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_商鞅变法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易习俗,禁父兄同居,一夫一妻家庭制,两儿需 立户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变法影响
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一、商鞅之死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 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 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 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何?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 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
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 奖励军功使我能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有的 爵位、官职; 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稳定。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 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 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 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 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秦国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君权较集中,秦孝公大 力支持(政治保障) (3)法家思想在秦国的传播,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为 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实际,改革手腕强硬。 (5)商鞅的个人才能
2.战国时期:
(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法经》 (2)楚国吴起变法:收爵禄、迁贵族、裁冗官、禁私门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6、九岁男孩金阳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到:通过时光 魔琴回到秦国,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 家,搬到郑兴对面。回答问题:
商鞅变法中哪一项规定造成上述现象(
A、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B、文化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 )

造成上述现象的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小农经济
B、革新社会风貌

4、商鞅变法的措施“奖励军功”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

①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的
②达到“富国强兵”的目
③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④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5、《史记· 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 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B、准许工地自由买卖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一、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 势,以巩固统治
(1)核心内容:“农战”和“法治” (2)变法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 习俗等方面; (3)改革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建立县 制 (4)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5)对旧贵族打击力度最大: (6)影响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最主要目的是(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由此,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会遭遇阻力,充满曲折, 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2.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3.要顺应潮流,勇于改革,与时 俱进。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 迫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 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 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 哪些作用?
1、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 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
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 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 了国力
梭伦
商鞅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 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 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 全不同的基础。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
梭伦改革 背景 核心 内容 性质 结果
政治上、经济上的矛盾 扩大工商业奴隶主 和平民政治权利
商鞅变法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
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 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地损害了我的 利益。
(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 何?
对改革表示欢迎。
因为国家重视农业,奖励耕织,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 产生活。
四、变法的特点
从推行的措施和结果中你能总结出变法的哪些特点?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2、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 C、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
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二)强兵之举—以功强国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提高军队战斗力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 功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3、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指本人没有 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 而入罪,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 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 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 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 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 一种“连坐”。
(1)世卿世禄——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2)封邑制——俸禄制 (3)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中央集权制
3.军事:
(1)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2wenku.baidu.com变法动力:富国强兵
4.文化:
(1)私学兴盛,百家争鸣
(2)变法的思想武器:法家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
司马迁认为商鞅被车裂的原因总结的准确吗,为 什么? (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 (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其过程必然充满了斗争!
商鞅被押赴刑场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 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 只是说明改革过程中充满残酷的斗争。商鞅虽
二、变法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
二、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以农富国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实力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经济实力
3、统一度量衡
便利各地经济的 交流和发展
“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 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 宣读变法法令: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 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回答: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 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 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商业日趋活跃: (4)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力量崛起。
2.政治:要求建立和强化地主阶级的统治
强化对地方的统治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加强思想统治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 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 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 认为应统统毁灭。”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 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 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 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 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 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富国、强兵、社会习俗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成功,奠定西方民主 政治的基础和传统
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成功,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使中国走上封建专制道路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增强社会凝聚力
春秋,战国改革之比较
背景 目的 内容 主要针对 经济基础 未涉及政 治制度 内容涉及 经济、政 治,瓦解 了宗法贵 族的统治 秩序,建 立了封建 制 成效 性质 春 生产力发展,私田 富国强兵 秋 出现;新兴地主阶 巩固统治 级和自耕农兴起; 争霸战争的推动 战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建立地主 国 封建土地私有制基 阶级的政 本取代了奴隶主土 治统治 地国有制;新兴地 主阶级实力大增; 富国强兵 兼并战争的需要 取得兼并 战争胜利 促进了经 奴隶主 济的发展 阶级富 国强兵 的改革 新兴地主 新兴地 阶级经济 主阶级 政治地位 的政治 得以强化,改革 为日后秦 的统一和 中央集权 制度的建 立奠定了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