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Ⅱ)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赤水三中:李泽洪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具体要求

是学生需要知道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是什么,能表述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和概述工业地域

的布局状况,并能正确地进行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

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有两大

知识点:

知识点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首先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

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

集聚各类型对应的优势,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

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

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

节课的一个难点。

知识点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在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

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条件。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虽然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本节课内

容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教材处理过于简单、抽象,很多名词混淆难懂,所以学生理解

起来困难,读不懂,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要本着“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比

较熟悉的、来自生活的学习情境,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在

案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本节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采用学生比较易于理解的地理案例,

以引起学习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分析探究,引领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以致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类型。

②、掌握工业集聚的优势。

③、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④、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和原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

证唯物主义教育;②、在对家乡工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积

极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情感和意识。

③、了解环境保护法、关税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明确工业的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类型和模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

2、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

3、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原因;结合案例教学,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类,并尝试对某一工业区域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设计思路】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教学上以布的生产过程、赤水纸浆厂、福特汽车的生产案例进行学习,引出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等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层层设问,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达到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纺纱→织布→印

染。

模式:A → B → C → D 2、汽车零配件生产厂——汽车总

装厂。

模式:

小结工业生产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生产工序上

的联系。

承转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之间并没

有这种生产上的联系,展示:

“服装、制鞋、食品、电器工

业布局图”

思考开发区内各个工厂没

有生产上的联系,为什么

会共同布局?学生分小组

讨论,代表回答

自然过渡

师生共同分析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板书

(一)工业联系 1、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2、空间上的工业联系

阅读教材明确工业集聚内涵从上面的案例分析可知,具有工业联系的一

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

聚现象。那么,工业集聚有哪些有利之处

呢?请大家阅读3、4自然段

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工业

集聚优势:

阅读案例2,回

学生自行阅读案例2珠三角的音响生

产的工业集聚并分组讨论完成活动题,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信

息的能力,改变传统依赖教师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能创设多种情境,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逐渐认识和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现象和规律,体现了教学的三个意义。一是教材活用,活用案例,体现地理教学的生活意义。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在课中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分析运用各类图表,在课后又布置了走访调查家乡工业情况的作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协调了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特点;三是合理使用电化媒介,提高教学容量。

但是,本课教学中仍留下一些遗憾,由于学生平时都忙于学习,且地处偏僻的小城镇,因此视野和知识面都比较狭窄,在讨论活动中参与性不高,另外,学生在对结合案例和相关法律知识,综合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工业地域类型,工业分散的原因时能力仍欠缺,在今后学习中应该注意对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课堂练习】

1、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佳区位最终的目的是()

A. 充分利用各地资源

B. 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C. 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D.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2001年下半年,IBM、微软、拜尔等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从在上海投资到设立研发中心,这说明

A. 上海劳动力价格低廉

B. 上海资本过剩

C. 上海在全球分工中地位上升

D. 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廉

3、2000年我国海尔公司在美国建立的工厂正式运营,所雇员工大部分是美国人,而美国人工资要比我国高好几倍,海尔这种行为的目的主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