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注意体位变换的影响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深麻醉以防抑制心脏 和削弱其保护性反射,使血容量尽可能接近正常。 2〕 变换体位前注意把静脉通道、监护仪导线理 顺,防止脱落。变换体位的动作应力求迅速又要 轻柔。 3〕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翻身之前 尽可能将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如 果估计时间很长者,尤其是通气功能较差者应选 用气管内麻醉,便于术中呼吸管理,以改善通气 功能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一) 麻醉的危险性与烧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烧伤病人除烧伤引起的直接损伤外,各脏器的代 偿功能均明显耗损,而出现脏器功能衰竭。随着 病情的恶化,麻醉危险性相继升高。 (二)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血氧 症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氧自由基,烧伤毒素,特别 是当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时常伴有不同程度低 氧血症。因此必须做好术前术中的呼吸功能监测 及充分氧治疗,避免术前用药可能造成的呼吸功 能抑制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五) 术中出血量较多 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一般为多组同时进行, 手术渗血多,止血困难,术中必须大量输 血输液,以补充血容量。 (六) 镇痛应完善 烧伤病人疼痛剧烈,所以镇痛药应足够,其 他的麻醉药可适量减少,维持较浅的麻醉, 以免造成循环抑制和明显的低氧血症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9%(小儿在5%)以下。 ②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10%~29%(小儿6%~15%); 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小儿5%)以下。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 19%(小儿总面积在16%~25%或Ⅲ度烧伤在6%~10%);Ⅱ 度、Ⅲ度烧伤面积虽达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 严重呼吸道烧伤或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者。 ④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小儿总面积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或已 有严重并发症者。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八) 烧伤病人常需多次手术和麻醉 往往会产生耐药性,同时因各种并发症而使 病人体质衰弱,代偿能力下降,极易出现 麻醉意外,所以,危重病人在麻醉前必须 对手术范围和手术时间有所估计,并充分 注意麻醉选择和麻醉药的应用方法,力求 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
四 烧伤病人的术前评估和准备
静脉全麻
1
2
肌松药 对于烧伤面积超过10%以上的病人,在伤后一天 到一年的时间里,应避免使用琥珀胆碱,因为 它可以导致潜在致命的高血钾。 烧伤面积大于30%的病人,大约在伤后一周会出 现对所有非去极化肌松药抗药性增加,这种状 态在伤后5~6周达高峰。究其药动学原因,可能 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增加造成 的,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五 常用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 采用静脉麻醉药诱导插管,然后吸入异氟醚 等维持麻醉,术中并用阿片类镇痛药和肌 松药。此法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麻醉方 法。
六 术中管理
一、气道管理 高度警惕 准备清醒或纤维支气管镜 人工通气支持 ①要求较大每分通气量 ②血气分析调整通气参数 ③复杂通气模式
六 术中管理
二 液体和内环境的稳定 ①清创切痂可致大量血液丢失 ②皮肤屏障损害,体表蒸发增加 液体适量的标志: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合适的尿量 监测CVP防止急性肺水肿 ③术中保温 三 病人体位 更换体位注意气管导管和输液管道固定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三) 监测困难 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重,麻醉中应该有很多监 测指标,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却不能得到,甚至 于血压、脉搏都无法进行。麻醉中常以尿量、心 率改变作为判断循环状况的参考,一般情况下, 每小时尿量> 0.5ml/kg则表示组织的血流灌注满意, 但是在麻醉中常应用影响周围血管阻力的药物, 应用该类药物时尿量每小时应保持在1ml/kg以上。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四) 体温的变化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功能的丧失,体温 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明显。加之麻醉后血 管扩张,体温大量散发以及术中术后输入 大量库存血均可使体温下降,小儿患者更 加明显。体温过低易导致心率失常,所以, 术中一定要注意保温,尤其当大量输血时 需把血液温热芽创面游离植皮术:多在烧伤后期,主要 为取皮、刮除肉芽组织和游离植皮。麻醉 可用氯胺酮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
烧伤后期整形病人的麻醉:病人对疼痛较敏 感,所以镇痛要完善。麻醉的重点特别是 颜面和颈部手术过程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 畅。
循环系统
心脏 大面积烧伤后心排出量迅速降低,主要 原因之一是大量血浆渗出,血容量减少, 回心血量减少所致,另外一种可能原因是 与心肌本身受到抑制有关。 血容量 烧伤后,创面血管通透性立即增加, 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裂隙,造成大量蛋白质, 电解质与水分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使血管内液体渗到组织间隙,造成血容量 急剧下降与全身水肿。
二 烧伤病人病理 生理等改变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代谢变化 药理改变
呼吸系统
烧伤后对呼吸功能损害程度与烧伤部位,面积,深度有关, 体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预后即变得严重。如果急性热烧 伤累及上呼吸道,伤者可能由于进行性软组织肿胀而逐渐 出现气道梗阻,如有下呼吸道还可形成ARDS,甚至SIRS。 肺与支气管上皮的损伤,早期造成粘膜肿胀,管腔狭窄, 晚期粘膜粘膜脱落造成气道阻塞或出血,肺泡内有透明膜 形成。胸壁烧伤形成的焦痂可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使潮 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增加。低蛋白血症造成的液体外渗, 使肺间质水分增加。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炎症介质可造成肺 血管的损伤,使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受损。这些变化使得 肺内分流量增加,PaO2下降。早期PaCO2下降,晚期因肺 脏严重受损而上升,呼吸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
烧伤病人的麻醉 处理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麻醉科 吴 小 川
烧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很常见的损伤, 可由热水、火焰、电流、化学物品等引起。 大面积烧伤和特殊部位的烧伤是一种严重 的外伤,除局部组织遭受严重的破坏以外, 身体可能受到强烈的刺激,内脏功能发生 显著的改变。麻醉医生需熟悉此类病人的 麻醉处理原则,以便在急诊条件下救治患 者,或者在非急症情况下为的后期的处置 实施麻醉。
六 术中管理
四 监测 ECG SPO2 BP ETCO2 CVP 尿量
七 常见烧伤手术的麻醉
早期清创:大面积烧伤后应在休克控制后进 行,麻醉要求是镇痛不加重休克。一般简 单清创多不需麻醉,对不合作者可用度非、 芬氟合剂。小儿可用氯胺酮。
七 常见烧伤手术的麻醉
早期切痂:切痂的手术时机依烧伤程度而定。 轻度或中度可在伤后立即进行;重度需在48 小时后休克控制以后,不过因休克导致的 生理功能紊乱并未完全恢复,尤其是一次 切痂面积过大,超过20%以上面积时,较易 发生意外,麻醉处理应谨慎。多以氯胺酮 静脉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为主。
静脉全麻
(二)静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全麻: 异丙酚镇静 及催眠作用迅速、平稳且恢复快,体内无蓄积, 毒性小,但镇痛作用较弱,剂量偏大或注射过快 易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而氯胺酮有较强的镇痛 作用,还能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血 压升高、心率增快,且苏醒期可发生躁动和梦幻。 而异丙酚使心肌收缩力、前复荷及外周阻力都有 不同程度下降,引起血压下降、脉率减缓。两者 并用能有效地减轻或逆转氯胺酮的心血管副作用。 不利处:两者对呼吸均有抑制作用
一 烧伤患者的早期救治
现场急救与诊治 1.脱离致伤源: ⑴ 灭火;⑵ 冷疗(水温15 度左右,时间20~30分钟) 2.判断气道和颈椎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3.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出血.窒息.气胸等。 4.判断意识水平。 5. 镇静止痛。
一 烧伤患者的早期救治
初步诊察及治疗 1.应用抗生素 2.暴露和烧伤面积估计 3.液体治疗和监测 4.后送
五 常用麻醉方法
静脉全麻
(一)氯胺酮 作用迅速,镇痛作用强,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是烧伤病人麻醉的常用药物,尤以小儿应用最多。 氯胺酮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加肺顺应性, 减少气道阻力,因此是严重烧伤伴有呼吸道烧伤 病人手术麻醉的最佳选择。常用首剂量为 1~2mg/kg静注,以0.1 ~0.2 %氯胺酮液维持麻醉, 用量为2~5mg/(kg · h)。
早期手术可减弱SIRS的诱因,液体复苏一结 束可能就需麻醉、手术。 一、呼吸功能评估:是否累积气道、合并低 氧血症。 二、循环系统的评估:严重烧伤有广泛的血 管渗出→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注。 三、禁食时间? 四、镇静 镇痛(呼吸?) 五、手术室温26-28℃
?
五 常用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多用于小面积取皮和植皮,病情危重者 也可用作全麻的辅助。 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 上肢手术除非存在禁忌,原则上都可采用神 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常因穿刺点或附 近皮肤烧伤,感染以及强迫体位等原因而 不常用。
液体治疗和监测
补液量的计算: 成人:第一个24h液体量: 胶 体=面积×体重×0.5ml 电解质=面积×体重 ×1ml 基础水份: 2000ml 第二个24h液体量: 胶体和电解质为第一个 24h液量的一半,基础水份不变. 伤后前8h输入总量的1/2,后2个8h各输入总量的 1/4。具情况进行临床调整,维持 0.5~1ml/kg/h 的平均尿量。
代谢变化
烧伤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心排出 量大于正常数倍,心动过速,呼吸增快, 氧耗增加,高温,持续负氮平衡,体重急 剧下降。皮肤是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烧 伤后的皮肤即失去皮肤功能,造成大量水 分蒸发,体温易于散失。
药理改变
烧伤的休克阶段一般在伤后48小时结束。在此期内,由于 循环血量减少,心肌受抑制,血液浓缩,造成组织灌注不 良。经肌肉或皮下给药,药物停留在注射部位,剂量不易 控制。由于休克阶段血容量减少,药物分布容量受限,虽 用常规剂量,血药浓度可能偏高。肝脏在烧伤后功能受损 害,表现为ALT,AST,血胆红素升高,少数病人有黄疸。 以肝脏为主要代谢途径的药物半衰期可能延长。肾脏在烧 伤休克期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休克恢复后进入高代谢期,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药物清除 率加速,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排泄半衰期缩短,必须增加 用药次数,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一) 麻醉的危险性与烧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烧伤病人除烧伤引起的直接损伤外,各脏器的代 偿功能均明显耗损,而出现脏器功能衰竭。随着 病情的恶化,麻醉危险性相继升高。 (二)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血氧 症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氧自由基,烧伤毒素,特别 是当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时常伴有不同程度低 氧血症。因此必须做好术前术中的呼吸功能监测 及充分氧治疗,避免术前用药可能造成的呼吸功 能抑制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五) 术中出血量较多 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一般为多组同时进行, 手术渗血多,止血困难,术中必须大量输 血输液,以补充血容量。 (六) 镇痛应完善 烧伤病人疼痛剧烈,所以镇痛药应足够,其 他的麻醉药可适量减少,维持较浅的麻醉, 以免造成循环抑制和明显的低氧血症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9%(小儿在5%)以下。 ②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10%~29%(小儿6%~15%); 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小儿5%)以下。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 19%(小儿总面积在16%~25%或Ⅲ度烧伤在6%~10%);Ⅱ 度、Ⅲ度烧伤面积虽达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 严重呼吸道烧伤或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者。 ④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小儿总面积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或已 有严重并发症者。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八) 烧伤病人常需多次手术和麻醉 往往会产生耐药性,同时因各种并发症而使 病人体质衰弱,代偿能力下降,极易出现 麻醉意外,所以,危重病人在麻醉前必须 对手术范围和手术时间有所估计,并充分 注意麻醉选择和麻醉药的应用方法,力求 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
四 烧伤病人的术前评估和准备
静脉全麻
1
2
肌松药 对于烧伤面积超过10%以上的病人,在伤后一天 到一年的时间里,应避免使用琥珀胆碱,因为 它可以导致潜在致命的高血钾。 烧伤面积大于30%的病人,大约在伤后一周会出 现对所有非去极化肌松药抗药性增加,这种状 态在伤后5~6周达高峰。究其药动学原因,可能 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增加造成 的,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五 常用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 采用静脉麻醉药诱导插管,然后吸入异氟醚 等维持麻醉,术中并用阿片类镇痛药和肌 松药。此法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麻醉方 法。
六 术中管理
一、气道管理 高度警惕 准备清醒或纤维支气管镜 人工通气支持 ①要求较大每分通气量 ②血气分析调整通气参数 ③复杂通气模式
六 术中管理
二 液体和内环境的稳定 ①清创切痂可致大量血液丢失 ②皮肤屏障损害,体表蒸发增加 液体适量的标志: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合适的尿量 监测CVP防止急性肺水肿 ③术中保温 三 病人体位 更换体位注意气管导管和输液管道固定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三) 监测困难 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重,麻醉中应该有很多监 测指标,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却不能得到,甚至 于血压、脉搏都无法进行。麻醉中常以尿量、心 率改变作为判断循环状况的参考,一般情况下, 每小时尿量> 0.5ml/kg则表示组织的血流灌注满意, 但是在麻醉中常应用影响周围血管阻力的药物, 应用该类药物时尿量每小时应保持在1ml/kg以上。
三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
(四) 体温的变化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功能的丧失,体温 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明显。加之麻醉后血 管扩张,体温大量散发以及术中术后输入 大量库存血均可使体温下降,小儿患者更 加明显。体温过低易导致心率失常,所以, 术中一定要注意保温,尤其当大量输血时 需把血液温热芽创面游离植皮术:多在烧伤后期,主要 为取皮、刮除肉芽组织和游离植皮。麻醉 可用氯胺酮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
烧伤后期整形病人的麻醉:病人对疼痛较敏 感,所以镇痛要完善。麻醉的重点特别是 颜面和颈部手术过程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 畅。
循环系统
心脏 大面积烧伤后心排出量迅速降低,主要 原因之一是大量血浆渗出,血容量减少, 回心血量减少所致,另外一种可能原因是 与心肌本身受到抑制有关。 血容量 烧伤后,创面血管通透性立即增加, 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裂隙,造成大量蛋白质, 电解质与水分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使血管内液体渗到组织间隙,造成血容量 急剧下降与全身水肿。
二 烧伤病人病理 生理等改变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代谢变化 药理改变
呼吸系统
烧伤后对呼吸功能损害程度与烧伤部位,面积,深度有关, 体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预后即变得严重。如果急性热烧 伤累及上呼吸道,伤者可能由于进行性软组织肿胀而逐渐 出现气道梗阻,如有下呼吸道还可形成ARDS,甚至SIRS。 肺与支气管上皮的损伤,早期造成粘膜肿胀,管腔狭窄, 晚期粘膜粘膜脱落造成气道阻塞或出血,肺泡内有透明膜 形成。胸壁烧伤形成的焦痂可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使潮 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增加。低蛋白血症造成的液体外渗, 使肺间质水分增加。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炎症介质可造成肺 血管的损伤,使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受损。这些变化使得 肺内分流量增加,PaO2下降。早期PaCO2下降,晚期因肺 脏严重受损而上升,呼吸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
烧伤病人的麻醉 处理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麻醉科 吴 小 川
烧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很常见的损伤, 可由热水、火焰、电流、化学物品等引起。 大面积烧伤和特殊部位的烧伤是一种严重 的外伤,除局部组织遭受严重的破坏以外, 身体可能受到强烈的刺激,内脏功能发生 显著的改变。麻醉医生需熟悉此类病人的 麻醉处理原则,以便在急诊条件下救治患 者,或者在非急症情况下为的后期的处置 实施麻醉。
六 术中管理
四 监测 ECG SPO2 BP ETCO2 CVP 尿量
七 常见烧伤手术的麻醉
早期清创:大面积烧伤后应在休克控制后进 行,麻醉要求是镇痛不加重休克。一般简 单清创多不需麻醉,对不合作者可用度非、 芬氟合剂。小儿可用氯胺酮。
七 常见烧伤手术的麻醉
早期切痂:切痂的手术时机依烧伤程度而定。 轻度或中度可在伤后立即进行;重度需在48 小时后休克控制以后,不过因休克导致的 生理功能紊乱并未完全恢复,尤其是一次 切痂面积过大,超过20%以上面积时,较易 发生意外,麻醉处理应谨慎。多以氯胺酮 静脉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为主。
静脉全麻
(二)静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全麻: 异丙酚镇静 及催眠作用迅速、平稳且恢复快,体内无蓄积, 毒性小,但镇痛作用较弱,剂量偏大或注射过快 易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而氯胺酮有较强的镇痛 作用,还能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血 压升高、心率增快,且苏醒期可发生躁动和梦幻。 而异丙酚使心肌收缩力、前复荷及外周阻力都有 不同程度下降,引起血压下降、脉率减缓。两者 并用能有效地减轻或逆转氯胺酮的心血管副作用。 不利处:两者对呼吸均有抑制作用
一 烧伤患者的早期救治
现场急救与诊治 1.脱离致伤源: ⑴ 灭火;⑵ 冷疗(水温15 度左右,时间20~30分钟) 2.判断气道和颈椎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3.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出血.窒息.气胸等。 4.判断意识水平。 5. 镇静止痛。
一 烧伤患者的早期救治
初步诊察及治疗 1.应用抗生素 2.暴露和烧伤面积估计 3.液体治疗和监测 4.后送
五 常用麻醉方法
静脉全麻
(一)氯胺酮 作用迅速,镇痛作用强,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是烧伤病人麻醉的常用药物,尤以小儿应用最多。 氯胺酮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加肺顺应性, 减少气道阻力,因此是严重烧伤伴有呼吸道烧伤 病人手术麻醉的最佳选择。常用首剂量为 1~2mg/kg静注,以0.1 ~0.2 %氯胺酮液维持麻醉, 用量为2~5mg/(kg · h)。
早期手术可减弱SIRS的诱因,液体复苏一结 束可能就需麻醉、手术。 一、呼吸功能评估:是否累积气道、合并低 氧血症。 二、循环系统的评估:严重烧伤有广泛的血 管渗出→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注。 三、禁食时间? 四、镇静 镇痛(呼吸?) 五、手术室温26-28℃
?
五 常用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多用于小面积取皮和植皮,病情危重者 也可用作全麻的辅助。 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 上肢手术除非存在禁忌,原则上都可采用神 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常因穿刺点或附 近皮肤烧伤,感染以及强迫体位等原因而 不常用。
液体治疗和监测
补液量的计算: 成人:第一个24h液体量: 胶 体=面积×体重×0.5ml 电解质=面积×体重 ×1ml 基础水份: 2000ml 第二个24h液体量: 胶体和电解质为第一个 24h液量的一半,基础水份不变. 伤后前8h输入总量的1/2,后2个8h各输入总量的 1/4。具情况进行临床调整,维持 0.5~1ml/kg/h 的平均尿量。
代谢变化
烧伤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心排出 量大于正常数倍,心动过速,呼吸增快, 氧耗增加,高温,持续负氮平衡,体重急 剧下降。皮肤是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烧 伤后的皮肤即失去皮肤功能,造成大量水 分蒸发,体温易于散失。
药理改变
烧伤的休克阶段一般在伤后48小时结束。在此期内,由于 循环血量减少,心肌受抑制,血液浓缩,造成组织灌注不 良。经肌肉或皮下给药,药物停留在注射部位,剂量不易 控制。由于休克阶段血容量减少,药物分布容量受限,虽 用常规剂量,血药浓度可能偏高。肝脏在烧伤后功能受损 害,表现为ALT,AST,血胆红素升高,少数病人有黄疸。 以肝脏为主要代谢途径的药物半衰期可能延长。肾脏在烧 伤休克期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休克恢复后进入高代谢期,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药物清除 率加速,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排泄半衰期缩短,必须增加 用药次数,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