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翼文学的创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对“革命文学”的认识和评价:革命文学
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是现实革命退潮的一种 症候,他们的观点和立场中流露出来的更多 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带有强烈的左的思想 和宗派情绪,其文艺观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对文学做了简单化的工具论理解。 “革命文学”的论争最终以1930年3月“左 联”的成立作为结束。
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文艺阵地?
苏联是如果建立,又为什么解体? 什么是“左”倾,什么是“右”倾?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 地点:上海。 人物:由日本回国的少壮派为主要力量的创造社和 为共产党人组成的太阳社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的倡导。冯乃超、李初犁、成仿吾等,蒋光慈、钱 杏邨等。 阵地:1928年1月创办的《文化批判》和《创造月 刊》,《太阳月刊》等 内容:(1)举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与旗帜 (以无产阶级群体为本位) (2)批判鲁迅、郁达夫、叶圣陶、冰心等五四作 家与“语丝派”(周氏兄弟)等新文学(其刊物为 《文化批判》) (3)把文学简单等同于宣传(强化其社会功利性、 组织功能),忽略乃至抹杀文学的审美个性。
对以政治替代文学
“自由人” 仅仅指 “一种态度”——以严肃
的态度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反对那种 “遵照现行政策或者党的领导的迫切需要来 判断一切”的倾向。
② 苏汶(戴克崇):《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 “第三种人”:指被马克思主义的两种倡导
者——胡秋原的“自由人”与“不自由的、 有党派的”左联——夹在中间或抛在后面的 那些作家。
胡秋原:反对文艺变成某种政治势力的留声机,
“每当文学做成了某种政治势力的留声机的时候, 它便根本失去做时代的监督那种效能了。”
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
心。
“艺术虽然不是‘至上 ,然而绝不是‘至下’的
东西。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那是艺 术的叛徒”
“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反
局限性:把文学与阶级、政治的关系理解为直线的、
狭隘的,文学成了阶级意识的图解。 创造社:早期的表现自我 →彻底的自我否定
②文学队伍的重新划分:
作家=小资产阶级=反革命 eg:郭沫若:“小资产阶级的根本性太浓重了, 所以一般的文学家大多数是反革命”。
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叶圣陶“是中
→京派的一贯宗旨:远离政治
本时期文学的三大派别与文学景观
1 “京派”→北京:沈从文、周作人为代表 2 “海派”→上海: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 3 “左翼”→上海:蒋光慈、丁玲为代表
第二节 蒋光慈等人的早期革命文学创作
早期革命文学指的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左翼作家
创作的革命文学; 这种文学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革命文学理性相适 应; 作家、作品带有强烈的“革命情绪”。
2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的
论争: ⑴ 梁实秋《文学与革命》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 (1928-1929)
①宣传天才论与人性论,否
定革命文学的存在。 伟大的文学是基于固定普遍 的人性,人性是测量文学的 唯一标准。文学只是天才的 产物。
梁实秋
②否认文学的阶级性。 无产阶级文学的“错误在把阶级的束缚加
左翼→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国民党政府,同时 创建一种全新的大众文学 新月派→主张对国民党政府进行彻底改良, 从而使作家有更自由宽广的写作空 间。
⑷ 论争结果:新月社走向解体分化
左翼文学得到大发展
3、左翼文坛与“性灵文学”
之争: ⑴ 林语堂 ①《论语》(1932.9): 以提倡幽默为目标 幽默:指“一种人生观, 一种对人生的 批评”。 “人生是永远充满幽默的, 犹如人生是永远充满悲惨、 性欲,与想象的。”
华民国的一个最典型的厌世家”鲁迅“反映 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 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空话”
→对鲁迅的批判斗争:“封建余孽”
“双重的反革命”
③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再评价:
eg: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从阶级论立场上认识,认为新文学运动的内 容是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先生和赛先 生都是资本主义意识的代表 关于五四的成绩只承认在语言形式上确立了 白话文这一胜利。
三、左翼文学运动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1930年3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 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 织)强化。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 《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 学月报》、《太白》、《光明》等 战斗:“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五位 “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 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 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 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 “文艺大众化”讨论。
④革命文学的创作论: a 文艺大众化:
eg:成仿吾:“我们要努力获得阶级意识,我们 要使我们的媒质接近工农大众”。 →以大众为描写对象 语言大众化 为大众服务 b 无产阶级文学的形式;讽刺的;暴露的;鼓动的; 教导的。(李初梨) c 创作手法:反对“孤立的个人的描写”,提倡集 体主义;在艺术手法上主张“simple and strong”。
反对政治对文学的过分“侵略”,强调文
学的自由权 。
苏汶:“我当然不反对文学作品有政治目
的,但我反对因这政治目的而牺牲真实”。 目前对某种政治目的有利的文学”。
“我们要求真实的文学,更甚于那种只在
③左翼:鲁迅、瞿秋白、冯雪峰 瞿秋白:“新兴阶级要革命,同时也就要
用文艺来帮助革命。” “文艺——广泛的说起来——都是煽动和 宣传,有意的无意的都是宣传。文艺也永 远是,到处是政治的‘留声机’。问题是 在于做那一个阶级的‘留声机’,并且做 得巧妙不巧妙。” 左翼的主张实质是对文学的一种强制要求, 使文学受到过多的束缚,局限甚至窒息了 文学的发展。
林之幽默观、性灵观:
“自我之情”与“闲适 笔调 “本刊提倡幽默与昔人 游戏文字所不同者,在 于游戏文字必装出丑角 面孔,专说谎话,幽默 却专说实话,要寓庄于 谐,打破庄谐之界限。”
⑵ 左翼:鲁迅 鲁迅:批评林语堂是以幽默闲适来回避现
实 “文学负有组织社会心理的职责,文学不 应是茶余酒后助兴解颐的小玩意儿;为了 苦闷的民族苦闷的社会,我们该企望着积 累和增强战斗精神,无须乎以使人笑的幽 默文字求忧郁的一时解放。” 胡风:“世态如此凄惶,不肯多给我们一 点幽默的余裕,未始不是林氏的‘不幸’ 罢。”
林语堂
②《人间世》《宇宙风》→对小品文的培植和
发扬光大 林语堂:“盖小品文,可以发挥议论,可以畅 泄衷情,可以摹绘人情,可以形容世故,可以 札记琐屑,可以谈天说地,本无范围,特以自 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与各体别,西方文 学所谓个人笔调是也。” “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之为 《人间世》。”
⑵ 左翼:鲁迅
鲁迅:“抚慰劳人的圣药,在诗,用朱先
生的话来说,是‘静穆’”,但“历来的 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 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 穆”,所以他伟大’”。 →与“静穆”相对的热烈与战斗的力的美
朱光潜(1941):“我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审
美创造活动,它的创造者应当以一种超越一切 忧喜的纯粹审美的态度来关照社会人生,而不 应当直接卷入社会人生中的纷繁矛盾冲突之 中。”
对“启蒙”的另一种认识:
eg:成仿吾《死去的阿Q时代》 革命文学创作:农民形象的变化→从被启蒙的对象 变成了启蒙的主体 eg:《红旗谱》→由农民来抒写的英雄史
问题:对五四新文学的全面否定割断了无产阶级文
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联系,这正成为了革命文学 理论内部潜伏的危机 →实质上把自身发展的基础架空了
第九讲 革命(普罗)文学的倡导 与左翼文学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10年(1928-1937) 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 学
导言
本阶段文学的整体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全面走向成熟,从整体走向世界 的十年。 文学主流的政治化;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建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地位的确立;文学的多元化并 存。 总体而论是:30年代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民 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文学 时代。 20年代主要是新旧文学对文学读者和市场的争夺, 文言与白话的矛盾和对立;30年代文学的阶级性与 人性,乡村与都市成为主要的矛盾以及论争的焦点。
“革命文学”的基本问题与主张
①对“文学”的重新定义: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a 文学是
宣传。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宣传,普遍地,而且 不可逃避地是宣传。”(辛克莱) b 文学是反映阶级的实践。
李初梨
郭沫若:“当一个留声机器——这是青年
们的最好的信条”,“在大多数人完全不 自主地失掉了自由失掉了个性的时代,有 少数人要来主张个性,主张自由,总不免 有几分僭妄”。
4、 左翼文坛与“京派”
作家之争 ⑴ 朱光潜《说“曲终人不 见江上数峰青”——答夏 丏尊先生》
“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
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 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 见’表现的是消逝,‘江 上数峰青’表现的是永 恒。”
朱光潜
朱光潜:“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
wenku.baidu.com
烈。……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型 艺术——常使我们觉到这种‘静穆’的风 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 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 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 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 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 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 他伟大。” →“静穆”的美学观
在文学上面。错误在把文学当做阶级争斗 的工具而否认其本身的价值。”
⑵ 左翼:冯乃超 鲁迅
冯乃超《阶级社会的艺术》:“人性离开
指定的社会及时代,就变成抽象的概念。 梁实秋的错误在乎把人性普遍化永远化, 而不能从特定的社会及历史形态中去具体 的认识它。”
鲁迅《文学与出汗》:“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
‘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 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 必然。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 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 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 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 也不爱林妹妹的。”
⑶ 论争焦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本阶段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国民党推行党制文化与党制文学,力图建 立“三民主义文艺” (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其领导下的无 产阶级文艺运动 (三)人文主义文艺思潮:自由主义作家和民主 主义作家的文艺观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的成 立 一、革命文学倡导的时代背景
1、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无产阶级要求建立 自己的文艺阵地; 2、欧洲经济危机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对比,显示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世界形成“左”倾浪潮。 四一二政变? 什么是大革 命?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 纲领: 1、 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出发,团结进步力量,攻击反 动力量。 2、 反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特别是失掉社会地位的 小资产阶级。 3、 从事无产阶级文艺的生产。 4、 吸收外国新文学的经验。 活动: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 2、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 联系; 3、推进文艺大众化问题; 4、积极进行创作,老张家有新贡献的同时,培养了大 批新生力量。
局限:
政治上机械唯物主义和教条主义,左倾政治
运动;组织上的关门主义;文学理论上照搬 苏联的革命文学理论,将文学政治化,忽视 了文学的本体性;艺术上的公式化和概念化 倾向。
课外:
1、与“自由人”和“第三
种人” 的论争:1931- 1932 “自由人”→《文化评论》 的胡秋原 “第三种人”→《现代》 的 苏汶 ① 胡秋原《阿狗文艺论》 (1931.9)→ 抨击“民族 主义文学”