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4月财经视点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浅析
文/田茜 崔二娜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资本市场不管完善,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融资方式更为偏好股权融资等。
本文主要就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偏离“融资优序理论”现象的原因做浅显分析。
关键词:融资优序理论;股权融资;股利分配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20-01
一、融资优序理论的含义
融资优序理论主要阐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在不存在税收,破产和代理成本的前提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导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而产生经营者与股东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企业在在融资顺序上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依次选择内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长期借款,长期债券,发行优先股融资和发行普通股融资。
此外,由于使用留存收益没有发行成本也规避了个人所得税,所以内部资金优于外部资金。
而就外部融资方式而言,负债具有税前扣除利息,低发行成本以及不会稀释公司股东控制权的优势,所以负债融资又优于权益性融资。
二、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主要是指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主要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
1、企业外部债务的利息是在企业缴纳所得税之前支付的,因此减少了利润,具有抵税的作用。
而发行股票支付给股民的股息是在企业缴纳所得税后支付。
而就风险而言,股权融资也大于债权融资。
股东要求的回报率也高于债券人的要求的利息率。
所以在使用成本方面,股权融资成本大于债权融资的成本。
2、分配给股东和股民的股息和红利既要在所得税前支付企业所得税,又要在分配后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存在双重纳税问题,增加了使用成本。
3、企业在恰当运用债券融资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杠杆效应”,在不稀释股权的前提下增加股东的收益。
而在股权融资中,新股东要分享企业的盈利从而摊薄每股收益,使得股权融资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的成本。
三、我国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债权融资的比率已超过股权融资。
在我国,企业债券无论是品种还是总量都落后股票的发展,并且从1996年到2000年,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和占GDP 比重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主要包括筹资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
由于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运营还存在诸多不足,加之股民购买股票的主要意图为投机,所以要求股票的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反映一个企业真是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存在一定困难,股票市场也很难就企业发行股票这一信息做出公允的估价。
因此在下文分析股权融资成本的分析中,将侧重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股利(利息)成本和交易费用的比较。
1、股利。
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持续不发放股利,或者其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低于市场利率,那么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直至被市场淘汰。
而在我国,国家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大部分股民参与到股票市场的动机主要是投机,加之对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不甚明确,使得是否如期股利发放股利,分得股利数额是否与当年利润相匹配,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些本应左右股民购买行为的指标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而上市公司也恰好抓住了市场和股东股民们得这一大弱点,不发或少发股利,将大部分税后利润节省下来留作留存收益,这一行为大大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成本,使得股权融资的使用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使用成本。
2、股票的发行成本。
就发行成本而言,按市盈率的40倍计算得出股息率只有2.5%,远远低于银行的同期贷款利率。
而融资费用方面,每股发行成本约0.15元,市盈率的14倍计算得出的发行费用也只有1%左右,配股和承销费用约为1.5%,二者之和还不到3%,仍低于贷款利率。
加之我国为鼓励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更是弱化了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也削弱了负债的节税能力,从而降低了与股权融资在经营者面前的竞争力。
3、管理者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管理机制特点,股东给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也就是经理人的股票份额非常小,很难将经理人的收入与股票价格以及公司实际财务状况相挂钩,而且我国尚未形成大范围完善的的经理人市场,所以几乎不存在外在压力促使经理人最大限度从公司利益角度出发更加合理地经营公司。
另一方面,负债越多,企业的破产风险越高,对经理人而言,债券融资就远没有股权融资那样安全,所以,从其自身利益出发,经理人也必然选择破产风险极低的股权融资方式。
加之股东们对经理人行为的监督存在“搭便车”现象,经理对股权融资有着比债权融资更大的实际操控权,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经理们对股权融资的好感系数。
(1)上市公司的上市制度不合理。
由于股票发行和监管机构对股票发行的审批程序和额度监管还延续着较旧的工作方式。
且股东把增发新股和配股当做是对经理人良好经营业绩的一种奖励,所以经理人无视企业切身利益和融资成本的制约,粉饰业绩以配合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条件来进行股权融资。
(2)一级资本市场与二级资本市场衔接不畅。
我国政府更多地强调的是股市为国有企业带来融资,从而放松了对融资资金在使用上的监管和约束,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二级市场的控制远弱于一级市场的监管。
这一特点导致了筹资与投资的脱离,也使得二级市场的表现与投资者信心缺少了应有的密切,从而不能有效地影响和制约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筹资的行为偏好。
(3)其他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目前融资方式不够全面,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缓慢的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制约了公司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
在债务融资方面主要是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又受制于信用状况和公司性质等其他非经济因素,因此难度银行贷款的高门槛也成为了企业选择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
(4)股权融资的软约束。
基于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和缺乏投资理性的情况下,相对于融资,股权融资为企业提供了更为自由和灵活的资金,股利不同于利息,可以在经营出现困难时选择少法或不发,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而且中小股东相对于债权人而言,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能力以及监督制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因此,较低的使用成本以及取得难度使得经营者对股权融资更为偏好。
总体来讲,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使得股权融资资本成本中的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偏低,从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显性成本较低,这也是各类上市公司竞相上市以获取股权融资的主要动因。
作者简介:田茜,崔二娜,河北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余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2]季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06,第10期下.
[3]李春琳.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商业会计,2006,1,下半月.
120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