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大纲【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XX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其他专业)》(仅供参考)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总学分: 2.5总学时:40(理论30,实验10)课程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等
一、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支撑学生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及在研究生阶段从事科学研究中起着工具性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主要介绍光谱分析法导论、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电分析方法导论、电位分析法、色谱法分离原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内容。

其中,重点介绍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定量方法,为联系实际,也举例说明在检验专业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设计和操作及拓展专题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达到为后续研究支撑及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完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利用现代分析仪器手段,获得食品成分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食品安全中的有害物质的分析。

课程目标3: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

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4:课外兴趣小组及参观观摩等方式增进学生的拓展和深度知识应用能力及实际实验设计能力, 进一步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四、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所需知识。

1.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增大客厅授课的信息量,同时辅助以网络课堂教学以巩固课堂授课效果。

1.3 采用案例式教学,结合所讲知识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堂研讨及课外兴趣小组和观摩
通过课堂研讨,学生主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求知热情;课外兴趣小组和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动手能力,同时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

实验教学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是仪器分析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了解常用仪器的基本构造、特点并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

该课程必修实验5个,各实验学生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五、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方式:课堂表现、检查作业,检查实验报告,闭卷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分为: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50%)。

建议值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 陈浩.仪器分析.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 叶宪曾等.仪器分析教程.第二版.北京:XX大学出版社.2009
[3] 朱明华等.仪器分析.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XX大学化学系编.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XX大学等编.分析化学下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 陈允魁.仪器分析.上海:XX大学出版社.1999
[7] 罗伯特D. 布朗.最新仪器分析技术全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执笔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院长审核签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总学分:4(理论3、实践1)总学时:72(理论48、实践24)
课程英文名称:Study on Mathematics Course Standar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Primary School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微积分、数与代数学科内涵分析、图形与几何学科内涵分析、统计与概率学科内涵分析、数学文化与现代数学概览
并修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适用专业:教育学-卓越小学教师实验班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卓越小学教师版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目的在于为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教师,提高学生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提供丰富的、实用的有关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课程资源。

本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与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0个核心词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内容主线进行了详细解析。

第二部分对教材分析选用的是以国家审订通过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六套小学数学教材,也适当参考国外相关教材的内容。

教材的分析重点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4个领域的内容结构,教学主线和教材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基本具备分析处理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掌握《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一、二学段)的具体要求,掌握《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重点内容,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和编写特点;
课程目标2:加深对课程标准与国内主要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的认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教材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3:初步具备运用《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标4:贯彻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四、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课堂互动、专题研究和实践操作,积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功;
1.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信息量;
1.3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两周至少一次进行答疑。

2.专题研讨
选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四个领域、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科书,将学生分成8组,分组开展课后分组研讨、课堂讨论展示的方式。

五、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主要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平时考核(考勤、课堂互动讨论)、期中小论文、期末开卷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 = 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作业成绩、课程论文)、期末成绩分别占20%,30%,50%,建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1]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3.
[2]孔凡哲等著.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长春:XX大学出版社,2007.
[3]马云鹏.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题解读: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指南[M].长
春:XX大学出版社,2013.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M].北京:XX大学出版社,2012.
[5]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执笔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院长审核签名: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总学分:3总学时:48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一)、中级财务会计(二)、财务管理(A)、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一、课程简介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专业课。

管理会计学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把会计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力图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过程,旨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明确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

二、课程目标
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计算内容较多的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正确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实际问题;了解国际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动态。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涵、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课程目标2: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石,包括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成本、业务量、利润的关系及其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3:理解和掌握经营预测、长短期决策相关概念和方法,帮助企业科学预决策;
课程目标4:理解和掌握执行管理会计,包含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既包含全面预算的含义与编制,也包含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制度以及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
课程目标5: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
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四、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 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管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查阅文献和自学获取知识;
1.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信息量;
1.3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单元至少一次进行答疑。

2.实训教学
落实各章节实训能力的要求,开展能力点实训教学。

组织形式及要求:
2.1 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责任需明确;
2.2小组成员分工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分析;撰写实训报告,各组轮流进行陈述和交流汇报。

五、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主要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考勤、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和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100分,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孙茂竹等.管理会计学(第八版).北京:XX大学出版社,2018。

[2]王满、耿云江.管理会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吴大军、牛彦秀.管理会计(第5版).XX大学出版社,2018。

[4][美]安东尼•A. 阿特金森等.管理会计(英文第6版).XX大学出版社,2013。

执笔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院长审核签名:
《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展示空间设计
总学分:2.5 总学时:60
课程英文名称:Exhibition Space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人体工程学、制图与识图、材料构造与营建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学相关专业
一、课程简介
《展示空间设计》是以文化展览、商业展陈等特定空间场域为设计对象,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展示主体(或主题)进行阐释的设计课程。

它是设计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是涉及会展展陈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不同专业方向领域的交叉性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空间设计思维、空间审美判析、空间造型实操能力的养成和训练,以及运用基本理论艺术地阐释空间场域,实现场域空间经济、文化、技术等多维表达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和实验课程创新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展示设计和相关学科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展示设计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展示策划分析、设计的能力,为未来从事专业设计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掌握展示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和展陈空间分析范式,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展陈设计理论知识,了解当下展示空间架构材料及其学科发展的前沿;
课程目标2:掌握以空间视觉传播“意—图”为主体组织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
课程目标3: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商业空间场域展陈空间设计现象、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析相关设计的目的、手段和趋势;
课程目标4:掌握基本的展示设计方式、方法,建立空间设计语言组织框架、建构空间功能结构模型或实操分析检验,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空间创意组织方案;
课程目标5:在分组讨论和模型方案推演分析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四、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特定品牌、场域的展示空间设计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验模型和项目实证方式获取知识;
1.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信息量;
1.3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外选题调研和课堂群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题探讨、项目分析、创新思维拓展。

2.模型实验
围绕课程各章节的学习,通过空间模型实验的方式,针对特定品牌、场域、文化主体,进行相关企业形象、品牌特征、文化主题的创新设计实证。

并通过相关设计实验、主题架构策划、空间视觉元素的组织实证、以及空间话语的创新实操等内容的有机融合串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方法阐释表达特定空间场域相关设计主旨“意图”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组织形式及要求:
2.1 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方向,以4-6人为一小组单位,自由组队,自主选题。

并以某一明确品牌或行业的特定空间场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项课题项目研究。

其中,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责任需明确,必须对研究对象信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考证;
2.2 根据选题各小组成员分工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数据和资料确定展示空间设计的主题意图、基本内容、话语架构、空间视觉元素等;撰写展示空间策划案,构思设计主旨“意图”表达草案,小组推荐组员进行PPT陈述和群组交流汇报。

2.3 课题组集体建构实验模型,并依据分工进行专项课题实验。

在合作实验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提交设计创新实验最终报告册或方案,以考核每位学生对于该项目课题的理解与表达。

五、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主要目的在于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其中,考核的环节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课题探讨全过程参与度、创新协作参与完成度和课题最终报告册(或方案)考核,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100分,各考核环节所占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朱曦,苗岭等.展示空间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尹铂,张俊竹等.会展展示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3]李昱靓等.现代展示设计.重庆:XX大学出版社,2015
[4]吴诗中.展示陈列艺术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执笔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院长审核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