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太仓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的“太仓模式”
同济大学职教学院
徐朔***************
深化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一直受到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教育部人社部组织推进“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试点,其核心也在于深化校企合作以创造“学徒培训”的条件和氛围,从而培养符合经济界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由于学校和企业各自组织目标的不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总体上处在浅层次上,合作效果差强人意。在不同场合与职业院校校长教师的座谈研讨中时时感受到他们在与企业合作中的苦恼和无奈,特别是许多学校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现代学徒制”却受制于缺少深入和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近日《江苏教育》(职教版)编辑部发来了一篇江苏省太仓中专周新源校长的文稿《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实践与经验》,读后颇有所感。该文通过太仓中专与德资企业在职业教育合作中的成功经验,给出了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为企业劳动后备力量供给和为学校专业发展内涵建设提供动力的“太仓模式”。
笔者之所以将其称为“太仓模式”,首先是这个校企合作有着强烈的太仓地方特点,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太仓的区域经济特征在这个校企合作中得到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为合作做了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或者说给出了有地方特色的解决方案。其次是这个校企合作比较好地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校企合作作为劳动后备力量培养及来源的途径,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需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文中将该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结为十六字原则和三点成效,我们可以将其在两个层面上体会,一是校企合作机制层面的内容;一是教育教学实施层面的内容。
在校企合作机制层面,文中总结了“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十六字方针,这对我国探索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是有价值的。
世界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教育后的以企业培训为特征的市场导向模式,另一种是平行于普通教育的以职业学校加实习基地为特征的行政管理模式。很明显,我国的职业教育属于后者。在学校加实习基地的职业教育中,由于直接的组织目标不同,即学校以培养人为目标、企业以创造产值利润为目标,企业很容易成为职业教育的“局外人”。在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一方面企业不将职业教育看作自己的事,提供实习岗位更多是从获得实习生廉价劳动力的功利目的出发,实习的教育教学功能则不被关注。另一方面学校既需要企业,又不能规定或要求企业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提供实习所需资源,所以学校热企业冷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不对等的地位使校企合作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走向深入。
在“太仓模式”中我们看到事情发生了改变。由于企业经营理念和生产技术水平要求,德资企业对劳动后备力量的获得和保障有更高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变成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行动,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自觉行为主体。政府则发挥行政管理的引导协调功能,促进双元办学的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在双元办学的框架下形成相应的合作组织制度、校企教学分工、学校企业学生以合同固定的合作和培训关系,以及成本分担的利益机制。机制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关键,而良性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核心是“共赢”——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获得。
在教育教学实施层面,文章总结了三点成效。其中前两点,即打造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与教学、培养符合企业职业标准的职业人才,以及为实现这两点的具体做法,对于将校企合作落实在教育教学实施上是很有示范意义的。
柯林斯等人认为,学校教育中所进行的教学是孤立的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递,而在日常活动中,知识不可能独立于获得知识的活动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跟知识以及知识得以产生的活动、背景和文化互动的结果,概念和事实知识是从问题求解和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取的,
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人的认知具有情境性的本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的必经途径,只有将“知道”和“去做”联系起来才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的,而情境在这其中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将真实活动移至课堂,其情境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形,变成课堂上的任务和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企业工作场所或者社会大课堂中的教学赋予了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意义,成为能力养成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以往的学校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中心的学科教学、理论和实践分离、抽象化去情境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等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
在太仓中专和德资企业的校企合作中充分体现了企业作为积极参与的合作方给校企合作带来的活力和新意,表现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企业开发实施和参与开发实施的课程比例很大,通过校企交替教学实施,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熟悉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专业、建立了职业信心、提升了职业素养、逐渐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向一个高素质职业人才的转变。
“太仓模式”虽然有强烈的地方特征,别的地方或许不能复制“德企之乡”的职业教育环境。但在这个模式的许多重要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对深化校企合作仍然具有一般意义,大致有以下几点: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绝对的普遍的。参与校企合作以保障本企业对后备劳动力的需
求,也已经是一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期望。
●政府或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协调的作用是重要的,政府应为校企合作建
设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共赢机制”,职业学校需要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以实
现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期望。
●课程和教学是校企合作落实的体现。要根据企业需要开发课程,其价值一方面使学
生学习建立在职业活动的过程和情境中,另一方面使企业对人才的特定需求得到体
现。
●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的教学安排和工作现场的教学实施如学徒性质的现场实习是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