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开放带建设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及作用.doc

沿边开放带建设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及作用.doc
沿边开放带建设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及作用.doc

沿边开放带建设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作者:赵萌

来源:《北方经贸》2013年第02期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拥有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三千多公里,是我国对东北亚及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对发挥我省沿边开放优势,聚集全国资源要素参与对俄及东北亚的开放,建设全国提升沿边开放的先行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东北亚合作;地位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05-02

一、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对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意义

(一)“三区、三带、一岛”沿边开放新格局为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首先,牡丹江(鸡西)沿边开放区、三江沿边开放区、兴安沿边开放区等三大开放区的建设形成支撑开放的三大区域,对巩固国际商品集散地、商贸旅游通道和经贸洽谈平台地位,重点发展境外木材采伐与加工、载电冶炼与加工、极地与沿江特色旅游、边境经贸、农产品出口与加工等产业,建设中俄黑龙江上游区域经贸合作中心提供了机遇。

其次,哈牡绥东先进制造产业带依托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跨境经贸合作区,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建材和机电与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产业带;佳双同抚新兴产业带重点发展以稀有金属原材料合作加工、钢铁与铝材为主的新材料和绿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新兴产业带;嫩爱逊重化工载能产业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与硅基材料冶炼、石油化工等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重化工载能产业带。

最后,充分利用黑瞎子岛“一岛两国”的独特区位,探索开放水平更高、开发机制更活、经济社会自然更加协调的开发开放模式,把黑瞎子岛建成引领对俄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全国沿边开放的示范区。发挥黑瞎子岛的生态保护、特色旅游、经贸平台、通道枢纽等四种功能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把对外开放作为牵动沿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整体协调、差异化发展的新的沿边开放经济板块,形成“三区”、“三带”、“一岛”互动耦合、相融相联、功能统一完整的沿边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一条通道,四类园区”沿边物流新途径是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按照“点、线、面相结合,项目、产业、资源、市场相统一”的原则,发挥跨境经贸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经济开发区等四类园区的载体功能,建设梯次布局合理、产业链条清晰、功能划分优化、土地利用高效的沿边开放园区体系。将园区打造成为功能配套、互为补充、整体联动,服务、辐射、对带动沿边开放带加快发展重要支撑。依托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境内绥满铁路,境外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打通关键节点,提升通过能力,发展陆海联运和江海联运,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相互补充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对将我省打造成成为东北亚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三)“引进来,走出去”沿边贸易新战略是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手段和支撑

近年来,我省建筑企业抓住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有利时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有效地开展了对俄罗斯承揽工程项目工作,沿边开放带处在对俄承揽工程的前沿,编制该规划,可以不断拓展与俄罗斯合作的领域,提高在俄建筑市场的占有率,用最短的时间把我省建筑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在远东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外向型企业,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扩大境外市场份额,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十大产业、两大基地”沿边产业新结构是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点和方向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基础设施支撑条件、境内外合作意向等综合因素,大力发展商贸业、旅游业、物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林木加工业、冶金业、建材业、轻纺业、机电业、化工业等十大产业,打造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和境外合作基地,构建起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带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外向型产业体系,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的联动效应分析

(一)有利于促进我省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积极推进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区域内各国市场彼此间的相对开放。以此为前提,俄、韩、日、朝、蒙等国市场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拓,黑龙江省与上述国家双边乃至多边的贸易合作关系还有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 作者:范晓峰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地方经济2010年第3期字号:【大中小】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黑龙江省目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经济格局趋于合理,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四大经济板块的经济发展各有利弊,经济发展还不协调。黑龙江省要想形成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必须做到:发挥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比较优势并打造特色经济;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对外开放度;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内各地方政府的合作;以项目带动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经济的发展等。 关键词: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的经济迅速发展,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沿边经济开放带四大区域经济板块,使黑龙江省的经济优势逐渐显现。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四大区域经济板块交相呼应,使黑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但四大经济板块的经济发展各有利弊,下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现状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该经济区域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特别是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发电设备、机车和飞机、机床等行业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优势。从2005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至今,走廊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开始显现。截至2008年8月末,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面积已经达到93平方公里,已开工项目711个,竣工投产项目429个,实际完成投资457亿元。然而,哈大齐工业走廊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哈大齐工业走廊内的多数地方政府至今仍习惯于严格按照行政区划、使用行政手段来管制经济,经济上的“条块分割”严重存在,阻碍了走廊经济的发展;由于走廊内“行政区经济”的存在,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局部利益,通过行政手段或多或少地限制着经济资源的流入或流出,严重制约着走廊内各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走廊内各地方政府缺乏合作机制,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和现象不断出现,市场机制在走廊内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失效,加剧了走廊建设的难度等。 (二)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包括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座城市。东部六市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是我国七个煤化工基地之一,在我国煤化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8年7月,鹤岗鸟山和双鸭山东荣一矿、东荣二矿、鸡西东山选煤厂、中央选煤厂等煤矿建设已经开始,华电佳木斯发电厂、鹤岗电厂和七台河电厂的二期等一批扩建工程和国电桦南风电场、富锦风电场等一批可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方华 [内容提要]近几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环黄渤海经济区”的建设加速推进,区域内各国间双边经贸合作也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再加上美国因素牵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仍然有限。从长远看,随着东北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次区域经济合作日趋多元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开发区 [作者介绍]方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组织、区域一体化研究。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开发区建设不断推进,各类双边经济合作日益加强,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发展。但是,东北亚区域合作也遇到诸多限制因素,如地区安全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美国的牵制等。从长远看,东北亚只有充分挖掘潜力、下大力气化解各种制约因素,才能使区域经济合作再上新台阶,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东北亚地区在地理上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很旺。 一是东北亚各国的双边合作进一步加强。“伙伴关系”在区域内蔚然成风。俄中、俄日、俄韩、俄朝、俄蒙近年来分别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伙

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有前途的伙伴关系以及友好互助伙伴关系;[1]中蒙、日蒙、韩蒙、中日、日韩也分别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综合伙伴关系、睦邻友好伙伴关系、战略互惠关系、成熟的伙伴关系;中韩、俄韩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日俄关系朝着“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朝韩关系在《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框架下发展。随着双边政治关系的推进,东北亚区域内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如,1999-2007年,蒙古从中国的进口占其GDP比重从15%上升到32%,从俄罗斯的进口占其GDP比重从28%上升到35%。[2]俄是蒙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7年,俄远东地区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额占俄远东地区贸易总额的70% -80%,而中国在其中占比例又最大。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蒙古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中蒙进出口总额至2007年达到20.3亿美元,占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51.9%。[3]2008年8月,中国银联与蒙古可汗银行合作开通银联卡在蒙古的受理业务。[4]又如,中国、韩国分别是朝鲜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对朝贸易额占朝鲜贸易总额的70%以上。[5]中日贸易2007年突破2400亿美元; [6]中韩贸易达15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7]中俄贸易达481.85亿美元。 [8] 二是各国深化经济开放,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一方面,各国深化经济开放,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俄罗斯继提出《1996-2005年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后,于2002年再次批准了《俄远东和后贝加尔:国际经济合作计划》,就2010年前的国际合作进行筹划。中国在2003年制定了东北振兴战略,2007年又出台《东北地区振兴计划》。日本于2002年发表《东亚的发展和日本的前进方向》的通商白皮书,在2005年的通商白皮书中又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想法。同一时期,韩国出台了《21世纪经济远景构想报告》,提出在东北亚发展“物流贸易中心”的构想。蒙古制定了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远景规划。朝鲜也提出优先推进粮食、电力、煤炭、金属和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 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东北亚地区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蕴含潜力不断释放,东北亚地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推动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更与东北亚各国提升国际地位、促进经贸合作水平,改善地区人民福祉息息相关。然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经过多年努力,东北亚国家已经在区域合作及局部合作中实现突破,但仍需要改善和加强,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亚地区在自然地理上包括俄国、韩国、朝鲜、日本、中国、蒙古六个国家,作为热点地区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地缘区位的相邻优势、经济发展的互补优势、互利共赢的合作优势,决定了东北亚各国之间的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是由于受到政治、历史、领土以及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家间互信程度较低、局部矛盾不断、加之美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东北亚区域形势诡谲多变。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阻碍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现状 (一)东北亚国家间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在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880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韩的贸易额为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325亿美元,中国继续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中朝经贸合作发展较快,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韩日两

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构

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构 1.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特点 1.1东北亚民间经济关系格局的特点 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初步形成以“四化”为特点的民间经济格局,即参与国家多元化;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互补化;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样化;合作企业中小型规模化。由于东北亚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均存在明显的梯度,短时间内政府合作形成“东北亚经济圈”并非易事,但民间经济往来却变竞争为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良好经济合作态势。如日本拥有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但资源贫乏、劳动力价格高;韩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占有优势,但同样面临资源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中国资源和劳动力较为丰富,市场空间大,但资金技术方面对外依赖较大;朝鲜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缺乏;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和技术,特别是在俄罗斯。经济上的合作为东北亚各国开展深层次民间合作及发展政府间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东北亚民间文化关系格局的特点 经济联系是现实的、短期的、功利的,而文化联系却是软性的,产生的影响会持久、广泛。一般而言,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底蕴比经济利益更为深厚。在东北亚地区,除俄罗斯以外,其他国家均属于同一文化圈,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儒学为主导,佛教为主要宗教。儒学的整体主义、温情主义、权威主义影响甚至决定了东北亚伦理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独特,不同于西方的东北亚价值理念。在这里,中国、

日本、韩国、朝鲜虽然不是同一民族,但在文化上同属于儒家一脉。蒙古因为历史的原因也受中原儒家文化和满族文化影响颇深。历史上,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均将本民族文化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相融合,并将其本土化,从而形成了东北亚以儒家文化核心的多元性文化格局。进入新世纪,当代儒学开始复苏、转型,区域内儒家文化逐渐扩大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东西方民间文化开始和谐相处,东北亚区域民间文化共同体将形成,这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会推动东北亚未来的政治合作、经济发展。这种文化交流情形正如亨廷顿所说:“以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确定的结盟将让位于以文化和文明确定的结盟,重新划分的政治界线越来越与种族、宗教、文明等文化的界线趋于一致,文化共同体正在取代冷战阵营,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目前东北亚民间文化交流形式较频繁、多样,领域涉及教育、文艺、体育、宗教、民族等诸多方面。 2.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当前进展 当前民间交流合作进展顺利,稳中有升,各国民间企业、社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合作更加务实。中国地处本区域经济核心位置,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同各国开展民间合作,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繁荣、共同发展的双赢选择。 2.1“政冷民热”凸显中日民间交流 中、日是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其合作前景广泛,利益双赢,但合作却始终是一波三折。近年两国关系冷淡,两国政府合作难有作为的情况。其原因有三:第一、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是造成中日关系冷谈

黑龙江省出台贯彻落实振兴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

黑龙江省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 12月17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简称?若干意见?)精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黑发〔2009〕22号,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于黑龙江实际,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着眼于解决影响制约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体制性、结构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实施意见?着重把握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找准贯彻落实“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等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与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的结合点,力求在?实施意见?中体现省委省政府近几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果。二是紧紧围绕?若干意见?的主要政策点,按照国家和省级事权划分,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贯彻措施,力求体现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决心。三是准确把握?若干意见?的政策内涵,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充分挖掘政策潜力,力求做到吃透上情,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

?实施意见?针对?若干意见?的核心内容,制定了具体措施。 一是根据黑龙江省实际,与?若干意见?紧密呼应,可以由省政府主导并执行的政策措施,体现为“四个规划,三项政策”,四个规划指加快编制并实施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规划、制定并实施黑龙江省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编制实施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规划、组织资源型城市编制完善资源转型规划。三项政策指整合节能、技术改造、新型墙体材料等方面资金,加快煤矸石制砖等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积极争取设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和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 二是此前已经出台并付诸实施的政策措施,作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再次提出,属于对黑龙江省重要决策的强调,体现为“一个方向、十个规划、十个意见和办法”,一个方向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十个规划指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十个意见和办法是?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和扶持办法?、?黑龙江省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更加积极

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1) 第一节发展基础 (1) 第二节问题和挑战 (3) 第三节发展机遇 (4)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目标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6) 第三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8) 第一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8) 第二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2) 第三节完善产业发展平台 (34) 第四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37) 第一节口岸基础设施 (38) 第二节沿边城镇基础设施 (39) 第三节交通基础设施 (42) 第四节电力基础设施 (48) 第五节信息基础设施 (50) 第五章推进重大工程 (51) 第一节通关便利化工程 (51)

第二节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52) 第三节技术创新工程 (52) 第四节人才支撑工程 (53)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 (53) 第一节组织保障 (53) 第二节体制机制保障 (54) 第三节政策保障 (55)

加快内蒙古沿边开发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推进兴边富民、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内蒙古沿边地区外向型产业发展水平,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是指以沿边口岸和沿边城镇为核心的边境旗(市)组成的经济区域,适当兼顾自治区经济腹地对外开放口岸和与边境旗市产业联系紧密的开发区。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发展基础 内蒙古沿边地区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区域,围绕沿边开发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与俄蒙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对外贸易、口岸物流、进出口资源加工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边境贸易不断扩大。2012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2.57亿美元,其中对俄蒙两国经贸总额达到59.84亿美元,

沿边开放城市名称、目的及意义

沿边开放城市名称、目的及意义 沿边开放城市 1992年3月以来,我国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市、博乐市,云南省的瑞丽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和东兴镇等1 3个市、镇。 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 也有把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笼统成为开放城市的 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和意义中国开放沿海城市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发挥那里的自 然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和吸收外汇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沿海城市的经济优势表现在:它们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农业基础好,工业比较发达;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许多优质产品在世界享有很高声誉;水陆交通都很便利,有许多可以停泊万吨轮船的深水良港,可以同世界各国进行交往,对内有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江河运输网络相连;科学教育也比较发达,在那里集中了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对外开展经济贸易的经验。据统计,1985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工业总产值达2015.8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8%。工业企业拥有职工809万人,全民所有制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5亿元, 创利税333亿元。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1920万吨,铁路货运量11795万吨,公路货运量54392万吨。各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有广大的腹地作为后盾。它们所联系的地区,有的是某一江河流域或经济区,有的深入到全国各地,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中心城市。它们发展经济,原料有来源,产品有市场,劳动力有保证,又有专门的出口产品基础。只要扩大这些城市的自主权,并给予外商以优惠条件,就可以使这些城市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窗口与内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枢纽,通过外引内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开放沿海城市的意义是:①增加与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使外商有更多的投资场所与选择余地,进一步发展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的工作。外资增加,不仅可以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会带来某些先进技术或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技术,用于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建立一批新兴的企业,使沿海城市的经济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②在沿海城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兴办产品出口企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吸收更多的外汇。内地的产品也可以通过沿海开放城市走向世界,有些产品在内地粗加工,到沿海开放城市精加工,可以增值。③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大量兴办,先进技术与科学经营管理方法的采用,可以使沿海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人民群众先富裕起来。④开放城市引进的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创新,有利于推动全国科学技术的进步。⑤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快,会有更多的利税上交国家,扩大积累;有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全国人民的需要。⑥开放城市为适应对

沿边开放地区城市规划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沿边开放地区城市规划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沿边开放地区都市规划咨询题的考虑与对策在我国长达2.2万公里的沿边开放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境都市,这些都市既是我国内陆边境界区国土资源开辟与经济建设的据点,也是对周边国开放的窗口,当前崭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沿边开放地区都市的进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了带来了相应的新咨询题,积极探讨沿边开放地区都市规划的新咨询题及相应对策,无疑对促进沿边开放地区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背景考察长期以来,我国沿边地区作为边远地区,受国际关系,方针政策等条件因素的妨碍,远离国家经济建设中心,其经济进展未能与全国经济进展融为一体,受“打完再建”思想民妨碍,投资甚省,边远成为沿边地区进展的区位劣势。而且由于交通别便、人才奇缺等使沿边地区大部分成为贫困降后地区,国家每年需提供大量的财政补帖。沿边地区都市化进程缓慢,都市化水平低下。“十一界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特别是沿边各地区实施“南联北开、东进西出、全方位开放”战略方针的实施和近几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缓和和正常化,使沿边地区成为与我国南方广东等沿海地区开放门户相对应的进展对外贸易、经济交往、国际交流的地域和口岸。使边远这一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使沿边地区、都市同沿海地区、开放特区一样,成为我国大陆最具开敞开发潜力、进展力的区域和都市。沿边开放地区都市规划的进展方向分析社会主义打算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划目的打算的深化与合理布局项目,要紧为生产服务――贯彻规划(贯彻规划原则与国标)与打算相辅相成既为吸引外资、经济进展服务也为制造好的人居环境服务――研究型规划(研究预测疏导综合进展咨询题)规划背景妨碍因素单一性、封闭型复杂性、开放性把握因素的程度确定性别确定性对象主体政府与官员除政府官员外,新增房地产商、企业家等都市建设投资渠首国家投资(目光向上)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还有外商投资(目光上下、内外结合)土地利用制度要紧为单纯的物质形态规划有偿使用规划核心内容行政手段为主注重综合性的超态规划规划措施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社会手段并重沿边地区都市进展的动力由比较单一的戍边、开辟边境资源的据点向比较多元化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边境贸易为导向的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大通道的建设、跨国旅游业的进展、口岸的全方位开通、沿边开放都市的建设等方向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沿边地区都市规划对都市规划工作的妨碍是全方位的,现仅就要紧内容概括如下:由此可见,沿边地区的都市规划工作因沿边地区及城镇的超常规进展而面临着崭新的、前所未有的系列咨询题,须适时提出新对策。二、咨询题审视咨询题之一:都市进展方向雷同化长期以来,边境都市建设还未能统盘思考,诸都市之间还未有合理明确的地域分工,边境城镇的直接腹地,由市、县、国营农场、森工局林场等条块分割的体制构成,地点利益的倾向,各自为政的开辟方式,使边境城镇各项事业规划和建设进展难以协同并发挥整体效应;由于边境界区开放较晚,开辟层次较低,加之多年处于边防前哨为国际重镇,致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差,第三产业及科技文化降后,边境都市实力较弱,普通均为小城镇。改革开放以来各城急功近利,忽视都市性质的深入研究,致使多数城镇进展方向雷同,诸如“口岸都市”、“商贸都市”、“农副产品加工”都市等。咨询题之二:都市规划与进展单纯注重经济效益当前许多边境城镇在规划与开辟中单纯追求容积率和聚拢效益,别是见缝插绿,而是见缝插针(房),眼前尽管利润可观,但人居环境差,都市交通对策等大都市咨询题提早在黑河、绥芬河等沿边开放都市(小都市)浮现。咨询题之三:重开辟区轻老城区虽然出于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改善投资环境等良好的愿望,很多边境城镇纷纷脱离老城区避建边境经济合作区,致使老区规划建设脱节,开辟区热咨询题很多。咨询题之四:妨碍规划的别定性因素太多,规划人员进退维谷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妨碍,边境都市规划与进展在项目的性质、规模、进展数量与速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从多的别定性,作为打算的和深化的都市规划的习惯性已别复存在,按传统规划模式规划人员难以搞出既令地点领导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福兴 2012-8-13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沪)1996年18期述评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 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关系有所缓和;朝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 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

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若干思考

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若干思考 肖晞 2013-2-16 15:58:28 来源:《教学与研究》(京)2007年9期作者简介:肖晞,吉林大学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和东北亚安全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就有关东北亚安全合作前途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第一是考察了作为东北亚安全合作背景的亚洲的未来秩序,也就是冷战后的亚洲是冲突还是合作的问题;第二分析了我们是否有必要在东北亚构建安全合作机制,集中在是要东亚合作还是东北亚合作的问题;第三就未来东北亚合作的可能的路径选择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简单提出了未来路径选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合作非传统安全地区秩序 作为大小国家并存、利益交叉的地缘政治热点,东北亚是当今世界上安全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①。冷战时期这里曾是两大阵营紧张对峙的前沿地带,后冷战时期本地区不仅冷战的“遗产”——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依然存在,而且多国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突出。朝核危机的爆发和六方会谈的启动,既为本地区的安全形势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也引发了各国学者和政治家讨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兴趣。本文就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合作的路径选择问题等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冲突还是合作: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可能性 历史进入后冷战时期,如何判断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是我们探讨本地区

合作的前提,但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分析离不开对东亚和整个亚洲安全秩序的判断②。因此,本文首先就国际社会在冷战后对未来亚洲秩序争论的若干观点进行考察和初步分析。 (一)悲观主义:“欧洲的过去就是亚洲的未来”? 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对亚洲未来秩序持一种悲观态度,认为后冷战时期的亚洲各国权力将从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中释放出来,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因此亚洲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冲突③。冷战刚一结束时学界主要是从亚洲的国家属性出发预测亚洲会走向冲突,这些属性包括:亚洲各国经济和军事权力发展不平衡,从民主到独裁的不同政治体制,历史上存在的敌意,缺乏有效的国际制度制约等。由于冷战刚结束时间不久,所以对冲突的表现预测比较广泛,例如,日本可能走向重新武装;中国由于权力增强而对外进行军事冒险;台海冲突;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东南亚的武器竞赛和冲突;由广泛存在的领土、领海争端而导致的冲突。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中国的迅速、强劲崛起,西方学者从结构现实主义特别是进攻现实主义理论出发,将亚洲冲突的焦点集中放到中美之间,预测中国权力的扩大必然要求改变地区和国际秩序,中美之间将必然爆发体系性战争。[1] 在有关亚洲未来悲观主义的观点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阿伦?弗雷德伯格(Aaron L. Friedberg)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也有较大影响。在冷战结束不久的1993年弗雷德伯格就发表论文,认为后冷战时期一个趋向多极化的亚洲国家之间将走向敌对状态,与欧洲不同的是,后冷战时期的亚洲将是一个冲突的亚洲,其著名的观点就是“欧洲的过去将成为亚洲的未来”④。他论证的逻辑前提是:(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不会进入单极格局,也不会进入一般意义上的多极格局,而是在地区层次上出现比邻且互动频繁的地区力量;(2)在后冷战

大力推进沿边金融创新,加快培育沿边开放优势-2019年文档

大力推进沿边金融创新,加快培育沿边开放优势 我国有着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 而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处 于边疆地域, 进行对外开放具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国家对于沿边 地区的金融开放较晚,导致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到 20世纪 80 年代的中后期,民族自治地区的现汇收入与支出仍不 足全国的 2%,实际利用的外资仅仅占到全国的 1%不到。随着我 国各地区经济的提升, 为改善沿边地区的经济现状, 国家采取了 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善。 下面就我国当前部分沿边地区的金融情 况进行分析, 就如何培养沿边开放优势提出一些建议。 孟连、江城的外贸现状。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孟连县是普洱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 其 是与缅甸、 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相连的重要地区, 也是我国的重要 门户,是省级的开放口岸。早在 1991 年,孟连口岸就已经被批 准列为国家二类的开放口岸, 对外贸易活动非常活跃, 国经济的重要 口岸。 2013 年,县内生产总值 16.11 亿元; 财政收 入 9181万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4.33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 售额 6.08 亿元; 边贸进出口总额 8.74 亿元,在全省 20个口岸中 排名第 6 位。再加上普洱市对孟连口岸的积极改善, 对于道路等 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带动着普洱市乃至全国的经贸、农业、 教育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更为我国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云南江城在地区与人文上具有非常高的优势, 其造就了绿色 云南省 是带动我

的生态旅游、跨国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等发展。勐康口岸属于国家级的口岸,有着独特的名族风情与传统文化,是与老挝、越南国家等沟通联系的重要地区,也是形成我国内连外通的重要口 岸。勐康口岸的建设是目光长远、胸怀宽广的江城人的功劳,口 岸的对外开放不仅加快了云南省的内开放,更用前所未有的面貌 建立起了全面开放的格局。当前云南省金融开放还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1、缺乏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 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业务还尚未开通时,两个口岸的贸易还以现金结算的方式在进行。再加上邦康市唯一的银行业务处理采用的是手工操作,所以与中国境内银行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难点。 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携带现钞制度规定指出,每人每次携带的出境人民币 金额不能超过两万元,更多的金额则需要申请人民币携带 证。而处于复杂性的考虑与信息泄露的顾虑,极少人进行携带证 的申领,这也是严重制约中缅、中老以及中越之间国际经济贸易 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大量的资金调运通关非常困难,也阻止了口岸的金融创新。落后的现金结算支付方式与之后的金融基础 设施,使得中国与缅甸、越南等国家的贸易结算规模止步不前, 这也是阻碍双方金融开放的主要因素。缺少完善的金融服务。 云南省沿边地区的金融得不到创新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完善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边境的金融需求。首先,两个口岸都没能及时设置相应的金融行政管理部门,金融办单独的机构和编制

沿边开放带建设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及作用.doc

沿边开放带建设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作者:赵萌 来源:《北方经贸》2013年第02期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拥有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三千多公里,是我国对东北亚及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对发挥我省沿边开放优势,聚集全国资源要素参与对俄及东北亚的开放,建设全国提升沿边开放的先行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东北亚合作;地位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05-02 一、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对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意义 (一)“三区、三带、一岛”沿边开放新格局为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首先,牡丹江(鸡西)沿边开放区、三江沿边开放区、兴安沿边开放区等三大开放区的建设形成支撑开放的三大区域,对巩固国际商品集散地、商贸旅游通道和经贸洽谈平台地位,重点发展境外木材采伐与加工、载电冶炼与加工、极地与沿江特色旅游、边境经贸、农产品出口与加工等产业,建设中俄黑龙江上游区域经贸合作中心提供了机遇。 其次,哈牡绥东先进制造产业带依托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跨境经贸合作区,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建材和机电与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产业带;佳双同抚新兴产业带重点发展以稀有金属原材料合作加工、钢铁与铝材为主的新材料和绿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新兴产业带;嫩爱逊重化工载能产业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与硅基材料冶炼、石油化工等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重化工载能产业带。 最后,充分利用黑瞎子岛“一岛两国”的独特区位,探索开放水平更高、开发机制更活、经济社会自然更加协调的开发开放模式,把黑瞎子岛建成引领对俄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全国沿边开放的示范区。发挥黑瞎子岛的生态保护、特色旅游、经贸平台、通道枢纽等四种功能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沿边四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少数民族地区四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秦为胜 2010年6月29日,中央明确提出“积极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这是继北部湾经济区之后,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西又一项开发项目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8月1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凭祥成为广西继东兴之后,国家在广西布局建设的第二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一、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所辖的东兴市、港口区和防城区防城镇、江山乡、茅岭乡,国土面积1226平方公里,总人口43.3万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和西南、泛珠三角与东盟三大经济圈结合部,位于我国陆地边境线与大陆海岸线西南端交汇处,与越南经济特区—芒街仅一河之隔,是我国与东盟陆海河相连的区域,是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便捷的海陆门户。 东兴市处在中国华南与西南经济圈结合部,是中国-东盟的重要连接点,拥有大港口、大物流和临港大产业的强大腹地依托,既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处在西南出海出边大通道,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根据建设规划,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土面积1226平方公里,海岸线537.8公里、陆地边境线100多公里,拥有西部最大港口、中国沿海12个主枢纽港之一—防城港,以及防城港、东兴、企沙、江山等4个国家级口岸,有东兴、峒中、杨屋、里火、滩散等5个边民互市点;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邻,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河相连的地区。 国家给予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坚持开发与开放相结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内引外联作用,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行先行先试。增强与东盟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国际重要交通通道;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推动试验区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先行区、沿边地区经济增长极、国际通道重要枢纽和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重点布局五大功能区,即国际经贸区、港口物流区、国际商务区、临港工业区和生态农业区。 东兴重点试验区建设具有五大区位优势:

日本的区域合作政策及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日本的区域合作政策及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世界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历程表明,地区大国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力量。本文将在分析日本二战以来区域合作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其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一、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 (一)日本的传统区域经济合作政策 二战结束后到1998年之前,日本对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坚持非集团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1]。80年代以后,特别是1985年广场会议之后,为应对日元大幅度升值造成的经济困难和与美欧经济摩擦,日本才真正开始关注区域经济合作。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日本的区域合作政策取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态度保守,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意图建立由其主导的东亚经济体系。日本把东亚地区作为农产品和原材料的来源地,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采矿部门,贸易额极小。80年代末主要是通过政府援助促进东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并为日本企业在该地区的直接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在推进制度性合作机制方面,日本止步不前。尽管日本已经认识到了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但其政府却从没有主动提出推进该地区制度性区域合作的倡议或措施,甚至其他国家提出相关主张日本也没有给予积极支持。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先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倡导的排除美国的“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积极支持,后又因美国的压力而公开表示反对。 (二)1998年后的FTA战略 1998年后日本越发重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1999年通产省发表的《通商白皮书》明确提出,在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方面日本有必要采取更加灵活、更具建设性的措施.[2]2002年日本外务省发布了FTA战略。2002年1月13日,日本与新加坡正式签署了“日本——新加坡新时代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首开战后日本双边贸易协定先河.[3]目前,日本已与包括东盟、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越南、智利、墨西哥、瑞士、秘鲁、印度共13个国家或地区签署FPA。正在谈的还有海洋合作委员会和澳大利亚。2009年日本民主党上台,鸠山由纪夫提出“东亚共同体”,脱美入亚,更加重视与中、韩的合作。2012年3月22日,中日韩签订了投资协定。这表明日本的区域合作战略主要是两点:一是把东亚作为建立FTA的优先选择;二是对东亚国家区别对待。 二、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日本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大国,其GDP总额在东北亚六国中所占比重超过60%,对外贸易额约占东北亚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5.0%。2005年与中、俄、韩三国贸易额达到271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317亿美元,进口额1398亿美元,分别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24.3%、出口总额的22.0%,进口总额的27.0%。[4]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一,日本极力避免整体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取向,直接制约着东北亚地区形成有效的制度化合作机制。日本参与区域合作更倾向于选择双边经济合作机制。该种机制灵活多样、能快速取得实效,但易加深区域内部分割、阻碍区域合作的整体性推进。如果日本不改变目前战略,东北亚区域合作就难以克服制度性障碍,涵盖整个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就很难最终确立。 第二,日本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制衡和制约中国的做法,影响了中日两国在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合作。近年来日本不仅对中国倡导的东亚和东北亚区域合作反应冷淡,而且在中国参与的主要区域合作项目上恶性竞争。如中国提出的“安大线”石油管道因日本

东北亚的安全合作模式分析

东北亚的安全合作模式分析 肖洋博士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东北亚的安全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国制衡下的东北亚安全格局明显地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而现有的安全模式与安全机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在分析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历史与现状,并综合分析现有的可供选择的安全合作模式之后,笔者提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安全模式——问题引导模式。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格局;安全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全球化与国际相互依存的不断深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各国通过建立新的安全机制与安全模式1,不仅缓解了地区局势,还促进了地区的繁荣与共同发展。如欧洲、东南亚等地区集团的成立与发展,就说明了区域安全机制与安全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和重要意义。 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东北亚仍然是目前受冷战影响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走出冷战的地区,被一些国内学者称为冷战的“活化石”。旧的安全观与安全模式的阻碍,使该地区一直处在学者们所形容的“恐怖和平”状态下。 朝核危机的爆发,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围绕解决朝核危机召开的“三方会谈”、“四方会谈”和“六方会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区的安全局势,但并未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入,非传统安全日益突出的今天,研究东北亚地区安全模式,对于维护东北亚和平与安全,促进地区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政府主张在平等、互信、合作基础上构建新的地区安全机制与安全模式。 上世纪末,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安全观”,并将其理论运用于地区安全合作的实践,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就是“新安全观”得到贯彻的结果。“和谐世界”理论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另一种用于构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理论。“和谐世界”理论主要强调这样几点:第一,实现各国和谐共处;第二,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第三,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2具体到安全领域,它强调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强调合作之间的友好、平等协商等。 作者结合现有的安全理论,试图提出一种新的地区安全合作模式,以此作为东北亚 安全合作的理论支持。作者提出的问题引导模式基于这样两种现实:东北亚的安全现状 与东北亚的现有安全模式。因此,作者将对东北亚安全现状与现有的安全模式进行分析, 以此作为问题引导模式提出的现实依据。而作者提出问题引导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 这样几个方面:主流系统国际关系理论关于安全的定义与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新安 全论”;中国政府先后提出的“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论”等。 在此基础上,作者将问题引导模式引入东北亚安全合作,并针对东北亚安全现状,为新的安全模式的构建找到一条可行的途径。作者认为,各国间的共同安全与共有利益是各国加强合作的基础,而全球化的深入,相互依存的加深为各国深化合作提供了现实的需求。但是,从东北亚地区的情况来看,建立新的安全模式是困难的,最有效的途径在于,找到各国利益 1这里所指的安全机制与安全模式不同于安全秩序与安全格局,它强调平等主权国家间的协调一致。就东北亚地区来讲,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机制与安全模式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具体参见朱阳明主编:《亚太安全战略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页。 2具体内容可参见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