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通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用力呼吸:① 当机体活动或劳动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这称为用力 呼吸或深呼吸。② 用力呼吸的产生:与平静呼吸不同,用力吸气时,除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加强外,其他辅助吸气肌如胸锁乳突肌、胸大肌 等也参加收缩,使胸廓更扩大,从而加强吸气动作,用力呼气时,不仅吸气 肌舒张,而且还有呼气肌如肋间内肌、腹肌参加收缩,使胸廓更加缩小, 从而加强呼气。③ 用力呼吸的特点:吸气和呼气运动都是主动的。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由呼吸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胸 廓扩大和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通常所说的 “呼吸”是指呼吸运动。
• (1)呼吸运动的过程。 • 平静呼吸:① 平静呼吸是指人体在安静时和缓均匀的呼吸运动。② 平
静呼吸的产生: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 外肌收缩,使胸骨和肋骨上举,导致胸廓左右前后径也增大,由于胸廓的 扩大,肺随着扩张而容积增大,使肺内压下降,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空 气进入肺,产生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和胸骨借重 力作用回复原位,膈肌也被腹腔器官推回原先的穹窿位置,因此胸腔缩 小,肺也回缩,肺内压增高,当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肺内气体顺气压差出 肺,产生呼气运动。③ 平静呼吸的特点:吸气动作是主动的,呼气动作 则是被动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2.肺内压。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而言。肺与外界空气借气道而相 互交通,故肺泡内压力应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如大气压是760mmHg, 肺泡内压力也应为760mmHg。但在呼吸运动的周期中,气体之所以能 进出肺泡,是因为肺泡与外界空气间先出现一定的压力差,气体从压力 高处流向压力低处。吸气之初,肺随胸廓扩张而增大了容积,肺内压力 随之下降而低于大气压,空气即从外界流入肺泡,到吸气末期,进入的空 气已充填了扩大的肺容积,于是肺泡内的压力又恢复到与大气压相等 。呼气时,肺泡中压力的变化呈现相反变化,即呼气之初,肺内压因胸廓 缩小而增高,肺泡气即向压力较低的外界流出,在呼气之末,肺内压又与 大气压相等(图5-2)。
• 人工呼吸:由于溺水、触电、麻醉过深、气中毒等原因呼吸突然停止 而仍有心搏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抢救。人工呼吸即用人工方法使 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相交替运动。
• (3)呼吸周期和呼吸频率。① 呼吸周期:一次呼吸运动称为一个呼吸周 期。② 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运动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正常成人的 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小儿较快,老人偏慢,活动和激动时快。在每 一个呼吸周期中,除肺内压变化外,同时伴有胸内压、肺通气阻力、肺 容量等的变化。而用力呼吸时,其频率、节律和深度则随机体功能状 态而异。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通气 •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肺通气是指气体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呼吸道不仅是气体出入的管 道,而且对吸入气体还具有调节温度和湿润以及过滤、清洁的作用,同 时还可引起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通气功 能是由肺通气动力克服肺通气阻力后实现的。肺通气动力是由胸廓节 律性的呼吸运动而产生的,肺通气阻力是由胸廓和肺的回位力(回缩力) 以及气体流经呼吸道产生的。
• 一、肺通气的原理
• (一) 肺通气的动力 •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而呼吸运动时的肺内压变化所,造成的肺
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扩张时,肺 泡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经呼吸道从外界流入肺脏;当肺缩小时,肺内压 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体外。但肺本身并不能自行张缩,而要靠胸 廓的张缩来带动。而胸廓的张缩又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的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3)胸内负压的形成。胸内负压的形成与肺处于静止状态时(即呼吸处 于静止状态),作用于胸膜内层表面的两种压力有关:① 肺内的压力,它 与大气压相等,这种压力迫使肺泡扩张;② 肺组织被动扩张而产生的弹 性回缩力,力的作用方向与肺内压相反(图5-3),使肺泡缩小。因此胸膜 腔内压力实际反映了这两种作用力的关系,即
• 胸膜腔内压= 肺内压- 肺回缩力。(5.1) • 在吸气末期或呼气末期,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 • 胸膜腔内压= 大气压- 肺回缩力(5.2) • 假设大气压值为0,则 •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5.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Fra Baidu bibliotek节 肺通气
• (4)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 维持肺扩张状态,使其不致因肺回缩力而 萎缩。在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有利于肺扩张;呼气时则有利于肺回缩 。如果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或注入空气,造成两层胸膜分离,并使其中压 力提高到与肺泡内压力相等,肺叶将因自身的弹性回缩力而塌陷,此时 尽管呼吸运动仍能进行,但肺叶却已失去扩张的可能。② 减低心房、 腔静脉及胸导管内的压力,有利于心房的充盈和静脉血与淋巴液的回 流。因此,气胸时,不但肺通气功能受到影响,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也将受 阻,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3.胸膜腔内压。 • (1)胸膜腔及胸内压。在肺和胸廓之间存在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即胸膜腔。胸膜腔扩张的肺及心脏、大血管、食管等所充盈,并不存 在任何空间,故胸内压实际是针对胸膜腔内的压力而言。胸膜腔的内 壁是胸膜脏层,紧贴在肺的表面,外壁是胸膜壁层,与胸壁内侧面相贴。 胸膜腔本身其实也不是一个真实的空间,而被少量浆液把两层胸膜粘 附在一起,这一薄层液体不仅起着滑润作用,还可减少呼吸运动时两层 胸膜间的摩擦,并由于分子的吸附作用,两层胸膜互相贴紧,不易因胸廓 的增大或肺的缩小而分开,故在呼吸时,胸膜腔的容积并无增减,改变的 只是胸膜腔内的压力。 • (2)胸内压的数值。在呼吸过程中,胸内压都较大气压低,故习惯上常称 之为胸内负压。胸内压在平静呼气末期为-3~-5mmHg,而在吸气末期 则更低,为-5~-10mmHg。
• (2)呼吸运动的形式。 • 胸式呼吸:肋间肌活动可引起肋骨和胸骨的运动,表现为胸壁的起伏。
这种以肋间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 腹式呼吸:膈肌的升降可造成腹壁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
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正常成人为混合型呼吸;但在妊娠或有腹水、腹腔肿瘤等疾患,膈肌活 动受限制时,可呈胸式呼吸;而胸膜炎、胸腔积液等患者,由于疼痛使肋 间肌活动减弱,可呈腹式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