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 假说组成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1.语言输入假说概述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书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 将他的五大假说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输人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
语言输入假设作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区分了“学习”与“习得”的概念。
他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习得第二语言的。
二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了解语法规则,背诵单词等;而二语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无意识地学会使用母语。
只有在习得一门语言之后才能说掌握了这门语言。
那么,学习者必须要置身适当的语言环境中,接受适当的语言输入,才能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
同时他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十l。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t十l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习得这门语言。
2.理想语言输入的特点(1)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那么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
克拉申 语言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又称“监控理论”)。
此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组成: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1] [2]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一)习得/学得假说习得/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
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是一致的;“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
“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正如儿童母语习得过程。
“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
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
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
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
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
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
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
Krashen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
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
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一、引言监控理论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如何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
该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本文将对克拉申的监控理论进行述评,旨在阐明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发展历程以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克拉申监控理论概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说:习得-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其中,习得-学习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通过潜意识的语言习得过程实现的,而学习是有意识的过程。
监控假说则认为,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会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习得的知识或学习的知识。
三、克拉申监控理论的发展自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提出以来,它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虽然该理论在某些方面仍有争议,但它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监控理论的各个假说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理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克拉申监控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该理论强调了可理解性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这为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其次,监控假说启示我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应注意运用习得的知识,而非仅依靠学习的知识。
最后,情感过滤假说提醒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以降低情感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它为我们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该理论强调可理解性输入、习得-学习差异以及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对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监控理论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需要未来的研究加以解决和完善。
例如,如何准确定义“可理解性输入”以及如何有效降低情感过滤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便更好地将监控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中。
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输入假说——精选推荐
克拉申(Krashen)五个假说。
一是习得-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启示我们语言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外语学习理论不能照搬母语习得理论。
二是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启示我们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接触真实目的语材料的机会,如先听后说,先读后写。
第三是监察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他认为,学习只是对运用语言进行编辑或监察,使用者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掌握要用的规则,并专门注意到语法的正确性。
该假说给我的启示是课堂上提问学生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据说有人作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实际等待时间都少于他对学生们所说的时间。
第四是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启示教师要给学生输入并理解比当前语言稍多一点的语言材料,还有个公式:i+1。
这一点启示我教学中输入的信息要让学生可理解,主要面对中等生,不要讲过于难的东西。
并且所讲的东西要注意趣味性和关联性,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输入量,但不要过多。
控制为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加一点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五个是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
情感因素因人而异。
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最佳情感条件有三: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和学习者心情舒畅、没有什么过高或过低焦虑感。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克拉申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世界了性声誉。
克拉申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得的“输入假说模式”,这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
克拉申二语习得假说
克拉申关于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说克拉申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他所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以及引发讨论最多的理论。
克拉申的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1)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 )“习得”和“学得”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学习者形成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是克拉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克拉申认为,习得和学得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它们在心理过程、发生环境、知识性质和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等诸多方面都各不相同,并且这两个过程也不能互相转化。
“习得”是下意识(subconscious )的过程,类似于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
习得者的注意力放在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上,而非语言本身的形式上。
通过自然交际,习得者下意识地将语言进行内化,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
“学得”则是有意识(conscious )的过程,学习者将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而非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上,学习者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习得”来的语言,储存在大脑的语言区;学得来的语言,贝U不在语言区存储。
“习得”与“学得”的区别(2)监控假说( The Mo nitor Hypothesis )“监控”即注意、留心、纠正语言的形式。
克拉申认为,“习得”使人获得真正的语言能力,二语学习者通过“习得”的知识生成语言输出;“学习”起到的作用有限,主要是让人有意识地判断和调整自己的语言形式,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正确。
这种判断、留意、调整的过程就是监控的过程。
监控既可能发生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能在其之后。
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 )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多年以来关于二语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学者们专注研究的方面包括语言的学习与习得,双语教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等。
在这些理论之中,南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Stephen Krashen的五个假说被视为二十世纪末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1]。
Krashen的五大假说理论包括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与分析每一个假说,并谈谈五个假说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五个假说的含义1.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学习是有显著不同的[2]。
语言习得的概念的过程是小孩子如何获得他的第一语言的过程。
无论是这个过程的本身,还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换言之,学习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获取了某些知识。
另外,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受意识控制的。
学习者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理解目标语言的相关规则。
Krashen还进一步指出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永远不可能成为潜意识的习得过程[1]。
2.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在自然顺序假说的基础上[2],语言学习者学到语言的语法结构的过程是可预测的或者是遵循了自然的顺序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将会必然首先学到某些语法结构,然后才学到其他的结构,Krashen同时说明了这种顺序是受到了第一语言习得的影响,而不是语言授课的影响[2]。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1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2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在关系。
根据这个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
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
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
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
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容而不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
因此,在说话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进行。
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因为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
3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他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这就是他著名的i + 1 公式。
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浅谈对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解
浅谈对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解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或者有指导的情况下,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受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的启发,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二语习得理论,在其著作《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监察模型”。
克拉申认为,在二语习得中,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为情感因素和学习者的智力因素。
该理论由5大假说构成,分别为: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下面我将就这五点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习得与学习假说习得和学习假说是克拉申五种假说中最重要的,也是广为语言学家和从业者所熟悉的。
习得和学习为成人第二语言习得者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获得语言的能力。
习得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行为与过程,例如儿童获取第一语言就是一种习得过程,其结果便是形成语感。
这种习得来自于自然环境中有意义的交流,谈话者注重的是表达意思而非语法规则正确与否。
而学习是可观察且有意识的,在语言学习中,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区分语言习得与学习的标准是学习者对语言规则运用的有意识程度,而非语言环境。
此外,克拉申还提出了著名的“无接口”理论,即习得的知识与学习得到的知识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知识,无法转换。
然而,对克拉申的这种“无接口”理论有部分人士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学习者在课堂环境中学到二语语法知识是他们关于目的语语法理性知识的主要来源。
经过反复操练和实践运用以后,这种外显知识即学习的知识可变得程序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转化为内隐知识,即习得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有接口”理论。
笔者认为,这种不同意见的出现很有意义,既体现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二、监控假说该假说认为,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达时,常常会不自觉留意自己的语言是否正确。
这种“注意”或“留心”其实就是监控过程。
其基本意思为:言语由“习得系统”产生,学习只有一种功能,即“监察”或“编辑”。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 假说组成
sequenced )。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 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 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 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 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 奏效。 4 情感过滤假说 (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 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 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 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 intake )。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 是:1)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 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 则收效甚微。2)性格。自信,性格外向,乐于置 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 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 松。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 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 5 自然顺序假说 (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 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例如,一些实验表 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 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 名词所有格 ’ s 等。克拉申认为,自然顺序假说
刺激。一个人在口渴时会讲出“I would like a glass of water.”。 斯金纳认为,人的言语行为通过各种强化手段而获得。在某一语言 环境中,别人的声音、手势、表情和动作等都可以成为强化的手段。由 于言语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孩子们就能逐渐地养成语言习惯,学会使用 与其语言社区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强化,语言习惯就不能形 成,语言是不能学习到的。 行为主义习惯形成的学习模式: (Stimulus)→ (Organism) →(Response Behavior)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行为主义把研究动物所获 得的结论,无保留地运用到复杂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作出粗略和肤浅的 见解,它强调环境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决定有机体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必 然要忽视人在言语行为中的主动作用和独立作用。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一 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掌握某一种结构复杂的语言。 二、认知主义的习得理论 乔姆斯基(Norm Chomsky)是认知主义习得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乔氏认为任何发育正常的儿童能在短短几年内获得母语使用能力,这个 事实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解释不了。儿童是不可能根据他们听到的数量有 限的句子,通过归纳、推理和抽象概括而习得母语语法和学会母语使用 的。乔氏认为,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植于大脑里的所谓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或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按乔氏理论,外部环境和语言输入只有“激活”语 言习得机制的作用。 母语心得过程: 语言输入→普遍语法→特定语言的语法 认知主义习得理论强调的是人脑中的内在因素,而不是习得的外部 环境和语言输入。对于普遍语法是否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作用的问 题,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 三、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博士(D.Krashen)的理论常称为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 1、监察模式由五个假设组成,即习得和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 监察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述评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
述评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作者:祁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4期【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起由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语言教学工作中影响甚远,该理论由五个假说构成。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五个假说,同时对该语言学习理论做了相应的评价,最后提出了它们对外语教学工作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监控理论二语习得述评一、引言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为著名,但也存在诸多争议的一个理论就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汉译名:克拉申)提出的语言监控理论。
该理论由五个著名的假说构成,分别为: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五个假说之间互为影响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监控理论“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
该理论对语言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五大假说1.习得-学得假说。
克拉申认为获得第二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即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学得(Language learning)。
前者是一种潜意识、非正式、日常暗含的学习方式,儿童掌握第一语言正是采用这种方式。
而后者是一种有意识、正式、明确的学习方式,在外语课堂中主要通过该方式进行语言学习,即教师通过教学计划和教材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通过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从而达到对所学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自然顺序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人们学会一门语言规则有固有的顺序,这一顺序似乎不是单纯由这些规则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也不依赖于语言课堂上所授语言内容的次序。
克拉申输入假说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输入假说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作者:段于兰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17期摘要克拉申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由五个著名假说构成其主体,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
在这五个假说当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成分。
本文在重点介绍输入假说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克拉申二语习得输入假说模式大学英语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人们在掌握母语以后获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和规律。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之间的相通之处和本质差异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不可否认,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科水平、学习环境、心理特点、社会影响等因素都与中小学阶段有着明显的转变,正确恰当的运用二语习得理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才能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1 关于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目前在我国语言学界二语习得理论的主流派即是在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
具体而言,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理论组成,这五个假说依次是:语言习得- 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输入假说模式的核心部分。
他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二语输入,才能产生积极作用的习得,即要符合i + 1 的要求。
“i”指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1”指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状态之间的间隔距离。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特点:(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
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incomprehensible input)只是一种噪音。
(2)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论文《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意义》阅读笔记课堂汇报
• 3、对意义的关注最终指向了交际
双向互 动
可理解输 入
习得
输出
(有意义的交际)
这实际上是把交际模式引入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从而把输 入和输出层面统合起来。交际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 ,一方传 送信息,一方接受信息。但双方并不是固定的,传送者在下一 次交际时就有可能是接受者,接受者在下一次可能变成传送者
• 这种输入一方面能够给语言学习者一个正确的句法框架 ,另一方面 ,在降低难度的同时也提供了 明确的信息,显示出了渐次向母语层次提升的趋势 ,有利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 能力进一步发展, 这两种层次的句子在交流过程中是混合在一起的,不能够截然分开。i 水平的句子稳固基本的交流 平台,i+1水平的句子为语言学习者创造更大的能力增长空间。而且 ,随着语言学习者的水平 日 益进步 ,周围的“看护人语言”和“外国腔”也会逐渐消失。
,在交际模式中,意义始终是核心和灵魂。
小结
•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也可以视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范式在第二 语言习得领域的延伸,不论坚持以语言习得制为理论核心 ,还是强 调“看护人语言”强调对意义的关注 ,都是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实 践普遍语法范式的应有之义。
• 我觉得监控理论对二语习得者来说有一定得理论借鉴意义,它强调有 意义的双向互动(看护人语言对幼儿),然后行进可理解性输入,最 后习得,最后输出,这一过程都是在交际中完成的,强调意义的重要 性,但是我觉得这一理论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语言结构的重 要性,那么习得者可能就会说出一些错误的句子(i水平的句子), 所以我觉得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在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去习得第二语 言
克拉申“监控 理论”的意义
输入假说
70年代, 美国语言 教育学家 科拉伸提 出来的
克拉申五个假说与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克拉申五个假说与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克拉申(Krashen)五个假说包括习得-学得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习得-学得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启示我们语言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外语学习理论不能照搬母语习得理论。
首先就习得和学得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而言,受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语法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曾日渐冷落。
盛行一时的交际法因教师素质、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时间与外语水平限制而难以推广。
名目繁多的考试驱使许多师生陷入到茫茫题海战术中大量精力投入到细致的语法项目研究和词义辨析上,课文讲解主要是几个语言点加上零散的语言项目,很多学生少有语言积累,多用英语词汇和汉语思维加上不牢固的语法知识来造句,故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间严重失调,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因此我们应理性地看待Krashen的习得/学得假说对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作为克拉申监控理论中的五个重要假说之一,与其他四个假说一样,是监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接,共同阐释了第二语言的习得机制,离开了自然顺序假说,监控理论将难以存在,并且面对部分学者对自然顺序假说持有质疑的现状,就本人观点而言,学界对第一语言习得者的词素习得顺序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词素习得顺序的实证研究,都为克拉申自然习得顺序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可以预见的自然习得顺序,语言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自然顺序,为学习者更好的习得语言提供便利。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1.语言输入假说概述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书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 将他的五大假说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输人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
语言输入假设作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区分了“学习”与“习得”的概念。
他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习得第二语言的。
二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了解语法规则,背诵单词等;而二语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无意识地学会使用母语。
只有在习得一门语言之后才能说掌握了这门语言。
那么,学习者必须要置身适当的语言环境中,接受适当的语言输入,才能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
同时他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十l。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t十l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习得这门语言。
2.理想语言输入的特点(1)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那么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1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2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
根据这个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
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
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
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
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
因此,在说话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进行。
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因为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
3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他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这就是他著名的i + 1 公式。
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对汉语初学者的启示
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对汉语初学者的启示摘要: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较为全面而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
本文重点是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对汉语初学者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输入假说汉语初学者有效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并且很全面的理论是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
他的理论主要由五个假说组成:(1)习得——学得假设(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2)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3)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4)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5)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而在五个假说中,输入假说又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要想达到理想的输入,克拉申认为就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即可理解性(comprehensive)、趣味与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not grammatical sequenced)和足够的输入量(i+1),“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在kreshen输入理论的指导之下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krashen的输入理论应用在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写出来,主要针对汉语初学者的应用,与同行们一起分享,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指出。
首先,笔者认为要想把一门语言学好,就必须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足够的输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语言习得。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1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2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
根据这个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
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
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
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
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
因此,在说话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进行。
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因为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
3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他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这就是他著名的i + 1 公式。
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章节题库(语言习得理论)【圣才出品】
第5章语言习得理论一、填空题1.克拉申的假说包括学习与习得、自然顺序、监控、输入、______假说。
【答案】情感过滤【解析】输入假说理论,由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提出,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实现,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者必须听懂可理解的输入,二是习得者在情感上必须对输入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
这是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原则。
2.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______。
【答案】乔姆斯基【解析】先天论,又称“内在论”,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是在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基础上的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先天论主张人类的习得语言是要把复杂的语言规则“内化”的过程。
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3.______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答案】迁移【解析】迁移是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正迁移,有的起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也叫干扰。
4.在中介语产生的诸多根源中,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和______是两个重要的根源。
【答案】目的语系统【解析】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及目的语系统是中介语的产生的重要根源。
二、判断题1.生活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作用的泛化现象。
【答案】√【解析】经典条件作用,又称巴浦洛夫条件作用或条件反射,是联想学习的一种形式,首先被巴浦洛夫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 进行。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因为作者 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 3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 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克拉申认为,只 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 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 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 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 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 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 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 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 入。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 (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 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 )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 一种噪音。 2)既有趣又有关 (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 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 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 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 ( not grammatically
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悉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 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 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 动地提供了。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悉得的必要 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按照输入 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对输入假设的理解关键点就是comprehensible input “i+1”。+ 1 就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加了“一点点”难度。换句话说,我们正是因 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其实大家寻找的答案,最主要的出处就 在这一条上。我们之前对一系列误区的分析,很多都能从这一假设中找 到依据。我们今后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不断自己创造这一条件。稍 后我们详细说明。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这 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 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 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 急着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 (5)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克拉申提出情感过滤假设来说明心理或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 响。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 可以学好目的语了,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心理上的因素影 响着他悉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因素是:1)动机(Motivation) 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2)信心(Selfconfidence)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 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忧虑程度(Anxiety) 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 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 这一假设有点偏语言教学经验谈,它的重要性也常被忽视。(后来 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人在试图说外语而又说不出来时因焦虑而在脑部产 生的电流,可以电死一只老鼠,可见学外语时的焦虑程度之高。) 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输入→Filter→语言习得机制→习得到的能 力 2、监察模式与外语教学
sequenced )。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 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 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 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 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 奏效。 4 情感过滤假说 (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 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 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 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 intake )。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 是:1)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 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 则收效甚微。2)性格。自信,性格外向,乐于置 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 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 松。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 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 5 自然顺序假说 (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 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例如,一些实验表 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 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 名词所有格 ’ s 等。在口渴时会讲出“I would like a glass of water.”。 斯金纳认为,人的言语行为通过各种强化手段而获得。在某一语言 环境中,别人的声音、手势、表情和动作等都可以成为强化的手段。由 于言语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孩子们就能逐渐地养成语言习惯,学会使用 与其语言社区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强化,语言习惯就不能形 成,语言是不能学习到的。 行为主义习惯形成的学习模式: (Stimulus)→ (Organism) →(Response Behavior)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行为主义把研究动物所获 得的结论,无保留地运用到复杂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作出粗略和肤浅的 见解,它强调环境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决定有机体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必 然要忽视人在言语行为中的主动作用和独立作用。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一 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掌握某一种结构复杂的语言。 二、认知主义的习得理论 乔姆斯基(Norm Chomsky)是认知主义习得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乔氏认为任何发育正常的儿童能在短短几年内获得母语使用能力,这个 事实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解释不了。儿童是不可能根据他们听到的数量有 限的句子,通过归纳、推理和抽象概括而习得母语语法和学会母语使用 的。乔氏认为,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植于大脑里的所谓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或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按乔氏理论,外部环境和语言输入只有“激活”语 言习得机制的作用。 母语心得过程: 语言输入→普遍语法→特定语言的语法 认知主义习得理论强调的是人脑中的内在因素,而不是习得的外部 环境和语言输入。对于普遍语法是否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作用的问 题,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 三、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博士(D.Krashen)的理论常称为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 1、监察模式由五个假设组成,即习得和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 监察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 1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 “学 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 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的认识。 2 监控假说 ( The Monitor Hypothesis) 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 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个 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语言 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 力。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 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这种监控功 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 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 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 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 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 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 3)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 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内容而不 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因此,在说话 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
Hypothesis)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 途径是“语言悉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 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 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 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悉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 掌握。 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认 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 他同时还认为,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语言掌握是没有什么帮 助的。这一点中国同学值得注意。 (2)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悉得实际上是按可以 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悉得,另一些语法 结构后悉得。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 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悉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 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 (3)监检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悉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 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 话语由“习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 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 其后。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 不是悉得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上。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 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 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 (4)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 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 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