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第13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控制性降压的限度
不能单纯以血压下降的数值或手术野不出血 作为控制性降压的目标,应在满足手术要求 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较高的血压水平
健康状况良好的病人以肱或桡动脉平均动脉压力 不低于60~70mmHg为安全界限 高血压、血管硬化、老年病人应区别对待,以血 压降低不超过原水平的40%,或收缩压降至比术 前舒张压低0~20mmHg范围之内作为安全界限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controlled hypotension)
目的与要求
掌握: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熟悉:控制性降压的监测与管理
了解:控制性降压的含义和理论基础及其对
主要器官血流的影响;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 和禁忌证、实施方法
controlled hypotension
对某些特殊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失血,
有效地抑制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升高 血压、加快心率的作用,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进行控制性降压 常用药物:艾司洛尔(esmolol)、美托洛尔 (metoprolol)、拉贝洛尔(labetolol)
其他
神经节阻滞药:阻断自主神经节突触部位传导, 副作用多,临床已少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强效降压 乌拉地尔:一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具外周 和中枢双重作用机制,其降压作用明显而平稳。 作用迅速 ,可控性好 ,且无血压反跳和反射 性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 可乐定 :通过兴奋中枢α2受体发挥作用 酚妥拉明 :阻断α1受体,停药后15分钟之内血 压恢复,亦可有高血压反跳现象
度有关,不会产生永久性心肌缺血性损害改变
肝—血流量非自主调节性的内脏器官
控制性降压时肝只能靠增加从肝动脉供氧,因 此肝有面临缺氧的危险 对肝功能也有一定不利影响,但与全麻状态下 正常血压相比则无显著差别
第13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第13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一、选择题A型题1.术中控制性降压时间一般不超过多少: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D.40分钟E.60分钟2.目前所公认的控制性低血压“安全”低限为MAP为多少:A.40~45 mmHgB.45~50 mmHgC.50~55 mmHgD.55~60 mmHgE.60~65 mmHg3.在控制性降压过程中最易受损的器官是:A.脑B.肾脏C.肺脏D.心脏E.肝脏4.慢性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自身调节曲线可右移,对这些病人要保持CBF自身调节能力,对脑血管自主调节影响最重的是:A.平均动脉压B.动脉压C.舒张压D.中心静脉压E.脑的灌注压5.应用于控制性降压的药物首选:A.硝普钠B.硝酸甘油C.尼卡地平D.吸入麻醉药E.艾司洛尔6.硝普钠用于控制性降压时的起始剂量为:A.0.5μg/(k g·min)B.1.0μg/(kg·min)C.1.5μg/(kg·min)D.2.0μg/(kg·min)E.2.5μg/(kg·min)7.硝酸甘油用于控制性降压时的起始剂量为:A.0.5μg/(kg·min)B.1.0μg/(kg·min)C.1.5μg/(kg·min)D.2.0μg/(kg·min)E.2.5μg/(kg·min)8.对颅内压升高及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应慎重以下哪种药物:A.硝普钠B.硝酸甘油C.吸入麻醉药D.尼卡地平E.酚妥拉明9.在脑出血等颅内顺应性降低的病人,在打开脑膜之前除哪种药物均可使用:A.三磷酸腺苷B.硝酸甘油C.酚妥拉明D.乌拉地尔E.尼卡地平10.哪种药物更适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A.硝普钠B.硝酸甘油C.酚妥拉明D.乌拉地尔E.尼卡地平11.控制性降压时,MAP不低于多少时,肾小球的滤过率不变:A.55 mmHgB.60 mmHgC.65 mmHgD.70 mmHgE.75 mmHgX型题1.维持人体血压的主要因素包括:A.心排出量B.总外周围血管总阻力C.血液容量D.血管壁弹性E.血液粘稠度。
课件:第13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优点与缺点
• 减少出血 • 改善术野的环境
• 减少输血
• 粘滞度增加 • 组织缺氧 • 内环境紊乱
Controlled hypotension
第一节 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
一、血压产生机制
心肌收缩力
心功能
血管张力
后负荷
血容量
前负荷
二、历史回顾
1946放血
1948全脊麻
1950’神经节阻滞药
1962血管扩张药
降压降心率 心肌抑制
扩外周,冠 脉和脑血管
1-2MAC
10-50mg 5mg 0.3mg/kg/min
5-10mg
降压不理想 持续低血压
???
外周、中枢 扩动静脉 ???
不抑制心肌
第六章 控制性降压的监测与管理
一、麻醉要求
全麻
常规施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维持足够 的麻醉深度,以消除降压可引起的应 激反应。
处理并发症能力
熟练
静脉
术中需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供输 血输液,另一条供使用降压或升压药 。
二、降压幅度
1. 综合考虑,全面衡量。 2. 健康良好的病人MAP>=60-70mmHg,高血压、血管硬化、
老年病人血压>=30%-40%原血压,或SBP比原DBP低010mmHg之内。 3.满足手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维持较高的血压。 4.避免降压过速。
相对禁忌证
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或婴幼儿 慢性缺氧病人 缺血性周围血管病 有静脉炎或血栓史 闭角型青光眼:禁用神经节阻滞剂 有明显氧运输障碍的患者
第四节 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脑血栓和脑缺氧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心跳
骤停. 肾功能不全,无尿,少尿 血管栓塞 降压后反射性出血,手术部位出血。 持续性低血压,休克
十三、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1.常见并发症
①脑栓塞和脑缺氧; ②冠状动脉栓塞、供血不足、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心脏停搏; ③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 ④呼吸功能障碍;
⑤血管栓塞;可见于各部位血 管栓塞; ⑥反应性出血,手术部位出血 ; ⑦持续性低血压; ⑧嗜睡、苏醒延迟,苏醒后精 神障碍,视物模糊。
并发症的产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尽量精确估计失血量,并及时等 量补充。
2.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血压应降到合适水平,不同病人具有个 体差异。
硝普钠能减弱脑血流的自动调节作用, 且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终止给药后仍可发 生颅内压的迅速增高。
在颅内压显著升高的病人,施行控制 性降压极不安全。
受颅内压增高的影响脑血管阻力明显升 高,脑血流显著减少,一旦血压降低,脑 缺血缺氧性损害将更为严重。
颅内压升高的病人若事先未采取降低颅 内压措施,选用控制性降压应极为谨慎。
这种变化一般与血压下降速度过快及 低血压程度有关,与所用药物关系较少, 且心电图属可逆性变化,不会产生永久性 心肌缺血性损害改变。
(三)肝脏
肝为血流量非自主调节性的内脏器官。 控制性降压时,门静脉血氧饱和度下 降并接近肝静脉水平,肝只能靠增加从肝 动脉供氧。 控制性降压时肝动脉压力降低,血流 减少,因此肝有面临缺氧的危险。
3.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在控制性降压开始几分钟内,随血压 下降、脑动静脉血氧差增加,脑组织虽然 能依靠提高摄氧量来代偿,但脑电图仍表 现有缺氧性改变,提示脑血流灌流量不足。
随着血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脑动静 脉血氧差恢复到原有水平,脑电图也随之 恢复正常。这说明脑血流的自身调节功能 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代偿。
控制性降压对肝功能试验也有一定 不利影响,但与全麻状态下正常血压相 比则无显著差别。
麻醉学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概述控制性低血压( Controlled Hypotension ) :是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 将收缩压降低至80至90mmHg或者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至50~65mmHg 左右,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降低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失血,改善术野的环境,减少输血,使手术期的安全性增加。
此概念首先由Cushing 等1917提出,1946年由Gardner 等应用到临床。
1948年Griffiths和Gillies提出”椎管内低血压技术”后,控制性低血压更加普遍。
50年代首先应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次戊基三甲季铵(Pentamethonium) 降低动脉血压。
随后的降压技术包括用麻醉气体如氟烷和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1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
近年来应用联合降压药物与技术方法, 例如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e)和异氟醚(Isoflurane)更为普遍接受。
第一节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一、维持血压的主要因素(一)心输出量(Cardial Output CO),(二)总外周血管阻力(Total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TSVR),(三)血液容量(Blood V olume),以及血管壁弹性和血液的粘稠度。
机体在相对稳定情况下平均动脉压(MAP)可用心排出量乘总外周血管(TSVR)即: MAP = CO ×TSVR依照此理论, 如能将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而保持心输出量不变情况下可达到降低血压目的.组织灌流量主要随血压和血管内径变化而变化,血压降低,灌流量亦降低。
(四)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的调控与交感系统的抑制, 以及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包括: 麻醉药,镇静药等的降压作用皆与神经功能调节有关.二、血管系统人体的血管分为: 动脉(阻力血管)、静脉(容量血管)和毛细血管。
13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健康状况良好的病人可以肱或桡动脉平均动脉 压力不低于60~70mmHg为安全界限;对高血压、 血管硬化、老年病人应酌情区别对待,一般以 血压降低不超过原水平的40%或收缩压降至比 术前舒张压低0~20mmHg范围之内作为安全界 限。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较 高的血压水平,并避免降压速度过快影响机体 调节代偿过程。
硝普钠对心肌收缩力、心排出量等无不良 影响,也不增加心肌耗氧量。降压后期可 使心率反射性增速,心排出量可增加,并 可出现心律失常。硝普钠可直接扩张脑血 管,早期可使颅内压一过性增高,但可用 硫喷妥钠、地西泮、芬太尼预防。
短期应用硝普钠无严重副作用,但大剂量或 长时间使用,可使其代谢产物硫氰酸盐在体 内蓄积,发生氰化物中毒。长时间应用需不 断测定动脉血气,如果低血压过程中出现快 速耐药现象、代谢性酸中毒或静脉血氧分压 增高、心动过速等,均是氰化物中毒的严重 信号,应立即停药或改用其他降压药。 硝普钠的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分解,所以配 制后应避光,3h未用完应重新配制。
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心血管手术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瘤和动脉 导管未闭等手术。
某些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内血管瘤、动脉瘤等 深部颅内手术,降压可使手术区出血减少, 病灶显露清楚和手术操作方便。
血供丰富组织和器官的手术如髋关节置换术 等,降压有助于术中控制出血量。
精细的中耳手术或显微外科手术,降压可提 供清晰的手术野。 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前应用,有利于扩充血 容量及防止高血压危象。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控制性降压可降低眼内 压,消除危象,便利手术。 大量输血有困难或病人须限制输血者,如体 内存在P抗体。 麻醉维持期间的血压过度升高,以及由此而 引起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临床麻醉学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减少手术并发症
控制性降压技术可以降低手术过 程中的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 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提高手术成功率
控制性降压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 手术的条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02
CATALOGUE
控制性降压的原理和机制
原理概述
1 2 3
降低血压
通过药物或技术手段,控制性降压能够降低患者 的血压,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和输血需求。
探索新的控制性降压技术和药物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控制性降压技术和药物不断涌现,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在临 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加强控制性降压的监测和管理
为了确保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加强对其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和操作规范,提高麻醉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THANKS
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如心动过缓 、低血压等,应密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
吸入麻醉降压
吸入麻醉剂选择
常用吸入麻醉剂如异氟醚、七氟醚等,具有降压 作用。
作用机制
吸入麻醉剂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 经兴奋性,从而降低血压。
注意事项
吸入麻醉降压需配合其他降压方法使用,避免出 现严重的低血压。
局部麻醉降压
感谢观看
在特殊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的 安全。
控制性降压在特殊手术中的应用需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根据手术需求调 整降压方案。
危重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01
在危重病人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
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2
危重病人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需注意患者的生命体
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控制性降压
③对脑血管自主调节影响最重的是脑的灌 注压(CPP) :CPP=MAP-ICP。 因此对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在切开硬脊膜之
前不要进行控制性降压,以免CBF急剧降低, 产生脑缺血。
④正常大脑氧代谢可随CBF减少而降低.
⑤PaC02在控制性低血压期间对CBF影响明显, CBF与PaC02呈线性变化关系。实施控制性 降压时,尽量保持PaC02在正常水平。
2.控制性低血压时脑血管阻力降低,脑血流增 加,颅内血容量增加会造成颅内压增加:
➢ ①硝酸甘油和硝普钠→ 颅内压↑
➢ ②恩氟烷增加脑脊液生成量诱发颅内压↑
3.慢性高血压和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不全者, 需更高的脑灌注压及CBF .未先↓ICP,控制性
4.特点 1)作用迅速短暂、血压恢复迅速,易于调节; 2)突然停药后可出现血压反跳现象; 3)长期应用可产生快速耐药性;
4)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发生氰化物中毒 ---疲劳、恶心呕吐、定向障碍、肌肉抽搐 并有代谢性酸中毒。
i.亚硝酸钠和亚硝酸异戊酯:是有效解毒剂。 亚 硝 酸 钠 5mg/kg , 稀 释 成 20ml 。 34min内注射完毕
控制性降压时皮肤和肌肉的血液流量减少, 但不会导致皮肤、肌肉缺血坏死。
➢
➢
第三节 适应证与禁忌证
➢ 一、适应证
➢ 1.血供丰富区域的手术。
➢ 2.血管手术:
➢ 3.创面较大且出血可能难以控制的手术
➢ 4.显微外科手术,要求术野清晰精细的手术。
➢ 5.麻醉期间血压、颅内压和眼内压过度升高,可能引 致严重不良后果者。
ii. 硫 代 硫 酸 钠 : 150mg/kg , 3-5min 内 静 脉注射。
临床麻醉学课件:第十三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前列腺素E1
该药通过两个降压机制:1.抑制交感神经末梢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2.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降压幅度与剂量 呈正相关。在肺内灭活,作用时间短,血压 易于调节。 用法:0.1〜0.5μg.kg-1.min-1,静脉持续泵注, 停药后血压恢复较慢(中效降压药)。
钙通道阻滞药
血压高,口径粗,阻力低,血流多
人体总血量分布图
动脉系20%
微循环10%
静脉系 70%
静脉系统又称容量血管系统,通过调节静脉 血管张力调节回心血量,是控制性降压的重要
措施。
◆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收缩 与舒张能力有限,对 MAP无明显影响。
◆小动脉具有丰富的平 滑肌,阻力变化很大, 对MAP的调控起着重要 作用。
控制性降压的方法及药物
Technique and Medicine To Controlled Hypotension
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生理性技术
–调节体位 –机械通气减少回心血量 –容量治疗
药理性技术
–椎管内麻醉 –麻醉药物
▪ 吸入麻醉药物 ▪ 静脉麻醉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 硝普钠 ▪ 硝酸甘油 ▪ β 受体阻滞剂 ▪ 钙通道阻滞剂
麻醉医生不熟悉控制性降压理论和技术禁忌证禁忌证相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70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或婴幼儿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或婴幼儿慢性缺氧病人慢性缺氧病人缺血性周围血管病缺血性周围血管病有静脉炎或血栓史有静脉炎或血栓史techniquecontrolledhypotensiontechniquecontrolledhypotension控制性降压的方法控制性降压的方法生理性技术生理性技术调节体位调节体位机械通气减少回心血量机械通气减少回心血量容量治疗容量治疗药理性技术药理性技术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麻醉药物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优点
关于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课件
9
在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脑组织灌注 的安全低限为平均动脉压50mmHg
10
脑灌注压(CPP)= MAP-颅内压(ICP) 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在降颅压前行控制性
降压极不安全。
11
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脑组织灌 注的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在控制性降压 时很容易发生脑组织缺血。
5
POSEUILLE公式: 组织灌流量=—л×—平—均—动—脉—压×—(—血—管—半径)4
8 ×血液粘滞度×血管长度
6
从动物实验到临床都证实,只要平均 动脉压维持在50~65mmHg范围之内 就可以保证毛细血管前动脉的压力 保持正常,组织器官就不会缺氧。7源自二、控制性降压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8
一、脑:
3、动脉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冠脉血流↓
4、ECG:P波低电压、ST段升高/降低、
T波低平/双向/倒置
重要:保证心肌代谢所需的氧供 16
三、肾脏:
肾脏也存在血流自身调节功能,主要对 收缩压敏感,收缩压在80~180mmHg 范围内,肾血流可持恒定,收缩压下降 至70mmHg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将不能 维持,泌尿功能可能暂停。
17
四、内脏循环
肝动脉血管床的压力-血流调节功能有限, 门静脉循环无调节功能,控制性降压易发 生肝脏血流灌注不足,应尽力维护CO。 胃肠道血管的调节能力更差,低血压易 产生内脏低灌流,手术刺激可使内脏血管 收缩。 异氟烷能更好维护胃肠道血流与氧供。
18
2
围术期行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减少失血 改善术野的环境 减少输血 使手术期安全性增加
3
临床麻醉学(第4版)第13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 疑有缺血性心脏病的病人,原则上不应作控制性低血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
三、肾功能
➢ 肾血循环的特征是具有良好的自身调节能力 ➢ MAP不低于75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保持不变,低于
制降压的首选药物 ➢ 反跳性血压升高 ➢ 可发生耐药和氰化物中毒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
一、常用控制性降压药物
硝酸甘油
➢ 直接扩张静脉容量血管 ➢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 ➢ 停药后不发生反跳反应 ➢ 可发生耐药和氰化物中毒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
一、常用控制性降压药物
吸入麻醉药异氟烷
mmHg,降压时间不超过30min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
第二节 控制性降压对机体的影响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
一、脑神经系统 二、循环系统 三、肾功能 四、内脏循环 五、眼 六、皮肤和肌肉
目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
一、脑神经系统
➢ 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脑最 易受损
➢ 目前公认正常体温病人, 控制MAP的安全低限为50~ 55mmHg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
二、维持人体血压的主要因素
➢ 心输出量(CO) ➢ 总外周血管阻力(TSVR) ➢ 血液容量,血管壁弹性和血液的黏稠度 ➢ MAP=CO×TSVR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
三、组织灌流量
➢ 随血压和血管内径变化而变化,血压降低,灌流量也降低 ➢ 目前公认的控制性低血压“安全”低限为MAP50~55
控制性降压
7
四、常用控制性降压药物
5、三磷酸腺苷(ATP)
以扩张小动脉为主,心脏后负荷降低明显。 6、艾司洛尔 选择性阻滞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暂。 7、拉贝洛尔
为α1和β1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 五 分钟内出现血药峰值,半衰期较长,约4小时,可控性不 如硝普钠和硝酸甘油。 8、尼卡地平 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断药,扩张外周、冠脉和脑血管,不影 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降压后不产生反射性心动过速。
五、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
(二)静脉麻醉药物降压 以丙泊酚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心肌的作用,同时能降低 颅内压。
五、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
(三)血管扩张药降压 硝普钠 配备含硝普钠100-200ug/ml溶液静脉滴注或注 射泵泵注,起效时间为1-2分钟,4-6分钟可将 血压降低到预定值,停药2-5分钟后血压可恢 复正常值。 注意事项: 硝普钠水溶液极不稳定,应用时应避光 肝肾功能明显障碍者不宜采用,以免氰化物 蓄积中毒 用量大于5ug/(kg.min),应监测动脉血气, 避免代谢性酸中毒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龙华新区中心医院麻醉科
1
术中控制性降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 在保证重要脏器供氧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 等方法,认为地将平均动脉压减低至50-65mmHg,使 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得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 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 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五、常用控制性降压方法
硝酸甘油 配备含硝酸甘油100-200ug/ml溶液静脉滴注或者 单次静注50-100ug。起效时间为2-5分钟,停药510分钟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可发生反射性心动过 速,可给予短效β阻滞剂如艾司洛尔使其改善。 注意事项:长时间及大剂量应用时,有发生正铁血红蛋白症 的可能。 有扩张脑血管增加颅内压的作用,对颅内压高者 慎用。 有升高眼内压作用,不宜用于青光眼。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医学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医学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医学引言:麻醉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技术,在手术中起到镇痛、麻木和使病人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作用。
其中,正常的血压水平对于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调控十分重要。
近年来,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医学。
一、控制性降压的定义和原理控制性降压是指在麻醉过程中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控制病人的血压水平,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其原理是通过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或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水平。
这样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改善术区的视野、降低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二、控制性降压的适应症1. 面部手术:面部手术如颌面外科手术、耳鼻喉科手术等需要较长时间,术区较为复杂,控制性降压可减少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2. 颅脑手术:颅脑手术需要降低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
通过控制性降压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3. 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会涉及到脊髓、脑干等重要结构,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手术中的损伤。
4. 心外科手术:心外科手术对血压的要求较高,通过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心脏负荷。
三、控制性降压的方法1. 药物控制:通过应用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阿托品、酮洛芬等来降低血压水平。
2. 控制呼吸:通过控制病人的呼吸频率和幅度,改变气道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3. 远红外热疗法:通过外界输入的红外线能量,改变人体的血流动力学,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4. 局部神经阻滞:通过局部神经阻滞,减少术区的神经传导,降低术中压力,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四、控制性降压的注意事项1. 麻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避免对患者身体的损伤;2. 在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3. 控制性降压应在手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和身体状况,避免术中的并发症发生;4. 如果患者在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降压,并及时处理。
第13章(整合)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临床麻醉对脑血流量调节的影响
1、一般MAP低于60mmHg时,脑血管自身调节 功能开始减弱或消失。当MAP低于50mmHg时, CBF对PaCO2改变无反应。 2、不同药物对CBF与CPP的影响不同,在CPP
低于60mmHg时,用三甲噻方者CBF减少;用硝
普钠者,虽CPP降低,但CBF仍在稳定水平。 3、麻醉的加深会使脑血管的自主调节能力 减弱或丧失。
一、脑神经系统
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脑和心肌最易受损,维 持适当的动脉血压对于脑循环尤其重要。正常体 温时控制MAP的安全低限为50-55mmHg时,CBF的自 身调节能力仍然保持。慢性高血压病人安全低限 与CBF低限升高。应用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后, CBF自身调节曲线可回到正常位置。
脑血流量的调节相关理论
第13章 控制性 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概
念
控制性降压是指在全身麻醉手术期间,在保 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麻醉技 术等方法,将平均动脉压减低至50-65mmHg,终止 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以利于手术 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减少手术失血的一种方 法。 主要目的是:减少失血,改善术野的环境, 减少输血,使手术期的安全性增加。
CBF= CPP(脑灌注压)/CVR(脑血管阻力)
4、PaCO2是脑血流自动调节最重要的因素, PaCO2升高时,脑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ICP亦增高。在施行控制性降压时,宜尽量保
持PaCO2接近正常水平。
5、神经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很明显,
刺激或切除支配脑血管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
脑血流量无明显变化。在多种心血管反射中, 脑血流量一般变化都很小。
1、CBF:脑血流量; CPP= MAP-ICP 2、 CPP对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的影响较血压更 为重要。正常CPP为80-100mmHg。 3、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是指当机体SPO2、 PaCO2、[H+]和温度等恒定时,即使MAP波动在60150mmHg之间,脑血管亦可通过自身调节使CBF基 本保持恒定。 ICP:颅内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术中控制性降压时间一般不超过多少: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E.60分钟
2.目前所公认的控制性低血压“安全”低限为MAP为多少:
A.40~45 mmHg
B.45~50 mmHg
C.50~55 mmHg
D.55~60 mmHg
E.60~65 mmHg
3.在控制性降压过程中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脑
B.肾脏
C.肺脏
D.心脏
E.肝脏
4.慢性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自身调节曲线可右移,对这些病人要保持CBF自身调节能力,对脑血管自主调节影响最重的是:
A.平均动脉压
B.动脉压
C.舒张压
D.中心静脉压
E.脑的灌注压
5.应用于控制性降压的药物首选: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尼卡地平
D.吸入麻醉药
E.艾司洛尔
6.硝普钠用于控制性降压时的起始剂量为:
A.0.5μg/(k g·min)
B.1.0μg/(kg·min)
C.1.5μg/(kg·min)
D.2.0μg/(kg·min)
E.2.5μg/(kg·min)
7.硝酸甘油用于控制性降压时的起始剂量为:
A.0.5μg/(kg·min)
B.1.0μg/(kg·min)
C.1.5μg/(kg·min)
D.2.0μg/(kg·min)
E.2.5μg/(kg·min)
8.对颅内压升高及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应慎重以下哪种药物: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吸入麻醉药
D.尼卡地平
E.酚妥拉明
9.在脑出血等颅内顺应性降低的病人,在打开脑膜之前除哪种药物均可使用:A.三磷酸腺苷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D.乌拉地尔
E.尼卡地平
10.哪种药物更适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D.乌拉地尔
E.尼卡地平
11.控制性降压时,MAP不低于多少时,肾小球的滤过率不变:
A.55 mmHg
B.60 mmHg
C.65 mmHg
D.70 mmHg
E.75 mmHg
X型题
1.维持人体血压的主要因素包括:
A.心排出量
B.总外周围血管总阻力
C.血液容量
D.血管壁弹性
E.血液粘稠度。
2.常用的控制性降压药有哪些: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D.乌拉地尔
E.尼卡地平
3.在脑出血等颅内顺应性降低的病人,在打开脑膜之前禁忌使用哪种药物: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D.乌拉地尔
E.尼卡地平
4.下列哪些手术适合于控制性降压;
A.主动脉瘤手术
B.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C.颅内动脉瘤手术
D.颅颌面整形手术
E.中耳成形手术
5.下列哪些病人不适合控制性降压:
A.严重高血压
B.严重动脉硬化
C.严重贫血
D.低血容量
E.肝肾功能不全
6.下列哪些吸入麻醉药可以用于控制性降压;
A.恩氟烷
B.异氟烷
C.七氟烷
D.地氟烷
E.一氧化氮
二、填空题
1.围手术期降低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术野环境,减少输血,使手术期的安全性增加。
三.名词解释
1.控制性降压
四、简答题
1.控制性降压的意义有哪些?
2.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有哪些?
3.控制性降压的禁忌症有哪些?
4.控制性降压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5.控制性降压的幅度应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C 3.A 4.E 5.A 6.A 7.B 8.B 9.B 10.C
11.E
X型题
1.ABCDE 2.ABCDE 3.AB 4.ABCDE 5.ABCDE
6.ABCD
二、填空题
1.减少失血
三.名词解释
1.控制性降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将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至50-65mmHg(6.67-8.67kPa),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四、简答题
1.控制性降压技术的应用可避免输血或使输血需要量降低,并使手术野清晰,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2.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①血供丰富区域的手术;②心血管手术;③创面较大且出血可能难以控制的手术;④显微外科手术.区域狭小而要求术野清晰精细的手术;⑤麻醉期间血压.颅内压和眼压过度升高,可致严重不良后果者;⑥大量输血有困难或有输血禁忌症者;
⑦因宗教信仰而拒绝输血的病人
3.控制性降压的禁忌证:①重要脏器实质性病变者,严重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②血管病变者,脑血管病.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外周血管性跛行及灌注不良。
③低血容量或严重贫血。
④麻醉医生对该技术不熟悉时应视为绝对禁忌。
⑤对有明显机体.器官.组织氧运输降低的患者,应仔细衡量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利弊后再酌情使用。
4.控制性降压的常见并发症有:①脑栓塞和脑缺氧;②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停搏;③肾功能不全,少尿.无尿;④血管栓塞;⑤降压后反应性出血,手术部位出血;⑥持续性低血压,休克;⑦嗜睡.苏醒延迟等。
5.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可以耐受60~70的MAP。
对于有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老年患者应区别对待,一般应以血压降低不超过原水平的30%~40%,或收缩压降至比术前舒张压低0~10的范围之内,可基本保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