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并购背景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作业
(二)联想国际化战略的要求
• 在中国PC市场上,联想2000年左右已经达 到3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再往上提高 一个百分点,联想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联想决定充分发挥在PC领域的特长,通过 走国际化的道路寻求发展。
(三)追求协同效应
• 联想收购IBM PCD后,将形成全球仅次 于戴尔、惠普的第三大PC企业,全年营 业额将达到130亿美元,销售个人计算机 达到1400万台。届时将会在产品、市场、 技术、运营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协同效 应。
联想并购IBM对于双方的益处
联想
• 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 可以吸收和利用IBM在笔记 本上的技术;提升自身品牌 形象;合并后的联想有望跻 身世界一流PC制造商; • 这次交易使得联想从一家土 生土长的中国公司一跃成为 了全球性的PC厂商。 正如IDC国际业务副总裁 Phillipe de Marcillac对此发 表的评论说:“联想得到了它 一直梦寐以求的国际厂商地 位。
2003财年收入96亿美元亏损258亿美元全球pc市场上ibm以52的市场占有率排在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居第三2004年12月8日联想斥资125亿美元联想收购ibmpcd的最终交易代价为约8亿美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二、联想并购IBM的动因分析
• 联想收购IBM PCD的动因主要来自联想自 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国际化战略的需要以 及追求巨大的协同效应等方面。
• (一)联想发展战略的需要
• 2003年,联想做出新的重大战略调整,决 定重新回归PC主业,确立个人计算机业务 及相关业务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来发展, 并出售全部的IT服务和IT咨询业务。然而, 03/04财年的营业额由02/03财年的202亿港 元提高到231亿港元,而利润却由0.7亿港 元微降到0.2亿港元。在国内联想面临着戴 尔、惠普全球最大的两个厂商及国内众多 中小品牌的激烈竞争,营业额、利润的停 滞不前,严重困扰着一直追求发展的联想 管理层。如何突破PC业务发展的瓶颈做精 做大,成了联想管理层首要考虑的问题。
【并购重组】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课程(DOC 32页)
【并购重组】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课程(DOC 32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目录一、背景介绍及并购过程(刘江浪) (3)(一)行业背景 (3)(二)并购各方概况 (6)(三)并购过程 (13)二、并购条款及分析(杜勤杰) (14)(一)订立主要附属协议的原因和好处 (14)(二)订立各项知识产权协议的原因和好处 (17)(三)订立雇员事项协议的原因和好处 (18)三、并购估值分析(赵煊增) (19)(一)股利折现模型(DDM) (20)(二)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DCF) (21)四、交易方式——并购中对价支付方式的规定(陈亦凡) (28)(一)联想和IBM PCD的财务表现: (28)(二)股权结构变化: (30)五、收购后会计财务影响(王丹) (34)(一)红利政策 (38)(二)薪酬福利政策 (39)六、并购后治理结构、管理层以及整合风险(郑逸) (42)七、交易结果及并购启示(陈佳苑龚纯) (51)(一)并购期望产生的效益 (51)(二)期待取得效益的实际效果 (53)(三)并购存在的额外风险和不利因素: (57)(四)模型分析 (59)(五)并购效益预期和实际差异的原因分析 (66)(六)并购启示 (67)一、背景介绍及并购过程(刘江浪)(一)行业背景1. 2004年全球个人计算机产业概况个人计算机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可划分为:原材料与供应;芯片,零配件的生产;外设、征集生产与柱状;平拍与设计;个人计算机软件及营销服务五个主要环节。
其中零配件分为一般元件和核心元件两大类,外设和整机又分成中低档产品和高档产品两大类。
图一个人计算机产业的“微笑曲线如下”:资料来源google搜索结果微笑曲线左侧的计算机产业的上游,由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和韩国的少数大型厂商控制着计算机各个关机不见得研发与生产,包括中央处理器、动态存储器、液晶显示器和系统软件,在这个部分垄断厂商之间竞争的关键是技术、制造能力、生产规模和产业标准,缠上的目标是瓜分全球市场。
联想-IBM并购整合措施与效果分析
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CATALOGUE
并购整合效果分析
财务效果分析
01
02
03
收入增长
并购使联想获得了IBM的 PC业务,显著提高了公司 的收入水平。
盈利能力提升
通过优化运营成本和提升 品牌形象,联想的盈利能 力得到了提高。
资产质量改善
IBM的优质资产和专利技 术使联想的资产质量得到 了显著改善。
非财务效果分析
优化公司业务结构
联想和IBM在业务上有一定的互补 性,通过并购,联想可以优化自身 的业务结构,实现业务的多元化。
并购的过程简述
01
2004年12月,联想宣布以13亿美 元收购IBM的PC业务,其中包括 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 ThinkCentre台式电脑。
02
2005年1月,联想正式完成对 IBM PC业务的收购。
人力资源整合
总结词
人才保留、激励机制
详细描述
联想与IBM注重人力资源整合,通过人才保留和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双方在员工培训 、职业发展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度融合。
文化整合
总结词
尊重差异、传播核心价值观
详细描述
联想与IBM在文化整合方面,尊重双方的文化差异,同时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融合,实 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IBM
IBM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 科技公司,主要从事IT服务、咨 询、服务器、存储、软件等产品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并购的动因分析
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并购,联想可以获得IBM的 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进而提高
联想并购IBM案例
联想并购IBM案例一、案例背景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则是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公司,成立于1911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本案例将介绍联想集团并购IBM的背景、动机、过程以及影响。
二、并购背景1. 联想集团的发展自成立以来,联想集团一直致力于个人电脑制造和销售业务,并在中国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联想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联想集团开始考虑通过并购来实现快速发展。
2. IBM的转型在21世纪初,IBM逐渐从传统的硬件制造商转型为一个注重软件和服务的公司。
这一转型战略使得IBM在全球IT服务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IBM的硬件业务逐渐面临竞争压力,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三、并购动机1. 联想集团的动机联想集团希望通过并购IBM来实现以下目标:- 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借助IBM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品牌优势,加速联想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 提升技术实力:通过获取IBM的技术和专利,提升联想集团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实力,加快产品更新迭代速度。
- 拓展服务业务:借助IBM在IT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发展和壮大联想集团的服务业务,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2. IBM的动机对于IBM而言,与联想集团的并购有以下动机:- 退出低利润的硬件业务:IBM的硬件业务面临着竞争压力和低利润率,通过出售给联想集团,可以减少成本和风险。
- 专注于高利润的软件和服务业务:IBM希望通过剥离硬件业务,将更多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在软件和服务领域,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并购过程1. 谈判和协商联想集团与IBM开始进行并购谈判,并派出高层代表进行协商。
双方就交易结构、股权比例、资金支付方式等进行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一致。
2. 审批和合规在并购过程中,联想集团需要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并确保交易符合反垄断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渠道与销售网络
IBM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和 客户关系网络为联想提供了拓展 市场的机会,有助于提高销售额 和市场份额。
并购的风险与挑战
1 2 3
文化差异
联想与IBM在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较 大差异,可能导致员工流失、管理混乱等问题。
业务整合难度
并购后两家公司的业务整合面临诸多困难,如产 品线重叠、渠道冲突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 源解决。
01
企业形象提升
并购IBM使联想的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增强了消费者对联想品牌的信任度。
02
03
客户基础扩大
联想通过并购IBM,成功吸引了更多企 业级客户,扩大了客户基础。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研发投入增加
联想并购IBM后,加大了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 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技术整合
联想将IBM的技术与自身技术进行整合,提高了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03 并购结果
CHAPTER
财务表现
营收增长
联想并购IBM后,公司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市 场份额扩大。
利润提升
通过优化运营和降低成本,联想实现了利润的 显著提升。
财务结构改善
联想通过并购IBM,优化了自身的财务结构,降低了财务风险。
市场地位提升
全球市场份额扩大
并购IBM后,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成 为全球领先的PC制造商。
并购动因
拓展全球业务 联想希望通过并购IBM,快速进 入国际市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和品牌影响力。
提高竞争力 通过并购IBM,联想可以获得更 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资源,提高 自身在全球个人电脑和IT服务市 场的竞争力。
技术整合 联想希望获取IBM在高端服务器、 存储、软件和云计算等领域的技 术和知识产权,提升自身技术实 力和创新能力。
联想并购背景
一、产业背景:200年正值全球化席卷各国经济之时,全球产业内部的分工与分化更加明显。
以PC行业为例,全球能够生产CPU的企业大致只有英特尔、AMD、IBM等几家企业,且英特尔大有“独步天下”之势,而全球能够生产PC的企业可谓数不胜数。
全球PC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英特尔这样的主角,但离开了任何一家充当配角的PC整机生产企业,这个行业依然可以健康发展。
是否有能力创造出一种新的竞争模式与竞争要素也许是重归PC、拓展全球经营的联想能否真正意义上战胜戴尔、惠普等企业,成为全球PC制造龙头企业的关键。
显然,依靠联想自身的实力、技术与资源根本不具有创造新的行业竞争模式的能力,而且,处于生产层面的联想也并没有能力创造一种突破性变革技术,进而改变整个IT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背景:(一)联想背景:1、1989-1993年创业阶段: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1993年随着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
2、1994-2003年的PC阶段: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
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
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颓势;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同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首位;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3、2004年开始的全球化阶段: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并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二)I BM背景: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英文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她曾列为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
联想-IBM并购整合措施与效果分析
联想-IBM并购整合措施与效果分析联想-IBM并购整合措施与效果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进行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策略。
而其中一次备受瞩目的并购案是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交易,这次交易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本文将对这次并购的整合措施和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并购背景和动机:1.1 并购背景:在2004年,联想集团宣布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通过这次并购,联想迅速扩大了其全球市场份额,并获取了IBM的先进技术和品牌认可。
这次并购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的崛起。
1.2 并购动机:首先,联想希望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IBM拥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先进的技术以及庞大的销售渠道,而联想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可以迅速进入全球市场,并借助IBM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其次,联想还希望通过并购来获取IBM的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
IBM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创新和研发,拥有许多领先的技术和专利。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可以获得这些技术和专利,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
最后,联想希望通过并购来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在2004年,中国国内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而联想在中国市场占据着领先地位。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可以借助IBM的品牌和技术来进一步巩固自身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二、并购整合措施:2.1 文化整合:在并购过程中,文化整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由于联想与IBM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在整合过程中需要进行文化融合。
联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文化整合,例如共同组织文化培训、交流活动以及设立联合工作小组等。
通过这些措施,联想成功地实现了文化的融合,使得合并后的团队能够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2.2 业务整合:在并购后,联想需要进行业务整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联想并购IBM和收购moto的案例(1)
2.过程 收购协议于2004年12月8日公布,于 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2005 年05月01日下午3点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 购IBM全球PC业务.
3.影响 中国:实现了中国品牌战略上的大突破,是中国 在实现后现代过程中,走向世界的一种新选择。 其特点在于,在技术实力不足的国情条件下, 把市场力转化为资本力,再用资本力整合生产 力,以企业强国方式走向世界。 联想:IBM的电脑研发力量,先进的管理和文化. 是联想最缺门的东西.收购IBM对联想进入国际 PC高价值品牌产品领域发展至关重要.合并后的 新联想将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 第三大PC制造商。
这里真正的赢家是IBM。
二.收购moto
1.背景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原因是因为联想本身手机的兼容性, 系统流畅性还是不如那些所谓的大厂商的。当然联想是 一家大型公司,它发家靠的是传统PC,但是传统PC的趋 势我们也看到了,随着移动终端的崛起传统PC行业正在 衰退,所以联想需要马上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联想的手 机技术无论外观设计还是软件技术都不如国内的很多厂 商,那么必然要通过收购像摩托罗拉这样技术相对成熟 的移动公司。至于到底前景怎样谁也不好说。就像两年 前我们铁定的说诺基亚能靠微软重新回归世界,可是最 后连手机业务都被人收购了。
对于任何一个优秀的产品来说,品牌的战略都包括最少5年以上的计划和财务安排。如果不是实施这 样一个五年期的品牌战略。而仅仅是随便进行一个为期一年的品牌投资将是出于一些策略性的考虑。 是打造一个联想的品牌来支撑Think还是打造Think来力挺联想,这样的两难困境使得联想无法实施如何 理性的品牌投资。 TCL收购汤姆逊点燃了中国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热情。我个人坚持认为这样的收购战略比自己 去海外进行品牌推广更高效。但是,我这里推崇的国际品牌收购,意在拥有这样的品牌而不是租用。 实际上,这笔交易对于联想来说,相当于每年支付1.3亿美元来租用IBM品牌,另外还需承担5亿的 债务。这个非常高昂的租赁费用!如果不在协议里规定联想品牌“租用”的协议过期后,IBM可以在 五年后出售其拥有的联想股权而且不遭受贬值风险,那么它今天收购来的这些有形资产可能来完全贬 值,一文不名。 为什么联想要接受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的制造商没有真正领会品牌的文化 和内在逻辑,以及它对于消费者和市场营销的根本意义。品牌通过降低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从 而支持着高价产品策略,但是品牌的建设需要巨额的投资,尽管对于其产生的边际收益来看这样的投 资完全值得。品牌就是更高价格的指向。 中国目前的商业文化仍然是生产和价格主导;而不是品牌主导。他们更相信低成本是他们最终致 胜国际竞争者的秘笈。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品牌不过是廉价商品的象征。实际上,这个名字越具有 符号意义,商品就可以更少的依赖低价来竞争。但是,任何试图减少这种价格依赖性都不值得花上 17.5亿的租赁费。 品牌远远不只是一个标识,它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品牌也不是高堂庙宇,每年让消费者 顶礼膜拜—次。它就是生活中个人成功的标志,像星巴克、耐克、索尼、宜家以及IBM。这就是为什 么公司愿意巨额打造品牌,因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售出,从而换来丰厚的回报。 可能另外一些联想用来平衡这个交易劣势的内幕没有公布。那些没有公布的品牌使用条件和更新 条款仍不为公众所知,联想应该为自己留有余地。如果这样的话,联想应当透露这点,起码让他们的 股东们可以坚信公司并未陷入圈套。 但是,当然股东们会严重关注这笔交易的荒唐性,而理智地表现出他们不满。因为这场交易使他 们的股权被稀释,长期的品牌价值能否抵消这种稀释的可能更是很渺茫。
联想并购IBM案例
目录1 并购背景 (1)1.1公司简介 (1)1.2商业环境 (1)1.3财务状况 (3)1.3.1联想财务分析 (3)1.3.2交易价格分析 (6)2 并购原因 (7)3 并购方案 (8)4 并购风险及其治理 (9)4.1人才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9)4.1财务风险及其治理 (10)4.1客户流失风险及其治理 (10)4.1品牌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11)5 并购类型 (11)6 并购结果 (11)7 并购效应 (12)8 并购经验 (14)9 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启示 (14)参考文献 (17)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案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仅次于戴尔和惠普,。
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
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1并购背景:1.1公司简介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1万人之多,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4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965亿美元。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
自1993年起,IBM连续十七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
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
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联想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铺垫:一、投资投资是经济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将一定数量的资产投入某种对象或者事业,以取得一定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的活动。
二、并购与跨国并购企业并购是企业控制权的一种运动过程或者说让渡行为,是增强企业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或途径。
其目的或为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营;或为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实现分散经营或综合化经营。
企业兼并行为和企业收购行为都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
图1 跨国并购结构图跨国并购实质是企业并购的延伸,因此也可以细分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
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
跨国并购是企业根据全球经济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对企业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规模等进行重新组合调整的组织变革或制度创新,是企业对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案例分析:一、并购背景(一)并购双方简介联想:联想集团成立于,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目前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名员工,己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ehines Corporation)的英文缩写。
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雇员31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联想并购IBM PC 案例描述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 的全球 PC 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变更调整。
IBM 高级副总裁史蒂芬- 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
蛇吞象并购经典案例 联想公司与IBM重大并购案例分析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联想收购IBM公司其下
2.IBM 出售PC 部背景及动因
• IBM, 全称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或万国商业机器
公司, IBM 出售个人电脑事业部动因: 剥离弱势 PC 核心业务, 从1998年开始其个人电脑业务年 年亏损, 卖掉PC 业务, 卸下包袱集中资源发展服 务器及IT 服务等高利润业务, 重新在另外一个高 端领域抢占制高点。
以及原联想销售额在新公司中所占的比例 ( 25% ),粗略估计新联想2005年~2012 年的营业额以5% 的比例增长。
• 假设2: 新联想头三年的净利率为2% ,2008年
~2012年的净利率提高到3% 。净利率主要由两 个方面决定: 一是毛利率,二是一般费用率( 费 用率定义为: 一般费用率=毛利率-净利率)。
• (3)将总部搬到纽约, 目的是把联想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
降到最低
• (4)IBM 通过其现有的近3 万人的企业销售专家队伍, 并
通过 网站, 为联想的产品销售提供营销支持, 创 造更多的需求,
• (5) 同时联想开始大力开掘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
并加紧夺取成熟市场上的中小企业用户
• 4. 品牌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 品牌风险: • 联想并购前的路线是走中低端市场, 这与
治理措施
• 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 (1)联想和IBM 派遣大量销售人员到各个大客户去做安
抚工作、说明情况, 一起和大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 让新老 客户真切的认识新联想, 了解新联想, 对新联想重新定义。 (2)联想和IBM建立了广泛的、长期的战略性商业联盟; 全球销售、市场、研发等部门悉数由原工BM 相关人士负 责, 联想的产品也通过IBM 加盟到联想的PC 专家进行销售。
联想并购IBM动因分析之联想方
一、联想公司概况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发展成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0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3年,联想电脑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但在全球PC市场上,联想市场占有率不到3%,而且在全球PC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在国际市场也缺乏销售渠道。
二、联想收购IBM 对公司发展创造的优势(强强联合,整合全新团队,进军国际市场)对于联想而言,并购IBM PC 资产意味着公司在国际扩张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凭借其当前2.2%的市场份额,以及IBM5.5%的份额,联想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PC 制造商。
这次收购,在联想公司看来,是其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联想已成为首家收购全球驰名品牌的中国国有控股公司,而且与此前中国公司的多数跨国交易不同,联想收购IBM的业务,不是因为政府的命令或收购自然资源的宏观经济需求。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首先在心理上是一次信心跳跃,毕竟联想和IBM之间的这笔交易可能会是中国并购市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联想整合了 IBM 的PC 业务,这意味着PC 时代迎来了中国起点。
新联想继承了IBM 的Think 系列产品后,将在相当长的周期内享用 IBM公司的品牌。
强强联合整合了两个互为补充的市场,并通过两个深具互鉴性管理团队的结合,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这既是联想博弈全球、决胜未来的关键,也是起步较晚、积淀较浅的中国企业快速切入世界市场的重要保障。
联想与IBM的博弈不是简单“收购”式的买卖行为,而是各自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这种合作利用对方的品牌优势,将产生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多样化的产品。
联想——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之路
联想并购IMB的PC业务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企业一:联想集团一、企业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了两个主要的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业务合作伙伴以及和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员工超过23000名,并建立了以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构架。
二、企业的创立、成长、发展历程及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起步阶段(1)1984年,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当时名称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2)1988年,新技术发展公司与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共同创办香港联想,采用英文名称:Legend。
香港联想成立。
(3)1989年,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成立,第一次在国内把“联想”作为企业及集团名称。
(4)1990年推出联想电脑,首台联想微机投放市场。
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电脑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联想品牌在中国的IT土壤中开始生根发芽,联想电脑销量、声誉不断提高。
(5)1992年,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
(6)1993年,联想进入"奔腾"时代,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
1993年底随着联想品牌声誉的不断提高,联想亮出了“扛起民族计算机工业大旗”的口号,让联想品牌在成长的中国IT行业中格外受到关注。
第二阶段:1994年——2004年,迅速发展阶段(1)1994年2月14日,联想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联想品牌首次在海外财经市场亮相。
联想并购IBM背景分析
过程: 过程:
收购协议于2004年12月 日公布, 2005年 收购协议于2004年12月8日公布,于2005年1月27日获联 27日获联 想股东批准通过,2005年05月01日下午 日下午3 想股东批准通过,2005年05月01日下午3点联想正式宣布 完成收购IBM全球 业务 全球PC业务. 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联想: 联想:
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而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 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而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这 是联想以及很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是联想以及很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联想在创新方面 乏善可陈, 乏善可陈,该公司此前的主要战略就是跟随行业标准的制 定者——芯片巨头英特尔以及软件霸主微软 前不久, 芯片巨头英特尔以及软件霸主微软。 定者——芯片巨头英特尔以及软件霸主微软。前不久,联 想开始面向收入较低的中国农村地区销售采用AMD处理 想开始面向收入较低的中国农村地区销售采用AMD处理 器的低价电脑.在成本结构方面, 器的低价电脑.在成本结构方面,联想距离戴尔等国际巨 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联想最新一个季度的库存周期为 22.7天 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期仅为4 22.7天,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期仅为4天。由于PC组 由于PC组 件的价格下调速度很快,因此对于PC厂商而言缩短库存 件的价格下调速度很快,因此对于PC厂商而言缩短库存 周期至关重要.此外, 周期至关重要.此外,联想的领导者在国际经验方面仍然 有一定欠缺。目前联想只有3%的营收来自于中国以外的 有一定欠缺。目前联想只有3%的营收来自于中国以外的 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因此,联想收购IBM的 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因此,联想收购IBM的 PC部门后无论是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是在欧美市场的 PC部门后无论是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是在欧美市场的 后勤保障和供应链都将大大提升。 后勤保障和供应链都将大大提升。
浅谈联想并购风波
浅谈联想并购风波联想集团是中国最著名的电子科技企业之一,以其在电脑、手机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的业务而闻名于世。
然而,联想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一系列的并购风波。
下面我将从历史、原因和影响等方面展开浅谈。
首先,我们来看看联想并购风波的历史。
在2005年,联想以18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这次收购被认为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然而,在此之后不久,联想便陷入了问题之中。
在2006年,联想发布了一款带有安装了预装恶意软件的笔记本电脑,导致其声誉受损。
此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联想遭遇到销售下滑的困境,因此宣布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裁员。
随后的几年里,联想经历了管理层变动以及扩张策略的失败等问题。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些并购风波的原因。
首先,联想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对于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同时,联想对于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不熟悉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其次,联想在扩张策略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联想的扩张步伐过于激进,导致其遭遇到困境。
此外,由于联想涉足的领域过于宽泛,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些并购风波对联想的影响。
虽然联想在并购过程中面临了很多困难,但是通过努力,联想逐渐恢复了声誉并实现了业务的增长。
在过去的几年里,联想逐渐扩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通过收购手机品牌摩托罗拉后,其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长。
此外,联想的数据中心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并购智能计算机公司IBM x86服务器业务,联想进一步加强了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实力。
综上所述,联想并购风波是联想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虽然曾经面临过诸多困难,但通过不断努力,联想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未来,联想需要更加注重管理和运营,确保未来的并购能够更加顺利,并实现持续的增长。
同时,联想也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保持领先地位,以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联想并购IBMPC业务后评估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后评估4联想并购IBM PC业务背景及现状分析4.1并购背景及过程介绍4.1.1联想与IBM(1)联想集团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员工超过23000名,全球超过2500个销售代表和覆盖全球的渠道销售体系,年营业额达167亿美元,并建立了以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
1986年研制成功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开发出可一键上网的个人电脑,并于2003年,推出完全创新的关联应用技术,从而确立了联想在3C时代的的重要地位。
凭借这些技术领先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巅峰,2006年联想已连续十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4年后,联想生产了自有品牌的第一百万台个人电脑。
2003年,联想将其英文标识从“Legend”更换为“Lenovo”,开启专业化、国际化战略进程。
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并购完成后的联想拥有领先的商用笔记本产品、领先的研发和产品差异化能力、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34](联想发展历程如表4-1)。
(2)IBM集团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总公司设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全球有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范文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篇一一、引言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全球战略扩张的常用方式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技术和资源,纷纷进行跨国并购活动。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通过多次跨国并购活动实现了从国内到全球的快速扩展。
本文将围绕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历程及整合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揭示其成功的内在逻辑与外在策略。
二、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的背景与历程联想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其跨国并购的背景主要源于对全球市场的渴望、技术的追求以及资源的整合。
在过去的十年里,联想集团先后完成了对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等重要并购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三、跨国并购的动机与策略1. 扩大市场份额:联想集团通过并购,迅速进入了新的市场,增加了市场份额,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2. 技术与资源整合:通过并购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研发团队,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
同时,整合被并购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国际化战略:联想集团通过并购逐步实现了全球化的布局,扩大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范围。
四、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策略1. 组织架构整合: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将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2. 人力资源整合:对被并购公司的员工进行评估与调整,保留优秀人才,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确保团队的稳定与高效。
3. 文化整合:尊重并融入当地文化,与被并购公司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4. 业务整合:对被并购公司的业务进行梳理与优化,实现业务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五、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的成效与挑战经过多次跨国并购,联想集团在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技术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差异、市场环境变化等挑战。
但通过有效的整合策略,联想集团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增长。
六、结论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及整合策略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联想-ibm并购整合措施与效果分析
在并购过程中,双方进行了深入的商业谈判和技术交流,以确保并购的顺利进 行。同时,双方还进行了相关的监管审批和备案工作。
02
并购整合措施
组织架构整合
01
02
03
确定组织架构
根据并购后的战略目标和 业务需求,重新设计组织 架构,确保各部门职责明 确、协调顺畅。
调整管理层级
根据业务规模和复杂度, 适当调整管理层级,提高 决策效率和定人力资源计划
根据并购后的业务需求,制定人 力资源计划,包括招聘、培训、
绩效管理等。
优化人员配置
根据员工特长和公司需求,合理配 置人员,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 效率。
加强员工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 合素质,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整合
了解双方文化
加强文化交流
在并购前对双方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包括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 等。
业务协同发展
并购后,联想-IBM在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中心等领域 的业务协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了整体竞争 力。
全球化战略布局
并购后,联想-IBM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得到加强,在全球范 围内建立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了 市场份额。
企业文化融合效果分析
文化差异处理
联想和IBM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并 购后双方积极处理文化差异,实现了文化融合。
联想-ibm并购整合措施与效 果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并购背景与动因 • 并购整合措施 • 并购效果分析 • 并购风险与挑战 • 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
01
并购背景与动因
联想与IBM的概况
联想
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业 务范围涵盖个人电脑、移动设备 、数据中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产业背景:
200年正值全球化席卷各国经济之时,全球产业内部的分工与分化更加明显。
以PC行业为例,全球能够生产CPU的企业大致只有英特尔、AMD、IBM等几家企业,且英特尔大有“独步天下”之势,而全球能够生产PC的企业可谓数不胜数。
全球PC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英特尔这样的主角,但离开了任何一家充当配角的PC整机生产企业,这个行业依然可以健康发展。
是否有能力创造出一种新的竞争模式与竞争要素也许是重归PC、拓展全球经营的联想能否真正意义上战胜戴尔、惠普等企业,成为全球PC制造龙头企业的关键。
显然,依靠联想自身的实力、技术与资源根本不具有创造新的行业竞争模式的能力,而且,处于生产层面的联想也并没有能力创造一种突破性变革技术,进而改变整个IT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背景:
(一)联想背景:
1、1989-1993年创业阶段: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
二十万元成立的;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1993年随着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
2、1994-2003年的PC阶段: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
标
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
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
兼总经理。
同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首位;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3、2004年开始的全球化阶段: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
更名为“lenovo”,并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二)I BM背景:
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英文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她曾列为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
1981年,IBM开创了个人电脑市场,并成为行业领头羊。
但随着戴尔和惠普的崛起,IBM电脑PC销售额不断下滑,连年亏损,在1998年PC 部门的亏损额就已达到了9.92亿美元。
对于IBM的管理层而言,竞争激烈、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PC业务已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他们所着眼的是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器与存储以及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含量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高端市场。
三、并购原因分析:
(一)I BM出售原因:
1、IBM面临危机:全球计算机需求量出现下滑,经济萧条导致企业开
支缩减,IBM增长率下降;
2、PC业务拖累IBM的整体业绩:IBM的服务业务收入金额和占比在
1994-2004年间成上升趋势,软件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维持在15%-18%之
间,且利润贡献率达33%,但PC业务2001-2004年上半年期间累计亏损
9.65亿美元;
3、IBM战略要求:IBM的市场战略已经与PC业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远。
IBM要全力争夺的是IT服务以及服务器等高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
(二)联想并购原因
1、规模效应会使联想获益:企业并购对规模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企业
通过并购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规模,使其经营成本最小化。
联想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收购IBMPC部门之后公司规模将大幅度增加,这会有利于从营销、管理、科研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目标,使原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这种规模效应形成之前,未来两年内联想的利润势必会出现一定幅度亏损;
2、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时,必须考
虑当时目标企业的全部重置成本与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总额的大小,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并购可能性大。
对于联想而言,完全凭借自身力量要打造IBM 这样一个品牌,资金和时间上的成本不可预计;
3、联想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并购的动因源于对市场的控制,提高行
业集中程度及市场占有率,增加长期获利机会。
虽然联想此举还无法实现其垄断地位,但就目前联想的国际化战略而言,完全可以借此迅速打开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形成市场势力,缓解国内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为长期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管理层驱动力:为了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企业经营者往往倾向
于并购。
因为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最迅速有效的手段,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则有助于促进经营者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从现在各方对联想此次收购的态度来看,最担心风险的往往是投资者和股东,管理层的态度却是最乐观的。
四、并购方案: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 PC部门。
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 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 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
介此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联想在付出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联想股票的同时,还承担了IBM 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自于IBM对供应商的欠款,对PC厂商来说,只要保持交易就会滚动下去不必立即支付,对联想形成财务压力。
但对于手头上只有4亿美元现金的联想,融资就是必须的了。
在2005年3月24日,联想宣布获得一项6亿美元5年期的银团贷款,主要用作收购IBM PC业务。
收购后,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46%,IBM18.9%,公众流通股35.1%,其中IBM的股份为无投票权且3年内不得出售。
为改善公司负债率高,化解财务风险,联想又在2005年3月31日,引进了三大战略投资者,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 )、泛大西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Capital LLC)分别出资2亿美元、1亿美元、5000万美元,共3.5亿美元用于收购IBM PC业务之用。
引入三大战略投资者之后,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现金和股票也发生了变化,改为8亿美元现金和4.5亿美元的股票。
联想的股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联想控股持有27%,公众股为35%,职工股为15%,IBM持有13%,三大战略投资者持有10%(3.5亿美元获得,7年后,联想或优先股持有人可随时赎回)。
三大战略投资者入股后,不仅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更优化了公司的股权结构。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