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1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来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那下面我将从这六个部分来加以分析和说明。首先看本次说课的第一个部分说课程标准。
一、说课程标准
新课标中对《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课的要求是:运用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过渡)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作为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要通读教材。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教材,我发现:节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水循环作为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运动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与第二章大气运动和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全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另外,本节课作为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讲述的主要知识又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学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过渡)根据上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②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③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类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方法。
②通过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其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
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②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相互转化。
(过渡) 确立了教学目标,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三)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能运用抽象的、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我把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确立为重点。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一内容,考虑到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我把它确立为难点。
(过渡)那么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下面,说第三部分教法学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三个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交流合作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
习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和学法都具备了,如何把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阐明本次说课的重点部分——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我将采用五步走的战略。分别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总结、练习巩固、作业布置。
1.导入新课
首先,导入新课。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好的导入无疑能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展示梅江的图片,从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理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梅江的水是不是从天上来?梅江的水流到海洋后会不会流回来?来引入主题。这有利于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
2.讲授新课
然后,是新课的讲授,本节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点“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首先是“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所以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回答问题比赛的形式来进行,问题设置如下:1.地球上,水以哪几种形态存在?它们的分布特点和数量特征分别是?2.地球上,水在空间分布上有哪几种类型?陆地水包括哪些?3.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大?淡水主体是?(提醒学生,自然界中水的总量很大,但人类能够直接利用淡水的所占比重极小。要有节水意识。)4.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后,我将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表格来总结、分析、讲解。使学生所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紧接着抛出问题:学习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那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本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思考读图思考,并小组派代表回答。点拨:1、在思考第1小题(河流的补给形式)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图中具体涉及到哪些水体。(减小思考难度,同时培养学生在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讲解完这道题,我会引出导入新课的第一个问题“梅江的水是不是从天上来?”(重点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2、学生回答完第二小题(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后,板画补充:河水与潜水相互补示意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陆地上的
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接着,来到本节课重点内容:水循环的过程。概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先让学生从课本找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由我来解释水循环的概念。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后,我会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找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水循环的类型,我会让学生先通读相关内容,接着我会结合板图,具体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类型及其发生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跟着我一起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讲解完每一个类型,我将播放简单动画,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水循环的发生过程。讲解完水循环的过程,我将引出导入新课的第二个问题“梅江的水流到海洋后,会不会流回来?”(重点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后,来的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水循环的意义。由于这部分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我将通过展示四类图片,每一类图片得出一个水循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3.课后总结
那学到这里,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内容就全部学完了。但还不够完美,因为学习知识不仅仅只是学,还要善于总结。因此最后,我将采用结构式总结,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加系统化。
4.练习巩固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知识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我惊喜挑选了几道与本节重难点相关的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5.作业布置
当然区区几道练习题,还不足以让学生完全展现自我,因此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大展身手,体验成功。
(过渡) 以上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离不开板书设计,下面说板书设计。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简洁明了,并结合板图,图文并茂,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过渡)上完一节课,必然有优点与不足。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