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精髓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及名词解释(30)1、传播一一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2、大众传播一一就就是专业化得媒介组织运用先进得传播技术与与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得大规模得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
3、信息一一一切表述或反应事物内部或外部得互动状态或关系得东西都就是信息。
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们得认识与思维得过程中。
4、信息社会一一信息成为与物质与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得资源,整个社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得社会。
”5、信息沟一一谓“信息沟”,就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而存在得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得存在, 人们才有进行传递与交流信息得言语活动。
这种信息得传递与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
6、符号一一就是信息得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就是信息表达与传播中不可缺少得一种基本要素。
7、所指一一所指即就是当能指这样得声音-形象在社会得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得联想。
8、能指一一能指就是符号得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9、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一指得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与意义而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得过程10、主我一一指个人得主体意识11、客我一一指从周羽观察到得她人对自己得态度、评价与期待。
12、内省一一日常得、长期得自我反思,以完善个人得品徳与行为为目得13、内省式思考一一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得得自我反思14、镜中我一一人得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得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与社会得互动形成得,她人对自己得评价、态度等等,就是反映自我得一而“镜子”,个人透过这而镜子认识与把握自己。
15、集合行为一一指得就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得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6、传播情境一一传播情境指得就是对特左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得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得总称,包括具体得传播活动进行得场景,如时间、地点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得参与人所处得集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得环境。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考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一、填空,选择和名词解释1. 传播的特性: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也是本质)2. 传播类型: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 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5w: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2)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4.控制论模式1)德弗勒控制论【加入反馈机能】 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传播单位概念】 3)竹内郁郎传播单位模式 4)丹斯螺旋上升模式5.社会系统模式1)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基本群体、更大的社会结构、社会总系统】2)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6.传播四大功能:检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承社会遗产、调解身心7.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5w】、勒温【把关人、群体动力、场论】、霍夫兰【劝服研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意见领袖】、李普曼【舆论学】8.1946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拉斯韦尔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9.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传播学第一人、第一个拥有传播学教授头衔10.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个学派,经验学派和以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最有实力的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学中的主要流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学派11.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网络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了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12. 传播学在中国起步里程碑事件:第一次手中调查【1982】、施拉姆访华【1982年4-5】、第一次西方传播学座谈【1982年11月】13. 1983年《传播学简介》是第一本在中国出版的关于传播学的著作14.人类传播经历5个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15.网络传播:以电脑为主题、以多媒体为辅助、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发挥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5)
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5)
第五章传播的社会功能
学习说明:本章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脉络,重点在于掌握传播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与沟通、文化传承、娱乐),并能灵活运用
到具体的题目中去。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对于社会信息环境对个人的作用。
第一节传播功能研究的缘起和概况
了解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主张从理论角度研究整个社会,重点研究社会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把社会看做一个具有一切必要生存功能的体系,也就是社会体系,而社会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统一体。
社会作为人类的利益、活动的有机体,必须被看做是一个体系,并以功能的观点去看待它。
自考传播学概论新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学概述选择:1.20c70s末传播学引入中国。
2.传播的定义:“共享”说、“影响”说、“仪式”说、“符号”说。
(不同定义反映了人类从不同角度观察传播现象的结果。
)3.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或基础性行为之一。
4.传播的类型:(着眼点不同:二分法、四分法)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的技术、手段);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以传播的范围、规模)5.自我传播:规模最小,不属于社会传播,不属于传播学研究范畴。
6.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至少两人以上,但上限模糊)7、大众传播学包括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大众传播的一部分。
8、传播规模与手段密不可分、互为因果。
9、传播“三要素”:传播过程存在着三个环节:传(者),受(者),信息(内容)。
10、传播的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
11、传播的基本功能:传送或者接受各种信息。
传播功能的多样性、复杂性。
12、从功能的角度看,传播可分为两种类型:工具性传播(或实用性传播)、消遣性传播(或娱乐性传播)。
13、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谈话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
14、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个人层次,组织层次,社会层次。
15、传播的三、四大功能:传播的四大功能先由H.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三个功能,即“监测环境” “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和“传承社会遗产”,后来C.赖特在此基础上又增加“提供娱乐”的功能。
16、现代社会传播的显著特点是:大众传播在各个层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尤以社会层次为最。
17、传播的基本功能:传受信息。
18、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传播的功能与内容是相对的;绝大多数传播是双向、交互的,其作用、功能也就是双向、交互的。
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的学科。
信息: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精编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一、简述题:1. 信息的特征?答:1共享性,2扩散性,3传递性,4扩充性,5浓缩性,6替代性。
2. 拉扎斯菲尔德通过对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调查,写出了《人民的选择》,其中提出一系列理论的假说,这些假说都是什么?答:《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竞选过程中间,改变了原来投票意向的人只占8%,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意向,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力量,它只是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因素。
研究者通过这项研究否定了早期魔弹论的效果观,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乃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
其中包括: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的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取决于人们已有的或迄今所持有的政治态度)2)选择性接触假说(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可能产生的三种效果:1强化效果2“结晶”效果3“改变”效果)3. 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有什么区别?答: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根本差异表现在:前者是哲学思辨的,后者是科学实证的。
具体地说,批判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卢卡奇的“总体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总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之和,总体包含着部分所没有的东西。
用总体的眼光审视传播,才能洞察其内在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联系。
传统学派采用的是实证方法,以“科学性”见长。
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等研究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据一项理论假设,去寻找有关的实际数据,然后据此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证明或否定这一理论假设,简单地说,就是提出命题,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自考《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自考《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梳理一、传播学基础知识传播学的奠基人有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
传播学的主要分支有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
对于传播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奠定理论基础;在构成传播学的各门学科中,与它关系最密切的行为、信息学;其具有的鲜明特色是边缘性。
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二是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三是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是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受传者。
传播学研究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试验;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通称为“渠道”。
传播过程的研究现状是将传播作为过程看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入到深入,研究工作尚未完成。
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首先是社会信息传播。
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亲身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同时,人际传播也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为我所用、中西结合、批判吸收。
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评价、介绍为主。
二、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于1946年在《宣传.传播.舆论》中首次明确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他又被后人称之为“宣传研究”之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传播具有的环境监测、文化传递、社会协调三大功能。
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修改版)
自考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3.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最新自考 传播学概论 复习指导 考试重点总结 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答: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是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考前复习对于顺利通过考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概论考前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考前复习准备。
一、概念基础1. 传播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对传播学的整体把握。
2. 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了解传播的基本模式,如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以及循环传播模式,并能够描述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
3. 传播媒介和技术:学习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并了解各类传播媒介的应用和发展。
二、传播学理论与模型1. 传播学的理论:了解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如媒介效应理论、认知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并能够分析理论的内涵和应用。
2. 传播模型:学习传播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拉斯韦尔模型、SMCR模型等,理解不同的传播模型对于不同传播场景的适用性。
3. 传播科学方法论:了解传播科学的方法论,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应用范畴和步骤。
三、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学习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如客观真实原则、隐私保护原则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2. 传播法律:了解与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新闻法、版权法、侵权法等,了解传媒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护。
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学习设计、实施和分析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 传播实践案例:学习传播实践的案例,如公关活动、广告策划、媒体报道等,了解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是大学传媒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很多非传媒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考生在备考中需要充分了解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理论和应用。
在备考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时,考生首先需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传播学概论是在探索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意义生成、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学科。
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人群之间的传递,包括言语、文字、数据、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方式。
意义生成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的理解和解释,这种现象可以通俗理解为人们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文化传承则是人们重视因素,通过不同的传递方式、平台和渠道进行传承。
而社会变迁则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和趋势。
这些基本概念和范畴都是备考过程中需要理解的重要内容。
在备考自考复习资料时,考生还需要了解传播学概论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传播学概论涉及了众多的理论和学派,如第一和第二间接效应理论、传媒效应理论、文化冲突理论和媒介素养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和观点是备考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核心,考生在备考中应该充分了解它们的研究范围、内容和应用场景。
同时,考生也要理解这些理论和观点的优缺点、局限和互补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才能够针对不同的考试题型准确回答问题。
在准备复习资料时,考生可以阅读相关的课本教材、学术论文和实际案例等内容。
课本教材是备考的基础内容,它们通常涵盖了主要的理论和知识点。
学术论文则是更深入的研究结果,通常会提供更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而实际案例则是理论和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体现,可以帮助考生更好的理解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考生在准备复习资料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辅导来加强自己的备考效果。
这包括在线测验、模拟考试、课外讲座和研讨会等渠道。
在线测验和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题形式,熟练应对不同的考试题型。
而课外讲座和研讨会则更多地是为了丰富考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理论知识。
总的来说,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需要考生充分了解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范畴和主要理论,同时透过课本教材、学术论文和实际案例等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传播概述【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即沉溺于被动的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类似“自我达成的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传播的本质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的四大功能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协调社会各部分——以【论述题】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额分享(二)影响说:强调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三)“仪式”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四)“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拉斯维尔的5W模式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5W,传播结构(过程)中的5个要素和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5W模式的问题:(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的过程。
但传播使双向的。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是环节。
自考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考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它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古代,人们通过口头传播和书写传播来交流信息。
而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到来,大规模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快速。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更加深化了传播学的研究。
二、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在学习传播学概论时,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传播是指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工具和平台,包括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等。
受众是指接收和理解信息的人群。
传播渠道是指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式。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学的核心内容。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在传播学中,有许多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传播现象。
例如,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了传播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媒介依赖理论研究了人们对媒体的依赖程度。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了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方式。
这些理论提供了研究传播现象的框架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和实证分析来验证和检验传播理论。
文献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来总结和归纳传播学的研究成果。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模拟情境来研究传播现象。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方法,以便在实际研究中应用。
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和应用领域。
例如,广告传播学研究了广告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为广告创意和策略提供指导。
(完整word版)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传播概述【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即沉溺于被动的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类似“自我达成的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传播的本质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的四大功能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协调社会各部分——以【论述题】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额分享(二)影响说:强调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三)“仪式”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四)“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拉斯维尔的5W模式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5W,传播结构(过程)中的5个要素和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5W模式的问题:(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的过程。
但传播使双向的。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是环节。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接收、理解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面对面的交谈、书信往来等。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直接性、灵活性和反馈及时等特点。
群体传播则是在群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传播,例如小组讨论、团队会议等。
它能够形成群体共识和群体规范。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常见的有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关活动等。
大众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
二、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简化和抽象描述。
常见的传播模式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明确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
香农韦弗模式则引入了“噪音”的概念,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表明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具有多种功能,如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和娱乐等。
环境监测功能让我们能够了解周围的世界,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社会协调功能有助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共识,协调社会行动。
文化传承功能使前人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得以传递给后代,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娱乐功能则为人们提供了消遣和放松的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新版 传播学概论自考笔记
传播学概论自考笔记刘宗义目录第一章传播概述 (3)第一节传播的含义 (3)第二节传播的类型 (3)第三节传播的结构 (3)第二章传播学简史 (5)第一节 世界传播学沿革 (5)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 (8)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 (8)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 (8)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 (10)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展望 (11)第四、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 (12)第一节传播与政治 (12)第二节传播与社会 (13)第三节传播与文化 (15)第四节传播与经济 (16)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 (16)第一节人际交流 (16)第二节 群体传播 (17)第三节组织沟通 (17)第四节公众表达 (18)第五节大众传播 (18)第六节国际传播 (19)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 (19)第一节传者图像 (19)第二节受者形貌 (20)第三节传受者展望 (22)第八章传播效果 (23)第一节从迷思到科学 (23)第二节从单一到多元 (24)第三节中国传播效果的本土化研究 (26)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传播的特性有:1、形态的多样性:口语、文字、图像传播等多种形式;2、时空遍布性:传播存在的普遍性;3、行为伴随性:传播是一种伴随性的行为;4、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
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1234所谓传播是指传受信息的行为。
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两者密不可分。
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人类信息。
第二节传播的类型人类传播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分为社会传播与非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群体和组织传播、大众传播;非社会传播包括自我传播。
(二)四分法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二、自我传播:传者和受者的角色由一个人扮演。
三、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第三节传播的结构一、结构研究的意义(一)结构与过程的含义二、传播的基本模式三、线性模式1948年拉斯维尔提出了5w模式,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的传播效果。
最新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最新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考复习资料精品⽂档精品⽂档《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传播概述【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际传播:⾄少两⼈之间进⾏的个⼈与个⼈之间的传播活动。
⼯具性传播:⼈类进⾏传播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存和发展相关的⼀切⾏为。
⿇醉作⽤:与⼤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现代⼈⼤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动,并以为⾃⼰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即沉溺于被动的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类似“⾃我达成的寓⾔”,即如果个⼈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开展⾏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传播的本质形态多样性(使⽤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时不有、⽆处不在)、⾏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机械化、电⼦化的技术⼿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传送信息的⾏为或过程。
其主要优点为:快、⼴、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的四⼤功能监测环境——⽤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协调社会各部分——以【论述题】传播的定义(⼀)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额分享(⼆)影响说:强调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认知、态度或⾏为)的过程(三)“仪式”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四)“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拉斯维尔的5W模式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5W,传播结构(过程)中的5个要素和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5W模式的问题:上⼀页下⼀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传播学概论1—4章一、填空,选择及名释1.1946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拉斯韦尔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个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最有实力的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
4.人际传播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网络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了的信息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7.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之处,但不尽相同。
8.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比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9.卢氏首创了“群体(团体)动力学和“场论”。
10.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11.1957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的《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了介绍(群众思想交通)的文章。
12.1982年在北京首次开展了运用传播学(实地调查法)进行的受众的调查。
13.伯洛提出略称为S—M—C—R(即来源—讯息—渠道—受者)后传播过程。
14.传播学模式的类型有:①文字模式②图像模式③数字模式其中最长用的是图像模式。
15.控制研究是研究传播学的第一个W。
16.申农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名释17.反馈:原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18.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民用工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9.社会控制论是传播学模式研究中的第三次飞跃,是由社会系统模式完成的。
20.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21.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被称作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份“清单”。
22.传播为研究的基本观点:①历史的观点②机率的观点③系统的观点。
23.调查问卷所要依循的原则是:先易反难。
24.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送方式是访员面访。
25.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了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地研究方法。
26.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推理模式,比较模式。
27.控制实验法区别于传播学其它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控制”。
二、简答以及论述1.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答: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
还首次较完整地界定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定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途径②提出“社会传播学院”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到课。
③但是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而立下功勋。
2.施拉姆的贡献答:①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曾从事新闻实践及新闻教育工作,自30年代起开始研究传播学,并发费了几乎毕生的心血。
②他的历史功绩,不是从某个相关学科出发,而是“集大成”—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整理使之完整化,系统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③先后在伊利落?斯坦福等大学建立了4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作,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施拉姆并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了传播学的新鲜信息,刺激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3.传播学的诞生的条件答:从主观条件看,人类认识能力有了空前提高—伴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终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为之面目一新,并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正确,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全面把握和系统,科学的认识,终于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高度凸现,工业化使整个世界连成一片,其必然结果之一是: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特别是传播的相对独立化和职业化,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终于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高度重视。
4.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答: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在传播领域也不例外。
①媒介情景:这里所指的传播媒介,最初是以报纸的面目出现的,并发展为复合型传播媒介。
a.从美国的历史角度看,美国在传播学上是后起之秀。
但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巨大成功。
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并拥有美联化、合众社等一批全球闻名的媒介。
b.从政治角度上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美国总统杰弗逊甚至宣称“宁要报纸,不要政府”。
政治家不得不依赖媒介引导舆论,争取民心,战争时,媒介对民众的发动,对士气的鼓舞,使媒介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c.经济上,美国的广告业绝大多数业务由媒介承担,成为资本主义大厦的支柱之一。
d.从社会角度看,媒介给大众带来的利与弊,都得到充分的显露。
②学科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
各国、各地区的优秀人才在二战的影响下流之美国,培育了大批新国思想、新学科之硕果,这些成果与传播学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被人们称为多科性边缘学科。
5.内容分析的长处与局取答:长处:①在调查和试验中,由于被查者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是人为设置的,而内容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已经记录在案的讯息,所以能真实地表现信息的特征。
②内容分析的研究内容来源于报刊、书籍、录音、录像,大多可以从相关的图书馆、资料室得到,因而所需的费用低。
局限:无法单纯以内容分析为根据来作为某一内容对受众影响程度的结论。
他一般只能得出内容讯息,较为表层的、直接的效果方面的结论,如能否吸引受众,是否使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
至于较为深层的、间接的效果研究结论,只有在与其他传播学研究方法相配和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5—8章1.传播功能研究缘起于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学派。
2.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力图用“游戏说”去解释个人的传播行为。
3.环境监测功能施拉姆曾把它比喻为“雷达功能”。
4.环境监测功能可以及时发出自然灾害或战争威胁等各种警告。
5.对社会解释和评论属于社会协调联系功能。
6.娱乐功能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的。
7.控制研究就是专门考察传播者包括个人与组织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传播学理论探讨中的一个主要领域。
8.最早提出把关这一概念的是库尔特?卢因。
9.把关:传播学奠基人卢因在有关群体传播的研究中提出,指在信息的流通与循环网络中,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抑制与疏导的环节,通俗地讲,是传播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
10.潜网: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形象化词概括为潜网。
11.《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问世,由美国人赛伯特、彼德森、施拉姆合著,是研究西方传媒体制理论的代表作。
书中所说的“报刊”实际上是指整个大众传播事业。
包括“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自由论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启蒙时代的天赋人权观。
13.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研究取向相反,前者主要关注的是传播链上的受众一方,向者研究焦点则在于传播者一方。
14.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着重考察,“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分析各种权力集团对媒介的操纵,利用与控制。
15.媒介控制的形态: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
16.吹风,试探性气球,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属于政治控制。
17.某些“小道德”不而走,造成误传或混乱的信息是信息的扩散性。
18.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在《传播的数学原理》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一般传播系统模式。
19.较早对信息种类作出概括的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
20.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
21.媒介:是指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媒介包括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和用于社会公从进行公开传播的工具。
22.西方传播学界常把谷登堡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1456的称为大从传播开始的年代。
23.马可尼于1901年实现了横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信信号传递。
24.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民论占,根据他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25.麦克卢汉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二.简答及论述1.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的内容是什么?答: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巴斯认为信息流通中的把关环节虽然很多,每个参与传播的人都可以看做把关人,但最关键的把关人是传播媒介,因此,他专门研究了传媒的把关活动,指出这是前后相连的两个步骤或两个阶段,也就是“双重行动”。
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
记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现实事件进行取舍和提供新闻稿件。
第二阶段是新闻加工,把关人主要是编辑。
传媒输出的所有的信息,都得经过这道重要关,因而这一阶段的把关活动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2.大众传播四种控制理论与控制体系答:①集权主义理论。
思想诣是: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真理是权力的产物。
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
在这种背景下,当时西方各国实施严格的控制和垄断,体现了君主独裁式。
②自由主义理论。
基本主张有:a.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
b.之所以允许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不论各种言论如何泛滥,人都能凭理性辨别真理。
c.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
③社会责任理论。
可以说是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发展和完善。
自由主义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自由,不受约束,而社会责任理论则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社会责任论认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的社会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注:对新闻事业的积极意义应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作答。
)3.简述传播的四种基本控制形态答:一、政治控制集中欲体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
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政治控制主要通过立法、行政、操纵新闻、登记检查等手段对传播媒介进行控制。
二、经济控制是最根本的控制形态,关键在于媒介的所有权上,这个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具体化为垄断与广告两个方面。
三、受众控制,受众总会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传播者,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电话等)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
四、自我控制是传播者对自身主动施加的约束,也称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