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与社会舆论的引导(下) 100分答案试卷)
公共危机管理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卷四班级: 姓名: 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群体性事件( )其实就是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动态稳定的必要条件,对于社会风险、社会动荡的发生具有不可或缺的预见、监测、防范与缓解的功能。
A 、预警机制B 、处置机制C 、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D 、善后机制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涵盖的范围?( )A 、突发性死亡造成的群体恐慌 B、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 、重大食物中毒D 、重大职业中毒3、根据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属于哪一级别的事故?( )A 、I 级B 、Ⅱ级C 、Ⅲ级D 、IV 级4、( )的过度发展会增加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A 、实体经济B 、虚拟经济C 、第一产业D 、第二产业5、危机预防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
A 、危机防不胜防B 、防患于未然C 、危机是不能预防的D 、只要工作到位,就能避免一切危机发生6、危机预防的主要方法是()。
A、风险管理B、信息管理C、风险控制D、风险评估7、完善的支持保障组织机构的技术支持人员不包括下列中的()。
A、采购人员B、管理人员C、志愿人员D、警戒人员8、危机保障要求编组灵活,运转协调,指挥得力,职责明确。
这属于危机保障的()。
A、效率原则B、科学原则C、安全原则D、协同原则9、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因素是()。
A、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B、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不强C、群众的参政意识增强D、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10、危机发生后的决策通常叫做()。
A、非常规决策B、常规决策C、程序性决策D、一般性决策3、与常态管理相比,危机管理中对能力的特殊要求突出表现在()等方面。
A、应急性B、常规性C、程序性D、综合性E、确定性4、三株集团在一次突发事件中走向败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A、应对突发事件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应急处理机构B、应对突发事件时社会或企业组织要和政府进行良好的沟通C、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主体必须要有主见,并及时作出反应D、强调与社会公众、舆论媒体进行沟通E、应对突发事件要强调以人为本的首要原则5、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包括()。
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学1、填空题()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期望和要求。
正确答案:舆论引导2、填空题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的(),指导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正确答案:信息(江南博哥)功能3、单选不是按照传播科技手段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的是().A.口头传播阶段B.体态传播阶段C.印刷传播阶段D.电子传播阶段正确答案:B4、填空题舆论引导方式需要做出调整,由过去的灌输式、指导式、居高临下的方式转变为()、谈心式、平等交流式。
正确答案:服务式5、单选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A.发展需要B.生存需要C.社会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D6、单选专制国家中舆论与权力的关系是()。
A.同时增强或减弱B.没有比例关系C.此长彼消,此强彼弱D.毫无关系正确答案:C7、填空题作为舆论客体的社会问题,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冲突与反常性,以及现实性。
正确答案:公共性8、判断题广告宣传所制造的消费者舆论必然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错9、填空题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的反映。
正确答案:社会存在10、判断题在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中,权力机构与大众媒介对舆论形成的促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稍有偏差,后果严重。
正确答案:错11、单选下列是按舆论传播是否以媒介为载体为标准划分的是().A.媒介形态B.潜舆论C.显舆论D.行为舆论正确答案:A12、填空题日常生活道德舆论的特征有群体性、具有约束力、具有().正确答案:渗透性13、单选舆论是对社会现实的意见,总是来源于()。
A.我们自身的发展B.我们生活中的矛盾C.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D.我们的追求正确答案:C14、填空题舆论测量方法包括直观的舆论考察和科学的()两类.正确答案:民意测验15、问答题结合实际谈谈,舆论的媒介形态在对社会舆论的反映、引导及舆论监督的具体运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正确答案:(1)舆论媒介形态的歪曲媒介舆论的主要功用是代表民意,监督权力,维护公共利益。
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试题(新8套题)
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试卷满分:10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民主锻炼和(),使人民群众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推动我国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A.道德教育B.法制教育C.民主教育自己得分:2.02.()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是一个民族的繁盛之祉。
A.身体素质B.文明素质C.国民素质自己得分:2.0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基层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是密切()的必然选择。
A.党群关系B.干群关系C.群众之间关系自己得分:2.04.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树立民主法治、平等自由、公平正义的理念。
A.职业道德B.民主意识C.国民素质自己得分:2.05.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和科技教育,通过培训,使人民群众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不断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A.理论B.方法C.技能自己得分:2.06.要以公务员的()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A.领导能力B.业务能力C.职业道德自己得分:2.07.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和科技教育,通过培训,使人民群众不断接受新()和新技能,不断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A.书本B.知识C.课程自己得分:2.08.惠及全国13多亿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党的宗旨、贯彻落实()、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大问题。
A.医保政策B.以人为本C.养老政策自己得分:2.09.要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引导公务员队伍牢固树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A.市民观点B.公民观点C.群众观点自己得分:2.010.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根本的原因是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
A.根本利益B.根本立场C.实际情况自己得分:2.011.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互联网监管和网络道德建设试题和答案解析(100分)第九套
29.如果说信息技术是信息安全产生的前提,那么法律发规则是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
对 错
30.美国国会在2013年通过了{反垃圾邮件法}。
对 错
31.互联网是虚拟的,自然灾害不会对它造成影响
对 错
32.德国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对互联网不良言论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
o A. 2004
o B. 2006
o C. 2008
o D. 2010
32.最早出台世界上出台了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法律的国家—()
o A.英国
o B.美国
o C.中国
o D.德国
33.最早出台世界上最早制定互联网管理法规的国家( )
o A.法国
o B.印度
o C.澳大利亚
o D.中国
34.下列属于国家顶级域名的是()
o B.网络赌博
o C.社会危害
o D.犯罪客体
44.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主要从()个方面来进行。
o A. 1
o B. 2
o C. 3
o D. 4
45.()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o A.学校教育
o B.网络社区教育
o C.家庭教育
o D.网络道德教育
46.属于网络不诚信表现的是()
o B.新华社
o C.天涯
o D.网易
10.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政府网站的开通,被认为是推动政府改革的重要措施
o A.《深化政府改革纪要》
o B.《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o C.《政府的职能改革》
o D.《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11.法国法律规定,在网上纵容未成年堕落者要判刑多少年?
o A. 20年
公共安全事件处理考核试卷
B.完全保密
C.仅向政府部门通报
D.拖延发布时间
8.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
A.开展风险评估
B.制定应急预案
C.进行应急演练
D.追究事故责任
9.在公共安全事件中,以下哪个群体的应急疏散优先级最高?()
A.老年人
B.儿童和孕妇
C.伤员
D.青壮年
10.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信号?()
A.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B.网络安全部门监测到黑客攻击
C.某企业宣布裁员
D.地震部门发布地震预警
11.在公共安全事件处理中,以下哪个部门负责协调志愿者参与救援工作?()
A.公安机关
B.民政部门
C.应急管理部门
D.人力资源部门
12.以下哪种说法正确关于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发布?()
A.所有信息都必须严格保密
A.预防与预警
B.应急处置
C.善后处理
D.事故调查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共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哪些类型?()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2.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应急处置
B.善后处理
C.恢复与重建
D.事故调查
14.以下哪些部门负责公共安全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A.气象部门
B.地震部门
C.网络安全部门
D.教育部门
15.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A.自然灾害
B.技术故障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柠檬兄弟公关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对2019-10-21目录一、引言二、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关联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研究四、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措施一、引言舆情,甚至是网络谣言。
网络舆情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介感染、激化参与群体的情绪,使身处舆论场的部分人持较为偏激的观点,在相似的相关利益群体的交流互动中不断强化,逐渐向某一端倾斜走向极端,呈现出群体极化的现象,最终演化为极端的群体性事件。
二、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关联事件信息的传递主要靠传统媒体,信息量小但相对完整。
然而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集中于对突发性案件本身的议论,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舆论效应。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推能力越来越强,网络信息量大但不完整,这就导致民众的猜测、臆断、甚至会产生谣言,大量此类信息的聚集极易形成网络舆情。
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研究( 一) 舆情模式一般情况下,某个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事件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信息会被部分网民上传到互联网,面对这些片段信息,大量网民在网络上热议事件,片面猜测甚至谣言会逐渐在信息碰撞中产生,进而形成网络舆情。
此时,如果行动迅速,积极引导舆情,处理事件,那么舆情会平稳过渡; 反之,如果引导不利,则有可能衍生更大规模的网络舆情,甚至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 二) 事件模式某个网络话题引发的网络舆情中所涉及的事件如民生事件等,多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网民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所感受但却无法表达意愿和表明态度。
因此,当网络上出现了能够“触动”网民 “神经”的事件时,网民就会持续关注并参与这一事件。
网民在现实中是分散的原子个体,但在网络上,他们则分属于不同的讨论圈。
这些讨论圈是网民们按照某种规则自发组织起来的虚拟共同体。
四、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措施1.全面监测敏感网络话题。
整理近几年导致群体性事件的敏感话题,形成敏感词库,及时通过舆情监测软件进行全天候监测。
公务员考试 社会类问题山东群体性事件题目
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非理性群 体事件仍会不断发生的原因有:1、一 些群众只顾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引 发无序竞争。2、政府的管理体制存在 漏洞。3、个别不法分子企图侵占集体 利益,蛊惑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4、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5、 基层组织弱化,社会权威失衡。(6、 基层财力较弱,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弱 化。)
(四)从“给定资料”看出,在社会 转型期对出现的问题如果处理方法不 当,就容易出现“涟漪效应”,即小 的局部性的事件演化成为大的群体性 事件,简单问题引发复杂的矛盾冲突 。如果你是一名公务员,就“如何避 免’小事搞大’”的问题,谈谈你有 哪些锦囊妙计?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 在400字以内。(满分20分)
(三)请根据“给定资料5” 简述当前处理复杂问题应当 掌握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要求:概述准确, 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字数 不多于300字。(满分15分)
概括题目的基本标准
全面 准确 简明 流畅
原则:
方法:1、思想路线: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善于统 筹协调,把握平衡,抓主要矛盾及矛 盾的主要方面。3、群众路线。团结群 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密切联系 群众。4、实践路线。切实深入实践调 查研究。5、四种意识,出真心,用真 情,讲真话。
(二)请联系“给定资料”提 供的云南丽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 ”案例,反思为什么经济发展了, 一些地方非理性群体事件仍会不断 发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妥善 处置给我们处理复杂问题哪些启示 ?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 明确,言简意明,字数不超过300
提出对策的方法
直接找对策
原因()问题---对策
公共管理中复杂问题的主要特 征有:1、起因多样化,可能是某一特定事 件演变引起,也可能是某些人为因素造成 。2、内容错综复杂,性质多样,涉及面广 ;3、具有反复性,具备相同的条件在不同 时间和地点任然会发生。4、处理复杂v问 题需要很高的技术性,要整体考虑灵活应 对立体全面客观的调查特殊时期还需要用 非常态性的方法。5、复杂问题若处理不当 ,会造成较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
(完整版)舆论学试题.doc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2. 质询并作出答复,是非总统制国家的议会政府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方式。
3. 我国大众传媒的属性决定了它必须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必须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4.从舆论要素间的关系看,舆论发生畸变的路径一个是客体信息的扭曲或失实,另一个则是主体对相关信息的妄断5. 舆论的民主政治效应主要表现在舆论影响政府权力的存在形式, 舆论维护和促进国家权力间的均衡, 舆论影响政治决策, 监督功能是舆论民主政治效应的主要表现6.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的信息功能 ,指导功能 ,沟通功能 ,监督功能。
7.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我国政治民主的基本形式8.作为舆论客体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3 个基本特点,即公共性,冲突与反常性,以及现实性。
9.舆论测量方法包括直观的舆论考察和科学的民意测验两类10.议会是资产阶级议政的中心,是党派立脚和论战的场所。
11.日常生活道德舆论的特征有群体性、具有约束力、具有_渗透性12.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要正确处理好正面宣传__与加强舆论监督的关系。
13.舆论传播同质化 __将导致舆论生态的结构性失衡14.舆论领袖是指群体中比同伴有更多机会接触 _媒介和消息源并且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15.加强主流网站建设,要从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和__新闻单位网站网站上下功夫。
16.舆论主体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匿名和虚拟性,以及泛化__和分散的特点17.评价类媒介舆论是以媒介为中介,以言论_、访谈、调查等形式公开传播的意见形态。
18.舆论带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__,期望对于事态的发展给予一定影响。
19.舆论引导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期望和要求。
《08257+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综合练习题七
舆论学原理与应用专项试卷单选题(总共100题)1.()即预告社会变化、时事动态及个人 (主要针对政治家)命运的一种谣谚。
( )(1分)A、谶谣B、谶言C、谶语D、谶文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2.测量是双向互动的行为。
如果不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心理需要和承受能力,你设计出来的尺度的可行性就会很差,就难以顺利地、有效地获得相关数据,所以,还应该把握()。
( )(1分)A、宽松原则B、平衡原则C、轻重原则D、适度原则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3.引导社会舆论看关键在于()。
( )(1分)A、抓好时效B、设置议题C、公开透明D、抓好时机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4.法律意义上,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新闻单位即()。
( )(1分)A、媒介组织B、报社C、晚报D、组织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5.《舆论学》在传播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该书作者是()。
( )(1分)A、拉扎斯菲尔德B、勒温C、李普曼D、族拉姆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6.()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上自原始社会末期,下至封建社会初期,横跨整个奴隶社会,记载了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和历史事件。
该汇编是考察原始舆论的重要典籍。
( )(1分)A、《尚书》B、《尧典》C、《洪范》D、《管子·牧民》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7.民本主义舆论传统源于西周,代表人物为西周的政治思想家()。
( )(1分)A、周武王B、周公旦C、管仲D、孔子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8.()女学者诺埃勒·诺依曼,在20世纪70-80年代经过很多实证研究,探讨了多数意见和少数意见的关系,提出了关于舆论形成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 )(1分)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9.网络调查在()开始受到关注。
目前,网上调查已经成为业内广泛采用的一种.民意测验手段。
( )(1分)A、21世纪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初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10.舆论指标主要分为量度指标和()。
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答--群体性事件
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及答案(范文)——群体性事件华图参考答案(范文)1.答案提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一不小心就会酿成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
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未得到有效治理。
其问题主要表现有: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民众了解政府公开信息渠道不畅;相关领导宗旨意识不强,综合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科学依据,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滥用权力;日常工作中相对忽视了潜在矛盾的延续性,未能即时化解矛盾等等,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事态的扩大化。
政府应当本着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群众诉求机制,尽早处置群体性事件,让其消除在萌芽期。
2.答案提示首先,要把构建以利益表达与利益满足为核心的利益平衡机制作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核心。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和利益分配的不均与不公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和改变相连。
其次,要把构建以普遍福利化为核心的社会安全网机制作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保障。
一个社会的成熟度、和谐度与事关普通民众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问题以及切身利益的有效解决密不可分。
在当前来看,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方面。
再次,要把构建以信息公开为核心的信息沟通机制作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手段。
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社会各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力度,增强政府舆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防止群体性事件向恶性方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最后,要把构建以平等协商为核心的社会对话机制作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机载体。
群体性事件因直接关涉民众的切身利益、公共安全、心理预期,需要有制度化的运作平台去切实解决,需要构建各社会主体的平等协商、友好对话的氛围和机制,这也是群体性事件最终得到妥善解决的不二法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10分)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 )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 孔德
B.涂尔干
C.韦伯
D..马克思
2.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
A.费孝通
B.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4.下列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 )。
A.学校
B.公司
C.邻里
D.教会
5.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
A. 社会结构
B.社会制度
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6.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 )的“二元经济”理论。
A.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08257+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综合练习题九
舆论学原理复习试题有答案1.评价类媒介舆论是以媒介为中介,以()、访谈、调查等形式公开传播的意见形态。
()A、流言B、言论C、传说D、新闻【正确答案】:B2.():是指皇帝召集朝廷官员在朝廷议论国事,官员的议论供皇帝参考,皇帝根据议论对议者进行奖罚。
()A、早朝B、上朝C、朝议D、议朝【正确答案】:C3.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我国()的基本形式()A、民主B、群众民主C、公众民主D、政治民主【正确答案】:D4.舆论的形态呈现三个阶段:潜舆论、显舆论和()()A、舆论B、言行舆论C、行动舆论D、行为舆论【正确答案】:D5.在舆论引导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对象,一是社会的(),二是舆论领袖。
()A、普通群众B、普通民众C、普通人民D、普通成员【正确答案】:D6.民意又称()、公意、公共舆论、公论等()A、民情B、公众意愿C、舆情D、民心【正确答案】:D7.荀子将民与君的关系,十分贴切地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提出了“()”的理论。
()A、载舟覆舟B、泛爱众C、民不可与谋D、以德配天【正确答案】:A8.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新闻批评、公众来信、以及()。
()A、信访B、暗访C、内参D、报告【正确答案】:C9.所谓(),是指面对一个公共问题,各种意见偏好、需求和评价所具有的人数各有多少。
()A、舆论分布B、舆论强度C、舆论导向D、舆论引导【正确答案】:A10.古典时代希腊的城邦政府是()的,城邦与其全体公民是一个概念,公民大会在古希腊的各城邦都是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城邦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公民集体决定”。
()A、民主型B、参与型C、选举型D、强制型【正确答案】:B11.舆论学是研究社会公众的共同意见如何制约人类生活的一门()。
()A、科学B、学科C、课程D、科目【正确答案】:A12.这些社会问题或者是人们当前的现实利益、现实关系、()的某种冲突和反差所造成的,或者虽然问题本身以某种历史或未来的面貌出现,但跟现实的利益、关系和观念相关。
吉大19秋学期《公共危机管理》在线作业二[参考答案]
吉大18春学期《公共危机管理》在线作业二 -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答案:D
2.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3.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 )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报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
A.投资单位
B.协办单位
C.主办单位
D.承办单位
答案:D
4.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以及()等。
A.布告
B.广告
C.举行新闻发布会
D.电视报道
答案:C
5.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6.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群体性事件中的传播机制与舆论引导-精选文档
群体性事件中的传播机制与舆论引导中国当前社会结构变动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各种利益群体或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凸显并日益尖锐。
因此,一部分人群为了表达对某一共同事件的诉求,或为了实现某种共同利益要求,临时聚集在一起采取含暴力和低暴力的维权表达方式。
从建国初期至今,此类行为的称谓及社会性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直到21世纪初期,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此类事件才最终确定为“群体性事件”。
当下,大量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中国在转型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伴随的一种较为突显的社会现象。
在空间上,它不是中国某个区域的问题,而是一个总体性的问题;从时间上看,不是短时期内的问题,是一个可能将持续并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影响上看,不仅仅是有关社会稳定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诸多层面的制度建设问题。
从微观上讲,当事群众非法聚集、表达权利、诉求利益,乃至于暴力抗争,说到底大多是沟通出了问题;从宏观上讲,当事群体怨愤郁积、诉求无果、上访无门,缺乏表达自身权利的渠道或媒介,说到底是不健全的舆论环境所导致的。
同时,舆论始终是先于行动而出现的,往往成为行动的指引和导火索。
因此,把控住舆论的生成和走向,便是掌控住了群体性事件的全局。
下面,笔者将对当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和其所处的舆论环境作相对细致的剖析。
一、群体性事件的动力机制群体性事件中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和牵引群体舆论形成,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结构形式,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社会背景。
为深入了解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生产和舆论形成,笔者将引入社会学领域中的几种动力机制来分析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
具体而言,群体性事件生成的动力机制,包括边界激活机制、非制度化的环境机制和迅速启动的动员机制。
1. 边界激活机制边界激活就是从众多的身份中挑选出两种相反的身份。
我们-他们边界的激活经常促进伤害性的互动。
具体而言,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客观地或主观地划分为相互对立的社会群体,而且群体之间普遍缺乏信任,而且至少一方对另一方持有不同程度的怨恨情绪。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社会学概论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A.巴纳德 B.涂尔干C.科塞 D.麦克雷戈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 D.礼仪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A.主动性 B.自觉性C.互动性 D.强制性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C.社区 D.大众传播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18、组织的核心是 (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C.组织 D.人的本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C.文化圈 D.边际文化E.多元文化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A.整体性 B.综合性C.广泛性 D.应用性 E.多样性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 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6、文化交流包括()A.文化接触 B.文化冲突C.文化采借 D.文化移植E.文化融合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A.适应环境 B.实现目标C.统一内部 D.维持价值 E.更新价值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A.政治 B.经济C.文化 D.意识形态 E.心理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 )A.孔德 B.斯宾塞C.涂尔干 D.韦伯 E.马克思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E.文化社会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组织结构2、制度化控制3、社会现代化4、社会问题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1(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是( B )A.机关与个人B.组织与公众C.社会与团体D.传播手段2.中国引进公共关系始于(B)A.1991B.1980C.1987D.19883.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D)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4.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前提是( C )A.加强宣传B.扩大组织C.研究国情D.积极应用对上和对下5.对公共关系的检测作用可以分为(B)A.对上和对下B.对内和对外C.对社会组织和公众D.政府和媒介6.以其工作手段和所发挥的职能来设置的公关部属于(B )A.公众对象型B.工作区域型C.职能型D.部门并列型7.在部门隶属型公共关系结构中较好的一种形式是(D)A.归属于销售部门B.归属于广告宣传部门C.归属于接待部门D.归属于办公室8.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危机属于(C )A.突变危机B.商誉危机C.经营危机D.形象危机9.组织开创阶段适用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是(B)A.维系型公关B.建设型公关C.防御型公关D.矫正型公关10.在公关关系中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共关系观念,一般称之为(B)A.协调观念B.互惠观念C.传播观念D.服务观念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1.公共关系定义包含的三个层次是(BCD)A.公众B.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C.公共关系是传播活动D.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2.传播的要素有(ABCD )A.信源B.信宿C.信息符号D.信息通道3.成功的公关计划应包括下列条件( AC )A.有创意B.有约束C.可行性D.有风险4.按照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ABCD )A.非公众B.潜在公众C.知晓公众D.行为公众5.展览会按照展览的功能和目的划分有(CD)A.横向展览会B.袖珍型展览会C.贸易型展览会D.宣传型展览会6.优秀演讲者具备的条件包括(ABCD)A.热情B.较强的语言能力和技巧C.仪表仪态D.理智与智慧7.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是(BCD)A.群体B.社会组织C.公众D.信息传播8.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ABC)A.目的性B.系统性C.变动性D.群体性9.进行赞助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原则(BCD )A.全局考虑与整体规划B.传播目标正确C.受资助者的声誉和影响D.组织的经济承受能力10.以下属于公共关系策划中的联想法的是(BD)A.检核表法B.头脑风暴法C.形态分析法D.特性举例法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合作的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学-公众心理与行为(三)
公共关系学-公众心理与行为(三)(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下列属于社会热点的有______∙ A.出国热∙ B.经商热∙ C.气功热∙ D.文凭热∙ E.股票热(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社会热点”是近年来人们创造的一个新的语汇,题中五个选项均属于热会热点。
2.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包括______∙ A.广播∙ B.电视∙ C.卫星通信∙ D.光电通信∙ E.传真技术(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现代传播媒介为在大范围内调动和组织公众提供了条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现代传播媒介谈论同一个人物、关注同一个事件。
广播、电视、卫星通信、光电通信、传真技术等都属于现代传播媒介。
3.按照人口结构,可以将舆论主体划分的类别有______∙ A.性别∙ B.文化水平∙ C.年龄和职业∙ D.经济状况∙ E.种族和民族(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舆论主体虽然表面看来各个散在、自我独存,但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分析能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按照人口结构可分解为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水平、政治面貌、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地域文化背景等类别。
4.下列符合“意见”的含义的有______∙ A.对特点事物的观点∙ B.普遍接受的观念∙ C.专家们的想法∙ D.弱于知识、强于印象的信念∙ E.专家们的劝告(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意见有很多含义,例如:“对特点事物的观点、判断或评价”,“弱于知识、强于印象的信念”,“被作为确实的东西广泛流行、普遍接受的观念”以及“专家们的想法、判断和劝告”等。
5.美国舆论学者艾尔贝格认为任何一种意见,都包含了以下哪几种成分?______∙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理智成分∙ E.价值成分(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美国舆论学者艾尔贝格分析了意见与态度的关系,认为意见包含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论群体性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
论群体性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体性事件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除了采取实际措施外,还需要进行网络舆情控制,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本文将探讨群体性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的关系。
群体性事件是指大批人群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的某种不满,通过某种方式集体行动并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利益的满足不足。
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游行示威、暴力冲突、抗议罢工等。
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范围广泛,可以引发社会动员,威胁社会稳定和安全。
政府在面对群体性事件时,除了采取实际措施外,还需要进行网络舆情控制,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网络舆情控制是指政府通过网络舆情监测、舆情研判、舆情引导等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是一种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和引导的手段,旨在引导群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政府网络舆情控制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必须具有高效性。
政府需要实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控制。
其次,必须具有针对性。
政府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
最后,必须具有合法性。
政府的网络舆情控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网络自由。
政府在进行网络舆情控制时,需要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
监测需要通过网络爬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
研判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识别兴奋点和病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控制。
政府需要对兴奋点和病灶加强引导和控制,防止其蔓延和扩大。
网络舆情控制需要采取多种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增强公众的信心和信任。
政府还可以通过发布公告、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对网络舆情进行舆论引导和控制。
综上所述,群体性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密切相关。
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必须进行网络舆情控制,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样卷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样卷(一)名词解释(6个×5分=30分)①、公众舆论;②、舆论标志/主导舆论/分支舆论/次舆论/微舆论;③、舆论指标/舆论的量度指标/舆论的强度指标;④、意见的“数”/ 意见的“质”;⑤、舆论强度;⑥、舆论监督;⑦、民意/众意/群体舆论;⑧、舆论波/舆论场/舆论领袖/公众总体;⑨、拟态环境/刻板成见;⑩、议程设置/局外人与局内人;⑾、公共领域/市民社会;⑿、沉默螺旋;⒀、舆论参考答案:①、公众舆论是一种含有多层结构的表层意识,是由公众的各种意见和态度构成的集合体。
根据舆论各部分分解值的大小,可以测算出公众舆论的倾向和影响力,从而有效地把握公众舆论环境。
②、舆论标志:舆论标志表明各种公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它揭示各类舆论的综合对比关系,是对舆论总体趋向的描述。
主导舆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有70%以上的人所坚持的共同意见。
分支舆论:是指同时存在的几种有相当数量的公众赞成的一致意见。
次舆论:是指在某些局部地区有多数人坚持但并不具有全局性的意见。
微舆论:是指小社会环境下的群体舆论,舆论主题只是很少一部分人。
③、舆论指标:舆论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量度指标,另一类是强度指标。
舆论的量度指标:舆论的量度指标,包括两个量的乘积,一个量是公众的数量,另一个量是公众的分布种类。
舆论的强度指标:调查对象在表达对某种行为的意见时,不同调查对象具有不同的强烈程度,用指数体系表示出来,叫做舆论的强度指标。
④、意见的“数”:意见出自个别人之口,它不是舆论,仅仅是个人意见而已,而只有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公开表达意见才构成舆论,因此,意见的“数”是舆论成立的基础。
意见的“质”:有时意见虽为很多人所持有,但又被人们所忽视,也不能称其为舆论,因为作为意见,其诉求的强度不足以引起社会管理者的关注、决策,因此,意见的“质”也是舆论赖以成立的前提。
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数量、质量和状态的变化,分析舆论指标是把握舆论的基本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社会舆论的主体是?() 社会人群 社会问题 民众情绪 民众意见
20、苏联解体发生在哪一年?() 1979年 1982年 1989年
1991年
21、从地域分布来看,在中国意见领袖分布最多的地方是?() 上海 广州 深圳 北京
6、叶利钦是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任总统。 正确 错误
7、社会的精英阶层对整个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 错误
8、在社会舆论中,意见流转变成行动流是社会舆论正确的舆论应该是从领导的利益出发 正确 错误
10、政府是引导舆论的主体,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社会稳定的主 体。 正确 错误
11、政府舆论工作的核心的是:宣传政府的声誉、保护政府的声誉 正确 错误
12、当前的社会执政党一般通过媒体发布正面的新闻,而不是发布 负面新闻。 正确 错误
13、政策传播首先不是为人民服务的舆论传播,而是为少数人服务 的传播。 正确 错误
14、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颠覆一个政府或政党,舆论要走在前 列。 正确 错误
22、目前,中国社会的中间阶层面临着哪几大危机?() 医疗 养老 住房 子女教育
23、目前社会中引发社会动乱的主要矛盾是?() 贫富矛盾 官民矛盾 警民矛盾 党内矛盾
24、在本课中讲到的社会心理的四种行为:() 从众行为 从上行为 从望行为 从利行为
25、在本课中讲到的社会燃烧理论包括哪几部分?() 燃烧物质 助燃剂 导火索 文化
15、社会舆论会影响政府政策的执行、实施。 正确 错误
16、一切与社会舆论(民意)相违背的个体、组织都会失信的。 正确 错误
17、下列不属于从众心理表现的是()。 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 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 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 理性判断自己行为利弊,坚持自己立场
1、按照国家宪法和党章规定来看,工人和农民是国家的真正主 人。 正确 错误
2、意见领袖一般都是水平流动,而非垂直流动。 正确 错误
3、意见领袖并不是意见流的的推手、助推剂。 正确 错误
4、社会燃烧理论是由中国科学院的牛文元教授提出。 正确 错误
5、在社会燃烧理论中,意见流导致情绪流,并会最终导致行动 流。 正确 错误
26、在本课中提到的中国学界意见领袖主要来自哪两个领域?()
高校 媒体 政府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