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圆”、“松”、“正”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
今天店铺给大家讲的是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心静体松。
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
打太极拳要求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于动作,做到“神聚、心静、意专、体松”。
“心静”是练太极拳的重要原则,“心静”要求要专心,在练拳时,思想要集中,意识不断地引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不能顾此失彼:“心静”要有耐心,不可焦躁或心猿意马,否则动作方向、姿势不正确,就难以把太极拳学好、练好。
“体松”是和心静同样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贯彻“用意不用力”的重要措施。
运动时,在心静的前提下用意引导肢体内外各个器官、关节和肌肉的放松,逐步做到全身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内外各部分无一处不松,尽量使身体自然舒展而不僵硬。
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完成动作。
2、轻灵沉稳。
练太极拳要求在意识引导下动作轻灵、重心沉稳。
“轻灵”是保证全身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
所谓“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能灵活。
灵是轻的发展,在轻的基础上发展,方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的灵。
“沉稳”是使上体端正舒适,保持下肢稳定,要求虚领、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步似猫行。
进退转换,要分清虚实,步随身腰变化,需稳健、轻灵、沉着。
3、柔和缓慢。
“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放松对解除疲劳、积蓄力量,以及提高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练习时,要求始终放松,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引导全身放松。
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塌的。
练习时,要在放松的基础上使两臂动作保持弧形,使两臂运动走弧线。
“缓慢"也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它是一种平稳中正的缓慢,肌肉和骨节不是处在某一特定角度下收缩和旋转,而是用许多不同的角度完成一系列伸缩和旋转的静力性练习。
太极拳的简介
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简介。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内功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的起源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
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
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
话说太极拳的圆档
话说太极拳的圆裆 我在练拳时,看到很多人说起圆裆的事情,但是很少人能将这个圆裆的事情说清楚,也很少见到教太极拳的老师指导学生,我不是专业的习太极拳者,纯为业余爱好,玩一玩,现在我说一下,我自己对圆裆的想法,我不说我自己说的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圆裆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的要领,因裆部是特殊部位,从古到今都知,男、女有别,且部位比较敏感,确实难以旁人去指点和现场纠正,而文字的描述也确实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圆裆的目的是为了让下盘符合力学的拱弧结构。
我相信很多的朋友看到,中国各地很多拱型桥,先辈建桥就是利用拱弧的原理。
我见到我们生产队,在我们村子前的小河面上,建的大石桥,建桥前先做一个扇形的大木架,然后从底部的两端呈半弧状排列垒彻石头,到中间合拢阶段的最后一块石头是在圆弧拱的顶点,也就是相当于人体的裆部,底部的两端桥墩就好比人的两个脚。
我看到彻桥师傅,彻石头时不用水泥灰浆,合拢最后的石头放上之后,拿开木架,大石桥纹丝不动;原理就是能把力量传递到两端桥墩导入地下。
所以中间的石头的大小就直接影响到圆弧结构的合理与否。
石头太大,就好像故意地开裆撑裆,大桥没有应力;石头小了,就是尖裆和蹋裆,架子就会散掉。
裆是指两大腿根之间以会阴穴为中心的骨盆底肌部(我查了有关医学的书,看到任督二脉都是从会阴穴开始)。
裆贵圆、贵虚,不虚一定不圆。
圆裆的方法是:将两胯撑开,略成拱形,双膝稍弯屈,两膝有微向里扣的意思。
两腿如果像人字形站立,双膝不微屈,就会尖裆,就成了人字裆,也会出现双重(双重就不在这里解说了)。
“人字裆”是尖裆,使裆部不松不沉,既僵且浮,会引起全身沉劲不足,“人字裆”的两脚距离再宽,而裆不能下塌,两条腿如同“木架”,从前后方向稍微一碰就会倒下。
要想使裆虚,只要在两胯撑开后将会阴穴少微上提,使这部分皮肤有不使下蹋之意,裆就自然虚了,心意一开,裆即开了。
但用2013.03.14深 圳I S O意也不可太深(就是不留痕迹,不能让人看出明显之处),要意在若有若无之间。
杨式太极拳的四大阶段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要求动作转换时徐徐地倒换重心,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快慢始终如一,而不主张“快慢相间”,行功走架,速度均匀,是杨氏太极拳的独到之处,虽然个别动作可以做到稍快一点,但从总体上说好似行云流水。即便是“转身摆莲”和“转身左蹬脚”等动作,也仍然强调速度均匀。
招式虚实分明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
风格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练杨式太极拳必须打出沉劲,如果打不出沉劲那也就打不出传统杨氏大架的拳味,仅举“倒撵猴”式的练法为例,这个动作就是“逢转必沉”,是发沉劲的典型拳势。
太极拳的特点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小议
太极拳的特点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小议作者:陆文来源:《卷宗》2020年第24期摘要:高校政治工作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是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手段。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正、圆、松(静)、连、低等特点非常契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做人做事方面有突出的育人功效。
关键词:太极拳;体育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个概念。
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体育课程的定位很明确,它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一项重要标准,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人的健康保障。
在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之前,体育课程的目的大体有三个,简单来说就是个性道德品质的养成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锻炼、体育项目技术的提高训练。
第一个目的现在看来和课程思政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但不是很明确,还没有深入地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
如何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是体育老师贯彻和落实课程思政一个重要环节。
太极拳是体育课程里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项目,也是在不同的的年级阶段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其鲜明的特点在挖掘思政元素方面和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具有独特性。
笔者在长期的太极拳教学实践中,根据太极拳的普性特点,提炼了几个字,并将它们融入到体育课课程思政中,取得了不错的育人功效。
1 正练习太极拳时身体姿势要端正,目不斜视,所谓悬顶、收额、直颈、含胸、收腹、沉肩、垂肘、松腰、敛臀、屈膝,头顶的百会穴和尾椎两点连线要垂直水平面。
体现在拳术特点中正安舒、虚灵顶劲是要点。
这个“正”是正直的“正”、品行端正的“正、”文天祥“天地有正气”的“正”、孟子“养我浩然之正气”的“正”。
体现在做人上就是要遵循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就是要立身做人,不畏强权强势,不阿谀奉承,不畏首畏尾,不怕邪恶,敢于直言。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太极拳的招法就是太极拳的技术和动作,也就是技法。
太极劲就是劲道、内劲。
我认为,劲力,或者说是太极劲,是离不开招法的,而招法也离不开劲力,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
欢迎阅读!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劲力和招法沾、连、随、粘是练内家拳者,特别是练太极拳者最基本的和特别讲究的一种劲力和招法。
这种劲力,人们称之为“沾连劲”或“随劲”;这种招法,称之为“粘随法”或“随法”。
沾、连、随、粘也是练太极拳者在推手或较手对抗中应该采用的重要的技术手法。
沾、连、随、粘这四个字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沾,即沾得住,沾贴在一起;连,即连接,连系在一起,不断开;随,即跟随对方,顺随对方,要哪儿给哪儿,不丢不抗,舍己从人,逆中求顺;粘,就是如胶似漆,粘粘糊糊,使对方无法摆脱自己:而且,只有粘,才能与对方沾贴在一起。
不会沾、连、随、粘,就无法“听劲”,所以沾连随粘是“听劲”的方法。
不会沾连随粘就谈不上“知劲”、“懂劲”,所以,沾连随粘又是“知劲”、“懂劲”的手段。
沾连随粘可以度量出对方招法的变化和劲力的大小、方向、快慢、长短、刚柔、虚实,所以沾连随粘又是知己知彼的手段。
较手中谁粘连随粘使用得好,谁就掌握了取胜的主动权。
沾连随粘不仅在对方平和的态势下运用,就是在其来势迅疾凶猛的情况下也要运用;不仅在我顺人背时使用,而且在彼顺我背,彼力大,我力小的情况下更应该使用。
沾、连、随、粘是“知己知彼”、“以小胜力大”、“以弱胜强”等独特的技击劲力和方法,贯穿在太极拳练较手的全部过程中。
那么怎样在较手中运用好沾连随粘呢?那就是必须把太极拳松、柔、圆、活的特点融入在沾连随粘之中。
所谓松(是用意不用力的表现);是指全身内外各个部位都充分地放松,没有拙力与僵劲;但是松绝不是松垮、疲沓、松懈。
所谓柔,是说身体各个部位都要柔和,柔顺,不可僵硬、死板。
柔不是萎软无力,而是柔中寓刚,即外操柔软,内含坚刚,积柔成刚,化刚为柔。
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学习要领.
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学习要领十个要领: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
其中,提顶:虚灵顶劲、“百会”上顶,正直不歪斜,头上如顶一碗水的感觉。
敛臀:臀部内收,不撅不突、保持身体正直尾闾中正。
吊裆:“会阴”向上提,抽拔之意,“命门”着力后弓。
松肩:肩胛放松下沉,微向前合,含包裹之意。
沉肘:微屈不直,肘尖有下垂之意,所谓“沉肩坠肘”,松肩不松沉,肘难下垂,同样肘不下垂,肩难松沉。
含胸:含而不凹,胸部平整,不凹不凸,持内含之意。
沉肩坠肘,肩微向前包裹,自然呈含胸之意。
拔背:与含胸沉肘相关联,能含胸沉肘就必有拔背之形。
塌腰:腰为体动之主宰,不塌腰则下盘无力,不稳。
手动腰先动,腰摧四肢行,腰要保持松沉竖直松塌园活。
松胯:松胯乃调整腰腿动作之关键,松胯才能下盘灵活,胯与腰是相连的,胯不松腰不活。
沉气:全身松沉,气息下沉,气沉丹田(肚脐下三指),意守丹田,全身有向下沉坠之感。
十个准则: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
松:精神放松、身体放松、松而不懈、松静自然、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松与紧乃矛盾之统一沉:体态松沉,气沉丹田,意守丹田。
能松则能沉,松是沉的前提、能松沉则能稳实。
柔:柔乃韧中之柔,柔韧合一。
柔非软,软则无力,柔非无力。
匀:招招式式速度均匀,不可突断突快。
劲如抽丝,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应为匀速运动,式断意不断,前式结尾即后式的启动。
圆:太极的招招式式都是圆,出手出脚圆弧线,圆得连绵柔顺。
稳:虚实分清,沉着松静,腹实腿固,松腰活胯,腰裆灵变,虚灵顶劲,腰身正直才能稳。
正:头顶、脖胫、腰身要端正,整体做到中、正、安、舒。
实:落脚踏地要实,意如入地三分。
气沉丹田,全身松沉,如千金坠地。
灵:精神放松,头脑清晰,反映迅速才能灵;肩背腰胯松活才能灵;意、气、力相结合才能灵,所谓轻灵圆活。
健:健康体魄,健步如飞,刚健有力,整体配合协调,健而美之。
各部位要求:身法: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沉着稳重,支撑八面形体:舒展大方,潇洒优美,气魄雄伟,风格朴实,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头部:百脉之宗,领起全身之纲,虚灵顶劲,正直不歪斜眼部:眼要平视,延展用远,意欲何方,眼神先领颔部:微向内收,不可仰起,不仰不收,恰到好处颈部:松而竖之,不歪不斜,端正竖起,不僵不软肩部:松而沉之,微向前合,包裹之意,腋离拳距肘部:微屈不直,意执下垂,每在定式,直对膝盖太极拳的各种动作,每招每式都是在意念的引领下运动神经系统的综合协调,比如,力起于脚,发于腿,主于腰胯,通过脊背、肩胛形于手,这一过程都是每个骨节、每块肌肉在神经系统的综合反映中,节节贯穿协调一致,一气哈成,形成一个整体的劲力,集中于手上。
太极拳的“圆”、“松”、“正”
太极拳的“圆”、“松”、“正”太极拳中“圆”、“松”、“正”三者都是十分重要的要领之一,练拳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切不可分割理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圆”、“松”、“正”。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圆太极拳拳理有“八法”,这“八”即是上、下、左、右、进、退、方、圆。
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八个方面须面面相顾,招招相接,环环相合,势势相承。
招式转换连贯,衔接严密。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非圆即弧,它的运动轨迹是多变的,是无形的球形转动,因此我们可以把太极拳行功的过程理解为整个势、招都为一个圆。
太极拳的行功走架与推手技击,均是圆形功法的练习,都是万变不离其圆。
要想做到动作节节贯穿而不间断,最关键的就是动作要走圆圈。
因为只有做到圆周运行,避免僵直,才能不间断,在推手和技击中,为什么能取胜,因能乘虚而入,以虚带实,破其圆周运动。
如何做好太极拳圆周运动,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彻底纠正动作的僵直。
无论什么步形步法,迈步投足必须是弧线圆形。
为了掌握动步的要领,以达上述要求,迈步出脚不落地收回来再重迈出,这样迈出收回再迈出完成一个动作,身体中正安舒不偏,就容易达到稳固又极轻灵的要求。
第二,手臂的动作同样要彻底纠正僵直。
抬手动臂既要有内圆的圈,同时又要有外圆的圈,特别要注意不丢内圆之圈。
手臂同时内外螺旋,是把握太极拳内劲的关键,还应注意臂的屈伸。
第三,手臂腿脚起伏往来运动幅度的限度。
打拳从一式转到另一拳式时,是圆周运动的关键环节。
其要领如同毛笔写字,欲左先右,欲有先左,转笔顿收。
太极拳的松松,要求太极拳习练时由内到外放松。
有高人说过:“松功修炼,先心意松,然后肢体松。
”内,是指心、神、意、气放松;外,是指肢体的放松。
只有意识的放松,才能使头脑清静,气沉丹田。
求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正如轻里求轻,松里求松。
松是有层次之分的,亦即所谓一层功夫一层道理。
初者学所要求的松,只能是在不断纠正拳架姿势中讲求松沉,逐渐去掉一些僵劲和撼力。
太极拳的精髓
太极养生有三宝:一曰养精化气,二曰养气化神,三曰固根培本。
掌握三宝,可充人精神,发人智慧,固本健体,延年益寿。
要学好太极拳,把握精髓是关键。
其精髓在于它的动作特点和基本要领。
太极拳法极其玄妙与独特,其动作特点和基本要领摘述如下:1.太极拳动作特点柔和性:——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非常适应人体生理活动的要求。
圆活性:——太极拳的动作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处处带有弧形,走圆弧线路。
连贯性:——从开式到收式,尽管姿势与动作变化多端,都是相互衔接,连贯一气,连续不断。
完整性:——太极拳动作以腰为主轴,每个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随腰轴而转动,随躯干起落而升降。
“三调”性:——即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结合。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求意念和动作一致,即动作运行到哪里,意念也随到哪里。
上下相随,手足呼应。
随着动作的起落开合,使呼吸自然地调节和密切配合。
一般在动作开、起时吸气,落、合时呼气,内外上下完整一体。
2.太极拳基本要领虚灵顶劲:——头颈正直,神贯于顶,不可用力,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含胸拔背:——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称为含胸。
在含胸的同时,使气贴于背,称为拔背。
这样就使人体胸腹部与背部的各经脉气血畅通,内脏器官血液循行宜于改善。
松腰:——腰为一身之主轴,能松腰,两足才有力,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
虚实分明:——太极拳锻炼中若全身重心落在右腿上,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只有虚实分明,身体转动才能轻巧灵便,毫不费力。
沉肩垂肘:——两肩放松下垂,两肘亦随之下垂,使气沉丹田,气息得以调整。
用意不用力:——首先要全身放松,使意念、气血周流全身,太极拳的动作柔和轻松,长期锻炼后,便表现出真正的内劲。
上下相随:——练习太极拳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神随眼动,上下相连而成一体。
相连不断:——进行太极拳锻炼时,动作自始至终连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贯穿一气。
动中求静:——太极拳锻炼时的动作愈慢愈好,慢而呼吸深长,气沉于丹田,血脉流畅,可称为动之于外,静。
非遗系列之太极拳介绍
01 关于太极拳的介绍
TA I C H I C H U A N
太极拳属武术一大拳系。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
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 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
《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就是 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是中国古 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 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
04太极拳的联系要 点
04太极拳的联系要点
TA I C H I C H U A N
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 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 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 活不滞,同时以腰作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 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02关于太极拳的特点
TA I C H I C H U A N
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1 关于太极拳的介绍
TA I C H I C H U A N
太极拳的技术本质来看,太极拳是以技击动作为 主体,其核心是劲,由此产生了逐项技术要求, 具有技击健身等多重功能的一种拳术。从运动表 现来看一种比较柔和缓慢、重意,练内的拳术, 是吸收各家拳法,结合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运用 经络和阴阳学而形成的一种拳术。
陈氏太极拳秘籍
陈氏太极拳秘籍
(陈献忠2010年7月29日整理)
1. 心静用意,身正体松
2. 由松入柔,柔中寓刚
3. 弧形螺旋,中正圆转
4. 源动腰脊,劲贯四指
5. 三尖六合,上下一线
6.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7. 含胸拔背,落胯塌腰8. 垂肩压肘,坐腕舒指
9. 屈膝圆裆,骶骨有力10. 眼随手转,步随身换
11. 速度均匀,轻沉兼备12. 内劲外发,呼吸协调
13. 意动形随,势完意连14. 自然开合,虚实分明
15. 阴阳循环,动静互生16. 变化在心,功到自成
陈氏太极拳式名称
(小架一路)
1金刚捣碓2揽擦衣3六封四闭4单鞭5铺地鸡
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斜行9初收10拗步
11斜行12再收13前堂拗步14掩手锤15金刚捣碓16撇身捶17青龙出水18肘底看拳19倒卷肱20白鹅亮翅21斜行22闪通背23掩手锤24揽擦衣25六封四闭26单鞭27云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回头蹬跟32上步击地捶33踢二踢脚34搂膝35双护心拳36左踢37右蹬38震脚掩手锤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揽擦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云手53摆脚54跌岔55金鸡独立56倒卷肱57退步压肘58白鹅亮翅59斜行60闪通背61掩手锤62揽擦衣63六封四闭64单鞭65云手
66高探马67十字脚68指裆捶69白猿献果70单鞭
71上步七星72下步跨虎73转身双摆脚74当头炮75金刚捣碓要求:松、静、正,天人合一。
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
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太极拳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在每个阶段修炼中,不断提高太极拳境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
欢迎阅读!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初学太极拳要求放松、慢练,在练习中不断领悟太极拳的精神要领,然后将呼吸与动作结合练习。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一)粗练所谓“粗练”。
指初涉拳场,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知之甚少,或粗知,浅知。
老师此时无须深讲开合、虚实、阴阳、动静,只教授动作,使学生先学会“划道”。
为了便于学生记牢每个动作的姿势和起止点,不要画葫芦似瓢。
要一招一式做准确,不要落人“学拳容易改拳难”之境地。
如果有时间,可以先学练“定势”,待定势熟练后,再练“联势”。
浮躁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在打拳的时候,就会出现照葫芦画瓢,没有内在含义。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二)严练严练是严格要求,循规蹈矩,要教授“中正学”课程,也就是练拳注意中正安舒。
即使不能达到心、神、意、气的内静,也一定要达到外形的中正。
拳法中正关系到将来向高层而的修炼,身形中正对于推手、技击也是优势。
所以在练拳起步之时,必须注意身形的中正。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三)心练中正和安舒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心、神、意、气不安舒,很难达到外形的中正,故内修安舒,外示身形中正。
有位拳家说,“心意松,肢体松”,以达到“神舒体静,刻刻在心”之境界。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四)中正练每个动作都应该注意重心。
“揽雀尾” (8动)阴阳重心变换八次,始终保持单腿重心,即立柱式身形,在盘拳动态运行之中,重心脚始终与顶保持上下一条线。
想要提高太极境界,就要练好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提高太极境界的最快捷径,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
不可双重,双重为病,从“小学”开始,行功要避免双重。
拳论明示“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初学不要“带病”练功。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五)被动练太极拳的重要特性是三不动,没有动意、不主动、不妄动。
盘拳不要主动,而是似手表表芯的齿轮,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丝丝相扣被动运转。
祝大彤论太极拳的松功
论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什么是太极门松功呢?松功是太极拳练家终生追求,一世修炼最高境界的功法。
简洁的说,松功是内外双修,内求心神意念放松,神经安舒,头脑清静;先求心意松,而后肢体松,从脚到顶,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松开,且节节贯串,举动轻柔,顶上虚灵,周身全体不着力,形于手指,肢体肌肤干净。
太极拳的体能要求九大关节放松,还要求溜臀、裹裆、收腹、舒展前胸、圆背,而关键是吸收胸窝,收吸小腹两侧的腹股沟。
拳论明示:“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太极拳盘拳练功举动必须轻灵,这是太极拳之特性。
要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阴阳学说规范动作,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否则将一事无成,一生盲练。
笔者有幸见到过京城已故三位太极拳名家:寿星——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松柔艺术大师杨禹廷;杨式太极拳在京掌门汪永泉大师。
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同,文化素养各异,但他们的松柔功法艺术相似,令人叹为观止。
素有松柔艺术大师美誉的杨禹廷大师,其松功达到自然空无之境界。
他坐在那里跟别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你只要想到他是太极拳大师,精神与老人家结合上,即刻你的精神世界便会起变化,你会发现坐着的不是一位老人,而似衣服架上挂着一件空空的衣服,你想过去摸摸这件“衣服”,突然会脚下出了轴,站立不稳,飘浮起来。
他老人家用老式八仙桌(比当代桌要高一些),将左手放在桌面,手背朝上,让我按。
轻轻摸上手背,感觉胸口一紧,直上直下蹿起一米多高。
当我还没有明白过来时候,老拳师笑笑说:“咱这是玩艺儿。
”在拳场,老拳师作“收势”,左右伸展两臂,一边三四个人拉拽,前边推胸,后边推腰,前后左右有十人之众,都未感觉老拳师有什么动作,顿觉头脑一片空白,脚下飘浮,一一摔跌出去。
早在七十年代,在杨禹廷大师家中,我就急于想求到松柔功夫。
可老拳师明示,要我扎扎实实循规蹈矩练拳。
大师语重心长地说:“咱这太极拳就是两个势子——一阴一阳,一通百通。
”事隔三十年,偶然在一篇文章中见到太极名家杨振基先生说:“推手不能长功夫,功夫是拳上练出来的,不是推手推出来的。
关于太极拳的“圆”、“松”、“正”
关 于 太 极 拳 的
‘ " “ " ‘匿 ‘ 、 松 . 圆 ; j
绍兴 吕士英
太 极 拳 之 理 内 涵深 邃 ,博 大
太 极 拳 的 行 功 走 架 与 推 手
圆的 圈 , 同时 又要 有 外 圆的 罔 , 特
精 深 ,毕 其 一 生 ,难 学 一 二 。2 技 击 ,均 是 圆形 功 法 的 练 习 , 0 都 别要 注 意不 丢 内 圆之 圈 。手 臂 同 年 来 ,我专 练太 极 拳 ( 多种 器 是 万 变 不 离 其 圆 。要 想 做 到 动作 时内外螺旋 ,是把握太极拳 内劲 含 械 ) 对 拳 理 拳 法 稍 有 涉 足 , 感 节 节 贯 穿 而 不 问 断 , 关 键 的 就 , 深 最 受 益 匪 浅 。 现 以 自己 的 长 期 实践 是 动 作 要 走 圆 圈 。因 为 只有 做 到 就太极拳 的 “ ” “ ” “ ” 圆 、正 、松 三 的关 键 , 应 注 意臂 的屈 伸 。 还 第 三 ,手 臂 腿 脚 起 伏 往来 运
是 指心 、 、 、 环相合 ,势势相承 。招式转换连 落地收回来再 重迈 出 ,这样迈 出 神 意 气放松 ; , 外 是指 收 回再迈 出完成一个动作 ,身体 肢体 的放松 。 贯, 衔接严密 。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 只有意识 的放松 , 才 非 圆 即 弧 ,它 的运 动轨 迹 是 多变 中正 安舒 不 偏 ,就 容 易 达 到稳 固 能使头脑清静 , 气沉丹 田。 求松是
从 身 直, 中正 不偏 , 可 前仰 后 合 、 歪 合 力 学 原 理 ; 身 体 内部 来 说 , 不 左 右斜 、 挺胸腆肚和弯腰驼背。但在 体受力不均 ,气血 流动就不能很
二十四式太极拳_图解+记忆口诀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哪些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哪些太极拳是一种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户外互动,同时太极拳也有很多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
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
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
陈氏太极拳26式口诀
陈氏太极拳26 式口诀
导语: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
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以下是小编整理陈氏太极拳
26 式口诀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听
“听在太极拳技击中称为听劲,是双方在肌肤接触时,利用肌肤的敏感性来感受彼此用力的大小、方向、快慢、软硬的技巧。
先知道了对方力的方向,再结合自己功力来引化对方,使对方失去平衡,达到制服对方的目的。
听劲是通过长期太极拳练习,身上有了气感后,能够全身放松、不丢不顶、头脑清醒、灵活敏捷,再从推手实践中体会,才可以准确地通过听劲掌握对方的来龙去脉。
切记,如果对方的劲力过大自己根本无法招架时,决不可硬力去顶,应检讨是自己内力足不足、身法灵不灵活,功力是否够,能退则退,否则硬顶永远不会进步。
二、松
“松是练习太极拳所要求的最高标准。
不管是练套路推手还是为了健身防身,接触太极拳首先就要放松,全身上下、处处节节都要放松。
“松何等重要!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就很难,真正收到效果更难。
练太极拳要求身体放松、思想放松、精神也放松。
思想放松,要求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神精安逸、空灵一片。
我们在练套路的时候,通过招势的前进、后退、左运、右转、前推、后捋,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反复练习、直至套路熟练、节节松沉。
此时千回万转始有松沉圆活之效果。
怎样掌握“松的尺度呢?松不下来就会僵,就会顶。
超过松的原则就会软,就会丢。
拳论讲:太极拳或收或放,忽驰忽张,不丢不顶、圆转自如。
什么是不丢不顶?放松就是不丢不顶。
怎样才能掌握不丢不顶。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83式)1、预备式调整身体各部位的要求,记清要领、细节,整体做到松、正、圆、静、吸五个大的方面,另外,自己练功时站3-5分钟。
2、金刚捣碓(15)1塌掌(腰右转、重心偏左)2左掤(腰左转、重心偏右)3右引(右转、重心偏左)4下按(重心偏左)5左掤(左转、重心偏右)6右捋(重心偏左)7提膝8左前下掤9上捋下蹬(蹬左脚、脚尖上跷里合、右肘与右膝合)10重心移左(左肘与左膝合、右手在右膝上方)11上步撩掌12合(左手下扣、右手上托)13握锤(微左转)14提膝冲拳(微右转、拳口鼻高度)15震脚砸拳(微左转)3、懒扎衣(12)1右冲拳(右转)2还原3左冲拳(左转)4变掌里合(右手小鱼际与左手虎口相合)5前掤6左转双手分挒7右转提膝、肘膝相合8蹬脚合手9右肩靠10扣左脚前掤11右转打开(脚不动)12右手下塌外碾(左转、右弓蹬步)4、六封四闭(11)1右手逆缠前掤,左肘里合2右手引3沉(双逆缠)4提腕掤肘5挤手6左上捋(重心偏左)7掤右手、左转8打开(手开肘合、腰右转、重心偏左)9挑肘(手合肘开、重心移右)10双手下塌跟步推掌11搓5、单鞭(10)1穿左掌、收右掌2手肘相合3走右勾手,左手下踩至腹前中线4提左膝掤右肘5偏后半脚蹬脚6右转左肩靠(扣右脚)7左转穿左掌8右转塌掌根9左转挒掌,右勾手相随10呼气放松下沉,左手下塌外碾(左弓蹬步)6、金刚捣碓(12)1左掤(双手一小臂)2右上捋3下按4左掤(左手左眼左前方、右手腹前中线、比1开幅大)5再掤(吸呼发力)6右上捋7倒重心(掤左肘左靠,开左扣右脚同2金刚捣碓-10)8上步撩掌-12(同2金刚捣碓-11~15)7、白鹤亮翅(12)1-10(同3懒扎衣-1~10,其中6开左脚)11上开下合,胸腰右转12左转放松下塌(双手顺缠)8、斜行(12)1右手顺缠右上掤2左转左上打3转体劈掌(重心左)4提左膝、双手上掤5左前下掤6右上捋下蹬(左前45°蹬腿,左脚微内扣)(5、6同2金刚捣碓-8、9)7右转合掌8左转搂膝9下塌推掌(正东)、勾手上提10塌掌根、右转打开(重心右)11倒重心(重心移左)12左转呼气放松、勾手掤圆(重心左、胸向前偏右、左弓蹬步)9、初收(7)1右转合手(双手逆缠、指尖相对、胸右转、眼左前方、重心左)2前上掤(胸左转、命门后撑、重心左)3右转腹前合(双手顺缠相对,胸右转、重心左)4左转上托(胸左转、重心左前)5下按(重心偏右)6扣右脚(倒重心、脚左弓右扣)7提左膝(东偏北5-10°)踩手10、前蹚拗步(12)1塌掌(沉肩坠肘)2左前掤3右下捋4摆脚劈掌(双脚同肩宽,左脚45°)5加掤劲6掤右肘(胸腰左转)7提膝8蹬脚(与左脚平行、45°东南)9右肩靠(微左转)10前掤(微右)11右转挒掌(重心偏右4/6)12左转放松、呼气下沉(5/5圆、马步)11、第二斜行(14)1右掤(沉肩坠肘、重心右)2左下捋(右转、重心左、左手左膝上方、右手腹前中线)3右肩靠(左转、重心右、手继续微左逆右顺)4塌掌(开右脚、重心左、手微左顺右逆)5跟步掤手(重心右、双脚基本平行)6提膝-14(同8斜行-4~12)12、再收(7)13、前蹚拗步(12)14、掩手肱锤(15)1右掤(双逆重心右)2合(指尖相对,重心左)3左掤右撇锤(左力点腕、右力点桡骨、重心偏右)4左转腰双手顺缠下沉(重心偏右)5扣脚(倒重心至左)6转体提膝冲拳(双峰贯耳)7震脚栽拳8左蹬右肘引9右转蓄、左转撇锤(先重心移左、开胸、左手右肩窝)10右转腰合(重心左)11左手前上掤、右手回挂(重心左)12再掤(重心左)13左转提右手(重心右、左手切掌、右手回掛里合)14右转塌掌(重心左、胸腰右转、右拳顺缠下沉至腹前中线、)15冲拳(左弓蹬步、左手半握拳抓至左胸、右拳心向下、方向东偏南约20-30°、重心偏左)15、十字手(4)1掤、左手前下击打、右手后上掤架(左转腰微吸、右转呼、重心右)2合(右手外挒、踩、托,左手逆缠、腕背领劲、上掤下扣,重心左)3塌掌、扣左脚、倒重心(重心先右再左)4横劲(胸腰右转、双手合于胸前中线、右腿后扫、马步定势)16、金刚捣碓(11)1前掤2双手分挒(重心右)3穿掌(左指尖与脚跟相合、重心右)4提膝(左指尖与脚尖相合、左手小鱼际贴近左小腿外侧)5蹬脚(重心右)6上托下踩(重心左)7折腕上步撩穿掌8合9握锤10提膝冲拳11震脚砸拳(8-11同2金刚捣碓-12~15)17、庇身锤(12)1—9重心左1双拳粘连粘随平圈旋转掤开(指尖相对、腰带动重心左右左)2蹬右脚(双手上托里合下踩于胸前中线、左手外右手里、重心偏左)3双掌粘连平圈旋转(重心左右左)4握拳掤右肘(双掌逆缠、左拳外折腕、右拳里折腕)5肘化手外掤开(略开左胸、腰左转、意在右腕背、右肘合)6双拳逆缠外掤、腰右转7胸腰左转挑肘、肘合拳开(腰右转蓄力再左转、拳心相对、拳升身沉、眼看右小臂方向、双腕放松)8拳合肘开(双峰贯耳、命门后撑周身掤胀)9胸腰右转、双拳顺缠、左肘里合、右拳下踩至右胯外侧、右脚微外摆、(左肘右膝斜向相合)10胸腰左转、左拳顺缠下踩至腹前中线、右拳向下、外、上里折腕摆锤、重心移右11右拳塌掌根移左,左拳顺缠至左腰外侧。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一、太极拳的特点1. 太极拳的特点2. 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3.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二、练太极拳有什么禁忌三、哪些人不适合练太极拳太极拳的特点
1、太极拳的特点1.1、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各式太极拳皆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
要做到先在心,后在身,以意导静,形意合一。
打拳时呼吸要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相配合。
1.2、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安稳,姿势松展圆满,身体肌肉、关节不可紧张僵硬。
动作如行云流水,悠缓流畅,连绵不断。
1.3、动作圆活,周身协调太极拳动作大多走弧形或螺旋形,转折圆润和顺,衔接自然。
头、眼、手、脚、躯干要互相配合,整个身体要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
1.4、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太极拳动作“迈步如猫行,运劲似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富于韧性、弹性。
即使发力动作,也要做到刚中有柔,充满弹性。
2、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
练习太极拳时,随着机体的运动,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了体内的淤血现象。
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促进了冠脉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
具有健美作用。
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
太极拳功法要领
太极拳功法要领太极拳的博大精深,奥妙无比,它体用结合,理法兼备,不但有很高的防身御侮的技击手段,又有很好的强身健体的养生价值。
太极拳的功法极为完备,它的要领归纳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松、圆、正、沉、轻的要求“松”,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是最本质的东西,贯串于始终,并且练拳时要松,发劲时也要松,它是所有技术行为的出发点。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区别于外家拳,才能练出独有的弹簧劲。
当年有人曾问过澄甫师祖:“未见您用多大劲,何以将人发出那样远,打得那样干脆呢?”回答说:“我是松着劲打的!……”也有人问过少侯师祖:“您发劲时是松松软软的样子,如这样子还能有劲吗?”回答说:“就是因为松松软软的,打出的劲才非常大呢!”那末怎样去练松劲呢,首先在练架子时松。
练架子时每一个动作,都要使全身九大关节掌、拳、肘、腕、肩、腰、膝、脚松开来,而在定势时更要注意松。
每个式子放松开以后,再接着往下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势在运行时要引导梢节往根节松,定势时则是反过来从根节引导着往梢节松。
最后达到内外皆松,不但筋骨松了,肌肉松了,连内气和精神也松了,这才是真正的“松”。
而这一切主要是以意为之,没有明师指点和较长时间的锻炼,是难以做到的。
另外,要知道区别“松”与“懈”。
“松”是神舒体静,但劲不丢,不但关节是开启着的,肌肉也是舒展的,功夫到家后有一种蓬松的感觉;而“懈”则表现为精神委顿,劲全无,不但关节是闭合的,而肌肉也是萎缩的。
习练者不可不深察之。
“圆”,对于太极拳而论,既是体,又是用。
就内含阴阳鱼的太极圆圈看,它是体,太极拳运行用劲的情况,与太极圆形相合,太极拳每一动作的起落旋转,开合虚实,都是圆圈所构成,这也正是太极拳由此得名的缘故。
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卷首《太极图弄圆歌》中说:“我有一丸,黑白相和。
虽是两分,还是一个。
大之莫载,小之莫破;无始无终,无右无左。
八卦九畴,纵横交错;今古参前,乾坤在座。
……”整个太极拳运动,就是阴阳互根而不断变化消长的过程,太极拳的圆圈,大致有平圆、立圆、斜圆、大圆、小圆、双S圆、圆中圆等,也即是“乱环术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圆”、“松”、“正”
太极拳的圆
太极拳拳理有“八法”,这“八”即是上、下、左、右、进、退、方、圆。
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八个方面须面面相顾,招招相接,环环相合,势势相承。
招式转换连贯,衔接严密。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非圆即弧,它的运动轨迹是多变的,是无形的球形转动,因此我们可以把太极拳行功的过程理解为整个势、招都为一个圆。
太极拳的行功走架与推手技击,均是圆形功法的练习,都是万变不离其圆。
要想做到动作节节贯穿而不间断,最关键的就是动作要走圆圈。
因为只有做到圆周运行,避免僵直,才能不间断,在推手和技击中,为什么能取胜,因能乘虚而入,以虚带实,破其圆周运动。
如何做好太极拳圆周运动,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彻底纠正动作的僵直。
无论什么步形步法,迈步投足必须是弧线圆形。
为了掌握动步的要领,以达上述要求,迈步出脚不落地收回来再重迈出,这样迈出收回再迈出完成一个动作,身体中正安舒不偏,就容易达到稳固又极轻灵的要求。
第二,手臂的动作同样要彻底纠正僵直。
抬手动臂既要有内圆的圈,同时又要有外圆的圈,特别要注意不丢内圆之圈。
手臂同时内外螺旋,是把握太极拳内劲的关键,还应注意臂的屈伸。
第三,手臂腿脚起伏往来运动幅度的限度。
打拳从一式转到另一拳式时,是圆周运动的关键环节。
其要领如同毛笔写字,欲左先右,欲有先左,转笔顿收。
太极拳的松
松,要求太极拳习练时由内到外放松。
有高人说过:“松功修炼,先心意松,然后肢体松。
”内,是指心、神、意、气放松;外,是指肢体的放松。
只有意识的放松,才能使头脑清静,气沉丹田。
求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正如轻里求轻,松里求松。
松是有层次之分的,亦即所谓一层功夫一层道理。
初者学所要求的松,只能是在不断纠正拳架姿势中讲求松沉,逐渐去掉一些僵劲和撼力。
随着功夫的熟练,松的要求就会由局部进人到整体,由形体的松进人到内在的松。
松的程度越高,功夫练得也就越深;反过来,功夫越深,对松的质量的要求也就越高。
功夫没有穷尽,所以对松的要求也是没有止境的。
松与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人讲松,就一直强调“松”,不讲求紧,这是片面的。
只有“松”没有紧,就违背了拳论讲的刚柔相济的原理,正如有的名家指出的“练太极拳者如此走上阴柔之路,导致损身损寿的恶果”。
其实松与紧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行拳当中,形体松柔,但内气腾然,内气不能松懈。
全套拳几十个架式,每个式都有松有紧,有虚有实,柔刚变化,“松”即是虚、柔,紧即为实、刚,每势以至每个动作都有松紧、虚实和刚柔。
整套拳在运行中,就是要使每个招式都循着走弧、转圆、滚动的路线,来达到松紧交替,虚实易位,刚柔相济的效果。
太极拳的正
在儒家学说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
太极拳要领之一即为中正。
只有立身中正后,方能不偏不倚。
如何把握行功时的中正,就要求在行拳走架子的过程中,身体竖直,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弯腰驼背。
但在走架子过程中,不能由于刻意追求中正而导致动作僵硬、变形。
故必须在意念上和动作上同时做到中正。
意念中正要求的是行拳走架时心中有规有矩,不贪不欠,无过不及,不离不即的自我意识。
拳架动作是意念的载体,我们通过平时练习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于拳架动作的感知,长期积累这种感知,可形成本能反应。
当然平时的练习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长期习惯性的动作改正,但这是每个人的努力方向,需要从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发现与矫正。
走架练拳,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意识到“立身中正”这个最基本的要点。
每一动势都要留心,都要平心静气,姿势准确了再做下一个动作,要努力做好动作之间的衔接。
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势有顶天立地之气。
如果刚开始练拳不把身子竖中正,不但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对往后功夫的提高也有很不好的影响。
不把身子竖起来,就不能上下贯穿,谈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没有八面支撑的气势,从身体外形上讲,不符合力学原理;从身体内部来说体受力不均,气血流动就不能很好地协调。
而且由于身体的歪斜会不自觉地做出无谓的体能耗,连自己的稳定都成问题。
俗话说的“低头哈腰,学艺不高”,这个道理。
开始学拳必须像学书法写楷书一样,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有棱有角、势势规规矩矩,
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确的前提下练习,切不可潦草从事。
走一个架子,要有走一个架子的效果。
刚开始,在规矩的框子里手脚感觉呆板,没有灵活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坚持习练,慢慢地形成习惯,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以,我认为练太极拳架时必须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体会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
并时刻改进体会其中的不足之处,时时修正,才不至于“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种练功方法看起来严格了些,但这种严格的练法是今后在拳艺上能够突飞猛进的基础。
切不可急功近利。
初学太极拳要掌握松正圆活
太极拳是中国非物质遗产,太极拳不仅是门武术,也是门养生拳法,习练太极拳能强身健体。
关于太极拳的学习要点有各种提法,我体会重点要求四个字,它们既是要求同时注意的,又有由浅到深的顺序,即正、圆、活、松。
正是根基;圆、活是要领;松既是一种状态,又是意念,是练武者需要始终追求的东西。
"松",要求全身放松,这种松是在意识控制中的,绝不是松懈软弱。
松,既是初学者应注意的要点,又是习练太极拳的极高境界。
很多大师们已经将拳修练到出神入化,仍不忘时常求松。
松正圆活是太极拳的关键,因此,初学者一定要掌握这四点,并且要将其熟练。
"正",是讲立身中正,太极十要中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收腹敛等要领都含有这方面的意思。
"圆",就是指拳式中,一举手一投足其动作轨迹须走圆弧形,
不可直来直去。
所以有人说太极拳是圆的运动。
有时看到一些老拳家发拳出脚,其线路似乎不太圆。
你仔细观察其实他们走的是旋劲。
在动作扎实熟的基础上,这个"圆"越走越小。
这里有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外圆到内旋的长期锻练修养过程,非一日之功,初练者一定得老老实实走圆。
有的人认为太极拳是一项死板的功夫,其实太极拳变化巧妙灵活,太极功夫是门活功。
"活",是指动作要灵活,不可僵硬。
头项要虚灵,腰胯得松灵,手足要灵动。
有一处僵硬则影响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