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法课堂讨论案例

合集下载

法律讲堂亲子证明案例(3篇)

法律讲堂亲子证明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还涉及到继承、抚养、监护等一系列法律问题。

亲子证明作为确认亲子关系的法律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亲子证明案例,对亲子证明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二、案例背景李某,女,35岁,未婚。

2019年,李某在生育期间,其母亲张某为李某支付了全部的医疗费用。

然而,李某的父亲陈某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张某并非李某的亲生母亲。

为了证明张某与李某的亲子关系,李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亲子鉴定。

三、案例分析1. 亲子鉴定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三条的规定,对亲子关系有异议的,可以申请进行亲子鉴定。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因此,李某可以依法申请进行亲子鉴定。

2. 亲子鉴定的程序(1)申请:李某向法院提交了亲子鉴定的申请书,并附上了相关证据,包括医疗费用支付凭证、张某与李某的生活照片等。

(2)法院受理:法院收到李某的申请后,认为李某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决定受理该案。

(3)鉴定机构选定:法院委托具有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亲子鉴定。

(4)鉴定过程:鉴定机构对李某、张某和陈某进行了血样采集,并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5)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显示,张某与李某之间存在亲生关系。

3. 亲子证明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的规定,亲子鉴定结论是确认亲子关系的有效依据。

在本案中,鉴定机构作出的亲子鉴定结论证明张某与李某之间存在亲生关系,该结论具有法律效力。

4. 案件处理结果法院根据鉴定结论,认定张某为李某的亲生母亲。

陈某对鉴定结论不服,但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主张,法院最终判决驳回陈某的诉讼请求。

四、法律启示1. 亲子证明的重要性亲子证明对于确认亲子关系、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案中,李某通过亲子鉴定证明了张某与李某的亲生关系,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家庭法律保护案例分析(3篇)

学生家庭法律保护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家庭法律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家庭法律保护问题依然存在,如家庭暴力、教育侵权、财产纠纷等。

本案例以一起学生家庭法律保护纠纷为切入点,分析学生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及法律途径。

二、案例描述(一)案情简介甲,12岁,就读于某市某小学六年级。

甲的父亲乙,乙的妻子丙,甲的奶奶丁,一家四口居住在同一套住宅内。

甲的父母因工作繁忙,将甲托付给奶奶丁照顾。

某日,甲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纠纷,乙得知后,回家对甲进行殴打,导致甲受伤。

丙得知后,要求乙赔偿医疗费用,乙拒绝,双方发生争吵。

此后,甲的奶奶丁也受到乙的威胁,要求乙支付赡养费。

在此背景下,甲、丙、丁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争议焦点1. 乙对甲的殴打行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2. 乙、丙、丁之间的赡养费纠纷如何解决?3. 学生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及法律途径有哪些?三、案例分析(一)乙对甲的殴打行为是否构成家庭暴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本案中,乙对甲的殴打行为符合家庭暴力的定义,构成家庭暴力。

(二)乙、丙、丁之间的赡养费纠纷如何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在本案中,乙作为甲的父亲,有赡养甲的义务。

丙作为甲的母亲,也有赡养甲的义务。

甲的奶奶丁作为甲的监护人,也有权要求乙、丙支付赡养费。

针对赡养费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 协商:乙、丙、丁可以协商解决赡养费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2. 调解: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 诉讼:若调解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乙、丙支付赡养费。

(三)学生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及法律途径有哪些?1. 重要性(1)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亲属法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和论述题

亲属法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和论述题

案例一:罗某与刘某两人青梅竹马,1993年12月两人未到结婚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生下一个男孩,当时两人均以达到法定年龄,后来因为生活琐事和家庭经济问题发生纠纷于2002年1月大吵一场,刘某跑回娘家,罗某去接刘某回家,刘某不肯并且说:咱们的婚姻没有登记是无效的,以后你不要来找我.2002年3月刘某与本村青年仝某登记结婚,罗某向法院状告刘某重婚,要求恢复与刘的关系.问: 1. 刘某与罗某的婚姻是否有效?2. 刘某与仝某的婚姻是否有效?3. 刘是否构成重婚行为? 滕杰在微笑!4. 刘是否构成重婚罪?5. 仝某是否构成重婚罪?6. 本案应该如何处理?答:(1)有效.根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国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区别对待: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于2月1日公布实施,之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之后男女双方符合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的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本案中刘某与罗某未进行登记结婚,但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前就已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结果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因此构成事实婚姻。

刘未经法定离婚程序,单方声明:解除婚姻关系是无效的,刘与罗的婚姻是有效的。

答:(2)无效。

在刘与罗事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刘属于有配偶的人,刘又与仝登记结婚,其行为属于重婚行为,依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年龄的此案中符合1行为——重婚,所以认定无效。

答:(3)行为构成。

因为刘已经与仝登记结婚。

答:(4)不构成重婚罪,因为缺乏主观上的故意。

亲属法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和论述题

亲属法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和论述题

案例一:罗某与刘某两人青梅竹马,1993年12月两人未到结婚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生下一个男孩,当时两人均以达到法定年龄,后来因为生活琐事和家庭经济问题发生纠纷于2002年1月大吵一场,刘某跑回娘家,罗某去接刘某回家,刘某不肯并且说:咱们的婚姻没有登记是无效的,以后你不要来找我.2002年3月刘某与本村青年仝某登记结婚,罗某向法院状告刘某重婚,要求恢复与刘的关系.问: 1. 刘某与罗某的婚姻是否有效?2. 刘某与仝某的婚姻是否有效?3. 刘是否构成重婚行为? 滕杰在微笑!4. 刘是否构成重婚罪?5. 仝某是否构成重婚罪?6. 本案应该如何处理?答:(1)有效.根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国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区别对待: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于2月1日公布实施,之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之后男女双方符合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的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本案中刘某与罗某未进行登记结婚,但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前就已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结果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因此构成事实婚姻。

刘未经法定离婚程序,单方声明:解除婚姻关系是无效的,刘与罗的婚姻是有效的。

答:(2)无效。

在刘与罗事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刘属于有配偶的人,刘又与仝登记结婚,其行为属于重婚行为,依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年龄的此案中符合1行为——重婚,所以认定无效。

答:(3)行为构成。

因为刘已经与仝登记结婚。

答:(4)不构成重婚罪,因为缺乏主观上的故意。

法律讲堂三兄妹争产(2篇)

法律讲堂三兄妹争产(2篇)

第1篇导语: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财产的积累日益增多,家庭内部因财产分配不均而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今天,我们法律讲堂就为大家解析一起典型的三兄妹争产案,帮助大家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预防和化解家庭财产纠纷。

一、案情简介甲、乙、丙三兄妹系同一父母所生,甲为长子,乙为次子,丙为女儿。

父母去世后,留下了一处房产和一笔存款。

在父母生前,甲、乙、丙三人共同生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父母去世后,甲认为自己是长子,应享有房产和存款的大部分份额,乙、丙则认为甲在父母生前并未承担过多家庭责任,不应享有过多份额。

三方因此发生争执,最终诉至法院。

二、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甲、乙、丙三兄妹均为父母遗产的继承人,依法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关于房产和存款的分配,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父母生前对三兄妹的抚养教育情况;2. 三兄妹在父母生前所承担的家庭责任;3. 三兄妹的经济状况;4. 父母生前的意愿。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法院判决如下:1. 房产归甲、乙、丙三人共同所有,由三人共同承担还贷责任;2. 存款由甲、乙、丙三人按照各自的经济状况,按比例分配。

三、法律知识解析1. 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子女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 家庭责任:在父母生前,子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应视为共同抚养教育父母,对父母遗产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3. 经济状况:在分配遗产时,法院会综合考虑继承人的经济状况,确保公平合理。

4. 父母意愿:如果父母生前有遗嘱,则按照遗嘱内容分配遗产。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甲、乙、丙三兄妹在父母生前共同生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依法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三兄妹的家庭责任、经济状况等因素,确保了判决的公平合理。

五、启示1. 家庭成员间应相互尊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避免因财产纠纷而影响家庭和谐。

2. 父母在生前应立遗嘱,明确遗产分配意愿,避免子女因遗产问题产生纠纷。

3. 在发生财产纠纷时,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讲堂生活版兄妹(2篇)

法律讲堂生活版兄妹(2篇)

第1篇导语:在生活中,兄妹之间的关系常常是温馨而紧密的。

然而,在亲情之外,法律也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兄妹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兄妹之间的法律关系1.法定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法定继承权。

这意味着,在父母去世后,子女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

作为兄妹,在继承问题上,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抚养义务在父母无法履行抚养义务时,子女有义务承担起抚养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有义务抚养未成年子女,直至其成年。

3.赡养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应当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包括经济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赡养。

二、兄妹之间的法律纠纷及解决方法1.遗产继承纠纷在遗产继承过程中,兄妹之间可能会因为遗产分配不均而产生纠纷。

解决方法如下:(1)协商:兄妹双方可以就遗产分配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3)诉讼: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抚养纠纷在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过程中,兄妹之间可能会因为抚养问题产生纠纷。

解决方法如下:(1)协商:兄妹双方可以就抚养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3)诉讼: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赡养纠纷在赡养父母的过程中,兄妹之间可能会因为赡养问题产生纠纷。

解决方法如下:(1)协商:兄妹双方可以就赡养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3)诉讼: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讲堂生活版:兄妹情深,法律守护1.关爱兄妹,传递亲情在生活中,我们要关爱兄妹,传递亲情。

当兄妹之间出现矛盾时,要以包容、理解和关爱的心态去化解,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

法律讲堂生活版侄子(2篇)

法律讲堂生活版侄子(2篇)

第1篇导语:在我国,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家庭关系中。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法律讲堂生活版中的侄子篇,通过一些真实案例,让大家了解法律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侄子篇案例一:遗产继承纠纷案例:小张和小李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栋房产。

按照法定继承,房产应该由小张和小李共同继承。

然而,在分割房产的过程中,小张和小李产生了纠纷,小张认为小李在外地工作,没有尽到赡养父亲的义务,应该少分或不分遗产。

法律讲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之间应当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处理遗产继承问题。

在本案中,小张和小李应当通过协商解决房产分割问题,若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侄子篇案例二:监护权争夺案例:小王和小李是堂兄妹,他们的母亲病重,需要有人照顾。

在母亲去世后,小王和小李都要求成为母亲的监护人。

然而,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法律讲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在本案中,小王和小李的母亲去世后,应由他们的子女或近亲属担任监护人。

若双方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三、侄子篇案例三:抚养费纠纷案例:小张和小李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抚养他们长大。

如今,小张已经成家立业,而小李还在读书。

小张认为,母亲应将抚养费用于小李的生活和学习,不应再向他支付抚养费。

法律讲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

在本案中,小张和小李的母亲有义务继续支付小李的抚养费,直至小李成年或具备独立生活能力。

四、侄子篇案例四:赡养费纠纷案例:小王和小李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抚养他们长大。

如今,小王已经成家立业,而小李还在外地工作。

母亲生病需要照顾,小王认为,小李应该承担赡养母亲的义务。

家庭亲子普法教育案例(2篇)

家庭亲子普法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家庭亲子普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家庭成员的法治观念,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某市开展了一系列家庭亲子普法教育活动。

本案例以某市开展的一次家庭亲子普法教育活动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典型案例,展示家庭亲子普法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10岁。

他的父母是某市一家企业的员工,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小明在学校里表现良好,但经常因为父母工作忙而感到孤独。

一天,小明在学校里无意间接触到了网络游戏,并沉迷其中。

他开始逃课、旷课,甚至偷家里的钱购买游戏装备。

当父母发现后,小明拒不承认错误,还与父母发生了争执。

2. 家庭亲子普法教育活动为了帮助小明改正错误,培养他的法治观念,小明的父母决定参加某市举办的“家庭亲子普法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家庭教育讲座、亲子互动游戏、模拟法庭体验等。

(1)家庭教育讲座在家庭教育讲座中,专家针对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家庭教育与子女权益、网络安全与未成年人保护等,为家长们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指导。

小明的父母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小明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法律意识、忽视子女的合法权益等。

(2)亲子互动游戏亲子互动游戏环节让小明的父母有机会与小明共同参与,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在游戏中,小明通过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亲身体验到了法律的力量。

他明白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表示以后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3)模拟法庭体验在模拟法庭体验环节,小明和他的父母一起参与了案件的审理。

通过模拟法庭,小明深刻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作用。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案例结果经过家庭亲子普法教育活动,小明的父母意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

他们开始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尊重他的合法权益。

小明也在父母的关爱下,逐渐改掉了逃课、旷课的恶习,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法律讲堂杀父救母(2篇)

法律讲堂杀父救母(2篇)

第1篇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法律体系中,保护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是法律的基本原则。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特殊情况,使得人们在道德与法律之间陷入两难。

本文将以“杀父救母”这一案例为切入点,探讨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抉择。

二、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张强(化名)的母亲患有重病,急需高昂的医疗费用。

然而,张强的父亲拒绝为母亲支付医疗费用,并试图将母亲赶出家门。

张强为了救母,在冲动之下将父亲杀害。

1. 道德角度从道德角度来看,张强的行为是出于对母亲的孝心和关爱。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张强为了救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体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2. 法律角度从法律角度来看,张强杀害父亲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道德与法律的冲突1. 亲情与法律在“杀父救母”的案例中,亲情与法律产生了冲突。

张强为了救母,不惜违背法律,这说明亲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超越法律。

然而,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不能因为亲情而轻易违背。

2.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张强为了救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杀害父亲会破坏家庭和谐,影响社会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了冲突。

四、抉择与思考在面对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抉择?1. 亲情与法律的平衡在现实生活中,亲情与法律并非绝对对立。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家庭矛盾,同时也要关注亲情,尽力维护家庭和谐。

2. 社会责任感在面对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时,我们要树立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考虑个人利益,还要考虑社会利益。

在必要时,我们要学会牺牲个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3. 法律的完善为了解决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在立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亲情、道德等因素,使法律更加人性化。

哥哥换亲害死妹法律讲堂(2篇)

哥哥换亲害死妹法律讲堂(2篇)

第1篇导语: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换亲”等封建陋习,严重侵犯妇女权益,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哥哥换亲害死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法律讲堂的形式,分析此类事件的法律责任,以警示人们摒弃封建思想,尊重妇女权益。

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农村地区发生了一起因“换亲”导致的悲剧。

村民李某(男)因家庭贫困,将自己的妹妹李某花(女)许配给同村贫穷的王某(男)。

婚后,李某花不堪忍受王某的虐待,企图离婚。

然而,王某的家人得知后,将李某花残忍杀害。

此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对“换亲”陋习的反思。

二、法律分析1. 侵犯妇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本案中,李某花的婚姻是建立在“换亲”基础上的,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李某花的婚姻自由权、人身权等合法权益。

2. 虐待家庭成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禁止对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

本案中,王某对李某花实施虐待行为,严重侵犯了李某花的人身权益。

3. 故意杀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本案中,王某的家人为阻止李某花离婚,将李某花杀害,构成故意杀人罪。

4. 法律责任(1)王某的家人涉嫌故意杀人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李某花的婚姻无效,其财产权益应依法予以保护。

(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遏制“换亲”等封建陋习。

三、法律讲堂警示1. 摒弃封建思想,尊重妇女权益“换亲”等封建陋习是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严重侵犯了妇女权益。

我们要摒弃封建思想,尊重妇女的婚姻自由权、人身权等合法权益。

2.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维权,抵制封建陋习。

3. 加强家庭暴力防治,保护妇女权益家庭暴力是侵犯妇女权益的严重行为,我们要加强家庭暴力防治,保护妇女权益。

法律讲堂蛮横的父子(2篇)

法律讲堂蛮横的父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日,一则关于父子之间的冲突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对父子因家庭琐事发生激烈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事发后,儿子将父亲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其精神损失。

这起事件引发人们对于家庭暴力、法律维权等问题的关注。

二、法律讲堂1. 家庭暴力我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家庭暴力不仅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导致婚姻破裂、家庭不和谐等严重后果。

2.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在本案中,儿子因父亲的家庭暴力行为受到精神损害,有权要求父亲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父子关系在我国,父子关系属于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父子关系紧张,甚至出现暴力事件。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代沟: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与父辈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代沟问题突出。

(2)沟通不畅:父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矛盾积压,最终爆发。

(3)教育方式:一些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过于严厉,忽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导致父子关系紧张。

4. 法律维权当父子之间发生纠纷时,受害者应当依法维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维权途径:(1)协商解决:父子双方可以尝试通过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纠纷。

(2)调解:在社区、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进行调解。

(3)诉讼:当协商和调解无效时,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在本案中,儿子因父亲的家庭暴力行为受到精神损害,有权要求父亲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具体分析如下:1. 父亲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父亲的行为属于以殴打方式实施的身体侵害行为。

2. 儿子的精神损害与父亲的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

父亲的家庭暴力行为导致儿子心理受到伤害,符合《侵权责任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法律讲堂叔嫂之诉(2篇)

法律讲堂叔嫂之诉(2篇)

第1篇在我国传统法律观念中,叔嫂关系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亲属关系,其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在《婚姻法》和《继承法》中有所体现。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叔嫂之间的纠纷并不少见。

本篇法律讲堂将以一起叔嫂之诉为例,探讨叔嫂关系的法律问题。

一、案例背景某市居民李某,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儿子李明和儿媳王丽。

李某与王丽的母亲,即李明的姑姑,因生活习惯不合,多年未往来。

王丽与李明结婚后,在李某家中居住。

王丽因工作原因,在外地工作,每月工资扣除生活费用后,大部分寄回给李某。

李某在去世前,立下遗嘱,将家中房产留给李明和王丽。

然而,李某去世后,王丽的母亲认为,李某在遗嘱中未将其列入继承人,因此要求继承李某的遗产。

二、叔嫂关系的法律地位1. 《婚姻法》规定,夫妻是家庭的主体,享有平等的家庭地位。

叔嫂关系属于亲属关系的一种,但在法律地位上,叔嫂之间并不具有夫妻关系,也不享有夫妻间的权利义务。

2. 《继承法》规定,遗产继承人包括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叔嫂之间并不属于法定继承人,但在遗嘱继承中,叔嫂可以作为遗嘱继承人。

三、叔嫂之诉的法律分析1. 遗嘱效力问题根据《继承法》规定,遗嘱是公民生前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处分,并于死后生效的法律行为。

李某在生前立下遗嘱,将房产留给李明和王丽,该遗嘱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王丽的母亲主张继承权的问题王丽的母亲认为,李某在遗嘱中未将其列入继承人,因此要求继承李某的遗产。

然而,根据《继承法》规定,遗嘱继承人具有优先权。

李某在生前立下遗嘱,明确将房产留给李明和王丽,王丽的母亲并不具备法定继承人的资格,因此其主张继承权缺乏法律依据。

3. 叔嫂关系与遗产继承叔嫂关系在法律上不具有夫妻关系,也不享有夫妻间的权利义务。

在本案中,王丽的母亲与李某之间并不存在法定继承关系,其在李某去世后要求继承遗产,缺乏法律依据。

四、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本案中,李某在生前立下遗嘱,将房产留给李明和王丽,该遗嘱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讲堂叔嫂联合夺权(2篇)

法律讲堂叔嫂联合夺权(2篇)

第1篇导语:在我国,叔嫂关系本应是一种基于亲情和家族纽带的紧密联系。

然而,近年来,叔嫂联合夺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期法律讲堂,将为您解析一起叔嫂联合夺权的典型案例,以警示世人。

一、案例背景某市有一户人家,丈夫去世后,留下妻子、儿子和侄子。

妻子在丈夫去世后,一直照顾儿子和侄子,生活艰辛。

侄子长大后,与妻子勾结,企图夺取家产。

二、案件经过1. 侄子通过妻子,了解到叔父的财产状况,得知叔父有一处房产尚未过户。

侄子遂生夺取房产之心。

2. 侄子与妻子商议,决定采取法律手段,通过诉讼将叔父的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

3. 侄子找到律师,咨询如何通过诉讼夺取叔父的房产。

律师表示,可以以叔父与妻子存在财产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4. 侄子与妻子伪造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叔父的房产。

5. 法院审理过程中,发现侄子与妻子伪造证据,认定其行为构成虚假诉讼,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6. 侄子不服,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法院维持原判。

三、案例分析1. 侄子与妻子伪造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构成虚假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之规定,当事人伪造证据,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侄子与妻子勾结,企图夺取叔父的房产,侵犯叔父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之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侵犯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3. 侄子与妻子勾结,违反了家族道德和伦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叔嫂关系本应是一种基于亲情和家族纽带的紧密联系。

叔嫂联合夺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家族利益,也破坏了社会道德。

四、法律警示1.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面对家庭财产纠纷时,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切勿采取非法手段。

2. 增强法律意识。

家庭成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法律无知而造成损失。

3. 尊重家族道德和伦理。

法律讲堂养父带子争遗产(2篇)

法律讲堂养父带子争遗产(2篇)

第1篇导语:在我国,养父与养子之间的法律关系备受关注。

近日,一起养父带子争遗产的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该案例,从法律角度对养父带子争遗产的问题进行解析。

一、案件背景某市居民王某(化名)与李某(化名)于2005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小王。

2010年,王某与李某因感情不和离婚,小王随王某生活。

离婚后,王某与小张(化名)相识,并开始共同生活。

2015年,王某与小张登记结婚,小张成为小王的养父。

2020年,王某因病去世,留下一套房产和一笔存款。

王某去世后,小王与养父小张为遗产分配问题产生纠纷。

小王认为,自己作为王某亲生儿子,有权继承遗产。

而小张则认为,自己作为养父,对小王尽了抚养义务,也应享有继承权。

二、法律解析1. 养父与养子之间的法律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在本案中,王某未留下遗嘱,因此适用法定继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关系成立后,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2. 养父的继承权在本案中,小张作为养父,对小王尽了抚养义务,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因此,小张作为养父,有权继承王某的遗产。

但需要注意的是,养父的继承权与亲生子女的继承权并存,并非取代。

3. 遗产分配原则在遗产分配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在本案中,小王作为王某的亲生儿子,享有法定继承权。

而小张作为养父,也享有继承权。

在遗产分配时,应充分考虑双方的权益,确保分配的公平合理。

三、案件处理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根据调解协议,王某的遗产由小王和小张共同继承,每人获得一半的遗产。

互相坑害的父子法律讲堂(2篇)

互相坑害的父子法律讲堂(2篇)

第1篇正文:自古以来,家庭和睦被视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其中父子关系尤为微妙。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特殊的案例——父子之间的互相坑害,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

一、案例背景小王和小张是一对父子,两人性格迥异,平日里关系紧张。

小王性格强势,总是对儿子指手画脚,而小张则逆来顺受,内心充满不满。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张得知了父亲的公司即将面临巨额债务,于是心生一计,企图通过法律手段损害父亲公司的利益。

二、父子之间的互相坑害1. 小张利用父亲公司内部矛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与父亲之间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他认为,父亲在签订合同时,隐瞒了公司面临债务危机的事实,构成欺诈。

2. 小王得知儿子此举后,也心生一计,他联合公司其他股东,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小张在公司中的职务。

他认为,小张利用职务之便,损害公司利益,应当被罢免。

3.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激化。

在法律上,双方都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然而,在证据搜集过程中,父子二人互相隐瞒、伪造证据,试图陷对方于不利地位。

三、法律分析1. 小张的诉求:小张主张股权转让合同无效,需要证明父亲在签订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对方可以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然而,小张在诉讼过程中,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父亲存在欺诈行为,因此其诉求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2. 小王的诉求:小王要求罢免小张在公司中的职务,需要证明小张利用职务之便,损害公司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小王在诉讼过程中,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小张损害公司利益,因此其诉求也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四、法律建议1. 父子双方应摒弃前嫌,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矛盾。

双方可以委托律师,共同协商解决股权纠纷、公司治理等问题。

如此兄弟的法律讲堂(2篇)

如此兄弟的法律讲堂(2篇)

第1篇在我国,兄弟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兄弟之间也可能产生纠纷。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兄弟关系中的法律问题,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为大家讲解兄弟之间的法律知识。

一、兄弟继承权纠纷案例:甲、乙、丙三兄弟共同继承父亲留下的房产,甲和乙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就搬离了房子,将丙赶出了房子。

丙认为甲和乙侵犯了其继承权,遂将甲和乙告上法庭。

法律讲堂:1.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应当由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

兄弟之间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2. 如果继承人之间对遗产分配有争议,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在继承纠纷中,法院会根据继承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遗产。

二、兄弟财产分割纠纷案例:甲、乙、丙三兄弟共同经营一家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甲和乙分得了较多利润,而丙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参与企业经营。

后来,丙要求与甲、乙平分企业利润,甲和乙拒绝,导致兄弟关系紧张。

法律讲堂:1. 我国《物权法》规定,共有人可以约定共有物的使用、收益、处分方式。

兄弟之间对财产分割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

2. 如果没有约定,共有人可以协商分割财产;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在财产分割纠纷中,法院会根据共有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割财产。

三、兄弟债务纠纷案例:甲、乙、丙三兄弟共同借款用于创业,在创业过程中,甲和乙将部分借款用于个人消费,而丙则将借款全部用于企业经营。

后来,债权人要求甲、乙偿还债务,甲和乙以债务应由丙一人承担为由拒绝还款。

法律讲堂:1. 我国《民法典》规定,债务人应当履行债务。

兄弟之间共同借款,属于共同债务。

2. 如果债权人要求偿还债务,债务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即甲、乙、丙三兄弟都有偿还债务的义务。

3. 在债务纠纷中,债权人可以向任何一个债务人追讨债务,债务人不得以债务应由其他兄弟承担为由拒绝还款。

四、兄弟侵权纠纷案例:甲、乙、丙三兄弟共同居住在一栋房屋内,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导致屋顶漏水。

法律讲堂被偷的亲儿子(2篇)

法律讲堂被偷的亲儿子(2篇)

第1篇正文:在我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法律所保护的最高价值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家庭关系可能会出现扭曲,甚至发生令人痛心的“被偷的亲儿子”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此类事件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案例引入张先生与李女士于1995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取名张明。

然而,在孩子三岁那年,张明突然被邻居赵某抱走,至今下落不明。

张先生和李女士多方寻找,始终无果。

20多年来,他们从未放弃过寻找孩子的希望。

近日,张先生通过法律途径,将赵某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赵某拐骗儿童的事实,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法律问题分析1. 赵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拐骗儿童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

在本案中,赵某将张明抱走,使其脱离了家庭和监护人的监护,且20多年来未归还,明显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行为已构成拐骗儿童罪。

2. 张先生和李女士有权追究赵某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张明作为张先生和李女士的亲生儿子,其人身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本案中,赵某拐骗张明,侵犯了张先生和李女士的监护权,张先生和李女士有权要求赵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张先生和李女士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针对此类事件,张先生和李女士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1)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协助调查;(2)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确认赵某拐骗儿童的事实,并追究其法律责任;(3)向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赵某的刑事责任。

三、法律讲堂总结1. 家庭关系是法律所保护的重要社会关系,任何侵犯家庭关系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2. 当家庭关系受到侵犯时,当事人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 法律途径是解决家庭关系纠纷的有效手段,当事人应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讲堂兄弟争爹(2篇)

法律讲堂兄弟争爹(2篇)

第1篇一、案例导入在我国某地,一对兄弟因争夺父亲留下的遗产而闹得不可开交。

哥哥认为自己是父亲法定继承人,应该继承全部遗产;而弟弟则认为父亲曾口头承诺过,遗产应由他和母亲共同继承。

兄弟俩为此争执不休,甚至诉诸法庭。

那么,在法律层面,如何界定继承人的权益?兄弟争“爹”,情理法何去何从?二、案情分析1. 情理层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家庭伦理的核心。

在这个案例中,兄弟俩为争遗产而反目成仇,无疑违背了孝道。

父亲在世时,兄弟俩应和睦相处,关心父亲的生活。

如今父亲离世,兄弟俩却为遗产争得面红耳赤,实属不孝。

从情理层面来看,兄弟俩都应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孝道为重,共同继承父亲留下的遗产。

2. 法律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根据法定继承人顺序继承遗产;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的遗嘱继承遗产。

在这个案例中,哥哥和弟弟都符合法定继承人的条件。

然而,由于父亲生前未留下遗嘱,兄弟俩的继承权存在争议。

以下是法律层面的分析:(1)关于法定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这个案例中,哥哥和弟弟都是父亲的子女,符合法定继承人的条件。

(2)关于口头承诺《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遗嘱应当对遗产进行分配,可以指定继承人,也可以指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

”然而,口头承诺不属于遗嘱的范畴,不具有法律效力。

在这个案例中,弟弟以父亲曾口头承诺遗产由他和母亲共同继承为由,要求继承部分遗产。

但根据法律规定,口头承诺不能作为遗嘱,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法律建议1. 兄弟俩应加强沟通,寻求和解在这个案例中,兄弟俩应从亲情出发,加强沟通,寻求和解。

可以请亲朋好友、律师等从中调解,以亲情为重,共同继承父亲留下的遗产。

2. 兄弟俩可协商解决遗产分配问题在沟通的基础上,兄弟俩可以协商解决遗产分配问题。

可以参考父亲的意愿,合理分配遗产,确保双方权益。

法律讲堂姨妈姑妈争房产(2篇)

法律讲堂姨妈姑妈争房产(2篇)

第1篇在我国,房产纠纷一直是家庭矛盾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房产的价值不断攀升,家庭内部的房产纠纷也日益增多。

其中,姨妈姑妈争房产的现象尤为常见。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姨妈姑妈争房产的法律问题。

一、案件背景李某与张某是表姐妹,张某的母亲(以下简称“张某母亲”)是李某的姨妈。

张某母亲生前与李某父亲结婚,生有李某和张某两个孩子。

张某母亲去世后,留下了一处房产。

李某和张某为了争夺这处房产,产生了纠纷。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房产归属权李某和张某都声称自己对这处房产享有所有权。

李某认为,她与张某母亲是亲生母女,房产应归她所有;张某则认为,她与张某母亲是亲生姐妹,房产也应归她所有。

2. 继承权李某和张某都认为自己有继承权。

李某认为,她作为张某母亲的亲生女儿,享有法定继承权;张某则认为,她作为张某母亲的亲生女儿,同样享有法定继承权。

三、法律分析1. 房产归属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在本案中,李某和张某都是张某母亲的亲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然而,房产属于张某母亲生前个人财产,李某和张某都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在房产购买过程中有出资或贡献,因此,房产的归属权难以确定。

2. 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子女都是法定继承人。

在本案中,李某和张某都是张某母亲的亲生子女,享有法定继承权。

然而,由于房产归属权难以确定,李某和张某的继承权也受到影响。

四、解决方案1. 协商解决李某和张某可以先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双方都能放弃对房产的所有权要求,那么房产可以归张某母亲的其他亲属所有,或者出售房产,将所得款项平分。

2. 诉讼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李某和张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确定房产的归属权。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提供相关证据,如购房合同、出资证明等,以证明自己对房产的贡献。

五、法律建议1. 在购买房产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购房合同、出资证明等,以备不时之需。

亲属法课堂讨论案例

亲属法课堂讨论案例

亲属法课堂讨论案例课堂讨论/课后思考案例一:曹某(女)因资金不足未能出国,遂与其交往六年的男友翟某结婚.翟某结婚后拿出自己婚前积蓄的三十万元给曹某出国.曹某出国后一年与翟某离婚.问:该案件中所涉及的三十万元应如何处理?案件聚焦:三十万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处理方案:本人认为,此三十万元虽然是翟某婚前存款,属于个人财产。

但是这三十万是在两人结婚后,资助曹某出国的费用,以夫妻关系为前提,这是一种赠与行为。

曹某没有法律上的义务还这三十万元。

案件启示: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使用婚前个人财产该如何认定的问题。

我认为,在没有欺骗、威逼等前提下,视同为赠与。

案例二:李某妻子在文革期间死亡,早年收养一子一女均已成家,李某晚年结识一退休女性叶某,对其较照顾,当两人考虑结婚时很少关心养父生活的养子女一起出动,认为李某再婚需经他们同意,并侮辱叶某。

两位老人忍受不了子女干涉而分手。

问:两位老人的合法权益应如何得到保障?案件聚焦:老年人的婚姻自由问题处理方案:在我国,结婚自由。

李某早年丧偶,叶某如果丧偶或离婚。

两人便可以自由结为夫妻,其养子女无权利干涉老人的婚姻自由。

案件启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老龄单身人口也逐渐增多,有时这些老人为了排解寂寞,找老伴也成了正常现象。

我国的婚姻自由不仅保障年轻人的权益,更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赵某(女)在贵州家乡被父母包办婚姻,婚后不久逃离家乡,来到四川结识一老乡,两人于一年后结婚。

问:此案应如何处理?案件聚焦:包办婚姻是否合法。

处理方案:在我国,包办婚姻属于受胁迫的婚姻,是可撤销婚姻。

赵某,如若包办婚姻已登记,应在一年内在民政部门撤销婚姻。

其在一年后与老乡结婚,虽然已过一年的诉讼时效,但是这里的诉讼时效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段或延长。

案件启示:在我国的农村偏远地区,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通又普遍的现象。

受胁迫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年内及时到民政部门撤销婚姻关系。

案例四:肖某(男)与叶某(女)于198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一女,现在外地读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讨论/课后思考
案例一:
曹某(女)因资金不足未能出国,遂与其交往六年的男友翟某结婚.翟某结婚后拿出自己婚前积蓄的三十万元给曹某出国.曹某出国后一年与翟某离婚.问:该案件中所涉及的三十万元应如何处理?
案件聚焦:
三十万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处理方案:
本人认为,此三十万元虽然是翟某婚前存款,属于个人财产。

但是这三十万是在两人结婚后,资助曹某出国的费用,以夫妻关系为前提,这是一种赠与行为。

曹某没有法律上的义务还这三十万元。

案件启示:
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使用婚前个人财产该如何认定的问题。

我认为,在没有欺骗、威逼等前提下,视同为赠与。

案例二:
李某妻子在文革期间死亡,早年收养一子一女均已成家,李某晚年结识一退休女性叶某,对其较照顾,当两人考虑结婚时很少关心养父生活的养子女一起出动,认为李某再婚需经他们同意,并侮辱叶某。

两位老人忍受不了子女干涉而分手。

问:两位老人的合法权益应如何得到保障?
案件聚焦: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问题
处理方案:
在我国,结婚自由。

李某早年丧偶,叶某如果丧偶或离婚。

两人便可以自由结为夫妻,其养子女无权利干涉老人的婚姻自由。

案件启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老龄单身人口也逐渐增多,有时这些老人为了排解寂寞,找老伴也成了正常现象。

我国的婚姻自由不仅保障年轻人的权益,更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
赵某(女)在贵州家乡被父母包办婚姻,婚后不久逃离家乡,来到四川结识一老乡,两人于一年后结婚。

问:此案应如何处理?
案件聚焦:
包办婚姻是否合法。

处理方案:
在我国,包办婚姻属于受胁迫的婚姻,是可撤销婚姻。

赵某,如若包办婚姻已登记,应在一年内在民政部门撤销婚姻。

其在一年后与老乡结婚,虽然已过一年的诉讼时效,但是这里的诉讼时效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段或延长。

案件启示:
在我国的农村偏远地区,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通又普遍的现象。

受胁迫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年内及时到民政部门撤销婚姻关系。

案例四:
肖某(男)与叶某(女)于198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一女,现在外地读大学。

家中只有夫妻二人,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某日叶某发现丈夫与一女同事林某有染,肖某承认但表示只是玩玩而已,并不想离婚。

但继续与林某保持婚外性关系。

于是1999年10月,叶某以肖某与林某通奸为由提起诉讼,要求林某提供损害赔偿。

问:此案应如何处理?
案件聚焦:
肖某是否构成重婚罪。

处理方案:
1、肖某不构成重婚罪,肖某没有以夫妻名义与林某生活,所以不构成重婚罪。

2、叶某可以以肖某有通奸的行为,在婚姻中没有尽到夫妻的义务为理由。

提出离婚诉求,并要求赔偿。

案件启示:
社会上的诱惑太多太多,我们每个人都要抵得住诱惑,在收到伤害时,一定要做好取证工作,维护好自身的利益。

案例五:
一对夫妻在离婚前,妻子已怀疑五个月,年龄较大的丈夫非常想要孩子,而妻子因有第三者,为达到离婚目的擅自做了终止妊娠的引产手术。

丈夫非常气愤,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问:此案应如何处理?
案件聚焦:
在婚姻中,丈夫是否有生育权。

处理方案:
1、在我国的亲属法中并没有规定丈夫拥有生育权,所以男方无法以此理由提出离婚并要求赔偿。

2、但妻子在婚姻存续期间有第三者,没有尽到夫妻义务。

男方可以以此作为理由要求离婚并要求赔偿。

案件启示:
现在的社会,女人和男人一样不靠谱。

有了婚外情,应该立马终止婚姻,婚姻的基础都没有了,就没有调解的必要了。

案例六:
1996年6月,被告人王卫明搬离住所,以与妻子钱某感情确已破裂为由,向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请求。

1997年3月,被告人再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1997年10月8日,青浦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准予离婚的判决,并将判决书送达了双方当事人。

1997年10月13日晚7时许(此时离婚判决尚未生效),被告人王卫明来到原住所青浦镇桂花园公寓3号楼206室,见被害人钱某在房间内整理衣物,便上前从背后抱住钱某欲与其发生性关系。

遭到严词拒绝后,被告人即将被害人钱某的双手反扭住并推倒在床上,强行与钱某发生了性关系。

当晚被害人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而案发。

1998年3月20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青检诉[1998]11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卫明犯强奸罪,向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

问:此案应如何处理?
案件聚焦:
1、离婚判决尚未生效时,夫妻关系是否还处在存续期间。

2、婚内强奸,是否构成我国刑法的强奸罪
处理方案:
1、虽然法院已经判决离婚,但是在上诉期内或者在判决尚未生效前,夫妻的关系还是处在存续期间的。

2、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就具有性义务。

而我国也没有规定婚内强奸要适用刑法规定的强奸罪。

案件启示:
既然决定离婚,就离前夫前妻远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