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的建立。
A.后唐B.后晋C.后梁D.后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因此,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907年后梁的建立。故C符合题意;后唐、后晋、后周出现在后梁之后,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历史上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的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B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群星荟萃的诗坛上,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苏轼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诗歌之风盛行,成就突出,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被称为“诗仙”,A项符合题意;杜甫被称为“诗圣”,B项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和苏轼都是宋朝时期著名的词人,不是诗人,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史上合称“五代”。“五代”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所以选项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其余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5.(题文)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是()
A.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下列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A.安禄山
B.颜真卿
C.朱温
D.黄巢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C项朱温于907年灭唐;D项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7.安史之乱的影响不包括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安史之乱的影响不包括C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8.“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与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
A.安史之乱
B.开元盛世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唐玄宗的随从将士,杀死宰相杨国忠,逼着皇帝处死了杨贵妃,史称“马嵬坡之变”。题文“渔阳鼙鼓”是指755年,安禄山在范
阳起兵叛乱;题文“千乘万骑西南行”是指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题文“宛转蛾眉马前死”是指马嵬坡之变。因此与题干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安史之乱,故选A。
9.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玄武门之变
B.八王之乱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0.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反映了
A.唐代由盛转衰的原因
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C.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题干材料中唐朝末年老百姓的“八苦”就反映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A项唐代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安史之乱,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是在唐朝灭亡后,题干材料反映的唐朝末年的情况,排除D项;故本题选C。
二、填空题
1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答案】安史之乱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