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方言中的古语词

合集下载

阳泉民俗简介

阳泉民俗简介

关于“龙筋”牌黄瓜干的由来,还有一 个动人的传说。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 康熙西巡,驻柏井驿休憩,在食用此品后, 对其称赞不已,此后黄瓜干就成了进贡的 产品。到乾隆年间,有人专献此品于皇帝, 乾隆皇帝又亲笔御批“龙筋”二字的龙票, 以示“龙筋”牌黄瓜干的独特,其中还提 到了种植地的专属是平定州后沟、河头两 村,从此,“龙筋”牌黄瓜干真正成为平 定古州的一大名品,并进入美馔佳肴“宴 席四干”的名列。
糊嘟是人们用玉米面做出来的一种面食,原本是山村苦寒 人家的日常食物,但因其特色的蘸料和软硬适中老少咸宜 的口感。糊嘟的制作简单,但其内容却丰富,锅里放清水, 把洗尽切块的土豆、豆角等辅料一并搁进锅里煮,待到锅 里的水和菜煮开后就可以撒面了。撒面时,沿着沸水面的 外延转着圈撒,中间和边沿留出可以上蒸汽的空隙,面撒 好后就盖上锅盖改慢火慢慢蒸煮,等锅里的水耗到只剩可 以与撒进去的面粉均匀调拌时就到了调糊嘟的工序。调糊 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需要两个人共同操作,一人紧 紧把稳锅沿,一人用擀面杖急速搅动锅内已经蒸煮成熟的 面和菜。这时候最见功力,搅动的过程是面、菜、水三者 紧密融合的过程,搅动的时间短了,频率不够,方法不对 头都可能使做出来的糊嘟里夹有生面疙瘩,这样的糊嘟是 不合格的。
冬季绿色蔬菜——黄瓜干 黄瓜干 冬季绿色蔬菜
1.3 豆叶菜
平定人自古以来一年四季都食用“豆叶菜”。它 是一种特殊的乡间土莱,是用小豆叶或是黄豆叶 经过加工后沤制的。制这种豆叶菜 ,自然是以豆 叶为原料 。采摘豆叶的时节,应在“白露”前后 。 届时平定人都会结伴而行 ,称之为“捋叶”。而 且当地风俗,只要白露一到,群众一齐出动捋豆 叶,走到哪家的田间都可以,村与村之间也不分 界限,在白露以前是不允许采摘豆叶的。据平定 县的百姓说,吃豆叶菜,能“清内热、助消化、 健脾胃”,对身体有好处。豆叶菜的吃法,可当 “梢子”吃,可炒、调制后食用。尤其是当地吃 法,豆叶菜小米酸饭更有地方特色。

山西阳泉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山西阳泉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第 23卷第 3期2006 年 6月晋中学院学报Vol. 23 No . 3Jun.Journal of Jinzhong U niversity 2006山西阳泉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曹瑞芳关键词:阳泉方言;地名;文化中图分类号: H17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1808( 2006) 03- 0081-地名是人们给特定方位、范围、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所起的名称,是某一区域的人们赋予一个地方的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代号。

它也是先人通过口碑记录下来的活档案[ 1] ,是研究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因而它往往可以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演进过程 ,折射出起名人当时的文化观念、心理特征。

透过地名,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一些自然与生态信息、人文和历史信息,还可以揭示出某一区域特定的文化信息和蕴涵。

本文将从解读地域文化信息的角度出发 ,对山西省阳泉市的地名 (主要是乡村名 )从命名类型及地名中所含蕴的文化信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希望能够揭示当地地名所蕴藏的文化意义,对地方文化的建设和研究有所帮助,为优秀地方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阳泉市包括阳泉城区、郊区、矿区三个县级区和平定、盂县两个县。

本文使用的地名资料主要来源于!阳泉市地名志∀(收录地名 477个) !山西省平定县地名志∀(收录地名 1017个)和!山西省盂县地名志∀(收录地名 867个)。

部分资料根据需要做了补充调查。

一、阳泉方言地名丰富的命名类型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因此命名地名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阳泉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城市 ,但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平定和盂县在春秋时就已经是晋国的属地。

因此阳泉方言地名所使用的命名类型也极其丰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具体如下:(一)用描述自然景观的词语命名地名大自然是生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朝夕相处的伙伴 ,人们在改造、征服并与之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对它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亲密,他们还将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认识结果用在了起地名上 ,这便出现了许多用自然景观命名的地名。

晋方言所见近代汉语词汇选释

晋方言所见近代汉语词汇选释

2010年1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an.,2010第33卷 第1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 os ophy&Social Science) Vol.33 No.1・语言学研究・晋方言所见近代汉语词汇选释乔全生,张 楠(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文章利用近代汉语文献,选释了10条在今山西方言中仍不同程度保留的词语,分析它们在普通话和方言区的使用情况,并探寻其历史发展线索。

同时,也为晋方言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素材,以进一步丰富汉语史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晋方言;词汇;近代汉语;选释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10)01-0046-04 晋方言①作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无论就其形成的历史还是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成分,在汉语方言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

本文从近代汉语文献入手,寻找仍然留存、活跃在今晋方言中的词汇,分析这些活语言材料在晋方言区的保留使用情况,并找出近代汉语文献中这些词汇的历史发展线索。

利用晋方言所保留方言活化石,对近代汉语文献中的词汇进行印证诠释,既可为许多生僻的词语找到确诂,也可为晋方言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大量的佐证,进而丰富汉语史研究的内容。

一 拔著短筹《汉语大词典》未录此词,只收录“筹子”一词,解释为筹码、记数的用具。

筹在古代是用来计算数目的工具,也被用为赌具。

今普通话中已消失,晋方言仍有保留。

“拔著短筹”比喻运气坏,吃亏或斗输。

山西太谷方言把“筹”称“筹筹”,读[ts‘ u22ts‘ u22],凡双方斗胜角逐,得胜的一方被称之为“拔了长筹筹”。

从某人那里得不到便宜,占不了上风,就说“从他那里拔不出长筹筹来”。

该词早在元代就已出现,后代仍有沿用。

近代汉语可见“拔著短筹”如:《全元杂剧・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第二折[幺篇]:“那一个不嘇可可道横死亡?那一个不实丕丕拔了短筹?”《全元杂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一折[油葫芦]:“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全元杂剧・郑廷玉・崔府君断冤家债主》第二折[穷河西]:“你道死和生,都是天数周,怎偏我子和娘拔著短筹?”《全元杂剧・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第三折[紫花儿序]:“兀那刘二家两口儿,你在那坟墓里听者:……不想你也拔着短筹都死了,又丢下个业种引孙,常时来缠门缠户的。

闲话阳泉话

闲话阳泉话

闲话阳泉话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社会的发展是方言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条件。

近年来,在我们山西阳泉,由于说不清楚的原因,产生了一种“阳泉话”。

阳泉话的产生没有几年,所以说,阳泉话从词汇到语言都没有定性,充其量只能说是平定话的变种。

那么,什么是阳泉话呢?本人为其的定义为:以平定话为母语,以普通话语音中的少量卷舌音为时髦,现居住在市区的中年人使用的语言。

“以平定话为母语”是指,现在所谓的阳泉话就没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而就是现在市区的中年人使用的语言90%仍为平定话。

比如:“谷肚挖切”、“圪圾嘛淹”、“风磨野到”、“跌溜甩(suai )拐”、“麻不烂才”、“求迷性眼”、“瘦嘛圪精”、“歪则棱堪”、“忽儿郎当”等等那平定话特有的很丰富的地方语言,“阳泉话”一直都在用。

这些特有的方言,普通话解释不清楚,汉语书写不准确,但平定人却都知道其含义;“以普通话语音中的少量卷舌音为时髦”是指,在市区居住的中年人以自己为市里人而自我感觉良好、并为之骄傲而想说普通话又说不了或者说是说不好而说一些自认为时髦的“四不象”的俏皮话。

比如:"走"字,平定话和普通话都念"走",可是现在有的阳泉人念"zhou(宙)".硬是把"走"字说的卷起了舌头;"发展的"展""本来平定话和普通话都读"zhan",但,好多住在阳泉市区的人都读"zan"(咱);再比如,“那是什么”的“是”,本来方言发音为“si (四)”,但有人愣说成shi(失),猛一听是在向普通话靠近,但在平定话里偶尔混杂几个卷舌音,真的使人听起来很不舒服。

再退一步讲,你就是把“是”、“市”“抓”“省”等等字卷舌说话也不怕,你要坚持经常呀?在一段话里,一着急,得,就又不卷舌了。

最明显的就是有好多中年领导在电视里的讲话——开始时,说的很俏皮,都在卷舌,把“走”字也能俏皮的卷起了舌头,但,讲到中间后,汗也出来了,语句也不通了,舌头也就不卷了。

山西阳泉方言远孙称谓语“瓜瓞”“提溜”“蔓儿”的来源

山西阳泉方言远孙称谓语“瓜瓞”“提溜”“蔓儿”的来源

山西阳泉方言远孙称谓语“瓜瓞”“提溜”“蔓儿”的来源向德珍;王晓荔
【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0)004
【摘要】山西阳泉方言中的三个词语“瓜瓞”“提溜”“蔓儿”之所以能袁远孙称谓语,是这几个词语在历史长河中意义发展演变的结果.在考察中发现“瓜瓞、提溜、蔓、瓜蔓、枝蔓、根蔓”等的多个义项均不见录于一些大型辞书,这是辞书编纂的疏失.
【总页数】5页(P20-24)
【作者】向德珍;王晓荔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市罗星中学语文教研室,上海20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
【相关文献】
1.山西襄陵方言的亲属称谓语
2.山西阳泉方言的“子尾”构词方式及相关问题
3.山西阳泉方言韵母特点研究
4.山西阳泉方言韵母特征分析
5.飘扬的民族团结进步旗帜——记山西省阳泉市人大代表、盂县秀水镇东白水村党支部书记孙祥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阳泉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山西阳泉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第23卷第3期晋 中 学 院 学 报Vol.23 No.3 2006年6月Journal of Jinzhong U niversity Jun. 2006山西阳泉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曹瑞芳(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6)摘 要:地名是先人通过口碑记录下来的活档案,是研究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从阳泉方言地名的命名类型及地名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两个方面进行探析,对地方文化的建设与研究会有所裨益。

关键词:阳泉方言;地名;文化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06)03-0081-08地名是人们给特定方位、范围、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所起的名称,是某一区域的人们赋予一个地方的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代号。

它也 是先人通过口碑记录下来的活档案[1],是研究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因而它往往可以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演进过程,折射出起名人当时的文化观念、心理特征。

透过地名,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一些自然与生态信息、人文和历史信息,还可以揭示出某一区域特定的文化信息和蕴涵。

本文将从解读地域文化信息的角度出发,对山西省阳泉市的地名(主要是乡村名)从命名类型及地名中所含蕴的文化信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揭示当地地名所蕴藏的文化意义,对地方文化的建设和研究有所帮助,为优秀地方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阳泉市包括阳泉城区、郊区、矿区三个县级区和平定、盂县两个县。

本文使用的地名资料主要来源于!阳泉市地名志∀(收录地名477个)!山西省平定县地名志∀(收录地名1017个)和!山西省盂县地名志∀(收录地名867个)。

部分资料根据需要做了补充调查。

一、阳泉方言地名丰富的命名类型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因此命名地名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阳泉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但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平定和盂县在春秋时就已经是晋国的属地。

因此阳泉方言地名所使用的命名类型也极其丰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阳泉方言

阳泉方言

娱乐考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囊人可破砍了!”是什么意思?() A一个窝囊的人被人砍了 B一个窝囊的人把人砍了 C那个人穿的破破烂烂 D那个人敢闯敢做 2、下面哪个不是食物名称?() A扁食 B果搓 C三药 D不漏 3、下面哪个不是常见的生活用品?() A国抡锤 B搔罐 C格几 D大竟
形容词
正经-非常 树上各揪周两外鸟,一外鸟对另一外鸟说:你过去点占不占?另一外鸟说:不占,我过去点就跌下各啦。 滴手,滴手,真滴手。三药丝丝,皿格斗!! 窄框=萝框 搔罐=水桶 国抡锤=杆面杖 囊人可破砍了!=那个人敢闯敢做! 果洛=轮胎 晃=下午 活略老腾=形容从高出跌下来 吭气=说话
娱乐考题
阳泉方言
阳泉地区的方言
01 方言汇总
03 方言笑话
目录
02 娱乐考题 04 方言漫画
基本信息
“么滥:人闲来无事,到处逛逛” “拉精:出风头、炫耀,能说会道,形容一个人臭美”“楞森:害怕、恐 惧”……这一个个阳泉人嘴里常说的方言,配上了夸张、形象并且生活化的漫画,着实让刘海涛火了一把,“在 上先发表了10幅,第2天点击量就超过了人次。
方言笑话
方言笑话
两只鸟 两外鸟在树上割就呢搞对象了,一外鸟对另一外鸟说:“你过个点,沾呀不沾”。另一鸟说:“不沾,过个 点我就跌下克了。” 还不懂? 外地人向阳泉人问路:“去赛鱼怎么走”?阳泉人说:“不儿老”。外地人说:“不儿老是在那里”?阳泉 人说:“你真是个老外,连不儿老也不儿老。” 神菜 在阳泉火车站,我看到饭店上写着“豆角炒不烂”我奇怪了很多天,最后终于忍不住了,问同事,豆角不烂 还写出来,那不是砸招牌吗? 捡钱 阳泉一单位组织职工去旅游,一男子不小心将烟头丢在地上,过来一小脚老太,要罚款5元,男子解释说,我不 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泡"到地上的,老太一听,又撕下一张罚款单,说:你还敢跑,再罚5元!!!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在山西的晋中、晋西北一代有很多土语是很古老而优雅的:1.“居舍”——就是屋子、“家里”;2.“箸秸”——一种灌木,秸杆很直,质地坚硬,过去老乡很少用竹筷,就是用“箸秸”杆来作筷子的。

箸是筷子,秸是秸杆,箸秸是作筷子的秸杆。

现在山西人没有“箸”的说法了,但是“箸秸”的名称一直没有变;3.“参差不齐”——不识字的农民都有这样的口头语,而且读音绝对正确:“cencibuqi”。

只有上过学的人才可能读成“canchabuqi”4.“兀”——一种方形的凳子;5.“兀的”——语气助词,意思比较宽泛,类似“那么”、“当然”、“可不是嘛”等意思。

例:“你会唱京剧?”“兀的哩!”(意思是“哪当然啦!”)这个词在元曲里常常看到,现在仍然是当地人的口头语。

6.“舁”(读yú,阳平)--抬的意思。

这个字好像很古老了。

《说文解字》解释是:“舁,共举也”。

7.“荷”(读hě上声)--承担、搬动的意思,也引申为一般的“拿”、“携带”。

这是非常普遍的口头语。

“荷不动”,就是拿不动的意思。

这个用法也很古老,汉朝张衡《东京赋》有“荷天下之重任”句。

8.“恶色”--就是垃圾。

这也是很古老的用语。

色,是种类的意思(如:各色人等)。

恶,是“醜恶”,“卑劣”的意思,和“美”、“好”反意。

现在台湾人讲的“国语”中把“垃圾”读作“lèsè”和山西方言接近。

9.“恶水”――是指脏水、污水,不是我们一般说的“穷山恶水”的“恶水”。

说“恶”而不说“脏”,是不是也很文雅?10.“巡田”――就是秋天看护庄稼。

别的地方叫“看秋”,“护秋”,远不如“巡田”富有韵味。

每到秋天,村里会指定专人担负巡田的职责,担负这种责任的人被称为“巡田的”。

“巡田的”很厉害,一般都会几下拳脚。

基本的装饰是,腰里缠一条长长的蓝布作的腰带,腰间别一个小小的“马床”。

所谓马床,是一种三条腿的袖珍小凳子。

马床有两个用途,一是巡田的累了可以随地坐下休息,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打人――打那些偷庄稼、蔬果的大人小孩。

福建方言里,原来这些都是古文言,我们居然都不知道...

福建方言里,原来这些都是古文言,我们居然都不知道...

福建方言里,原来这些都是古文言,我们居然都不知道...很多福州人可能自己都没有发觉,自己平时讲的话时有多么地“文言文”。

这是因为,闽方言保留了相当多的上古汉语发音和词汇,因此,很多日常的福建话如果翻译成普通话的话,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活生生的“文言文对话”了。

多的不说,直接上例子!福建话中“你”不叫“你”,叫“汝”。

“他”不叫“他”,叫“伊”。

房子叫“厝”。

盖房子,叫“起厝”。

回家,叫“转厝”。

吃叫“食”,吃饭就是“食饭”。

喝叫“啜”,喝了这碗汤,福州话就是“啜了这碗汤”。

晚上叫“晚暮”,中午叫“日斗”。

因此,吃中饭又叫“食斗”,吃晚饭叫“食晚”。

福建话中,已经下午了,叫“日头昃(福州话jia)过了”,日昃,文言文中即日头偏西的意思。

站叫“企”。

蹲叫“伏”。

跑叫“走”(这里有逃跑的意思)。

走叫“行”。

一起叫“齐”。

因此,我们可以组个句子:是不是感觉整个画风都变了?别急,还有!马上叫“遽”。

马上去叫“遽去”。

老福建人很少说谢谢,一般说“起动”,意思是劳动大驾。

但如果“起动”和“多谢”合起来说,“起动多谢”,那就是另一种意思了,意思是讽刺他人:我多谢你帮倒忙!怎么叫“安然”,怎么做,怎么可能就说“安然做”、“安然可能”。

锅,叫“鼎”,其实古代鼎本来就是用来煮饭的。

筷子,叫“箸”。

里面叫“底势”上下楼的那种固定楼梯叫“踏斗”。

明白,叫“白”。

懂了、知道了,叫“晓”。

这里我们再组个句子。

普通话:甲:麻烦你下楼梯走到房子里面,从锅里把筷子拿过来。

明白了吗?乙: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拿完怎么做?福州话:甲:起动汝行踏斗下厝底势,从鼎里拿箸来,白未?乙:晓了,遽去,后安然做?是不是感觉这哪里是日常对话,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版的文言文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自古骂人的话都是学习当地语言的第一课,福建话骂人的话也是非常古色古香和婉转阴毒!普通话中,疾病是一个词,但在福建话中,“病”是普通疾病,“疾”是指绝症。

这跟古汉语的意思是一样的。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山西方言谚语,是山西地区流传的一种语言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山西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也反映了山西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山西方言谚语。

1.风卷残云意思是风力大,将天空中的一些残云吹散了。

在生活中,这个成语形容一些容易给人产生困扰或阻碍的问题,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随着清风消失了。

2.眼见为实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只有你亲眼看到了,你才相信它是真的。

在生活中应该保持这种谨慎态度,避免被虚假的信息所骗。

3.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彼此的思想和情感能够相互理解和传达。

这个词语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4.树大招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显得过于出色,那么就容易遭受妒忌和攻击。

这是一个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的说法。

5.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谚语的涵义是说一个人在年轻时不太可能畏惧。

这是一种鼓励年轻人积极进取的说法。

6.沉香亦有远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的品质总会被人发现。

这是一个鼓励人们要坚持做好自己事务的说法。

7.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新生代总是有更好的能力和素质要领导旧生代,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之道,传承价值系统和文化财富。

8.亡羊补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可以对之前的错误重新弥补。

这个词语体现了教育重在弥补错误和引导更正确的行为。

9.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谚语的含义是说一个人应该明辨时势,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俊杰。

体现了对人们决策能力的要求。

10.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一个古老的谚语,意味着纯靠理论学习的知识是不完整的。

学习一些来自实际应用的经验比阅读资料更重要。

总之,山西方言谚语,是山西地区文化和语言传统的精华之一,通过这类话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山西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

虽然这些方言谚语有些过时,但它们的价值仍然存在。

人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记忆和传播这些谚语,使他们变得更具有生命力和现代价值。

山西盂县方言词汇特征研究

山西盂县方言词汇特征研究

山西盂县方言词汇特征研究摘要:本文以山西盂县方言为研究对象,对其词汇进行分析,盂县方言中存在大量狭义方言词汇,具有十分鲜明的方言特点,对其作简单分析关键词:盂县;方言;词汇;绪论一、地理位置盂县属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盆地,地处太行山西侧,东经112.55度至113.49度,北纬37.57度至38.31度。

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63千米。

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

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和山西省平定县接壤,西临山西省阳曲县,南连寿阳县与阳泉市郊区,北靠五台县与定襄县。

二、方言概况根据温端正、侯精一先生主编的《山西方言调查报告》,山西方言可分为六个区:中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区、南区、北区。

分区的依据是有无入声和古失声在尽方言里的演变情况。

盂县方言属于中区。

三、词汇特征研究盂县方言中有大量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成语,活跃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言词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方言词汇,指的是方言中所有的语,既包括和普通话不同的语,也包括除语音外和普通话在形式上和意义上完全相同的语。

狭义的方言词汇指方言中和普通话完全不同或部分不同的语。

盂县方言中存在大量狭义方言词汇,具有十分鲜明的方言特点。

(一)具有众多的四字格成语山西方言中有大量的四字格成语。

这些俗成语形式独特,结构复杂,语义丰富,如果不解释,让人很难理解。

以“~眉~眼”式为例:痴眉幸眼:形容无动于衷或痴呆。

立眉看眼:形容人面相凶狠。

贼眉溜眼:形容人面带狡猾相。

人眉竖眼:形容假装正人君子的人。

盂县方言中还有其他丰富的四字格俗成语:A:圪朽八带:形容瓜果等表皮发皱不新鲜。

忽溜马迷: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B:石里石砍:形容冒失不稳重。

稀松忽榻:形容松弛。

C:神经马怕:形容人做事神经兮兮不合常理。

A类前加“圪”、“忽”等成分,表有带“小”和“短暂”的意思;B类中“里”、“忽”等成分起调节音节的作用;C类带有“马怕”等成分,在调节音节的同时,还带有一种贬义色彩,表示嫌弃厌恶。

盂县方言古语词研究

盂县方言古语词研究

盂县方言古语词例释范培青山西大学文学院摘要:本文较系统地列出了盂县方言的古语词概况,并按照古语词的时期进行分类,分为盂县的上古、中古、近代古语词,对每个古语词的出处、意义进行罗列,最后概括出盂县的古语词特点。

关键词:盂县方言;古语词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分支,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各地方言的参与和贡献。

同时, 方言也以各种形式传承着民族共同语, 方言古语词主要指古今意义差异较大, 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古语词。

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隶属于阳泉市,地处太行山西侧,属于晋语区并州片,本文主要依据2009年出版的《盂县方言研究》的词汇表总结分析而成。

一、盂县方言中存在古语词的概况汉语史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这里所说的古语词是指现在普通话不存在,但是方言里仍然活跃,而且意义与古汉语一致的词语。

1、上古(先秦两汉)(1)保留上古词语的本义及引申义的单音词例捥væ53《集韵●緩韵》捥,取也。

《墨子间诂卷十一》郑注土丧礼云‘手後节中也,古文‘■作捥。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害之中取小也,毕云:“当为‘者’。

”非取害也,取利也。

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

言为人所持执,不能自免。

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

这里是说“捥”本义是“腕”的意思,在危急时刻弃小而取大也,于是就引申为“取”的意思,而在盂县方言中“捥”是拔、取的意思,取自捥的引申义。

咥tiᴀʔ22《广韵》徒結切,入屑定。

质部。

意为“咬”,《广雅●释诂三》:“咥,也”。

《易●履》:“履虎尾,不咥人。

”《聊斋志异·卷五》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咥噬,虎入,殊不他顾,蹲立门中。

在盂县方言中“咥”的意思是美美的吃,是在原古意的基础上又加以引申,由“咬”发展为“吃”,而在普通话里这个词已经基本上不用了。

褿ʦʻɑu22《广韵》昨勞切,平豪从,幽部。

意思是衣未及时浣洗,《集韵●豪韵》:“褿,衣失浣。

”盂县方言中褿指衣服脏了,没有洗,这在晋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如:“看你的衣裳也褿了,快拿去洗洗。

山西阳泉方言集锦

山西阳泉方言集锦

山西阳泉方言集锦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山西阳泉方言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扁食—饺子摸滥—步行铁匙—勺子缺灯—火柴得(音“叠”)手—舒服得(音“叠”)脚(音“觉”)—得意意马咯增—迷迷糊糊咯挤马眼—小气展展挂挂—穿着整齐细水汗流—汗出得多歪则棱砍—歪头瞪眼歪扭散砍—歪歪斜斜草鸡—烦草鸡麻爬—烦透了傻不几几—太傻冰巴污凉—温度低忽里郎当—不稳鬼眉溜眼—鬼头鬼脑万儿八千—数目大大明白天—光天化日磕头捣蒜—央求人接二片三—接二连三圪顶盖—膝盖的脑—脑袋崩楼—脑门脖项骨—脖子解在点—保养点倒灶—倒霉努艳—出风头撇—聊天,说话胡撇—胡说日跌唠咚—形容摔了一跤格溢—恶心铰节节=剪指甲扎虎=吓唬歇牛=傻日怪=奇怪割拎=一种动物唠窝草鸡=腐小鸡的母鸡民民锅=沙锅特拉板儿=拖鞋二不愣==傻果搓=====小器求迷性眼=求势=傻样扁食—饺子摸滥—步行铁匙—勺子缺灯—火柴得(音“叠”)手—舒服得(音“叠”)脚(音“觉”)—得意意马咯增—迷迷糊糊咯挤马眼—小气展展挂挂—穿着整齐细水汗流—汗出得多歪则棱砍—歪头瞪眼歪扭散砍—歪歪斜斜草鸡—烦草鸡麻爬—烦透了傻不几几—太傻冰巴污凉—温度低忽里郎当—不稳鬼眉溜眼—鬼头鬼脑万儿八千—数目大大明白天—光天化日磕头捣蒜—央求人接二片三—接二连三圪顶盖—膝盖的脑—脑袋崩楼—脑门脖项骨—脖子解在点—保养点倒灶—倒霉努艳—出风头撇—聊天,说话胡撇—胡说日跌唠咚—形容摔了一跤格溢—恶心斟=今天门=明天喉=后天雁来=昨天前仁=前天囊个=那个折个=这个XX外个=那个你斟则么隔来=你今天做什么了钻游游万看看=散步斟=今天门=明天侯=后天赝来=昨天前仁=前天八(二声)任饭=凉了的饭可站上=上街不该照=不应该日蹦塄坎=积极茫茫到照了=倒霉渴不渴=去不去管是=真的?前上=上午后上=下午小布衫=单衣服大竟=衣服的前片杰袄=有里子的衣服郑禁-非常树上各揪周两外鸟,一外鸟对另一外鸟说:你过去点占不占?另一外鸟说:不占,我过去点就跌下各啦。

白居易诗词中方言词和口语词

白居易诗词中方言词和口语词

白居易诗词中方言词和口语词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方言词和口语词。

这些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语言特点和地域特色,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更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

以下是一些白居易诗词中的方言词和口语词的例子:
1.“圪蹴”(gēcù):这个词出现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意为“蹲下”。

2.“蹴鞠”(cùjū):这个词出现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意为“踢球”。

3.“唿哨”(hūshào):这个词出现在白居易的《赋得暮雨送杜叟》中,意为“吹口哨”。

4.“趔趄”(lièqie):这个词出现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意为“走路不稳,摇摇晃晃”。

5.“趔趄”(lièqie):这个词出现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意为“跌跌撞撞”。

以上只是白居易诗词中的一些方言词和口语词的例子。

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地域文化。

如果您有其他关于白居易诗词的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阳泉方言中的古语词

阳泉方言中的古语词

阳泉方言中的古语词作者:高健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7期摘要:古语词是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的古汉语词语。

古语词是研究汉语的历史的重要材料,对从事汉语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语料。

阳泉处于山西东部,阳泉方言属于晋语,在阳泉方言中保留了很多的古语词,为汉语史和晋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鲜活的语料。

关键词:古语词;阳泉方言;口语[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1阳泉市地处于山西省东部,属于晋语区。

四周环山,交通较闭塞,由此在阳泉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阳泉方言的研究一直以来就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相关研究成果少之又少,这对于当地方言的保留是不利的。

我谨以自己浅薄的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上尽量收集阳泉方言中的古语词并进行整理,希望可以为山西方言的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支楞:状声词,多状琴弦响声、断声,亦状剑出鞘声。

如阳泉方言中说:“外(那个)闺女弹琴了,~一声,个静静(狠狠地)吓了我一跳!”《青衫泪》二折:“今日扑通的瓶坠井,~的琴断弦。

”亦作“支愣愣”、“直楞直楞”。

《燕青博鱼》一折:“会轮枪,偏不会直愣愣拨琵琶。

”《单鞭夺槊》三折:“见那厮不从,直楞楞扯出霜锋。

”《气英布》二折:“只消咱佩中剑直楞直楞的响一声,折末你能言巧辩,早做了背井离乡。

”《倩女幽魂》四折:“直愣愣争弦断了不续碧玉筝。

”2.不打紧:不要紧、没关系。

如阳泉方言中说:“你外(你的)作业慢慢写哇,迟点交也~。

”《蒋神灵应》二折:“量那强戎小寇,老夫觑他如儿戏而已,~!《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姨娘不来~!舅母不来~!亦作“不大紧”、“不紧”。

《射柳捶丸》四折:“这个也不打紧,头里不干我事。

”《三战吕布》一折:“我题起那厮杀呵也不大紧,天生的忒奈烦。

”《马陵道》二折:“我死不紧,只可惜我腹中有卷六甲天书,不曾传授与人。

”3.不老:不知道,不清楚如阳泉方言中将“不”进行儿化,读作“不儿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泉方言中的古语词
摘要:古语词是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的古汉语词语。

古语词是研究汉语的历史的重要材料,对从事汉语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语料。

阳泉处于山西东部,阳泉方言属于晋语,在阳泉方言中保留了很多的古语词,为汉语史和晋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鲜活的语料。

关键词:古语词;口语;阳泉方言
阳泉市地处于山西省东部,属于晋语区。

四周环山,交通较闭塞,由此在阳泉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阳泉方言的研究一直以来就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相关研究成果少之又少,这对于当地方言的保留是不利的。

我谨以自己浅薄的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上尽量收集阳泉方言中的古语词并进行整理,希望可以为山西方言的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支楞:状声词,多状琴弦响声、断声,亦状剑出鞘声。

如阳泉方言中说:“外(那个)闺女弹琴了,~一声,个静静(狠狠地)吓了我一跳!”
《青衫泪》二折:“今日扑通的瓶坠井,~的琴断弦。

”亦作“支愣愣”、“直楞直楞”。

《燕青博鱼》一折:“会轮枪,偏不会直愣愣拨琵琶。

”《单鞭夺槊》三折:“见那厮不从,直楞楞扯出霜锋。

”《气英布》二折:“只消咱佩中剑直楞直楞的响一声,折末你能言巧辩,早做了背井离乡。

”《倩女幽魂》四折:“直愣愣争弦断了不续碧玉筝。

”
2、不打紧:不要紧、没关系。

如阳泉方言中说:“你外(你的)作业慢慢写哇,迟点交也~。

”
《蒋神灵应》二折:“量那强戎小寇,老夫觑他如儿戏而已,~!《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姨娘不来~!舅母不来~!亦作“不大紧”、“不紧”。

《射柳捶丸》四折:“这个也不打紧,头里不干我事。

”《三战吕布》一折:“我题起那厮杀呵也不大紧,天生的忒奈烦。

”《马陵道》二折:“我死不紧,只可惜我腹中有卷六甲天书,不曾传授与人。

”
3、不老:不知道,不清楚如阳泉方言中将“不”进行儿化,读作“不儿老”。

阳泉方言中说:“~夜来(昨天)他克(去)校房(学校)来没有?”
这个词语在唐朝就出现了,后来一直就沿用至今。

如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朔寒雪。

”宋・欧阳修《玉楼春》词:“尊前贪爱物华新,~物新人渐老。

”宋・张孝祥《醉落魄》词:“归来想是樱桃熟。

~秋千,谁伴那人蹴。

”
4、敢是:疑问词,表示怀疑,是不是。

如阳泉方言中说:“张老三家外(的)孩(儿子)考上大学了,~?”
这个词出现在《渑池会》四折:“正末云:‘我这病,怎禁那待漏东风寒冒。

’吕成云:‘~饥饱劳役?’《昊天塔》二折:“小军云:‘有
箭射三箭,无箭的大三砖。

名曰百药箭。

’正末云:‘~百箭会?’”又见《古今小说》卷十七:“见有一邢祥名字,乃西京人。

自思邢知县名祯此人名祥,~同行兄弟?”
5、和和饭:指当地的一种用白面、小米和菜叶子做成的糊状食物。

如阳泉方言中说:“今早期(早晨)俺妈给我做~来。

”
这个词语在元代就已经出现,如:元曲《村乐堂》三[么篇]白:“着你娘做些酷累来,又是~来。

”
6、可可:相当于“恰恰”、“恰好”。

如阳泉方言中说:“我说去他家  (看望)他,~赶得不巧,他出克(出去)了。

”
元代就出现了此用法。

如元曲《鲁斋郎》一[赚煞]:“也是俺年里时乖运蹇,~的与那个恶那吒打个撞见。

”又《生金阁》一[金盏儿]诗云:“今日买卖十分苦,~撞见大官府;一个钱儿赚不得,不如关门学擂鼓。

”又《杀狗劝夫》四[醉春风]:“怎么这尸体首~的在你后门?”
7、气性:脾气、火气。

如阳泉方言中说:“小后生~就可大了,动不动就上手呢。

”
《归田录》卷一:“(杨亿)因亟求解职。

真宗语宰相曰:‘杨亿不通商量,真有~。

’《单鞭夺槊》二折:“那厮~大的,这一气就气杀了也。

”《金线池》二折:“似往常有~,打的你见骨头。

”
8、赤留:形容滑行,急走。

如阳泉方言中说:“夜来(昨天)黑夜下雪来,今天孩孩们在山坡上打~了。

”
《魔合罗》一折:“怎当他乞钮忽浓的泥,更和他匹丢扑搭的淤,我与你便急就章拘诸慢行的~去。

”《黄花峪》一折:“吓的那呆邓邓的麋鹿~的撞。

”又三折:“希壤忽浓泥又滑,失流疏剌水渲的渠,~惊起些野鸭欧鹭。

”亦作“出留出律”、“足律即留”。

《谢天香》三折:“可又早七留七力来到我跟底,不言语立地。

我见他出留两个都回避。

”《青衫泪》二折:“只见一个来来往往,旋风足律即留转。

”
9、过房:指自己无子而用兄弟之子为子。

如阳泉方言中说:“大大(大爷)没有孩,恩(你)爸爸~给他啦!”
这个用法宋朝就已经出现,后代一直沿用。

如欧阳修《答曾舍人书》之二:“父子三纲,人道之大,学着废而不讲。

晋绅士大夫安于习见闾阎俚巷~养子,乞丐异姓之类,遂欲讳其父母。

”元・《玉壶春》曲一、白:“我这上女铆也不是我亲养的,她自身姓张,幼小间~与我作一义女。

”又《元史・刑法志》:“诸乞养~男女者听,奴婢~良民者,禁之。

”《元典章・户部・家财》:“周桂发本无嗣,将嫡侄周自思自幼~为子。

”名・冯梦龙《万事足买妾求嗣》:
“老身姓窦,小女玉儿,为因夫弃世,家业凋零,难以度日,欲将此女~与人。

”清・愈樾《茶香室丛钞》:“今俗无子而已兄弟之子为后曰~。

《朱子全书言行录》前集、王沂公事第七条云:‘曾无子,欲令弟子~’,是宋时已有过房之语。

”
注释:
[1]文中将词头出现的词语用~代替。

对其他方言词加括号进行解释。

[1]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2]曹瑞芳.阳泉方言中的古语词[M].忻州:忻州师院学报,2002.
[3]胡竹安.水浒词典[M].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