分布于细胞外液。
Vd为 25-30L,表示药物分布于细胞内液。
Vd为100 以上,表示药物集中于某些器官。
性、解离度等。
脂溶性: 解离度:多数药物是弱酸性或弱碱性,在
体液中以解离型和非解离型存在。非 解离型是脂溶性,易透过细胞膜;解 离型则相反。考虑扩散速度必须了解 药物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浓度比。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非解离型
多,是否易透过细胞膜?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大, 是否易透过细胞膜?
同理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易透过细胞膜; 在酸性环境中不易透过细胞膜。
药物之间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如丙磺舒与青霉素。
易化扩散: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absorption)
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一)消化道吸收 1. 口服 (1) 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2) 胃排空和肠蠕动 (3) 胃肠道内食物及其他内容物 (4) 胃酸
2.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