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教育传播模式的应用举例

合集下载

针对四种传播模式试列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针对四种传播模式试列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05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21 赵敏针对四种传播模式试列教育中的传播实例实例:(自己编写的)某地方的教育电视台准备了一档教育栏目,邀请了某大学知名教授针对学术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些探讨和分析。

电视节目通过卫星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在家中,两个学术研究者小明和小白通过卫星信号接收了这档节目,并利用电视机观看了这档节目。

信号传输过程中并不是很好,于是有时屏幕会出现“雪花”现象。

但是这却丝毫没有降低他们观看节目的兴致。

那边教授讲得有声有色,这边小明小白听得津津有味。

教授的讲解在他们的生理、心理上都产生了反应。

他们两人在这边就开始进行交流了,运用自己之前所掌握得知识,分别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观点分歧,他们便争论得面红耳赤了。

他们突然发现这个节目有个缺陷,于是向电视台反应说要提供一个给观众交流互动的机会。

电视台允许了,于是设定了电话交流热线,让有问题的观众拨打热线,直接与教授进行交流。

于是小明小白拨打了热线,和教授交流了起来。

在向教授讲明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授猛然发现,由于他没有考虑到听众的水平层次,讲得较为深了一点,导致他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于是他调整了自己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三人就能很好地沟通起来,大家畅所欲言,碰发出无数次思想的火花,这档节目就这样在传播者,受传者都有收获的情况下结束了。

根据这个例子,我将运用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贝罗的S-M-C-R模式去做相应的分析。

●拉斯韦尔模式分析:拉斯韦尔模式提出了5W传播模式,如图所示:拉斯韦尔模式在大众传播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就如上面所举的例子。

某地方教育电视台向观众播放由知名教授主讲的教育电视节目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教授是传播者,教授所讲的关于学术中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就是信息,通过卫星电视广播这种方式就是媒介。

而广大的观众,在例子中以小明和小白为代表就是受众。

引起了小明和小白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继而使他们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去,就是这个传播模型产生的效果。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

05教育技术学20052801160 伍小惠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一、拉斯韦尔模式(一)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五W传播模式。

如图一所示。

图一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二)拉斯韦尔模式在教育中的实例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因其缺乏反馈系统而适用于大众传播。

〔案例一〕在教育中,特别是过去传统的教育中,常常采用的就是这种单向传播模式,也就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中学历史——鸦片战争”的课堂中,教师担任传播者的角色,对传播内容、传播媒体进行控制;学生则是受众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

五种传播模式及其对于在教育中的应用实例总结● 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亚里士多德模式列出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且被认为最适用于公众演讲。

案例:奥巴马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说话者:奥巴马; 演讲内容:《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听众:学生、在场人员及其视频收看者;效果:让更多的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究竟为什么要选择学习,以及学习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场合:学校;●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 模式(Who 谁 、What 说什么、Which 通过什么渠道、Whom 对谁、 With what effects 产生什么效果),后布雷多克又增加两个W ,即(Why案例:学习《荷塘月色》传播者:课本的编纂者以及语文任课教师;传播内容:通过多媒体声音、图片、动画、音乐等来展现荷塘月色的情景;说话者Speaker演 讲Speech听 者Audienc效 果Effect场 合传播媒介:书本、教师的声音介质、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设备;传播对象(受传者或受众):学习者(即学生)传播效果:通过传播者对于课文的讲解,使得受传者对荷塘月色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情感;●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案例:网络远程教学课堂信源:教师及其在远程教学前所做的准备;编码:利用网络,将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编码,使之成为符号等;信道:传送内容的网络;译码:学生计算机在接收到信息时计算机自动进行译码;信宿:接受远程教育教学的学生;干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干扰以及网络的干扰;反馈:学生可以在学习后进行在线测试,向教师进行反馈;●贝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编码者)、信息、通道和受播者(译码者)。

案例:中学《生石灰加水》化学实验信源:教师所掌握已有的知识内容以及对于实验的注意事项的认识;信息:所要实验的内容(在盛有生石灰的滴管中加入少量清水,会产生哪些反应?)。

四种传播模式在教育中的传播案例

四种传播模式在教育中的传播案例

四种传播模式在教育中的传播案例一拉斯维尔的5W模式下面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例进行分析:教师作为“传播者”,通过口头语言、黑板、课本等“媒介”,向“受众”——学生,传播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这些“讯息”。

由于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容易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产生反感的心理(这是“效果”)。

教师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反馈”不够重视,未能真正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二香农-韦弗模式香农-韦弗模式的特点在于加入了干扰和反馈。

下面以一节初中信息技术课——“Word图文混排”为例进行分析: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信源”是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传送的“信息”是用Word软件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信道”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信宿”是学生。

教师通过PPT课件和在Word中进行操作演示,将Word图文混排的相关知识转化为语言、文字、图像,这是“编码”的过程。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PPT课件与教师的操作,将语言、文字、图像加以分析和加工,转化自己的一种技能,这是“解码”的过程。

这节课上,多媒体网络课室部分计算机出现了故障,影响了学生进行学习,这是来自信道的“干扰”。

个别学生对电脑操作十分生疏,由于这种知识、经验的局限未能很好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这是来自译码的“干扰”。

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进行“反馈”,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奥斯古德-斯拉姆的循环模式经验范围这一模式强调了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教师和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

这一模式同时也强调传受双方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因为只有这个范围内的讯息才能为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所共享。

国内外教育传播模式

国内外教育传播模式

微课程模式
总结词
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展开 讲解,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易于传播等特点。
详细描述
微课程是一种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常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展开讲解,具有短小精 悍、针对性强、易于传播等特点。微课程通常由一系 列短视频组成,每个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进 行讲解,时长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这种模 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同 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日期:
国内外教育传播模式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国内教育传播模式 • 国外教育传播模式 • 教育传播模式的比较与评估 • 我国教育传播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教育传播模式的 现状和问题
国内外教育传播模式 的差异与借鉴
教育传播模式对教育 质量的影响
更加全面和高效的学习效果。
多元化学习方式
混合式教育传播模式采用多元化 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适应不
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教师角色的转变
混合式教育传播模式中教师的角 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 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辅导者 ,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
性。
03
国外教育传播模式
开放式在线教育(MOOCs)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大规模、开放、在线、互动、课程资源丰富、学习自 由度高。
MOOC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在线教育模式,不 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 、在线、互动、课程资源丰富和学习自由度高等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视频、音频、文本资料以及在线 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 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教育传播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知识的传递、学生的学习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并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教育传播的策略1、多媒体融合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融合起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材料。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引用当事人的音频记录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氛围,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个性化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个性化教学策略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定制教学内容和传播方式。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比如,对于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推理题和案例分析;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多使用图表和图像进行教学。

3、互动式教学策略传统的单向传播教学模式往往效果不佳,互动式教学策略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在线论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情境创设策略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比如,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运算方法;在学习语言时,可以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社交媒体运用策略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传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

教师可以建立学习群组,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学习资料、布置作业、解答疑问,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帮助。

教育传播的典型模式

教育传播的典型模式

教育传播的典型模式
教育传播的典型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启蒙式传播:通过宣传、教育和启发的方式,向受众传递知识和思想,激发其思维和创造力。

这种模式常见于学校教育和一些公益组织的宣传活动。

2. 普及式传播:通过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将特定的知识、技能或理念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这种模式常见于公共教育机构和大规模的培训项目。

3. 对话式传播:通过双向的交流和对话,促使受众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共同建构知识。

这种模式常见于教育论坛、研讨会和在线教育平台。

4. 媒体式传播:通过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向大众传递教育信息和内容。

这种模式常见于媒体机构和新闻报道中的教育专题。

5. 社区式传播:通过社区组织和社交网络,将教育资源引入社区,并通过社区参与和互助的方式,推动教育传播和交流。

这种模式常见于社区教育和公民教育项目。

不同的教育传播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受众群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和策略。

同时,多种模式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

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

05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20 吴清泉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且具有教育的相关特性时,就称为教育传播,即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决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一、案例阅读1. 阅读下述关于《感悟亲情》的作文教学案例的三个不同场景片断:【案例一】场景1: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感悟亲情》,向学生讲解亲情的伟大可贵(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表现亲情。

举例说明写作时细节很重要,可以通过细节表现出真挚的情感。

场景2:教师给学生看图片《父亲》(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父亲那沧桑的目光,刀刻般的皱纹),讲感人的故事《母亲》(为了孩子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姐姐》(为了弟弟上学,主动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打工),创造了动人的气氛,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任务——写自己的亲情故事。

分析图片的细微之处和故事的情节,说明表现情感时细节的作用。

场景3:教师首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展示表现亲情的课件(表现母子情深),渲染气氛,使学生先感受亲情,并且说说生活中使自己有感触的亲情。

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对父亲的特写镜头:蹒跚地过特轨,努力地爬月台),感受名家写亲情。

结合影片的特写镜头对《背影》经典片断进行分析(文章中动词的运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知识点,方法的教学)。

最后每位同学谈了自己对亲情的看法,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进行德育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中(教室、实验室、纪念馆),由特定的人员(学科教师、实验教师,讲解人员)组织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发生预期的变化(知识、操作技能、情感),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这几个案例可以明显地看出教育传播系统至少包含这样几个要素: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

关于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可以用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如下图)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个教育活动中,老师(传播者)通过运用多媒 体课件(媒介),相向同学们(受众)讲述了《家乡的 春天》(信息)这篇文章,通过学生的表现,老师知道 了教学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授课时,具有明确的主题, 采用多样的媒体通道,动机明确,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 效果,这个案例是“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体现。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10级教育技术学班 周雯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 广泛的应用
拉斯韦尔模式的传播实例
案例一: 老师向学生讲解《家乡的春天》这篇课文。
一、首先老师给同学们听一些春天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让学生感受春之声。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春天的图片
三、进行学习课文,最后老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春 天的感受和看法,老师满意的点点头。
贝罗的传播模式
贝罗模式的传播实例
案例四: 中学化学老师给学生们上课,课题是《学习盐酸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老师将有关的实验试剂放到实验桌上,让同学们观察 盐酸的颜色,闻盐酸的气味,并进行化学实验,观察颜色变化,并 摸摸试剂温度的变化等,进而学习本节课内容。
在这个传播案例中,老师是信源,因为学生 本来对化学知识知道的不多,所以对老师教学的 要求就较高。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针对教学内 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能接受新知识的 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对课程的态度, 是否喜欢这门课等,从而选择合适有效的方法对 学习内容进行讲解,从而达到教案例二: 在e-learning网络课堂中,学生们通过进入网络课堂听老 师讲课,在遇到不懂的知识时,可以在即时聊天室里于其他同 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 进行解答,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远程教育过程中,授课老师是信息源,学 生是信宿,网络是信道。老师通过网络向同学们传递 相关的学习信息,进行网上教学。老师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对信息进行讲解并讲给同学们听,这是一个编码 的过程。同学通过网络获得老师的授课内容,并进行 信息的译码,从而获得授课内容。在传播过程中也许 会存在因为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干扰而无法正常学习课 程的情况。同学们学习后可以通过生生讨论或师生交 流等方法将问题得到解决就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传播实例
案例三: 高中时,老师组织进行了一次以《兴趣与勤奋》为题的辩论赛, 正方同反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赢得了在座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这个案例里,辩论的正方和反方了同时都充 当了编译者,也充当了译码者和解释者。他们相互 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译码,同时他们又在 共同的经验范围内进行传播,使信息被传授双方所 共享,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传播信息、分 享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