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1、科学取向教育学认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2、实践取向教育学认为: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3、规范取向教育学认为: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4、人文取向教育学认为: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二)教育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对象

1、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反思教育学而进行规范教育学)

2、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价值、教育概念或教育的哲学问题。

3、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当代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潮、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第16页)

1、时间:17世纪之前。

2、代表作品:《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学记》《师说》《理想国》《美诺篇》《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雄辩术原理》《乌托邦》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哲学家货思想家们的论著。

3、《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4、特征

(1)人们还没有将教育现象作为独立的现象来加以研究。

(2)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知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3)还没有形成专门反应教育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时间:17-19世纪

2、代表作品: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2)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

(3)卢梭的《爱弥儿》;

(4)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杜德》(1781);

(5)康德《康德论教育》(1803)--第一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存在。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提出教育学的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

(7)福禄贝尔《人的教育》(1826);

(8)斯宾塞《教育论(1861)等。

3、特征:

(1)教育现象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领域。

(2)形成了专门反应教育规律的概念体系。

(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赫尔巴特在柯尼斯堡大学创建教育学研究所)

(5)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出现了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1、时间20世纪以来

2、发展动力:传统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学之争。

3、各教育流派:

(1)实验教育学(18)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欧美国家,旨在运用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

主要观点:

第一、反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体系。

第二、提倡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三、指出教育实验不同于心理实验,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进行的。

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方法的依据。

缺点:陷入“唯科学主义”。

(2)文化教育学(19)

历史背景:19世纪以来出现于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

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

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1958)。

主要观点:

第一、人是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过程是文化历史的过程。

第三、教育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因此应该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研究。

第四、教育目的是将社会历史客观文化转变为主观文化。(培养完整人格的途径是“陶冶“和”唤醒”。)缺点:思辨气息浓。

(3)实用主义教育学(或进步主义)(20)

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是地地道道的的美国式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和《经验与教育》(1938);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18)。

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经验不断的改造。

第三、学校即社会。

第四、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第六、教学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缺点: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20)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与苏联、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第三、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全体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手段。

第五、在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方面,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六、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5)批判教育学

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于欧美的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合著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

布迪厄《再生产》(1979);阿普尔《教育与权力》(1982);

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1989)。

主要观点: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是维护社会不平等、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歧视与对立的根源。

第二、教育与社会是对应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制约教育目的,但人们已经对这种不公平麻木了。第三、批判教育学就是要揭示教育背后的利益纷争,对人们进行启蒙。

第四、批判教育学应采取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使人们对其从无意识层面上升到有意识层面。

(6)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瓦斯凯和乌里的《走向制度教育学》(1966)和《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1970);

洛布罗《制度教育学》(1966)。

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该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景中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间的疏离主要是由于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目的是帮助完成社会变迁、因而必须进行制度分析。

第四、分析教育制度不仅要分析那些显性的制度,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形的制度。

(四)21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1)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系咪的分化,逐步形成了教育学学科体系。

4、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第三节、课程名称与历史

(一)课程名称

《教育学》《公共教育学》《教育原理》《教育通论》《教育概论》等。

(二)课程历史

1、课程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