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制度

合集下载

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是企业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原材料质量进行评估的标准化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的重要性、实施的主要目的以及实施细节。

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的重要性原材料作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非常重要。

该制度能够:1.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合格的原材料是产品质量的基础,通过检验,能够尽早发现不合格原材料,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降低生产成本:发现不合格原材料,及时退货或更换,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3.提高生产效率:合格原材料能够保障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不必要的停机维修,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的主要目的为了保障原材料的质量,企业找到完善的检验制度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必要的。

实施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1.确保原材料符合企业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2.保障原材料的安全性。

3.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法规要求。

实施细节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原材料样品的采集与保管1.样品采集应随机、互相独立,依据采样计划制定采样过程,采样点和样品数量。

2.样品保管地点应符合标准和法规规定,第三方实验室或者企业自身实验室应符合实验条件、环境条件和保管条件。

检验项目及检验标准1.企业应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及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制定适用的原材料检验标准。

2.要依据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未检验项目不得上线。

检验结果的处理1.检验结果应记录并存档,负责记录的人员应依据质量手册要求进行记录和存档。

2.如果原材料不符合标准,应及时进行原材料不良品处置,采取返货,更换和退货等方法进行处置。

总结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是保障企业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完备的检验制度可以保护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所包含的原材料,它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也可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

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

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目标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流程- 检验标准和方法- 检验记录和报告的管理- 异常处理和追溯机制检验流程1. 采购申请:根据需要向采购部门提交原材料采购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规格和数量要求。

2. 供应商评估: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其具备可靠的原材料供应能力和质量保证措施。

3. 样品采集:采购部门从供应商处采集原材料样品,并填写样品信息表,包括采样日期、供应商信息等。

4. 检验计划制定:质量部门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要求,制定检验计划,明确检验项目、标准和方法。

5. 检验操作:质检人员按照检验计划进行检验操作,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

6. 检验结果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进行确认和签字,确保准确和可靠。

7. 异常处理:如果检验结果发现异常,质量部门将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退货、追溯等。

8. 检验报告档案:检验报告将按照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以备将来参考和追溯需要。

检验标准和方法- 外观检查:对原材料的颜色、形状、表面质量等进行目视检查。

- 物理性能测试: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强度、硬度、粘度等物理性能测试。

-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检验记录和报告的管理- 检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记录在统一的检验记录表中。

- 检验报告:将检验记录整理成统一的检验报告,并进行签字确认,确保可追溯和可审查。

- 档案管理:检验记录和报告将按照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确保可查询和保留一定时期。

异常处理和追溯机制- 异常处理:如果检验结果发现异常,需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解决方案,包括退货、追溯原因等。

- 追溯机制:建立原材料追溯体系,确保能够追溯到原材料的供应商、采购日期等关键信息。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1.目的:为了确保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2.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入库、检验等相关环节。

三、管理责任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2.采购部门负责落实采购合同中的原材料质量要求。

3.生产部门负责执行相关检验标准和规程。

四、原材料供应商选择和评估1.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供应商的信誉、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2.供应商评估:采购部门对已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供货质量、服务质量等。

五、采购合同与验收1.采购合同: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

2.原材料检验:原材料到货后由质量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包装、标志、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

3.合格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原材料退回供应商或按照协商处理方式进行。

六、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质量部门应当建立并保留原材料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2.检验报告: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应当及时向采购部门提供检验报告,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七、不合格原材料处理1.退回供应商:对于严重不合格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应当及时通知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将不合格原材料退回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进行相应的整改。

2.冻结和隔离:对于质量问题较小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原材料的冻结或隔离,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

3.处理方式协商:对于一些具体情况下不合格的原材料,采购部门、质量部门和生产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处理方式。

八、文件和记录管理1.原材料质量文件:质量部门应当建立原材料质量文件,包括原材料检验标准、规程、结果记录等。

2.检验记录保留:原材料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留,保留期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经典版)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经典版)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度目的1.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制定本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2.本制度旨在规范原材料的进场检验程序和标准,确保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所有涉及原材料进场检验的部门和人员都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术语定义1.原材料:指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类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进场检验:指对原材料在到达生产场地之前的检验,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公司标准。

3.检验员:负责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的专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培训和资质。

第二章进场检验准备第四条进场检验计划1.在原材料到达之前,应制定进场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方法、标准等。

2.进场检验计划应由相关部门审核并获得批准。

第五条检验设备和工具1.检验员应当配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和工具,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第三章进场检验程序第六条原材料接收1.原材料到达时,应进行接收记录,包括原材料名称、供应商、批号、数量等信息。

2.原材料接收记录应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进一步检验安排。

第七条抽样与标识1.根据进场检验计划,检验员应当进行抽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抽样应当遵循相关标准和方法,确保样品的采集、处理、标识等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八条检验项目1.进场检验项目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确定,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试、微生物检验等。

2.检验项目和标准应当明确记录在检验计划中,检验员应按照计划进行检验。

第九条检验结果评定1.根据检验项目和标准,检验员应对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2.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规定存放,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进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第四章进场检验标准第十条检验标准的制定1.公司应制定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标准,包括外观标准、化学成分标准、物理性质标准、微生物标准等。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一)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线、导线、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进场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

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要按比例进行抽检(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对装饰材料、卫生洁具和电气材料要按业主及监理认可的样板对板检查验收,同时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

(三)对于大型设备的验收,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出厂证书,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和标准,在有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满足合同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四)工程中使用进口建筑材料应进行全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专门定货的进口设备、材料应会同商检局进行检验,并取得商检证书。

(五)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限期或立即退出施工现场。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2)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般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 对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货物数量、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2. 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是否有污染、变质、受损等情况;3. 进行理化指标检验,例如颜色、纯度、含水量、PH值等;4. 检查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例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是否有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5.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实验室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产品要求;6.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1. 进行产品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完整、无污染、无损伤等;2. 进行产品尺寸、重量等量化指标的检验,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3.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要求;4. 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例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5. 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 成品和半成品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引言原材料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的重要环节。

为了建立有效的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的基本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 合法合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没有任何侵权行为,确保从合法合规的渠道采购原材料。

2. 供应商选择: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应商必须有良好的信誉和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3. 样品保留:根据采购合同和相关规定,保留每批原材料的样品,以备后续可能的问题调查和处理。

4. 来料批次追溯:对每批原材料按照批号进行追溯,确保从供应商到企业内部的每个环节都能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和流向。

5. 信息记录:建立完整的原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流程 1. 采购需求确认: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要求,确认采购原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标准。

2.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企业信誉、质量管理体系、供货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评估合格的供应商列入企业的供应商名录。

3. 采购合同签订: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的原材料种类、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期等具体要求。

4. 原材料进场检验:原材料到达企业后,进行进场检验。

根据采购合同约定和产品质量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必要的检验项目。

5.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6. 合格原材料入库: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标识和分类入库,确保原材料的有效管理。

7. 样品保留:对每批原材料都进行样品保留,保存一定数量的样品,以备后续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8. 进货记录和报告:建立完整的进货记录和报告,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等,便于日后查询和分析。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子进场检验制度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料子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子进场的控制。

三、部门职责1、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2、经营部负责开工前供应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料子预算,以及供应重要料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3、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料子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4、料子员负责对进场料子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

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料子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5、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料子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四、措施及方法1、原材料子质量保证措施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子的掌控,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全部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物相符。

进场料子由项目物资部、质保部联合验收。

首先进场料子必需“三证”等资料齐全。

其次钢筋、水泥等必需经复验合格。

最终样品认可,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报监理或甲方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

如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料子,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料子,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料子,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料子,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料子等不得使用。

当料子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略使用。

1)料子采购程序流程如下:2)原材料子检验程序—料子检验流程3)相关人员职责A、项目试验员对进场物资进行取样和送样并填写试验检测申请单。

B、项目料子员对进场物资的材质证明、数量、外观进行检查和验收。

布置物资的贮存保管和经外观及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后的物资发放工作。

4)工作程序A、进场物资的检验、验收为了保证用于工程的物资满足规定的要求,全部物资于进场后都必需先行接受检验或试验,经证明合格后方能允许使用。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进厂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的原材料的检验和管理。

二、责任和权限1. 检验部门责任检验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原材料的检验程序和标准。

2. 采购部门责任采购部门负责确定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并协调与供应商进行确认。

3.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负责接收和储存原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4.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和审核原材料的检验过程,并记录检验结果。

三、流程和方法1. 原材料接收1.采购部门接收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并检查外观和包装是否完好。

2.采购部门记录原材料的批号、生产日期和供应商等信息。

2. 原材料检验1.检验部门根据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2.原材料经过外观检验、重量检验、尺寸检验等项目的检测。

3.检验部门记录检验结果,并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做出处理:退货或调整供应商。

3. 原材料储存1.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由生产部门接收并储存。

2.生产部门储存原材料时,要确保储存区域整洁、干燥,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分类和标识。

4. 检验记录1.质量部门对每次原材料检验结果进行记录。

2.记录内容包括:批号、生产日期、供应商、检验项目和结果等。

3.检验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四、培训和评估1. 培训要求1.检验部门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原材料检验的培训,包括检验标准、方法和技巧等。

2.质量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检验技能。

2. 评估要求1.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检验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2.评估包括原材料的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

五、问题处理1. 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1.不合格原材料由质量部门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可以退货或调整供应商。

2.质量部门应记录原材料的不合格情况和处理结果。

2. 检验程序和标准的调整1.当发现检验程序和标准有不足之处时,检验部门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一、原材料检验制度原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工程耐久性。

因此,建立原材料检验制度非常必要。

1.检验标准的制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

不同材料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检验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原材料的质量。

选择有资质的供货商,对其进行资质审核,确保供货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只有合格的供货商才能为工程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3.原材料进场检验:对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外观质量、性能指标等,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如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退货或重新处理,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4.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周期性地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验证其质量稳定性。

如果发现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以保证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5.检验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检验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将每次检验的记录和结果进行归档,并建立可追溯的档案体系,以备工程验收和质量纠纷处理时使用。

施工检验制度是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施工质量计划的制定:在工程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计划,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2.施工中的自检: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自检,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自检包括施工工艺、操作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检验和检查。

3.施工中的互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参与方应互相进行检查和监督。

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部门对施工工序的检查、监理单位对施工工序的检查、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等。

4.现场检验: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检验,对施工工艺、质量关键节点、重要节点进行抽查,确保施工的合法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5.施工结束的验收: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三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三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生产制造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查和验收的规定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和生产出来的材料和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的一些要点:1. 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进货的原材料,应该先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损坏、变质或异味等问题;-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微生物污染等等,以确保原材料符合规定标准或要求;- 检查原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证书,确保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真实有效;- 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判定原材料是否合格。

2. 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半成品,应该检查其外观、尺寸、物理性能等参数,确认无明显问题;- 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和试验,确保半成品的性能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检查半成品的检验报告和质量记录,确保半成品的每个步骤都符合质量标准;- 验收半成品时,对合格的半成品进行标识和随附必要的文件。

3. 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 对于生产出来的成品,应该检查其外观、尺寸、功能等参数,确认无明显问题;- 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和试验,如强度测试、电气测试、耐久性测试等,以确保成品的性能和功能符合标准和产品要求;- 完善成品的质量文件和记录,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产品质量标志等;- 审核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文件,并进行验收判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程序,确保质量的可控和可追溯。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范文(二)检查、验收制度范本一、引言本检查、验收制度旨在确保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符合公司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的采购、生产和质检环节。

二、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目的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防止不良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影响产品质量。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在建立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制定检验标准:企业应根据所采购的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应包括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方面的要求,并应尽量明确和具体。

2.采购前的资质审查:企业在与供应商洽谈合作之前,应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

这包括对供应商的注册情况、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供应商有能力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3.采购过程中的抽样检验:企业应在原材料到货时,对所购买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可以通过随机抽取样品,并进行化学、物理测试等方式来进行。

抽样检验的样品数量和检验内容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采购金额来确定。

4.检验记录和报告:对于每一次采购的原材料,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检验记录和报告。

记录和报告应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原材料标准和检验方法。

这样可以为今后的追溯和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5.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如果检验结果显示采购的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包括拒收不合格品、与供应商协商退换货、调整质量管理体系等方法,以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进入到生产过程中。

6.原材料供应商的评估:企业应定期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准时情况、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评定,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继续与供应商合作。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检验制度,可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并减少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风险和损失。

同时,合格的原材料也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模板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模板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模板一、总则1.1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水平,保障施工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及维修工程。

1.3 本制度对原材料的采购、检验、使用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规范。

二、原材料检验制度2.1 原材料采购2.1.1 采购部门应选择具有合格资质的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2.1.2 供应商应提供原材料的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资料,以证明其产品质量。

2.2 原材料检验2.2.1 原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由项目质检部门对原材料进行现场检验。

2.2.2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质检验、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2.3 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并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如退货、换货等。

2.3 原材料使用2.3.1 使用部门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合理使用原材料。

2.3.2 加强原材料的储存管理,防止原材料受潮、生锈、损坏等,确保原材料的使用寿命。

三、施工检验制度3.1 施工测量及放线3.1.1 测量人员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测量及放线。

3.1.2 测量精度应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

3.2 施工过程检验3.2.1 施工过程中,质检部门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3.2.2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及时发现和整改质量问题。

3.3 施工原始记录3.3.1 施工单位应认真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

3.3.2 施工原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四、质量控制资料的完整性4.1 质量控制资料应包括原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过程记录、验收报告等。

4.2 质量控制资料应反映检验批从原材料到验收的各施工工序的施工操作依据、检查情况以及保证质量所必需的管理制度。

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文本

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文本

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规范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各类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工作。

第三条原材料检验应该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四条工程项目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本制度,确保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条原材料检验工作应当有专职检验员负责,确保检验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原材料采购第六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根据工程需要合理确定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购。

第七条原材料采购应当经过严格的比价和评标,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质量保障的供应商。

第八条原材料供应商应当提供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供货。

第九条工程项目部门在采购原材料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交货方式和时间。

第十条原材料采购应当建立档案,留存相关资料,以备后续查验。

第三章原材料检验第十一条原材料检验应当由专职检验员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原材料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检验结果合格。

第十三条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应当注意安全生产,确保检验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原材料检验应当及时公布检验结果,并做好检验报告和记录。

第十五条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材料,工程项目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通知供应商处理。

第四章原材料贮存第十六条原材料应当妥善贮存,防止受潮、受热、受污染等情况发生。

第十七条原材料贮存场所应当符合相关要求,确保原材料质量不受影响。

第十八条原材料贮存应当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原材料质量。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定期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应当逐项核对,确保原材料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第二十一条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留存相关记录。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严格遵守。

第二十三条对于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项目部门所有。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四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四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实施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1. 检验要求1.1 原材料检验要求1.1.1 对于每批原材料,应进行外观、尺寸、重量、成分以及其他特殊性能的检验。

1.1.2 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原材料的,还应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1.1.3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1.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要求1.2.1 对于每批半成品和成品,应进行外观、尺寸、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1.2.2 对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产品,还应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1.2.3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2. 检验责任2.1 原材料检验责任2.1.1 采购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选取和采购,并组织对原材料的外观、尺寸、重量、成分等方面的检验。

2.1.2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2.1.3 生产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特殊性能检验。

2.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责任2.2.1 生产部门负责对半成品和成品的外观、尺寸、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2.2.2 质量部门负责对半成品和成品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溶剂等相关检验。

3. 检验流程3.1 原材料检验流程3.1.1 采购部门收到原材料样品后,将样品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3.1.2 质量部门根据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1.3 质量部门将检验结果报告发送给采购部门。

3.2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流程3.2.1 生产部门制定检验计划,并将样品送至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3.2.2 质量部门根据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2.3 质量部门将检验结果报告发送给生产部门。

4. 验收标准4.1 原材料验收标准4.1.1 外观、尺寸、重量、成分等方面的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和规范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使用,提出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原材料采购、检验、装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三、管理制度1.原材料采购(1)原材料的采购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选择,经核对无误后方可采购。

(2)原材料的供应商需具备相关资质和证书,否则不得进行采购。

(3)采购过程应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一致,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明文件和发票。

2.原材料检验(1)采购的原材料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2)检验过程应有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3)自检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采购单位,并进行相应处理。

3.原材料的装卸和储存(1)原材料的装卸和储存应有专人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和正确。

(2)原材料的储存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避免潮湿、日晒等不利于材料质量的情况发生。

(3)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原材料的存放情况,确保材料质量以及数量的完整性。

4.原材料的使用(1)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原材料的使用应符合工程设计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工程施工中如发现材料质量有问题应及时更换,并对原材料质量进行追查和处理。

四、责任和制度执行1.项目经理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项目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选择、采购、使用和储存等程序进行具体操作和监督。

3.监督部门负责对项目的原材料检验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确保项目质量达标。

五、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为了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本制度需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上为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全体工程人员认真执行,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原材料检验制度及检验方法

原材料检验制度及检验方法

原材料检验制度及检验方法1. 引言原材料是产品制造的基础,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原材料检验制度及检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检验制度的重要性,并提供常用的原材料检验方法。

2. 原材料检验制度的重要性原材料检验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帮助企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产品制造的要求,减少产品缺陷和客户投诉的风险。

以下是原材料检验制度的重要性:2.1 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

通过建立原材料检验制度,企业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减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

2.2 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原材料的质量差异会导致产品的性能差异。

通过进行原材料检验,企业能够筛选出质量稳定、一致的原材料,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3 保护企业的声誉质量问题会给企业的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

通过建立原材料检验制度并严格执行,企业能够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保护企业的声誉。

3. 原材料检验方法原材料检验方法是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原材料检验方法。

3.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最常用的原材料检验方法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原材料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表面质量等,判断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3.2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3.3 物理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可以评估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伸长率等。

常用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

3.4 检验设备的验证在进行原材料检验时,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需要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和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

4. 原材料检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建立和执行原材料检验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4.1 制定检验标准和方法企业需要制定一套标准的原材料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检验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一、前言原材料检验管理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特别关键的一环。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要保证生产制造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牢靠,必需严格执行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本文重要介绍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操作要点。

二、原材料检验程序1. 仓库验收全部原材料入库前必需进行仓库验收。

仓库验收程序包括:(1)对于一般原材料的验收,应当按质量要求进行检验。

对于值得注意的紧要原材料,必需进行完全检验。

(2)对于包装袋易受潮的原材料,计量检查合格后尽快放仓库,以免包装袋受潮变形。

(3)仓库验收人员应当认真检查每批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发觉质量有问题的原材料,必需立刻拒收,处理记录,并通知供应商更换或退货。

2. 试验室检验全部原材料入库后,必需进行试验室检验。

试验室检验程序包括:(1)按检验类别进行检验;(2)依据质量标准,对于每批原材料进行批号检验;(3)依据质量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4)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实行措施进行下发,并记入不合格处理记录。

3. 抽检抽检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试验室检验是否合规、检测是否灵敏,从而把握试验室检验的精度和误差范围。

抽检程序包括:(1)由检验员或品管员随机选取已检验的原材料,并提取3份样品;(2)提交指定的外部试验室进行检测;(3)符合标准样品数量超过98%,则视为试验室检测合格。

三、原材料检验记录和数据分析1. 记录和证据保管(1)试验室检验记录和抽检记录必需保存3年以上;(2)对于不合格品,必需有充分的制度用于其记录、下发、处理和核查。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对生产质量全过程进行掌控和改进的基础。

每月应当进行数据分析,并发觉问题适时改进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1. 质量要求(1)原材料必需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公司标准;(2)原材料必需符合供应合同的质量要求。

2. 检验依据和检验程序(1)原材料检验的依据和检验程序必需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标准;(2)试验室应当配备完整的检测设备,全部检测设备必需定期维护。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1. 引言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格的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操作流程。

2. 目的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进厂的原材料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以减少产品缺陷和风险,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3. 适用范围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原材料,如金属、塑料、胶粘剂等)。

4. 原材料入厂检验程序原材料入厂检验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4.1. 集中放货所有原材料在进厂后应被集中放置在指定区域,以便进行检验和分类。

4.2. 检验样品的获取从每批次进厂的原材料中,应随机选取足够数量的样品作为检验样品,样品的数量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4.3. 检验项目的确定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适当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4.4. 检验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原材料,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4.5. 检验记录的填写对每个检验样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检验记录应包含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信息。

4.6. 检验结果的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关标准,对原材料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和有待确认等。

4.7. 非合格品的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索赔或重新检验等。

4.8. 检验报告的编制和归档对每次原材料入厂检验的结果,应编制检验报告并进行归档。

检验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评定意见和相关数据等。

5. 质量记录与监控5.1. 质量记录对每次原材料入厂检验的结果和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报告、采购合同、检验样品照片等。

这些记录不仅用于质量追溯,也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和产品改进提供参考。

5.2. 质量监控定期对原材料入厂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原、辅料检验制度

原、辅料检验制度

原、辅料检验制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的一套规定和流程。

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确保原、辅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制度目的原、辅料检验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原、辅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降低产品质量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合规性,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二、制度责任1. 企业负责人: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原、辅料检验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2. 原、辅料采购部门:负责对采购的原、辅料进行检验,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检验结果。

3.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原、辅料的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和评估,并对不合格的原、辅料进行处理。

4.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检验结果进行组织生产工作,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进行监控和管理。

三、检验流程1. 原、辅料采购前检验企业在采购原、辅料之前,需要对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

只有合格的样品才能进入采购环节。

2. 原、辅料到货检验原、辅料到达企业后需要进行到货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包装、标志、标签、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

只有合格的原、辅料才能接收并入库,不合格的原、辅料需要通知供应商退货。

3. 样品抽检企业需要对入库的原、辅料进行抽检。

抽检标准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要求来确定。

通过样品抽检可以评估原、辅料的质量稳定性和供应商的合作能力。

4. 检验记录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原、辅料检验记录,并保存相关数据和结果。

检验记录需要包括检验日期、样品来源、检测结果等信息。

这些记录是对原、辅料质量进行追溯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5. 不合格品管理如果某批次的原、辅料不合格,需要立即通知供应商退货,并记录不合格品的详细信息。

同时,企业还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四、制度执行原、辅料检验制度的执行需要进行全员培训和宣贯,确保每个员工都理解和遵守制度的要求。

企业还需要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持续有效。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4-1水泥的检验规定

目 烧失量 氧化镁 三氧化硫 凝结时间 安定性 强度 碱含量 比表面积
抽验项目频次
全面检验项 目 √ √
质量要求
√ √ √ √
水 泥
氧化钙含量 助磨剂名称及 掺量 石膏名称及掺 量
每批散装 水泥不大 于500t或 袋装水泥 不大于 200t的同 厂家、同 品种、同 批号、同 出厂日期 水泥
GB11116-89 GB/T14370-2007 GB/T701 GB/T700-2006 GB196-2003 GB197-2003 YB/T5294 JC/T986 GB/T17671-1999 DL/T5126 铁建设[2005]160号 准 铁建设[2005]101号 铁建设[2006]248号
按下列要求确定: (1)涂层厚度的检验应至少两根; (2)涂层连续性的检验应至少两根; (3)涂层可弯性的检验应至少一根。 3.6 预应力筋和锚具 3.6.1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进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试验。 3.6.2 检验批:同一生产厂家、同规格、同生产工艺的预应力筋每50t 为一批,不足50t也按一批计。预应力筋-锚固螺母组装件应进行静力性 能试验,并检查锚固螺母的外光尺寸,预应力筋-锚固螺母组装件按每 500块板为一批。预应力筋-锚固螺母组装件静力锚固性能试验不少于3 套,每批锚固螺母外观尺寸检查不少于10套。可由生产厂家委托第三方 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预应力钢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碳素结构钢 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 普通螺纹 公差及配合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水泥基灌浆材料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
3.2.2 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每批钢筋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和 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钢筋存放在干燥地点,钢筋存放距地面20cm,按 炉号和不同规格、批号分别存放,不合格的钢筋必须设有明显标志,防 止混杂,不得沾污油脂酸碱盐等有害物质。 3.2.3 首批进场的钢筋由试验室按取样基数、频数取样,并进行检验, 全检项目为: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 3.2.4 钢筋试验室抽检项目为: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 3.2.5 在每批钢筋(不超过60t)中选取经外观检查合格的钢筋取样。 经试验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作第二次 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作为不合格品处理。 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如脆断、焊接性 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时,须作化学成分分析。
表2.3-2
非预应力钢筋的检验要求
项目 抗拉 强度 屈服
抽验项目频 次 √
全面检验项目 √
质量要 求
热 轧
符合
带 肋 钢 筋
强度 伸长 率 冷弯 抗拉 强度 屈服 强度 伸长 率 冷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每批 不大于 √ 60t同厂 家、同品 √ 种、同规 格、同批 √ 号钢筋 √ √ √
√ √
GB1499.12008
或交货地共同取样和签封。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取样数量为 20kg,缩分为二等份。一份由卖方保存40天,一份由买方按标准规定项 目和方法进行检验。在40天以内,买方检验认为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规 定要求,而卖方又有异议时,则双方应将卖方保存的另一份试样送省级 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 4.4.3 以水泥厂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在发货前或交货 时买方在同编号水泥中抽取试样,双方共同签封后保存三个月,或委托 卖方在同编号水泥中抽取试样,签封后保存三个月。在三个月内,买方 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则买卖双方应将签封的试样送省级或省级以上国 家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 4.5 标志、运输和贮存 4.5.1 标志 水泥袋上应清楚标明:产品名称、代号、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 许可证编号、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号、包装年、 月、日,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水泥还应标上“掺火山灰”字样。包装 袋两侧应印有水泥名称和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印刷采用 红色。散装运输时应提交与袋装标志相同内容的卡片。 4.5.2 运输与贮存 水泥在运输和贮存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 水泥应分别贮运,不得混杂。 4.6 复检 4.6.1 水泥进厂必须附有出厂证明书、试验报告单, 并由安全质量检 察部通知试验室取样复验。 4.6.2 运抵梁场的水泥,应按批(散装水泥为每500t为1批,袋装水泥 每200t为1批,当不足500t或200t时,也按1批计)对同一厂家生产的同 期出厂的同品种、同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 批,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取等量水泥样品,总量不少于12kg。将12kg 水泥试样混合均匀后分成2份,一份按标准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
√ √ √ √ √ √ √ √ √ 任何新 选货源 或同厂 家、同 批号、 同品 种、同 出厂日 期的水 泥出厂 日期达3 个月水 泥 碱含量≤0.6% C3A含量≤8% 比表面积 ≤350m2/kg 氧化钙含量 ≤1.5% 碱含量、CL-含 量指标 委托铁道部质 检中心 铁道建筑检验 站进行检验
仅限粉煤
混合材名称及 掺量 Cl-含量 熟料C3A含量
灰和磨细 矿粉
√ √ √
5 砂石检验制度
5.1 河砂、碎石进场后,由物资部填写砂、碎石试验申请单送试验室。 检验结束后,填写试验报告一式四份(物资部、监理、质检部各一份、 自留一份)。 5.2 取样,应从车五个不同部位进行取样,以使试验具有代表性。 5.3 河砂批量划分与检验项目 5.3.1 当河砂货源稳定时,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河砂400m3(或 600t)检验一次,不足400m3或600t时也需检验一次。其中有机物含量 每3月检验一次。 5.3.2 当河砂货源不稳定时,每批进场河砂以400m3(或600t)检验一 次,不足400m3或600t时也需检验一次。 5.3.3 每批进行河砂的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 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针片状颗粒总含量、有机物含量、 空隙率检查、坚固性、cl-、SO3含量及碱活性检查等。检查结果如有一 项不合格,则此砂为不合格,立即通知设备物资部、工程管理部、安全 质量检察部、并上报梁场有关领导,由设备物资部安排处理。 5.4 碎石批量划分与检验项目 5.4.1 当碎石货源稳定时,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河砂400m3(或 600t)检验一次,不足400m3或600t时也需检验一次。其中有机物含量 每3月检验一次。 5.4.2 当碎石货源不稳定时,每批进场河砂以400m3(或600t)检验一 次,不足400m3或600t时也需检验一次。 5.4.3 每批碎石常规试验项目有:颗粒级配、表观密度、紧密密度与堆 积密度、含泥量、吸水率、针片状颗粒总含量、岩石的抗压强度、吸水
三个月,以备复验。封存时,要贴上标签,以防搞混。 每批水泥必检项目: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水泥细 度及胶砂强度。报告一式四份(设备物资部、监理、质检部各一份、自 留一份)。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逾3个月(快硬硅酸盐 水泥逾1个月)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复验。 4.7 储存 4.7.1 每个水泥筒仓只许储存同厂家、同品种、 同标号的水泥,严禁 混仓。 4.7.2 水泥上料变更仓号或进货变更厂家和品种, 由设备物资部通知 工管部和试验室,防止不同种水泥用于同一块板。 4.7.3 如有受潮或超过出厂期三个月,应取样试验,满足GB175有关规 定方可使用。
表1.3-1 HRB335及HPB235钢筋力学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 序 号 牌号 名称 屈服点 δsMPa 抗拉强度 bMPa 不小于 伸长 率 δ%
冷弯试验 180° d—弯心直径 a—试样直径
2 3
HPB235 HRB335
光圆 带肋(625mm)
235 335
370 455
25 17
1800,d=a; 无裂纹 1800, d=3a;无裂纹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应于进场钢材、水泥、砂、石、外加剂、工程用水等原材 料的检验。
2.应用标准
GB1596-91 GB/T18046-2008 渣粉 GB8076-1997 GB/T8077-2000 GB/T176-2008 JC/T420 TB10210-2001J118-2001 TB/T2922 TB/T3054-2002 术条件 GB/T50080-2002 GB/T50081-2002 TB10425-94 GBJ82 验方法 GB/T5223.3-2005 JG161-2004 JG3007 GB1499.1-2008 钢筋 GB1499.2-2007 钢筋 JG3042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铁路混凝土工程防御碱骨料反应技 普通混凝土搅拌物性能试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无粘结预应力钢专用防腐润滑油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带肋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
3.钢材检验制度
3.1 钢材进场,均应有生产工厂提供的合格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由安 全质量检察部填写试验检测申请单,与厂家检验报告单,合格证一起送 试验室,试验室接到申请后,填写试验台帐,进行取样,安排试验。检 验结束后,试验室出具试验报告单,一式四份(物资部一份、监理一 份、质检部一份、自留一份)。 3.2.1 钢筋力学性能指标
任何 √ 新选厂家 √ √ √ √ 符合 GB1499.22007
热 轧 光 园 钢 筋
3.3 批量划分及检验项目 3.3.1 普通钢筋:每批以不大于60t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