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复习之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第一篇:送别怀人诗鉴赏送别怀人诗鉴赏学习目标:1.牢记送别诗中常见的主题和意象;2.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体会送别诗的感情。
活动一、知识链接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语文 高一 (下)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总结: 一看:题目、注释、诗句是否有送别字眼 二看: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
象、情感关键词 三看: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
与所表达情感的联系点(手法、技巧) 四看:看清题目要求 五要:注意答题规范
送别诗解读步骤:
抓意象 品情感 析手法
识 记 重 点
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
(如何写)析手法—
①烘托。以猿啼暮色、孤舟等意象烘托伤心 之情。②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 既道出同病相怜,又流露出对友人路途遥远 的担忧与牵挂。③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 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渺小。
温故而知“生”,总结送别诗特点
• 1.常见意象
• (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 (2)空间意象:长亭、南浦、渡口、古道
学以致用
问: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何效果?
以乐景写哀情。 ——明手法
诗人前两联描述了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 江碧绿的秋水,格外鲜艳的景色反衬与朋友的离情,更加反衬出别离
后诗人独自一人看到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的场景。 ——释运用
更加突显出与朋友分别后,作者独自一人的寂寞和惆怅。
语文 高一 (下)送别怀人诗鉴赏
学习目标:
1.把握送别诗基本内容及常见手法。
2.掌握送别诗的基本答题格式。
送别诗产生原因:
1、科考取士,博取功名;驰骋疆场,渴求不朽。 2、宦途浮沉,职位变迁;心有所寄,高蹈离世。 3、战争频仍,流离失所;举家迁移,只身淹留;
1.前途未知的珍重与忧虑; 2.离别的宽慰与坦陈; 3.别离的难舍与伤感; 4.各向天涯的愁苦与思念。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一、离别的感情。
(1)首先,不少送别诗专为朋友的落魄而写,真诚地劝慰,别后的思念、牵挂与勉励就占了此类诗的绝大部分;(2)自此一别,山长水阔,当然也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3)朋友的遭遇也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有一些诗也表达了对朋友才能品德的无限赞美与羡慕之情;(4)借送别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对政治局势,或对现实际遇,表达自己的关注或对未来的思考。
(5)还有一部分送别诗,送别只是媒介或桥梁,诗人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借送别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二、送别诗的一般套路:1、绝句写法往往是开篇点明送别之义,中间部分呼应题中的意思,结尾抒分别之情;2、律诗,首联往往说明离别的原因;或将出发点与目的地相对举;或设想旅程的艰难。
颔联与颈联通常描写眼前景及与离别情绪相关的景物;或设想路途之景及所到之地之景。
尾联抒情,依所送之人的不同,或勉之以事业成功,期之以遂意如愿;或叙羡慕;或加劝慰等等。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①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②,狐塞③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②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
③狐寒;飞狐塞的省称。
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
④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魏绛复从戎”句,诗人将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保卫边疆。
B.第一首诗的颔联,“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这两句诗写出诗人与魏大分别时的惆怅之情,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慷慨激昂转为低沉悲切。
C.第二首诗的首联,语言富于对称美,“青”和“金”显出色彩美。
_诗歌鉴赏——送别怀人
②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 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 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③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 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4、具体意象: (1)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2)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3)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 士、游子、怀人。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6)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7)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8)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9)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2020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们: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送别怀人诗鉴赏课件
人生感慨
通过送别怀人诗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 思考,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讨 和反思。
通过对人生的短暂、无常、悲欢离合 等主题的Biblioteka 绘和思考,表现出对人生 的感慨和感慨。
壮志未酬
表达对友人离去后未能实现壮志的感慨和惋惜,通过对友人的才华、抱负、追求 等进行描绘和赞美,表现出对友人的敬仰和钦佩。
通过表达对友人离去后未能实现壮志的惋惜和感慨,表现出诗人自身的壮志未酬 之感,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和追思。
体会情感与哲理
要点一
情感
深入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 悟。
要点二
哲理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 指导意义。
比较阅读与拓展
比较阅读
将该诗与其他送别怀人诗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拓展阅读
阅读与该诗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拓宽视野,丰富对送别怀人主题的 认识。
文化传承
送别怀人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 代社会中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THANK YOU
历史背景与发展
历史背景
送别怀人诗源于古代,与交通不便、通讯困难的时代背景密 切相关。人们常常因离别而难以相见,因此借助诗歌表达情 感。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送别怀人诗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古代 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从《诗经》中的离别诗到唐诗宋词中 的送别佳作,送别怀人诗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和完善。
诗人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 景物相结合,创造出情景 交融的意境,使诗歌情感 更加深沉。
虚实结合
送别怀人诗中常运用虚实 结合的手法,通过想象和 回忆来表现离别的思念之 情和未来的期盼之意。
送别怀人诗鉴赏
惜别送别诗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回顾,归纳送别诗情感,明 确常见意象。 2通过练习和高考真题,提高诗歌鉴赏 能力。
•一:通过诗词把握送 别诗常见的感情。
1、 表达诗人的依依难舍和与友 人的深厚友谊。
示例1: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月夜”等时间意象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 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 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
动人深长。
“春”、“秋”等时间意象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 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 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 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 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 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 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 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 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 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 诗中惯用的意象。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
地名。
饮酒饯别 美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
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 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二、时空类意象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 夜等时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 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送别怀人诗鉴赏技巧
常见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 情人送别。
主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 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范例试炼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题1: “渺茫”一词包含 作者怎样的心情?
“渺茫”
景语 春江正茫渺 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情语 何处泊 断人肠 写诗人心中的茫然 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送别怀人诗”鉴赏技巧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
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常见意象:
“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 怀人诗中出现)
常用手法 语言风格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实相生,③比喻,④衬托、烘托。⑥ 从对方写来
华美、清新、典雅
一、景物描写的特点:1.指出手法(动静结合、五觉、视角的变换、色 常考题型及 彩、修辞、景情关系等)2.结合诗词内容具体分析。二、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思路 要结合诗词内容具体分析,合理推断,要点要全。三、人物形象特点:要
常见的结构、写法: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六练古诗鉴赏专题三题材突破题材二送别怀人诗
题材二送别怀人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董判官高适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
“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
C.诗人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诗人实写关塞的景物特点。
D.颈联和尾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在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这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高三复习——送别怀人诗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3:托物寓情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4:虚实结合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5:比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四、送别诗中的情感
• 别离,是令人哀伤愁怨的,故古代诗 人创作出了不少含悲忍泪的名篇;但别离 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复杂的,它表达的是一 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芳草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 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 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离恨恰如春草,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
北风吹雁雪纷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天下谁人不识君。
4、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鸦、燕子、蝉鸣、泪、相思等等。
这些意象都是送别诗中常用的,能够表现出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别人的思念之情。
二、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1、古典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等。
这些手法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自然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描写夕阳、秋天的景象等等。
3、抒情词语的运用:送别诗中常用的抒情词语有相思、离愁、别恨等等,这些词语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盛唐时期的送别诗,以其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而著称。
在古代,离别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因此送别诗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送别地点、时间、季节等等,这些意象都能够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同时,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也很多,如古典修辞手法、自然景物描写、抒情词语的运用等等,这些手法都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总之,送别诗是一种充满感情的文学形式,能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是表达离别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常常涉及到宦场别、友人别、亲人别和情人别等。
送别诗的情感可以表达离愁别绪、安慰、勉励、祝愿和XXX真挚友情等,常常运用寄情于景、运用至理名言、托物寓情和虚实相生等手法来表现。
在送别诗中,离别之歌、关城和御苑等意象常常被运用来表达离别情感。
烟波与风雨”暗示了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险阻,表现了离别时的不安和担忧。
同时,也增强了诗中的离别情感,使其更加真实和深刻。
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句“载将离恨过江南”做了铺垫,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
送别怀人诗鉴赏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 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 迁等)某地” “留别(别)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 别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 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 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 等。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4:虚实结合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5:比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 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体现了诗人乐 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提示语注意
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 第二眼: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象 第三眼: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与所表达情感 的联系点 第四眼:看清题目要求
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
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 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 往——壮士、游子、怀人。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 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 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4分)
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5、送别诗类型及情感
类型:①亲人之别②情人之别③友人之别
情感:①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②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別董大》等。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4分)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2019年高考复习之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
托物寓情: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
的情感。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
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
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明确送别诗鉴赏方法
抓意象 析手法 品情感
听歌找意象: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天之涯,地之角, 一觚浊酒尽余欢, 芳草碧连天。 夕阳山外山。 知交半零落。 今宵别梦寒。
注:代和西周早期。
请指出诗中的意象: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李白《送殷溆》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 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
2019高考语文复习课送别怀人诗鉴赏 (共51张PPT)PPT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 鸿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
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 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 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 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 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 事,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 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
•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
—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 (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 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 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 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 征物。
•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 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送别诗常见意象
⑴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⑵空间意象:长亭、南浦、渡口、古道 ⑶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 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 春草、残笛、烟波、浮云 鸿雁
(4) 乐曲:《阳关曲》、 《骊歌》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 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 使命。
酒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
一、特征
(一)内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二)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二、内容情感
(一)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二)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三、常用手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别情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伤离之深。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实结合)送别
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与关怀。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送别怀人诗》
高考语文
送别怀人诗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的感 情有的是感激送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 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意象 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 (舟)、古道、夕阳、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
雁。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选项
突出特点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情感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
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
章。)
技法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多采用烘托、虚实结合的手 法。
链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雨霖铃》(柳永)、《芙蓉
教材 楼送辛渐》(王昌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李白《送殷溆》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 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
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
• 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游子思妇 •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 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 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 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 揉和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 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 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送别诗基本知识
• ①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等字词。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
人》、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
题目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
(之、使、还、入、赴、迁等)某地” “留别(别) ××” “赠××”
• ②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
1、鉴赏步骤指导: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 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 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最后,析手法
首句寄情于景,三四句拟人。
2、答案示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衢洲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红, 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别两行泪, 不知何地再逢君?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
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 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和失落 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用 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 象。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 忧伤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 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 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 苍凉,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 情别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结:
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有:
•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 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 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 还有 比喻、拟人、夸张等
情感6: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 送别诗表达的情感常见有:
•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 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风格和抒情方式
•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两类: 伤感型和豪迈型 •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 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 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 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 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
•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夕阳
(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长亭对坐、 古道相送、 芳草离情、 晚风吹拂、 折柳赠别、 笛声幽怨、 夕阳下挥手、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山外山天各一方。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柳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 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 意绵绵,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 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 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 顺利之意。
的代名词。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 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 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 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 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王实甫《长亭送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 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
• • •
• 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1)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 人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 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 乡、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 之苦、思乡之情。
•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
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 (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 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 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 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 征物。 •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 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除了上面几种还有: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 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 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 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 者的愁绪。
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 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 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 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 伤之情。(景+情)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芳草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 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 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 生不息。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 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渭城曲》,是 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 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 汉族古琴歌曲。
送别诗常见意象
• ⑴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 ⑵空间意象:长亭、南浦、渡口、古道
• ⑶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
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
春草、残笛、烟波、浮云 鸿雁 (4) 乐曲:《阳关曲》、 《骊歌》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 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小结:
古道
风
柳
笛声
长亭
夕阳
送别
山
芳草
酒
方法一:抓意象,抓住典型意象,感受送别意境。
——送别诗词的鉴赏
写情
李益(唐)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学习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 :掌握送别诗的
常识,把握送别诗常用意象及表 现手法。 • 2. 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鉴赏 的的思路、技巧。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送别 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的情感。
明确送别诗鉴赏方法
抓意象 析手法 品情感
听歌找意象:余欢, 芳草碧连天。 夕阳山外山。 知交半零落。 今宵别梦寒。
注:觚(gū)古代一种用于盛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请指出诗中的意象: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方法三: 品情感,根据关键词句,体会离情别绪。
三、鉴赏示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 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 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