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热敏灸应用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壅盛证、肺热腑实证。构成二证素的证候要素中,以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亡阳、亡阴。其组合类型,痰+热、亡阳+亡阴出现的频率较高。它们的作用靶点位于肺、脑窍,组合而成痰热阻肺证或阴竭阳脱证或热陷心包证。构成三证素的证候要素中,以热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气虚、阴虚。其组合类型,可见热+气虚+阴虚+肺和风+热+温+肺,作用靶点以肺为主,组合而成风温肺热,气阴两虚。

可见,重症肺炎的病理因素以热盛为主,其次可见阴虚和亡阳。重症肺炎多因脏腑虚弱,宿患旧疾,兼之痰浊内蕴,一遇外感风温或温热邪毒,易于传变入里,热毒内攻,外邪、热毒、痰浊相互搏结,以致痰热壅盛,阻遏肺气而发病。由于正气虚弱,热毒炽盛,真阴耗伤,易致热毒深入营血,邪陷心包、蒙蔽清窍而见神昏;如邪热下传于腑,则可见肺热腑实;如累及心阳,可致

收稿日期:2009-04-1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522903)

作者简介:卢圣锋(1981-),男,江西高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作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余曙光(1965-),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E-mail:ysg2858@ 厥脱,最终导致阴竭阳亡。本病病情凶险多变,宜“急则治其标”,急救为先,综合治疗。另外,重症肺炎病情会迅速发生变化,或多病相兼,或病邪兼挟,或邪盛正衰,出现主次证候混杂多变,给临床辨证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临证需注意证的主次变化,辨治也要随机应变。

由于中医证候信息多而繁杂,具有非线性、复杂性、高维性的特点,其结果依据专业知识尚难以得出满意的解释,有待于寻找更好的方法。同时,由于所收集到的符合文献相对偏少,这可能会造成结果与临床实际的不一致,其结果的使用尚需结合临床研究和专家意见。总之,文献研究是证候研究的基础[4],从文献中挖掘证候信息,其结果可为我们今后开展重症肺炎证候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朱文锋,张华敏.证素的基本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7-18.

[2]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等.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J].中医杂志,2006,47(7):483-485.

[3]朱文锋.中医辨证体系及“证”的规范化研究[J].天津中医,2002,19(5):1-4.

[4]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6):4-6.

腧穴热敏灸应用概况

卢圣锋,罗玲,尹海燕,余曙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针法在临床应用广泛,而灸法却处于一种逐渐萎缩的状态。近年来,腧穴热敏灸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灸法的临床运用及学科发展,现就热敏化穴位探寻、热敏化现象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热敏炎;腧穴;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9)12-2061-03

腧穴的热敏化特性的发现,使艾灸在选穴上有了新的突破;“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的提出,使艾灸有了新的量化标准,这二者的结合,给处于萎缩状态的艾灸疗法带来了一缕清风,使艾灸这种古老而有效的疗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1腧穴热敏化的探寻及现象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病痛及邻近部位、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体表特定穴部位及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部位的体表部位进行探寻,具体步骤为[1]: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回旋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3min左右);然后施行雀啄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2min左右);接着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2min左右);最后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以患者局部无灼痛感为度。如上述探查部位中均没有探查到腧穴热敏化,可再采用激发手法(即艾灸患者的神阙、关元、至阳、肾俞、足三里等强壮穴位),施灸时间约20min,以激发患者整体经气水平,然后再次探查。

在探查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灸感反应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反应,则表示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出现酸、胀、压、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2单纯用腧穴热敏灸

陈日新等[2]对107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患者体表病位附近的经穴、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物部位为中心探寻热敏穴,并施行灸疗。对照组也进行热敏穴探寻,以此证明两组患

者的穴位病理反应状态具有可比性,常规取风池、天宗、肺俞等穴,行平补平泻,留针约30min,留针过程中用TDP照射疼痛部位30min,以患者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度,出针后在疼痛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留置1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0次后统计结果。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进行评价,两组对MPS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热敏穴灸疗法显效率为86%,远大于对照组的24%。骆金英等[3]在百会、大椎、志室、命门、腰阳关等督脉穴位及阳陵泉等穴附近探寻热敏化穴,并施行灸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住院治疗康复时间最长90天,最短1天,平均50天。在治疗康复后40天运用Glasgow结局量表测评治疗康复疗效,患者均有较大程度改善。杨淑荣等[4]将1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头面部、腹部及腰背部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点,发现多数出现在迎香、大椎、肺俞、上印堂、风池、神阙、肾俞区域,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每次10mg,1次/d,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5%,对照组63.3%;3个月随访后效应评定,治疗组73.3%,药物组31.7%。徐彰怡等[5]采用随机、单盲、同期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5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在患者体表病位附近的压痛点、结节点等反应点处查找热敏点施灸,对照组也进行热敏点的查找,以风池穴、翳明穴为主穴,配合率谷、玉枕、阿是穴等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内均不允许加用其它任何措施、治疗手段和药物。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结果显示,热敏点灸法治疗枕神经痛的疗程明显短于针刺穴位法。萧惠等[6]将4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中风病,并因中风引起继发性尿潴留、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干预组23例,并进行基线分析。干预组在患者任脉的神阙至曲骨中段,膀胱经的胃俞至长强段探寻热敏穴施灸,每日1次。结查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干预组为91.3%。徐琛等[7]将60例肛肠科手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等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对照组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2mL,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3.33%。章海凤等[8]采用简单随机、单盲、同期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配到热敏化灸组、辨证穴位灸组,每组各35例。热敏化灸的治疗方法分别在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寻找热敏化腧穴;对照组取关元、三阴交(双),寒湿凝滞加灸水道(双)温经止痛,气血瘀滞加灸太冲(双)调气活血,气血不足加灸脾俞(双)益气养血止痛。每日1次。两组病人均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5天,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期内不允许加用其他治疗本病的相关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90.92%、37.51%。杨淑荣等[9]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西药组。艾灸组采用在头面部、腹部及腰背部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点实施灸疗,多数出现在迎香、大椎、肺俞、上印堂、风池、神阙、肾俞区域,每天1次;西药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每次10mg,每天1次。疗程均为10天。结果显示,艾灸组总有效率与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分为为85.0%、86.3%,西药组分别为63.3%、50.0%。王万春等[10]选择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腧穴热敏化艾灸组,热敏化多出现在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命门、会阴等腧穴处;对照组口服泌尿灵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两组均治疗30天。临床疗效及治疗后NIH-CP-SI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治愈显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3.33%。孔维民等[11]用热敏灸治疗慢性结肠炎36例,热敏穴多出现在下脘、神阙、气海、关元、肾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附近,行接力灸,直至感传达到腹部,最后将四根艾条分别固定于两侧足三里一腹部或三阴交一腹部,行温和悬灸至感传消失即可。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7%。喻淑珍等[12]将68例跟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病位附近的经穴、压痛点、皮下斑点及硬结等反应物部位为中心寻热敏点施灸;对照组采用循经点灸疗法:取太溪、昆仑、三阴交、悬钟及阿是穴,每天2 3穴,施温和灸,以穴位皮肤潮红为度。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痊愈29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13例,总有效率为90.6%。康明非等[13]将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点灸治疗组21例和辨证穴位灸对照组19例,治疗组以患者病位附近的经穴、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物部位为中心探寻并施灸;对照组取内外膝眼、梁丘、血海等穴,并加局部艾灸。每天1次。治疗20天后,采用国际公认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病人在每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疼痛、步行、关节屈曲动度、不稳定感、肿胀、上下楼梯和绞锁进行计分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热敏点灸组显愈率明显高于辨证穴位灸组。樊莉等[14]将87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局部选取患者腰部附近的经穴、痛点和压痛点、皮下硬结、条索状物处等反应物部位,远端选位集中在下肢阳经穴位为主探寻热敏点施灸;电针组取腰椎旁有压痛的夹脊穴、肾俞、阿是穴等,以疏密波为主,频率15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周六、日除外,总共治疗10次,对比观察二组腰痛改善情况。结果显法:热敏灸组45例共治愈23例;电针组42例,治愈11例。

3腧穴热敏灸配合其它疗法

蒋贵林等[15]选取患者子宫穴及周围痛点和压痛点等反应物部位,远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附近寻热敏点施灸,同时配合中药归肾丸,治疗32例卵巢早衰患者;以回顾性调查激素治疗半年的卵巢早衰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每天口服乙烯雌酚1mg,共21天,后10天每天加用安宫黄体酮10mg,连续服用6个月。以FSH、LH、E2水平和临床症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归肾丸合热敏灸治疗组32例,治疗后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50%;雌孕激素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