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律诗对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好律诗对仗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263 更新时间:2005-10-04 20:12:43

如何写好律诗对仗

一、什么叫对仗?

对仗亦名对偶,即出句和对句形成对偶、联语,如古之仪仗队,故名对仗。它是古代诗歌语言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原则上说,对仗就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并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格式。为什么说“原则上”?因为从发展角度来看,早期的对偶形式和晚期的对偶形式是很不相同的,这里的定义,主要是从晚期的对偶形式来考虑的。

二、对仗的来源

对仗,作为一种形式美,自然是来源于生活。刘勰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在我国古代社会里,人们早就发现了在自然界存在着种种对称现象,如据科学家说,中国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知道雪晶体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了。当然,对称不等于对仗,但是对仗是对称的一种形式,对称性,起初只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觉而产生的一种概念,后来才逐浙把这种认识应用到美术、音乐、建筑和文学等许多领域中去。在诗歌语言中,除对仗外,其他如回文等等也都是对称美的表现形式。

三、为什么要用对仗?

对仗是格律诗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我国诗歌独有的最有魅力的格律元素。它会聚了结构形式美和声韵音乐美,使表现的内容鲜明精美,富有张力。对仗,通常是律诗的闪光部分。诗人的艺术功底,文学才气,在对仗中能充分地显示出来。一首律诗的优劣成败,主要看对仗。

在古代诗歌语言里,对仗具有很高的修辞效果。产生对仗辞格的心理基础是联想。对仗通过匀齐的形式,表达了凝练的内容,使读者读后易于感知、联想、记诵,和谐的节奏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山”、“云”相对,“从”、“傍”相对,“人面”、“马头”相对,“起”、“生”相对,整个句式是主状谓对主状谓。

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落日”相对,“游子意”、“故人情”相对,整个句式也是主(谓)宾对主(谓)宾。“浮云”、“落日”之后,等于各省去一个。“如”字,所以每句实际是主谓宾结构。

再如: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

“江间”对“塞上”,其中“间”、“上”都是方位词相对:“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又含数词相对,而且这些相对的词和词组,在声律上都是平仄相对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代诗歌语言的对仗句,首先必须以结构上的对偶为基本前提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结构上的平衡,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对仗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格式,它通过词语两两相对的结构形式把内容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增大了诗歌语言所反映的时间或空间的跨度,从不同角度向读者提供了多种镜头,使读者在丰富的联想中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意境。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这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作。该诗选择了“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莲”、“渔舟”等八种典型事物,借助严整的对仗形式,组成了优美的画图。四个诗句,两两对仗,组成四幅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造就了一个极美的艺术境界。这种场景的变换,读者读来并不觉得突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对仗这种格式。

严整的对仗形式便于人们感情的过渡和联想,关于这一点,袁行霈先生有过很好的论述。他说:“对偶是连接意象的一座很好桥梁,有了它,意象之间虽有跳跃,而读者心理上并不感到跳跃,只觉得是自然顺畅的过渡。中国古代的诗人常常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广阔的背景上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对偶便是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连接起来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73面,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仗还能产生十分鲜明的对比效果。如: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红颜”与“白首”相对,“弃轩冕”与“卧松云”相对,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而这种效果的取得,不能不说是对仗辞格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此种种,写诗者要学好对仗。

四、对仗的基本要求

律诗对仗有五项基本要求:

1.平仄声相对。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2.词性对应相同。上下句对应的词一般是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但仅了解这一点还不够,有的词类,主要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往往需要按照这些小类对仗。其小类有:

(1)天文(日月风雨等)(2)时令(年节朝夕等)(3)地理(山水江河等)

(4)宫室(楼台门户等)(5)器物(刀剑杯盘等)(6)衣饰(衣冠巾带等)

(7)饮食(茶酒餐饭等)(8)文具(笔墨纸砚等)(9)文学(诗赋书画等)

(10)草木(草木桃李等)(11)鸟兽(麟凤鱼虫等)(12)形体(身心手足等)

(13)人事(道德才情等)(14)人伦(父子兄弟等)

3.语法句式相对。即上下句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等,句子结构和节奏形式两句相同。如“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上下句均为“主——谓——宾——补”,主语“树色”、“河声”又都是偏正结构,前一名词修饰后一名词,上下句节奏形式均为“二二一”式。

4.词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如:

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之二

落者自落,废者自废;而春来水发,卧柳生枝,总见生生不息。此相关也,又如: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折”“肥”相反也。

5.字数相等。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七字对七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五字对五字。

五、什么地方用对仗?

(一)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由对仗句组成,这是律诗格律的一个

基本规定。凡是颔联,颈联运用对仗的属于正格,不符合这个规定的都叫变格。正格如: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赵嘏《长安秋望》

此诗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词性及词组结构两两相对。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艳半开”对“红衣落尽”,“篱菊”对“渚莲”,“静”对“愁”,对仗亦相当工整。

(二)首联运用对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