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例脑干梗死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诊断(附39例报告)

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诊断(附39例报告)

5例 , 湿 性 心 脏 病 合 并 左 心 房 血 栓 2例 , 往 有 脑 风 继 梗 死 史 6例 。 组 3 本 9例 均 符 合 1 9 9 5年全 国脑 血 管 病
的诊 断 标 准 , 中 中 脑 梗 死 9例 , 脑 梗 死 2 其 桥 5例 , 延
髓 梗 死 5例 。
醇 、 尿 , 降 低 颅 内 压 、 轻 脑 水 肿 ; 以 脑 细 胞 保 速 以 减 辅 护 剂 、 纤 酶 、 莫 地 平 及 其 他 对症 治 疗 措 施 等 。 降 尼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果 : 本 痊 愈 ( 床 症 状 、 征 均 正 结 基 临 体 常, 1个 月 内 无 再 次 复 发 ) 1例 ; 著 进 步 ( 痪 肢 体 2 显 瘫 肌 力 提 高 I 度 或 II度 以 上 , T、 电 图 有 明 显 改 V I C 脑
例 , 物 模 糊 8例 , 音 不 清 、 语 5例 , 咽 困难 、 视 构 失 吞 呛 咳 7例 , 识 障 碍 4例 , 体 麻 木 无 力 2 意 肢 4例 , 衡 障 平 碍 8例 。首 发 症 状 出 现 后 , 在 6 1 h相 继 出 现 脑 多 ~ 2 干 体 征 。眼 征 : 球 震 颤 1 眼 2例 , 物 不 清 、 视 8例 , 视 复 Ho n r 7例 。动 眼 神 经 麻 痹 4例 , 叉 神 经 麻 痹 6 re 征 三 例 ( 动 1例 , 觉 5例 ) 外 展 神 经 麻 痹 4例 , 瘫 运 感 , 面 1 7例 ( 中枢 性 1 1例 , 围 性 6例 ) 听 力 减 退 3例 , 周 , 球 麻痹 2 3例 ( 性 球 麻 痹 9例 , 性 1 真 假 4例 ) 长 束 征 : 。 双 侧偏 身感觉 障碍 1 5例 , 交叉 性 感 觉 障 碍 2 4例 , 叉 交 性瘫 2 4例 , 瘫 1 偏 5例 , 四肢 瘫 4例 , 济 失 调 8例 共 ( 侧 6例 , 侧 2例 ) 锥 体束 征 3 同 对 , 2例 。延 髓 和 中脑 梗 死 均 具 备 交 叉 性 麻 痹 , 体共 济 失 调 均 为 同侧 。桥 肢 脑 梗 死 临床 表 现 复 杂 , 叉 性 麻 痹 1 交 O例 , 肢 瘫 6 四 例 , 纯 偏 身 感 觉 障 碍 3例 , 中 2例 伴 对 侧 肢 体 共 单 其 济 失 调 , 瘫 并 偏 身感 觉 障 碍 而无 明 确 脑 神 经 体 征 8 偏

急性脑干梗死4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干梗死49例临床分析

【 关键词 】 脑干梗死 ; 影像学 ; 临床分析
脑 干梗死是指椎基底 动脉及其 分支血管狭窄或 闭塞 引起 表 现一侧大脑 半球病变 3 3 例( 6 7 . 3 %) , 眩晕 2 2例 ( 4. 9 %) , 构 的 中脑 、脑 桥或延髓 缺血性坏死 , 出现相应 的神 经系统症状 音 障碍、吞咽 困难 、饮 水呛 咳 2 2例 ( 4. 9 %) , 恶心呕吐 1 6 例

3 2・
中国现代 药物应用2 0 1 3 年1 0 月第7 卷第1 9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O c t 2 0 1 3 , V o 1 . 7 , N o . 1 9
表 1 两组患者左心功能相关指标 的比较 ( - t - s )
物治疗 后 1 例I 级, l 2例 Ⅱ级 , l 6例 Ⅲ级 , 1 例 Ⅳ级 。观 察 组 患者 介入治疗后 8例 I 级, 1 4例 Ⅱ级 , 8例 Ⅲ级 , 治疗后两 组 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O . 0 5 ) 。
3 讨 论
狭窄及 堵塞症状 , 预 防其 他并发症 的发生 , 可 以在 临床 上广
脑干薄 层 C T扫描示 4 0例为 脑干梗死 , MR I 示 9例延髓 梗死 。结论 没有 MR I 的基 层医院 , 可用 C T脑干薄层扫描 , 多数 预后 良好 。 急性脑 干梗死部 位依次 为脑桥基 底部 、中脑 、延 髓 , 多为基底 动脉穿通支闭塞 , 大部分梗死为旁 中央型 , 经典脑 干病 变综合征少见 。在
生命 , 有着较 高的治疗风 险。心功能相关 指标 中左心 室舒 张 [ 2 ] 李挺 , 杨春万 . 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冠 心病合 并左室功能不

大面积脑梗死55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55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55例的临床特点分析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55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

结果:55例大面积脑梗死动态起病24例(43.6%),意识障碍39例(70.9%),失语12例(21.8%),偏瘫55例(100%),死亡15例(27.3%)。

結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溶栓、抗凝、降纤、活血化瘀治疗均未取得明显优势。

标签:大面积脑梗死;CT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的完全性卒中,是脑梗死中较严重的一类,往往病情重,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我院2003年8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5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11.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28例,冠心病21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房颤9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22例,脑血管病15例。

发病6 h内入院者12例,6~12 h入院者22例,大于12 h及时间不明确者21例。

1.2 临床表现活动中起病24例,安静状态下起病31例。

意识障碍39例(嗜睡17例,昏睡10例,浅昏迷9例,深昏迷3例),失语12例,头痛8例,呕吐8例,眼球凝视麻痹39例,肢体偏瘫55例,双侧病理征阳性41例。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头颅CT检查,发病6 h内入院的12例均未见异常;6~12 h入院的22例,有8例未见异常,14例异常,其中显示占位效应者8例,显示低密度影者6例;大于12 h及时间不明确的21例,有4例未见异常,17例异常,其中显示占位效应者5例,显示低密度影者12例。

发病24 h后复查头颅CT,55例患者均清晰显示病灶。

病灶位于额颞顶叶18例,颞顶叶16 例,额顶6 例,颞顶枕6例,基底节区7例,小脑2例。

全部病例均有脑室受压,中线移位31例,梗死后出血6例。

30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30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30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对3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收集,研究其临床特点,以期能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病例分析:3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男性占20例,女性占10 例;20例患者有1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史,20例有血脂异常史,10例有2型糖尿病病史,20例有过心血管疾病史,1例有脑出血病史;20例患者病灶位于额叶,8例位于顶叶,2例位于顶叶横裂叶蝶状核团。

3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血液常规和血生化双面异常,脑脊液有蛋白升高现象,24例病人CT和MRI表现明显的内膜缺血或坏死的特征,6例病人头颅X线表现出部分脑室和池凹区的增粗。

30例患者治疗情况观察,25例患者接受应用抗栓治疗;25例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给予他们弱利尿剂、纤维蛋白激酶抑制剂、抗血凝剂等抗凝药物,例如磺胺脲、磺胺嘧啶衍生物、尿激酶增加剂;20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采用介入治疗或脑室穿孔;其余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如激活血液循环、调节血糖水平的规律饮食、及时控制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定期检查心电图。

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的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男性略多于女性。

常见的诱因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脑出血。

病变灶多位于额叶和顶叶,CT和MRI表现有内膜缺血或坏死。

应用抗栓、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脑室穿孔等多种方式治疗,且利用饮食、运动等综合治疗,对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预后有较好的疗效。

无典型症状的脑干梗死50 例分析

无典型症状的脑干梗死50 例分析

无典型症状的脑干梗死50 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无典型症状的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 年1 月-2012 年4 月收治的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50 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对50 例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分析。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头晕或眩晕和头痛为主,二者达到66%;对50 例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诊断脑干梗死方面M R I 检查明显优于C T 检查,CT 的阳性检出率仅为38%,明显低于MRI,卡方值为41.3603,二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0.01)。

结论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头晕或眩晕和头痛为主,MRI 检查阳性检出率优于CT 检查,患者应尽早进行MRI 检查明确诊断。

【关键词】脑干梗死典型症状 MRI 检查脑干梗死是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

以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以及预后差为特点。

目前,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干梗死诊断率明显提高[1-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临床特征,提高对脑干梗死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参考。

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08 年1 月-2012 年4 月收治的经MR I 确诊的脑干梗死50 例,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在44-81 岁之间,平均年龄54.6±6.7 岁。

其中合并1 种基础病的有高血脂患者5 例,糖尿病8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6 例、冠心病10 例、有房颤病史4 例,其他的合并2种以上基础病的有7 例。

所有患者均按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995 年)[3]。

2 结果2.1 50 例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表1 所示,对50 例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分析。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头晕或眩晕和头痛为主,二者达到66%。

急性脑干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干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干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李凡;冯连元;王雪丽
【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
【年(卷),期】2007(6)12
【摘要】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是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狭窄由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于组织坏死: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不一,随着MRI的临床应用,使脑干梗死的临床确诊率明显提高:为进一步认识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现将我院神经内科1996年1月~2007年5月确诊为急性脑干梗死的35例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738-739)
【作者】李凡;冯连元;王雪丽
【作者单位】05008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二科;05008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二科;05008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急性脑干梗死49例临床分析 [J], 张卫斌;姜然
2.缺乏交叉性体征的急性脑干梗死70例临床分析 [J], 梁云云;黄洁玲;解龙昌
3.49例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分析 [J], 杨春光
4.急性脑干梗死93例临床分析 [J], 蔡青;吴胜军;周益平;马晓眠;晁丽娜
5.急性脑干梗死68例临床分析 [J], 韦玉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症状脑干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干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摘要】无症状脑干梗死早期诊断困难,为对其早期诊断,笔者分析了56例无症状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mri显示病灶小、相对静区,桥脑多见,占85.7%,且多合并半球梗死,占92.5%,或小脑梗死占10%,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为其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无症状脑干梗死相对静区
无症状脑梗死报告较多,但无症状脑干梗死报道并不太多。

近年来,随着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无症状脑干梗死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现将笔者遇到的56例无症状脑干梗死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经头mri诊断为脑干梗死,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35~82岁,50岁以下患者12例, 50~70岁患者36例, 70~82岁患者8例。

1.2 易患因素既往有高血压36例,心脏病11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20例。

1.3 临床特点起病时头痛22例,头昏18例,失语26例,呕吐13例,中枢性面瘫24例,中枢性舌瘫16例,偏瘫50例,偏身感觉障碍7例。

1.4 mri检查本组56例全部行头mri检查,病变位于桥脑48例,单侧22例,多发26例,延髓9例(合并桥脑梗死3例),中脑2例,全脑3例(半球、脑干)。

梗死灶多为点状、小椭圆形,无占位效应。

1.5 临床分析临床诊断为大脑半球梗死52例,小脑梗死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无1例脑干梗死。

1.6 预后治愈20例,好转31例,无变化5例。

52例中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分析

52例中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分析

52例中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分析目的:对52例中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52例,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及综合的治疗,并对其临床诊治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治疗之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23%,无效率5.77%。

结论: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重点在于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且应避免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脑梗死的各种因素,及时让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进而使疾病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使患者生活的质量得到提升。

标签:中老年;脑梗死;临床分析脑梗死是中老年群体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发病率、病死率较高。

脑梗死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且给患者的家庭、社会带来了比较大的负担,临床中应该对其进行及早诊断、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进而才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相应的改善。

本文主要就52例中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现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

其中,52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8:24;患者年龄为47~89岁,平均年龄为(68±2.79)岁;患者的发病时间在12h之内;导致患者发病的因素:14例糖尿病,5例高血压病,7例偏头痛,13例冠心病,4例饮酒,8例风心病,1例病因不明;患者的临床表现是:34例属于静态时发病,18例是活动发病;且在所有患者中,2例抽搐,5例意识障碍,15例偏瘫,10例颅神经损害,2例头晕,6例偏身感觉障碍,8例失语,4例头痛。

1.2 实验室的检查对52例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其检查结果显示,13例患者的胆固醇在不断地上升,12例患者低密度的脂蛋白也有所上升,9例患者存在低密度的脂蛋白和胆固醇上升的症状,18例血糖升高。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为重症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差、死亡率高。

近2年来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6~81岁,55岁以上53例(77%),既往有高血压病51例,冠心病6例,脑卒中8例,房颤4例,风心病和糖尿病各1例。

发病状态:睡眠及安静状态下发病34例,活动中发病26例。

临床症状及体征:头痛32例,呕吐17例,高血压22例,意识障碍56例,其中中度以上昏迷36例,偏瘫54例,轻偏瘫17例,失语27例,吞咽困难17例,颈强18例。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升高32例,脑脊液检查50例。

一部分患者血中尿素高,血糖、血脂升高,尿常规和心电图有改变。

头CT扫描:均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其中有6例在低密度影中有条状高密度影(为梗塞后出血),有7例在病后4小时检查,为正常或仅有陈旧性腔隙性梗塞灶,左侧21例,右侧39例。

发现额颞顶叶大大面积梗塞32例,颞顶叶10例,额顶叶8例,枕顶叶6例,额颞叶4例,梗塞范围6cm×3.5cm×4.0cm~9cm×4.5cm×4.0cm。

其中24例侧脑室消失,48例均有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治疗:早期均应用20%甘露醇及复方甘油注射液进行脱水治疗,待脑水肿消退后改用血管扩张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进行治疗。

结果本组中死亡24例(40%),死亡原因脑疝10例,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8例,肺部感染及肾衰6例,治愈好转36例(60%)。

讨论大面积脑梗死或称大块型脑梗死,是指1叶以上的大面积脑梗死。

在本组中都为2叶以上的梗塞,其中以额颞顶叶最多32例,少数为颞顶叶,额顶叶、枕顶叶及额颞叶。

至于梗塞的血管有人认为是由于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

本组中大部分患者其梗塞的部位符合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布的特点,但有6例为顶枕叶梗塞,则很難用上述动脉闭塞来解释,提示为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主干急性闭塞所致。

48例脑梗死临床分析

48例脑梗死临床分析

48例脑梗死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从发病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头颅CT、头颅MRI、多普勒超声、化验室生化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收治患者采用银杏达莫20ml+NS500ml静滴,2次/日,依达拉奉30ml+NS100ml静滴,2次/日进行治疗。

结果基本治愈18例(37.5%),显著好转23例(47.9%),好转5例(10.4%),总有效率95.8%。

高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饮酒、吸烟等是患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良好的生活习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案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不断的发生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增高。

脑梗死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增高幅度尤为明显。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的颈内—大脑中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动脉硬化,形成血栓,进而使动脉管狭窄、阻塞,致使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其临床表现为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脑梗死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脑梗死发病率约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致残率为75%,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城市约为6—7‰,农村约为3‰。

为了探讨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病因和治疗方法及效果,将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48例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1岁—86岁不等,平均64.7岁。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统计为运动性偏瘫21例,失语3例,意识障碍6例,感觉障碍17例,共济失调8 例,构音障碍11例,吞咽障碍2例,丘脑性痴呆1例,手足笨拙综合症5例仅表现为头痛呕吐7例。

53例小脑梗死临床分析

53例小脑梗死临床分析
1 5 治 疗 及 预 后 .
5 3例患者 经 内科保守 治 疗 , 主要 为抗 血 小 板聚
集, 脱水 降颅 压, 改善 脑循 环, 保护 , 制基 础病 变 脑 控 ( 血 压、 高 高血糖 、 血脂等 ) 防治并 发症 ( 高 , 应激性 溃
(32 , 1 . %) 饮酒 ( 1 3 , 1 . %) 高同型 半胱氨 酸血 症 5例 ( . %) 9 4 。其 中高 血压病 史 比例最 高 , 示高 血 压性 提 动 脉硬 化仍 为本 组小脑梗 死最 主要 的病因 ; 其次 , 高 脂血症 、 尿病 、 糖 心脏病 、 吸烟 、 既往 卒 中史 、 饮酒 、 高 同型半 胱氨 酸血 症也是 重要 的原 因及危 险因 素。发 病机 制可 能为 高血 压引起 小动脉硬 化并 加速管 壁 粥 样硬 化斑 块形 成 , 成管腔 狭窄 , 块脱 落阻 塞血管 造 斑 或 斑块破 溃继 发血 栓形成 。 新 近 国 内多 项研 究表 明, 同型 半胱 氨 酸 与高 血 压有显 著 的协 同作用 , 脑卒 中的独 立危 险因 素, 是 可 明显增 加脑 卒 中 的发 病率 J 。应 引 起 注意 , 常规 监
[ ] 厉 晓龙 , 生介 , 伟 峰 , . 侧 椎 弓根 螺 钉 及 单 枚 融 合 器 治 5 王 刘 等 单 疗 腰椎 间 盘 突 出症 []临 床 骨 科 杂 志 , 0 0 1 ( ) 2 1 7 . J. 2 1 , 3 3 :7 ~2 3
[ 稿 日期 ]2 1 —0 —2 收 03 7 7
疡、 肺感 染 、 电解质 紊乱 ) 。经 住 院 治疗 2 等 ~4周 , 出 院 随 访 1个 月,临 床 症 状 完 全 消 失 2 例 6 (9 1 , 4 . %) 留有轻 度后 遗 症 2 0例 ( 7 7 , 3 . %) 留有 严

无症状性脑干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性脑干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性脑干梗死30例临床分析标签:脑梗死;无症状;MRI检查脑干梗死由于受后颅窝骨性伪影的影响,且病灶较小,CT常难以发现,随着MRI的应用,使多数无症状性脑干梗死得以诊断。

现把本院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经颅脑MRI检查证实无症状性脑干梗死30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1.1 既往有中风病史而再次急性中风入院的住院患者,头颅MRI检查发现与症状无关的部位有脑干梗死病灶者6例。

1.1.2 首次急性中风入院,既往无中风病史的住院患者,头颅MRI检查发现与症状无关的部位有脑干梗死病灶者16例。

1.1.3 非急性中风入院,既往无中风病史的住院患者,头颅MRI检查发现与症状无关的部位有脑干梗死病灶者8例。

1.2 一般资料1.2.1 性别与年龄本组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5~84岁, 平均73.06岁,60岁以下者4例,60~70岁者8例,70岁以上18例。

1.2.2 合并症合并有高血压20例,高血脂25例,冠心病及心电图明显异常14例,糖尿病5例。

1.2.3 烟酒嗜好男性20例中嗜烟16例,嗜酒10例,女性10例中均无嗜烟酒者。

2 检查结果2.1 TCD检查本组18例行TCD检查,其中16例示椎-基底动脉有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2例无异常发现。

2.2 影像学检查本组30例均行颅脑MRI检查,脑干有单发腔隙灶26例,多发腔隙灶4例,其中2例为桥脑有多发腔隙灶,2例为桥脑、中脑各有1个腔隙灶。

共检出无症状性脑干梗死灶34个,所有梗死灶直径均≤5mm,病灶形态多为点状、小片状、条状或裂隙状。

34个病灶中位于桥脑者28 个,其中位于桥脑基底部20个,桥脑被盖部8个;位于桥脑右侧16个,左侧12个,其中双侧桥脑各有1个梗死灶者2例,其余24例均在单侧有1个梗死灶。

病灶位于中脑2个,延髓4个。

梗死灶在T2-W1均显示高信号,在T1-W1显示稍低信号或明显低信号。

3 讨论脑干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意识状态的重要中枢,椎基底动脉血流缓慢或狭窄、闭塞均可引起脑干梗死[1]。

54例脑干梗死临床及MRI分析

54例脑干梗死临床及MRI分析

进行针灸 、 抗炎治 疗。对于症 状较重 者可再 次急 行 E WL治 S
疗, 加上 补 液 、 尿 、 张 输 尿 管 等 措 施 , 解 除 梗 阻 现 象 。 另 利 扩 可 外 , 于结 石 > m 的患 者 , 对 2c 碎石 后 宜 采 取 治 疗 体 位 , 即头 低 腰 高 , 侧 向下 , 床 1 。 利 用 结石 本 身 的 重 力 及 尿 液 的 患 卧 ~2d 流 动 , 碎 石 颗 粒 随尿 流 缓 慢 排 出 , 以 避 免 大 量 碎 石 屑 涌 人 使 可 输尿管 , 减少 在 输 尿 管 内的 堆 积 , 免 “ 街 ” 避 石 现象 。本 组 患 者
出现“ 石街 ” 现象者 5例 , 是症状均较轻 , 但 经按摩并行 中药治
疗后症状均缓解。
[ ] 林军英 , 1 黄春燕 , 杨
敏 , .泌尿 系结石体 外震波碎石 等
3 5 肾包膜下血肿 : . 据文 献报道 其原 因是 , E WL术后 患 在 S
者 机 体 处 于 高 凝状 态 , 机 体 为 维 护 凝 血 及 纤 溶 之 间 的 平 衡 而 产 生 继 发 高 纤 溶 现 象 , 上 血 管 内 皮 的 损 害 ,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加 使
吉林医学 21 0 0年 9月第 3 第 2 1卷 5

43 7 ・ 3
炎 症 和 息 肉等 狭 窄样 改变 , 排 石 受 阻 , 以容 易 产生 “ 街 ” 使 所 石 现 象 。 注 意 “ 街 ” 旦 形 成 要 及 时 处 理 : 应 用 解 痉 药 物 或 石 一 先
及 血 肿 形 成 J 本组 3例 患 者 在 E WL术 后 有 不 同 程 度 的持 。 S 续 腰 背 部 疼 痛 , C B超 检 查 提 示 肾包 膜 下 椭 圆 形 液 性 暗 行 T、

53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53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7 ・ 8
中 国现 代 药 物应 用 2 1 00年 2月第 4卷 第 3期
C i Mo rgA o。 e 0O, 14,o3 hnJ dDu o lF b2 1 Vo. N .
到 , 复的盲 目 反 填塞 造成新 的损伤 、 感染 使本就 不易 愈合 的 创面进一步扩大 , 导致顽 固性鼻 腔出血 。本组 4 例 中有 1 6 8 例 曾反复行鼻腔填塞 , 且有 6 曾行后鼻 孔填塞 , 未能有 例 均 效止血 , 而且有 2 例患者失血较多导致输 血。笔者通过鼻 中 隔矫正手术使该组患者成功止血 , 且术后未再出血。笔者认 为可能与鼻 中隔矫正术后 鼻中隔血 管压力减轻 、 鼻腔宽大后 便于压迫及烧灼 止血、 术后黏膜张力减轻便 于愈 合等因素有
张 凤 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 的临床特 点和治疗方 法。方法 对 5 例 2型糖尿病 3
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用降低 颅内压、 调控 血压、 细胞活化剂 、 脑 纠正酸 碱平衡 和 电解 质等基础治疗 , 同时加用尼莫地平静脉滴 注 , 次/ 。当血糖 > . mo L时除控制饮食外 , 即应用降 1 d 8 0m l / 立
关。术中平均出血 10m , 5 l比常规鼻 中隔矫正术稍多, 但患 耐受填塞或手术者 。 者完全耐受, 术后创面全部愈合, 未出现鼻中隔穿孔等并发
症 , 明该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 说 老年人 鼻出血部位 多位于 上段 , 如有 鼻 中隔偏 曲, 则通
参考文献
[ ] 杨大章 , 1 史冬雷 , 王忠植. 内窥镜在治疗顽 固性鼻衄 中的应用.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9 。15 . 1 63 : 9 4
中的应用.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 志,00 1 ( )4 7 2 . 20 , 9 : 4 8 4 2

50例脑干梗塞及出血的分析

50例脑干梗塞及出血的分析

50例脑干梗塞及出血的分析
宫爱玲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S1
【摘要】目的:用螺旋CT对单纯脑干梗塞和出血进行鉴别和分析。

方法:对选出的50例患者中全部梗塞及部分出血行薄层CT扫描与常规平扫对照。

结果:脑干出血和梗塞的首次CT检出率分别约100%和82.1%。

结论:常规CT平扫及薄层CT扫描可提高脑干梗塞及出血的诊断率,并可对二者明确鉴别,减少误诊。

【总页数】2页(P66-67)
【关键词】螺旋CT;薄层扫描;脑干梗塞;脑出血
【作者】宫爱玲
【作者单位】内蒙古根河市人民医院CT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急性脑干梗塞,出血MRI所见与中风病相关性分析 [J], 郭蓉娟;杨小平
2.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干梗塞的早期诊治 [J], 钱宝;郭铸;李晓飞
3.一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合并脑干梗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J], 苏红
4.一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合并脑干梗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J], 苏红;
5.头颅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干梗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J], 杨国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9例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分析

49例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分析

49例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分析杨春光【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杞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9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中41例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占83.6%,其中仅有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并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措施后,均未出现继续恶化和病情深入的情况.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应结合具体情况,依靠现代化技术手段,积极进行预防、治疗和改善预后.【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3(022)003【总页数】2页(P371-372)【关键词】急性;脑干梗死;影像学;危险因素【作者】杨春光【作者单位】杞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开封 47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干梗死是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中脑、脑桥或延髓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约占所有脑梗死的9%~21.9%[1]。

现将杞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干梗死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如下,为临床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杞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9例急性脑干梗死住院治疗的患者,经CT或MRI确诊,均符合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其中男34例,女15例,发病年龄31~89岁,平均63.4岁。

合并症:高血压34例(69.3%),糖尿病22例(44.9%),高血脂19(38.7%),吸烟史16 例(32.6%),心脏病12 例(24.5%),饮酒史9 例(18.3%)。

1.2 临床特点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按出现频率依次为:表现一侧大脑半球病变33例(67.3%),眩晕22例(44.9%),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2例(44.9%),恶心呕吐16 例(32.6%),复视、眼球震颤、视物旋转12 例(24.5%),平衡障碍10例(20.4%),1侧肢体麻木8例(16.3%),头痛、不同程度意识障碍7例(14.2%),交叉瘫 5 例(16.3%),面部麻木 5 例(10.2%),四肢瘫3例(6.1%)。

脑干梗死50例临床分析

脑干梗死50例临床分析

脑干梗死50例临床分析
邓孝纯;李强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7)10
【总页数】1页(P946-946)
【关键词】脑干梗死;危险因素;干预
【作者】邓孝纯;李强
【作者单位】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貌似大脑半球梗死的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附36例病例分析) [J], 廖开成;梁颖茵;黄海威
2.误诊为脑干梗死的老年脑干脑炎临床分析 [J], 徐依成;孙奉辉;杨磊;王培福;李继来;杜继臣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影像学检查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脑干功能检测的临床对比分析 [J], 陈维;李大伟;姚敏;袁左鸣
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影像学检查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脑干功能检测的临床对比分析 [J], 陈维;李大伟;姚敏;袁左鸣
5.无典型脑干症状的脑干梗死20例临床分析 [J], 黄俊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干梗塞51例临床分析

脑干梗塞51例临床分析

脑干梗塞51例临床分析
黄向东;陈秀芸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1997(12)7
【摘要】脑干梗塞并非少见,Fisher在1042例脑尸检中发现桥脑腔隙灶占16%,MR问世后脑干梗塞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们所遇到的51例脑干梗塞报道如下,并着重分析了其中16例漏误诊的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1例,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36~81岁,平均62.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1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8例。

【总页数】2页(P307-308)
【作者】黄向东;陈秀芸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脑干梗塞30例临床分析 [J], 麻长军;韦英秀
2.脑干梗塞64例临床分析 [J], 谢素屏;杜文惠;张玮;李艳玲;王莉;陈涛
3.老年人脑干梗塞32例临床分析 [J], 莫光洲
4.不典型脑干梗塞20例临床分析 [J], 吴莺莺;白伟民
5.脑干梗塞45例临床分析 [J], 王晓艳;韩明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例脑干梗死临床分析
脑梗死中脑干梗死较为少见,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子栓塞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脑干梗死多为腔隙性,病灶小,症状不典型[1]。

多数患者脑内有陈旧梗死,CT较难发现,且不易区分新旧病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

MRI因无后脑窝伪影的干扰,能早期发现脑干梗死灶,并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数目和大小,特别是DWI技术在超早期脑缺血性卒中的定性、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2]。

鉴于此,对我院2011年1~12月诊治的53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6~91岁,平均(54.8±3.9)岁。

发病高峰年龄50~70岁。

本组中8例有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38例出现头晕、眩晕、呕吐、共济失调,且多有同侧眼球活动受限,对侧偏瘫或四肢瘫痪、感觉障碍等;12例存在眼部症状;有构音障碍者34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16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28例;交叉性感觉障碍2例;对侧轻偏瘫38例;交叉瘫、四肢瘫各13例;核上性面瘫19例;假性球麻痹、强哭强笑2例;真性球麻痹2例;1例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表现为典型Wallenberg征2例;Horner征1例。

13例有明显的血脂异常,48例既往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16例有2型糖尿病病史。

其中14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23例冠心病病史。

1.2 CT、MRI扫描方法以OM线基线,层厚、层距为5mm,连续向上做常规轴位扫描。

MRI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机,层厚/层距为8.0/10.0mm,均用头线圈,576象素,矩阵256×160。

DWI采用单次激励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在层面选择、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3个方面施加扩散敏感梯度,矩阵64×64,FOV10cm。

2结果
入院第1d行CT检查,发现脑干有梗死灶5例,幕上多发性脑梗死33例,20例正常。

MRI示脑干新发病灶,其中以脑桥梗死为最多见,共36例,占全部病例的68%,其中基底部、旁正中部21例,被盖基底部13例,被盖部2例;中脑11例,占全部病例20.7%(中脑被盖7例,顶盖部4例);延髓5例。

本组除13例为单发于脑干梗死外,余40例均合并其他部位的梗死,多合并基底节区、小脑、丘脑、枕叶区脑梗死。

3讨论
3.1病因高血压是最基本的脑卒中独立的相关危险因素,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均与脑卒中发生危险成正相关,本组53例中有高血压病史者46例,占86.7%,
说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组16例有糖尿病病史,占全部病例的30%。

另外高脂血症及冠心病也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组有高血脂症及冠心病患者分别为13例及26例,占24.5%和49%,降血脂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3.2临床症状、体征及与部位关系脑干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意识状态的重要中枢,因血管闭塞部位、数目不同,引起脑干梗死的部位、范围不同,加上脑水肿影响,使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典型的脑干梗死临床特征应为起病迅速、昏迷、高热、恶心、呕吐、”针尖样”瞳孔、交叉性瘫或四肢瘫。

患者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复杂多样,早期易误诊。

通过头颅MRI检查可发现脑干病变情况。

3.3临床、CT、MRI关系由于CT受颅底伪影干扰,给辨别脑干梗死增加了难度[3],另外对于辨别新旧脑梗死也有很大的困难。

本组中53例行CT扫描,仅5例显示桥脑梗死灶。

另外CT对脑干24h内急性微小梗死难以显示,特别是发生在延髓的梗死,因此CT诊断脑干梗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无颅骨伪影干扰,可进行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对脑干解剖细微结构及病灶显示较清楚[4],可较好地显示脑干梗死的部位、大小、范围及病理演变等影像表现。

病灶常偏侧,病灶横断位DWI在急性期显示最敏感,呈明显高信号,因此可明确病灶部位、新旧、大小[5]。

T1WI急性早期大多数呈等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

因此在发病6h内行头MRI检查如发现DWI信号变化,有利于明确诊断,可以及时实施溶栓治疗。

急性到慢性期梗死灶病灶含水量增加,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

DWI梗死1w内为高信号,以后呈下降趋势,慢性期表现为低信号。

另外,老年患者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成像出现多发高信号灶较多,这时DWI成像急性脑梗死灶显示为高信号。

本组有40例同时伴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在T1WI、T2WI上均较难区分是否存在新梗死,DWI成像上均能明确区分。

通过MRI检查及DWI分析,除了查出梗死灶,对区分是否新发病灶及其病灶进展程度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因此,MRI显示脑干梗死病灶明显优于CT,提高了脑干梗死的检出率,MRI在梗死的早期,6h内即能显示病灶,并对CT不能显示的腔隙梗死均都能清晰地显示。

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不典型。

CT扫描阳性率低,MRI对诊断脑干梗死有独特的优势,故临床上遇到如头晕、偏瘫、构音障碍者,双侧病理征阳性,脑CT无病灶则应考虑脑干梗死的可能,宜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王蓉,易咏红.急性不典型脑干梗死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510-2511.
[2]姜涛,林雅明,林依东,等.MRI多方位扩散加权成像在脑干梗死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276-279.
[3]茅志中.脑干梗死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分析[J].河北医学,2004,10:46-50.
[4]腾华英.MRI诊断脑干梗死的价值[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61-62.
[5]李保權,赵林,李林芳,等.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亚急性脑梗死及相关定量参数的应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4:210-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