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乡土文学 台港文学 香港台湾 文化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的保姆。”
——杨守愚
杨 逵(1905—1985)
• 被称为“民族的脊梁”。
• 代表作:《送报夫》《萌芽》《压不扁的玫 瑰花》《泥娃娃》。作品充满强烈的民族意 识、阶级意识和反抗意识。
• 《送报夫》:杨君。民族主义思想,国际主 义精神,理想色彩。
• 胡风:“这是我第一次在生活实感上体验到 日本帝国主义残酷迫害的台湾同胞的痛苦和 冤屈,和在这种悲惨境遇下面的挣扎和斗争 愿望。”
• 台湾乡土文学:1.以描写台湾本土的生活为 主;2.有强烈的民族性,表达反帝、反侵略、 反对外来文化入侵的思想;3.以现实主义为 主要创作方法。
• 20年代:赖和、杨云萍的乡土文学创作构成 台湾新文学的源头。
• 30年代:“乡土文学”口号提出,强调民族 意识和地方色彩。主要作家:杨逵、吴浊流。
• “台湾人处此环境之下,其可怜相与被弃 孤儿何异?”
• 胡太明是三四十年代台湾爱国知识分子的 典型代表,经历了从随波逐流到苦闷彷徨 到觉醒反抗的思想变化过程。
• 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孤儿意识”的命题。
祖国
巫永福
未曾见过的祖国 隔着海似近似远 梦见的,在书上看见的祖国 流过几千年在我血液里
祖国啊,站起来 祖国啊,举起手 战败了就送我们去寄养 要我们负起这一罪恶 有祖国不能唤祖国的罪恶 祖国不觉得羞耻吗? 祖国在海的那边 祖国在眼眸里 风俗习惯语言都不同 异族统治下的一视同仁 显然就是虚伪的语言 虚伪多了便会有苦闷 还给我们祖国呀 向海叫喊 还我们祖国呀!
• 50年代:边缘化的失语状态。主要作家:钟 理和、钟肇政。
• 70年代:乡土文学重新崛起,取得文坛主流 地位。主要作家:陈映真、黄春明等。
• 乡土文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 • 1.乡村或田园文学。对立面为都市文学。 • 2.地方或地域文学。对立面是主流文学。 • 3.本土或民族文学。对立面是外来文学。
• 《泥娃娃》:表现反帝反侵略意识。
• 艺术上:
• 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如《压不扁的玫瑰花》 《萌芽》。
• 结尾的寓意。
• “我满怀着信心,从巨船蓬莱丸的甲板上凝视着 日本帝国主义占据下的台湾的春日,那儿表面上 虽然美丽肥沃,但只要插进一针,就会看见恶臭 逼人的血脓的迸出。”
——《送报夫》
• “当天夜晚,一场雷雨交加的倾盆大雨,把孩子 们的泥娃娃打成一堆烂泥……”
• “人不像个人,畜生谁愿意做?!这是什么 世间?活着倒不如死了快乐。”
• 《不如意的过年》:活画出一个与人民为敌 的贪官污吏 “查大人”的嘴脸。
• 《可怜她死了》:描写底层妇女命运。阿金。
• 艺术成就: • 熟练运用白话文; • 浓郁的乡土气息; • 运用中国传统小说手法,并借鉴西方现代
小说的技巧。
——《泥娃娃》
• “是指示历史道路的文学,是为生活在黑 暗中的人们心上点燃一盏灯的文学。” (龙瑛宗)
吴浊流(1900—1976)
• “日据时代及光复后的 社会情形之投影” (《 吴浊流选集·自 序》),关注的人群主 要是知识分子。
• 代表作:长篇《亚细亚 的孤儿》,中篇《波茨 坦科长》《泥沼中的金 鲤鱼》等。
二、台湾早期的乡土文学
• 主张运用台湾方言(闽南话),描写台 湾事物。
赖和(1894—1943)
• 台湾彰化人,“台湾新文 学之父”。
• 用写实手法反映台湾底层 人民的生活。主题:日本 殖民者的残暴野蛮;封建 习俗的败坏;人民的屈辱 及弱者的反抗。
• 《一杆“秤仔”》:贫苦农民秦得参挣扎求 生而不得的悲剧。
• “替台湾的新文学树起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
帜。”
——叶石涛
• “如果没有一位像懒云氏那样既有创作上的天才, 而且又对新文学事业的推展抱着热情和决心的人, 来担当、领导这个时期,并担任这一艘台湾新文学 的大船的舵手,则相信台湾的新文学是无由达到若 今日的状态和成就,而且一定还要走多少迂回、曲 折的发展道路吧!因此,我认为懒云是台湾新文艺 园地的开垦者,同时也是养育了台湾小说界以达于
• 《同姓之婚》《贫贱夫妻》以自己的恋爱婚 姻生活为题材。
电影《原乡人》剧照
• 《笠山农场》:农场主刘少兴。以一个 农场的兴衰演进折射出当时台湾社会的 惨状。
• 小说风格:清新朴实自然真挚。
钟肇政(1925—)
•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 《鲁冰花》《浊流三 部曲》《台湾人三部 曲》。
• 《鲁冰花》:刻画 了藐视权贵、富有 平民意识的小学教 师郭云天的形象。 呼唤爱、善良的美 好人性,揭露台湾 社会的不良现象。
• 《亚细亚的孤儿》:描写台湾青年知识分子 胡太明艰辛曲折的生活道路,并通过他的人 生经历,展现出阔大的历史画卷。
• 吴浊流:“这本小说,我透过胡太明的一生, 把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所有沉淀在清水下层 的污泥渣滓,一一揭露出来,登场人物有教 员、官吏、医师、商人、老百姓、保正、模 范青年、走狗等,不问台日人、中国人各阶 层都网罗在一起,无异是一篇日本殖民统治 社会的反面史话。”
电影《鲁冰花》
• 《浊流三部曲》(《浊流》《江山万里》 《流云》):主人公陆志龙,写出了日据时 期及光复初期台湾青年的爱与恨、彷徨与憧 憬、痛苦与欢乐,对台湾光复前后风云变幻 的社会进行了成功的艺术概括。
• 《台湾人三部曲》 (《沉沦》《沧溟行》 《插天山之歌》):历 史背景是日据台湾50年 的历史,描写台湾人前 仆后继的抗日斗争历程, 以陆氏家族三代的抗日 斗争为主线:陆仁勇— —陆维梁——陆世骧。
• 钟肇政是台湾“大河小说”的开创者和代 表性作家。
• “大河小说”:多卷本、连续性、民族性 强、具有史诗意味的长篇巨著。
• 李乔《寒夜三部曲》(《寒夜》《荒村》 《孤灯》)。
四、七十年代的乡土文学
(一)“笠”诗社
• 1964年成立,是一个乡土诗创作思潮,打 出“现实的精神,现代的技巧”的旗号, 要求诗歌进行乡土精神的维护,现实人生 的批判。
三、50年代的乡土文学
钟理和(1915—1960)
• “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 • 早期创作:小说集《夹竹
桃》,以辛辣的笔调讽刺 了旧中国市民阶层的落后 和自私。
• 后期创作:自传性小说, 《原乡人》《同姓之婚》 《贫贱夫妻》,长篇《笠 山农场》。
• 《原乡人》:原乡——祖国。
•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