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基础中的“材料日记”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设计基础中的“材料日记”训练

【内容摘要】国家精品课程――二维、三维设计基础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前进,文章介绍的“材料日记”是三维设计基础中的第一个环节,以日记体的形式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组合和造型,从形、色、质等方面掌握造型的创作规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次教学实践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三维设计基础材料日记训练

二维、三维设计基础是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自2002年成立以来,对“三大构成”课程体系从时代意义上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反思与改革,是艺术设计本科一年级基础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来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与普及推广,其教学及研究成果已在中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领域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极其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其中,三维设计基础重在围绕三维范围内的形态要素,包括材质、体积、空间的基本概念、构成规律、形式法则等基础理论进行了解以及对与此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训练。力求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建立对三维形态范围内造型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感性和理

性两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形态、形式和效果。

本文介绍的练习“材料日记”,是国家精品课程二维、三维设计基础课程中三维设计基础的第一个练习,共40课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三维状态中各种材料的多样性。接触材料、感受材料、处理材料、组织材料、创造材料是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进行后阶段各训练的基础。属于专业开端教育和核心入门课程。本课程适用于艺术设计类各不同专业方向的一年级本科生。

一、课程的内涵与特色

立体造型能力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三维形态中的形体、结构、材料、色彩这几方面进行造型组织方法上的训练,是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但在本课程中不涉及到对具体的实用功能的研究。

在三维设计基础课程中,通过多个单元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在立体造型中关于造型的体积、空间、形态、结构、材料、色彩这些重要方面的知识点,了解三维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学习与研究体积、空间、形态、结构、材料、色彩之间的组织关系、形态创造的形式法则,从而掌握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和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初步培养和建立起对三维立体造型基本的审美判断能力。

“材料日记”强调对不同材料的认识与开发,学习材料

处理方法,是掌握形式组织法则的练习。课程主要是常规课堂教学。本课程的特色,首先,在于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从生活中发现和认识细微的美很重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以及时刻能体会生活美态的能力。其次,设计需要创意训练,而不只是设计程序的学习和简单的法则。设计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美学、技术、观念”只有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才有发展的意义。

在这个练习中,首先让学生收集大量的日常生活材料作为创作元素,然后把这些材料按照点状、线状、面状、体块材料分类,进行组合搭配。学习相关的造型形式法则,在创作流程上,对学生有设计构思、草图绘制与实际动手制作的要求。从造型的角度,对材料重组有结构与形态、色彩等方面的要求,对材料的新造型还要进行拍摄,有审美与创意的要求。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对材料运用和形式法则有了全面的梳理。

二、课程教学安排

作业及要求: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强调对材料的直接触觉体验与视觉的结合,需要观察、触摸、组织各种材料。通过不断的尝试,根据自身的感受,学习造型的形式法则。完成材料造型并通过拍摄照片记录下来。每个材料造型所用的材料不宜过多,一到两种最佳。创作造型的种类按点、线、面、体分别塑造。拍摄时要考虑材质的色彩和背景的关系,

给每个材料日记配上一个词或一句话的题目。

作业尺寸:不超过6×6×6cm

作业数量:10 件。

课程教学安排:第一阶段,讲解课程要求以及示范作品。让学生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从基本形出发,根据一定的秩序(形式法则)进行组合创造,得到一个新造型。

第二阶段,开始收集材料,尝试构建草图,讲解造型形式法则。

第三阶段,结构与造型的推敲,材料与材质的研究,形态与材质的融合,具体的实物制作。这个阶段要求每人每天有一定的完成量,并及时地通过课堂讲评帮助学生理解造型好坏的评判标准。可以是教师点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材料也以小组形式共享,同样的材料,通过不同的理解和组合,呈现不同的造型结果,也能让学生受到启发。如图1、2、3、4所示的点、线、面、体块材料的组织与创造。教师对这8幅材料作业进行点评,指出这8幅材料作业都明确地按材料分类组织的要求进行创作。造型简洁,很好地利用了材料的特性,进行重组与设计。材质多样,有蜡烛、超轻粘土、塑料绳、大头针、气球等。并且通过摄影,很好地把材料造型展示出来,更加提升材料的美感。

第四阶段,摄影处理,完善设计,课程总结。这里的拍摄可以是单独拍摄材料造型,也可以把这个造型和身体的一

个部分结合起来,进行展示。从另一个层面上体现对材料造型的内涵和用途的深层考虑。同时要求配上题目或一句文字,形成“材料日记”。课程最后除了静态展示这些“材料日记”以外,还增加了一个“走秀”的环节。让每个学生挑选了两个最满意的材料造型,以佩戴首饰的方式展示他们,在户外进行了表演。这种结课形式让学生感到兴奋和意外,让学生体会到基础训练和未来专业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思考

“材料日记”练习给学生提出了大量接触材料的要求,但这些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易得的材料。形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其不仅指物体的外形、轮廓、体量等,还包括了物体的结构与空间。设计中的物都可以解构成点、线、面、体四种基本的造型要素。

这是两周紧凑的教学练习,创作素材的生活化,使得学生很容易上手。学生有很浓厚的兴趣,十分投入。完成的小模型用摄影的手段呈现,也使得学生更加有积极性,作业成果达到了预定的计划要求。在课程中强调了对构思的草图绘制、方案的陈述交流、摄影的环节,把三维课程的过程与作业成果有效地保留下来,为下阶段的专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对体积、空间形态的认识以及塑造表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材质、色彩在体积、空间形态中的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