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词“无论”语法化的机制与诱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些 条件 。连词“ 无 论” 出现于 隋唐 时期 , 是上 古汉语 的跨层结构 “ 无论 ” ( 又写作 “ 毋论 ” 、 “ 勿论 ” )
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不断语法化和词汇ຫໍສະໝຸດ Baidu 的结 果 。双音 化是 连词 “ 无论 ” 语 法化 的动 因, 句法 环境 和
重新分析是连词 “ 无论” 语法化 的重要机制 。 [ 关键词 ] 无论 ; 连词 ; 跨层结构 ; 语法化 [ 中图分 类号]H1 0 9 .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1 7 8 X( 2 0 1 4 ) 0 1— 0 0 6 5— 0 5
语“ 通 国事 ” 在 语 义上 是谓 语 “ 无论” 的支配对 象 , 而 宾语则 是 一个 空语 类成 分 。 两汉 时期 , 跨 层结 构 “ 无论 ( 毋论) ” 在文 献 中仍 不多见 , 我们仅 检 得 以下 3例 :
( 2 ) 故夫士欲立义行道 , 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 《 说苑 ・ 立节》 ) ( 3 ) 仁义之处 , 可无论乎 !( 《 春秋繁露 ・ 仁义法》 ) ( 4 ) 急复益纳宜子妇人 , 毋择好丑 , 毋避尝字 , 毋论年齿。( 《 汉书 ・ 谷永传》 ) 上例 ( 2 ) 的“ 毋论” 与“ 无顾” 对文 , 是“ 不 要考 虑 ” 的意 思 ; 例( 3 ) 的“ 无论” 及末例的“ 毋论 ” 也 明显 是 “ 不
那么 , 连词 “ 无论 ” 是怎 么来 的 呢 ?它 最初 是 个 什 么 结 构 呢? 它 又是 怎 样语 法 化 为连 词 的呢 ?本 文 将 围 绕这 些 问题 进行 探讨 。


连 词“ 无论 ” 的语 法 化过 程
1 .“ 六朝 ” 以前 “ 六朝 ” 以前 , “ 无论” 只 是一 个 “ 否定 副词 + 动词” 的跨层 结 构 。“ 无” 是 一 个 否定 副 词 , “ 论” 是一 个 二 价 动词 , 它 的宾语 在句 法 层面 上既 可 以是 实 语 类 , 也 可 以是 空 语 类 。动 词 “ 论” 有时是“ 谈论 ” 、 “ 议论 ” 的 意思 , 有 时也 可 以是 “ 判罪” 的意 思 。“ 无” 字或 作 “ 毋” , 抑或作“ 勿” 。无 、 毋古音 同, 故通用 ; 勿、 毋 双声 , 故 勿 又 借
2 0 1 4年 1月
J a n . 2 0 1 4
连词 “ 无论" 语 法化 的机制与诱 因
程 亚 恒
( 牡 丹 江师 范学 院 文学 院 , 黑龙 江 牡丹 江 1 5 7 0 1 2 )
[ 摘

要] ‘ ‘ 无论” 是现代汉语 中使用频率很 高的一个 连词 。它经 常放在一 个短语 或句 子前面 , 引 出
现代 汉 语 中 , “ 无论” 是 一个使 用 频率 较 高 的连词 , 它 既可 以引进 短语 , 也 可 以引进 句 子 。《 现 代 汉语 八 百
词》 对连词“ 无论 ” 的解释是这样的 : “ 用于有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或有表示选择关系的并列成分的句子里 , 表 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后边有 ‘ 都’ 或‘ 也’ 呼应。 ” 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客观的、 符合汉语 实际的。

6 5・
的意 思 。这种 意 义的 “ 无论( 毋论 、 勿论 ) ” 在 秦汉 时期 也 已经 出现 , 例如 :
( 5 )告人盗千钱 , 问盗六百七十, 告者可[ 何] 论?毋论。( 睡虎地秦墓竹简《 法律答问》 ) ( 6 ) 其与饮食计偿费, 勿论。( 《 汉书 ・ 景帝本纪》 ) ( 7 ) 上日: “ 游击将军死事, 无论坐者。 ” ( 《 汉书 ・ 韩王信传》 )
考虑” 或“ 不谈 论 ” 的意思 。显 然 , 它们 都还 是跨 层结 构 。
另外 , 因为“ 论” 又有“ 定罪 ” 、 “ 判罪” 的意思 , 所以“ 无论( 毋论 、 勿论 ) ” 相应地又有“ 不判罪” 、 “ 不定罪”
[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0— 0 7
[ 基金项 目] 牡丹 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Q Y 2 0 1 1 1 8 ) 。 [ 作者简 介] 程 亚恒 ( 1 9 7 2一 ) , 男, 河南驻 马店人 , 牡 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 硕 士研 究生导师 , 博 士, 从事 汉语 史研 究。
作毋 、 无 。《 说文 ・ 勿部》 “ 勿” 下段玉裁注 : “ 经传多作物 , 而假借勿为毋 。 ” 《 诗经 ・ 豳风 ・ 东山》 : “ 制彼裳衣 , 勿士行枚。 ” 郑玄笺 : “ 士, 事也。勿 , 犹无也。 ” 秦 以前 的文献 中, “ 无论 ” 是一个极其罕见的跨层结构 , 我们仅在《 晏子春秋》 中发现了 1 例: ( 1 ) 晏子日: “ 婴之家俗 : 间处从容不谈议 , 则疏 ; 出不相扬美 , 人不相削行 , 则不与 ; 通 国事无论 , 骄士慢知 者, 则不朝也……” ( 卷五《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第二十九》 ) 这里 的 “ 无论 ” 就是 “ 不 讨论 、 不 谈论 ” 的意思 , 在句 子 中作 谓语 。本 句是 一 个 受 事 主语 句 , 整 个 句 子 的主
第3 3卷 第 1期
Vo l - 3 3 No . 1
长 春师 范 学院 学报 ( 人文 社会 科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魏 晋南北 朝 时期 , “ 无论 ( 勿论) ” 依 然 是跨层 结 构 。例如 : ( 8 ) 问今 是何 世 , 乃不知 有 汉 , 无 论魏 晋 。 ( 陶 渊 明《 桃 花 源记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