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自学导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观看化学教学视频,进一步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并学习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可以阅读化学案例分析,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访问化学学科网站,查阅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教学课件,扩展知识面。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计算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解度积。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实例讲解、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2.难点: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及其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实验、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掌握计算方法。
-查阅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作业反馈:
-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进行批改,指出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和观察分析的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沉淀溶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达式2. 溶解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沉淀溶解实验及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沉淀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
Mg2+ (aq) +2OH- (aq)
沉淀溶解平衡和 注意、注明状态 化学平衡、电离 练:书写碳酸钙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平衡一样,符合 逆、动、等、定、变 平衡的基本特征、 3)特征: 满足平衡的变化 基本规律。
练一练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B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与溶解 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该沉淀 物,将促进溶解
可溶
10
易溶
(Sg/100g水)
PbI2在水中溶解平衡
尽管PbI2固体难溶于水, 但仍有部分Pb2+和 I-
Pb2+ l-
溶解
PbI2s)
Pb2+
沉淀
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 同时进入溶液的Pb2+和 I-又会在固体表面沉淀 下来,当这两个过程速 率相等时, Pb2+和 I的沉淀与PbI2固体的溶 解达到平衡状态即达到 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PbI2固体在水中的沉淀 aq) + 2l (aq) 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第一课时)
一、了解难溶电 解质在水中的溶 解情况。 二、正确理解和 掌握溶度积KSP 的概念和性质。
三、能运用平衡 移动原理分析、 解决沉淀的溶解 和生成的问题。
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电解质称为难 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 会等于0 ,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难溶
微溶
0.01 1
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 概念: 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
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的次方的 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 度积,用Ksp表示。
导学案-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一考点精要:1•沉淀溶解平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速率和离子 __________ 的速率相等,固体的质量和各离子的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 时,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它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符合化学平衡的特征(“逆” 、“动”、“等”、“定”、“变”)。
[来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溶液中溶质离子用(aq)标明状态,并用“—- ”连接。
如:Ag2S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内因(主要因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次要因素):遵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①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但升温Ca(OH》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 o②浓度:加水,平衡向 ____________ 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与溶解平衡相同的离子,平衡向 _________ 方向移动,溶解度_______ o 2•溶度积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1)定义: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其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幕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 ______________ ,简称溶度积,通常用符号K sp表示。
对于难溶电解质AB n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A m B n(s) ——mA C(aq)+nB m_(aq)的溶度积表达式为心= _______________ 。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
《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第1课时)
高二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标要求】
1、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是可逆的;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掌握沉淀生成、溶解的应用。
【难点重点】
1、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2、沉淀的转化
【新课导学】
临城崆山白云洞龋齿
探究实验一
Ⅰ观察饱和食盐水,与氯化钠溶液进行比较?
Ⅱ将浓盐酸注入澄清的饱和食盐水中,观察现象?
【讨论】发生该变化的原因?
探究实验二
Ⅰ
Ⅱ
Ⅲ
根据以下资料讨论: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
2、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
3、你如何理解溶解性表中的“溶”与“不溶”?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概念:
2.特征:
3.影响因素:。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溶解度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沉淀的与溶解过程。
2. 评价策略: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1、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写出*化银、*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新课学习】板块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探究】1、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我们曾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
如*化银、硫*钡就属于难溶物。
那么,它们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2、请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少量agcl(难溶于水)固体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2)取上层清液2ml,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3、请分析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整理]一、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2、特点:【巩固练习】:分别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和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baso4caco3【交流与讨论】根据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讨论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1、内因(决定因素):讨论:对于平衡agcl(s)ag+(aq)+cl-(aq)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2、外因:板块二、溶度积常数【交流与讨论】写出*化银、*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归纳整理】二、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1、定义2、表达式:3、意义:4、特点:【当堂巩固】:1、写出难溶物baco3、ag2cro4、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和溶度积的表达式。
2、将足量agcl分别溶于下列试剂中形成agcl饱和溶液①水中②10ml0.1mol/lnacl溶液③5ml0.1mol/l的mgcl2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与讨论】5、溶度积的应用:a、已知溶度积求离子浓度:例1: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度积为7.1x10-9,求饱和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在c(i-)=0.1mol/l的溶液中,pb2+的浓度最大可达到多少?b、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例2:已知298k时mg(oh)2的ksp=5.61×10-12,求其溶解度s(设溶液密度为1g/l)。
3.4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沉淀形成的美景图片,如泉华、钟乳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溶度积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分析。
4.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溶解和沉淀的概念,对溶解度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对溶度积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科学思维,认识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溶度积的概念及其表达式。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分析。4.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实例。
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理解。2. 溶度积的计算及应用。3. 实际问题中沉淀溶解平衡的运用。
解决办法:1. 通过动画演示和模型实验,形象地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2.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溶度积的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溶度积概念的理解。3. 设计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1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学习目标: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及课堂展示阅读课本P77-78,完成右边相应的内容一.电解质在水中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范围0~0.01 0.01~1 1~10 10~+∞二.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的速率和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难溶物质的溶解平衡。
如:AgCl(s)Ag+(aq)+Cl-(aq)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③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2.特点:①逆——可逆过程②等——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③动——动态平衡④定——平衡状态时,固体质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⑤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的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此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符号为。
2.表达式:对于A m B n(s)m A n+(aq)+n B m-(aq),K sp=。
(浓度均为平衡浓度)例如:AgCl(s)Ag+(aq)+Cl-(aq) K sp=。
3.影响ksp因素:只与有关,与沉淀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无关。
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①温度:溶解平衡一般是的,温度升高平衡,K sp,但Ca(OH)2相反。
②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的方向移动(溶解的溶解质增多),但K SP ,溶解度S 不变③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与体系中相同的离子,平衡向的方向移动,但K SP,溶解度S 减小;如:AgCl 中加入KCl(S),则c(Ag+)减小、c(Cl—)增大,此时c(Ag+)≠c(Cl—)④向体系中加入能与体系中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电解质或气体的离子,则平衡向的方向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4页word文档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剖析(一)教材剖析苏教版本节教材知识建构线路:■ 这个建构线路体现了由理论到运用主线。
在理论部分有两个要点,一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建立沉淀与溶解是可逆过程观点;二是通过类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构建沉淀溶解平衡概念。
教材编写体现以下四个特点:①充分考虑学生认识能力。
②特别注意生产、生活与实验情境创设。
本节生活情境美丽溶洞、误食钡盐中毒救治、氟化物防治龋齿等体现了本节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而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知识,则被全部置于生产生活情境之中。
③注意运用直观方式说明问题。
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是可逆过程”建构时,采用了直观描述微观图景方法;在“形成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概念”时,采用相关化学平衡知识类比迁移这种比较直观建构方法。
④能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二个活动与剖析、三个交流与讨论,涵盖了上述知识建构线路中全部环节。
(二)学生情况剖析学生此前深入地学过物质溶解与化学平衡,也经历过将化学平衡知识迁移运用于电离与盐类水解,这些为学生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奠定了知识与方法层面基础。
但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沉淀与溶解问题仍有错误认识。
具体为:①沉淀与溶解是两个对立统一现象,在学生那里却常常是割裂。
②生成沉淀复分解反应因其反应迅速、现象明显、反应灵敏,常使学生形成单向反应错觉,妨碍了其为可逆反应建构。
③习惯上将沉淀物看作不溶物前概念,对沉淀在水中有微少溶解认同有强干扰。
二、设计思路要进行追求科学本质剖析,就要关注科学中观点与证据,即观点产生过程要被追问,获取证据实验要经历紧扣目标思路层面构想,这些在下面学习过程设计中将被显性化。
第1课时从帮助学生产生“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是否存在着沉淀溶解可逆过程”核心问题开始,到用反证法设计实证方案并实施实证,证实该核心问题结束。
第2课时内容是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第1节课核心问题是:难溶物在水中真存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可逆过程吗?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过程:三、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难溶物亦溶,难溶物在水中真存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可逆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选修1(新课标】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一、教学目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溶度积常数的含义,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并能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二、教学重难点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三、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温故知新】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
那么难溶的物质在水中是否完全不溶呢?【新知讲解】【实验探究】1.将少量碘化铅(PbI2,难溶于水)固体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
2.从烧杯中取2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现象及结论】现象:上层清液中生成黄色沉淀。
结论:上层清液中含有I-,部分PbI2溶于水。
虽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但在水中仍有极少量的溶解。
【微观分析】尽管PbI2溶解度很小,但仍有部分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而进入溶液的Pb2+和I-又会部分结合形成固体沉积下来。
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Pb2+和I-的沉积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不再增大,PbI2固体的量不再减少,得到PbI 2的饱和溶液。
PbI 2(s) ⇌Pb 2+ + 2I -(一)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的速率和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表达式 PbI 2(s)Pb 2++ 2I - AgCl(s)Ag ++ Cl - M m A n (s)m M n ++ n A m -注意:(1)在沉淀后的括号内标注状态“s”;(2)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电解质中相应离子的个数比; (3)用“”连接。
3.特征沉淀溶解平衡具有其他平衡的的平衡特征。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 导学案
难点:Ksp与溶解度之间的相关判断。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结合课本P61-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是否存在溶解度为0的物质?(2)解释“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溶解度的定义及溶解性的划分标准,能够指出其影响因素并由表3-4比较常见物
质的溶解度大小;
2.学生结合P62页描述AgCl沉淀溶解平衡建立过程及达到平衡的特征,判断外界因素改变
时各离子浓度的变化;
3.学生结合P65页科学视野,能够正确书写AgCl、Ag2CrO4的Ksp的表达式,说出其影响因素,并利用Ksp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3)勾画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及标志。
(4)AgCl(悬浊液即存在AgCl固体)中存在的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改变下列条件分析下列各量的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C(Ag+)
C(Cl-)
溶解的AgCl质量
Ksp
溶解度
升温
加水
加AgNO3
加稀盐酸
加Na2S
(2)由Ksp及溶解度的定义及表达式完成下列问题:
(已知25℃时,Ksp[AgCl]=1×10-10,可认为稀溶液的密度为1g/cm3,即1L溶液的质量为1kg)
则:①AgCl饱和溶液中C(Ag+)、C(Cl-)分别为?
②1L溶液中溶解的AgCl的质量为?
③t℃时,Ca(OH)2溶解度为0.74g,则Ksp为?
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
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目标要求] 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2.溶解平衡的建立以AgCl溶解为例: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如AgCl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s) Cl-(aq)+Ag+(aq)。
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 g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二、溶度积1.表达式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MmAn(s)�鸠�mMn+(aq)+nAm-(aq)Ksp=[c(Mn+)]m•[c(Am-)]n。
2.意义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3.规则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c知识点一沉淀的溶解平衡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平衡后不再进行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答案 C解析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一般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使溶解平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减小。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应用举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性第二章:溶解度与溶度积2.1 教学目标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第三章: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掌握沉淀溶解的原理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2 教学内容沉淀的形成过程及机理沉淀溶解的原理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沉淀溶解的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操作6.1 教学目标学会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理解实验结果与沉淀溶解平衡原理之间的联系6.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6.3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操作,讲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图解法7.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图解法表示沉淀溶解平衡掌握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理解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7.2 教学内容图解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讲解图解法的原理和表示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图解法和代数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沉淀溶解平衡问题掌握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8.2 教学内容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价值8.3 教学方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方法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的拓展与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兴趣10.2 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的建议10.3 教学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学习效果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这部分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和预期效果,是整个教案的指导思想。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CuSO4 晶体的实验图片和PbI2 的实验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到难溶电解质也会部分溶于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和析出两个过程,二者会达到平衡状态,同时培养学生的微观分析和宏观辨识能力;2.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平衡知识,帮助学生尽快将沉淀溶解平衡纳入到已有的平衡体系,学会用平衡理论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平衡思想。
3.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会根据溶度积常数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Q 与Ksp 的比较,会从平衡移动的视角对沉淀的溶解和生成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知识迁移能力;4.通过小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通过对实际生产生活中和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建立、溶度积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参.教学过程0.1mol/L 的KI 溶液,得到PbI2 黄色沉淀;上清液中滴加0.1mol/L 的AgNO3 溶液,得到AgI 黄色沉淀。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难溶电解质也会部分溶于水,难溶电解质也会存在溶解平衡,得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当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的速率和溶液中Pb2+和I-形成固体沉积下来的速率相等时,PbI2 固体的量不再减小,得到PbI2 饱和溶液。
我们把这种平衡状态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写出PbI2 的沉淀溶解平衡表示方法:PbI2(s)⇌Pb2+(aq)+2I-(aq) ,并与其电离方程式相对比,便于学生区分,之后学生类比写出BaSO4 和Mg(OH)2 的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找位学生来黑板上写,教师订正答案。
弐.迁移应用【框架归属】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平衡体系:化对比分析,强化记忆,及时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
通过回顾已有的平衡知识,有助于学生将沉淀溶解平衡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写的BaSO4 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分析如何根据BaSO4 的Ksp 计算BaSO4 的溶质浓通过具体数度,之后学生类比计算Mg(OH)2 的溶质溶度,找位同学据,学生自来黑板上计算,之后教师带领同学订正答案。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二选择性必修-§ 3-4-1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移动规律,理解沉淀溶解平衡体系的微观过程;2. 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能够在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进行换算;3. 学会通过Q与Ksp的定量关系判断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与溶解。
环节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教师引导】以学生熟悉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反应为切入点,引出沉淀溶解平衡的两个引入问题。
【提问】①BaSO4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②如果上述两种溶液中BaCl2和Na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且充分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离子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是否还有Ba2+和SO42-?【复习】溶解度的概念以及物质溶解性的分类。
再结合硫酸钡阐述溶解度和饱和溶液。
【引导】向硫酸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硫酸钡固体,就得到了其过饱和溶液,在过饱和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微观过程呢?【学生活动】火眼金睛看悬浊液【过渡】硫酸钡悬浊液中,既存在BaSO4固体,又存在Ba2+和SO42-,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微观过程?【硫酸钡悬浊液】通过对氯化钠溶解过程的回忆,迁移到硫酸钡这种难溶电解质,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硫酸钡悬浊液中也存在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引导】类比氯化钠,在硫酸钡悬浊液中,同时存在钡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硫酸钡固体,也就是沉淀和溶解两个过程同时发生,从而引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聆听思考复习,回顾聆听思考,书写聆听聆听,思考思考教学环节一:认识沉淀溶解平衡【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再以氯化银为例阐明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引导】归纳沉淀溶解平特征。
并指出化学上对离子完全沉淀的规定。
【实验探究】通过碳酸钙溶于水电导率变化的实验,再次巩固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播放实验录像】实验的意图来源于教参,在保持碳酸钙固体有剩余的情况下,观察碳酸钙固体从溶解到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学生在整个动态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的过程以及最终移动的结果。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的内容。
学生在第二章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章中学习过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以及盐类的水解,学生了解离子在水溶液中具有丰富性,本节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重要载体,是对平衡体系的拓展延伸和丰富完善。
课本从沉淀生成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利用常见沉淀AgCl的生成举例,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是否还存在Ag+和Cl,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形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很小,但在水中并不是绝对不溶”的观念。
再从固体溶解和沉淀生成两个角度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一定温度下,AgCl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AgCl和Ag2S的沉淀溶解平衡,介绍溶度积常数(Ksp)及其表达式,以及如何根据某温度下Ksp与溶液中离子积(Q)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或溶解情况,为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之后对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有了较深的认识,随着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理性思维趋于成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但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比较抽象,学生不习惯从微观的角度去考虑。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强化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理解外界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建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会由此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并因此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通过类比可溶电解质的溶解结晶过程,认识难溶电解质中也存在溶解结晶的过成,并体会此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能多角度、动态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发展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Q >K sp,溶液中有沉淀析出;Q =K 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 <K sp,溶液中无沉淀析出。
3、1 mL 0.012 mol/L NaCl溶液与1 mL 0.010 mol/L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Ag+的浓度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一般情况,当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mol/L时,化学上通常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就进行完全了。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请思考如何使沉淀反应完成后,溶液中的Ag+浓度能够尽量小?你能想出几种办法?【分析】根据溶度积的计算式,使c(Ag+)变小的方法是:第一种,保持K sp不变,增大c(Cl-),具体方法可以增大加入NaCl溶液的浓度。
第二种,保持氯离子浓度不变,使K sp变小。
使AgCl的K sp变小的一种具体方法可以降低温度。
第三种,选择生成K sp更小的物质。
可以用含硫化合物沉淀Ag+。
(Ag2S的K sp为6.3×10-50)【算一算】用Na2S溶液沉淀AgNO3溶液中的Ag+,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溶液中的S2-的浓度为1.0×10-4 mol/L,此时剩余溶液中Ag+的浓度为多少?( 25 ℃)用同样的计算方法,用SO42-沉淀Ag+,如果反应后剩余溶液中的SO42-浓度是0.1 mol/L,经计算,剩余Ag+的浓度约为0.01 mol/L。
达不到沉淀完全的标准。
【想一想】用Cl-、S2-除去水中Ag+,各有什么优缺点?除了沉淀法,除去废水中Ag+的方法还有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将含杂质的氯化铵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可使 Fe3+生成 Fe(OH)3沉淀而除去。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加氨水的优点有哪些?若使Fe3+沉淀完全需要调节pH至少为多少?【分析】除去氯化铵中的氯化铁,可以将Fe3+转化为沉淀,与氯化铵溶液分离。
查阅教科书122页表格,25 ℃难溶电解质Fe(OH)3 的K sp=2.8×10-39。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第4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2.了解并学会用溶度积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活动一:取一根镁条用砂纸打磨直到光亮,放入试管中,滴入5mL蒸馏水,再滴加2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再将溶液加热煮沸,观察颜色变化?没有加热前,溶液为色,加热煮沸后溶液为色。
原因:镁与冷水,溶液中不存在,离子浓度很小。
镁与沸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酚酞变红,表明离子浓度增大,证明溶解度很小的还是能溶解于水中并发生电离。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实验测得20℃Mg(OH)2的溶解度为6.9×10—4g,则此时Mg(OH)2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OH—物质的量浓度为。
练习:请根据课本77页表33,分别计算20℃时AgCl饱和溶液中Ag+物质的量浓度和Fe(OH)3饱和溶液中OH—物质的量浓度。
结论:溶解度小于0.01g 称为难溶或不溶,通过计算溶解度为3×10—9g 的Fe(OH)3在水中也能溶解一小部分,可见难溶或不溶是 ,溶解后电解质还发生电离,Fe(OH)3电离方程式为活动二:向2mL 0.1mol/L NaCl 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试管静置几分钟。
(1) 取出上层清液1mL 置于另一支试管中,你认为该溶液存在哪些离子?(2) 向(1)中试管里滴入0.1mol/LKI 溶液,产生黄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证明(1)中溶液存在 离子,也证明难溶是 的。
活动三: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1.在一定温度下,当 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 溶于水有AgCl(s) 溶解沉淀Ag +(aq)+Cl -(aq)。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动态平衡,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不等于0。
——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
——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
——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市一中高二化学自学导学案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会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知道溶度积的意义,建立根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大小关系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思维模型。
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沉淀溶解平衡(1)实验探究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①若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浓的KI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沉淀的速率等于的速率,固体的质量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3)表示方法PbI 2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PbI2(s)Pb2+(aq)+2I-(aq)。
(4)特征2.影响因素(1)实例分析已知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ΔH>0,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条件改变移动方向[Mg2+][OH-]加水升温加MgCl2(s)加盐酸加NaOH(s)(2)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①温度:升高温度,多数溶解平衡向方向移动;少数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②浓度:加水稀释,溶解平衡向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中相同的离子,平衡向方向移动。
④反应离子:加入可与难溶电解质溶解所得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溶解平衡向方向移动。
(1)易溶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不饱和溶液中不存在溶解平衡。
(2)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除内因外,主要涉及温度、浓度(包括稀释、加入同种离子)等。
例1下列关于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的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同时在不断进行,且速率相等B.等物质的量的AgNO3和NaCl溶于水后,溶液中不存在Ag+和Cl-C.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说明AgCl没有完全电离,AgCl是弱电解质思维启迪——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与其电离平衡的区别(1)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表示已溶溶质的离子与未溶溶质之间的平衡,是可逆过程,表达式需要注明状态,如Al(OH)3(s)Al3+(aq)+3OH-(aq)。
(2)电离平衡是溶解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的平衡状态。
(3)难溶强电解质的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如BaSO4===Ba2++SO2-4;难溶弱电解质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如Al(OH)3Al3++3OH-。
例2Mg(OH)2固体在水中存在下列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欲减少Mg(OH)2固体的量,可以加入少量的()A.NaOH固体B.NaCl固体C.NaHSO4固体D.MgSO4固体思维启迪——难溶电解质在同离子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相同温度下,Mg(OH)2在MgCl2溶液或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二、溶度积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沉淀达到溶解平衡后的溶液为溶液,其离子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为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用K sp表示。
2.表达式A mB n(s)m A n+(aq)+n B m-(aq) K sp=[A n+]m_[B m-]n。
如Fe(OH)3的K sp=[Fe3+][OH-]3。
3.意义K sp的大小反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1)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电解质,其溶解能力。
(2)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电解质,其溶解能力比溶度积大的溶解能力小。
4.应用——沉淀生成与溶解的判断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的浓度商Q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1)Q>K sp,溶液过饱和,有析出,直至溶液,达到新的平衡。
(2)Q=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
(3)Q<K sp,溶液未饱和,无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直至溶液。
5.影响因素溶度积K sp值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1)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2)若用溶度积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判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对于同类型物质(如AB、A2B、AB2等),可直接用溶度积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K sp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②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质,K sp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而应通过计算将K sp转化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确定溶解能力的强弱。
例3已知25 ℃时,AgCl的溶度积K sp=1.8×10-10 mol2·L-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值变大B.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Ag+]=[Cl-]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Cl-]=K sp时,此溶液中必有AgCl沉淀析出D.K sp(AgI)<K sp(AgCl),所以S(AgI)<S(AgCl)思维启迪——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较方法(1)相同类型物质,K sp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能力越强。
(2)不同类型物质,K sp数值差别较大时,K sp数值越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弱。
(3)不同类型的物质,K sp数值差别较小时,不能用K sp直接作为判断的依据,如AgCl的K sp 为1.8×10-10 mol2·L-2,Mg(OH)2的K sp为1.8×10-11 mol3·L-3,虽然Mg(OH)2的K sp更小,但Mg(OH)2的溶解能力大于AgCl的溶解能力。
例4(2018·吉林二中高二月考)Cu(OH)2在水中存在着如下沉淀溶解平衡:Cu(OH)2(s)Cu2+(aq)+2OH-(aq),在常温下,K sp=2×10-20 mol3·L-3。
某CuSO4溶液中,[Cu2+]=0.02 mol·L -1,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需要向CuSO4溶液加入碱来调节pH,使溶液的pH大于()A.2 B.3 C.4 D.5溶度积的应用(1)比较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①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 sp越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②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 sp差距不大时K sp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
如25 ℃时,K sp(AgCl)=1.8×10-10mol2·L-2,K sp[Mg(OH)2]=1.8×10-11mol3·L-3,虽然Mg(OH)2的K sp 较小,但不能认为Mg(OH)2比AgCl更难溶。
(2)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如已知25 ℃时,K sp(AgCl)=1.8×10-10 mol2·L-2,可根据K sp(AgCl)=[Ag+][Cl-]=1.8×10-10 mol2·L-2计算AgCl饱和溶液中的[Ag+]或[Cl-]。
(3)判断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比较溶度积K 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商Q的相对大小。
①Q>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②Q=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③Q<K sp,溶液未饱和。
注意(1)浓度商Q与溶度积K sp的表达式相同,但意义不同。
Q表达式中离子浓度是任意时刻的,所以其数值不定;但对某一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K sp为定值。
(2)K sp与物质的量浓度无关;与温度有关。
1.(2018·北师大附中检测)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2.下列物质中,溶解度不随pH值变化的是()A.AgCl B.CaCO3C.Fe(OH)3D.Mg(OH)23.(2016·海南,5)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A.[CO2-3] B.[Mg2+]C.[H+] D.K sp(MgCO3)4.室温下,氢氧化钙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向其中加入以下物质,恢复到室温,Ca(OH)2固体减少的是()A.CH3COONa B.AlCl3C.NaOH D.CaCl25.(2018·河北邯郸质检)常温下,K sp(PbI2)=8.5×10-9mol3·L-3。
取适量黄色PbI2粉末溶于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浊液,过滤。
在滤液中加入少量KI,测得[I-]=1.0×10-2 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sp(PbI2)减小B.溶液中[I-]减小C.产生黄色沉淀D.溶液中[Pb2+]=8.5×10-7 mol·L-16.(1)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2-7和CrO2-4,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损害,必须进行处理。
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 -(aq),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 sp=10-32 mol4·L-4,要使[Cr3+]降低为10-5 mol·L-1,溶液的pH应调至________。
(2)常温下,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u2+]=______ mol·L-1(K sp[Cu(OH)2]=2.2×10-20 mol3·L-3)。
若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 mol·L-1。
【答案】(1)实验探究 ①上层清液中出现黄色沉淀。
②原上层清液中含有Pb 2+,PbI 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2)概念 溶解成离子 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 保持不变 2.影响因素条件改变 移动方向 [Mg 2+] [OH -] 加水 正向移动 不变 不变 升温 正向移动 增大 增大 加MgCl 2(s) 逆向移动 增大 减小 加盐酸 正向移动 增大 减小 加NaOH(s)逆向移动减小增大(2)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①温度:溶解 ②浓度:溶解 ③同离子:生成沉淀 ④反应离子: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