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老师讲中医教学文案
大千老师讲呼吸平举开胃法
大千老师讲呼吸平举开胃法师:胃为后天之本。
如果你有胃炎,胃口闷,不爱吃,大便腻,胃脘疼。
你有福了。
今天就告诉你为什么,怎么办,讲千式吃法----大块快吃之绝密行动!女的,胃怕冷,不能吃一点凉的。
后心还凉。
今天你有救了。
师:安静——准备上课。
都立正!高真:起立,老师好!师:好好,要有尊敬之心。
我要给你们上课了!都站起来了吗?坐着的,起来。
今天阳光明媚,教室里窗明几净,老师和蔼可亲,学生,神情饥渴。
师:学会站着听,是保持胃部良好的必要前提条件。
中医有句话,叫脾胃为后天之本。
又,脾胃为水谷之海。
一个人脾胃好坏,直接关系到他的一生健康。
你们说对不对呀?乘风:脾胃为后天之本。
师:现在多少人胃不好呀!太多了吧!脾虚胃弱,啥也不敢吃,啥也吃不多,啥也不爱吃。
拉屎不是窜稀,就是拉不下来。
一个个面黄肌瘦,要不就是虚胖,都像要死的样,还口臭。
你说,谁还愿意跟你交朋友。
师:来,做个小实验——不行,这个得躺下做。
不实验了,直接讲。
静柔:上脘中脘一个大硬包。
师:吐个舌头,白苔厚的,能吓死人。
谁还跟你谈朋友!猪猪:现在小孩就有口臭,吃太多了。
师:一拥抱,腋臭又上来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发现,现在的人越来越臭了。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四个字,臭不可闻。
无论你一天洗几个澡,还是臭,无论你吃多少口香糖,还是臭。
其实你们自己也感觉到,胃那里堵,不通顺。
不通则臭。
你又反胃,又嗳气,又吐酸水。
别人看了,怎么想?这要吐我一脸酸水,我该怎么见人?事无事:俺健身后胃口大增,二便畅快。
师:打嗝,还算好呢,要是打,还打不上来。
最后憋成一个小屁。
还放不顺利,这都是肠胃堵得太厉害了,要尽快通肠胃。
而这个通,不是吃泻药,不要吃肠润茶,不要吃番泻叶。
师:其实,这都是因为,你胃和肠在肚子里盘曲过甚了,拉开,展开就好了。
也千万别信是湿气大,没那回事。
古人说,腹有千千结。
愁肠百转。
就是这个意思。
湿疹其实都是郁疹,拉开了,湿自化。
懂了吗,宝贝们!屋里有潮气,你怎么办?猪猪:开窗。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三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三第三十三课 20080715_三阴三阳、生气通天论美目、做看云起整理咱们又见面了,今天咱们还是来讲《黄帝内经》,这之前说些题外话,咱们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气道中医,包括现在讲《黄帝内经》也是从气道的方面给大家讲。
记得很多讲我一直跟大家强调过,如果想学好气道中医,首先要有一个气道的思维方式,我们说过事物是由形气神三层次组成的,因为形的层次比较易见嘛,桌椅板凳、五脏六腑咱们可见的,解剖所见的,这些都是形迹,形迹就是能够留下痕迹,能够简单的看到,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去理解的。
那么再上面就是气,关于气嘛,我也不知道大家听了这么长时间,大家对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私下里啊,我学生跟我说学中医啊,学来学去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来学好了。
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就是说检验自己学的质量和效果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一看,是不是能用一个简单的道理去解释更多的事物,这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方式。
如果你越学越繁,繁杂的繁,或者越学心情越烦,烦躁的烦,解释的事物越来越繁复,捋不出头绪,可见你还在迷宫当中,还没有上路。
咱们古人说了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以学中医也一样,它也是为道的一个过程,不是为学的过程。
西医从解剖开始入手,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研究到原子分子的层次,这是越研究越繁,那么这肯定不是为道的方式,越来越烦琐,失去准绳,失去大的方向,这样你穷极一生也不可能把很多道理想明白。
凡是咱们传统的中医,他从道中来也从道中去,用道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就能以简驭繁,很简单的就能把问题解决,就是再繁复的疾病,再繁复的事物现象,你也能条分缕析的、很简单的很直接的理解并且调控和驾驭,这就是我们学道学医的一个宗旨。
若越学越麻烦,大家越学越心烦,那大家肯定学偏了或者没有学对路子。
所以说我们讲的气道中医始终从气的角度来告诉大家怎么来学好中医,因为这个气不是中医它特有的,我们说过任何事物都是由气组成的,那么这个气的道理不仅可以解释东西,那么其他的各种学问,日用伦常我们都能来解释。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打印版)-第二讲 阴阳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第二讲阴阳那么从这节课开始,咱们从气道的角度联系实际,讲阴阳、五行、八卦、脏腑经络、脏象之类的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吧。
这节课讲阴阳,这几天我在考虑这个怎么讲阴阳,这个涉及面太大了,非常泛泛,真不好讲,刚才又翻了一下大学教材关于阴阳的论述,也是比较全面的,历代古人先贤对阴阳穷尽气力,写成书也好,流传下来,口诀也好啊,就是告诉大家阴阳是什么东西。
阴阳也是我国特色了吧,几千年来中国人就爱谈阴阳,大家看到什么阴阳鱼,那就知道这是中国的东西,不管是走到哪儿,一谈阴阳,就会联系到中土,那咱们这个中医,也是建立在这个阴阳的基础上的,咱们的中国文化,也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的。
太极嘛,太极生两仪,什么叫两仪啊,就是阴阳两个方面。
那这一块由于一节课来讲的,就讲一节课,不想展开来说。
我觉得能对大家有启发的我就给大家点一下,其它的需要大家平时不断地看一些传统的书籍不断熏陶,熏陶到一定程度,你自己就会能感悟,但是感悟多少,要看大家的悟性,可能要拿出一生的时间来感悟,或者几生的时间来感悟,就一个阴阳,说不清。
那么大家知道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这个无,一动就是二,你一动就有动静,动的时候就是动,停下来就是静,就是有正反,有上下,四面八方就出来了,这就从一种就生出万有了,那一开始生的就是两方面嘛,从绝对变成了相对,就有了阴阳,这个就是阴阳产生的一个动因。
一动念,就有了目标,目标之外就是一份阴阳。
你头一抬就有上下,你这人一站着,就分左右前后,所有的这些都叫阴阳,这是老祖宗对自然的一个根本的认识。
那么这个对大家有什么用呢,这种事物是非常巨大,首先远了不说,给大家树立这么一种观念,你考虑问题要周全,你考虑任何问题都是两面的,都有阴面和阳面。
那个阴阳两面让我们能够全面的考虑问题,不至于走偏。
这也就是自然的一个道理,任何事物有得必有失,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良就有邪恶,有天空则有大地,有方则有圆,有臭则有香,有美则有丑,有善则有恶,所有都是相对的,你只要是想到的事物都有反面,这个两方面合起来就是一,这个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整体的世界观、处世观,所有的都从这里来发源。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第三课 20071113-《难经》五难到十三难由紫蔓菁整理下面接着讲难经吧!上次讲到四难没有讲完,四难是论脉有阴阳之法:“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这句话非常有深味,大家要形象理解,不能只是看表面文字意思。
浊者下沉,清者上蒸(蒸发的蒸),因为有清浊所以产生了变化,清气轻浊气重,由于惯性产生了上下的对待,在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过程中产生了上下的交流,这就是四象。
在脏腑就是心肾肝肺,在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天清气上蒸;夏天清气直接蒸腾而上,万物华实,阳气在上就产生了夏天;万物不可以终极嘛!到了秋天蒸气将尽,肃杀之气开始盛行,草木悲秋,落叶纷纷就产生了降;降而不已沉而下坠最终就产生了沉,沉潜之意,这就是万物收藏的冬天,草木黄落,只剩下枝干,看不到一点生意,候鸟南飞,四季分明。
所以说浮沉阴阳要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整个大环境运化规律中去体现。
浮沉于生长之门,或浮或沉,从而产生了所有的变化,这里大家可以去细细体味自己的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每个人的职业都有浮有沉,没有一辈子完全风顺的,同样没有一辈子完全逆境的,总是顺逆相交替,这几年比较顺,那几年比较逆,产生了人生的际遇,这在人生就是浮沉的表现。
顺境的时候属阳,逆境的时候属阴,是不是浮就好沉就不好呢?当然是对待的来看,手伸出来一个手心一个手背,主要看怎么来看了。
顺境使人做事,但使人松懈和骄傲,必然会转向逆境,逆境使人反思奋起或者精神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能抗的过来都能化不利为有利,所以说整个的顺逆都是对待的,这也是古代处世哲学的总体思想。
有得有失,失得互用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不断体验,尽量不要让自己产生过多的执着上的烦恼。
浮沉大矣!可以说概念很大,浮浮沉沉用在各个方面都是能够说的通的,它代表阴阳的总化,因为有了浮沉就有了变化。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四)
好,那咱们来讲,今天这堂课是在民间中医讲课,是最后一堂课,那咱们最后一堂课再讲一次治疗,解答一下大家的问题。
上次咱们讲治疗,讲了这几个问题:第一个说的亚历山大之结,寓意就是让大家尽量站在高度层面来看待中医的学习和治病。
第二个说了一下治人不是治病这个问题,中医看病要这么看,但是我们是治人身体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一个整体,那某一点出了问题,有可能有整体的一个反应,所以说看病一定要看怎么来治这个人,这个人当然是也包括了身和心,不仅是这病的一点,这一点他可能是引子,会引出一系列的问题。
然后又谈了一下是治整体不是治部分。
那现在大家知道了,因为现在是西医文化指导下的整个的中国医疗体系,他这个人为的把看病分科,单纯的处理,这个是没办法的,自然的融合的规律,直接导致割裂,什么东西都分解拆开了,把化合物都提纯,就是混合的都分离完,都提纯,走向了和自然对抗的一条路,如果说这样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接下来谈了一下治原因不如治现象。
因为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由神气形三种存在方式共同构建的,现在由于现代文明已经不信有神和气,局限在形的世界来处理问题,研究问题,直接导致很多事情他找不到这个本质在哪。
比如说气上出了问题表现在形上,他光关注形,不去理气,就像很多癌症病人一样,那这气发生了改变,调气可以把这个癌细胞调完,并不是要杀癌细胞,杀来杀去最后把人这个形就给毁灭了,气无所依,神无所舍,那这个人也就完了。
然后我们谈了一下这个治生活不是治身体。
因为作为一个好的大夫,不仅是要知道病怎么治,还要知道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儿,她生活的环境怎么样,她是在一种什么神气状态下过来看病,那这样你才能去对症下药,辩证施方,去帮助他从一种不正常的生活状态、心身状态,帮助他出来。
所以说一个好的大夫也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是帮别人,让他从身心两方面返回健康,那这才是大夫应该做的事,而不仅是当一个坑,拿病人就是说,这个是有违道的精神。
然后下面又谈了一下是治症不是治病。
【转载】大千老师讲中药
【转载】大千老师讲中药药轻则气轻,药沉则气沉,药紧则气紧,药疏则气疏,这是一个前提。
我们学气学中医,药拿来首先你要看,比如升麻很疏散的样子,你就知道它有疏散之性,很轻,轻清上浮之性,这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特点。
川芎很硬有些沉,凡是质量坚硬的都有破坚的作用,气硬则能破坚,像锤子一样。
那么质量柔软则气柔软,不会破坚。
形态作一个参考,关键是它的味道。
如果是枝的话能通达四肢经脉,走经络,把人比作一个植株,枝条通肢体,像桑枝一样;如果是叶,有表散的作用,叶者散也;如果是根,有收藏和破的作用,收藏的作用往下走入里,比如根主藏,黄连下肚它不能藏啊,还要体会它里面的味道,味道占九成。
关于它是根茎叶只是个大方向、指引,大家不要搞绝对。
所以说药的好坏都骗不过你尝药的味道,这是最重要的,大部分药通过尝味道闻气味都可以把握它的药性,再结合它的形态和部位就能更好的体会。
关于以皮达皮,皮主收,在这地方你一定要看它里面的气,如五皮散就太机械了;看看唐宋之前的方子就知道了,药物整个的气机是循环运动的,不是皮吃了直接走皮,到皮上不动,整个是一个大气循环,在整个身体里不断运动关键是看它的五味,辛则往外开,苦则破,酸则收,甘则缓,咸则凝涩,这个最重要的。
开药要注意调大的气机,调小的气机没用,不要割裂来看,皮上有问题治皮,脚上有问题治脚,腿上有问题用怀牛膝去引,声膈有病用桔梗,载诸剂上浮,皮上有问题用蝉蜕浮萍往外发,这个太机械了。
像桑叶、菊花、葛根它们是靠气推动,不是靠味走的。
药材有的靠味走的,有的靠气走的,靠气走得慢,有填充补充的作用;靠味走的快,味下去之后马上就能走,味者急气者缓。
所以药要相互搭配,味中带气,气中带味,有打仗的,有运粮草的,相互配合。
像吃辣椒似的刚舔舌头,马上就上来了,这个就是味,味者急嘛。
白芷的散劲是靠气味推动,升麻的散劲通过形体推动,表现药气的特点可以通过形体来推也可以通过味道来推。
通过形体味道来推药气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呼 吸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呼吸呼吸前三节虽略具理论,尚未言明学者致功之方。
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乎呼吸作用。
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欤。
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
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部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和深,乃修持之大忌也。
修持之道贵在以神取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纽成一条,气成一点,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乱动,而渐有轨辙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
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今日《黄庭经》所论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学者习之既久,可以却病延年。
引证《黄庭经》本文:“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
” (《外景经》)“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
” (《外景经》)“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
”(《内景经》)第九章)“呼吸虚无[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
”(《外景经》)修持之道非有别种神奇手段,不过积精累气而已。
常人皆食五谷和五味,道人独食阴阳之气。
《黄帝内经》云:“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
”亦此意也。
夫人在世俗,无论如何安闲,总不免有劳心劳力之事。
一有所劳,其精神即不免损失,是必用方法以补偿其损失。
其法如何?即呼吸也。
但呼吸往来必有定所,其扼要乃在庐间。
庐间亦名规中,即黄庭也。
如能常用调呼吸之功,而又能保守身内精神,不使外漏,则身有余庆矣。
日积月累,回环于方寸之中,以立命根。
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太空之精神,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
人身脏腑,肺部最高,形如华盖。
肺属金,其色白,故曰玉阙。
大千老师德明群讲气学中医理论
大千老师德明群讲气学中医理论?朵媽:?学习中医的人知道这些事,但現在大多數人,?一看身体有事,马上去输水了,?去打抗生素了。
你和他們说,?有几个能理解??師:?这没啥的,地球人就这样,?会四维思维的还有必要跟三维思维的人计较什么吗???把纷繁的形界问题,上升到气界,你就会发现有规律多了。
所以学会了四维,就是游戏人生了。
??問:老师为什么白天没精神,晚上反而有精神,不是气血不足应该是白天晚上都没精神吗??但还是不理解阴血不足会精神。
是不是相当于透支精神气,让报警器不工作。
这样晚上所以精神。
?師:?明显阴血不足,?且阳不升。
?晚上,阴气盛,你阴血不足的人,晚上有利。
?就像你怕热的人,到了凉快的地方不就舒服了吗??問:?老师,低压高是怎么个病因?師:?你无说说啥叫低压高??啥叫舒张压?問:?舒张压就是动脉血管回缩,?产生的压力。
?压力过大,?气运动过亢。
?師:?这上升到气团上代表什么呢??在水银柱上是怎么表示的呢??艾,你再好好想想。
問:?老师收缩压和舒张压气学里怎么解释??師:?气缩和气张也。
?問:?我记得上学时上课老是打盹,睡不醒,晚上倒是有精神了!原来那时就是阴血不足,阳气不升。
師:?如果上午不精神,下午精神,明显是阳不升。
?如果白天一天不精神,晚上精神,是阴血不足。
?有时往往二者共有。
問:?老师胃部用手推有水声就是有水饮吗?師:?水饮如天上的乌云?,?孙二娘,看我人体的喷泉模型。
?問:?老师???人为啥会生老??从中医角度??没有逆转可能吗?師:?三省贤徒啊,你没有看我讲的能量的聚集与发用吗??调整频率?,?你看,青叶都知道。
青叶:?老是看见太阳就打喷嚏??为啥??7岁时??隆冬跌入水塘??。
師:?青叶,你是男的女的??太阳一晒,阳气被击发,振寒,故嚏。
?不一定是寒,以寒为主,可能还有郁气?。
?問:?青春期时??大发青春痘?,?并生白发。
?師:?哇,原来如此,?瞧你经脉闭的。
緣起:?心下水饮怎么治,老师?好几年了。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三)
大家好,不好意思,今天来晚了,有点别的事情,今天讲还有下周讲之后就不再讲了,那么这周和下周这个周二,也是讲治疗,今天讲治疗的原则,下周讲常见病的治疗,以这么两个治疗的课结束咱们这次的网上讲课,所以说这两堂课我可能会更多地自由发挥一下,也更接近于现实,给我们尽量能够带来些帮助,我从这方面来考虑的。
刚才列了大概的提纲,因为没有时间准备,这阵子我比较忙,今天有关治疗的原则我想从这几方面来讲。
第一个是讲一下亚历山大之结,讲一个小故事,作为引子,把这个治疗的原则给引出来。
接下去讲我觉得对大家能够有一些帮助或者启发的一些原则,是以下几点:治人不是治病,我们治疗的原则是治人不是在治病;是治整体不是治部分;治原因不是治现象;治神气不是治形体;治生活不仅治身体;治症不是治病;不是药在治病;调神不仅是调方;个体的差异,最后讲下病的节奏。
可能罗列的标题组词不当大家谅解,因为是刚组的,刚从外面回来,所以说我想根据这些原则把整个的话题展开,讲下治病的意思。
1,亚历山大之结那么什么叫亚历山大之结?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
亚历山大之结又叫戈尔迪乌姆之结,这个挺绕嘴嘛,这个小故事大概怎么回事给大家说一下。
公元前334年春天,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领一支三万多人的队伍,远征波斯,冬天亚历山大进入小亚细亚北部城市戈尔迪乌姆,戈尔迪乌姆的卫城有一座宙斯神庙,庙内有一辆战车,车辕之间用山茱萸绳结成一个绳扣,几百年来,很多智者和能工巧匠想解而解不开,这个被称为“戈尔迪乌姆之结”。
神谕说过:谁能解开这个结,谁就能成为亚细亚之王。
当然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他这次远征的目的,就是要征服亚洲。
他也带人来看这个神秘之结,他见到了车,看到了绳,但这个绳没头也没尾,他明白若按正常途径,是解不开这个结的?没头没尾怎么解,那么多智者和能工巧匠都没有把这结解开,那么换他也一样,如果专门去找这个结在哪是不可能解开。
于是,亚历山大怎么做的呢?拔出自己的宝剑,把绳子砍开,手起剑落,没费吹灰之力就把绳索解开,那么这个就是亚历山大之结。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二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二第二课 20071106-气道八大原则及《难经》四难由紫蔓菁整理上次对气道中医做了一些介绍,我也在考虑怎样来讲气道中医让大家能够听懂。
我认为首先得有一个前提,在这里参与的朋友应该是对儒释道任何一家或几家比较感兴趣,这样我才可能继续讲下去。
因为气道中医和儒释道关系非常密切,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从物质层面来解释有悖气道中医的基本原则。
上次听讲大家已经知道,今天再简单重复下,道理有三个层次:一是形道,物的层次;二是气道,气的层次;还有一个是神道,神的层次。
神、气、形三者构成了整个的世界存在。
世界存在在今天的课堂上不予讨论,但希望大家在下面交流。
气道中医从气道这个中间层次出发来解释万事万象,包括整个身体的奥秘,所以说气道是一个总体的认识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世界观,如果应用于中医就是气道中医。
《周易》里有句话:“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研究中医就是近取诸身,研究其他身外之物就是远取诸物。
所以今天只和大家谈气道在人身上的应用,但也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气道的立意和认识观点。
下面就介绍下气道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气道中医包括气道学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
组成气的包括事和物,所谓物指有形的存在,比如大到山河大地,小到细胞组织、一草一木,任何看得到的、摸得着的或者说能够感知到的叫做物;另一个叫事,就是整个事情的发展经历,不管是气还是物都是由气组成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是由一团气组成的,这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是由气组成的,这是植物;还有包括土石泥沙、河流山川也是由气组成的,这当然是非生物了。
在事上比如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到结束,这也是由气组成的,还有包括一个王朝或者一段个人经历同样是气。
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大可以无穷大,小可以无穷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嘛!所有万事万象都是由气组成的,这是气道中医的第一条原则,必须用这个认识观点来认识世上的一切万事万物。
第二;所有的气都有生老病死。
不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有机物还是无机物,所有的事和物都有它的生命历程,从生到死。
(12)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8)
(12)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8)今天主要讲中医的辨症。
那这个我们要清楚什么叫辨症?症是什么意思?那么这个症又如何来辨?今天是这个咱们讲这个辨症的一个主要的围绕的一个主题。
中医这个辨症啊,辨症施治嘛,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所谓的辨症施治就是根据病人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症状从而判别这个病人的疾病的特点,病机的特点。
那么大家知道现在大家得病,比如说鼻炎、过敏性鼻炎、肠炎、急性肠炎、胃炎、慢性胃炎,这些都叫病名了,胆汁返流性胃炎啊,这样的,都一个一个病名。
你到西医院去查去,这个身体不舒服,查来查去,你要知道这是什么病。
大部分病人自己有了不适,都抱着这个愿望,要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那么医院开个单子,给你写上叫什么什么病,这个病人就踏实。
起码知道自己是得了什么病,然后才涉及到治疗的问题,那么这个是大家目前固有的一个思维方式。
比如说我这看病,病人经常问:“大夫,我这得的是什么病?”那这个深入人们的脑海了。
乙肝啊、甲肝啊、戊肝啊、骨股头坏死、心脏病、冠心病啊、动脉硬化,诸如此类的,都要有一个病名嘛。
你看西医内科学上,也是一个个病。
先要有病名,然后才有病因、病机、治法。
那我们几千年来中医是不是也这样呢?这点可以很负责地跟大家说,不是这样看病的,中医看病不是这样看的,它不会说是很确切的告诉你这个是什么病,所以说咱们看病,中医看病它这个所谓的病名跟西医的病名是不一样的。
但是现在出了一个问题,都按西医的病名来对症看病。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乙肝,那么你被查出乙肝,你一定要把这个乙肝转阴,把这个病治好,那就来到中医,中医说我能治这个乙肝或者不能治这个乙肝,都是围绕乙肝这个病名来这个看病的,这个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一症可能对多病,一病也可能对多症,就是说一个病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一个症状会由于很多西医所谓的病名,很多的病都会导致这个症状。
比如说一个背疼,可能是五脏六腑都放射到背,产生压迫,导致背疼,这一个症状能反映出可能是心脏的问题,脾有问题,肝有问题,肾有问题,肺有问题,都会反映到一个背疼,这是一个症状对多个病。
中医专家讲座短视频文案
【视频封面】:一幅中医专家在诊室里耐心讲解的画面,配以“中医专家讲座,开启健康之门”的醒目文字。
【视频开头】(画面:镜头缓缓推进,中医专家身着汉服,端坐在诊室中,背景是古典的中药柜和悬挂的中医典籍。
)旁白:“自古以来,中医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国内著名的中医专家,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知识讲座,让我们一起探寻健康密码,开启中医智慧的大门。
”【视频正文】(一)中医概述(画面:专家在讲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旁白:“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基础,强调天人合一、辨证施治。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这些方法在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中医养生(画面:专家在展示日常养生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旁白:“养生,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今天,专家将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养生方法,帮助大家远离疾病,享受健康生活。
”(三)常见疾病防治(画面:专家针对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失眠等,进行讲解)旁白:“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疾病。
中医在防治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接下来,专家将为大家讲解几种常见疾病的中医防治方法,让您在家也能轻松应对。
”(四)食疗养生(画面:专家在展示各种中药材和药膳制作过程)旁白:“食疗,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我们可以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
今天,专家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具有养生功效的药膳,让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养生保健。
”(五)中医与西医的结合(画面:专家在讲解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案例)旁白:“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已成为趋势。
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可以使我们在治疗疾病时,更加全面、有效。
今天,专家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中医与西医结合的案例,让您了解这一趋势。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五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五第三十五课 20080729_生气通天论由小桥流水、弘毅生、道法自然整理大家好,今天又是周二,由我给大家来讲气道中医,现在讲的是《黄帝内经》的《生气通天论》,今天到了最后一段,这最后一段是关于对药的五味的一个阐释,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很重要的知识,也是我们开方用药的一个根据,所以上次跟大家说这块我还要重点讲一下,我把这一段打出来了。
关于这一段我想这样和大家讲解,希望有一段时间咱们通过互动的方式把原文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具体剖析,那么这一段非常适合我们这样来做,所以今天我整整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把五味给大家进一步分析一下,让大家有一个切身体会,同时结合用药,看看用药的原则,帮大家理一下用药中体现的问题。
我把这一段贴出来,大家看看吧。
我先念一遍:“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大家先看一下,有一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讲药有药气和药味,药的气是怎样的呢,气香、气厚还是气薄,还有味,味酸、味甜、味苦、味辣。
气和味的区别是什么?这个从气道的角度讲,或者说从大家的认识来讲,气味的“气”和味道的“味”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气不是我们讲的气道的气,是闻的飘出来的味,拿鼻子嗅的是气,尝的是味。
比如说川芎,一闻有什么味,尝是什么味。
当归你闻是什么味,尝是什么味。
桂枝你闻是什么味,尝是什么味。
气和味的区别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说明,如果大家能够知道气和味的区别,那么在用药的时候我们哪些地方要用它的气,哪些地方要用它的味,气走哪,味走哪,这个我们都一目了然了,所以说这一块虽然好像无关痛痒,实际上关系到以后我们所有的用药。
大家是这样来答的,“阳化气,阴成形。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四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四由春野整理很高兴又跟大家见面了!我们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气道中医,现在又用气道中医的理论解释我们的经典《黄帝内经》。
在下面呢,有的反应说这个讲经典怎么跟现下的实际生活能够联系在一起?其实在讲的过程当中尽量是联系实际的。
但是具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一方面需要大家的感悟,这个虽然是一个理论,但是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所以说理论上大家没有一个一贯的认识,实践也没有办法来具体的落实。
古人说过一句话嘛“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道理啊不是能够很好的告诉大众,但是告诉大众如何做就可以了,换一句话就是说也不用问为什么,这个事就应该这样做,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比如说古代识文断字的少,老百姓也比较淳朴,你告诉他怎么做,只要养成习惯就会这样来做,具体这里面有什么益处或是坏处他也不是很了解,写成书告诉大家那样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知道为什么,因为知道为什么是很困难的,浅层次的要告诉他们还是很困惑,因为涉及到整个的一个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但是咱们现在讲的,因为大家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还是希望从为什么这块着手,大家只要知道了为什么,或者说看到一个方法,那这个方法可以去指导自己整个的生活实践,我也希望跟大家多介绍一下生活实践,这当中应该是怎么来做的,所以说在下面讲《黄帝内经》的《生气通天论》之前简单的交流一下一些最常见的一些生活习惯,如何用气道中医来解释,来判别它的对与否或者合适不合适。
好,问大家几个问题吧,咱们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因为这一块可能涉及到大家的生活习惯的方方面面,可能会有些冲突,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来想一想。
首先第一个我想问大家人适合不适合经常洗澡?洗澡会带来哪些好处和坏处?因为我们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每天甚至一天洗几次澡,家里都有淋浴嘛,所以说想跟大家沟通一下。
因为可能是城里的人更多一些,各方面条件更好一些。
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吧!大家可以用气道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因为气道啊最终讲的是道法自然嘛!自然而然的东西是最好的,凡是非凡自然规律的多多少少都会有问题。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第一课开篇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第一课开篇大千老师简介:大千老师,大学深研《周易》,由易入医,精通中医四大经典以及古中医诸典籍,致力于推广“气学中医”理论以正本清源,该理论是开启古中医宝藏的金钥匙,是学习中医的捷径,能让广大中医学子及爱好者进入古中医的殿堂。
大千老师讲课风格深入浅出而圆融通透。
气学中医力图恢复古人曾经认识中医的层次,可于繁复中医理论之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在中医理论学习以及医疗实践上可望达到明澈通透之境。
大千老师于2007年开始在民间中医网通过网络形式讲解气学中医,并成立德明书院。
陆续讲过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周易、黄庭经等古经典。
已整理编辑成书的教材分别有:气学中医基础、气学内经、气学内经续、气学伤寒论,气学难经,周易、道德经,准备陆续出版。
第一课开篇我记得原先在民间中医讲气学中医的时候,第一堂课就跟大家说过,什么是气学?气学的几个原则是什么?这次我不想说他有几个原则,不想把这个东西搞死了,因为大道至简嘛,没有定死的规矩、理法,一切活变,活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我就想通过跟大家闲聊这种方式把这个规律、现象生动的告诉大家。
为什么古人写书尤其一些经典的书籍不是系统的而是语录式的,这个是与所讲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因为你要系统必然僵化,必然有条条框框,那么就违背了自然的规律,违背了道,所以说还是语录式的这个方式更灵活,每一句话有所启发,启发的多了,慢慢的、点点滴滴的,能让你最终有所体会。
这个体悟是内心的体悟,不能言之于文字的,就像感情一样,谈感情谁也不可能把这感情系统的描述出来,只能自己心领神会。
那么学道也是同样道理,不可能把道化一,完完整整的系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是不可能的。
像情感一样,如果情感可分析可化验可重复,那么也不称之为情感了。
所以说思前想后不想给大家设条条框框学医,我会用朴素的生动的语言,不断的打比喻来告诉大家气学的规律,并且告诉大家气学如何应用在中医上。
那么好,咱们直接开门见山的来讲气学中医的基础课。
前几天看大千老师串讲
前几天看大千老师串讲《伤寒》的录音文字稿,在讲到气机弱、运化不开时谈到如何通过调补,使气机顺起来,让气机旺起来时,老师建议大家要好好修心,修心的目的就让自己的心自由起来,感觉这段老师讲得非常棒,故摘过来与大家分享。
如何修心:愣严经上说:万事万物都是拈木生华,脑子里造出来的东西,就是说眼睛一挤,眼睛就花了,重影了,叫拈木生华。
很多我们执着追求的或我们认识烦恼的东西都是我们脑子想出来的,不断的加深印象,暗示,强迫症,其实现在有强迫症一说,很多人洗手洗100遍,200遍,无数次洗手怕手上有细菌,它怎么得的呢?因为他接受了错误的观念,比如舒肤佳天天在电视上打,那么他觉得哪里都是细菌,赶紧洗一下,无时无刻不在洗手,大家笑话他杞人忧天,大家不要笑话他要笑话自己,这种强迫症在每个人身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只是洗手异于大家,大家才觉得他是强迫症。
如果一个修炼人看大家,大家都是强迫症患者,熟悉了就觉得理所应当,不熟悉就觉得他很奇怪,象我们去各地旅游,当地的民族风情有时让人很不理解,觉得很新鲜,自己在那里住几天又不适应,出去走走大家会发现,原来可以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大家不要被固定模式,固定观念局限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西方社会,现在的观念,所有的观念都只是暂时的,也都是世俗的观念。
对错,好坏,都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所以贪嗔痴爱恶欲各种各样观念都要想通,想明白,都不能长久。
没什么可以抓住,人一生生老病死,没什么在世间或在内心可以抓得住。
比如情感,也一样,如捕风捉影,人的心如心猿意马,开合万里,一下子想什么都可以。
想银河系之外都可以,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大家不要觉得自己在10-20年之后现在根深蒂固的想法不会发生改变。
很多年轻人为情所困,中年人为财所困,老年人为名所困,都有所困,就是因为你觉得这东西是实在的,你能抓得住,你能抓一年,二年,十年,你有没有可能抓一辈子。
大家要想清楚,所以学佛学道的,目的是让大家脑子活一些,不要被有的观念抓住,你觉得生出一个观念是你从心中生出来的,其实是那个观念抓住你了。
大千老师之《气道中医》讲座录音文字稿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录音文字整理(1-4课)《气道中医》2009-07-16 23:26 阅读61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第一课20071102-大千老师介绍气道中医由紫蔓菁整理所有的五脏六腑的后缀都用气来结束,比如心气、肺气、肾气、小肠气、肝胆之气、三焦之气。
唐宋以前还不断的把气字附之于书,而明清之后对气字的记录显然就越来越少了,包括在教材里,五脏六腑几乎不谈气了,气最终缩短到与气血的血相对应的这个气。
在这里正一下名,我与很多朋友交流过,他们问气道为什么只谈气不谈血呢,当时告诉他我们谈的气是广义的气,不是气血的气。
《内经》上有“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内经》上只说肺气、肝气、心气,从来不说肺血、肝血、心血、肾血,可见对气的描述是广义的大气,而不是狭义的气血的小气,这是两个概念,我们气道中医谈的是广义的大气而非狭义的小气。
大气包括气血津液和一切形态,气道中医把人和其他一切事物不管活的、死的都理解是一团气,气包括一切万象,大到宇宙小到一个细胞。
人身水火一团气,气就是一个太极,但是太极太抽象了,而气容易理解,就像蒸笼蒸出的气,天上的云气,水中蒸腾的水蒸气,气球中的气,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对气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为什么气字一直很微妙玄通呢,气界于两个层次,向上通于玄而又玄的生命存在,往下接于有形的物质,气在中间是一个媒介。
也就是说气道中医分三个层次:神、气、形。
西医走的是形,从解剖开始做,血脉细胞组织包括分子都是形的层面;中医则建立在气道而非形道层次,所以中医自古不重视解剖,因为形道是形而下之。
上医守气下医守形,中医立足点远远高于形的层次,或者说指导着形的层次。
形气是同一的,气依附于形,形受气的指挥,气化而成形,任何东西有气才会成形,不然就是死尸,死尸也有死尸之气,人活着就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神气在,神气去则人身亡,气是主人,主人在则人能动能言能笑,主人去则生机断。
但气并不是最高的层次,因为医是世间学,所以只有用气的层次来指导中医,指导人们养生治病,再往上是神的层次,神统气,气化形;神依气,气托形,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千老师讲中医师讲鼻炎大秘密
大千老师讲中医师讲鼻炎大秘密得明理疗学习中医知识,积累健康财富,开启精彩人生第二十八期师:鼻塞、鼻炎两步走:第1步,把苹果机推热,最好整个脸都热,这个时候鼻炎轻的就会不停的流鼻涕,鼻子不舒服症状也会有所改观。
第2步,在苹果肌的上部靠近鼻翼两侧,找一条筋。
师:你们找一找,这地方有天筋。
师:就是这个地方,能摸到吗?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们,这是治疗鼻炎的关键!无论多顽固的鼻炎,是急性还是慢性,把这个筋按开,鼻炎症状立马缓解。
生:越按越发现里面有个大疙瘩。
生:老师一说还真发现我有疙瘩。
生:按了一会太阳穴疼。
生:使劲按了一下,感觉鼻子更通畅。
师:坚持按,一会儿鼻子就通畅,这个筋直接入到鼻子里,你们手法太粗糙,所以说有些隐藏的地方找不到。
生:有两个朋友都去做了鼻炎手术,手术切了息肉,过一阵又长。
师:千万别做鼻炎手术,就是把里面挖空了,最后得空鼻症,非常痛苦。
你只要把这条筋开了,堵塞鼻道的息肉就自己打开了。
生:这两天按苹果肌,也从内往外推按一下眼睑,发现里面疙疙瘩瘩的,结节特别多,按完感觉下眼睑有清凉的感觉?请问老师是啥原因?生:别怕疼,拨透按出汗。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啥的,尤其一躺下就鼻子不通气这种,当时就好,我是亲身经历过的。
师:越是结节疙瘩越要按,出现清凉感、发热感、冒凉气,都是好现象,就怕你没有感觉,脸部经络操,需要每天去做,按苹果肌只是第1节。
生:视力下降有用吗?师:按开了眼睛,眼花都能缓解。
为啥视力下降?眼周肌肉僵硬,调节能力变差,咱们的推眼周项目,就是专门针对眼睛的。
生:是我没按对吗?我也是按完眼睑有清凉的感觉。
师:花眼不是不可逆的!把眼睛周围都推开,对改善视力、延缓花眼,帮助很大。
清凉的感觉是对的,你还没到发热的程度,气血足的发热,气血不足的刚开始是清凉。
生:是的,好不好,试了就知道,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师:人都是怎么死的?大多数都是紧死的。
肌肉、神经、血管一紧,就到处都有压迫,各部分的功能就开始失常,最后崩溃,想想是不是?尤其是现在城里人节奏快,生活压力太大了,每天处在紧张状态中,不能放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千老师讲中医大千老师讲中医第十七课 20080318-体用及望诊由好人好保整理大家好,志一老师还没有来,今天本来安排志一老师先讲,我来做一下补充,如果单单讲体用,上次我觉得从我这方面来说,已经把体用的大概情况说了一下,因为体用是一个广泛的应用,不仅是中医有一个体用,体用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哲学观,也可以说是一个方法论,如果宽泛的来讲有些不好讲,必须联系一些实际情况。
我记得很早以前就跟大家说过,气道中医是一个体证的一个中医学问,不是思辨的,也不是计算而得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这就象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他们学习哲学的方法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近代很多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说的也不无道理,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中国哲学不是思辨的哲学,也不是推导的哲学,所以说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哲学,这个是很正确的,而且中国很多哲学家加以辩驳,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做这种辩驳,首先大家哲学的出发点,和对哲学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哲学是语录式的哲学,或者叫启发式的哲学,或者叫比喻的哲学,因为事物非常微妙,深不可识,有句话“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所以不可能用人力的方法方式加以限制和推导,那么见一点而以一点来说明,这是语录式的哲学,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像这样的都是语录式的,包括后来很多哲学家的哲学语录,让我们由一点而悟及其他,并非用一套僵死的推导方式来进行阐释,如果有方式,那么就是有局限,所以说咱们老祖宗的学问是体悟的哲学,最终是由自己内心感悟而得,并非来自于其他,这是我个人的认识,我记得让大家做过一个实验,双手做抱球状,停于胸前,或腹前,然后不断的拉伸,缓慢的拉伸,在这种拉伸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体会到气感,有的人感觉在拉伸过程中有阻力,就像抱着一个气团一样,产生这种阻力,其实这是对气的一个最初的感觉,也是最直观的感觉,我们在这讲气道中医,不是说立了一个杆子,做了一些概念,让大家去记去背,没有这个意思,你去亲身体验,你才能感觉这个气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很多兄弟也练过气功,应该对气有一定感觉,对普通人来说,做这种抱球拉伸,缓慢的,非常微妙的拉伸,你不断去体会两手之间的感觉,可以说大部分人,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会感到气感,而且这个气感是很真实,并且有不停的变化,并非是扎针灸时,麻、酥、涨、沉、痛,那种所谓的气感,上次麦多吉他们已经说了,拉伸过程中就是一个气团,后来我跟大家又说了,如果在拉伸中配以呼吸,缓慢拉伸配以深长的呼吸,让大家去体会气团的变化,不知大家下来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记得很早以前跟大家说过,希望借讲堂这个机会,让大家能够了解气道,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气道的世界,就像鱼在水中而不知水,我们在气中而不知气一样,如果没有人向你指明,或帮助你认识,那你可能身在其中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说我不仅希望大家听讲,而且要勤行,努力地去实践,并且自己去体会,因为讲过,气无处不在,流动于任何一个方面,包括他的事和他的物,古代有一个望气学,望气学在民间还在流传,可能大家很陌生,比如风角、望气,看这个整个音律,风吹灰这些东西,查其整个气机所发,这些都是关于气的一些体会和应用,或说风水呀,气见风则行,见水则止,这是在风水中一个典型的术语,风和水,风者动也,水者静也,风者阳也,水者阴也,风以动之,水以流之,或水以止之,山环水抱,山水,风水,其实这都是用来体会气机所在的要道或方法,因为我们正常人不能见气,而气托于形,所以我们必须以形而见气,就像中医经常所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气必形诸形,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形体,来推断气机所在,就是内经上所说的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所有的经脉经络,都是气所游行出入,如果找到这个游行出入的气,就像我们能够捕到猎物一样,如果找不到,就像失掉猎物一样。
麦多吉说拉伸时手一动,手关节会发出响声。
这个应该属于形的层面,应该进一步来体会在呼吸之间,气机的变化,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体会和认识整个气的世界,气这个世界是无远弗届的,充斥宇内,包举六合,无处不在,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看到了气的存在,并且用气的理论来指导临床。
无为而为说:拉伸的过程中,指尖会有麻的感觉,其实麻、痛涨,这些都是气机所发,但还不是你可以体会的气的状态,上次记得麦多吉已经体会到了,直接就可以体会到在中间有一个气团,两手相向时,作挤压状时,就像挤压皮球一样,会产生阻力,拉的时候也会产生和皮筋一样的阻力,而且这个阻力,如果你手掌敏感的话,你就会明显感觉象在水中,搅动水的感觉,但又不完全是,就像双手粘住一个气球,压和拉都会产生一定的气感,这个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不可能讲得太多,因为大家如果没有体悟的话,讲得多了会导致一种暗示,如果能体会到你立马就能知道什么叫气道中医的气。
妙心说:觉得两手间有气在动,发凉。
你看首先你感觉的这个气感不是一种幻觉,也不是暗示,而是可以反复操作,反复体会,并且印象不断加深。
决不是做那个试验,两个手并在一起,让一个手指长长,然后一比较,那个手指真的长长了,其实这个就是一个把戏,不是我们所讲的感觉,如果你能持续的感觉有热或者有凉,这也算是一种气感,因为大家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气场也不一样,所以两手产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体会,只要你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可以反复验证的,那么这就是一个体验,对气的一个初步的体验,天行健说,就像两手各拿一块磁铁一样,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所以说中医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内心体会的话,学中医只是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精髓,所有外在的,比如开方子、针灸、推拿、按摩包括其他一些民间的手段只是形的一方面,而内在的一方面大家应该努力认识,而不应该止步,就像很多人,不知这里有没有学占卦的,有没有知道梅花易数的,梅花易数是邵康节所做,是一本流传很广的占卦的书,如果仅看梅花易数并且照之而学,很难学通,这里就有一个未传的“窍”,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悟进去,梅花易数是在托周易讲数理,并且有一定的应用,这个应用不仅是我们所说的算卦,他里面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跟大家说一点,梅花易数只是形的一方面流传下来了,神的一方面隐而流行,并没有公开于世,故学者众而知者少,说这个主要想打个比喻,告诉大家学中医也一样,很多好的推拿师傅、针灸师傅,他们都有自己的气场,非常充分,从而能感染病人,鼓舞正气,而并非只局限于手上扎的针或按摩的穴位。
所以今天跟大家说这个气道中医的含义,就在于希望大家在下面勤学内功,在日常生活不断的体证,多看古代哲学的典籍才能有所证悟,不然到老学中医一场空,中医没有学成,可能身体还要毁了,对自己或对病人都没有过多的帮助,这就走到了中医“形”方面的一个死胡同,因为《黄帝内经》一再讲,上医守气,下医守形,形可以说是形体的形,也可以说是形式的形,总之形是变化万端的,因为中医的书汉牛充栋,不胜枚举,学一本你觉得还很有道理,再学你就发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下手,就像狮子遇到一群角马群无从下嘴,整个草原奔跑的都是角马看花眼了,如果陷入这样的理论的海洋,大家有多大的精力都无济于事,所以说一定要执一道,就像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你只要把那个最简单的核心,知道在哪,并且能勤而行之,熟练应用,慢慢的就可以化而成之,可以不断的推广,这些也都是孔子写《周易》说的一些话,“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没有思考没有作为,寂寂然没有任何动作,但是感而遂通天下,一定要强调一个感,这个非常重要,感不是思维出来的,不是想象的,也不是苦思冥想的,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于是通晓了天下的故,故当道理讲,这是孔子对《周易》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地步,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可以这样说,可以真正代表孔子的最高成就是他写的这个易传,又叫十翼,是对《易经》的解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周易》所有的显学方面的道理融汇贯通,用非常波澜壮阔的文字表达出来,留给了后人,他是孔子最高的学问成就,而并非是《论语》或《春秋》,如果有人有志于易学显学方面钻研的,可以努力来看《易传》,并且能够背诵,《易传》的《系辞》通篇都是至理名言,经典的话不断被后人引用,从我来讲,我非常崇拜孔子对《周易》显学方面的理解。
《周易》里面有一句话来形容体用,“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正好是对体用一个绝好的解释,神就是神用,方是定法,神用没有定法,易没有固定的形体,易可以做变易讲,也就是最高的对体用的阐释,用在这里非常恰当。
还有一句话,“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下面一句“不可为典要,唯变是从。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整个的气机,变动不居,他不会停滞,也不会凝结,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周流六虚,六虚是六种阶段,周是涵盖遍满的意思,中间还有一句,应该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是从。
”我给大家仔细讲一下,对大家理解气机整个的运化和指导中医临床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就是这股气,我们直接拿人的身体来理解这句话,因为他不仅指的人的身体的气机,万事万物的气机都可以用这个来解释,我们今天主要讲中医,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说,这股气在人身体上下周流,变动不居,从上中下三焦不断的流转变化,如烟如雾,如雨如露,不断在身体内蒸腾上下,周流六虚,你也可以说在六经中周流,这一团气上下无常,没有固定的上,没有固定的下,气机不可能总淤滞在上,也不可能总瘀滞在下,总之上下没有常法嘛,随人之喜怒性情而变化,跟着你的性情、呼吸而动,而产生了上下交替的不断变化,刚柔相易。
气有刚气有柔气,卫气为刚,营气为柔,上气为刚,下气为柔,外气为刚,内气为柔,怒时气刚,怯时气柔,白天气刚,晚上气柔,动时气刚,静时气柔,这个是刚柔的相易,不断的交替,气不可过刚,也不可过柔,气不可常刚,也不可常柔,都是刚柔相易,刚柔相叠而生变化,易是不断的变化,刚气变柔,而柔气化刚,对于我们人身之气都是如此。
如果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发怒,气冲于肝,向上冲达,肝举而目张,其实并非仅肝气上达,人身之气发怒时无不上达、发越,一怒时每一根汗毛、每一个细胞都是发怒的状态,这时所有的气都刚起来了,由常态而变成刚态,气刚血气充盈于肌肤,双目圆睁,头皮抱紧,怒气发作之后,刚气又化为柔气,就像塌瘪下来一样,气消,我们说消消气,就是刚气慢慢消弱变成常态,这叫消气,这个可以理解什么叫刚柔,不可为典要,所谓典和要,都是常道的意思,可以执的常法,大典和要道,不可为典要就是不能刻舟求剑,你说他是刚气,过一会不一定是刚气,阴阳相易,阳极则寒,阴极则热,寒热阴阳相推移,这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一个年轻人,气很壮盛,呼呼啦啦地向外散失,不注意保持这种旺盛的精力而不断的挥霍,慢慢的他的气机就衰弱下来,最终由刚气化为柔气,身体向衰弱的方向发展,所以说不可为典要,自恃他刚或自恃他柔,所有的刚柔相推而变化生衍,就像白天是刚气,晚上是柔气,常说的一句话,刚日读史,柔日读经,什么是刚日?你可以理解为奇数日,比如初一,初三、初五,这叫刚日,柔日呢,初二,初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