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精品选修课:中学生休闲文化 第9课 休闲文化创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新闻摄影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
第9课 休闲文化创新
在英特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优 秀的新闻摄影图片,它们能够在各种类型活动和新闻事件发 生后的最短时间内配合相关文字报道,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 容的瞬间,形象地定格在一幅或几幅画面上,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更可以看到许多好的新闻摄影图片 附上简短文字说明,直接将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主体的精华 浓缩在一幅或一组图片中独立出现,集新闻性、思想性、真 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以简洁、直观的效果达到 “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从17年前刊登在美国《国 家地理》封面的震撼人 心的新闻摄影图片《阿 富汗少女》([美].史 蒂夫.麦凯瑞 摄)上我 们看到了什么? 回答是:视觉冲击力!
我们的话题就从解释“视 觉冲击力”开始:
一、关于摄影图片的视觉冲击力
(1)视觉冲击力定义 视觉冲击力是指不需受众想象,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并能在 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说白一点,具有 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就是要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2)使摄影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物理拍摄方法
博帕尔的灾难
后者的画面是白皙宽厚的手掌与一只类似鸡爪的黑人少 年的手掌相握的来自百度文库写镜头,用干枯瘦小的手掌来象征乌 干达干旱的恶果。
乌 干 达 干 旱 的 恶 果
(3)善于捕捉新颖瞬间
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拍摄到的新闻事件要有与众不同的瞬 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让自己的照 片拍出新意、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人一筹的主要方法。 新闻摄影所面临的题材中,有一大部分是那种程式化、很少 变化的题材,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大型会议或者活动中的主 席台几乎都是一样的布臵,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似乎 很难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如何捕捉新颖瞬间,就 要动脑筋。就在今年的文化节摄影比赛评选过程中,我看 到了一位摄影作者拍摄的一幅主席台的照片,没有千篇一 律的拍摄领导人正襟危坐的场面,而是抓到了两位主要领 导人物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兴奋地指手画脚,品评节目的 镜头。作为评委,我投了这幅作品一票。原因是拍摄角度 发生的变化使这种本不好拍的主席台照片有了比较好的新 颖瞬间。
在纸媒体时代,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 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 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 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 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其实,先生的要求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依然不过时。网络时代 新闻摄影同样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同样 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 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此外,象征性瞬间不追求反 映事件的全貌,只是把事件中最深 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角、一部分 凸现出来,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 为摄影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拍 摄出富有新意的画面,提供了广泛 的空间。
世界著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 的灾难》([印]帕布劳· 巴塞洛 缪摄)和《乌干达干旱的恶果》 ([美]迈克· 韦尔斯摄)就是很 好的例子。这两幅报道灾难新闻的 照片都没有正面地详细地描述灾难, 只是选取灾难中最有象征性的一角 来展示灾难,新颖独到,获得了极 佳的传播效果。前者选择了掩埋中 毒致死孩子的瞬间,突出地表现了 受害儿童那双圆睁着受到致命伤害 的眼睛,象征着他死不瞑目;微微 嚅动的嘴唇似乎还残留着他临终时 的呻吟与控诉。
二、使摄影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方法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 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 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 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 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 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 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照片。因为美联社记者的照片不仅反映 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 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对景物、事物或人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使之具 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做的只是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 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效果。(例如使用广角 镜头造成近大远小的效果,当然,也不能滥用)有一句从美 联社战地记者引用到世界新闻摄影圈里的名言:“你照片拍 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可以说明问题。另外,拍 摄点的选取也要不落俗套,(例如灵活运用高、中、低角度 和远、中、近景别)摄影语言要简洁明了。
这幅照片与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 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野背景、 大碾盘、穿中式制服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 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但是,这一幅“大眼睛” 照片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 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 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 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正因为如此,作者和 读者都已经习惯把这幅照片作为整个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 全国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 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 表露出某种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之间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 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种瞬间形象每每不是把传 递的信息直观地、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 靠调动读者的“再创造”、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补充完成。 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闻价值更高,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 富有新意。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常常 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 闻照片似乎并没有包含多少 信息含量,但同样倍受青睐。 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闻 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 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 息含量。许多新闻照片尽管 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 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样受人 欢迎。
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 海龙(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 党组副书记)拍摄的《我要 上学》系列组照(虽然不是 网络时代的作品,但其原理 是一样的)其中一幅大眼睛 女孩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 例子。
第9课 休闲文化创新
在英特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优 秀的新闻摄影图片,它们能够在各种类型活动和新闻事件发 生后的最短时间内配合相关文字报道,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 容的瞬间,形象地定格在一幅或几幅画面上,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更可以看到许多好的新闻摄影图片 附上简短文字说明,直接将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主体的精华 浓缩在一幅或一组图片中独立出现,集新闻性、思想性、真 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以简洁、直观的效果达到 “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从17年前刊登在美国《国 家地理》封面的震撼人 心的新闻摄影图片《阿 富汗少女》([美].史 蒂夫.麦凯瑞 摄)上我 们看到了什么? 回答是:视觉冲击力!
我们的话题就从解释“视 觉冲击力”开始:
一、关于摄影图片的视觉冲击力
(1)视觉冲击力定义 视觉冲击力是指不需受众想象,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并能在 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说白一点,具有 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就是要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2)使摄影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物理拍摄方法
博帕尔的灾难
后者的画面是白皙宽厚的手掌与一只类似鸡爪的黑人少 年的手掌相握的来自百度文库写镜头,用干枯瘦小的手掌来象征乌 干达干旱的恶果。
乌 干 达 干 旱 的 恶 果
(3)善于捕捉新颖瞬间
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拍摄到的新闻事件要有与众不同的瞬 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让自己的照 片拍出新意、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人一筹的主要方法。 新闻摄影所面临的题材中,有一大部分是那种程式化、很少 变化的题材,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大型会议或者活动中的主 席台几乎都是一样的布臵,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似乎 很难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如何捕捉新颖瞬间,就 要动脑筋。就在今年的文化节摄影比赛评选过程中,我看 到了一位摄影作者拍摄的一幅主席台的照片,没有千篇一 律的拍摄领导人正襟危坐的场面,而是抓到了两位主要领 导人物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兴奋地指手画脚,品评节目的 镜头。作为评委,我投了这幅作品一票。原因是拍摄角度 发生的变化使这种本不好拍的主席台照片有了比较好的新 颖瞬间。
在纸媒体时代,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 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 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 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 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其实,先生的要求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依然不过时。网络时代 新闻摄影同样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同样 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 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此外,象征性瞬间不追求反 映事件的全貌,只是把事件中最深 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角、一部分 凸现出来,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 为摄影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拍 摄出富有新意的画面,提供了广泛 的空间。
世界著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 的灾难》([印]帕布劳· 巴塞洛 缪摄)和《乌干达干旱的恶果》 ([美]迈克· 韦尔斯摄)就是很 好的例子。这两幅报道灾难新闻的 照片都没有正面地详细地描述灾难, 只是选取灾难中最有象征性的一角 来展示灾难,新颖独到,获得了极 佳的传播效果。前者选择了掩埋中 毒致死孩子的瞬间,突出地表现了 受害儿童那双圆睁着受到致命伤害 的眼睛,象征着他死不瞑目;微微 嚅动的嘴唇似乎还残留着他临终时 的呻吟与控诉。
二、使摄影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方法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 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 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 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 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 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 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照片。因为美联社记者的照片不仅反映 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 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对景物、事物或人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使之具 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做的只是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 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效果。(例如使用广角 镜头造成近大远小的效果,当然,也不能滥用)有一句从美 联社战地记者引用到世界新闻摄影圈里的名言:“你照片拍 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可以说明问题。另外,拍 摄点的选取也要不落俗套,(例如灵活运用高、中、低角度 和远、中、近景别)摄影语言要简洁明了。
这幅照片与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 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野背景、 大碾盘、穿中式制服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 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但是,这一幅“大眼睛” 照片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 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 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 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正因为如此,作者和 读者都已经习惯把这幅照片作为整个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 全国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 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 表露出某种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之间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 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种瞬间形象每每不是把传 递的信息直观地、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 靠调动读者的“再创造”、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补充完成。 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闻价值更高,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 富有新意。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常常 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 闻照片似乎并没有包含多少 信息含量,但同样倍受青睐。 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闻 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 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 息含量。许多新闻照片尽管 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 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样受人 欢迎。
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 海龙(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 党组副书记)拍摄的《我要 上学》系列组照(虽然不是 网络时代的作品,但其原理 是一样的)其中一幅大眼睛 女孩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