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浅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与外语教学

浅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与外语教学

浅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与外语教学浅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与外语教学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该理论核心部分“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然后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现状,探讨该假说对目前外语教学的有益启示。

论文关键词:输入假说,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启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五大假说构成,这五个假说分别是: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本文主要评析其中的“输入假说”,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略谈这些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一、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的认识(一)“输入假说”的内容在五大假说中,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说”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输人假说试图解答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怎样才能习得语言这个重大问题。

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

“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i+1),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只有当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特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够理解输入,而输入又有足够量时,输入就会自动提供,且学习者就能自动获得必要的语法。

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这种习得过程便自动产生。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建立在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基础上的,其中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的“简化的语言”(Modified-language)和“语言学习沉默期”(the Silent Peroid)为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发表时间:2018-08-27T09:38:40.52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作者:喻敏[导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输入假说”的内容,以及此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启示,然后指出了其局限性。

提要:在众多的二语习得理论中,Krashen的“输入假说”影响深远,也颇具争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输入假说”的内容,以及此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启示,然后指出了其局限性。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可理解性输入外语教学一、引言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的研究存在很大分歧,一直都没有一个定论。

Krashen(1985)提出了著名的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因为这个假说主要回答了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以及怎样才能习得语言这个重大问题。

二、“输入假说”的理论内容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式。

输入在二语习得中是学习者所接触到的目标语材料。

这个“接触”包括听到或看到。

他认为促成语言习得成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

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大量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遵循自然语言习得顺序,最佳的输入量是“i+1”,其中“i”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指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层次水平。

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可以从i发展到i+1的阶段。

因此,Krashen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注重意义的语言交际,语言输入应该是相互关联的、有趣的。

三、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Krashen的“输入假说”影响广泛,对外语课堂教学很有启发意义。

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课堂上教材中使用的语言和教师话语都应是可理解输入,课外的可理解书目更可以多种多样,报纸杂志、文学名著、科技文章等都是便利高效的输入资源。

克拉申“输入假设”述评

克拉申“输入假设”述评

作者: 李晓芳
作者机构: 长沙电力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77
出版物刊名: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7-118页
主题词: 输入假设;习得;I+1理论;摄入;输出
摘要: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是最有争议的外语学习理论之一,它主张习得的一个主要条件是习得者借助于语境和语言信息理解略为超出其语言水平的理想的语言输入,这一假设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领域受到极大的重视和研讨,但同时不等是理论本身还是该假设对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指导都招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和反对。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发展文献综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发展文献综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发展文献综述摘要: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自引入中国后,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汉语国际教育学界有关输入假说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了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学界输入假说的研究阶段、特点、成果并结合实际给予评价。

关键词:输入假说;文献综述;对外汉语20实际70年代,克拉申在《二语习得的年龄,学习速度及最终成就》中提出“语言监控模式”,后来又提出“可理解输入”和“输入假说”的概念。

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

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在改革开放后才进入学科建设发展的蓬勃时期,国外的二语习得理论传入中国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讨论。

笔者根据在CNKI查阅到的文献,将国内学界关于克拉申“输入假说”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A.初步发展阶段。

20实际80年代到90年代为对该理论的引入阶段。

主要是对克拉申的假说进行介绍,如,桂诗春(1980)、吴丁娥(1990)等。

21世纪初期,出现针对该理论的评述及与教学初步的结合,如,郑银芳、吴叔良(1990)等。

B.研究成熟阶段。

研究者将输入假说与教学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从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课内外影响学习者的各种因素等方面讨论该理论对本学科的影响。

如,刘清平(2001)、张莉(2001)、程相文(2001)、周健(2003)、杨惠元(2000)、王永阳(2022)、贾冠杰、林磊、兰芸等。

一、初步发展阶段克拉申的假说起初是由国内外语教学界的学者引入的,用于研究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

桂诗春最早将克拉申的假说引入国内外语教学,他在论及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时提到克拉申的“监查模式”,“运用‘照顾式语言把‘输入变为‘吸入”“自然顺序”等,他认为该假说很值得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深入讨论。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一、引言监控理论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如何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

该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本文将对克拉申的监控理论进行述评,旨在阐明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发展历程以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克拉申监控理论概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说:习得-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其中,习得-学习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通过潜意识的语言习得过程实现的,而学习是有意识的过程。

监控假说则认为,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会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习得的知识或学习的知识。

三、克拉申监控理论的发展自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提出以来,它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虽然该理论在某些方面仍有争议,但它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监控理论的各个假说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理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克拉申监控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该理论强调了可理解性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这为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其次,监控假说启示我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应注意运用习得的知识,而非仅依靠学习的知识。

最后,情感过滤假说提醒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以降低情感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它为我们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该理论强调可理解性输入、习得-学习差异以及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对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监控理论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需要未来的研究加以解决和完善。

例如,如何准确定义“可理解性输入”以及如何有效降低情感过滤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便更好地将监控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中。

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模式”自其问世起便成为二语习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它激发了人们对二语习得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

本文对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进行了分析,综合了一些学者对它的评价以及对该理论的发展的研究,并谈到了其对外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输入假说”的概念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世界了性声誉。

克拉申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得的“输入假说模式”,这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

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

在1985年出版的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一书中,Krashen进一步论述了输入假设理论及其应用。

具体而言,Krashen的“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 ①语言习得- 学得(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③监控假说; ④语言输入假说; ⑤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这五个假说彼此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一)习得—学得假说克拉申(1985)认为成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有两种相互独立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方式,即:习得和学得。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作者:任亚玲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03期摘; ; 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语言学家是斯蒂芬·克拉申( Stephen D. Krashen )。

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针对从知网选取的论文期刊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研究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克拉申; ; 输入假说; ; 对外汉语教学一、克拉申“输入假说”内容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对二语习得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核心内容。

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输入习得语言知识,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输入的语言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用“i+1”表示,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

i+1则是下一阶段应达到的语言结构水平,以及稍稍高出目前的语言水平。

克拉申认为教说话的最好办法是给他可理解的输入,并反复强调口语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二、国内研究现状笔者通过对从知网下载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整理,发现自2010年以来针对“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种是“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二种是“输入假说”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第三种是“输入假说”在分项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四种是基于“输入假说”理论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视教学研究和网络学习资源的创建。

(一)“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充分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论是“一对多”的汉语教学还是“一对一”的汉语教学,具有趣味性的可理解输入有助于教学且有利于习得者习得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过程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语习得过程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语习得过程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采用历时文献分析法,以上世纪80年代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为起点,从语言输入、吸收、输出三个角度,对有关二语习得过程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最后指出这些理论成果的发展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二语习得;输入;吸收;输出引言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指“在自然和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Ellis,1985)。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输入、吸收与输出是三个最为关键的环节。

“输入”是指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能接收到的并能作为学习对象的语言,输入的形式包括听和读;“吸收”是指被内化并纳入中介语系统的输入部分,从根本上讲,只有被吸收的输入才会对二语习得起作用;“输出”是指学习者在经过输入吸收后产出的语言与信息,输出的形式包括说和写。

随着认知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与渗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剖析输入、吸收与输出。

本文将以Krashen“输入假说”为基点,从输入、吸收与输出的角度,对二语习得过程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述评,最后阐述其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的启示意义。

一、二语习得过程的研究视角1.输入理论及其发展述评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Krashen在他的“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中首次使用了“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这一概念,并将可理解输入假说,即“i+1理论”,作为其“监控模式”的核心内容。

根据Krashen (1982)的定义,如果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是i,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

i与i+1的缺口或距离,是通过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结构的调整,以及语言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和学习者以往的经验来弥补的。

Krashen(1985)进一步指出,最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四个特征:可理解的,有趣且关联的,非语法程序安排的和足够量的。

2.吸收理论及其发展述评Corder(1967)首先将语言输入(input)与吸收(intake)区分开来,他认为输入是学习者可及的,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语言输入形式不一定能保证语言的吸收,即使是可理解输入也是如此。

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综述

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综述

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综述
冯淳林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30)8
【摘要】在众多二语习得理论中,极具影响力的则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假说是其创立的监察模式的核心部分,他试图用这一假说解释学习者怎样习得语言,这一假说对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学术界认为该假说存在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理论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冯淳林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在英语报刊教学中的应用 [J], 段丽丽
2.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质疑 [J], 杨柳
3.克拉申的"i+1"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J], 王建功
4.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综述 [J], 李博琳
5.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综述 [J], 李博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研究综述

了 ” ( a h n, 1 8 。 克 拉 申 明 确 指 出 , 只 要 学 Krs e 9 2) 习者 接 触 到 的话 语 里 含 有 “ 理 解 输 入 ”,语 言 习 可 得便 会 发 生 。 输 入 假 说 其 实 包 含 了 四 个 要 素 :其 一 ,输 人 数 量 :克 拉 申 认 为 语 言 习 得 有 赖 于 大 量 的 语 言 输 入 , 必 须 为 学 习 者 提 供 足 够 数 量 的 语 言 输 人 。其 二 ,输 入质 量 :学 习 者接 触 到 的语 言输 入 必 须 是 “ 理 可 解 的 ”,必 须 含 有 i +1结 构 即 语 言 输 入 材 料 的 难 度
中图分类 号 :H 3 35 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7 - 0 (0 1 0 -160 6 25 9 2 1 )50 3 -2 4
二 、 输 入 假 说 的研 究 与 应 用 回 顾 1 “ 入假 说 ” . 输 “ 入 假 说 ” 研 究 的 年 代 分 布 基 于 对 克 拉 申 输 输 入 理 论 研 究 的 3 篇 论 文 ,笔 者 对 这 些 论 文 发 表 的 4 年 代 进 行 了 统 计 ,并 依 据 论 文 发 表 数 ,将 近 2 0年 的研究 划分 为 以下三个 阶段 : 第 一 阶 段 : 研 究 起 步 阶 段 (1 9 年 至 2 0 90 00 年 ),此 十 年 间 关 于 输 入 理 论 的 研 究 甚 少 ,相 关 论 文 仅 有 2篇 。 第 二 阶 段 :研 究 发 展 阶 段 ( 0 1年 20 至 20 0 5年 ),此 五 年 间 关 于 输 入 理 论 的 研 究 有 了 增 多 的 趋 势 ,相 关 论 文 发 表 数 达 8篇 。 第 三 阶 段 :研 究 成熟 阶 段 (06年 至 2 1 年 ) 短 短 五 年 间 , 20 00 , 关 于输 入理 论研 究 的论 文 发 表 达 2 4篇 ,是 上 一 个 阶 段 论 文 发 表 数 目 的 三 倍 ,进 展 不 可 小 觑 。 2 .输 入 假 说 研 究 内 容 分 析 基 于对 克 拉 申输 入 理 论 研 究 的 3 4篇 论 文 , 可 以 把 研 究 内容 分 为针 对 理 论 的 述 评 与 理 论 在 实 际 中 的应 用 两 大 方 面 。基 于 这两 方 面 可 以进 行 如 下 细 分 :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综述张梦丽(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情感过滤假说”是克拉申监察模式的“五个中心假说”之一,称为“屏蔽效应假说”。

本文以“情感过滤”和“对外汉语”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到2003年一2020年的国内研究文献共29篇,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综述,理清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及之后有待研究的方向,并为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文献综述对外汉语一、引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一种第二语言习得模式,即监察模式(The MonitorModel)%Krashen的监察模式共有五个假说,即:习得----学习假说、监察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这一理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

“情感过滤假说”是监察模式“五个中心假说”之一,也称为“屏蔽效应假说”。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对于习得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仅有这一条件还不足够。

要解释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一种可能是他们的可理解语言的输入量不同,另一种可能是学习者的不同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这里的情学习者的机、自信和焦虑等,为此,他提出了“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这一概念。

“情感过滤”的是学习者的可理解的输入习语言的心理障碍,也就是说,情感因素并不在整个语言习的过中,是输入入语言习得®(116-117)O 于情感过滤假说的,们学中不仅要可理解的输入,还要情感过滤的,二、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内研究综述笔者“情感过滤”和“对外汉语”为,在中国知2003年一2020年的研究共29,中士论15篇,论文14,论的研究,者的29为理论研究、应研究和研究大,中理论研究为研究和研究,(一)理论型研究的29篇文献中,有15篇文献属于理论型研究的,中有5于研究,10于,研究。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克拉申(krashen)的五个假说是具有广泛争议的。

本文通过对五个假说的分析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最具有争议性的是输入假说,它缺乏定义的恰当性和解释的功效性。

基于kaplan的理论评价模型,其他的几个假说也是可争论的。

基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的启示,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意识到他们的责任除了语言教学本身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的焦虑,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可忽视的是,批判式思维的价值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五大假说二语习得克拉申外语教学多年以来关于二语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学者们专注研究的方面包括语言的学习与习得,双语教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等。

在这些理论之中,南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stephen krashen的五个假说被视为二十世纪末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1]。

krashen的五大假说理论包括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与分析每一个假说,并谈谈五个假说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五个假说的含义1.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学习是有显著不同的[2]。

语言习得的概念的过程是小孩子如何获得他的第一语言的过程。

无论是这个过程的本身,还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换言之,学习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获取了某些知识。

基于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的综合英语教学研究

基于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的综合英语教学研究

基于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的综合英语教学研究一、综合英语的课程性质、特点及教学现状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综合英语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扎实语言基本功的核心课程,在基础阶段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最大。

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然而其现状不容乐观。

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往往依靠简单的记忆,机械的操作,呆板的重复来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由于课时有限,口语没有足够的时间操练,语法得不到强化,课文本身所呈现的内容及其涉及学生自身思想底蕴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练习的讲解也仅仅只是一个教学环节而已,综合英语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课程的“综合”性而被淡化了,因此,很多教师把综合英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教学目的分别寄托给了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和翻译课。

上述现象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中普遍存在。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目前已暴露出诸多弊端,急需创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从70年代末开始,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

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

其中的输入假说被克拉申认为是第二语言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假说。

输入假说的核心思想是可懂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

可懂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如果用i代表现有水平,可懂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就是i+1。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在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在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在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当今国内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则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商务工作和社会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中心,无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内容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带动下,逐渐涌现了一些新型的教学理论,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就是克拉申在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中的“输入假说”。

本文结合该理论,对当前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提高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质量。

一、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概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建立了二语习得理论,其中最核心的、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最核心的内容是: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

克拉申认为,感受性语言行为如通过视觉、听觉等输入方式在语言学习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对略高于自己语言知识的材料的理解,才能不断的习得语言;通过提供足够量的理想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就能随之提高。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1输入的可理解性关于输入语言信息的可理解性,克拉申提出了“i+1”的概念:“i”代表学习者已经达到的语言程度,“1”代表学习者要达到的更高一级语言水平,“i+1”概念的内涵即对语言学习者输入比其现有水平稍高一级的语言信息,当新输入的知识或信息保持在可理解或可解决之内的程度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输入的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刺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

1.2 输入的趣味性和关联性输入的信息需要具备足够的趣味性并且与学习者的自身发展需要相符,减少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陌生感、枯燥感和焦虑感,才能更好的激发学习者学习的欲望,并藉此进一步增强语言习得的效果。

1.3 输入不以语法为核心“输入假说”强调在自然的环境下通过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可以自然的习得语言。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国内对外汉语学界研究综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国内对外汉语学界研究综述

2014年9月第12卷第5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S e p t.,2014V o l.12N o.5克拉申 输入假说”在国内对外汉语学界研究综述*王彦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 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领域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克拉申假说自引进国内后,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㊂其中的5个系列假说,与汉语二语教学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汉语二语教学的发展㊂文章通过对自20世纪90年代克拉申假说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界以来的诸多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了国内对外汉语学界克拉申假说研究的阶段㊁成果㊁特点并给予初步的评价㊂[关键词] 克拉申假说;对外汉语教学;阶段;特点;评价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14)05-0043-07一㊁引 言20世纪70年代,克拉申(K r a s h e n)在其与L o n g及S c a r c e l l a合著的‘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学习速度及最终成就“(A g e,r a t e a n d e v e n t u a l a t t a i n m e n ti n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中第一次提出了 语言监控模式”(MT);后来,克拉申又分别提出了 可理解输入”(c o m p r e h e n s i b l e i n p u t)和 输入假说”(i n p u th y p o t h e s i s)的概念,使其假说更加完善㊂[1][p.110]到了80年代,克拉申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T h eI n p u t H y p o t h e s i s:I s s u e s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s)中提出了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㊁自然顺序假说㊁监控假说㊁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5个系列在内的 输入假说”㊂这一著作的出版,标志着 输入假说”( 克拉申假说”)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被正式提出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㊂[2][p.41]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理论研究步入一个新的台阶㊂然而,在研究初期,学者们大都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而习得理论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㊂[3] 长期以来国外也有这样的看法,认为学习理论就包含在教学理论之中,教学法好就会有好的学习效果㊂随着人们对教学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再加上长期以来教学实践提供了大量的事实,这种看法已被证明是不正确的,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因而也就愈来愈受到重视㊂”随着国外二语习得理论被逐步译介到我国,学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开始越来越重视;而在众多理论中,克拉申 输入假说”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话题㊂笔者根据在 中国知网”(C N K I)中收集到的相关论文,将国内学界对该假说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A.对理论的讨论与在教学中的初步运用阶段(20世纪80 90年代)㊂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克拉申 输入假说”中的5大假说进行介绍,代表成果有桂诗春(1980)㊁吴丁娥(1990)㊁吴叔良(1990)*收稿日期:2014-06-12作者简介:王彦超(1989-),男,山东烟台人,四川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法和词汇㊁对外汉语教学㊂等;也个别学者对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假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如吴叔良(1991,1993);还有个别学者将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假说运用到了汉语教学的实践或研究当中,如杨惠元(1991)㊁施家炜(1998)㊂B.多样化的研究全面展开阶段(21世纪以来)㊂进入21世纪,二语习得理论研究出现热潮,学者们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也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㊂就对克拉申的假说理论的研究而言,学者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对理论本身的介绍与评价,他们更多地将这一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成果颇丰:有的学者继续对理论进行探讨,如姜倩(2003)㊁翁燕珩(2006)㊁刘红(2008)㊁曾泽林(2009);有的学者注重运用理论对课堂技能训练进行改革与创新,如刘清平(2001)㊁张莉(2001)㊁刘慧清(2003)㊁赵雷(2008)㊁刘颂浩(2009)等;有的学者关注于克拉申假说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作用,如程相文(2001)㊁朱志平(2002)㊁周健(2003)㊁钱旭箐(2003)㊁丁雪欢(2006)等;还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克拉申假说对课堂教学方法改进和课内外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研究的作用,如杨惠元(2000)㊁周健(2000)㊁陈晓桦(2007)㊁蔡明宏(2009)㊁王永阳(2009)等㊂克拉申 输入假说”大致可以分为这两个阶段,但这两个阶段并非截然分立的,他们互有交叉㊂这种分类主要体现了学界对克拉申假说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关注点的转移㊂二、对理论的讨论与在教学中的初步运用(一)理论的引入与讨论最早在国内语言教学界引入克拉申假说的是桂诗春,他在论及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关系时,提到 近年来国外对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模式的研究颇有进展,受人注意的是克拉申(S t e p h e n K r a s h e n)的 监查模式’(t h e m o n i t o r m o d e l) ”并提到其中的 照顾式语言”㊁ 输入”和 吸入”等一些概念,但并没有具体论述㊂[4]10年之后,吴丁娥(1990)才详细地介绍了克拉申 输入假说”的5个方面,并提出了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意义,即注重语境和大量的输入㊁消除心理障碍以及恰当但非完全排除母语的实际操作方式㊂克拉申的 输入假说”是由外语教学界的同仁们引入国内的,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者们由此受到启发,也开始关注这一习得理论㊂吴叔良(1990)第一次将这一假说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他简要介绍了 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i+1模式” 心理情感干扰”3个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从理论层面上将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结合,强调了习得理论对教学计划㊁活动安排㊁实施手段㊁项目训练㊁课堂情境等各方面的指导作用㊂可见,从克拉申假说引入对外汉语界开始,就有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好传统㊂随着理论的引入,对这一理论内容的讨论也随即展开㊂吴叔良(1991)着重讨论了 学习”与 习得”的区别和联系,并根据当时对外汉语教学的状况,提出了建立 多元的教学认识论” 以 三体关系”(教㊁学㊁内容)来代替 两体关系”(教和学)的主张,强调要重视语言教学的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交际能力”㊂在此基础上,吴叔良(1993)进一步对 学习”和 习得”进行研究,着重从两个方面(命题判断和具体内容)论证了两者区分的合理性;同时,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作者又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主张建立 学习习得整合观”,并从6个方面论证了它的合理性与有效性㊂这是中国学界第一次在理论的层面上对假说进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发展了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使其能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㊂(二)克拉申假说初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克拉申假说的核心部分 可理解输入”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以很大的启发㊂杨惠元(1991)以 输入先于输出”㊁ 学生需要可理解输入”这两个观点为基础,讨论了听力教学的重点和主要方法㊂㊃44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2卷作者强调要训练学习者的辨别分析能力㊁记忆储存能力㊁联想猜测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等4个方面的 听力微技能”,培养学习概括总结语言材料主旨主题的能力㊂这一观点与 输入假说”强调 可理解信息的有效输入”可谓如出一辙㊂这是我国学者将克拉申假说的内容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某一具体方面上的第一次有益尝试㊂杨惠元(1991)对听力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说是理想条件下的理论构想,因此,这种结合实际的尝试并没有得到实际教学情况的支持㊂施家炜(1996)则从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实际语料出发,以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为理论基础,以 相对频率法”㊁ 阶段计分法”和 蕴含量表”等为研究方法,实际考察了留学生对22类现代汉语单句句式的习得顺序情况,得出了 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表”,并对该表反应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㊂这是学界第一次利用实证手段,以实验的方法,从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角度,对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进行的证明㊂其结论和实证调查的方法对后来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㊂(三)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与评价1.研究特点首先,我国学者刚刚开始接触克拉申假说的理论,所做研究主要是停留在介绍和初步评价的阶段㊂其次,克拉申假说的传入,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部分学者开始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同时,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也同时起步㊂第三,除了介绍和初步评价外,已有学者大胆地将这一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利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汉语习得研究或课堂教学实践㊂2.评价第一,理论的引入为学科建设添砖加瓦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早,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却晚至上世纪80年代,对这一学科的学科性质㊁研究对象㊁研究目的,特别是理论基础都存在较大分歧;同时,以往的研究主要以经验总结为主,难以形成理论体系㊂这给学科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㊂克拉申假说的引入,给学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促使学界研究从 教师怎样教”转向 学生怎样学”,从教学经验总结转向理论体系建设,从 就事论事”的某一现象转向 整体布局”的某一领域㊂这一阶段,以克拉申假说为基础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渐成体系,并开枝散叶,不断拓展㊂第二,研究成果还不丰富,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足㊂从文章的数量就能看出,90年代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质量较高㊁影响较大的就是上文介绍的几篇㊂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介绍克拉申假说的内容,并初步将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㊂假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式比较单一,多是用理论为框架,将教学实践 套用”在其中㊂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 介绍”和 套用”㊂因此,深度和广度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㊂第三,研究方法出现多样化趋势㊂尽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足,但学者们研究的方法却是不一而足㊂早期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客观介绍㊁适当评述,如吴丁娥(1990);二是以理论中某一观点为论点,以汉语教学经验为论据,展开议论,提出建议,如吴叔良(1991)㊂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代表是施家炜(1998),第一次用实证调查法,同时实现了对理论的论证和对汉语教学中的现象描写,这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㊂三、多样化的研究全面展开(一)研究分类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学界对二语习得理论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克拉申假说理论,研究成果也迅速增加㊂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这一时期的研究分为以下4个方面:A.理论介绍与评价;B.技能训练改革与创新;㊃54㊃第5期 王彦超: 克拉申 输入假说”在国内对外汉语学界研究综述C.学习内容的编排与研究;D.课内外教学方法与影响因素探讨㊂下面我们分别介绍:1.理论介绍与评价这一方面的文章主要是借鉴了90年代学者们的成果,并结合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补充,但其研究的深度和所用方法并没有超过前辈学者的成就㊂姜倩(2003)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其中合理的地方进行了论证,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质疑,如 他过于强调 习得’,而忽视了课堂学习的作用 完全像儿童获得第一语言那样,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也是不实际的㊂儿童与成年人在思维特点㊁学习基础㊁客观环境㊁主观动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 就某一语言点而言,本族人使用频率的高低可能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的先后顺序并不一致㊂笔者曾经就各类补语的使用情况做过统计,以汉语为母语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趋向补语(如:我走出房间㊁他唱起歌来),但这正是留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尤其是复合趋向补语”㊂[5]有理有据,比较详细和全面㊂但文章仅停留在问题的提出上,而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或现象解释及教学建议等,仍没有突破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㊂其他的还有如翁燕珩(2006)㊁刘红(2008)㊁曾泽林(2009)等,也都存在相似的问题㊂2技能训练改革与创新20世纪90年代杨惠元(1991)的研究,开启了这一方面研究的先河;进入21世纪,技能训练方面的研究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㊂刘清平(2001)在研究留学生口语纠错问题时指出要考虑 情感过滤”因素: 纠错是必须的㊁但一定要注意学生对纠错的反应㊂如果纠错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口头表达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处于高过滤低吸收状态,那么这种纠错得不偿失㊂”[6]除了纠错时机要考虑情感过滤因素之外,作者还参考了 监控理论”,指出纠错的方法不仅有 教师/间接”的纠错㊁同伴纠错,更要注意让学生自己监控,自己纠错,通过录音㊁复读等形式,对口语表达进行自我复查㊂张莉(2001)则从实验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的手段,研究 焦虑感”与口语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认为 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值和语速与非自然停顿数密切相关”并提出针对焦虑值高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模仿操练常用的句型句式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规则,从言语交际中吸收并熟记大量的常用习语与句型,加速输出自动化的过程,为培养说的交际能力做好一定的准备㊂[7]刘慧清基于 可理解输入”理论,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以大量的正确的语言材料,使大脑进行自动学习,总结出语言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主动㊁自愿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㊂[8]赵雷提出要建立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系统,而其理论基础就是以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为基础: 只靠一两段课文,可理解的有效输入量不足,再加上为了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点,学生准交际㊁真实的交际活动不足,而缺少真实㊁有效的意义协商和多渠道的输出,就必然使学生难以把语言知识内化成口头表达技能 ”,强调要 以真实的交际任务为驱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㊂”[9]此外,像刘颂浩等,也都从交际能力和预料选择等角度,强调教学过程中可理解信息输入的必要性㊂从上述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克拉申假说在技能训练改革和探索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 可理解输入”假说和 情感过滤”假说备受学者和教师的重视,成为讨论的中心环节㊂3.学习内容的编排与研究技能训练的基础是要有合适的训练材料,而材料的编排和内容的选择是关键与核心㊂根据程相文(2001)的研究,许多教程在编写中,如‘汉语强化教程“(待出版)已经开始考虑克拉申关于 可理解输入”应该将输入内容集中在信息上而不是形式上的观点,并在教材中有诸多体现㊂就某一具体内容而言,克拉申假说也被广泛重视㊂周健㊃64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2卷(2003)提出,在探讨培养汉语语感时,首先应强调 增加可懂输入,养成记诵能力”,大量增加课内外语言的输入量,并要注意信息的可懂和有价值,且难度要稍稍超过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注意 语法点先后顺序及等级安排”的问题㊂钱旭箐(2003)在探讨阅读中词汇学习途径时,通过实验调查的方法,指出 以阅读为主要目标㊁词语习得为辅的学习叫 伴随性学习’”, 大部分词语都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习得的”㊂[10]根据克拉申(K r a s h e n)的 输入假设”,第二语言的词语可以伴随阅读附带地学会,不需要专门的学习㊂朱志平(2002)在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中指出,我们必须关注汉字的构形,即字符的表意功能㊂根据 可理解输入”和 习得”假说, 如果我们把汉字构形的特点和理据分析透彻,给予成人学生能够理解的汉字材料,就会极大地推动他们的汉字习得㊂在这一点上,汉字构形学说的分析特性与上述需要正好吻合㊂”[11]除了上述的教学内容研究外,习得顺序研究也一直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进入新世纪,顺序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㊂丁雪欢(2006)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角度,研究了英汉语诸要素的习得顺序问题,并认为汉语声调和英语词素㊁英汉疑问句与否定句在习得顺序上具有一致性,而汉语是非问句㊁助词 了”等具有习得顺序上的特殊性㊂此外,作者还从普遍语法㊁语言处理制约的普遍性/自然度㊁输入与使用频率等方面做出了初步解释㊂李燕(2012)则从实证调查研究和汉外对比两个方面对汉语趋向补语范畴的习得顺序进行了考察,并提出 母语’背景和趋向补语的 类别’分别是影响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两大重要因素㊂”对汉语教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㊂[12]总体而言,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比较零散,学者研究兴趣不一㊂但对克拉申假说的借鉴主要集中在 可理解输入”假说和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两个方面,与技能训练研究重点略有不同㊂这反映出克拉申假说的5个系列在具体的研究和教学中是有不同针对性的㊂4.课内外教学方法与影响因素探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㊂王永阳(2009)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 戏剧化教学”的实例㊂作者认为,戏剧化教学是克拉申 可理解输入”假说等诸多二语习得理论成功实践的一个有力说明, 在戏剧化教学法中,由于完成 强制性’社交任务的需要(比如自我介绍㊁发出邀请㊁询问房租等),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开放的,充满了 出乎意料的语言材料’,学生的 可理解输入’不仅得到充实和加强,同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 中介语’还可以成为日后分析学生偏误和进一步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料㊂”[13]杨惠元(2000)在克拉申 可理解输入”假说和 图式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地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新模式,提出 从听入手,在一年内给学生输入一万个汉语词汇,解决学生的日常交际问题,达到 最低职业技能’水平㊂”极富创新精神,是对克拉申 可理解输入”假说的深层次运用㊂此外,周健(2000)㊁蔡明宏(2009)㊁陈晓桦(2007)等也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探讨了克拉申假说在课堂教学或自然习得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㊂如何将理论恰当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关注的重点与难点㊂ 课内外教学方法与影响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㊁动态的研究领域,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往往要考虑多种因素,不仅要考虑到不同的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还要考虑学习者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㊂虽然上述文章关注点比较零散,或是实际经验的总结,或是理论上的实验,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开辟了新的可研究空间㊂(二)研究的特点与评价1.研究特点首先,研究力度不断加强㊂在收集到的相关论文中,来自20世纪90年代的只有7篇,而剩下的均发表于2000年之后㊂其次,研究范围持续拓㊃74㊃第5期 王彦超: 克拉申 输入假说”在国内对外汉语学界研究综述展㊂20世纪90年代的论文集中于理论的介绍和评价,只有个别学者开始尝试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相结合㊂而进入21世纪,研究的重点则主要转向和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其涉及范围不断拓展㊂第三,多角度研究方法深入人心㊂进入20世纪,研究者们将研究的出发点更多地集中在现象本身,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进行研究或课堂设计,不再受到理论本身的束缚,从而使研究更加的系统㊁全面㊂2.评价首先,理论深入不足㊂我们看到,20世纪对克拉申假说内容上的研究成果可谓寥寥无几,且研究也未能超越20世纪90年代学者达到的水平㊂我们认为,研究的瓶颈主要是:克拉申提出的理论是一种假说,而假说必须要经过严密的实证研究才能成为真理;另一方面,关于习得的实证研究必须基于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㊂而当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研究发展缓慢,难以给习得假说提供有力的证据㊂因此,学界对克拉申假说的研究大都使用逻辑推理(数学统计)或间接实证研究(调查),前者需要良好的逻辑数学基础而后者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得到较准确的结论㊂所以,理论研究往往进入某一阶段就难以为继㊂其次,出现理论多样化运用趋势㊂90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克拉申假说的译介和初步运用,其内容都围绕其中的某个或某两个假说进行;进入21世纪,随着国外多种二语习得理论的进入,学者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克拉申的假说,而是在研究一个具体问题时,运用多种理论作为基础来进行,如赵雷(2008)㊁杨惠元(2000)等㊂这种多样化的理论运用对于构建完善的汉语二语习得理论体系大有裨益㊂第三,研究方法多样性不足㊂我们的经验式研究比较多,理论性研究比较少;举例式研究比较多,定量统计分析比较少;归纳式研究比较多,试验性研究比较少㊂总的说来,研究还不够纵深,更缺乏实证性研究㊂[14]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研究方法的转变,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地位必然越来越重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应该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主流㊂四㊁结 语克拉申假说的5个系列,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引起的轰动是非同凡响的,它是我国较早引入的国外二语习得理论之一,对我国汉语二语习得理论体系的建立 功不可没”㊂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话语策略分析㊁学习者个人因素分析㊁认知策略等多种理论的引进及其固有弊端的影响,克拉申假说开始出现边缘化的趋势㊂如何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改良,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当下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㊂【 参 考 文 献 】[1]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3] 刘珣.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3,(2).[4] 桂诗春.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现状和展望[J].现代外语,1980,(4).[5] 姜倩.关于K r a s h e 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设及其相关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2003,(1). [6] 刘清平.初级阶段口语教学中的纠错策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3).[7] 张莉.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感与口语流利性关系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1,(3).[8] 刘慧清.留学生阅读教学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4). [9] 赵雷.建立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系统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3).[10]钱旭箐.汉语阅读中的伴随性词汇学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11]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㊃84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2卷。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语言文学研究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任亚玲(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二十世>八十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语言学家是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

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针对从知网选取的论文期刊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研究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对外汉语教学一、克拉申“输入假说”内容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对二语习得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核心内容$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输入习得语言知识,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式的理解时,能习得。

输入的语言不过难也不,用“i+1”,i习者「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一阶$i+1则是下一阶到的语言水平,的语言水平$克拉申认为教说的是他可理解的输入,语能力自然而然$二、国内研究现状者通过对知的理,现自2010年对“输入假说”对语中的研究为类:第一是“输入假说”理对语中的研究;二是“输入假说”理于对语研究;是“输入假说”在分项技能:中的研究;第是于“输入假说”理于对语研究,对语中的研究习的$(一)“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二语言习得的件,不是“一对多”的语是“一对一”的语,有的可理解输入有于有利于习得者习得二语言。

就《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与对.语教学》中所说,教师应注输入形式和方式的多样化,重输入的顺序,注输入的语言,不的教对语言的速,减少习中的情感焦虑叫姚佳《“可懂输入”对“一对一”汉语的启示》中通过“一对一”语教学的教学特性,指可懂输入对“一对一”语教学的指导作,说就是在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基础上做到大量地输入并且使这些输入相关且有趣叫在正规的课堂教学中,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对象针对的都是零基础的即没有汉语基础的,初级阶段汉语的习是在为之后的汉语学习打基础,二语习得者在初级阶段对语浓厚的兴,促使习得者更大的激情继续学习下去,所以初级阶段的语至关$但因为初级语学习者极受母语的响,所以初级汉语综合有很大的,此“可理解输入”就显得$贾莎《初级语综合语言输入效果研究》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可理解输入包括教师语言、互动话语、材语言等。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克拉申(krashen)的五个假说是具有广泛争议的。

本文通过对五个假说的分析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最具有争议性的是输入假说,它缺乏定义的恰当性和解释的功效性。

基于kaplan的理论评价模型,其他的几个假说也是可争论的。

基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的启示,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意识到他们的责任除了语言教学本身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的焦虑,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可忽视的是,批判式思维的价值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五大假说二语习得克拉申外语教学多年以来关于二语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学者们专注研究的方面包括语言的学习与习得,双语教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等。

在这些理论之中,南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stephen krashen的五个假说被视为二十世纪末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1]。

krashen的五大假说理论包括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与分析每一个假说,并谈谈五个假说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五个假说的含义1.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学习是有显著不同的[2]。

语言习得的概念的过程是小孩子如何获得他的第一语言的过程。

无论是这个过程的本身,还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换言之,学习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获取了某些知识。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研究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研究

1 克拉申输入假说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克拉申本人认为“输入假说”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输入假说试图解答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怎样才能习得语言这个重大问题。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为此他阐述了i+1公式。

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克拉申输入假说极大地影响了中外对于语言的教学,可以说是从教案设计到实际操作等方方面面,本文接下来将重点分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的特点和理论的不足之处。

探讨应用于学习者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法。

2 克拉申输入理论的特点2.1可理解性可理解性为克拉申输入理论最为重要的特点。

克拉申认为,输入理论重要的是学习者能够理解输入的信息。

语言输入在生活中比在课堂里的效果更为明显。

克拉申把对于语言的习得和学得区分开来。

认为习得是学习语言的意义的理解。

显然比起学得而言,更为意识层面。

克拉申在解决二语输入问题上,将更多的重点放在解决学习者可理解的这个问题层面上。

2.2趣味性与关联性学习者被输入的语言是要充满趣味并且是要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

此特点要求学习者对于输入的语言在脑中进行加工和整理。

整理归纳成自己感兴趣或者是便于记忆的内容。

在研究上表明学习者有兴趣的学习才能激发输入的有效性。

往往是并不了解但非常想要了解的内容,才最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才会达到输入的最理想契合点。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曹婷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曹婷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江阴市山观中学为例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曹婷【内容摘要】现行的高中英语课堂中,听力部分并没有作为独立的一个科目进行专门训练,传统且低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滞后不前。

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的分析,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旨在更好的进行可理解性输入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关键词】克拉申假说理论高中听力教学作为一种输入性的活动,听力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中,听力输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输入主要来自师生间的问题探讨,语言交际真实性较低,此外,听力材料单一,基本是现行的书本配套材料和各种高考模拟习题,学生兴趣较低,从而导致理解能力低下。

从语言输入的内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输入假说理论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二语习得尤其是听力输入有着很好的现实指导作用。

学生的听力能力能够从与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接触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1.输入假说理论1.1输入假说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克拉申)于1985年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它回答了学习者是怎样习得语言的,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和阅读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克拉申给出了一个解释“人们仅通过可理解性信息或通过接受可理解性输入习得语言”,也就是说语言习得依赖于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语,学习者注重的是意思而不是形式。

如果学习者对于自己接触到的材料内容非常感兴趣,并尽力去理解它,只有这个时刻习得才会发生。

但是学习者如果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非内容,那么习得就无法进行。

其次,关于学习者怎样在习得中取得进步这一问题,克拉申提供了一个模型:i+1,i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i+1则是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学习者借助于先前学到的知识、语境和有关世界的知识来理解当前阶段的知识。

克拉申“输入假说模式”和外语教学

克拉申“输入假说模式”和外语教学
“ +1 表述 了他 的“ i ” 可理解输 入” 一重要观点 。“ ” 这 i
教师在课 堂上逐项 讲解 , 于学生 对语 言知识 的掌握 。 不利 3 监 控假说 。根 据这 一 假 说 , . 正在 学 习或 已经 学 习所 得 的规 则只 有一 个作 用 : 对那 些 按 习得 的规 则说 出的话语 进行 监控 和修 正 , 学得 的知 识通 过 言 语 的监 控起作 用 。监 察作用 的实现 需要具 备三个 条
“ 造性构 建 ” 描述 这 一过 程 。“ 得 ” 一个 有 创 来 学 是 意 识 的学 习过程 , 这种 语 言学 习方 式经 常 出现在 课 堂上 。克 拉 申认 为 ,学得 ” 种 有 意识 的学 习过程 “ 这
具 有两大 特点 : 1 纠错 。当学 生 出现错 误 时 , 师 () 教 就 会指 出这些错误 , 并予 以纠 正。 ( ) 则 独立 性 。 2规
是 习得者 现有的语言水平 , 学生所能理解 盼 语言材 是 料量 。“ ” 1是一个 不定量 , 超过 目前这 一水平 的知 是 识 。因此 ,可理解 的输 人 ” “ 既不是 “ + ” 低 于或接 i 0(
近于习得者 的现有水 平) 也不 是“ + ” 远远超过 习 , i 2( 得者 的现 有水 平 ) 。克 拉 申的 理想 输 入 具有 四个特
联 。 () 3 非语 法程序 安排 。语 法程序 的安 排 , 与足够
4自 . 然顺序假说。克拉 申认为 , 我们是按一个 可 以预测 的顺 序 习得 语言 的 。 5 情感 过滤假说 。这个 假说 的理论基 础是 情感 . 过 滤器理论 。根据 该 理论 , 二 语 言 习得 的 成功 取 第 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克拉申把情感因素看作可 以调 节 的过 滤器 , 个 过 滤 器可 以起 到促 进 或 阻碍 这 语 言输人 的作用 。如 果 情感 因素 不利 于 语 言 学 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5期(总第89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5.2011General.No.89JIANG JING JI YU WEN HUA【外语教学研究】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研究综述许珊(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哈尔滨150001)摘要: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二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一个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

本文对目前关于输入假说的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性的总结,从输入假说的理论概述,输入假说的研究与应用两方面作了系统阐述,并对理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二语习得;综述中图分类号:H 3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1)05-0136-02收稿日期:2011-03-10作者简介:许珊(1988-),女,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二语习得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教授的语言输入假说传入中国。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克拉申输入理论的研究十分火热,对理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

本文基于1990年至2010年CNKI 和“万方”上能检索到的所有关于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共34篇学术论文,对这些研究与应用进行梳理,总结成绩、发现不足,为今后外语学习理论的引进、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一、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概述克拉申是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他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情感过滤假设、监察假设及输入假设这五个假设为基础的语言输入理论,其中输入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该假说明确告诉我们语言是如何习得的。

“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产生的。

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通过上下文和情景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说就自然学会了”(Krashen ,1982)。

克拉申明确指出,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话语里含有“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便会发生。

输入假说其实包含了四个要素:其一,输入数量: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语言输入。

其二,输入质量: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必须含有i +1结构即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应该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其中i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状态。

“1”部分为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语言状态间的距离。

其三,输入方式:克拉申强调输入应该以在语言环境中自然接收语言材料,注重语言意义的粗调输入为主。

其四,输入条件:学习者必须在情感焦虑低,情感屏障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接收输入。

二、输入假说的研究与应用回顾1.“输入假说”“输入假说”研究的年代分布基于对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34篇论文,笔者对这些论文发表的年代进行了统计,并依据论文发表数,将近20年的研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起步阶段(1990年至2000年),此十年间关于输入理论的研究甚少,相关论文仅有2篇。

第二阶段:研究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5年),此五年间关于输入理论的研究有了增多的趋势,相关论文发表数达8篇。

第三阶段:研究成熟阶段(2006年至2010年),短短五年间,关于输入理论研究的论文发表达24篇,是上一个阶段论文发表数目的三倍,进展不可小觑。

2.输入假说研究内容分析基于对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34篇论文,可以把研究内容分为针对理论的述评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两大方面。

基于这两方面可以进行如下细分:第一,针对理论的述评包括输入假说的介绍(3篇)、对输入假说的异议(2篇)、对输入假说的认识分析(2篇)及输入假说与相关思想的对比分析(1篇)。

第二,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包括输入假说与外语教学(15篇)、输入假说与听力(5篇)、输入假说与阅读(4篇)、输入假说与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创建(1篇)及输入假说与教师话语(2篇)。

3.对输入假说的态度分析基于对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34篇论文,可以把对输入假说的态度分为三类,即肯定、中立和否定,统计发现对输入理论持肯定态度论文最多,共计20篇(占58%);对理论持中立态度的论文其次,共计12篇(占35%);对理论持完全否定态度的论文最少,只有2篇(占7%)。

统计发现,论文发表年份与对输入理论的态度许珊: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研究综述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137二者间无任何相关。

但论文作者表述自己态度的方式有相对平和的趋势。

如最早的一篇论文是1990年发表的“对克拉申输入说的异议”(荆增林,1990),文中用到了“不正确”、“颇为费解”等词来表述作者的观点,言辞相对激烈;而近十年的对理论持中立态度或否定态度的论文用词已十分缓和,对理论的异议也仅用“不完善”来表述。

(1)输入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首先,根据输入理论的观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而输入量也会影响语言习得的好坏,因此外语教学中应注重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强调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讲解时,应遵循“i +1”的规则。

输人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讲解与联系要难易适度,既不要等同于学生的水平,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又不要超出学生水平很多,影响学生的兴趣,保持“i +l ”的适度输人较为理想。

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扩大输入量。

其次,重视学生情感因素,降低情感过滤。

教师应该多激励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引导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友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保证学习中较低的情感过滤。

再次,营造现实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地去营造一个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不过分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

最后,将文化背景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并且寓教于乐。

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材料的内容。

(2)对输入假说的异议首先,输入假说具有理论上的局限性。

表现为以下五点:第一,输入假说以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无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差别,将母语习得理论照搬用于二语习得,使输入假说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二,假说虽然强调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输入”的定义过于狭窄。

他只注重了在语言学习环境中自然接收语言材料的自然输入方式,而忽视和排斥非自然输入方式。

第三,输入假设过分强调输入,忽视和排除输出,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四,输入假说过分强调外界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

第五,输入假说认为“输入”只能导致习得而无法引发学得。

其次,输入假说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

表现为“i +l ”中的“i ”为学习者目前的学习水平,而如何得知这一水平很难,且班级教学中人数多,导致“i ”水平不一致难以操作;人是独立有思维的个体,需求与兴趣不同,无法确立哪一类材料对他是既有趣又相关的,而在班级教学中也是众口难调,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理论认为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必要的,但很多考试中,语法占一定比例;理想输入强调有足够输入量但量的标准无明确解释,不好操作。

4.输入假说研究的方法基于对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34篇论文,可以把关于输入假说研究的方法分为两大类:理论介绍和实证。

统计发现,34篇论文中采用理论介绍方法的有30篇(占88%),而采用实证的论文仅有4篇(占12%)。

采用实证的论文多是采用抽样实践法,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运用克拉申输入理论的小组)和对照组(未运用克拉申输入理论而采用常规教学的小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得出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实验组能在相同时间内取得更好的结果。

国内众多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的关注和研究,使理论在二语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理论在指导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多注重这一理论的引进,不注重对理论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绝大多数学者对理论持褒义态度,批判性思考不多;研究多局限于理论方面,采用实证法的很少,且采用实证法的学者选取的实践对象普遍较少,实验时间也较短,多为数月或数星期,导致实验结果一定程度上缺乏说服力。

基于以上总结,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不仅注重理论的引进,而应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并不断挖掘新颖具体的结合点。

以批判的目光审视理论,做到对输入假说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此外,也应更注重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与优秀成果,更多的在以外语为学习背景的课堂环境中,通过实验来检验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

参考文献:[1]S.D.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1982.[2]李奇志.克拉申输入学说在成人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4).[3]罗冬梅.论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二语阅读的应用[D ].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2006.[4]赵咏.K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说述评[J ].高校社科动态,2008,(3).[5]张素月.Krashen 输入假设理论与英语专业泛读教学[J ].内江科技,2008,(2).[6]兰芸.Krashen 输入假说对网络汉语学习资源创建的启示[J ].文史,2010,(7).[7]林磊.Krashen 输入理论对教师话语的启示[J ].老区建设,2009,(16).[8]郑银芳.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的质疑[J ].南华大学学报,2002,(12).[9]荆增林.对克拉申输入说的异议[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10]王欢.克拉申的输入理论与孔子的教学思想的对比研究[D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部,2006.[11]刘桢.Krashen 的“输入假说”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0).〔责任编辑:于茂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