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hypothesis克拉申输入假说教育课件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238ea9ebb8f67c1cfad6b86c.png)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
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
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习得—学习假设和输入假设,并总结出语言输入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大量性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与莲花指美国南加洲大学语言学系教授Krashen.S.D.于1977-1982年提出“语言监控模式”假说(The Monitor Model),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个理论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进程》(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这三本书中拓展成为基础更为广泛的著名的五个假设,用来解释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的原因,这五个假设是指: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Hypothesis)、语言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
![krashen](https://img.taocdn.com/s3/m/0c20c2056f1aff00bfd51e15.png)
语言输入假说1.语言输入假说概述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书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 将他的五大假说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输人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
语言输入假设作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区分了“学习”与“习得”的概念。
他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习得第二语言的。
二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了解语法规则,背诵单词等;而二语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无意识地学会使用母语。
只有在习得一门语言之后才能说掌握了这门语言。
那么,学习者必须要置身适当的语言环境中,接受适当的语言输入,才能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
同时他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十l。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t十l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习得这门语言。
2.理想语言输入的特点(1)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那么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
输入假说理论课件
![输入假说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27b6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6.png)
输入材料的选择
根据输入假说理论,教师在选择 语言教学材料时应注重语言的可 理解性和多样性,提供适合学生 水平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逐步
提高语言能力。
输入过程的指导
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形式 和功能,通过提问、解释、演示 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用法
和意义。
输入与输出的结合
教师需设计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 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 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有效结合。
创新与发展
通过与其他理论的整合与对话,输入假说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以 适应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05 输入假说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i+1原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有效应用 总结词:挑战与改进
详细描述:i+1原则强调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 当前水平,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有益指导。教 师可选择难度适中的范文,引导学生模仿并逐渐 掌握高级词汇和句型,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与互动假说的关系 互动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交际互动实现的,而输入假 说理论则强调输入的重要性,两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都有 一定的作用,但侧重点不同。
02 输入假说的基本原理
i+1原则
总结词
i+1原则是输入假说的核心原则,指语言学习者应接触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 语言材料。
详细描述
i+1原则强调语言输入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这种略高于 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语言习得。
详细描述
监控模型强调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的自 我监控与修正能力。在听力理解中,教师可 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能力,通过上下文线索、 语调等判断听力材料中的言外之意,并修正 自己的理解偏差。
Krashen的输入理论(PPT课件)
![Krashen的输入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0b21fabd64783e08122b79.png)
12
Box 6.2 is about New York pronunciation of the post-vocalic [r]
Firstly, we should know that pronouncing [r] is considered prestigious, and leaving it out may be thought to be ‘slovenly’in some places. One such place is the New York area in the united States.
Acquisition: some theories
Made by Wandy
1
Stephen Krashen
When do you know about Krashen?
2
Krashen’s Input Theories
• The principal tenets of the theory, i.e. an amalgam of five hypotheses.
8
• Krashen’s own illustration of his monitor hypothesis.
Learning (the monitor)
acquisition
(a creative construction process)
output
9
Acquired knowledge
监控假设图示
4
学习(learning)
指学习者有意识地接受某种语言的正规教 学,以获得所学语言的语言知识、语言技 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从而能够掌握并运用 这种语言的活动。
研究生学术报告——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与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输入模式PPT
![研究生学术报告——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与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输入模式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db6e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1.png)
教师课堂话语综述
教师课堂话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 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 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传递教 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的职业用语和交际 用语的总和。
一般来说,教师课堂话语由教师语言、学生语 言、师生言语交往方式构成。
课堂话语可分为:导语、提问语、讲析语、结 语、和应变语。
• 3.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扩展性(extending)话语。
教师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及时捕捉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并能引导学生注意到正确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间, where is your exercise book? Tom: Mm...I...Mm, sorry . Teacher: Did you forget your homework ? (Extending 1) Tom: Yes ... Teacher: You did? (Extending 2) Tom: Yes, I did. Teacher: So, you forgot to bring it to school...didn’t you?
Thank you
(Extending 3)
Tom: Yes, I forgot...it this morning. Teacher: Don’t forget your homework next time. Remember?
(Extending 4)
• 4.教师要掌握必要地课堂提问技巧。
提问语具有激发创新思维、引导启发、信 息反馈的功能,我们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设置 在教学的关键处;要在学生理解教材的疑难 处设问;和要选好提问的角度。
结论
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恰当地运 用教师话语是所有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固有观念,适当控制 教师话语的数量,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练习的 机会;提高教师话语的质量,注重交际气氛的培 养;把握语言输入的针对性、难易度;熟练运用 话语技巧。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话语输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 高他们运用语言的水平。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PPT学习教案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120a1b307e87101f696f0.png)
教师、母语者在与语学习者交际时,都会调整其语言,为学习者提供 了理想的语言输入。
第29页/共50页
三、“沉默期”是获得可理解输入的必经 阶段
“沉默期” 指学习者没有足够 能力讲话的那段时间,短至几 小时,长达几个月。
第2页/共50页
语言监控模式的含义
语言监控模式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这个 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来的。
后来,Krashen(1981,1982,1985)先后提出了“ 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使他最初的语言 监控模式更加完善。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70-80年代是最为全面的理论 模式,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由于该模式本身存在的 诸多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尽管如此,该模式对 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对该模式感兴趣 的是语言教师,而不是二语习得研究者。
语;自然的交际;关注语言传 学习;关注语言形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的意义;可理解输入
心理过程 下意识、内隐学习
有意识、外显学习
知识类型 习得的知识是隐性语言知识, 学得的知识是显性语言知识,是可
是不可言说的程序性知识; 以明确陈述的陈述性知识
储存方式 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 本质上属于元语言知识,也存储在
大脑的左半球,但不一定在语言区
第4页/共50页
一、“习得”与“学习”的假说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
成人L2学习者有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两者 在获得方式、心理过程、所获得的知识类型、作用 等方面都不同
输入假说理论PPT
![输入假说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5e747a1eb91a37f1115c37.png)
输入假说 The Input Hypothesis
这一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曾用一本专 著论述这个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性的 (comprehensible)语言输入”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 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 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 + 1 公式。 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3.输入假设过分强调输入,忽视和排除输出,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 培养。输入和输出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两个终端行为, 输入是基础,输出是目的,两者互补互动,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克拉申 只强调输入,忽视输出,认为输出与语言能力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 在“听说读写”多项技能中,克拉申只强调接收性技能如听和阅读, 忽视和排斥产出性技能如:写和说。
习得与学得假说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对“习得”和 “学习”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第二语言能 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是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 “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儿童习得 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习得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 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正好契合乔姆斯基的“先天论”) “学习”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以及有意 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 “掌握”。 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 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习”的结 果,不是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
自然顺序假说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5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5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69813bf51e79b8969022611.png)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
第二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基本证据
第三节 关于语言监控模式的理论争议
第一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
克拉申
语言监控模式的含义 语言监控的五个假说
斯蒂芬· 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 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 世界了性声誉。
二、教师话语为L2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
教师话语是教师课堂上对学习者所说的话语,特点 是语速较慢、句子结构完整、句法简单。 母语者对外国人所说的“外国人话语” (foreigner-talk)与教师话语有相似的特点,根据 外国人的语言水平进行调整。 这些话语的特点,虽然不是导致习得的直接原因, 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 教师、母语者在与语学习者交际时,都会调整其语 言,为学习者提供了理想的语言输入。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但并不 会影响习得的顺序。
以上是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的主要内容。在监控模 式的基础上,克拉申提出了评价教材和教学法的六 条标准: 1.可理解输入是理想输入。 2.可理解输入应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或与学生 的要求相关。 3.不遵循语法顺序。 4.充足的实用的交谈方法。
上世纪70 年代初,克拉申提出了 “监控模式”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 为核心;80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 步扩充修订,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
语言监控模式的含义
语言监控模式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这个 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来的。
后来,Krashen(1981,1982,1985)先后提 出了“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使他最初 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完善。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70-80年代是最为全面的理 论模式,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由于该模式本身存在 的诸多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尽管如此,该模式 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对该模式感兴 趣的是语言教师,而不是二语习得研究者。
克拉申输入假说与外语教学
![克拉申输入假说与外语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7b25dc14028915f804dc289.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语言监控模式假说](https://img.taocdn.com/s3/m/8f7dd74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c.png)
在输入假说中,可理解的输 入对语言学习起着决定性作 用,是习得的充要条件。但 是有学者列举了语言学习取 得成功的74项条件,其中只 有第71项和“可理解的输入” 有关。这说明,可理解的输 入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并 不是充分条件。
PEPORT ON WORK
01
四、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
在学生掌握该兼语句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使”字兼 语句的句型,最后使学生学会“使”字兼语句。
01
克拉申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 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 听力理解来实现的,而不是通 过“说”获得的。口头表达是 语言习得的结果而不是它的成 因和动力,它是在学习者通过 可理解性输入提高语言能力之 后自然而然出现的结果。
(三)自然顺序假说的意义
一. 强调自己环境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二. 自然顺序假说可用来解释学生犯错现象:学 生之所以在已学过的某些语法结构上还会犯 错,是因为那些结构的习得过程尚未完成。
三. 自然顺序的研究成果可为二语教学的大纲编 排提供合理参考。
(四)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的争议
一. 自然顺序假说是建立在英语语素习得顺序研 究基础上的,而英语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本身 在理论假设、调查手段方面都还有待商榷。
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成人二语习得与儿 童母语习得之间的差别。事实上,母语习得和二 语习得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和学习 过程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二.自然习得顺序假说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一)概述
克拉申赞同科德的内在大纲假说,认为人们习得语言规律是有一定的 顺序的。克拉申还通过实验得出习得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语素是按照 一定的顺序的,这种顺序不受学习者母语和年龄的影响,称为自然顺序。
krashen
![krashen](https://img.taocdn.com/s3/m/d079c9d128ea81c759f57804.png)
语言输入假说1.语言输入假说概述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书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 将他的五大假说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输人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
语言输入假设作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区分了“学习”与“习得”的概念。
他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习得第二语言的。
二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了解语法规则,背诵单词等;而二语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无意识地学会使用母语。
只有在习得一门语言之后才能说掌握了这门语言。
那么,学习者必须要置身适当的语言环境中,接受适当的语言输入,才能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
同时他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十l。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t十l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习得这门语言。
2.理想语言输入的特点(1)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那么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
Input Hypothesis
![Input Hypothesis](https://img.taocdn.com/s3/m/0e795c7e7e21af45b307a850.png)
3.The disadvantages of Input Hypothesis
(1).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received criticism later for he mistook "input" as "intake"(the actual share of input that has been internalized by the leaner). (2). Krashen did not offer a clear defintion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His input hypothesis lack a indepedent lingustic definition to explanation what is comprehensible input.
2.The advantages of Input Hypothesis
(1). The input hypothesi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put, and provide one of the effetive way of language learning. It has great implications on the second/foreigh language teaching.
Input Hypothesis
1.Brife introduction of Input Hypothesis 2.The advantages of Input Hypothesis
3.The disadvantages of Input Hypothes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quisition?
The Input Hypothesis
• The Input Hypothesis makes the following claim:a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condition to move from stage i to stage i+1is that acquirers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Ways of getting input???
How do we move from stage i,where i response current competence,to i+1,the next
level in second language
Brief Introduction
Brief Introduction
Stephen Krashen is an expert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specializing in theori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Much of his research has involved the study of non-English and bilingual language acquisition.
Krashen’s well-accepted theory of second acquisition has had a large impact on all areas of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 since the 1980s.
His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sists of five main hypothesis: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the Monitor Hypothesis,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 the central part of this overall system.
The Input Hypothes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Krashen's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input hypothesis attempts to explain how learners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inputhypo thesis克拉 申输入假说 Pion
The theory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mplication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for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Four points
I
The Input Hypothesis relates to acquisition,not learning.
III
When the input is understood and there is enough of it,i+1 w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