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基础知识讲解+应用练习,助力孩子提升数学成绩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基础知识讲解+应用练习,助力孩子提升数学成绩

第一篇:求平均数的基础知识讲解一、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指若干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

它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

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当我们需要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将所有数据相加,得到总和;2.将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

例如,求出以下数据的平均数:2,4,6,8,10将这五个数据相加,得到总和为30。

将总和30除以5个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为6。

因此,这五个数据的平均数为6。

三、平均数的作用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平均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更好地把握数据的趋势和规律。

2.平均值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

例如,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就可以用来比较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

3.平均数还可以用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于简化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四、小学生如何计算平均数在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数据,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3.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的方式进行计算,以强化孩子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第二篇:求平均数的应用练习一、练习1小明做了一次数学测试,他的得分分别是80分,85分,90分,95分和100分。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分数。

解答: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可以得到小明的分数总和为450分。

因此,小明的平均分数为450÷5=90分。

二、练习2某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20名学生的成绩为90分,20名学生的成绩为80分,10名学生的成绩为70分。

请计算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解答: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可以得到班级学生的总成绩为:20×90+20×80+10×70=3600+1600+700=5900班级学生的人数为50名,因此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为:5900÷50=118分三、练习3某商场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一项促销活动,购买满100元送20元的代金券。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2.学生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组数据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呢?(二)探究新知1.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演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以一组数据为例,讲解求平均数的过程。

3.学生尝试: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方法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2.提高练习:展示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班最近举行了一次数学竞赛,下面是我收集到的部分同学的成绩,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组数据。

(展示数据:85,90,78,92,88,85,87)师:大家觉得这组数据的特征是什么?生:数据有高有低,分布不均匀。

师: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呢?2.探究新知,讲解平均数师: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1)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师: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比如这组数据,我们先把它们加起来,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可以得到平均数。

(2)演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师:现在,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演示过程:85+90+78+92+88+85+87=515,515÷7=73.57)师: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3.57。

(3)学生尝试师: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方法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求平均数)3.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基本练习(展示练习题)(2)提高练习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实际问题,请大家运用平均数解决这个问题。

五年级数学方法理解并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方法理解并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方法理解并应用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

在五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并学会运用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数值。

通常用符号x来表示平均数。

例如,有一组数:2,4,6,8,10。

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平均数 = (2 + 4 + 6 + 8 + 10) / 5 = 6在这个例子中,2,4,6,8,10的平均数是6。

二、求平均数的方法1. 求平均数的步骤:(1)将所给数据依次相加,求得总和。

(2)统计所给数据的个数。

(3)将总和除以个数,得到平均数。

2. 使用平均数的实际例子:(1)班级同学体重的平均数:假设班级有30名同学,我们可以测量每个同学的体重,然后将这些数据相加,再除以30,得到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班级同学的平均体重。

(2)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假设班级有40名学生,我们可以统计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将这些成绩相加,再除以40,得到平均分,这个平均分可以用来表示整个班级的平均水平。

三、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特征。

1. 平均数的代表性:平均数能够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如,一个班级的平均分能够反映出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一个企业的平均工资能够反映出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

2. 平均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平均数,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例如,比较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学习水平的差距,比较不同城市的平均工资可以了解到它们的经济水平的差异。

3. 平均数的预测和评估:通过计算历史数据的平均数,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

例如,通过计算往年的销售额的平均数,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销售额;通过计算往届生的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我们可以评估今年的考试水平。

四、练习题及解答1. 在一个班级中,小明的数学成绩为75分,小红的数学成绩为88分,小刚的数学成绩为92分,小亮的数学成绩为80分,求这四个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数。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3篇平均数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2l页求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8~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和求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应的。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进行统计或分析统计结果时,经常要用到。

(板书课题)这节课,重点复习求。

二、复习求1.的含义。

(1)提问: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几个数量的吗?(2)下面说法对不对?①前3天平均每天织布200米,就是实际每天各织200米。

②身高1.5米的人在平均水深1.2米的池塘里没有危险。

2.提问:那么,求几个数量的需要哪些条件?要怎样求?(板书:总数量÷总份数=)3.做“练—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部分求的是什么。

4.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默读题目。

指名学生说一说题意。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提问学生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问:这两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列式不一样?说明:按照求的数量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正确列式解答。

(板书:注意: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关系)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算式的,(总路程除以时间等于平均速度)每一步求的什么数量。

追问:为什么总路程是140×2?为什么时间是4.5加5.5的和?指出:解答时要认真看题,弄清题意,理解条件和问题的意思。

2.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

提问:三人的“平均成绩是110分”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求出另一位同学的成绩是多少分?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追问:110×3表示什么?为什么三人的总分数要用110乘3?3.做练习二十三第一叁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统计图的意思。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快速计算平均数与中位数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快速计算平均数与中位数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快速计算平均数与中位数数学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学中的平均数与中位数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概念。

在五年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快速计算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技巧不仅能提高计算效率,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五年级数学技巧,帮助同学们快速计算平均数与中位数。

1. 平均数的快速计算技巧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在计算平均数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

1.1 简化加法运算:当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时,我们可以将这组数中各个数的个位数相加,然后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例如,对于一组数28、32、36、24、26,我们可以计算个位数的和为8+2+6+4+6=26,然后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5,得到平均数为26÷5=5.2。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

1.2 适当估算:当一组数较多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估算来快速计算平均数。

例如,对于一组数87、92、85、79、91、88、90,我们可以将这组数的个位数进行相加,得到个位数的和为7+2+5+9+1+8+0=32,然后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7,得到平均数的个位数为4。

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平均数的值为90左右。

2. 中位数的快速计算技巧中位数是一组数按照大小排序后的中间数。

在计算中位数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

2.1 奇数个数的情况:当一组数的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就是这组数排序后的中间数。

例如,对于一组数21、17、25、19、23,我们可以将这组数进行排序后得到17、19、21、23、25,中间数为21,因此中位数为21。

2.2 偶数个数的情况:当一组数的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如,对于一组数12、16、10、14、18、20,我们可以将这组数进行排序后得到10、12、14、16、18、20,中间两个数为14和16,因此中位数为(14+16)÷2=15。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教你如何快速计算平均值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教你如何快速计算平均值

第一篇:求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学习目标1.1 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2 掌握不同数量的数求平均数的方法。

1.3 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概念和求法。

1.4 加深学生对数学平均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知识点项目2.1 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有限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2 确定平均数的方法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多种,如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其中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

2.3 算术平均数的求法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个数。

三、教学过程3.1 例一:给定一组数据1,5,9,13,17,求平均数。

分析:这里面共有5个数据,所以可以使用平均数的定义公式求解。

平均数=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1+5+9+13+17/5=9。

3.2 例二:某班级数学期末成绩如下表,求平均数。

学生姓名陈刚王丽张三李四数学成绩 90 89 93 91分析:可以使用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来计算这个班级的数学期末成绩的平均数:平均数=(90+89+93+91)/4=90.75。

3.3 练习(1)给定一组数据3,7,11,15,19,求平均数。

(2)某市民工月工资如下:2000元、2400元、2200元、1900元、2100元、2600元、2300元,求平均数。

(3)某小学英语教师的月薪为6000元,班主任津贴800元,院系津贴1200元,办公室津贴600元,其他津贴800元,求他的月平均薪水。

四、教学总结求平均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计算了,平均数的求法有多种,其中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

在平均数的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数值的精度,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等。

建议在数学教学中多加强平均数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快速求解平均数,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有效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有效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求平均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一、《求平均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能够熟练计算平均数;(3)通过练习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数学算式的运用。

4.教学方法:板书法、实例法、讨论法。

5.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求平均数。

(2)授课主体: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作用是什么。

然后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

(3)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分类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有效提升了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3)通过数学游戏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数学游戏中数学知识的运用。

4.教学方法:游戏法、竞赛法、小组互动法。

5.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款趣味数学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求平均数。

(2)授课主体: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作用是什么。

然后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

(3)总结:本节课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小组互动,让学生产生交流思想、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1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投影显示第13页的复习题,让学生考虑并答复:〔1〕这题要求的是什么?〔2〕必需要知道什么?〔3〕怎样列式解答?计算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考虑:全班同学上美术课每个人都带了些“橡皮泥”做手工用,为了使大家都拥有有等量的“橡皮泥”,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把我们手中的“橡皮泥”平均一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二、探究研究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例1。

1、观察比拟: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一样处与不同处?2、考虑并答复:〔1〕这题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数?〔2〕必需要知道什么?〔3〕你会解答这道题吗?〔先让学生分小组试着做一做,再选几名学生代表,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后集体订正〕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列成综合算式是〔28+33+23〕÷〔10+11+9〕=2.8〔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例2。

1、观察比拟:例1与例2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2、考虑并解答:你能联络例1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放手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5×12+3×11+3.2×10=95(个)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95÷33≈2.9(个)列成综合算式是:(2.5×12+3×11+3.2×10)÷(12+11+10)=95÷33≈2.9(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准确计算平均数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准确计算平均数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准确计算平均数平均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五年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准确计算平均数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准确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帮助五年级学生们掌握这一技巧。

一、算术平均数的概念算术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值。

以一组数据 {2, 4, 6, 8, 10} 为例,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法是将所有数值相加得到 30,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 5,得到算术平均数为 6。

二、计算平均数的方法1. 总和除以个数法这是最常用的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先将一组数据的数值相加,得到总和,然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

例如,计算一组数据 {10, 15, 20, 25} 的平均数:10 + 15 + 20 + 25 = 7070 ÷ 4 = 17.5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17.5。

2. 以分数形式计算平均数当一组数据的和无法整除数据的个数时,我们可以将总和写成分数形式,然后再约简得到平均数。

例如,计算一组数据 {5, 7, 9} 的平均数:5 + 7 + 9 = 2121 ÷ 3 = 7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7。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均数计算平均数不仅仅是一组数据的计算结果,还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下是一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小明连续三天每天花费的时间分别是 2 小时,3 小时和 4 小时,请计算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

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如下:1. 将小明这三天的花费时间相加:2 + 3 + 4 = 9。

2. 再将总和除以天数:9 ÷ 3 = 3。

所以,小明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为 3 小时。

四、注意事项和技巧在计算平均数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和技巧:1. 注意数值的单位:如果一组数据具有相同的单位,那么计算平均数时可以直接相加。

如果不同数据的单位不同,则需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计算。

2. 处理小数:当计算结果为小数时,需要判断题目是否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解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平均数概念

解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平均数概念

解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平均数概念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平均数概念解析平均数,在数学中是一个常用的统计概念。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整体趋势以及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

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深入解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平均数概念,并对其相关应用进行讨论。

一、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能够反映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设有n个数据,分别为x1、x2、...、xn,它们的平均数记为x,则计算方式如下:x = (x1 + x2 + ... + xn) / n例如,有一组数据:4、6、8、10、12。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 (4 + 6 + 8 + 10 + 12) / 5 = 40 / 5 = 8二、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成绩评定:老师可以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以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如果一个班级的平均分较高,则表示整体学习水平较好;反之,平均分较低则表示需要加强教学。

2. 体育锻炼: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可以反映其整体表现。

例如,某位运动员在100米短跑比赛中,完成时间分别为11秒、12秒、10秒、11.5秒、12.5秒。

这组数据的平均时间就能够帮助教练评估该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3. 财务管理:家庭或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每月的平均开销来把握花费情况。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财务计划。

4. 购物消费:商家可以通过计算商品的平均售价来了解市场需求和品牌定位。

消费者也可以计算某类商品的平均价格以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5. 美妆护肤:使用者对于某款化妆品或护肤品的平均评分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三、平均数的局限性尽管平均数在许多情况下是有用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产生误导。

比如:1. 极端值的影响:如果数据集中存在异常值(通常是远离其他数据的值),则平均数可能会被这些值拉向一侧,导致整体平均水平的失真。

(完整word)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完整word)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应用题(1)姓名1. 一辆汽车前3小时共行驶170千米, 后4小时共行驶250千米,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 一个工程队修筑一条公路, 前4天每天筑路1.25千米, 后5天共筑路6.7千米, 平均每天筑路多少千米?3. 某酿造厂上半年生产料酒2.4万吨, 下半年平均每月生产料酒0.6万吨。

这一年平均每月生产料酒多少万吨?4. 植物园有两个园林队。

第一队有工人14名, 每天可以植树1104棵, 第二队有工人16名, 平均每人每天植树81棵。

这两个队平均每人每天植树多少棵?5. 五年级一班一次数学考试, 第一组9人, 平均分数是90分, 第二组10人, 平均分数是89.5分, 第三组10人, 平均分数是92.2分, 第四组9人, 平均分数是86分, 这个班的同学的总平均分是多少?6. 某建筑工地用汽车运水泥, 第一次运了12车, 每车运4.5吨, 第二次运了45吨。

这些水泥30天恰好用完。

这个工地平均每天用水泥多少吨?7、一列火车从甲城到乙城, 经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6小时, 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7小时, 以每小时11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 求这列火车的平均速度。

8、玩具厂全年计划生产玩具10200件, 结果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计划的1.5倍, 实际平均每月生产玩具多少件?9、一辆汽车由甲地去乙地送货, 去时每小时行驶46千米, 用了6小时, 回来时用5.5小时, 求这辆汽车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10、某洗衣机厂要生产1400台洗衣机, 前5天平均每天生产80台, 其余的要求在10天内完成。

后10天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11.甲、乙两地的路程是82.5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2.4小时, 沿原路返回用了2小时, 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

12.张敏读一本课外书, 前6天每天读25页, 以后每天多读15页, 又经过4天正好读完, 这本书有多少页?13.五年级同学植树, 一班比二班少植58棵, 一班有45人, 平均每人植7棵, 二班有41人,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14.王华语文考了88分, 数学考了95分, 英语考多少分就能使三科平均分是92分?15.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84, 已知A与B的平均数是72, B与C的平均数是76, B与D的平均数是80, 那么D是多少?。

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平均数的计算

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平均数的计算

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平均数的计算在数学学科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示范几个例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一、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求和结果除以数据的数量。

用数学符号表示平均数为:平均数 = 总和 / 数的数量二、计算平均数的步骤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将数据逐一累加求和;2. 确定数据的数量;3. 将求和的结果除以数据的数量,得到平均数。

三、示范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我们来看几个示范例子。

例子1:计算以下一组数据的平均数:17,21,25,18,20步骤1:求和 17 + 21 + 25 + 18 + 20 = 101步骤2:确定数据的数量为5步骤3:计算平均数 101 / 5 = 20.2所以,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0.2。

例子2:计算以下一组数据的平均数:12,15,18,21,24,27步骤1:求和 12 + 15 + 18 + 21 + 24 + 27 = 117步骤2:确定数据的数量为6步骤3:计算平均数 117 / 6 = 19.5所以,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9.5。

四、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成绩的计算:老师可以通过计算学生们的平均分来评估整体的学习情况;2. 温度的计算:气象学家可以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来研究气候变化;3. 财务分析:企业可以通过计算财务数据的平均数来评估经营状况。

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一组数据的总体特征,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总结:在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学习平均数的计算对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学会了计算平均数的步骤,并通过示范例子加深了理解。

五年级数学下册 求平均数 4课件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求平均数 4课件 人教版

(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10 + 11 + 9 =30(人) (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84 ÷ 30 =2.8(个)
例题 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 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各组人数
平均每人投中数
12 2.5
11 3
10 3.2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需要先求什么? 要求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该怎样计算呢? (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 2.5×12+3×11+3.2×10=95(个) (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12+11+10=33(人) (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95÷33≈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
做一做
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时加工28个,后3时加工 36个。平均每时加工多少个? A (28+36)÷(2+3) (√ )
B (28×2+36×3)÷(2+3) ( × ) C (28+36)÷2 ( ×)
口答下列各题的算式。
⑴ 小华读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前3天 平均每天看15页,后4天平均每天看18页 。 小华这个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②( 1.8 + 36 + 2.1 )÷(16 + 18 + 17)
×
③( 1.8 ×16 + 36 ×18 + 2.1 ×17 )÷(1.8 + 36 + 2.1) × ④( 1.8 ×16 + 36 + 2.1 ×17 )÷(16 + 18 + 17) √
再见
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 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前4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6.25 × 4 =25(页) (2)后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8 × 3 =24(页) (3)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49 ÷ 7 =7(页) 答: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7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帮助孩子轻松掌握平均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帮助孩子轻松掌握平均数计算

文章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如何求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一组数求平均数。

四、教学方法:讲解、练习、互动五、教具、材料:黑板、彩板笔、教学PPT、作业纸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入平均数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均数,为何要求平均数。

2、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利用举例讲解求平均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3、练习环节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几组数的平均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4、巩固学习成果通过教学PPT上的互动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

5、作业安排出口算题和概念题,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

七、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文章二:让孩子轻松掌握平均数计算的关键点一、培养孩子的数学观念平均数的计算离不开数字,要让孩子明白数字的概念和数值的大小关系,这是培养孩子数学观念的第一步。

二、把问题具象化让孩子接触更多实物,从生活、游戏、故事等多角度,让孩子慢慢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例如,将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让他们平分一下,计算他们每个人应该拿到多少苹果,就是最基本的平均数。

三、掌握具体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让孩子学会将一组数据求平均数的方法,逐渐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从实践中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如通过抛色子来计算平均数等。

四、寓教于乐学习数学需要把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平均数的求取方法和应用场景,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快乐感受。

五、高效的家庭辅导家庭是孩子主要的学习场所,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和鼓励孩子,更好地培养孩子求平均数的能力。

文章三: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平均数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集中的趋势和整体情况。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下册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吧。

一、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总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结果。

在数学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代表性。

我们可以通过平均数来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判断数据是否均匀分布或者存在异常值。

二、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平均数有两种常用的方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最常见的平均数形式。

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步骤是将一组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个数。

例如,有一组数据:90,85,95,80,90。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 (90+85+95+80+90)/5 来得到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 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根据数据的重要性而进行加权的。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数据可能具有不同的权重,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加权平均数。

例如,小明的数学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语文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英语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 (数学成绩×50% + 语文成绩×30% + 英语成绩×20%)/100 来得到小明的总评成绩。

三、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场景,让我们来看几个实际的例子。

1. 平均年龄平均年龄是指一组人的年龄总和除以人数,可以用来描述人群的整体年龄水平。

例如,某班级有25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分别为7岁、8岁、9岁...,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总年龄除以学生人数来得到平均年龄。

2. 平均成绩平均成绩可以用来描述班级或者学校的整体学习水平。

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为80分、85分、90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所有成绩的总和除以学生人数来得到平均成绩。

3.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行进速度。

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的路程为10公里,他用时1小时。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平均数问题平均数问题(一)求平均数,要知道两个条件:被平均分的事物的总数量和平均分的总分数。

用总数量除以相应的总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由这个基本数量关系式,可以得出:总数量=平均数某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1.五(1)班第一小组7个同学测量身高,有两个同学的身高都是153厘米,有一个同学的身高是152厘米,有两个同学的身高是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和身高是147厘米。

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例2.小红上学期共参加数学测试五次,前两次的平均分数是93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88分。

小红这五次测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例3.小明前五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8分。

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每次测验的满分是100分)例4.小芳与四名同学一起参加一次数学竞赛,那四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8分、91分、82分、79分,小芳的成绩比五人的平均成绩高6分。

小芳的成绩排在五人中的第几位?例5.下面一串数是一个等差数列:3,7,11,…,643。

这串数的平均数是多少?练习与思考1.小玲四次英语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2.5分,第五次测验得100分。

小玲五次英语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2.小军期终考试,语文、外语、自然三门的平均成绩是78分,数学成绩公布以后,四门的平均成绩提高了5分。

小军数学考了多少分?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4,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5.3。

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60,。

若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80,平均数变为70。

灾个数原来是多少?5.小强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一次测验要得100分,才难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

这一次是第几次测验?6.小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中平均每天读的页数多功能3.2页。

五年级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平均数问题要衡量"若干个数"的大小,常用的办法就是求它们的平均值.求平均值有两种方法,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总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份数=总数总数÷平均数=份数例1 一学期中进行了五次数学测验,小明的得分是95,87,94,100,98. 那么他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解:方法1 把所有分数加起来,除以次数,即(95+87+94+100+98)÷5=94.8.方法2 先设一个基数,通常设其中最小的数,例如本题设87为基数,求其他数与87的差,再求这些差的平均值,最后加上基数,即[(95-87)+(87-87)+(94-87)+(100-87)+(98-87)]÷5+87=(8+0+7+13+11)÷5+87=7.8+87=94.8.对若干个数求平均数,概括成以下两种方法.方法1:各个数的总和÷数的个数方法2:基数+每一数与基数的差求和÷数的个数.例2 小明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测验得了97分,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解:按照例1中的两种思路,有两种计算方法:先算出5次成绩的总和,再求平均成绩,就有(89×4+97)÷5=90.6(分).从算每一次"差"的平均入手,就有89+(97-89)÷5=90.6(分).很明显,第二种方法计算简易.例3 小强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7分,5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4分,问第5次测验他得了多少分?解:两种思路,两种计算方法:从总分数(总成绩)来考虑.第5次成绩=5次总成绩-4次总成绩=88.4×5-87×4=94(分).从"差的平均"来考虑,平均成绩要提高88.4-87.因此,第5次得分应是87+(88.4-87)×5=94(分).请大家想一想,例2与例3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例4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一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一次是第几次测验?解:平均每次要提高(86-84)分,这一次比原来的平均成绩多了(100-84)分,平均分摊在每一次上,可以分摊多少次呢?(100-84)÷(86-84)=8(次).因此这一次测验是第8次.例5 寒假中,小明兴致勃勃地读《西游记》,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五天中平均读的页数还多3.2页,问小明在第五天读了多少页?解:前四天,每天平均读的页数是(83+7 4+71+64)÷4=73(页).很明显,第五天读的页数比73页多,由此平均数就增加了.为了便于思考,画出下面的示意图:图上"73"后面的虚线,表示第五天后增加的平均数,现在要用3.2去补足这些增加的平均数值,3.2共要补足四份,每份是3.2÷4=0.8.由此就知道,第五天读的页数是73+0.8+3.2=77(页).例6 小强在前五天平均每天做了3.6道数学题,第四、五两天共做了5题.第六天,为了使后三天的平均数超过六天的平均数,第六天他至少要做多少题?解:(前三天题数÷3+后三天题数÷3)÷2=六天题数÷6. 因此,只要后三天平均数超过前三天平均数,也就是后三天做的题数,比前三天做的题数多,后三天的平均数就超过六天平均数了. 前三天做的题数是3.6×5-5=13(题).第四、五天已做了5题,13-5=8,小强第六天至少要做9题.二、部分平均与全体平均例7 某次考试,21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2分,19位女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7分,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解:有两种求法:方法1男同学的总分数 82×21=1722,女同学的总分数 87×19=1653,全体同学的总分数 1722+1653=3375,全体同学的人数 21+19=40,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3375÷40=84.375.方法2 以男同学的平均成绩82分作为计算的基数,女同学每人平均多(87-82)=5(分),19人多了5×19=95(分),现在平均分摊给全体40人.因此,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2+(87-82)×19÷40=84.375(分).注意从部分的平均数,来求全体的平均数,不能简单地把部分平均数再进行求平均,如例9,(82+87)÷2=83.5,它不是全体的平均成绩.这一基本概念,大家必须弄清楚.例8 甲班52人,乙班48人.语文考试中,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8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的平均成绩高5分.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解:两个班的全体人数是52+48=100(人).他们的分数总和是78×100=7800(分).以甲班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基数,乙班每人平均多了5分,如果乙班的分数总和少了5×48=240(分),乙班的平均成绩就与甲班的一样,因此甲班的平均成绩是(7800-240)÷100=75.6(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75.6+5=80.6(分).例9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一半,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全体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解:设全体女同学是1组人,那么男同学就是2组人.女同学的体重总和: 35×1组人数.男同学的体重总和: 41×2组人数.全体总人数:(1+2)组人数.全体同学平均体重是(35×1+41×2)÷(1+2)=39(千克).还有一种计算方法,以女同学体重为基数,2组人每人都多(41-35)千克,平摊给(2+1)组人,因此全体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41-35)×2÷(2+1)=39(千克). 三、从平均数求个别数例10 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A与B的平均数是42;B,C,D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 6,那么B是多少?解: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则四个数和是38×4=152由A.B平均数是42可知俩数和为42×2=84 B.C.D平均数是36 可知三个数和为36×3=108则B是108+84-152=40例11 某次考试,A,B,C,D,E五人的成绩统计如下:A,B,C,D的平均分 75分.A,C,D,E的平均分 70分.A,D,E的平均分 60分.B,D的平均分 65分.求A得了多少分.解:由A,C,D,E四人平均分和A,D,E三人平均分,就可求出C的得分:60+(70-60)×4=100(分).由A,B,C,D四人平均分和B,D两人平均分,可以求出A与C平均分:75×2-65=85(分).上面已算出C得100分,因此A得85×2-100=70(分).例12 A,B,C,D四个数,两两配对可以配成六对,先请你想一想,是怎样配对的.这六对数的平均数分别是12,13,15,17,19,20.原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解:每一个数与其他三个数可以配成三对,因此在上面六个平均数中,每个数都要被计算3次,每次计算中都用一个数的一半.因此,这六个平均数之和是A+B+C+D的3倍的一半.那么A,B,C,D的平均数是(12+13+5+17+19+20)×2÷3÷4=96×2÷3÷4=16.还有另一种解法:原四个数中,最小的两个数之和应是12×2,最大的两个数之和应是20×2.因此四数的平均数是(12×2+20×2)÷4=16.例13 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四次,得到下面四个数23,26,30,33.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解23,26,30,33这四个数相加,恰好是A,B,C,D这四个数之和,它们的平均数是(23+26+30+33)÷4=28.。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让孩子更快解决平均数计算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让孩子更快解决平均数计算题

文章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2.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概念的解释和实例的演示,并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请学生想象他们班级里有20个同学,在期末考试中每个同学的成绩分别为60、70、80、90、100分,那么这20个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呢?将所有成绩相加,得到2200分,再将总分除以20,即可得出平均分为110分。

2.实例演示:将一组数以表格形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概念求出平均数,并解释平均数的意义。

例子:10、20、30、40、50解答:将5个数相加,得到150,将总和除以5(数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30。

3.花絮剪辑:导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介绍使用求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班级的平均成绩,或者求取平均温度等。

4.巩固练习:提供多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并在课堂上向同学汇报结果。

例子:78、85、90、92、95解答:将这5个数相加,得到440,将总和除以5,即可得到平均数88。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快速理解这个概念,例如:“如果小明每天跑3圈的时间分别是10分钟、8分钟、6分钟,请问他平均每圈用时多少时间?”等等。

这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也能够点燃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解决平均数和中位数问题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解决平均数和中位数问题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解决平均数和中位数问题的方法平均数和中位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与数据统计和分析密切相关。

在五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解决平均数和中位数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五年级学生可以使用的一些简单但实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平均数。

例子1:班级小明,小红,小李,小王和小华这五个人的年龄分别是10岁,9岁,11岁,10岁和12岁。

请计算这五个人的平均年龄。

解题步骤:1. 将这五个人的年龄相加得到总和:10 + 9 + 11 + 10 + 12 = 52。

2. 将总和除以五个人的个数:52 / 5 = 10.4。

3. 所以,这五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0.4岁。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计算平均数的关键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并进行除法运算。

二、解决平均数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平均数问题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 了解问题:阅读问题并理解所给数据表达的意思。

2. 收集数据:将问题中所给的数据收集起来,可以在纸上或计算器上记录。

3. 求和:将所给数据相加,得到总和。

4. 计算平均数:将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平均数。

5. 结论:根据问题的要求,给出最终的答案。

例子2:小明每天在学校乘坐公共汽车上下学,每天的乘车费用如下:2元,3元,4元,2元,2元。

请计算小明每天的平均乘车费用。

解题步骤:1. 将每天的乘车费用相加得到总和:2 + 3 + 4 + 2 + 2 = 13。

2. 将总和除以乘车天数:13 / 5 = 2.6。

3. 所以,小明每天的平均乘车费用是2.6元。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平均数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得到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三、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对于一个有奇数个数据的数列,中位数是将所有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五年级数学技巧之平均数计算

五年级数学技巧之平均数计算

五年级数学技巧之平均数计算平均数计算是五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技巧,通过求解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整体特征。

本文将介绍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技巧。

一、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

它可以被认为是这组数据的代表值,能够反映其中值的中心趋势。

计算平均数的前提是数据必须是数字。

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要将一组数据的所有数值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

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步骤:步骤一:将一组数据的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

步骤二:统计一组数据中数值的个数。

步骤三:用总和除以数值个数,计算平均数。

三、平均数的应用技巧除了计算平均数,我们还可以运用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其他问题的解决。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技巧:1. 找出缺失数值如果我们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以及其中一部分数值,可以利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找出缺失的数值。

假设已知一组数的平均数为15,其中有4个数,已知其中3个数分别为12、13和16,我们可以通过求解缺失的数值x,使得(12+13+16+x)/4=15,从而得到缺失的数值。

2. 判断异常值在一组数据中,如果某个数值与其他数值相比偏离较大,可能是一个异常值。

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可以与其他数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值。

若差值较大的数值与其他数值的差异超过一定阈值,可以怀疑该数值为异常值。

3. 比较数据集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特征。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班级数学成绩的平均数,来判断各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

通过比较平均数的大小,可以得出不同数据集之间的相对关系。

4. 解决实际问题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组商品价格的平均数,来评估市场价格水平;或者通过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来评判教学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数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各种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培养同学们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一定是实际数。

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别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

(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水面高度同样的高度值。

(4)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

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
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

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6)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得到了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操作时,我们使水杯的水面实际高度发生了变化,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来4杯水水面高度却发生了变化。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改变原值的。

例如:高个身高180厘米,矮个身高140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并不是把高个的身体削下一部分来,接在矮个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

由此可见,通过直接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

如果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呢?怎样计算方便呢?
(7)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即每个杯子水面的实
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并不要求发生变化。

(9)反馈练习。

小强投掷三次垒球,每次的成绩分别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绩。

3.教学例3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个同学,第二组有7个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厘米)
(2)读题,组织学生讨论:两组人数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尽相同,想要直接比较出哪一组的身高较高,怎么做比较好呢?
(3)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

(4)列式计算。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组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馈练习。

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

这个小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三、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