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神经系统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状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 起止:起始于延髓和脑桥的网状结构→网 状脊髓束→外侧索、前索→止于灰质 Ⅶ和Ⅷ层的中间神经元 功能:主要调控肌张力
内侧纵束
内侧纵束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起止:前庭神经核群→内侧纵束→止于 脊髓板层Ⅶ和Ⅷ层的中间神经元 功能:完成头、颈姿势的反射性调节
脊髓的功能和临床联系
临床联系 1.脊髓全横断:往往由外伤引起,临床表现 为硬瘫 颈膨大以上:四肢瘫,又称高位性截瘫 胸髓损伤:双下肢瘫;瘫痪为上运动神经 元性
脊髓全横断
急性脊髓全横断早期:因损害在短期内发生, 瞬间脊髓失去与脑的联系,导致脊髓休克 spinal shock。临床表现为软瘫。此时病 人各种反射包括病理反射不能引出,感觉 丧失,并常伴大、小便失禁 慢性脊髓全横断:临床表现为硬瘫,受损平 面以下浅、深感觉障碍以及深反射亢进和 病理反射出现
脊髓丘脑侧束、前束
定位:由外向内依次由来自骶、腰、胸 和颈段的纤维 临床:一侧脊髓丘脑束的损伤,可出现 对侧损伤面1~2节以下分布区域的痛、 温觉的减退或消失
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起止: 起始于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和躯体感觉 区的锥体细胞 90%的纤维:交叉(锥体交叉) →皮质脊 髓侧束→前角细胞外侧核→支配四肢肌 10%的纤维: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双 侧前角细胞内侧核→支配躯干肌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Ⅱ~Ⅳ层:相当于头部 Ⅱ层:占据后角头的大部 含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
接受后根纤维侧支,发出纤维完成脊髓节段 间的联系
Ⅲ层和Ⅳ层: 后角固有核nucleus proprius Ⅴ层:相当于颈部,分为内、外两部分 Ⅵ层:相当于基底部,仅见于颈、腰骶膨 大部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位于颅腔内,成人的脑重约为1400g 脑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 脑组成 通常又将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脊 髓
Spinal Cord
脊髓的外形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外侧:(相当于侧角)中间外侧核
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
S2~S4外侧部有骶副交感核
sacral parasympathetic nucleus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脊髓前角:由Ⅶ层(颈、腰骶膨大处)、Ⅷ 层和Ⅸ层组成 Ⅶ层外侧部(L2~S3):脊髓边缘细胞 spinal border cells,是脊髓小脑前束的起 始细胞 Ⅷ层:脊髓胸段位于前角基底部 颈、腰骶膨大处,Ⅷ层仅限于前角内侧部 该层细胞为中间神经元
脊髓的外形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上颈髓(C1~4) 同序数颈椎 下颈髓(C5~8) -1 上胸髓(T1~4) -1 中胸髓(T5~8) -2 下胸椎(T9~12) -3 全部腰髓 T10-T12胸椎 骶、尾髓 L1腰椎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50年代Rexed根据对猫脊髓灰质的研究,将 脊髓灰质分为10个板层,并从后向前用罗马 数字Ⅰ~Ⅹ命名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脊髓后角:由I~VI层组成 分部:分为尖apex、头caput、颈cervix 和基底base 4部 板层结构与核团对应关系: Ⅰ层:相当于尖 内含后角边缘核posteromarginal nucleus
脊髓小脑后束、前束Fra Baidu bibliotek
脊髓小脑后束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位置:分别位于脊髓外侧索周边的后部和 前部 起止: 脊髓小脑后束:起自C8~L3的背核(Ⅶ层)→
同侧上行→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前束:起自L2~S3的脊髓边缘细胞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前角细胞的定位排列: 由内向外为:躯干肌和上肢肌或下肢肌 由腹侧向背侧:伸肌和屈肌 Ⅹ层:中央管周围的灰质,包括灰质前、后 连合
脊髓的白质
前索anterior funiculus: 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 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 前、后外侧沟之间 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白质前连合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 灰质前连合的前方
脊髓的内部结构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pinal Cord 概况 组成: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 横切面: 中央管central canal 灰质:‘H’形的颜色发暗 白质: 外围颜色浅淡
脊髓灰质
脊髓灰质由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组成 前角anterior horn(前柱anterior column) 后角posterior horn(后柱posterior column)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侧角lateral horn(侧柱lateral column) 灰质前连合anterior gray commissure 灰质后连合posterior gray commissure 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在颈部最明显)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Ⅸ层:主要由前角运动神经元组成,位于前 角的最腹侧 前角细胞分群: 前角内侧核medial nucleus: (见于脊髓全长,支配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lateral nucleus: (支配四肢肌)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前角细胞分类: 大型的α -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外骨骼肌纤维,引起骨骼肌收缩) 小型的γ -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骨骼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小型中间神经元: Renshaw细胞,参与负反馈调节
(Ⅶ层外侧部)→交叉至对侧上行 →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后束、前束
功能: 传导下肢的本体感觉 脊髓小脑后束调节下肢个别肌肉的运动和 姿势 脊髓小脑前束协调下肢整体的运动和姿势 临床: 下肢运动性共济失调、跟膝胫试验阳性
楔小脑束
楔小脑束cuneocerebellar tract 起止:起自延髓的楔束副核(与背核同源) →同侧上行→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功能:接受来自上肢的本体感觉,调节上 肢个别肌肉的运动和姿势
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
脊髓中间带:由Ⅶ层组成 在颈、腰骶膨大处,Ⅶ层还伸向前角 Ⅶ层:(T1~L3): 背内侧:胸核nucleus thoracicus (背核nucleus dorsalis 或Clarke核) 是脊髓小脑后束的起始细胞。 腹内侧:中间内侧核 Intermediomedial nucleus, 其接受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
脊髓丘脑侧束、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前束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位置:脊髓外侧索前半部和前索
脊髓丘脑侧束、前束
起止: 胞体:位于后根脊神经节 周围突:分布于皮肤痛温粗触感受器 中枢突:后根内外侧部的细纤维→背外侧 束 上升1~2节→止于后角(Ⅰ层、Ⅳ层、 Ⅴ~Ⅷ层)换元→发出纤维→白质前连合 越边→上升1~2节→脊髓丘脑侧束(外侧 索)和脊髓丘脑前束(前索)→进入脑干 后二束合并称脊髓丘系
薄束和楔束
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 和精细触觉感受器 中枢突:后根内侧部粗纤维 薄束成自第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 胞的中枢突 楔束成自第4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 胞的中枢突
薄束和楔束
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肌、腱 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 精细触觉(皮肤的两点间距离辨别觉和 物体的纹理觉) 定位:在T4以上的后索,由内向外依次由来 自骶、腰、胸和颈段的纤维 临床:患者在闭目时,不能确定自己肢体的 位置和运动状况而出现站立不稳,走路 如踩棉花,也不能辨别物体的形状等
脊髓的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 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一腰椎 的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全长约 42~45cm(男性约45cm,女性约42cm)
脊髓的外形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节段segments of spinal cord: 脊髓与31对脊神经相连,通常将与每对 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 脊髓节段 脊髓全长分为31个脊髓节段:8个颈节、 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
脊髓的白质
脊髓后根内侧部:粗的有髓纤维,传导本体 感觉和触压觉 脊髓后根外侧部:细的无髓纤维或薄髓纤维, 传导皮肤痛、温觉和内脏感觉 背外侧束dorsolateral fasciculus:(又称 Lissauers tract),后角尖和脊髓表面间
上行传导束
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 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 位置:脊髓后索,薄束位于内侧,见于脊 髓后索的全长(T5以下占据整个后 索),楔束位于外侧(仅见于T4以上) 起止:胞体:脊神经节细胞
脊髓的外形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 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 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us 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 sulcus
前庭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 起止:起始于前庭神经外侧核→同侧前 索→前庭脊髓束→灰质板层Ⅶ和 Ⅷ层的中间神经元 功能:主要调控伸肌的肌张力(兴奋伸肌张 力,抑制屈肌张力) 在身体平衡的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
顶盖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tectospinal tract 起止:起始于中脑的上丘→交叉→顶盖 脊髓束→上颈髓灰质板层Ⅶ和Ⅷ层 的中间神经元 功能:主要调控颈肌的活动以完成视听反射
脊髓的外形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 末端变细的部分 终丝filum terminale:圆锥以下,非神经 组织,在第2骶椎水平以下,硬脊膜包 绕终丝止于尾骨背面 马尾cauda equina:腰、骶、尾的脊神经根 在穿出相对应椎间孔之前要在椎管内垂 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皮质脊髓束
功能:四肢肌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而躯 干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 定位:由外向内依次为骶、腰、胸和颈部 临床:同侧肢体的硬瘫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 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的减弱或 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 征)
红核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 起止:起始于中脑红核→交叉→红核脊 髓束→灰质板层Ⅴ~Ⅶ层的中间 神经元 功能: 主要调控屈肌的肌张力(兴奋屈肌张力, 抑制伸肌张力) 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的运 动调控起重要作用
脊髓的外形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的形态: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最宽处直 径仅为1~1.2cm 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 (C4~T1),是臂丛发出处,支配上肢 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 (L2~S3),是腰骶丛发出处,支配下肢
脊髓的功能和临床联系
脊髓功能 传导功能:由上、下行传导束实现 反射功能:包括内脏反射和躯体反射 内脏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 躯体反射: 节段内反射、节段间反射 深反射、浅反射 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病理反射
脊髓的功能和临床联系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 为深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和肱 二头肌反射 屈曲反射flexion reflex: 为浅反射,如腹壁反射 病理反射:如Babinski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