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消毒法

合集下载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法文: Pasteurisation),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的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种类和它所含的微生物的性质而不同。

现在主要用于牛奶、葡萄酒、啤酒和果汁消毒。

历史
1864年夏季,法国化学家与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在阿尔布瓦发明了一种葡萄酒和啤酒的消毒保存方法[1]。

他通过实验发现把新酒短暂加热到50~60 °C(122~140 °F)就足以杀死酒中的微生物,长期保存也不会变酸,而且不牺牲酒的口味品质。

[1]这种方法以巴斯德的姓氏命名,称为"pasteurization"。

巴氏消毒法起初用作处理酒类[2],很多年后才用于杀灭牛奶的微生物。

[3]
牛奶消毒
传统用煮沸的方法来彻底消毒,但这样会使牛奶失去其风味,也会令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和使牛奶中的维他命流失。

使用巴斯德消毒法于牛奶时,以72-75°C的温度把牛奶煮15~30秒,然后立刻冷却到4-5°C。

此法由于未煮沸,比较能保留牛奶的风味,但另一方面不煮沸就不能消除的牛奶里全部微生物,这温度只是刚好把致病的细菌消除。

由于仍然有部份细菌生存,巴斯德消毒法消毒的牛奶即使未开封,在室温下一两天后仍会变质,因此应冷藏。

未开封置的牛奶于6-7°C可以保存6-10日。

巴氏消毒操作方法

巴氏消毒操作方法

巴氏消毒操作方法: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食物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食物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是将食物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这样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巴氏消毒法并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它只能将病原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

同时,巴氏消毒法也需要控制好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对食物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对于不同种类的食品,巴氏消毒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牛奶等液体食品,可以通过将食品加热到60-65℃,保持30分钟来进行巴氏消毒;而对于一些固体食品,如火腿、香肠等,则需要在更高的温度下加热更长的时间来达到消毒的效果。

巴斯德消毒法

巴斯德消毒法

路易斯·巴斯德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 (1821-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的成就: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

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

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4)曲颈瓶的巧妙发明和细菌试验证明其不是由腐败的物体产生,而是细菌将物体腐化,打破了牛顿等人长久以来的观点。

路易斯·巴斯德被世人称颂为“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是个理论上的天才,还是个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

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

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此外,巴斯德的工作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巴斯德与医学:巴斯德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

巴斯德的贡献涉及到几个学科,但他的声誉则集中在保卫、支持病菌论及发展疫苗接种以防疾病方面。

巴斯德并不是病菌的最早发现者。

营养学名词解释 (2)

营养学名词解释 (2)
14. GMP——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GMP要求食品企业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质量管理和严格检验系 统,确保终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8. 骨质疏松症——指骨结构变得稀疏,重量减轻,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的一种疾患
1 蛋白质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同时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 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6.K值:是指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占ATP系列分解产物ATP+ADP+AMP+IMP+ HxR +Hx的百分比,(ATP顺次分解过程中,终末产物多少来判定鱼体新鲜程度)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7.水分活性:如果把食品中水分的蒸汽压以P表示,PO表示纯水的蒸汽压,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压力)两者的比值即为水分活性(Water Activity,aw)aw =P/ PO(其100被相当于相对湿度)。亦即凡是能提供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分。
16.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7. 美拉德反应——高温过程中,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等的氨基和糖以及脂肪氧化的醛、酮等羰基所发生的反应,使食品发生褐变。
18.必需氨基酸______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由膳食提供的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婴幼儿还包括组氨酸

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是一种杀灭病原体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于牛奶消毒。

巴氏消毒最早是由法国人发明的一种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对细菌的芽孢、大肠杆菌、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等病原体起到杀灭效果,其方法是62~65度温度消毒30分钟或者75~90度消毒15秒,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既可以杀灭牛奶中的病原体,又可以不对牛奶的营养和风味造成影响。

但需注意巴氏消毒法并不能杀灭所有的细菌,对于某些对高温有一定耐受性的细菌,巴氏消毒法无法完全杀灭,因此经巴氏消毒法消毒的牛奶需在低温保存以避免这些残留细菌再度生长。

除巴氏消毒法外,常用消毒方法还有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卫生消毒等,比如紫外线灯照射等,需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巴氏杀菌是什么意思

巴氏杀菌是什么意思

巴氏杀菌是什么意思巴氏杀菌是一种消毒和杀菌的方法,它是由美国微生物学家Louis Pasteur在19世纪末发明的。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药品等领域,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巴氏杀菌的原理是通过加热来杀死细菌和病毒,从而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和使用寿命。

巴氏杀菌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将食品或饮料放入杀菌器中,然后加热到特定的温度,通常在60-100℃之间,持续一定时间,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随后将产品迅速冷却,以避免细菌再次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绝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巴氏杀菌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和使用寿命,使得产品可以长期保存和运输。

其次,它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最后,它可以保持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然而,巴氏杀菌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争议。

首先,加热会使得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味道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产品的品质。

其次,巴氏杀菌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和病毒,还需要其他消毒和杀菌的方法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最后,巴氏杀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巴氏杀菌需要谨慎使用和控制。

我们需要在保证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加热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其他消毒和杀菌的方法来增强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总之,巴氏杀菌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和杀菌方法,它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争议,我们需要谨慎使用和控制。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更加安全、环保和高效的消毒和杀菌方法,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XXX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由于牛奶及发酵产品富含各种蛋白质,而蛋白质在高温下容易变性,故而使用巴氏消毒法可以尽可能保持牛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巴氏消毒法不可能杀死所有细菌,但它能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水平。

经巴氏消毒法消毒的牛奶需在低温保存以避免这些残留细菌再度生长。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流程图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

“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PU,在60℃温度下保温一分钟即称为灭菌强度是一个PU.主要应用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也就是根据对耐高温性极强的结核菌热致死曲线和乳质中最易受热影响的奶油分离性热破坏曲线的差异原理,在低温下长时间或高温下短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巴氏消毒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名词解释
1.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来杀菌的食品加工技术。

它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杀死潜在的有害微生物,同时尽量减少对食品本身的影响。

2. 低温杀菌巴氏消毒法属于低温杀菌技术,相较于高温处理,它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杀菌效果,更好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口感和营养价值。

3. 食品加工应用在食品加工领域,巴氏消毒法广泛应用于液态奶、果汁、酒类、罐头等产品的处理,以确保食品安全并延长保质期。

4. 奶制品处理在奶制品处理中,巴氏消毒法被用来杀死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同时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使产品既可以安全饮用,又具备良好的口感和品质。

5. 保存营养物质相较于传统的热处理方法,巴氏消毒法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减少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损失,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

6. 控制细菌数量通过巴氏消毒法,可以有效控制食品中细菌的数量,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7. 延长食品保质期巴氏消毒法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显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降低产品变质的风险。

8. 安全性评估针对巴氏消毒法的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

在处理过程中,应确保达到杀菌效果的同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9. 广泛应用领域巴氏消毒法不仅在奶制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涉及到其他多个食品行业,如饮料、酒类、果汁等。

它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10. 未来发展前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日益关注,巴氏消毒法在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也将推动其在效率、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食品巴氏杀菌技术

食品巴氏杀菌技术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即低温保持式杀菌法。

亦称低温长时间杀菌法。

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新鲜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怕热,如果用摄氏100度的消毒方法,则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将被破坏,而且原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也有损失。

巴斯德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原奶加工时温度超过85℃,则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会被大量破坏,但如果低于85℃时,则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被保留,并且有害菌大部分被杀灭,有些有益菌却被存留。

所以,将低于85℃的消毒法称作巴氏消毒法,可以说,这是新鲜牛奶最科学、最好的加工工艺。

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鲜奶,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与新鲜原奶基本相同。

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摄氏度,至少保持15秒钟。

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

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

另外,这种消毒法不会破坏消毒食品的有效成份,且方法简单。

食品杀菌技术主要有热杀菌和非热杀菌,其中热杀菌主要有:湿热杀菌、干热杀菌、微波杀菌、电热杀菌和电场杀菌等;非热杀菌主要有:化学与生物杀菌、辐照杀菌、紫外线杀菌、脉冲杀菌、超高静压杀菌、脉冲电场(PEF)杀菌以及振动磁场杀菌等。

下面就针对这些杀菌技术作一下详细的介绍:湿热杀菌: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而湿热杀菌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它是以蒸气、热水为热介质,或直接用蒸汽喷射式加热的杀菌法。

利用热能转换器(如锅炉)将燃烧的热能转变为热水或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再以换热器将热水或蒸汽的热能传给食品,或将蒸汽直接喷入待加热的食品。

巴氏灭菌法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

巴氏灭菌法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

巴氏灭菌法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巴氏灭菌法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食品饮料智能制造 5月25日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原理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

“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分钟,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巴氏杀菌名词解释

巴氏杀菌名词解释

巴氏杀菌名词解释
巴氏杀菌名词解释如下:
1、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
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2、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
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3、巴氏灭菌法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
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巴氏杀菌不可能杀死所有细菌,它只能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

巴氏灭菌法除牛奶之外,也可应用于发酵产品。

巴氏消毒法的原理

巴氏消毒法的原理

巴氏消毒法的原理
巴氏消毒是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细菌杀灭。

巴氏灭菌法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经过巴氏消毒后,牛奶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

巴氏杀菌不能杀死所有细菌,只能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

巴氏灭菌法得名于路易斯・巴斯德。

1862年,巴斯德发明了能杀灭牛奶里的病菌,
又不影响牛奶口感的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指利用低于100℃的湿热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巴氏消毒法为61.1~62.8℃作用30min,或71.7℃作用15~30min。

这样处理后,可将其中的非芽孢病原菌杀死。

此法主要用于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的流质食物及药品。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不耐高温的流质食品(如牛奶等)、奶瓶、棉织物(如医院的床单、被罩、医生的工作服)、清洁工具、便盆、尿布等物品的消毒。

在生物医学中巴氏消毒法可用于血清的消毒和疫苗的制备2.使用要求
对流质食品,可直接在巴氏消毒器或其他加热容器中加温消毒。

对物品、用具或包装的流质食品可完全浸没于巴氏消毒器或其他加热容器中加温消毒。

对物品或用具也可摆放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热蒸汽进行消毒。

常用的加热温度与作用时间为:60~62℃,30 min;70~72℃,20 min;80~82℃,10 min。

在生物医学中,用于血清的消毒和疫苗制备,对血清加热56~60℃,作用60 min,每天1次,连续3天,能使血清不变质。

3.使用注意事项
(1)消毒时间应从水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开始计算。

(2)一次消毒物品不宜太多,一般应少于加热容器水容量的3/4,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没于水中。

(3)使用通入热蒸汽进行消毒时,物品的摆放应有利于热蒸汽流通(上下左右相互间均应间隔一定距离,如可将物品放于网篮中或载物架上)。

(4)开始消毒后,勿再加入新的物品,以防消毒时间不足。

巴氏消毒原理

巴氏消毒原理

巴氏消毒原理
巴氏消毒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方法,通过将液体食品加热至高温,然后迅速冷却,可以有效地杀灭其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这种方法是由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于19世纪末提出的。

巴氏消毒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高温杀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食品首先被加热至72-100摄氏度的温度,然
后经过特殊的冷却过程。

这种高温杀菌可以有效地消灭细菌、孢子和其他微生物,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和致病菌的传播。

巴氏消毒原理的关键在于合适的加热和冷却过程。

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必须能够杀灭细菌,但又不能对食品质地和营养价值造成过大的损害。

冷却过程需要迅速进行,以防止细菌再度繁殖。

经过巴氏消毒的食品可以在密封的容器中保存更长的时间,而不会发生腐败。

因此,巴氏消毒常被用于牛奶、果汁和其他需要长时间保存的食品。

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杀灭所有微生物,一些耐热的细菌和毒素可能仍然存在于食品中,因此在饮用或食用之前仍需要注意卫生和食品安全。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2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2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
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
阅读课本84页“发酵现象”, 思考: 1.该实验给酵母菌提供了
哪些生活条件? 2.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
转基因技术:
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 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阅读课本 “细菌与环境保护”,思 考:人们如何利用细菌来保护环境?
污水、废水中的有机物 细菌、真菌、甲烷菌 甲烷 (无氧)
污水、废水中的有机物 细菌分解 (有氧)
二氧化碳、水
总结:
灭菌 高温灭菌
• 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的作用是什么 ?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哪一步?用 凉的没有沸腾的水冲淋行不行?
冷却,防止酵母菌被烫死 冷却 不行
• 将酒曲碾细成粉末,撒在糯米上相当于细 菌、真菌培养中的哪一步?
接种
• 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的作用是 什么?
利于透气,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 的氧气。在短时间里能够迅速繁殖,增加酵 母菌的数量
• 加盖的目的是什么?能否经常揭盖?
主要是防杂菌;提供无氧环境 不能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阅读课文86页“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 存”,思考下列问题: 1.食品为什么会腐败变质? 2.食品保存的重要问题是什么? 3.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原理是什么?
1
2
3
4
5
6
7
1.袋装、盒装牛奶 2.罐头 3.干香菇 4.咸鱼 5.袋装肉肠 6.腊肉 7.果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指利用低于100℃的湿热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巴氏消毒法为61.1~62.8℃作用30min,或71.7℃作用15~30min。

这样处理后,可将其中的非芽孢病原菌杀死。

此法主要用于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的流质食物及药品。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不耐高温的流质食品(如牛奶等)、奶瓶、棉织物(如医院的床单、被罩、医生的工作服)、清洁工具、便盆、尿布等物品的消毒。

在生物医学中巴氏消毒法可用于血清的消毒和疫苗的制备2.使用要求
对流质食品,可直接在巴氏消毒器或其他加热容器中加温消毒。

对物品、用具或包装的流质食品可完全浸没于巴氏消毒器或其他加热容器中加温消毒。

对物品或用具也可摆放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热蒸汽进行消毒。

常用的加热温度与作用时间为:60~62℃,30 min;70~72℃,20 min;80~82℃,10 min。

在生物医学中,用于血清的消毒和疫苗制备,对血清加热56~60℃,作用60 min,每天1次,连续3天,能使血清不变质。

3.使用注意事项
(1)消毒时间应从水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开始计算。

(2)一次消毒物品不宜太多,一般应少于加热容器水容量的3/4,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没于水中。

(3)使用通入热蒸汽进行消毒时,物品的摆放应有利于热蒸汽流通(上下左右相互间均应间隔一定距离,如可将物品放于网篮中或载物架上)。

(4)开始消毒后,勿再加入新的物品,以防消毒时间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