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哈姆雷特》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窦娥冤》《哈姆莱特》跨文化比较解读

《窦娥冤》《哈姆莱特》跨文化比较解读

龙源期刊网 《窦娥冤》《哈姆莱特》跨文化比较解读作者:袁国超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9年第02期中国元代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都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悲剧名作。

同为古典悲剧,两剧却在内容、主题、人物、冲突和语言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

差异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中西文化的不同無疑是两剧文本各要素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文拟在对两剧文本各重要要素比较的基础上,探究造成它们产生差异的各种文化原因。

一、文本重要要素比较1.内容、主题比较《窦娥冤》:中国传统文化与蒙元异质文化的冲突关汉卿通过《窦娥冤》艺术地再现元代的社会生活、理性地审视元代的社会现状时,其立足点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

“元代异族文化的入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儒家文化的断层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窦娥冤》就诞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

作品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形象再现了人民群众恶劣的生存环境。

故事一开始就给人沉重的压抑感。

生活陷入绝境的穷书生窦天章,因还不起高利贷,只好卖七岁女儿做童养媳抵债,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让人揪心。

而后,随着窦娥凄苦命运一步步升级,悲剧氛围越来越浓重,元代社会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弥漫在读者周围:弱肉强食、豺狼横行,是非颠倒、观念错位,法制弛坏、社会混乱,吏治腐败、贪酷成风,道德沦丧、人心不古……而这一切都是野蛮、落后的蒙元游牧文化暂时战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恶果。

窦娥守节尽孝,恪守传统的伦理道德,却被社会残酷碾压、抛弃。

从窦娥的遭遇中,不难看出,在这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正渐行渐远,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

关汉卿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武器,与元初野蛮落后的异质文化战斗,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标尺,来整合混乱的意识形态。

所以,《窦娥冤》实际上是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阵地的元代知识分子的一次壮烈的文化突围。

哈姆莱特,窦娥冤,雷雨三者比较的作文

哈姆莱特,窦娥冤,雷雨三者比较的作文

部编本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戏剧,相关性很强,都是悲剧,但在理解难度上逐层递进,一篇比一篇难懂。

第一篇《窦娥冤》情节简单、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明确,难点只有一个,就是理解窦娥的觉醒,以及在当时的意义。

俗话经常说“比窦娥还冤”,窦娥怎么冤,学习本文对应课标提出的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第二篇《雷雨》开始难懂。

人物关系复杂,剧情也很精彩,但这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爱情片,而是一部伦理剧。

学生难理解的是这样一部“毁三观”的剧为何被选为课文?想让学生学习什么?批判像周朴园这样的资本家?批判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让学生学习批判这些有什么意义。

何况,这些是不读《雷雨》也知道,或者说一读就懂的东西。

所以讲这篇课文时,将重心放在了对现代话剧的理解上。

通过“演一演”“评一评”“写一写”三个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和理解《雷雨》,理解话剧这种艺术形式。

“演一演”十分必要,这是读无法代替的。

演的时候指导学生如何理解人物的内心戏,比如鲁侍萍初见周朴园那段,一开始他俩信息是不对称的,侍萍已知眼前之人是谁,周朴园却沉浸在一种盲目的怀旧情绪中。

侍萍刚开始在尴尬躲闪,后来却引导周朴园认出她,侍萍为何要这样做,她的内心有什么变化?周朴园深情回忆往事,却突然得知眼前就是故人,他的态度突然就有了很大的转变,这是历来人们认定周朴园虚伪的地方。

但在这里,只是看出周朴园的虚伪吗?人在突发情况下的自我防备,三十年前未处理完的事情,平日里处理事情的方式,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显示出来。

通过说戏、演戏,我们对角色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准确的把握,这是学习的基础。

“评一评”是关键,教师在这里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将话剧、古代戏曲、电影、电视剧、小说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理解话剧的特点。

从三个角度展开比较:人物、剧情、语言。

从人物角度,看到现代戏剧与古代戏曲的不同。

从形象上来看,古代戏曲人物单一、人物关系简单,现代戏剧人物关系复杂,更重要的是人物形象都很鲜明,主角如此、小角色如鲁贵也形象鲜明,而且对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都有比较充分的展现。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比较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比较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比较露那些摧残毁灭"有价值的东西"的邪恶势力,也还在于有价值的东西在悲剧中对邪恶势力执着,顽强,宁死不屈的抗争而旦只有三者兼而有之,才能引起人们的悲痛,愤恨和关爱.从而缭人们以信心,力量和美感.既然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在各自最伟大的悲剧中描写呢'关汉卿和莎士比亚虽然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社会环境里的作家,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元代,一个生活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期,但有其共同点,即都是社会了.邪恶势力占了上风,为所欲为,造成许多冤假错案.所以,他们在作品中就幻想用一种超人同的非现实的鬼魂来鞭挞汉卿的《窦蛾冤》是这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是这样窦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的牺牲品,"无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冤深似海,无处申诉.她要反抗,她要平反昭雪伟大,仁慈的老哈姆雷特被奸诈狠毒的弟弟毒死,篡位,他也要报仇,也要沉冤太白,两位大文豪便都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大胆的让鬼魂出场,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第一,揭示出了他们都是邪恶势力的牺牲品窦娥所处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僚腐败,泼皮无赖猖獗,』,民生活一点保障也没有.窦娥三岁丧母,七岁做童养媳,十七岁洞房花烛夜不久丈夫叉撒手人寰.面幅着接踵而至的种种不幸,把痛苦特的鬼魂却似乎有特殊的魔力和象征意味.通过它,哈姆雷特仿佛直接瞥见了他一直隐约感觉的另一个世界,仿佛找到了自己生存困境的一面镜子.鬼魂如同催化剂,直接触发了他酝酿已久的精神蜕变.《窦娥冤》中的鬼魂出现在第四折, 虽然从整个情节结构上说,这一折已到结局,但这一折非常重要.非但不是有的人说的画蛇添足,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有冤必定要报,才符合观众或读者的心理.此外,不但情节结构显得完整统一而且使窦娥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之更加丰满动人,其反抗性的一面也更加强烈.从而最终完成了这一个善良,纯真,倔强,正直的窦娥形象义受到邪恶的歪曲扼杀,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是没有能力反抗复仇的.只有借助鬼魂来达副惩罚邪恶的目的,一吐心人们惟有寄希望于"超人间的力量",这就使悲剧显得更加悲韵一个主题.却始终没有实现,鬼魂所期待的正义始终没有降临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死去了丹麦仍然是一个混乱的国度.新一轮的争夺又将开始死亡终结了哈姆雷特的彷徨,死冲破了他的绝境.但代债是在舞台上留下了一大堆尸体,这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的道义上的胜利,从而鼓舞着后继者的斗志.因而观众或读者的感受是悲壮而不是悲观.《窦娥冤的结局是一个貌似大团圆的结局,但却隐藏着一个更悲戏曲研究政烈纠曩曩毽g觉得能产生这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与作者大胆的运用鬼魂形象是分不开的.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毕竟不同,因而其鬼魂形象毕竟有不同之处.《哈姆雷特》时,英国已不再是一个快乐的英国,而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宫廷挥霍奢侈,社会动乱不安,王室同资产阶势力猖獗一时,正直善良的老王惨遭毒手,死于非命,在地狱中倍受折磨.但他的真正死因却无人知晓.那么屈死的冤魂, 被扭曲的正义能不伸张吗?而要伸张,又该怎么伸张呢?作者是间接借助于王子的力量才得以报仇成功的."人",作为斗士.他以勇猛闻名,作为丈夫,他对妻子可谓温柔.哈姆雷特在剧中说:"对我的母亲又这样地恩爱,简直不容许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在最初就叫哈姆雷特不要伤及他的母亲.后来,到哈姆雷特把他的母亲骂得无地自容了,还要他性格软弱的一面所致.究其根源,主要是作者自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也说明这个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还缺乏胜利的全部条件.与《哈姆雷特》相比,《窦娥冤》的鬼魂形象又有什么独特的意义呢?《窦娥冤》是通过年轻寡妇含冤屈死的情节,特别是通过她临刑前的法场设誓,且誓愿实现,以及窦娥鬼魂亲自上场伸冤成功的情节描述,暴露了元朝社会政治的腐朽黑暗,而且积极的表现了人民大众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战胜邪恶的渴望.想的一个个破灭.她彻底失望了,于是她义无返顾的责骂天地道:"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天地是最高统治的象征,她责骂天地实际上是对封建统治者何以能平复心中之恨呢?冤情."便万剐了乔才.还道报冤仇不畅快".由此可见她心中的切齿之恨.她的不幸遭遇,使得父亲"白头亲苦痛哀哉,屈杀了你个青春女孩……到来日我将文卷改正明白".但身为个明白?你如今冤魂却在那里?"就在这节骨眼上,作者让她的鬼魂在大白天走上公堂,与凶手对质,并痛打恶棍,大长了正义力量的志气,大灭了邪恶势力的威风,看到这里,我们难道会相信这个素衣的女孩子,会是一个有形无体,有魂无魄的鬼魂.而不是一个活生生,地地道道,有血有肉,善良正直且富于反抗性格的可敬女子吗?正是因为剧作家的大胆高绝社会中不可多得的典型女性.窦娥的冤屈得以平反昭雪,与量!到这里,窦娥的性格也就充实完满了,塑造成功了.窦娥鬼魂上场报仇成功,作为鬼戏却毫无鬼气,剧情的发展是自然的,合乎情理的,因而符合艺术的真实.《窦娥冤》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是不应该割裂开"冤"和"伸冤"这两部分的.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交代,后者然结果正是关汉卿这支生花的妙笔.才进一步创造出浓郁,强烈的悲剧气氛.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哈姆雷特》相比,我们发现,同样是鬼魂上场报仇,《哈姆雷特》一剧中是间接进行的,老王的鬼魂是配角,始终以阴魂的面目出现,主要是起交代原因,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而《窦娥冤》则始以窦娥形象上场,终以她的鬼魂形象出现,并且对一切邪恶势力从口头的诅咒发展到行动上的抗争,使其性格得到升华,并更加丰满.而貌似大团圆的结局,又多多少少满足了社会底层的观众或读者惩恶扬善的心理, 不像《哈姆雷特》表演了一连串的悲剧.但有必要指出,《窦娥仇成功了.但又使读者或观众不满足于这个成功,因为这个所谓的成功.不免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难以消除的哀愁,逼迫你去思考.因为窦娥是死而不屈而取得胜利的.(作者单位:东营市广饶第一中学西校语文组)戏曲研究67政引薹篷蠢蔓oo.。

【课外阅读】《哈姆雷特》《窦娥冤》鬼魂形象比较

【课外阅读】《哈姆雷特》《窦娥冤》鬼魂形象比较

【课外阅读】《哈姆雷特》《窦娥冤》鬼魂形象比较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的《窦娥冤》和课外读本的《哈姆莱特》都有有关鬼魂的描写,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譬如,对于鬼魂形象的理解历来就是学生热衷于探讨的一个难点问题。

下面将对两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以企有助于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1、鬼魂都是代表正义的老哈姆雷特与窦娥都是被人陷害而死的,为报冤仇,其鬼魂与恶势力展开了不妥协的斗争,这是两鬼魂共同性格特征。

生前的哈姆雷特国王深受人民拥戴,却被他的同胞兄弟克劳狄斯杀害,丢失王位和王后。

老哈姆雷特死后冤魂不散,为了报仇从坟墓中走出来向哈姆雷特王子详告了自己被害的经过,并要求自己的儿子——“你必须替父报那逆伦杀身的仇恨”。

在哈姆雷特王子延宕之时,鬼魂再次出现提醒了他的使命,使他坚强起来,行动起来,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窦娥生前安贫度日,不想恶棍张驴儿闯进了她的生活,欲逼其为妻。

张驴儿误药死了自己的老子架祸于窦娥,昏官桃兀太守判其为死刑。

死后的窦娥化作悲风,守住望乡台,一直等到做官的父亲来归才冤洗仇报。

可见,惩治邪恶、鸣人不平是两位作家塑造鬼魂形象的一个共同出发点。

2、鬼魂都是人性化的鬼魂是两位作家各自所生活的时代的人们所相信的一种虚幻的事物,它有着超自然的能力。

然而,在两位剧作家笔下,鬼魂却以“现实”的面貌出现,成了人性化的鬼魂,并不是无所不能的鬼。

首先,两个冤鬼都具有人的外形和人情味。

哈姆雷特国王的亡魂出现时,“它身上的那副战铠,就是它讨伐野心的挪威王时候所穿的;它的脸上的那副怒容,活象它那次在谈判决裂以后把那乘车的波兰人击溃在冰上的时候的神气”。

当哈姆雷特王子见到冤魂时,冤魂述说了其受害的过程,要求王子为其复仇,重振乾坤。

但同时却又要求王子放过背叛自己的王后,要王子无论怎样复仇,“不要胡乱猜疑,更不可对你的母亲有什么不利的图谋”。

他对王后充满了深情厚爱和慈善之心,以博大的胸怀宽恕王后的背弃。

窦娥冤与其他悲剧的比较作文

窦娥冤与其他悲剧的比较作文

窦娥冤与其他悲剧的比较作文提到悲剧,那可真是能让人感慨万千。

今儿咱就来唠唠窦娥冤和其他一些悲剧,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地儿。

先来说说窦娥这一冤呐,那真叫一个惨绝人寰。

窦娥本是个善良又孝顺的女子,命运却对她百般捉弄。

她先是被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这还不算完,后来又被张驴儿父子欺负,张驴儿想霸占她不成,竟然起了歹心,想下毒害死蔡婆婆,结果却阴差阳错地害死了自己的老爹。

这下可好,张驴儿反咬一口,把窦娥告上了公堂。

那糊涂官桃杌,根本不调查真相,就对窦娥严刑拷打。

窦娥是有冤无处诉,有苦说不出啊。

最后,她被冤处死,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你瞧瞧,这得多冤呐,才能发出这样惊天动地的誓言。

而且,这誓愿还都一一应验了,老天都看不下去这人间的不公。

咱再拿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比比。

哈姆雷特这哥们,那也是一肚子的苦水。

他爹被他叔给害死了,老妈还改嫁给他叔,这搁谁身上能受得了?哈姆雷特就陷入了纠结和痛苦之中,一方面想着要为父报仇,一方面又对复仇这件事充满了犹豫和思考。

他整天琢磨着,这仇到底该咋报,自己这样做对不对。

最后,虽然他成功复仇了,但是自己也搭上了性命。

和窦娥不同的是,哈姆雷特更多的是内心的挣扎和精神上的痛苦。

窦娥呢,是被外界的恶势力给逼得走投无路。

还有,这一对小情侣那叫一个悲催。

家族的仇恨让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阻碍。

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偷偷摸摸地约会,还得时刻提心吊胆。

最后,因为一个误会,两人双双殉情。

他们的悲剧更多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和命运的捉弄,和窦娥那种直接遭受冤屈的悲剧不太一样。

窦娥是无辜被冤枉,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被家族的仇恨和意外的误会给毁了。

再说说咱中国的,这俩也是苦命鸳鸯。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和梁山伯相爱,结果家里非得把她许配给别人。

梁山伯相思成疾,一命呜呼。

祝英台在出嫁路上跳进梁山伯的坟墓,两人化成了蝴蝶双宿双飞。

他们的悲剧也是封建礼教和家长权威造成的。

谈谈《窦娥冤》和《哈姆雷特》的异曲同工之处

谈谈《窦娥冤》和《哈姆雷特》的异曲同工之处

戏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很好地呈现某个具体的场景,展现某个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

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元代尤为兴盛,关汉卿就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剧作家,被称为“元杂剧的奠基人”。

在西方,莎士比亚也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戏剧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汉卿的《窦娥冤》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两部比较经典的悲剧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可悲可叹的故事。

接下来,笔者就谈谈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一、借“突然的变故”推动悲剧情节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情节是悲剧的根本和灵魂,没有情节就不存在悲剧。

”可见,情节的发展对悲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深思,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的一位王子,他出身高贵,从小备受尊敬和宠爱,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以说小小年纪的哈姆雷特就有了一个光明的前途,他自己也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期待。

但是好景不长,他尊敬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很快便嫁给了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叔叔),这让他的心情变得很复杂。

不久之后,他的叔叔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丹麦的新国王。

这一系列的变故让哈姆雷特措手不及,也让他看到了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面。

这时他才知道,世界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从此刻起,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就有了快要崩塌的迹象。

他开始质疑爱情、怀疑亲情,整个人变得彷徨无措和偏激,也越来越孤僻。

莎士比亚为了增强悲剧艺术的表现力,在剧本的前面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铺垫,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积极阳光、无忧无虑、单纯善良的王子形象;然后将笔锋一转,写到自他归国后,一切都变了,阳光的王子一下子变成了忧郁的王子。

莎士比亚借“突然的变故”推动悲剧情节的发展,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复杂,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窦娥冤》中,窦娥一开始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然而世事无常,窦娥三岁丧母,后来又因变故离开了自己的父亲。

为了活下去,她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成为了别人的童养媳。

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方悲剧的差异

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方悲剧的差异

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方悲剧的差异《哈姆雷特》体现西方近代悲剧特征,《窦娥冤》是最有悲剧性质者的中国作品。

这两部经典把中西方悲剧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选材不同(一)题材来源:中国古典悲剧多描写社会现实,关汉卿生活在元代社会底层,通过《窦娥冤》揭露统治阶层的仗势欺人和昏庸无能,歌颂窦娥的勇于斗争精神。

西方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哈姆雷特》根据丹麦传说改编而成,符合中国美学家朱光潜概括的悲剧艺术制造距离的方法之一:时间和空间的遥远性,使读者产生额外的美感。

(二)事件选择:中国古典悲剧事件的发生具有渐变性,如窦娥的悲剧基调就由其父欠债不还而起,接着有赛卢医谋财害命、张驴儿父子以强凌弱和判官桃杌的昏庸错判,事件由小及大导致矛盾大爆炸,带有曲折美的性质。

西方的悲剧事件则是崇高的基调,不仅人物高贵,而且悲剧事件经历大喜到大悲的巨大落差,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因此哈姆雷特才会以王子的身份为整个民族的幸福而复仇,拥有不惜牺牲生命的悲壮气势。

二、悲剧主人公的设置不同( 一 ) 悲剧人物选择:窦娥是悲剧中心人物,其父窦天章是线索人物。

哈姆雷特是悲剧人物,犹豫的性格使其致命。

中西方相似的悲剧情节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悲剧人物,而且窦天章将悲剧导向结局,哈姆雷特使悲剧拉开序幕。

这种设计成就中西方悲剧矛盾的不同解决方法:中国是惩罚别人,凡是欺负到窦娥的都没有好下场,西方则是惩罚自己,哈姆雷特就生活在漫长的否定自我中,需要不断忏悔。

(二)人物困境形式:中国古典悲剧人物面对的是儿女私情、夫妻情义等琐碎事情,如窦娥的困境就是不愿婆婆受刑罚而屈打成招 ;西方悲剧人物面临的困境则有崇高性质,关系人类生死存亡,哈姆雷特就肩负为父报仇和拯救劳苦大众的使命。

这导致中西方悲剧冲突的激烈程度不同:中国悲剧冲突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弱小一方只能忍气吞声,西方悲剧则由于冲突双方力量相当,人物才会抗争到底。

所以中国悲剧让人感到人是世俗生活的部分,西方悲剧让人感到人是宇宙的部分。

试析《哈姆雷特》与《窦娥冤》悲剧冲突差异

试析《哈姆雷特》与《窦娥冤》悲剧冲突差异
公司成立
02
01
03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程序
公司名称预先核准 发起人认购股份
制作认股说明书 签订承销协议和代售股款协议 申请批准募股并公开募股 召开创立大会
与有限责任公司完全相同
董事会的召开
董事会的决议
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董事在什么情况下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连带责任
经理
01
02
03
04
05
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有11名董事,下列哪项决议可以通过?
01
5名董事出席会议,一致同意
02
10名董事出席会议,7名同意
04
7名董事出席会议,4名同意
03
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
05
采取募集设立方式的,应当遵循《公司法》规定的程序,主要有: 发起人应当签订发起人协议,并且发起人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公司法》第80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承担公司筹办事务。发起人应当签订发起人协议,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02
组织形式
设立方式
持股证明
是否上市
股份划分
组织机构设立
人数
信用基础
信息公开程度
有限责任公司
中小型企业
发起设立
出资证明书

无等额要求
灵活
较少
兼有人合性
封闭型
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企业
发起设立、 募集设立
股票
可以
有等额要求
严格
较多

哈姆莱特,窦娥冤,雷雨三者比较的作文800字及以上

哈姆莱特,窦娥冤,雷雨三者比较的作文800字及以上

哈姆莱特,窦娥冤,雷雨三者比较的作文800字及以上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正如鲁迅所言,也许正因为美好和毁灭的冲突才让悲剧更回味无穷。

这样的概念在王晓旭的《美的奥秘》中论述地更加清晰。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死亡”“颓丧”“荒凉”“孤独”是人生不可逃避的话题,没有人一辈子是“打鸡血”风风火火走到最后的。

吾等青少年人生阅历尚浅薄,而从书籍中,我们可以穿越千载,展望寰宇,透视生活,直面人性。

我们在书山攀援,在学海行舟,我们解读《雷雨》和古希腊美学的渊源;我们感受《哈姆雷特》中人性觉醒的灵韵与光辉;于是这种抗争的力量让悲剧更显美好。

在这个单元中,呈现了三个个例:三个个例都呈现了这种悲剧性,但也各有其悲剧特色。

《窦娥冤》里窦娥的善良与社会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雷雨》中多重的矛盾冲突聚集在周家,而且越想逃离这里,却陷地越深;《哈姆莱特》中让我们看到这位忧郁的王子的性格悲剧。

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

悲剧性的基础上,三篇课文各自展示了其中的特色。

而悲剧的类型还有很多……无论起初如何不同,但最终走向毁灭的壮美也让人更加唏嘘。

品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作文

品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作文

品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作文戏剧,就像生活的放大镜,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善恶美丑,统统展现在我们眼前。

说起那些经典的戏剧,,每一部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先来说说吧。

窦娥,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却遭遇了那么多的不公和冤屈。

她那弱小的身躯,在黑暗的社会中苦苦挣扎。

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窦娥被冤枉时的情节,心里那个气呀!就好像自己亲眼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地就给窦娥定了罪。

窦娥的冤屈,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她的呐喊,她的哭诉,仿佛穿越了时空,直直地撞进了我的心里。

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那三桩誓愿,那叫一个震撼!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每一个誓愿都充满了她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窦娥站在刑场上,眼神坚定而又绝望,她大声地喊出那些誓愿,声音在风中颤抖。

周围的人群或是冷漠,或是同情,或是无奈。

而天空仿佛也在为她哭泣,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不正是老天对她冤屈的回应吗?再讲讲。

这出戏里的人物关系,那叫一个复杂!周朴园、繁漪、周萍、四凤,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把每个人都困在其中。

繁漪,这个被压抑得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内心该有多么痛苦。

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却被困在那个封建的大家庭里,无法挣脱。

记得有一幕,繁漪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歇斯底里地爆发。

她的头发凌乱,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

她对着周朴园大喊大叫,把心中积压已久的情绪全都释放了出来。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拼命地想要冲破束缚。

而周萍和四凤的爱情,又是那么的纯真而又脆弱。

他们在错误的时间,爱上了错误的人,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四凤那单纯的笑容,周萍那迷茫的眼神,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他们的世界瞬间崩塌,那种绝望和无助,让人忍不住为之落泪。

最后聊聊。

哈姆雷特,这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王子,让人心疼不已。

他面对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迷茫。

论《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中的复仇文化

论《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中的复仇文化

浅谈中西方的复仇文化以<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为例【摘要]<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两部戏剧可谓是中西两种悲剧的代表作,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有复仇的情节,但却传递除了中西两种截让不同的复仇时间观念。

对窦娥三载大仇终得以报的褒扬和肯定和对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批评。

本文认为复仇的时间观念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合部分,是民族自身情感与社会进程中的思潮、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经过不断整合而形成的。

中西复仇的时间观念的差异来自于观念母体——民族文化根源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关键词】复仇;时间观念;民族文化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呕心沥血之作《窦娥冤》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莱特》在许多方面都有较强的可比性。

《窦娥冤》写于1291-1303年的元蒙王朝,他准确的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被称为“愤怒的艺术”,因为愤怒正是那个时代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的呻吟和被压迫这的共同情绪。

《窦娥冤》描写了窦娥这个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高利贷主做童养媳,19岁成为寡妇,为了维护封建礼教,而被封建贪官污吏戕害致死,变为鬼魂为自己复仇的封简历女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刻画了哈姆莱特这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他最初乐观、积极、朝气蓬勃、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热情。

他赞美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间是座|‘大花园’。

可是,当他的父亲被杀后,他变成了忧郁的王子,他对一切产生了怀疑,悲观情绪溢于言表。

他常说:“世界末日就快来到了”,“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监狱”。

哈姆莱特在遇见父亲的鬼魂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只是由于势单力孤才招致了失败。

《窦娥冤》和《哈姆莱特》里都有复仇的情节,但两种复仇反映了东西方复仇文化的不同。

一复仇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古老话题,也是古今中外的一个传统的文学主题。

拉法格在他的《思想起源论》一书中曾说道:“报仇是人类精神最古老的情绪之一,她的根子扎在自己的本能里,扎在推动物与人进行抵抗的需要中。

中西古典悲剧任务的塑造异同——《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之比较

中西古典悲剧任务的塑造异同——《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之比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Jou rna l of Q iqihar Unive rsity(Phi&S oc Sc i) November 2008  [收稿日期]56 [作者简介]孟菲(),女,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助教,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中西古典悲剧任务的塑造异同———《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之比较孟 菲(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关键词]窦娥;哈姆雷特;悲剧[摘 要]本文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从窦娥与哈姆雷特对各自的道德观念的坚持,性格发展同构,命运观的不同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异同及其成因。

[中图分类号]I 1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8)06-0080-02The S i m il a r it ies &D ifferences of the C la ssica l Tra ged ies in C h i n a &W estern C oun tr ies———C o m pa r ison between D ou E Yua n and H am le tM EN G Fe i(School of Fore i gn Language s,Qiqiha r University,Q iqihar 161006,China) Key wor ds:Dou E;Ham le t ;tragedy Abstra c t:Taking D ou EYuan and H am let for examp le,f r o m their persistence t o ethic s,t he sa m e structure of t heir charac ter dev e l 2o p ing and t heir different idea s about fa te,t his pape r expl o re about the si m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se t wo cha racters and causes . 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大多是有德的弱者,善良柔弱是我国古典悲剧人物的鲜明特征。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读后感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读后感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读后感》
哎呀,说起这三出大戏,《窦娥冤》、《雷雨》还有《哈姆莱特》,心头那个滋味儿啊,复杂得跟麻辣火锅似的。

先说《窦娥冤》,那窦娥,简直是冤得不能再冤了,比咱四川的泡菜还酸楚。

她那个命啊,比黄连还苦,临了了还来个六月飞雪,看得人心头直打颤。

这世道,有时候真的不讲理,好人难当啊!
再摆《雷雨》,哎哟,那剧情,跟咱四川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雷雨交加,电闪雷鸣的。

周家的那些个秘密,藏得比深山里的野菌子还深,一揭开,全家都乱套了。

人性嘛,复杂得很,爱恨情仇,纠缠不清,看得人唏嘘不已。

最后说到《哈姆莱特》,这王子复仇记,深沉得跟老酒似的,越品越有味儿。

哈姆莱特那娃,聪明是聪明,就是心思太重,整天在那“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问题里打转。

他那股子纠结劲儿,跟咱们四川人思考吃啥子火锅底料一样,选来选去,最后还是得下筷子。

不过话说回来,这戏里头对人性、对权力的探讨,深刻得很,让人不得不佩服莎士比亚那老头子的笔杆子。

总的来说,这三出戏,各有各的味儿,但都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儿。

看完之后,就像吃了顿麻辣火锅,嘴巴辣得慌,心里头却又暖洋洋的,想着这人生啊,还真是啥滋味儿都有。

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观后感

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观后感

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观后感窦娥本来就是个善良的弱女子,她对婆婆那是相当孝顺。

可这世道,好人没好报啊。

那些个贪官污吏,眼睛里只看得见银子,根本不管真相是什么。

窦娥被拉到刑场上的时候,那三桩誓愿简直是神来之笔。

六月飞雪、血溅白练、大旱三年,我当时就在想,这姑娘得是有多冤啊,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这让我明白了,在古代那种黑暗的社会环境里,小人物的命运就像风中的树叶,完全由不得自己。

而且,这个故事也让我知道了,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最后窦娥的冤屈还是被昭雪了,也算是给观众一点心理安慰吧。

蘩漪这个女人可太有个性了,她被困在那个封建家庭里,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疯狂又绝望。

她对周萍的感情,那是一种畸形的爱,夹杂着压抑、愤怒和不甘。

周朴园呢,典型的封建大家长,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冷酷无情。

他对侍萍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渣男中的战斗机。

还有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什么同父异母的兄妹相恋,这剧情比现在的狗血剧还狗血。

看这个剧的时候,我感觉就像在看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与挣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和痛苦,但是又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谁都不能痛快地活着。

最后那场雷雨下得可真是时候,就像是老天爷也在为这些可怜的人哭泣,把所有的秘密、矛盾和罪恶都冲刷了一遍,可是那些悲剧已经发生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

他老爹被谋杀,老妈还迅速改嫁给他叔叔,这搁谁谁能受得了啊。

哈姆雷特想要复仇,但是又总是犹豫不决。

他一会儿装疯卖傻,一会儿又跟那些反派斗智斗勇,感觉他的内心就像一个战场,理智和情感在不停地打仗。

总的来说,这三部剧都很经典,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性、社会和命运。

看的时候就像经历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悲剧,让我对人生和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

品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作文

品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作文

品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品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戏剧作品戏剧作品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可以通过舞台表演将故事、人物、情感等展现给观众。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第7-9课时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第7-9课时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第7-9课时【教学重点】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

讨论重点:坚强还是软弱?真情还是假意温馨提示:鼓励课堂采用辩论赛形式【导入新课】人海茫茫,一生中我们会相遇很多人,有的擦肩而过,有的泛泛而交,有的相伴一生……人与人之间,有的真情相伴,有的假意逢迎……窦娥是蔡婆婆假的童养媳,她与婆婆间有没有真诚?如果有一个男子,在初恋离开后30年如一日保持着同样的习惯,还把他们共同的孩子以女人的名字命名,那么他对她,算是很爱了吧?周朴园与梅侍萍之间有没有真爱?“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奥菲利娅认为,哈姆莱特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重点赏析《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教学进程】任务1 坚强还是软弱讨论1. 窦娥是软弱还是刚强?面对张驴儿的要挟,窦娥坚决要“官休”,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但是明明没有为张驴儿父亲投毒,窦娥为什么又屈招呢?(教师课前应充分准备资料,应对学生的课堂生成。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见其善良。

作者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

窦娥因父亲求取功名欠下债务而抵债成为童养媳;窦娥因张驴儿对婆婆下毒误伤张父而替婆婆屈招受过;窦娥因官吏崩溃法治黑暗而蒙冤问斩。

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

窦娥的反抗是徒劳的,但又是惊天动地的。

窦娥所抗争的,不过是顺从自己的意愿,遵从社会的规则与人无害地活着,但善良和倔强都成了悲剧的诱因,正是因为善良和倔强,她走向了悲剧的宿命,也是因为这善良和倔强,才见出人物个性的光辉,让悲剧悲得如此彻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哈姆雷特》比较阅读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哈姆雷特》就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

哈姆雷特作为剧中的悲剧主人公,其性格是相当复杂的,突出表现就是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

他的犹豫,他的忧郁,他那穿透力极强的想象力,使我们可以活生生地感受到他的独特。

哈姆雷特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使他具有了强烈的个体自主意识。

而这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悲剧的诞生。

哈姆雷特最后知道了永远活在犹豫怀疑之中是不可能的,“生存还是毁灭”必须择其一。

是苟活在这混乱像监狱一样的世上,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他犹豫过,徘徊过,但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了他所钟爱的美妙理想。

而窦娥则完全不同。

面临着接踵而至的种种不幸,她把痛苦归咎于命运的安排。

她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不用自己去争取。

当她被押赴刑场,发下三桩誓愿时,她求救上天的帮助,替她伸冤。

一个弱势群体中的女子,一个没有被社会赋予任何合法权利的人的生存,一个被社会伦理束缚的人,首先依靠的是当权者的同情,然而官僚是如此地腐败,他们不仅没有给窦娥任何帮助,反而成了凶手。

她只能用自己的精神战胜自己的肉体,用自己的道德意志战胜自己的生命意识,她用自己的死亡震撼人们僵化了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