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华生的行为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华生的行为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华生的行为学习理论

恐惧习得实验: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 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
进步意义: 1. 以行为心理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方法上以客观的观察 代替主观意识的自省,奠定了行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推 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科学化进程。 2.不仅研究自省还研究心理学对行为的研究,扩大了心理 学的研究领域。 3.促进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进一步促进心理学 的发展。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 程。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 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 过条件作用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
1920年,华生应用条件反射对8个月的阿伯特做了情绪 实验,证明儿童害怕有毛的动物是后天习得的 。
以行为心理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方法上以客观的观察代替主观意识的自省奠定了行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推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科学化进程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 论与华生的行为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1849—1936),前苏联生理学家,
1901 年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
并以此著名。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巴 甫洛夫给狗食物时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 的其他刺激,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1901 年根据谢切诺夫《脑的反射》理论,将狗对食物之外 的无关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现象,称之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是指在某种条件下,非属食物的中性刺激也与食物刺激同样引 起脑神经反射的现象。
将条件刺激与无条 件刺激多次结合呈 现,可获得条件反 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 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 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 次出现。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解析(10)一、桑代克——试误说猫迷笼实验:饥饿的盲目的尝试--错误、学会了开门猫愚蠢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养成的。

桑代克提出,试误过程主要受效果律、练习律、与准备律的支配,并把它们称为“学习的公律”。

效果律:某种问题与反应的最初联接给予奖励—联接增强,反之减弱(1930年保留奖励律)练习律:某种问题与反应形成联接后,经常使用,联接增强,反之减弱(有目的有奖励的练习增强联接提高成绩)准备律:对某种情景问题准备做出恰当反应、形成联接时:准予—满意;反之不满意。

个体不准备做出反应强迫做出联接反应---不满意;不要求----满意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铃声---狗---肉----唾液条件反射:铃声----狗---唾液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内容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和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所谓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三、华生---行为习惯说(肢体、言语的习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刺激——反应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重点是行为的塑造、控制和改变,及行为的学习华生认为,“习惯的养成和刺激与反应的条件化,两者没有什么不同,”并主张用条件反射法来解释习惯的养成问题。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另一种学 习形式,称作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 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
班杜拉
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量的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影响行为强化的因素:
1.直接性 当刺激物在行为配合直接发生,强化刺 激效果更大;
2.一致性 刺激与行为发生的一致性越大,强化效 果越大;
3.已形成事件 在刺激发生前环境与个体的实际 状态具有直接的关系;
4.结果特征 强化刺激,因人而异。
(三)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A) 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行为主义理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Watson J.B.)创建了行
为 主义心理学(也称行为学派)
华生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 内容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 反复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引起 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的过程。
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 可能不发生。
案例评析
案例3-2 琼斯的一位病人叫彼得,是一个3岁的男孩,由于某种不明
显原因,他害怕小兔子。琼斯给彼得采用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 敏疗法,治疗过程中先将彼得安置在房间的一边,将兔子放在 房间的另一头。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时段,兔子逐渐地、一步一 步地放在接近彼得的地方,直到最后,彼得不再害怕兔子并能 够自由在地与兔子一起玩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1.教学理论和 教学方法、技术。2.教学目标的设置于表达方式。3.行为的改变。4.对 行为的自我调节或管理。
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学习与表现是不 能等同的;学习可以分为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学习复杂的技能一 般要通过观察和参与实践才能学会。学习者首先观察榜样解释并示范这 些技能,然后进行大量联系和实践,并从指导者那里获得反馈和激励。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 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 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
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 • 行为主义
• 经典性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班杜拉描述了观察学习的具体过程。在学校课堂中也存在了大量的 观察学习:1.教学内容中的新技能。
2.教师的榜样作用。 3.学生习得行为的表现。 4.教师的学习热情和态度。

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 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做中介。学习的过程既是一 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如 学校教育就是让学生形成大量的刺激-反应联结(乘法表和高频词汇 等)反复练习,并奖励这些联结。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性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 提高,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形成反应与情景的联系,从而获得用这种反应 应付该情景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学习的过程:操作学习的过程。SR-S即反应-强化-反应。
在课堂教学应用经典条件作用
如 将快乐事件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刺激;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窘境;帮 助学生摆脱考试焦虑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
布鲁纳
反对以S-R 联结和动物的 行为习得的研究结果来解 释人类的学习活动。他认 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 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 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 结构。这个学习目的和建 构主义模式有密切联系,它 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特 点。
不足之处
•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 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 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 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 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 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 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 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是不够重视的。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 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维果茨基
在刺激—反应理论模式的 行为主义学派盛行的时期,他 大胆的指出,当时的各种心理 学理论都解释不了人的高级心 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种 “社会建构”。他强调认知过 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 背景的不同,重视“活动”是 “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 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应此被人 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者”。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 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 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 “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 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 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 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 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 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
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 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婴幼儿的心理教养》。
(一)观 点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S-R)之间联结的过程。
阿尔伯特实验
条件作用过程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1、习得律(acquisition):认为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的,是后天习得的。 2、消退律(extinction):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
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泛化(generalization)律或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
两种学习形式
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行为(S—R的联结过程) 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行为(R—S的联结过程) 这补充和丰富了原来行为主义的公式。
强化学说
认为行为变化在于强化作用,强化就是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 叫强化物;强化可分为:
① 积极和消极强化 ② 一级(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二级(社会接纳、信物和活动)强化 ③ 连续式(即时)强化与间隔式(延缓)强化(单间式与比率式)等;
取消愉快的结果
Removal of pleasant consequences
强化与惩罚的种类
行为被增强
行为被减弱
呈现刺激 消除刺激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如给以高分)
惩罚Ⅰ(呈现厌恶刺激,如给予批评)
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如免除杂务)
惩罚Ⅱ(消除愉快刺激,如禁看电视)

行为学习理论 知识点整理归纳

行为学习理论 知识点整理归纳
以后的几天里,郑板桥总是守候在学校门口,对着这个骑着驴的势利 学官作揖,每次都让驴把学官摔得鼻青脸肿。学官害怕,以后再也不敢 让学子们对他作揖行礼了。
当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引起条件反射 的出现,就称为条件反射的获得。
• 通过多次训练,驴子形成了 条件反射。
• 刺激物:郑板桥作揖。 • 反应:撩蹶子蹦跳起来。刺激与
小红只有6岁,见了人就说“叔叔好”, 大家都笑着表扬孩子说:“这孩子真乖!” 并微笑着摸摸他的头,以示赞赏。今后当小 红再见人时,说:“叔叔好”的可能性将大 大增加。
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的区别
程序 行为 后果
正强化 认真 物的使 听课 用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正强化物) 老师的表扬
呈现
负强化 认真听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小明爱打架,妈妈为此就 不让他看电视。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强化的普雷马克原理(做祖母的法则)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 物, 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 不喜爱的活动的参与。比如, 如果一个儿童 喜爱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在他完成阅 读之后去看一会儿电视。即首先做我要你 做的事,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属 于哪一类强化或惩罚)
物的使 课
(负强化物)

课后的作业
移除
行为的改变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如食 物、水、安全等。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 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 对婴儿不是强化物, 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 需要的东西时, 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效 果。
(一)准备律: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Ivan Pavlov (1870—1932)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奖金。

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一)狗的条件反射作用实验实验结果(1)条件作用之前: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2)条件作用期间: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3)条件作用之后: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①无条件刺激(UCS):指本来就能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②无条件反应(UCR) :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

③条件刺激(CS) :原来的中性刺激。

④条件反应(CR) :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三)学习规律1. 消退◆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作用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并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

●条件作用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作用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2. 泛化:在条件作用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泛化。

3. 分化: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分化。

4.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

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

测验失败(中性刺激)批评(条件刺激)——焦虑测验失败——焦虑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理论●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信号刺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行为主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行为主义

• 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
1 应答性行为(由刺激引发)
•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
2 操作性行为(自发的)
•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 如:如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 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与行为带来的后果有关。
行为
后果
行为发生频率
幼儿主动发言 获得称赞、新玩具
惩罚是由于行为带来的不利后果而使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降低的现
象。
名称
给予/撤销
刺激 行为发生频率
举例
给予惩罚 给予(+) 厌恶刺激
降低
学生迟到时,要求其打 扫教室卫生
移去惩罚 撤销(-) 愉快刺激
降低
不服从老师的安排,没 收之前奖励的小贴花
• 主要代表人物:班杜拉
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著名的 “儿童攻击行为模仿”实验,又称 “波比娃娃”(Bobo doll)实验。
幼儿主动打人 被批评
强化是指由于行为带来有利的后果而使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增加的
现象。
强化是指由于行为带来有利的后果而使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增加的
现象。
名称 给予/撤销 刺激 正强化 给予(+) 愉快刺激 负强化 撤销(-) 厌恶刺激
行为发生频率 增加 增加
举例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奖励一朵小贴花
按时交作业,老师撤 销对他的处分
行为主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 斯金纳&班杜拉
2.主要观点
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 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部条件对 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 为反应。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单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单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刺激引起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应
学习的实质:无条件刺激物与条件刺激物的配对而引起条件反射的过程
学习五大定律:
习得律
消退律
泛化律
分化律
高级条件作用
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创始人、奠基人
行为主义原则:心理学内容是行为,不是意识
3.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的心理学家
学习的实质: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三大定律:
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越牢固
效果律:行为反应后果会增强或削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4.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彻底的行为主义者
学习理论核心部分是强化原理
条件反射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学说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映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积极刺激来增强反应出现的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或减少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的概率
惩罚: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
最佳强化安排方式:在学习最初时使用连续强化,然后使用固定间隔强化,最后使用变化比例强化
程序教学原则:
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行为主义各家流派介绍及应用

行为主义各家流派介绍及应用

一、行为主义各家理论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有:(1)习得律。

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如狗对灯光与食物)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
17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 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 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 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 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 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学习的过程: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
18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规律: 早期观点:
三条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 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 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 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 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条件反射。
6
7
巴甫洛夫的程序
8
9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 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4
(一)人物简介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2.3巴甫洛夫和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2.3巴甫洛夫和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评价 ✓ 贡献:
习; ✓ 强调了后天经验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 不足:
✓ 只能解释部分简单的、低级的学习; ✓ 忽略人类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
联结派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
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 Little Albert Experiment (1920)
联结派学习理论
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 基本观点:
✓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过程; ✓ 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 学习从根本上取决于外部环境; ✓ 学习的频因律与近因律。
✓ 食物(UCS)、食物引发的唾液分泌(UCR) ✓ 铃声(CS)、铃声引发的唾液分泌(CR)
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 消退 ✓ 泛化 ✓ 分化 ✓ 高级条件作用
联结派学习理论
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 华生(John Watson) ✓ 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 强调用刺激—反应来分析行为。
巴甫洛夫和华生的经 典性条件反射学 习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何先友教授
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
✓ 巴甫洛夫(Ivan Pavlov) ✓ 前苏联生理学家;因在消化生理方
面的成果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 学和医学奖。
联结派学习理论
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结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过 程是通过盲目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桑代克提出学习的三原则:
•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 时的预备定势。 •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 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 效果律(law of effect):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 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 可能性将增加;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 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一)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则:用高频率的活动作为低频率活 动的有效强化物,用学生喜爱 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 的活动。
(一)强化物
• 在实际教育中,人们对各种强化会作出不同反 应,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所以,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 强化物系列 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 为,个体学习的行为就 是由特定条件引起的反 应,强调以可观察的行 为解释学习现象,个体 当前行为的多次愉快或 痛苦的后果改变个体以 后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 他人的行为。
主要内容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联结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 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指由 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有机体被动地对环 境刺激作出反应的 行为。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 体自身发出的,这些行为 受到强化而成为在特定情 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 作。 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 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 果控制的。有机体主动地 进行这些操作作用于环境 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0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0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对行为的分类

应答性行为
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如无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
由有机体主动发出的行为,包括各种条 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基本机制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 刺激,则这个操作的强度(反应发生的概 率)就增加。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发生频率的刺激都是 强化刺激。
选择目标(终点行为)。
了解学习者当前能做什么。(起点行为) 根据学习者的能力,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 小步子。 对学习者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反馈。(及 时强化)

格里斯的学习理论
基本假设
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
所做出的反应。
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 的刺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 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联接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效果律

当前行为的后果对未来的行为起关键作用。
-满意的后果增强联接 -不满意的后果减弱联接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对学习的定义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 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如何解释人的学习

人出生时只有几种简单的反射(如打 喷嚏、膝跳反射等)和情绪反应(如 喜爱、愤怒、恐惧、悲哀等),所有 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刺 激-反应的联结而形成的。


接近律

曾伴随过某一动作的刺激组合,当其再次 出现时,该动作也将趋于再现。
动作的反应与行动的反应

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动作之间建立联结,联 结形成,学习也就完成。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试误说
• 根据上述实验,他认为学习是一渐进的、盲 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 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 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在刺激与 反应之间形成了联结。 •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探式的、 尝试与错误式的学习,从而提出了他的“尝 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所以,他的学习理 论又被称为错误说或试误说。
• (3)泛化律 • 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 (CS1) 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的与CS1相类似 的条件刺激之二(CS2)、之三(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 件反射。 • 例如:幼儿因怕鼠,而致怕兔,“一朝被蛇咬,十年 怕井绳”等。 • (4)辨别律 • 泛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 激产生反应,不泛化的现象。如炼钢工人辨别钢花, 体操运动员保持姿势,儿童辨别是非,学生区别概念 等,都可看作是分化的结果。
• 斯金纳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卓著。他发展了巴甫洛夫 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 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 他在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 • 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 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 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 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1958年 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科学贡献奖”,1968年他荣 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 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年8 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献奖”荣誉证 书。8天后,即8月18日斯金纳去世。
• 也就是说狗学会了辨别刺激,知道了灯光或铃 声所表示的“食物即将到来”的信号意义。

巴甫洛夫与华生

巴甫洛夫与华生

早起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曹婧一、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一)简介巴甫洛夫(1849-1936)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

伊凡·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人(实验)。

狗的实验•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只在有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二)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学习的实质条件反射的建立学习的过程学习是在两刺激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学习规律和条件1习得律消退律2泛化律辨别律3高级条件作用律1 习得律与消退律:(1)习得律: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食物)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流唾液)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在条件作用获得的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实验结果表明,无条件刺激在条件刺激出现之后的0.5秒时呈现、确立条件反射的效果最好。

(2)消退律: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逐渐削弱直至消失的过程。

但是,条件反射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这一习惯再也没有了。

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自发恢复,但这种恢复不能达到原来的强度。

2泛化律与辨别律(1)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

巴甫洛夫发现,有机体在开始时一般都以同样的方式对与原来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反应。

(例:华生的“小艾伯特”的实验)(2)辨别律: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

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的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做出反应。

注意: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相反的的过程。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辨别)则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

3高级条件作用律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可以用其他各种刺激来替代原来的条件刺激,以唤起已确立的那种条件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在教育中的应用
如:有些学生不喜欢外语,因为他们将外语与要求在课堂上 大声翻译句子这样不愉快的经验联系了起来。在课堂上被提问难 题(CS)引起了焦虑(UR),学生形成了对外语恐惧的条件作用, 可能泛化到他们对其他课程或学习机构的恐惧。
应用: 教师可将快乐事件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刺激。让学生在群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 论与华生的行为学习理论
.
巴甫洛夫(1849—1936),前苏联生理学家, 1901 年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 并以此著名。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巴 甫洛夫给狗食物时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 的其他刺激,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 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 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 次出现。
.
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 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 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 反应。
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评价
作用和启示:强化刺激。 不足: 1.若是只是单纯的形成条件反射,极易造成学习固化, 缺少创新,不利于发散思维培养。 2. 当减少刺激时,会导致消退现象。
体竞争与合作中学习,或创造一个舒适的读书角,或提供舒适的 课堂环境,使学生产生温馨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泛化到学习活 动中。
.
.
.
实验可简化为以下三部分:
非条件前提:非条件刺激 → 非条件反应 非条件插入:非条件刺激 + 中性刺激 →
非条件反应 条件效果:条件刺激(=中性刺激) → 条件
反应(=非条件反应)
.
若对条件刺不予强化, 反复多次后,已习惯 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激反应不再呈现。
将条件刺激与无条 件刺激多次结合呈 现,可获得条件反 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一)刺激:1、非条件刺激(US)
2、条件刺激(CS)
(二)反应:1、非条件反应
2、条件反应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食物 (US) => 唾液分泌 (UR) 声音 (NS) => 唾液不分泌
食物 (US) + 声音 (NS) => 唾液分泌 (UR)
声音 (CS) => 唾液分泌 (CR)
.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 程。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 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 过条件作用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
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
1920年,华生应用条件反射对8个月的阿伯特做了情绪实验,证 明儿童害怕有毛的动物是后天习得的 。
.
局限性: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 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
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华生否认了 遗传对个体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作用。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个体的
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促进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因。
1901 年根据谢切诺夫《脑的反射》理论,将狗对食物之外 的无关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现象,称之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是指在某种条件下,非属食物的中性刺激也与食物刺激同样引 起脑神经反射的现象。
.
巴甫洛夫与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作用: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能引起某种
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
恐惧习得实验: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 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法上以客观的观察代替主
观意识的自省,奠定了行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推动心理学研究 方法科学化进程。 2.不仅研究自省还研究心理学对行为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 3.促进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进一步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